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让6到11岁孩子成才的十大秘笈

时间:2019-05-14 23:4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必读:让6到11岁孩子成才的十大秘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必读:让6到11岁孩子成才的十大秘笈》。

第一篇:家长必读:让6到11岁孩子成才的十大秘笈

第一,帮助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

进入小学后,多数孩子面临着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纪律约束严,以及与新教师、新同学不易相处等具体困难,使他们格外留恋幼儿园的生活。其中部分孩子会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心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大多数家长虽然意识到这一问题,但不明确小学阶段的学校生活对孩子的要求和孩子遇到的困难,往往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精神上的关注、鼓励与支持,有的家长还对孩子提出许多额外的学习要求,致使问题没能得到很好解决。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是孩子人生发展中一个重要事件,必须学会迈好人生第一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帮助,是这一阶段家长的重要任务。

入学初期,除提供必要学习用品和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外,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在家学习表现,经常与孩子亲切交谈,了解孩子对入学的想法、困难和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主动与教师取得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措施;当孩子遇到实际困难时,不是简单批评指责而要耐心分析,帮助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太看重提前教育的短期效应,而是更注重维护其学习的兴趣和意愿。第二,努力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高期望,在家庭中脱离孩子的实际状况,不断向孩子提出高分要求和实行严格的训练,甚至达到了苛求的程度。超高的要求与超负荷的作业与练习占用了孩子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压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孩子丧失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将学习视为畏途,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随之遭到沉重打击,消失殆尽,对孩子的今后学习带来极为不利的长远影响。

对孩子来说,求知欲是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发展因素。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指导,重点之一是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防止出现孩子的学习求知欲望随年级的升高而减退的现象。

家长不要过多地用分数去逼迫孩子学习;要鼓励孩子随时随地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共同进行分析商讨;始终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对孩子失败中的积极因素要充分加以肯定并探讨改进的方案;应鼓励孩子不断扩大知识面,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第三,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条件日益重视,但很多家长还是未能为自己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没有独立学习空间,家庭藏书寥寥无几,父母沉溺于玩扑克打麻将,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未能及时阻止电脑网络等负面因素对孩子所带来的影响。随意对待学习、不认真、不努力、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影响已是家庭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

家长要把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自己关心和支持孩子学习的重要内容。家庭的学习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建设虽可能会受到家庭经济水平的制约,但家庭的软件建设更为重要,也是父母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做到的。

家长可根据自身条件为孩子创设必需的学习物质条件,如书桌、书柜、藏书、报刊等;通过民主的亲子关系来构建安全、温馨的家庭心理氛围;通过自身的追求上进和不断学习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第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孩子终生受益的大事

学习习惯不良是困扰很多孩子和家长的一个棘手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一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日益突出,孩子做事拖拉、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佳、学习责任心不强等,都可能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也有些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尚可,但在家里却完全成了另一番样子。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缺乏应有认识,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或者过度干预,甚至学习上包办代做,都会直接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让孩子今后终生受益的大事。初入学阶段,家长应当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作为最重要的事项,切实加以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贵在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努力和坚持。

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每次提出一、二项要求;孩子做到后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习惯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家长应该身体力行,让孩子沐浴在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之中。第五,继续关心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多数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己事情父母做;在习惯养成过程中,一些孩子意志力薄弱,持久性较差;有些孩子的生活习惯校内、校外两个样,具有明显的两面性。许多家长在学生生活习惯养成上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能力轻习惯的倾向,没有明确的行为要求,过多包办代替;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没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一些家长尽管有对孩子提出习惯培养方面的要求,却缺乏对孩子行为的检查、反馈。

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样,是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活习惯靠养成,而不是单纯的口头教育。父母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达到生活习惯养成的一贯性、持久性。

父母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树立行动的榜样。多给孩子创设锻炼空间,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对孩子的行为要求要尽可能具体、一致:父辈与祖辈要求一致、父亲与母亲要求一致、家庭与学校要求一致、前后要求一致、要求程度一致。对孩子在习惯养成上的点滴进步,多给予鼓励。就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主动与教师沟通,形成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合力。

第六,适时、适度地赏识、激励孩子 有些家长看不到孩子的长处,求全责备,经常数落孩子的缺点和短处;经常当众批评、讽刺、挖苦,甚至打骂孩子,有意无意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喜欢翻老帐、拿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批评自己孩子的缺点,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有些家长认识到批评的负面影响,只是一味对孩子赏识和鼓励,使孩子的不良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长期得不到家长正面评价的孩子,成就感缺乏、挫折感强烈,也会存在一些如性格内向、自卑、不擅社会交往等人格缺陷。批评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孩子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常常受到表扬鼓励的孩子更具有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它能激励孩子增强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要适时,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的赏识需要摈弃。

家长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承认孩子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和重视自己孩子的优点,从而使赏识和表扬有的放矢;表扬要注意分寸,避免虚假的表扬、笼统的表扬和事事表扬;杜绝盲目地给孩子的问题定性,理解宽容孩子的失误行为。家长不必放弃适当的批评处罚,但批评不可过多,要个别进行,而且对孩子的教育要前后一致,常抓不懈。第七,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虽然有些孩子身上存在着盲目自信、过分自信的现象,但大多数孩子自信心不足,具体表现在多方面:生活中胆小、自卑、敏感、情感脆弱;在交往中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不敢找小伙伴,交际范围狭窄,不善与人沟通;学习上的不成功造成对学习缺乏信心和热情,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严重的往往害怕老师提问,不敢置疑或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害怕做不好事;意志力薄弱,缺乏进取精神,没有明确的目标,适应环境能力差。家长对孩子包办代替,让孩子通过自我实践体验成功的机会少;期望值过高,缺乏对孩子的赏识和正面评价,这些都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受挫。

培养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发挥内在的潜能,才能一步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的成功。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是孩子树立自信的重要力量。

家长需平时多用表扬和鼓励来正面评价孩子,少在陌生人和外人面前讲孩子的缺点;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使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当孩子处于困境或做事失败的时候,家长尤其要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鼓励孩子与伙伴交往,并教会他交往的技巧;让孩子懂得智慧是多种多样的,树立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的自信心;放手让孩子独立活动,不过分依赖家长,获得成功的体验。第八,支持、指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伙伴交往机会不多;他们习惯于自我中心的思维和行动,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交友中容易产生矛盾与摩擦;在交友中碰到有冲突、被误解而苦恼时,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指导;少数孩子因为胆小,或过分挑剔,或优越感太强而不愿与人交往。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交往中受欺负、学坏、影响学习,往往持反对的态度;有些家长虽能持积极的态度,但能给予孩子指点和帮助的不多。许多家长往往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自己的喜恶给孩子选择朋友。

人际交往是促进儿童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与人交往的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需要培养的。家长不仅应该以自己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而且要帮助、指导孩子与人交往、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朋友观,帮助孩子把友谊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创造交友的机会和条件,协助他们与人交往;倾听孩子与伙伴的交往;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小队活动以及社区服务工作等。

第九,家长也要做孩子快乐的玩伴

由于孩子承担着较重的学业负担和家长布置的额外补习负担,自由玩耍的时间不断减少;独生子女孩子缺少玩伴;一些孩子不知道玩什么,怎样玩。家长大多抱着玩耍浪费孩子学习时间的想法,不愿意也不重视让孩子有太多的玩耍时间;家长自身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耍,出于安全因素而限制孩子独自玩耍或与伙伴玩耍的机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玩耍兴趣,脱离孩子的生活世界,双方没有一起玩耍的基础,家长更不会教孩子玩耍。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它对于孩子来说,就和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这种天性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最佳方式,也是孩子首要的学习方式,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父母是孩子最喜爱的玩伴。

家长要改变玩耍不及学习重要的观念,要重视儿童玩耍的作用;鼓励孩子玩耍,激发孩子玩耍的兴趣;给孩子一个安全清洁的玩耍环境或场所;保证孩子每天的玩耍时间和适当的活动量;保持孩子社交玩耍和单独玩耍的平衡;欢迎孩子的伙伴和孩子一起玩耍,鼓励孩子去寻找玩伴;陪孩子一起玩,做孩子的玩伴;帮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调节玩的内容,引导孩子健康地玩,有益地玩;有条件的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教会孩子简单的玩具制作技能,及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

第十,走出陪读的误区,正确对待孩子学校学习

陪读现象的实质是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学校学习这一问题。对此,家长们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课本知识轻课外知识、重记忆轻理解运用的观念;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过早给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有些家长不满足于正常的学校教育,盲目给孩子增加额外的教育,如多做课外练习、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等;为督促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长期陪读左右。

人的素质是一个有机整体,家长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对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过早地进行智力开发、过多地增加教育量,往往会适得其反;陪读不是对待孩子学习的最佳办法,一定程度是包办替代,容易扼杀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易使教师教学得不到真实信息的反馈,不利于教师针对问题改进、调整教学。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首要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在仔细观察孩子学习状态的情况下,分析孩子学习产生困难的原因,对孩子进行学习的引导与适当的帮助。

第二篇:家长必读:0-6岁的孩子如何学好英语

Upgrade Yourself @ Studio English 家长必读:0-6岁的孩子如何学好英语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很多妈妈都非常注重孩子的英语学习。众所周知,孩子越小,英语学的越快,孩子在0-6岁的阶段,母语学习的重要性,一定大于英语学习。孩子长大后,在同等师资条件下,母语越深的孩子,外语就越容易进阶。

有的妈妈问,0-6 岁的孩子,如何学英语?

简单地说,0-6 岁的英语学习,要拿捏好三个不等式:中文大于英文、听力大于阅读、悦读大于阅读

一、中文大于英文

妈妈很关心幼儿英语学习,但是我想说,在0-6岁的阶段,母语学习的重要性,一定大于英语学习。孩子长大后,在同等师资条件下,母语越深的孩子,外语就越容易进阶。

有的孩子,虽然 6 岁才开始接触英语,但到 8岁时,依然能顺利地听原版英语故事书,并且能在二个月之内,英语阅读颇有进境。究其原因,乃因为孩子从小的中文阅读量丰富。

孩子小时候,中文书读的越多,背景知识就越丰富;孩子背景知识越丰富,理解英语的能力就越强。我教过一些英语起步很晚,但中文阅读起步很早的孩子,我发现这些孩子后劲很足。

所以说,即使孩子小时候,没有抓英语,妈妈也不必“太遗憾”。只要妈妈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中文书的习惯,那么孩子以后的英语,照样会很好。

二、听力大于阅读

0-6 岁孩子学英语,主要是从听力入手。换言之,英语学习过程,围绕“耳朵听”展开。举个例子,0-6岁孩子可以一边看,一边听书。

0-6 岁的孩子,也不一定非要购买国外的绘本。国内的出版社,也引进了很多适合小孩子的英语读物,这些系列读物,既是图文并茂,又有音频朗读,非常适合亲子共读。当然,妈妈也可以亲自去新华书店挑选。我个人建议,妈妈给六岁以下孩子挑选英语读物的时候,尽量购买配有原声 CD 的读物,因为孩子的 “听”比“读”更重要。

三、悦读大于阅读

带着 0-6岁孩子读英文原版绘本,妈妈应该带着“悦读”的心态,而不是“阅读”的心态。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翻看绘本,妈妈用中文,用生动夸张的语气语调,给孩子描述画面内容。妈妈可以用中文,把绘本

Upgrade Yourself @ Studio English 里的英文句子,解释给孩子听。妈妈先用中文解释英文,再把英文给孩子念一遍。等孩子熟悉了绘本里的故事,妈妈就可以拿出绘本的配套音频,播放给孩子听。

空中英语整理收集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家长必读:三招让孩子不再丢三落四

家长必读:三招让孩子不再丢三落四

2013年09月23日10:05燕赵都市报我有话说(2人参与)

家长[微博]帮助孩子纠正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对达到一定行为能力的孩子,家长应及早开始,逐步减少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清点财物,减少对家长的依赖。

2.关注行为习惯的养成。

出门要清点随身物品,东西摆放要分门别类,工具使用完要放回原处……类似这样的生活习惯,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创建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孩子一起共同维护。习惯了井井有条,孩子就不容易马大哈了。

3.让孩子为自己买单。

孩子丢了东西,应该严肃地指出他的错误,并让孩子承担错误造成的后果。丢了水壶?丢了眼镜?丢了手机?让孩子沿着原路去找,一次找不到,找两次,两次找不到,找三次。实在找不到了,没关系,可以再买,但是必须用自己的零用钱买单;零用钱不够就家长先垫,然后用零用钱分期付款;再不然,用做家务来抵偿。

一旦发现丢三落四的后果,是严重的、是痛苦的,那么他自然就会自觉珍惜身边的事物,同时也可以养成孩子的责任心,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综合)

第四篇:家长必读:八妙法让孩子远离脏话

家长必读:八妙法让孩子远离脏话

1、别让宝贝觉得说脏话很有趣

听到很小的宝贝说脏话,有些父母会觉得有趣,忍不住吃吃地笑。这样,就会使宝贝产生错觉,认为这是一种能得到父母赞赏的行为。于是,宝贝会一再地说脏话,试图继续获得这种愉快的体验。如果父母听到宝贝说脏话就大怒或觉得十分尴尬,宝贝也会因说脏话引起父母的注意,而继续他的说脏话游戏。最好的方式是听到宝贝说脏话时,给他一个冷冰冰的面孔。让他明白,你对他说脏话的游戏一点儿没有兴趣,也很反感,这样他就不会尝试用说脏话来吸引你的注意了。

2、教宝贝一个新的表达方法

如果宝贝仅是在尝试一个新词,看看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那么,父母可以尝试用另外一个有趣的新词,比如用一些童话书或者神话故事里提到的咒语或有趣的图来吸引宝贝;也可用一些听起来很愚蠢但不是脏话的词汇,来帮助宝贝表达自己,转移宝贝对那些脏字眼的注意力。即便宝贝刚刚开始学说话,他也能很快就学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3、给宝贝设定一些界限

一旦发现宝贝说脏话,就有必要给他设定一些界限。但给宝贝设定界限时一定要冷静,不能过于激动甚至以近乎疯狂的态度对待宝贝。如果是宝贝自己生造的词,告诉他没有那样东西,没人明白他在说什么。这样,可以降低宝贝说脏话的积极性;如果宝贝模仿其他成人说的脏话,不要给他解释脏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说,冷静又明确地告诉他“你不能用这样的词”就可以了。

4、别给宝贝的脏话太多注意力

有时,宝贝说脏话仅是想要某个东西,或想吸引父母对他的注意。父母不要因宝贝说脏话感觉尴尬,就试图尽快结束宝贝的这种行为,甚至不惜放弃原则,让宝贝的小“阴谋”暂时得逞。比如,宝贝想要冰淇淋,父母不宜说“这样说话不好,不要再说了。好了,这是你的冰淇淋。”2岁左右的宝贝生活经验匮乏,根本就不可能明白父母跟他说的这些话的含义,他们看重的只是一说脏话就可以达到目的的结果,而不会想到父母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因此,父母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鼓励宝贝,只要说脏话就能达到目的,而那些不能说脏话的道理他们根本就不会往心里去。

5、教宝贝学会尊重他人

宝贝最常见的说脏话,就是给人起一些他认为很可笑的外号。他们常常将一些自己认为不好的词凑在一起,组合成一些新的词语,来表示自己对他人的不满。要告诉宝贝,给人起外号是不尊重人的习惯。无论是在家、幼儿园还是其他公共场所,一旦看到别的小朋友说脏话,就要及时向宝贝解释,让宝贝明白小朋友的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不受人欢迎的。也可以问问宝贝,如果别人这么叫你,你会不会不高兴。通过这种移情作用,宝贝就会理解他对别人说脏话时,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也就明白为什么不能说脏话了。

6、父母做宝贝的好榜样

尽管成人与宝贝的行为规则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一旦宝贝听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冒出一些脏话,就会认同父母的这种表达方式。父母管不住自己的嘴,当你要求宝贝不要说脏话时,他会很困惑:为什么爸爸妈妈能说,我就不能说呢?这样,父母对宝贝说的话就没有了权威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旦你无意中说了一句脏话,宝贝开始模仿时,赶紧用一些别的事情来转移宝贝的注意力。比如,给宝贝讲个故事,教宝贝唱一首歌,或者和宝贝玩一个游戏,以这样的方式来洗刷父母自己的行为给宝贝带来的污染。

7、别随意做语言与行为之间的关联

给宝贝换尿布或者把尿时,要温和地描述父母所做的一切,对宝贝的身体也不要做一些不适当的评价,比如皱着眉头,一个劲儿说些类似“臭屁股”之类的难听话。这样,宝贝会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词与他那些体验联系起来,并把这一切看成是很不好的事。今后,他在不高兴时就会用这些词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

8、配合一些小小的惩罚

如果在警告宝贝后,宝贝仍然说脏话,父母就要采取措施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宝贝停下他正在做的感兴趣的事,让他安静地待上几分钟,不许说话,不许动。比如,让宝贝待在汽车后座上、商场一角某个位置或家里某个房间等。如果这种惩罚不发生作用,可以撤销对宝贝的奖励。撤销时父母一定要严肃冷静,不要情绪化。一旦向宝贝宣告了这样的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不能因宝贝的哀求或其他任何原因而轻易放弃原则。

第五篇:家长必读十大错误态度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十大错误态度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对孩子来说,他需要父母指导他如何生活、如何学习技能和积累经验,但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的同时却很在乎他们的态度,这些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对父母教育的接收程度,然而,态度却是父母最容易忽视的。

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他们最不能接受的态度有哪些呢?

一、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微博]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二、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三、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四、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五、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六、全盘否定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七、是非不分

“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老爸了。”这句话到底是在表扬孩子还是在批评孩子呢?可能孩子们的理解中褒奖的成分会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

八、贬损他人

偶尔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小朋友做些横向比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别家孩子的优点。这样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九、事事代替

现在有许多父母事事都不让孩子干,不让孩子有自己作决定的权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后的伤心,但对孩子来说,不经历失败,怎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况且,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终究要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的,如果现在没有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他便无法自己把握将来。

十、不作楷模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己首先没做好榜样,当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当行为时,父母又要千番指责。言传身教,没有身教,言传就无从谈起,因此,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起到垂范作用。

下载家长必读:让6到11岁孩子成才的十大秘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必读:让6到11岁孩子成才的十大秘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