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平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军队
“和平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军队
三军仪仗队旗手和护旗兵在阅兵训练基地进行严格训练
今天我们建设强大军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复兴重要的安全保障。
21世纪注定要开启人类历史新千年的大变局,这个变局将打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烙印。习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创举,因此,它必将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复杂艰巨工程,没有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强大军队保驾护航,要达到目标是不可想象的。
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方位
中国拥有五千年不间断发展历史,是一个创造过灿烂文化和辉煌业绩、独立于西方世界的文明形态。尽管在其历史上经历多次兴衰,但在19世纪以前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在18世纪西方国家普遍进入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中国却仍然停留在手工劳动的封建社会。1840年,帝国主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国门,从此,西方列强的军队纷至沓来,任意宰割、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沙皇对中国奉行蚕食政策,西欧要瓜分中国,美国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日本帝国主义在1894年打败清朝海军后,一直图谋独占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其图谋独占中国的序幕,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展开侵占中国的全面行动。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军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代价,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民族生存杀出一条血路。
1949年,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今天的民族复兴开了头。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1972年新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集体领导下,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民族复兴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综合国力得到较大提升。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将成为21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件。
如此伟大壮丽的事业对中国军队的全面现代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唯有建设强大军队,才能确保复兴中华的事业高枕无忧。
新时期军事战略将为民族复兴保驾护航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100多年间,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为捍卫国家安全、民族生存,同外敌展开血肉搏杀的军事斗争史。由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领域的全面落后,我们在抗击外国军队的侵略战争中打一仗败一仗,只有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却付出了3500万同胞伤亡的巨大牺牲。受尽外国军事力量欺凌的中华民族最懂得一支强大军队之于国家民族安危的重要意义。早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必要性,并强调: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为了摆脱美苏的核讹诈,中国制造出了核武器,同时建立了体系完备的军事工业。直到今天,我们建设强大国防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自卫防御,决不先发制人。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我国的安全环境较改革开放前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捍卫生存安全曾经是我国最主要的战略任务,我们立足于在本土进行反侵略战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今天我国的生存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国家安全的主要问题转向发展领域。我国经济发展对海外的原料、能源、市场形成高度依赖,保障投资利益、海外市场、战略通道等领域安全日益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任务。2015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建设强大军队是为了反击大规模侵略战争,维护民族独立,那么,今天我们建设强大军队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复兴重要的安全保障。
习主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家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这种安全形势给军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第一,应对军事威胁和各种突发事件,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第二,坚决捍卫国家统一;第三,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第四,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第五,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第六,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第七,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第八,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今年是毛主席提出“积极防御”军事战略60周年。60年间,中国军事战略在内容上先后做过五次重大调整,但每一次调整既始终贯彻了积极防御方针这一本质要素,又与当时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密切关联,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显示了中国军事战略的日臻成熟。
新形势下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注重深谋远虑,塑造有利态势,综合管控危机,坚决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将军事斗争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强军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后盾
中华民族是一个内敛而热爱和平的民族。崇尚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世代不懈的追求。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壮大,一些西方国家一方面担心中国会走西方国家崛起的老路―以武力获取权力、争夺利益,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某些国际势力还趁机制造“中国威胁论”,企图混淆国际视听,抹黑中国形象。另一方面,某些国家和国际势力不愿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更不愿意看到中国将来成为世界强国。他们以针对中国为目标,广结战略同盟,显示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通过利用中国与邻国的分歧和矛盾,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进行牵制破坏。他们采取无事生非,或者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炒作热点,推波助澜。他们一方面利用各种国际外交平台对中国正当合法的维权行为横加指责,支持另一方反对中国,另一方面在东海和南海相关海域公然以显示武力的挑衅方式对抗中国的维权行动,或者联合相关当事国在相关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为后者的无理要求撑腰打气。可见,这些国际势力是中国周边热点持续升温的幕后推手。
第二篇: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范文模版)
第四节: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强调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强国的梦就难以真正实现。强国才能卫国,强国必须强军。面向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和平安宁,必须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世界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保持。但天下还很不安宁。国际体系进去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时期,各种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大国关系进入全方面角力新阶段,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我国周边安全的复杂性、多变性趋于明显。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计划将60%的海军军舰部署到太平洋地区,还将把其本土以外60%的空军部署到亚太地区是亚太地区日益成为国际战略和博弈的焦点;日本积极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大幅调整军事安全政策,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个别海上领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和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查,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我国周边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东突”、“藏独”分裂势力危害严重,反华势力图谋制造“颜色革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更多挑战;随着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机构、人员和资产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形态加速演变,世界主要国家大力发展军事高新科技,抢占太空、网络空间等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积极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防务政策,加紧推进军事转型,重塑军事力量体系。在这种复杂的安全态势中,军事力量处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才能有效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安全,才能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断然出手、决战决胜。
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们的军队不仅要保卫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而且要保护海洋、太空、网络电磁空间等新型安全领域安全;不仅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也要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做到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军事力量就要达到哪里;不仅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而且也要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为国际和地区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埋头苦干,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缩小与军事强国的差距,为最终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人民解放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党独立领导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人民军队在党领导下,走过了光辉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为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人民军队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指出“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这些好的制度和作风,在和平建设时期,仍要继承和发扬光大。
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目标,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不懈追求,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适应了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抓住了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党在新形势建军治军的总方略。
第一,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人民军队是党缔造的,一诞生便与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80多年来,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这是我们军队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久治安。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一些敌对势力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就是妄图动摇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要头脑清醒,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最紧要的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要靠一套制度作保证。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坚持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实行当位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支部建在连上。要坚持把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政治自觉,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第二,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力,是为打胜仗而存在的。新形势下人民军队的只能使命不断拓展,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变。历史经验表明,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直接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成绩。同时也必须看到,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军队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战争能力不够,这些问题依然很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在广州地战区考察时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这个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军队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根本标准,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军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全军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要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坚持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立足最复杂最困难情况搞好应对强敌军事干预的战略筹划;要坚持不懈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练兵打仗、带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牢固树立立足现有条件打胜仗的思想,真抓实备、常备不懈,努力把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到新阶段;要坚决贯彻战训一致原则,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是部队都练就过硬的打赢本领。
第三,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作风优良市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古往今来,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为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在长期实践中,人民军队培育和形成了一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去,关系军队建设全局,关系军队形象和战斗力建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民军队的性质永远不能变,老红军的传统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永远不能改。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部队也有所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自毁长城,必须以踏实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坚持按照标准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把军队的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以作风的根本好转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保证。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践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纠治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军队为核心,下大气力整肃军纪,坚决克服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现象,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想象;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强化强基固本思想,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重点来抓,推动集成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统一于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实践,体现了坚持根本建军原则、军队根本职能、特有政治优势的高度统一,体现了永远站在人民立场、捍卫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强军兴军的目标图、路线图、展开图。实现强军目标必须紧紧扭住强军之魂、强军之要、强军之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按照“三位一体”要求全面加强建设部队。
第三篇: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 中国更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本站推荐)
题目: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
中国更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作者:潘茂森
学号:
20140501001
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保持和平、缓和、稳定的基本态势。我国的综合国力、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战略回旋空间不断扩大。我国发展仍处於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事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也发生了新变化,这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做出的重大判断。同时我们要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风险。特别是我们军人,更要清醒看到国家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要勇于扛起自己身上的担子。
我军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打仗看,现在有一部分人有当和平兵的念头。这种缺少战争思维,缺乏忧患意识的思想是完全不可取的。军队一开始就是为了战争而产生,历史的发展让军队承担了迎战和止战的双重使命。在战争发生时,军队为战争而存在;在没有战争时,军队为防止战争而存在。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战场上的生死对决、敢打必胜,取决于平时的刻苦训练精心准备。这种训练和准备是积蓄能量,蓄势待发的过程,是为提升战斗力、确保能打胜仗而努力的过程。多一些战争思维,一门心思谋打赢,各项战备建设才能实起来、深下去。只有以打仗的思维抓训练、抓工作、抓准备。才能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作为军人要经常问问自己:“假如战争今夜到来,假如首战就要用我,我准备好了没有?”要时刻提醒自己打仗是军人的天职。
有些人说现在是和平年代,中国不应该投入那么多的国防经费,应该把资金用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当中去。这种想法到底合不合理呢?
现在国防可军队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事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十分复杂,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十分繁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中国、重视中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天下还很不太平。我们块头大、分量重,我国快速发展必然会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各种反应,正所谓“树大招风”。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任何国家超越他们,尤其不愿意看到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与其不同的社会主义中国赶上和超越他们。一山难容二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日益逼近世界第一,一些西方国家的焦虑感进一步上升,必然会加大力度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加紧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千方百计对我国发展进行牵制和遏制。我国周边也存在多重不稳定因素,一些热点地区局势变数很大,中亚地区的“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周边 有的国家内部政治生态深刻变化。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等亟待解决。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国防和军队建设时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稳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所以我国军费的增长复合自身发展要求,复合国民经济总体形势的正常增长局面之中。
若要有一支强大的,能够保证中国能有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的军队,仅仅靠增加军费还远远不够。更要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毛主席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抓住这个中心环节不放,加强理论武装,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深化光荣传统教育,加强战斗精神培育。首先要着力提高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能力。当年,苏联解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速攻放弃了对军队的领导,把军队思想搞乱了。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筑牢官兵精神支柱,以理论清醒保证整治坚定。第二要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性。第三要着力建设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建军治军骨干。第四要加强作风建设,下功夫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不能只搞一阵风,应该坚持下去。
强国必须有强军做保障。国家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民族才会有强盛的底气,经济发展才会有一个好的大环境。若要维持一个长久的和平环境就要一直坚持走强军路。
第四篇: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文章标题: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畜牧业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畜牧业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发展,使畜牧业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代发展相同步。加快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勇气,研究创新方法。畜牧业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思维方式创新等。
1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推动体制创新首先要有敢于天下先的精神,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努力在原来改革没有触及或触及不深的旧体制的核心部分,不断地培育、发展新体制因素,使之逐步完成向新体制的过渡。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潮流中,旧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畜牧业体制创新是发展畜牧业的基本要求。要理顺畜牧业各种体制,继续推进农村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转换与创新,实现政府管理体制向符合当今畜牧业发展要求转变,为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省略和动力,为整个畜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和宏观环境。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参与宏观调控,从战略高度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抓好畜牧业的薄弱环节,使其发展步入健康的轨道。同时,实行多种形式的体制改革,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对不同地域不同的畜牧相关企业采取多形式的体制创新。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在现有制度和资源条件下,畜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畜牧技术创新。畜牧业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一方面要围绕生产实际,及时研究开发新的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实用技术的改进、发展和提高,把现代科学技术很好地应用到饲料生产、动物生产及畜产品加工等各方面中,使现代科技的发展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来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科技人员的培育,只有不断培育科技人员,才会有不断的创新。人才培养既要注重研究型人才,又要重视有利创新意识的应用人才,还要培养行业人员,这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技术创新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种苗工程,把科研、引种、繁育、经营等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行引、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二是高度重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利用,以期获得更好的效益。三是大力实施牧业标准化生产,这是保护品牌确保产品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畜产品技术含量,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使产品优势变成规模、商品优势,走品牌优质之路。3发展模式创新如果说体制创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依托,那么发展模式的创新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现代畜牧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全新的发展模式。要改革传统畜牧业,改变零星散养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特色化的畜牲养殖业。可以考虑利用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优先发展特色畜牧业,解决因畜牧业生产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当今和长远的关系,摒弃只重当前利益不重后果的发展模式。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畜牧业发展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先污染后治理,先建设后拆除的模式显然不符合新世纪畜牧业的发展规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长远的眼光发展畜牧业才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趋势。正确理清当前形势,不断创新,才是良好健康的发展模式。4经营机制创新发展高效益畜牧业必须实现经营机制创新,重点在于:一是鼓励、支持和发展“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培育农民购销队伍,扶植组建畜禽生产专业协会,结成农民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强开发畜禽产品精细加工,创名优品牌;四是重视畜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载体作用,逐步实现生产与需求的连接;五是建立发展生产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相结合的新型流通方式,拓宽农民进入市场和畜产品流通的渠道。5思维方式创新一切创新说到底首先是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更新。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才能实现现代畜牧业新的突破。转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传统的以畜牧业为低下行业的观念。应具有新的战略眼光,从传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拓宽视野,放眼全球,同世界接轨,走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畜牧业要在改革和发展上取得突破,首先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强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生产经营观念的创新,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畜牧业的发展需要从业者应具有超前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用,生产中要有紧迫感和竞争观念,多思索,多探讨,敢于创新,善于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审时度势,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第五篇:军队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是这支军队全心全意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是战胜千难万险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为保卫祖国、巩固国防,维护世界和平付出巨大牺牲并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为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而奋斗的历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性质、又有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在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壮大。土地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的主要称谓是中国工农红军。在这一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路线、方针和原则,制定了相应的制度。组建了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当时红军的编制装备十分简陋,主要是步兵,并逐步组建了少量骑兵、炮兵、工兵、通信兵分队,使用大刀、长矛和缴获的步枪、机枪、轻型火炮作战,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和以运动战为主的反对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的战争。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取得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深入敌后,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这支军队英勇作战12.5万余次,抗击了58%-69%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以伤亡60余万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收复国土104.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
1.255亿。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与此同时,人民军队自身也取得巨大发展,正规军由抗战初期的5万余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127万余人,民兵达268万余人。这支雄厚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其规模不断扩大,部队区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发展为四大野战军和五大军区,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以及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原(华中)军区。在这场伟大的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与全国人民的支持
参与下,经过艰苦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解放了除台湾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广大国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发展到550万余人。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人民解放军有26万余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有104万指战员负伤。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开始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的历程。毛泽东明确指出:“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并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和强大的经济力量作为国家的两件大事。从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人民解放军在完成统一祖国大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胜利。发展成为一支军兵种比较齐全的合成军队,除了陆军,还建立了空军、海军;陆军除步兵外,还有炮兵、工程兵、。装甲兵、通信兵、防化兵、铁道兵、防空部队等技术兵种,并相继成立了各类院校和军事研究机构;属于人民解放军序列的公安部队也组建和发展起来。1956年后,人民解放军建设虽然在有的方面遭受过一定的挫折,但在军事、政治、后勤建设等方面,仍然不断进步,适时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发展了”两弹一星“等先进武器装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解放军霆设在许多方面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但仍在**和困难的条件下,提高警惕,加强战备,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解放军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理论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在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实现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明确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全军多次进行精简整编,改革体制,在精兵合成、提高效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确立了以军事训练为中心、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的方针,部队的协同作战、快速反应、电于对抗、后勤保障等能力有了增强,驾驭现代战争的能力明显提高;完善法规制度,依法从严治军,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军队建设的法律法规、条令条例,正规的战备、训绦、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断巩固,各项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不断前进;全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改善,现代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江泽民任军委主席以后,人民解放军建设又有新的发展。为探索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人民解放军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的总要求,不断加大科技强军的力度,全面加强军队质量建设,使人民解放军沿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道路继续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