第一篇:【资本运作】银监会收平台贷审批权 严防保障房套贷
银监会收平台贷审批权 严防保障房套贷
围绕地方融资平台的银根博弈正展开新一轮攻防。
银监会近日发文,进一步收紧平台贷。在这份《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中,银监会要求所有银行对平台贷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信贷审批权统一上收总行。
同时,银监会高度关注平台贷款整改为公司类贷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和造假现象,要求各银行6月底前重新逐一审定,不合要求的,“打回”平台贷统计和管理。
这是银监会在今年春节以来第二次就收紧平台贷发文。与上次一样,银监会对保障房网开一面,仅允许平台贷款在有偿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适度新增。
鉴于此,各地政府纷纷打起了保障房的主意,在昆明、青岛等地,一批保障房融资平台被“火速”搭建起来。河南、湖北、陕西等地的保障房融资平台也在紧张筹建中。
各种借保障房名义套取信贷进行土地开发和基建项目的可能性也随之出现。保障房融资平台是否将继各种城投公司之后成为地方政府的提款机令人关注。
对此,银监会亦保持警戒,并试图予以反制。接近银监会的人士4月11日对本报称,银监会正在制定保障房贷款的指引,“企图通过保障房融资平台,获得大量贷款,用于土地一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很快会被堵死”。
审批权上收总行
“我们早在去年6月份以后,就没有平台贷的审批权了。”某股份行西部省会城市分行行长4月7日对本报说,据他了解,大多数股份制行总行都已经上收了平台贷的审批权,但仍有少数如工商银行等大行的省级分行仍拥有部分平台贷审批权。
为此,银监会近日的《通知》要求,各银行都要“将平台贷款审批权限统一上收至总行”各银行总行对纳入平台类客户名单内的贷款实行总行统一授信、全口径监控和逐笔审批,并在总行层面落实授信管理问责机制,分支行仅承担前台营销和贷后管理。
银监会还要求所有银行都必须对平台贷和此前已经整改为公司类贷款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名单制”信息管理系统中至少包括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三类融资平台的基本情况及授信、贷款期限结构、投向、风险定性及还款来源结构等要素。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分行的贷款冲动。”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表示,各家银行总行对平台贷的态度都较审慎,但是分行有业绩压力,加之和地方政府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往往想尽办法帮助地方政府获得贷款。
某股份行风险部总经理也认为,总行在“名单制”的基础上集中审批,将提升融资平台申贷的资质门槛。“比如我们行,现在对地市级以下的融资平台完全不予考虑,省级政府的融资平台也要严格考察现金流情况。“原则上,不会再发放平台贷了。”
6月底前违规公司贷“打回”平台贷
此外,为了震慑银行不要帮助地方政府将平台贷违规整改为公司贷,这次的《通知》发出警告:对于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进行商业化运营的贷款,如出现风险只追究贷款人责任。对于因非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不良的,按照“谁签字谁负责”原则,严肃追究贷款行行长(即三方签字中贷款方的签字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银监会还要求,对于《通知》印发前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并按商业化原则运作的贷款,各银行应重新逐一审定是否为公司法人且满足相关退出条件;不合要求但此前已纳入一般公司类的贷款,各银行应重新将其归入平台贷款管理,于2011年6月末前完成。
银监会此前规定的平台贷整改为公司贷款的条件是“三符合”:符合“全覆盖”原则,即各债权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定性均为全覆盖;符合“定性一致”原则,即各债权银行均同意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符合“三方签字”原则,即各债权银行均已就平台风险定性和整改措施与融资平台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达成一致,并通过三方签字确认。
为了监督《通知》的执行,银监会还部署了全年四轮现场检查,按季度进行,重点选取公路、码头、机场等行业大户进行检查。
保障房热背后的暗道攻防
在银监会的笼子里,今年平台贷有限的新增空间被严格圈定在保障房领域。
银监会在今年春节后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中就明确,仅允许平台贷款在有偿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适度新增。在2010年的融资平台清理中,各地的保障房融资平台也得以保留。
于是,在平台贷步步收紧乃至闭锁的大气候下,保障房成了地方政府为数极少的可以争取新增信贷的通道。为此,节后两个多月来,各地的保障房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3月,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旗下昆明市土地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昆明市公租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昆明市公租房、廉租房、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统一的建设运营主体。
3月14日,青岛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青岛市公共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的职能是“整合各种渠道的资金,向金融机构融资,统筹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征地、拆迁和建设”。
更多的省市的保障房融资平台正在紧张筹建中。如陕西当地最大的国企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宣布,将与陕西省财政厅合资成立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全权负责陕西省境内所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划拨、回笼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而一些较早前组建的保障房融资平台已经获得大量贷款。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借保障房名义套取贷款的招数。
“原有的地方融资平台要从银行获得贷款已经极其困难了,组建公租房融资平台一方面是为了建公租房,另一方面也为了获得部分贷款投入一级土地开发。”西南某市的一位银行界人士4月11日对本报透露,市里的思路是公租房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捆绑。“相当于以保障房之名,从银行获得贷款用于土地储备。”
“各地政府一下搞了这么多保障房融资平台,值得警惕,其目的可能并不单是建保障房,而可能包括换一种名目从银行获得贷款。”前述地方银监局人士担忧,如控制不好,可能让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的成效大打折扣。
这位人士所在的银监局2010年主持辖内的地方融资平台“解包还原”工作时,曾发现地方融资平台之间“互相倒账”的现象,即通过一个融资能力较强的平台获得贷款,再通过虚构交易合同等手段,将资金转给另一个需要用钱的平台。
“按照三个办法指引,贷款必须是专款专用,银行受托支付,但通过虚构交易合同,倒账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前述银监局人士表示。
在这位人士看来,在目前大量的基建项目亟需注入后续资金,而保障房融资平台成了唯一申贷通道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动力,将以保障房名义获得的贷款挪用到其它领域。
据悉,银监会对此也已有所警惕。
接近银监会的人士4月7日对本报透露,银监会正在制定保障房的信贷指引政策。该信贷指引拟对保障房贷款的准入条件,抵押担保措施,贷款发放程序等做出规定。
“我们去年都在忙清理各个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辛苦了一年才见成效,怎能让平台贷换一种面目又卷土重来?”这位人士称,对保障房融资平台挪用贷款做其它用途的行为,银监会必定会予以严厉查处。
文章来源:21世纪财经报道
第二篇:银监会缓释风险,分类处置平台贷
第一部分高参文章投稿(一篇)
1、银监会缓释风险,分类处置平台贷
一改2011年以来“平台贷款不得新增、不得借新还旧、不得展期”的“三不准”提法,日前银监会明确表态,将缓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银监会近日召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会议,提出了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包括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坚持处置存量风险与控制新增贷款,坚持加强分类管理与把控退出风险,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提高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有效防范平台贷款风险。
【银联信分析】
一、银监会平台贷监管会议摘要 1、2012平台贷监管指导思想
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退出、重在增信”的原则,坚持化解即期风险与建设风险管控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处置存量风险与控制新增贷款相结合,坚持加强分类管理与把控退出风险相结合,以缓释风险为目标,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提高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有效防范平台贷款风险。
2、平台贷监管六大重点
一是加强风险监测,切实化解到期贷款的风险。二是根据现金流覆盖程度及项目建成达产等情况,采取分类处置措施,切实缓释存量贷款风险。三是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要求,严格准入标准,坚持有保有压和结构调整;严格把握贷款投向,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严格新增贷款条件,确保达到现金流覆盖、抵押担保、存量贷款整改和还款资金落实等方面的要求。四是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严格把握平台退出条件,强化退出类平台贷款的风险管控。五是在原有“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全口径融资平台(包含退出类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六是明确职责,强化监管约束,对平台贷款经营管理中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的,严格按照职责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平台贷监管新动向解读
总的来说,银监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管理更加细化,思路也更为清晰,从项目分类到贷款控制、从准入到退出有更完善的细则,措施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另外,信贷分类也能进一步促进有保有压政策的执行,所以整个管理的操作性也变得更强。
(一)强调现金流覆盖率
银监会的监管中依然强调现金流覆盖率,在存量贷款和退出类贷款上均要求根据现金流覆盖率。如要求银行根据现金流覆盖程度及项目建成达产等情况,采取分类处置措施,切实缓释存量贷款风险;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严格把握平台退出条件。
此前银监会曾向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监管的征求意见稿,并进行了细分。按项目现金流能否100%覆盖,将存量贷款分成两大类,五小类,其中,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的项目,分了三种情形:
1、已经形成经营性收入的平台,要制定均衡分期还贷计划,按季或半年偿还贷款。
2、尚未形成经营性收入的平台,可在整改合格的前提下,在原有贷款额度内进行再融资,同时按照科学均衡原则签订分期还贷合同。
3、贷款到期而项目尚未完工的项目,可按照工程建设实际周期合理确定还贷期限。
对于项目自身现金流难以100%覆盖贷款本息的项目,又分了两类情形:
1、能够吸引社会资金的平台,银行应协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借款人,制定资产重组、处置、转让或引入新投资者等市场化筹资方案,提高现金流覆盖程度,分期适时收回贷款。
2、不易吸引社会资金的平台,则需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按原定承诺,量化还款数额,纳入财政预算,分期清收贷款。
尽管没有明文提到能否借新还旧、能否展期,但实际上,已经改变了此前‘三不准’的做法,较以前的政策已经宽松了不少,这种逐步的“宽松”体现在对一些在建的有现金流覆盖且较为安全的项目,而新增的项目控制依旧非常严格。
(二)明确融资平台分为三类
银监会要求将在原有“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全口径融资平台(包含退出类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这样平台贷再做细致的分类,将有利于银行对平台贷的风险控制手段作出调整。但“有现金覆盖”的分类方法,依然不会被银行摒弃,现在银行对于平台贷的风险管控还是离不开对项目现金流的情况审查,“全覆盖、半覆盖、基本覆盖、无覆盖”四类分类还应保留。银监会的上述分类调整,主要是看银行的信贷资金。比如,“支持类”的平台贷项目,银行可以给予新的资金支持;而“维持类”银行就不会增加或者减少资金;“压缩类”就是对项目支持资金进行压缩。
(三)明确要求银行贷款投向
对于贷款投向,会议提出: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要求,严格准入标准,坚持有保有压和结构调整;严格把握贷款投向,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严格新增贷款条件,确保达到现金流覆盖、抵押担保、存量贷款整改和还款资金落实等方面的要求。
新的监管政策在新增贷款的投向上相对更宽松和具体,如对于土地储备中心贷款、公路建设贷款以及完成60%以上的平台项目,银行均可以有条件地继续提供授信支持。相比之下,此前只有保障房建设允许新增平台贷款。从当前情况看,政策的趋向是在发展中切实有效化解风险,防止在建工程无法完工造成更大浪费,这是对融资平台更为务实和客观的态度。平台将得到缓释处理,理论上不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形成集中压力,但地方政府换届后,“降旧控新”的压力很大,潜在风险防范任务仍很艰巨。因此,银行要严把新增平台贷款的投向和流向关口,防止平台贷款假借“保在建”之名违规增长。
另外,以前关于平台贷的监管中很少提及追究违规人员的责任,这次的监管中强调平台贷的经营管理应合规合法,并从严追究违规人员责任,可以看出监管层在对平台贷的问题上依旧从严的决心和态度,防止在借新还旧问题上部分银行暗度陈仓。
第三篇:[仟邦资讯]银监会:平台贷总量不能超去年
[仟邦资讯]银监会:平台贷总量不能超去年
多家信托公司高管日前证实,银监会非银部上周四下午召集了十多家信托公司开会,重申信托公司为仍在“名单”内的地方融资平台提供的融资,总量不得超过2011年末的规模,须切实执行“降旧控新”目标。
据悉,此次被约谈的均是为地方融资平台提供的融资金额增长过于迅猛,余额超过上年底规模的信托公司。今年以来,在天津等不少地方,地方融资平台从信托渠道获得的融资,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从银行渠道获得的融资。
不过,此次“窗口指导”只是针对“名单”内的平台,对于已经退出银监会“名单”的融资平台,银监会并未禁止信托公司为其提供融资。
业内人士指出,信托公司主要为已退出“名单”的融资平台“盘活债务”,而非新增债务,加之目前融资平台的流动性风险亟待缓释,是银监会对这一业务保持较大容忍度的原因。
目前,信托公司与地方融资平台的合作主要采用“类资产证券化”的模式。举例而言,某城投公司对当地政府拥有一笔5亿元的应收账款,该城投公司将该应收账款委托给信托公司设立财产权信托,然后信托公司再根据城投公司的委托,将财产权信托分为若干等份,转让给投资者。如此,城投公司相当于提前“变现”了债权。
一般而言,信托公司会要求城投公司提供额外的担保,比如土地抵押,但最近一段时间,部分信托公司有降低风控标准的趋势,不再要求追加额外的担保。这样,还款来源就单纯依赖政府的信用,实质风险加大。
相比从银行贷款,地方融资平台目前从信托公司融资要容易很多,将存量债权变现即是最主要的路径。在融资平台整体流动性风险加剧的情况下,有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默认信托融资的增长,可能是为融资平台“留一条缓释风险的路”,但也可能使得风险向信托公司集中。
事实上,部分银行也通过信托,变相突破了银监会的监管规定,比如,银行表内资金购买信托受益权,而信托产品的资金投向是融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