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氨融霜超压泄漏的预防措施
热氨融霜超压泄漏的预防措施:
泄漏治理的关键是要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计划地对装置进行防护、检修、改造和更新,变事后堵漏为事前预防,可以有效地减少泄漏的发生,减轻其危害。各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泄漏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强化全员参与意识,树立预防泄漏就等于提高经济效益的思想,保证泄漏预防设施和检测设备的投入;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有关设备;控制正常生产的操作条件,减少人为操作所导致的泄漏事故;加强设备、管网的管理,防止误操作造成泄漏,避免施工挖断等外力的破霈;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和堵漏技术学习,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见漏就堵。2.从源头抓起,从本质上消除泄漏隐患
为减少泄漏的发生,在设计时就应依据适当的设计标准,采取可靠的措施,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正确选择材料材质、结构、连接方式、密封装置和相应的保护措施;企业要把好采购、招标的物资进厂关,控制好设备的现场制作、安装过程,出现缺陷立即整改,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新管线、新设备投用前要严格按照规程做好耐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探伤,严防有隐患的设施投入生产。3.做好设备监测,预测泄漏趋势
泄漏事故的发生往往跟生产设备状况不良有直接的关系。利用有关仪器对生产装置进行定期检测和在线检测,分析并预测发展趋势,提高对问题设备的监测频率。在泄漏发生之前对设备、管线进行维修,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使检修有的放矢,避免失修或过剩维修,减少突发性泄漏事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常规的无损检测技术与超声波、涡流、渗透、磁粉、射线和红外热成像、声发射、全
息照相等监测技术结合起来,可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更加准确、快速。信号分析与数值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诸如状态空间分析、对比分析、函数分析、逻辑分析、统计和模糊分析等方法,推动了故障分析技术的进步。随着信息化和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数据处理软、硬件的出现使实时在线监测及故障分析成为可能,并将进一步朝智能化方向发展。4.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
设备交付投用后,必须正确使用与维护,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超温、超压、超振动、超位移、超负荷生产,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做好润滑、盘车、巡检等工作,做到运转设备振动不超标,密封点无漏气、漏液。出现故障时,要及时发现,及时按维护检修规程维修,及时消除缺陷,防止问题、故障及后果扩大。
5.设置防护监控设施,保障安全生产
设置齐全可靠的安全阀、呼吸阀、压力表、液位计、爆破片、放空管等安全设施,当出现超高压力等异常情况时,紧急排泄物料,防止突然超压对设备造成损害和设备爆炸的危险;对密封面、阀门、疏水器、安全阀等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杂质和异物进入,损坏设施及设备,减少泄漏发生;采用控制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既能掌握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信息,又能清楚地实时观察到装置区的现场情况,并实现报警和自动控制;对安全防护设施要进行维护,保证灵敏可靠。因为如果失灵,危险性更大。6.泄漏的检测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泄漏进行有效的治理,就要及时发现泄漏,准确地判断和确定产生泄漏的位置,找到泄漏点。特别是对于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和场所,通
过检测及早发现泄漏的蛛丝马迹,这样,就可以采取控制措施,把泄漏消灭在萌芽状态。
较明显的泄漏,人们可以通过看、听、闻、摸直接感知发现,这种方法主要是依赖人的敏感性、经验和责任心。在人看不着、听不见、摸不到的场合或者比较危险的场合,往往要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泄漏检测。使用泄漏检测仪器能够做到在不中断生产运行的情况下,诊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判断故障发生部位、损伤程度、有无泄漏,并能准确地分析产生泄漏的原因。如热像仪在夜间也能很清楚地发现泄漏异常;超声波、声脉冲、声发射技术,采用高灵敏的传感器能够捕捉到人耳听不到的泄漏声,经处理后,转换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测定是否泄漏并进行定位;在介质中加入易于检测的物质作为示踪剂(如、臭味剂等),发生泄漏时可以快速地检测到;光纤传感器检测法根据泄漏物质引起的环境温度变化,对管道进行连续测量,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泄漏。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使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新方法、新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科学发展,推动了检漏技术向智能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负压波法、压力梯度法、质量平衡法、统计决策法等基于软件的检测方法和基于硬件的检测方法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检测能力、灵敏度和准确度。
泄漏处理属于危险性作业,往往处于易燃、易爆、有毒、高温等恶劣环境,容易引起人员伤亡,所以治理泄漏一定要确保安全,在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后进行,正确处理,减少泄漏危害。在治理泄漏的实践中,治理技术会不断地发展,新的治理工具也会不断出现,我们应加强对泄漏防护技术的学习,提高泄漏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