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提升全市安全发展水平的意见重...
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提升全市安全发展水平的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强化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1、各级政府(管委会)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职责,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和定期检查督查制度,加强辖区内各类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的安全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县(市、区)及乡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由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市安监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2、要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市财政局负责)
(二)强化部门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
3、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规定,遵循“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本部门和单位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构和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监督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市安监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4、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督促所监管企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市安监局、国资委及各国有控股公司分工负责)
5、要不断探索创新与经济运行、社会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市安监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各商(协)会分工负责)
(三)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6、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强配足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少于企业员工总数的2%。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全面负责,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要强化企业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注重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安全状况诊断、评估、整改方面的作用。(市安监局、卫生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坚持规范化和标准化,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
(四)加强监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7、按照配强配足配专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安全监管机构;要按照省安委会的要求,落实1+2模式,全面加强乡镇(街道、园区)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和业务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要独立设置安全监管机构;扩权试点的乡镇安全监管力量要与安全监管任务相适应;村(居)委会要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加快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市安监局、人社局、编办分工负责)
8、积极鼓励在通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设置安全管理、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进一步落实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2 式培养等政策,加快培养安全工程各类技术、管理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市教育局、安监局、人社局、财政局、经信委分工负责)
(五)严格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准入条件。
9、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格技术和安全质量标准,做到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责令停止建设。不得将高危行业企业变通为非高危行业企业立项审批,报批项目与实际建设项目不一致的,投资主管部门必须撤销审批,在建项目必须停止建设,已完工项目必须停止投运,坚决防止安全无保障的企业准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市发改委、经信委、安监局、环保局、总工会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0、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奖惩机制,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结合起来,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督促一级企业抓巩固、二级企业抓提升、三级企业抓改进、不达标企业抓整改,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责令其关闭退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安监局、财政局、人社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各保险公司分工负责)
(七)深化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1、企业要建立全员排查、定期排查、专家检查、动态分析、3 登记报告、分级治理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并立即整改,整改未完成不得安排生产。严格执行高危企业重要安全生产事项备案及年检制度。乡镇(街道)和村委(居委)会对隐患排查治理要定人、定位、定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严格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加强跟踪督查,确保监控、整改、防范等措施落实到位。(市安监局、消防支队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12、加快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市联网。(市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电信公司分工负责)
(八)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13、负有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范围,建立和完善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桥梁、渡口渡船、娱乐设施、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超高层建筑、城市交通和地下管网等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安全制度和措施。(市安监局、城建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14、根据产业升级和技术保障需要,修订完善地方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市安监局、经信委、南通质监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15、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工业企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市安监局、城建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九)加强企业职工职业病危害的防治。
16、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建立职业病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职业卫生监管体系。认真实施职业病防治规划,切实4 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卫生许可、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事故查处等工作。深入推进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的专项治理,摸清全市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切实抓好高毒物质等职业病危害防范治理。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依法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关闭。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建设。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积极培育职业病体检等机构,构建覆盖市、县职业卫生技术支撑网络。督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技术装备,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为职业卫生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市安监局、卫生局、人社局、总工会、消防支队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三、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
(十)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力度。
17、加强道路长途客运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和双层卧铺运营车型。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严格长途客运、危险品车辆驾驶人资格准入,认真执行长途客运驾驶人员强制休息规定。(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经信委、安监局、质监局分工负责)
18、狠抓路面管控,严厉打击超员、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把客运车辆出站、出城、上高速、过境“四关”,对7座以上客车、校车、旅游包车及危险品运输车实行“六必查”。夜间行驶速度不超过白天限速的80%。(市公安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安监局分工负5 责)
19、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格按规定强制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经信委、安监局、城管局、质监局分工负责)
20、加强农村道路综合治理,改善农村公共交通道路通行条件,提升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水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城建局、农委、安监局分工负责)
21、严格执行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对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监管。(市教育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安监局、质监局分工负责)
22、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城建局、财政局、安监局分工负责)
(十一)加大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监管力度。
23、按照“谁审批、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房屋征收、民房修建和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乡镇(街道)要落实辖区内临时建筑、违章建设工程及农民建房、企事业单位自拆自建项目的管理和举报责任。加强工程招投标市场管理,严禁肢解发包规避招标。强化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检查,严格落实施工许可制度。强化建筑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防坍塌、防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持续开展建筑施工领域专项整治,认真排查治理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设备、吊罐、脚手架等建设工程和设备安装安全隐患。建立完善房屋和市政、铁道、交通、水利、电力等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禁企业出租、出借相关资质证书或无资质的企业挂靠有资质的企业,严厉打击工程项目施工6 企业无相关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市城建局、交通运输局、房管局、港口管理局、水利局、民防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十二)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水平。
24、各地要按照省、市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整合化工集中区,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企业布局,推进化工集中区一体化建设。(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规划局、安监局、环保局、消防支队分工负责)
25、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推动现有化工生产、储存企业特别是地处人口密集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进入化工集中区。(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安监局、环保局、消防支队分工负责)
26、已有化工集中区应坚决落实卫生防护距离要求,搬迁防护距离内的住宅及企业宿舍。(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安监局、消防支队分工负责)
27、加强化工集中区消防站建设和管理。(市消防支队牵头,市财政局、安监局分工负责)
28、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监管,生产和使用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工艺的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要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必须健全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市安监局牵头,市质监局、消防支队分工负责)
29、穿越公共区域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要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安全措施,防止发生事故危及公共安全。(市城建局、规划7 局、安监局、消防支队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30、全市沿江沿海沿河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企业要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南通海事局、交通运输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31、督促企业加强对涉及危化品的环保装置、设备和场所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市环保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十三)加强城市管网安全管理。
32、压力管道、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等产权或使用单位要准确掌握管道的相关资料,对管道实际走向与图纸不符的应进行实地勘测,准确定位后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对穿河、穿路、穿桥等危险地段的管道,采取安全可靠的保护措施,对穿越加油、加气站等危险区域的管道,坚决实行退让或改道。(市规划局牵头,市城建局、安监局、港口局、环保局、质监局、消防支队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33、实施压力管道强制检验制度。(南通质监局负责)
34、落实管线巡查制度,实行谁所有、谁管理、谁巡查。(市城建局、安监局、港口局、消防支队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35、加强施工中对地下管线的保护,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严格执行地面施工挖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地下管网安全。(市城建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十四)加强有限空间等较大安全风险作业安全管理。
36、加强对涉及船舱密闭区域、冶金煤气管道、水泥窑炉、纸浆池、腌渍池、污水池等有限空间作业以及市政工程、水利管网、工程电力、通讯管道井(沟)等重点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8(市城建局、安监局、港口局、环保局、质监局、消防支队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37、企业要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加强对作业现场负责人员、检测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合理配备防护用品和设备,依法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落实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处于安全受控状态。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企业应当实施作业审批,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不得在没有监护人员的情况下作业,严禁在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市安监局牵头,市城建局、港口管理局、环保局、质监局、消防支队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38、加强冶金等行业安全管理,强化企业煤气系统、高温液态金属、电气系统等危险性较大作业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市经信委、安监局、环保局、质监局、消防支队分工负责)
(十五)加强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安全监管。
39、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和执法,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船舶运输、载客、渡运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渡口渡船的安全管理,督促跨江、跨河、跨海大桥及驾空管线业主或者经营者落实防碰撞措施。(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40、进一步深化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三化五覆盖”工作,加快推进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工程,严格落实渔业船舶出海作业报告、进出港签证和编组作业生产等制度,加强对渔船的动态监管。深入开展海洋渔业捕捞“三无” 船舶专项整治,加强海洋渔业9 安全监督和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从事渔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滩涂养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十六)提升公共消防安全监管水平。
41、各级政府要把消防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切实加强消防投入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市规划局牵头,市消防支队、财政局、城建局分工负责)
42、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深入推进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以高层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为重点,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建立“清剿火患”长效机制。落实建设工程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装修装饰材料和建筑外保温材料。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消防安全措施,严防发生群死群伤拥挤踩踏事故和火灾事故。(市消防支队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分工负责)
(十七)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
43、各地要健全完善重大危险源正常的申报、登记(普查)、检测、评估工作机制。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责任,强力推进重大危险源安全标准化管理。建立全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形成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动态传送、管理实时在线、应急指挥统筹通畅的市、县、乡、企业四级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十二五”期间,所有重点企业、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和存在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监管监控系统配置实现100%(。市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十八)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
44、严格烟花爆竹市场准入,认真执行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建10 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制度。积极推行使用《烟花爆竹安全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督促指导企业应用烟花爆竹流向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产品标识和流向登记,严禁无书面合同购买、销售烟花爆竹,严禁销售和购买未进行标识和登记流向的产品。健全完善公安、安监、质监、工商、交通运输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加大对涉嫌犯罪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市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45、加强对节日期间烟花爆竹经营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许可制度,严禁烟花爆竹经营企业超许可范围经营,严禁仓库超量储存。(市公安局、安监局、城管局、工商局、消防支队分工负责)
(十九)加强特种设备、雷电灾害和重大项目地震安全监管。
46、严格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南通质监局牵头负责)
47、贯彻落实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及定期检查检测制度,做好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市气象局牵头负责)
48、强化建设项目抗震安全核准,开展重大工程、生命工程等抗震性风险评估,落实整改措施。(市城建局、地震局牵头负责)
四、严格安全生产执法,加大非法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二十)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
49、健全安全生产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提高执法效能。(市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11 责)
50、安全生产执法机构要统一标志、规范执法,增强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市安监局牵头,市财政局、法制办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51、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制定安全生产年度执法工作计划,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52、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等整治措施,切实维持安全生产法制秩序。要严格行政问责,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违纪违法案件。(市安监局、公安局、城建局、工商局、消防支队、南通质监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十一)依法严肃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53、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处理每一起事故,依法严肃追究事故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发生重大、较大和有较大影响的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除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外,由上一级政府安委会对其查处情况实行挂牌督办。从2013年开始,市安委会每年对各地、各部门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并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市安监局牵头,市监察局、公安局、检察院、总工会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十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
54、要按照《南通市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通政办发【2012】128号)精神,遵循依法监管、客观公正、及时准确、惩戒过失的原则,对列入市级安全生产“黑名单”的生产经12 营单位,由市安委会通过市级媒体和文件等形式予以公布,并向发改、经信、人社、国土、建设、工会、金融、保险等管理部门和机构通报信息,从严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用地、证券融资、贷款等,各类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对列入“黑名单”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本地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应对其严格限制。各地要根据实际,制订本地区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市安监局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国土局、城建局、总工会、人民银行、保险公司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五、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二十三)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
55、建立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对高危行业和应急救援领域倾斜。(市安监局、财政局、应急办、人社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56、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以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增长,并加强使用管理。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地方政府各项政策扶持发展资金与安全生产挂钩制度,对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保障安全生产的予以优先支持。(市财政局牵头,市国税局、地税局、人民银行、安监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57、企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做好高危行业企业风险抵押金管理,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市安监局、市财政局、人社局、保监会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二十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58、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安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优势和安全生产专家的作用,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各类安全技术、装备、工艺、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等方面尽快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修造船、危险化学品、建筑工程、道路交通和海洋渔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要积极推广安全实用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市科技局、经信委、应急办、城建局、交通运输局、海洋与渔业局、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十五)发挥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
59、全面推广安全生产协作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间安全资源共享与互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着力推进行业商会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站”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商会自律作用,促进行业商会积极履行安全生产行业管理职能;推进保险公司参与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风险管理等工作;推广安全咨询、安全检查服务外包。整合社会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力量,推动各类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评价、培训、咨询、检测检验与标准化评审等专业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市安监局牵头,市各行业商会、保
六、夯实应急救援基础,提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二十六)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60、整合化工、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海洋渔业、职业病危害等市级应急救援资源,依托大型企业、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和专业应急救援小分队,逐步建立以应急基地为覆盖、以消防救援为主体、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的应急救援体系。(市14 险公司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应急办、公安局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海洋与渔业局、卫生局、南通海事局分工负责)
61、健全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未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企业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市安监局、应急办、财政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十七)健全应急救援机构和应急机制。
62、督促乡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职责。(市安监局、编办、应急办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63、加强公安、建设、房管、交通、安监、海洋与渔业、环保、卫生、地震、气象、海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深化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与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协作联动,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市应急办牵头,市安监局、公安局、环保局、卫生局、城建局、房管局、交通运输局、海洋与渔业局、地震局、气象局、南通海事局分工负责)
64、建立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事故医疗救治能力。(市卫生局牵头负责)
65、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联合处置机制,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市应急办牵头,市安监局、公安局、环保局、卫生局、交通运输局、海洋与渔业局、地震局、气象局、南通海事局分工负责)
(二十八)夯实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础。
66、各地、各部门要争取国家、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项目建设,抓紧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区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市、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建15 成市、县、乡镇三级高危行业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专家、应急物资和应急医疗等信息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市应急办牵头,市安监局、发改委、经信委、公安局、环保局、卫生局、消防支队、海洋与渔业局、气象局、南通海事局分工负责)
67、推进海上、长江应急搜救能力建设。(南通海事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十九)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
68、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修订、演练和宣传工作,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调度人员和岗位作业人员遇到险情时,要按照预案规定,立即组织停产撤人。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市应急办、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七、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推进全社会安全文化发展(三十)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示范创建活动。69、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重点内容,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自觉性。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病防治等知识进企业、进工地、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宣传教育活动。(市安监局、司法局牵头,市法制办、总工会、共青团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70、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知识竞赛等专项活动。(市安监局、总工会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71、加强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报纸、广播电视台和新闻16 网站每年要安排一定版面和时段,用于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广新局、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安监局、总工会、共青团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72、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镇、安全发展工业园区、安全村镇、安全社区、安全校园等创建工作。(市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三十一)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7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培育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打造安全文化精品,促进安全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建设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和安全社区。(市委宣传部、安监局牵头,市文广新局、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总工会、共青团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74、在企业全面建立“1+3”安全监控体系,努力构筑 “群防、群控、群治”工作机制。健全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将企业诚信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级作为安全文化建设评定的重要量化指标,推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创建。(市安监局、总工会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三十二)加强安全技能培训和考核。
75、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严格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职工全部经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以高危行业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农民工和外包施工企业人员为重点,严格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强制性岗前安全培训。(市安监局、人社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76、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组织部门加强各级领导的安全培训,党校、行政学院要在干部培训班开设安全生产知17 识教学课程。乡镇(街道)专职安监人员一律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市委组织部、人社局、安监局分工负责)
77、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严格安全培训考核,全面实行培训与考核分离。(市安监局、质监局、交通运输局、城建局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三十三)创建市民开放式终身安全教育体系。
78、充分发挥政府及其部门的组织引导作用,开展全民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营造全民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的社会氛围。(市委宣传部、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79、逐步建立由学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构成的全方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八、加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发挥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作用(三十四)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80、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市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81、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和协调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以及通报、发布、考核等制度。(市安监局、监察局分工负责)
(三十五)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82、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18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安全生产分值和考核权重。要完善考核办法,加强日常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对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不合格的地区及有关部门,不得享受年度考核奖励,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当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两年内不得被表彰奖励,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班子成员不得享受年度考核奖励。(市安监局牵头,市监察局、国资委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83、每年在安全生产领域表彰奖励一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并优先推荐先进个人为各级劳动模范。对连续多年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且所辖地区和部门在其任期内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的,上级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市委组织部、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三十六)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
84、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市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85、建立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及时调查核实人民群众反映的安全问题并依法作出处理。(市委宣传部、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86、鼓励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市委宣传部、市监察局、安监局、文广新局、总工会、妇联、共青团分工负责)
第二篇:(定稿)努力做到“五个坚持” 着力提升作风建设水平
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做到“四个提升”专题之三:
努力做到“五个坚持”
着力提升作风建设水平
保持优良作风,是组工干部的做人之道、立身之本。全国、全区组织部长会议和全市组织工作会议都对组工干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身为组工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要求部署上来,努力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公道正派,做政治坚定、无私奉献的楷模。公道正派是我们党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基本素养,是组工干部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组工干部能否做到公道正派,直接关系着为党的各项事业提供组织保证的坚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组织部门应把组工干部能否做到公道正派作为衡量组工干部的重要标尺,教育和引导组工干部始终恪守公道正派的品质;每一名组工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理念,将其铭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努力做政治坚定、无私奉献的楷模。
坚持刻苦学习,做头脑清晰、本领过硬的模范。刻苦学习是组工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途径,是提升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做好组织工作的现实要求。组工干部要重视学习,把坚持学习作为追求自己人生进步的阶梯;要乐于学习,善于从枯燥的学习中寻找兴趣和热情;要深入学习,下功夫钻研政策理论和工作业务;要善于思考,从读过的书本中领悟知识内涵和折射的道理;要勤于实践,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及时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做头脑清晰、本领过硬的模范。
坚持真抓实干,做认真负责、工作出色的标兵。组工干部要承担起党赋予的职责,完成好组织工作任务,就必须坚持真抓实干。要时刻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实践的勇气,对工作责任勇于承担,敢于谋大事、担大任,对新情况、新问题敢于探索,对新思路、新办法敢于实施,对困难和障碍敢于处理,不逃避推诿,不拈轻怕重,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努力做认真负责、工作出色的标兵。
坚持深入基层,做心系群众、作风优良的典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必须更加自觉地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心实意地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服务。要积极与基层党员、困难群众结对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诉求,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及时反映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努力做心系群众、作风优良的典范。
坚持克己奉公,做严于律已、清正廉洁的表率。组织部门责任重、压力大、风险高,组工干部肩负着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容不得有丝毫松懈。组织部门应以换届为契机,加强组工干部廉政教育,真正使“十严禁”和“五条禁令”
成为组工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每一名组工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执行和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切实做到坚守原则不动摇、执行程序不变通、把握纪律不放松,以实际行动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努力做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表率。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安全发展,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减少约1万人,反映安全生产状况的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践表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新时期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要把这一重要思想和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待不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意识不断增强,对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五)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区域、行业领域的科学、安全、可持续发展。
——依法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体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突出预防,落实责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安全准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筑牢安全生产基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
——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加快安全科技研发应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培养,创新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工作。适
价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要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实施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深入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煤(矽)尘、热害、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治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十六)深入推进煤矿瓦斯防治和整合技改。加快建设“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完善落实瓦斯抽采利用扶持政策,推进瓦斯防治技术创新。严格控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项目审批。建立完善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对不具备防治能力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严格按规定停产整改、重组或依法关闭。继续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扶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支持煤矿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加强对整合技改煤矿的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和小煤矿机械化改造。
(十七)加大交通运输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加强道路长途客运安全管理,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严格长途客运、危险品车辆驾驶人资格准入,研究建立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持续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等违法行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格按规定强制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桥梁、隧道、码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管理。继续强化民航、农村和山区交通、水上交通的安全监管,特别要抓紧完善校车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
(十八)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城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各地区要积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加快城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加强和规范城镇地面开挖作业管理。继续推进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定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和礼花弹等高危产品专项治理。
(十九)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实施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研究制定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积极推行尾矿库一次性筑坝、在线监测技术,搞好尾矿综合利用。全面加强矿井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组织实施非煤矿山采空区监测监控等科技示范工程。加强陆地和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的安全管理,重点防范井喷失控、硫化氢中毒、海上溢油等事故。
(二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建筑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
(二十一)加强消防、冶金等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消防规划纳入当地城乡规划,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装修装饰材料和建筑外保温材料。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安全责任制,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加强冶金、有色等其他工贸行业企业安全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力、农机和渔船安全管理。
七、大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二十二)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探索建立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倾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
(三十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各地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乡镇要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
(三十二)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三十三)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
国 务 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黄毅就国务院《意见》答记者问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12-07 08:56:20 中国安全生产报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从全局和整体上推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黄毅就《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答记者问
2011年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之后,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又一重要文件。国家安监总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请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黄毅:《意见》是在“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继续保持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安全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的背景下出台的。《意见》是与国务院2004年《决定》相继承,与国务院2010年《通知》相补充,与《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相配套,对“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从全局和整体上推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
今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相继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8月,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同志向党中央提出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安全发展理念的建议》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有关问题。国家安监总局党组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安
认识和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工业化进程中必然度过一个“事故易发期”,这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经历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把握这个规律性认识,有助于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尽量缩短“易发期”进程,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五是提出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战略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和对策。把安全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来实施,这是中央在科学把握现阶段社会特征和安全生产规律基础上,有效应对新情况新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意见》在确认“事故易发期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此,《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六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的宏观思路。《意见》站在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四条基本原则,即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这些原则,既体现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要求,又切中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带有规律性的理论概括。
记者:《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哪些主要制度?
黄毅:《意见》在继承发扬以往各项行之有效对策措施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以下10项制度。
(1)安全生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明确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求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做好分管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
(2)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安全许可前置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尤其要求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同时,制定和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
(3)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制度。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重点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培训。完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公路客运和校车安全监管制度。要求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研究建立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特别要抓紧完善校车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这些规定和要求,都深刻吸取了一个时期来发生的道路交通重特大事故血的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事故防范作用。
(5)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制度。同时要求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提高矿山企业集约化程度和安全生产水平。
(6)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要求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7)政府引导带动、各方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投入制度。要求探索建立中央、地方、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的倾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8)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继续大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信用体系,依法依规惩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9)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奖惩制度。规定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10)安全生产监督制度。要求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
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7%和27.6%,较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9.3%和17.3%,重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25%和28.1%,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32.2%。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非法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突出。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发生的18起重大煤矿事故中,因非法违法生产造成的有8起、死亡120人,分别占44.4%和42.1%,同时还发生了多起瞒报事故和没有严格执行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的事故。二是瓦斯、水害事故突出。18起重大煤矿事故中,瓦斯和水害事故有17起、死亡257人,分别占94.4%和90.2%。三是个别地区重大事故多发。18起重大煤矿事故中,贵州、湖南两省就发生7起、死亡124人,分别占38.9%和43.5%。
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来,全国煤矿接连发生了6起重大事故、死亡101人,其中最近三天内连续发生了2起重大事故,分别是:
10月27日, 河南省煤化工集团焦煤集团公司九里山矿发生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4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导致事故发生。
10月29日,湖南省衡阳市霞流冲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9人死亡。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未采取区域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放炮诱导瓦斯突出,并引起瓦斯爆炸。该事故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该矿拒不执行停产指令,违法组织生产;二是未执行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瓦斯抽采不达标;三是没有执行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应急处置不力,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后没有及时有效组织撤人;四是职工培训教育不到位,职工对避灾设施和避灾路线不熟悉,自救互救能力不足。
综合分析当前事故集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盲目乐观,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打击非法违法生产不力,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一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防范措施不落实、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突出,一些重大隐患得不到及时治理,最终酿成事故,教训极其深刻。依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安委会已对上述两起重大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查处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强调要加强煤矿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张德江副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并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各地区要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断强化防范措施,扎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和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煤矿安全始终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警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10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季度)视频会议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严厉的手段、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全面开展好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和国办发〔2011〕2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区队、班组和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要强化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领导带班下井时要深入重点采掘工作面,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切实加强煤矿井下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严防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现场遇到险情后必须第一时间停产撤人。
六、严格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严肃安全生产责任追究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煤炭产业政策,严把煤矿准入关口;要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强化煤矿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煤矿,依法从严查处。要继续大力推进小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技改工作,强化日常监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事故调查处理进度,依法严厉追究事故煤矿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和非法违法、瞒报谎报事故查处跟踪督办制度,加强对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督导;加大对煤矿事故举报信息的核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瞒报谎报事故及事故后逃逸行为。
请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立即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辖区内有关地方政府和所有煤矿企业,并认真督促抓好贯彻落实。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阳关大道与悬崖边缘
前几天某矿举办安全演讲活动,听到一位演讲人说,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遵章守纪走的是阳关大道,发生“三违”就是到了悬崖边缘。闻听此言,笔者感到这些朴素的话语,字字蕴含着深刻的安全哲理。
安全事故的发生大都与“三违”现象密切相关。选择一条阳关大道,实现安全生产,相信每名职工都不会走错。可是,不少安全案例却告诉我们,虽然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采取了加强领导、强化落实、完善监管、严格奖惩等措施,但个别职工言行不一,口口声声安全第一,规章至尊,面对任务目标,却出于侥幸、逞能、从众的错误心理,没有抵御住急功近利带来的“诱惑”,步入“三违”歧途,造成了事故的危险源和诱发因素,发生了悔恨终身的事故。安全生产没有捷径。企业发展,家庭幸福,就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摆正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任务,摒弃侥幸、逞能、从众等错误心理,时刻绷紧安全弦,坚守安全底线,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作为筹码、代价,换取时间、进尺、产量,用实际行动来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形成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有效地消除隐患,防范事故,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云南省:坚持安全发展必须剔除带血的GDP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08-10 09:30:38 云南省安监局
责任。由于生命无比尊贵,保护生命就成为人类的一种共同责任。避免劳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事故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就成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劳动者的共同责任。正如片中所说,安全责任重如泰山。
片中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任何生产安全事故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黑洞,那就是责任的缺失”,这句话点中了问题的要害。在一些事故多发的地区,一些隐患重重的企业,责任的缺失无疑才是最大的隐患;而造成责任缺失的原因,说到底是不能够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利润的关系,没有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一种道德缺失。
本片运用大量的理论和事例,深刻阐释了政府的监管责任及企业主体责任的内涵,可以说是一本有关安全责任的教科书,足为安全工作者鉴,为责任缺失者戒。
行动。“安全责任,重在落实”是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落实靠什么?两个字,行动。当我们理解了生命的价值时,当我们明确了肩负的责任时,我们也就应该明白,我们需要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行动,扎扎实实的行动。
最后,笔者想引用片中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用责任呵护生命,用行动担当责任”。(杨占科)
《求是》: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三、中国核电发展要走安全高效的道路
今后,我国要实现核电的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处理好五个重要关系。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核电对安全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一旦出现严重核事故,不仅当前发展的好势头将不复存在,而且会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经过10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比较完善的核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核电建设和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安全稳定。目前,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关键是落实好中央已经明确的技术路线,新建项目应尽可能选择安全性最高的机型,集中力量对AP1000三代核电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核电站的能力。
处理好高效发展与高速发展的关系。核电发展在注重规模和速度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目前,国家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有34台,已经开工建设28台,占全球在建规模的40%。随着我国在建和拟建的核电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燃料、装备制造、安全监管等制约因素开始凸显。如果不顾实际条件,过多过快上马核电项目,无疑会牺牲技术先进性和长期安全性。因此,处理好高效发展与高速发展的关系,关键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根据需要与可能,在确保高效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不同时期核电建设的规模和结构。
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的关系。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是密不可分的。从历史上看,除了美、俄拥有原创技术,法、日、韩等世界核电强国都是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发展起来的。从现实看,世界核电强国正在抓紧组建跨国技术联盟,开发新一代核能技术。我国核电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的实践也表明,国际合作越全面越深入,越有利于我们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实现持续创新。当前,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扩大核电领域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同技术原创方进行持久深入的合作,同时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更高的起点上参与世界核电的竞争。
第四篇:《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认真 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 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
稳定好转的意见》的通知
闽安委„2011‟36号
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省属各大企业: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以下简称•意见‣)。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的通知‣(安委办„2011‟4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抓好•意见‣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意见‣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意见‣是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之后下发的又一重要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意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是“十二五”乃至更长远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紧紧抓住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这个主题,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意见‣的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一要深刻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实施安全发展战略。要把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按照•意见‣精神和•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改革发展的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把发展真正建立在企业和全社会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
二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全局,进一步完善促进安全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要深入探索和努力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主动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变化,针对目前高危行业和社会公共安全基础仍然薄弱、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要进一步增强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自觉性,坚定不移地推进安全发展。既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自觉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又要认清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必然趋势,看到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继续扎实有效地抓好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教等重点工作,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监管队伍等长效机制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二、全面把握•意见‣的丰富内涵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发展
•意见‣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对安全生产领域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既有宏观战略和总体思路的要求,又强调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责任落实、基础管理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致力于建立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和长效机制、把安全生产纳入依法规范高效运行轨道的决心;同时对重点行业领域当前必须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如煤矿瓦斯治理、道路交通领域的长途客运和校车安全、城市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整治等也作了强调,有助于提高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体现了治标与治本的统一。既重视解决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监管不严、执法治理不力、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又注重把加强安全生产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要从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投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引导等环节入手,努力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三是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既重申和延续了国务院2004年•决定‣、2010年•通知‣的基本精神,又针对目前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举措。
•意见‣在安全生产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安全生产理论作出了重大创新和发展。•意见‣明确提出了安全生产的“三个事关”:即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要求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臵,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安全发展的科学内涵,强调要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提出了衡量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要求把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和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在确认“事故易发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要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是在坚持各项行之有效对策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新制度新举措。包括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制度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前臵制度;企业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制度;加强公路客运和校车安全监管制度,以及长途客车驾驶员强制休息制度;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制度;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政府引导带动、各方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投入制度;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奖惩制度;把安全生产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的相关工作制度;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和接受监督制度等。三是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长远意义的安全生产重点建设和发展任务。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任务,要求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任务,要求加大对企业达标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力度;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任务,要求抓紧7个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14个区城性矿山应急救援队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要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加强在岗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履职能力;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求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安全文化建设任务,要求在中小学广泛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安全产业发展任务,要求把安全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积极发展安全装备融资租赁业务,促进企业加快提升安全装备水平。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意见‣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途径,以及讲座、研讨、集中培训等方式方法,在全社会开展声势浩大、广泛深入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人心,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的共识和合力;使•意见‣建立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前臵、加强长途客运和校车安全监管等重要制度措施家喻户晓,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创造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全省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要带头认真学习、全面把握•意见‣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将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措施。各级政府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办法,并把相关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同级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政府、各类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意见‣和地方党委、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得到贯彻落实。要开展安全生产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和改进。三要紧密结合、统筹做好各方面工作。要把学习贯彻•意见‣与抓好年底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落实冬季安全防范措施,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抓好“两节”、“两会”期间安全工作,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十二五”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局。要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认真落实“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推动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安全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教培训等“六大体系”建设,认真总结工作,统筹谋划明年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更好地坚持和推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附件: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 „2011‟ 40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一)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安全发展,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减少约1万人,反映安全生产状况的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践表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新时期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要把这一重要思想和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待不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意识不断增强,对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臵,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四)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五)基本原则。——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臵,促进区域、行业领域的科学、安全、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体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突出预防,落实责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安全准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筑牢安全生产基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加快安全科技研发应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培养,创新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制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隧道、超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管网等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安全法规规章。根据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需要,抓紧修订完善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尽快健全覆盖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督促检查、行政问责、区域联动等制度,形成规范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七)加大安全生产普法执法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识,增强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自觉性。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强化相关部门及与司法机关的联合执法,确保执法实效。继续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惩治措施。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级人民政府责任,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八)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调查处理每一起事故,查明原因,依法严肃追究事故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九)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强化企业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注重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安全状况诊断、评估、整改方面的作用。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十)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对辖区内各类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省、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
(十一)切实履行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职责。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相关部门、境内投资主体和派出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境外中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不断探索创新与经济运行、社会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五、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十二)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格技术和安全质量标准,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臵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制度。制定和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加强对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确保其评价、检测结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十三)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控管理。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各级政府要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监控、整改、防范等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区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实施动态全程监控。
(十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要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实施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深入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煤(矽)尘、热害、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治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十六)深入推进煤矿瓦斯防治和整合技改。加快建设“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完善落实瓦斯抽采利用扶持政策,推进瓦斯防治技术创新。严格控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项目审批。建立完善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对不具备防治能力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严格按规定停产整改、重组或依法关闭。继续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扶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支持煤矿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加强对整合技改煤矿的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和小煤矿机械化改造。
(十七)加大交通运输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加强道路长途客运安全管理,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严格长途客运、危险品车辆驾驶人资格准入,研究建立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持续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等违法行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格按规定强制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臵并实行联网联控。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桥梁、隧道、码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管理。继续强化民航、农村和山区交通、水上交通的安全监管,特别要抓紧完善校车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
(十八)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城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各地区要积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加快城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加强和规范城镇地面开挖作业管理。继续推进化工装臵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定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和礼花弹等高危产品专项治理。
(十九)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实施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研究制定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积极推行尾矿库一次性筑坝、在线监测技术,搞好尾矿综合利用。全面加强矿井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组织实施非煤矿山采空区监测监控等科技示范工程。加强陆地和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的安全管理,重点防范井喷失控、硫化氢中毒、海上溢油等事故。
(二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建筑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
(二十一)加强消防、冶金等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消防规划纳入当地城乡规划,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装修装饰材料和建筑外保温材料。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安全责任制,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加强冶金、有色等其他工贸行业企业安全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力、农机和渔船安全管理。
七、大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二十二)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探索建立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倾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企业在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机制的预防和促进作用。
(二十三)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臵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提高生产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二十四)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大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的建设和延续。对存在落后技术设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把安全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积极发展安全装备融资租赁业务,促进企业加快提升安全装备水平。
(二十五)加强安全人才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办好安全工程类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中高级安全工程与管理人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进一步落实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加快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加强在岗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改善监管监察装备和条件,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机制,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八、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二十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抓紧7个国家级、14个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整合应急资源,依托大型企业、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加强本地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事故医疗救治能力。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二十七)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和基础条件。健全省、市、县及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应急平台,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联合处臵机制,加强安监、气象、地震、海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提高应急处臵效率。
(二十八)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动态修订完善。落实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预案报备制度,加强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要按照预案规定,立即组织停产撤人。
九、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二十九)加强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广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普及安全常识,增强全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思想意识。在中小学广泛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加强防灾避险演练。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努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培训,重点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培训。完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完善安全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大型企业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加强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十)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繁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培育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打造安全文化精品,促进安全文化市场繁荣。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和安全社区,创建若干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推进安全文化理论和建设手段创新,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切实发挥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
(三十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各地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乡镇要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三十二)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 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三十三)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
国务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意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2〕44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意见》,增强推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意见》深刻阐述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丰富内涵、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实施安全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文件。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大力宣传、全面落实《意见》精神,充分认识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各地、各部门,落实到基层、企业和岗位,使之成为衡量各地、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本标准。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进一步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效能
(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体系。推进《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修订工作,制定出台黑龙江省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相关办法和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相关办法。根据国家新出台的安全法规规章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制定完善我省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督促检查、行政问责、区域联动等制度,形成规范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二)加大安全生产普法执法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识,增强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自觉性。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执法、重点执法、跟踪执法和联合执法,建立和完善由政府统一领导,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公安、安全监管、煤管、煤监、国土资源、工商、交通运输、住建、质监、工信、海事、监察及司法机关共同参与的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工作机制,加大现场执法检查力度,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从重处罚、厉行问责的惩治措施。强化市(地)政府(行署)特别是县(市、区)政府责任,对所辖区域内群众举报、上级交办、日常检查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企业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违法生产企业存在的,视情节轻重,对县(市、区)、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调查处理每一起事故,查明原因,依法严肃追究事故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情况和处理结果。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生产经营单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办法》和《黑龙江省瞒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严肃查处瞒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行为。认真落实《黑龙江省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省政府安委会要对非煤工矿商贸企业发生的较大事故、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发生的一次死亡5人至9人事故、煤矿较大事故等严格实施挂牌督办;市(地)政府(行署)安委会要对较大事故和有影响的一般事故挂牌督办。要深入实施《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建立和完善警示通报、现场分析等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三、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强化政府安全监管职责。要把安全生产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要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对辖区内各类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和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政府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相关领导责任,要及时组织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落实,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督促治理重大安全隐患。要强化事故问责,对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市(地)和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县(市、区)实施“一票否决”,受处分的党政负责人在处分期内不能提拔重用,不能授予荣誉或奖励;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市(地)政府(行署)主要领导要向省政府做出公开检讨;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市(地)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切实履行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对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组织开展本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督促行业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安委会办公室作用,加强对本级政府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工作考核。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联合执法,落实反馈、备案、督办、复检、通报和综合督查检查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查处违法行为。对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对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组织生产,以及规定期限内未实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矿井,由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要不断探索与经济运行、社会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三)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0〕89号)精神,推动企业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达不到安全条件的不得生产经营。强化企业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企业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加大安全投入,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对危险工艺、设备要采用自动控制技术,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予以停产整顿。没有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或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企业,要予以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及企业每位职工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建立日常检查与定期考核制度,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把安全生产与企业职工的荣誉评比、工资薪酬等挂钩,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到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个车间、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对关系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关键岗位,要重点监控,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执行标准,以个体岗位达标促进整体生产安全。
四、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一)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格技术和安全质量标准,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制度,制定出台规范“三同时”审查程序等相应的配套制度,对未进行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降低标准造成安全隐患的,不准通过竣工验收,并追究相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国家要求,严格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加强对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确保其评价、检测结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二)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控管理。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落实隐患排查建档、下达指令、挂牌督办、整改落实、验收注销等制度,保障隐患排查治理到位。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实施动态全程监控。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要加强重大隐患治理,加大投入,落实挂牌督办制度,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三)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和相关工作规划,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工贸等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同时启动造纸、白酒、食品、烟草等规模以上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按照三年重点达标、五年全面达标的要求,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前,生产地下矿山、大中型露天矿山、尾矿库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小型露天采石场50%达到三级标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大型储存企业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且使用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化工医药使用单位基本实现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原则上达到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大中型木材及木制加工企业安全生产达标率为100%,中型以下规模以上的达标率为60%;规模以上轧钢、冶金焦化、烧结球团、铁合金企业标准化达标率为100%。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实施《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各市(地)、县(市、区)要加快安全监管与卫生部门的职能调整,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配齐监督检查执法人员,配备快速检测设备、个体防护用品等技术装备。要进一步加大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木质家具制造、水泥制造、金属冶炼、金矿开采、医药制造、农药制造等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对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积极建立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制度。要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设计、控制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工作。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要加强以职业健康体检、个体职业防护用品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为重点的执法检查,深入开展确诊职业病岗位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职业病事故,加大处罚力度,切实改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五、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规范安全生产秩序
(一)深化煤矿安全整治。严格执行瓦斯防治“十条禁令”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十项要求”,强力推行抽采达标,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严肃查处瓦斯和粉尘超限等违规违章现象。加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实施整合矿区和受水害威胁生产矿井的水文、工程地质补充勘探,查清影响安全开采的老空区等水文地质情况,严格落实煤矿企业井下“逢掘必探、先探后掘”措施,坚决遏制煤矿水害事故。推进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和机械化升级改造建设,提升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兼并重组、整合技改矿井安全监管,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和矿井整顿关闭力度。加强矿井的日常安全监管,落实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严肃查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二)加大交通运输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加强路面管控,加大运输企业源头治理力度,严厉打击超载、超限、超员、超时和不良车辆上路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大营运车辆GPS动态行驶记录仪安装力度,做好已安装GPS车辆并网工作,推动长途客运、危化品运输、校车等车辆全面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解决好管理人员技能培训、个别地区信号不通等问题,实现省、市、县交通运管、公安交管、安全监管和道路运输企业四级平台联网。继续强化民航、铁路、农村交通、水上交通的安全监管,特别要抓紧完善校车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
(三)深化消防安全整治。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装修装饰材料和建筑外保温材料。严格落实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挂牌督办和公告等制度,对存在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隐患的单位和场所,坚决采取改造、搬迁、停产、停用等措施坚决加以整改。建立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定期开展评估,评价结果要向社会公开,作为单位信用等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科学规划建设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城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推进城区安全风险高的化工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加强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安全监管,落实监管监控措施。要组织开展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加强和规范城镇地面开挖作业管理。积极推广阻隔防爆材料的应用,重点对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加油站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烟花爆竹B级产品检查和礼花弹等高危产品专项治理。
(五)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2012年年底前,生产地下矿山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强制推行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设备,露天矿山强制采用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技术,推广专业爆破公司统一爆破模式;三等以上尾矿库要按规定安装全过程在线监控系统,推行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测系统、非电起爆、干式排尾、尾矿充填及综合利用、油气长输管道泄漏检测等技术装备。加强地下矿山防中毒窒息、防火灾、防透水治理,深化尾矿库、露天采场和排土场高陡边坡安全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强化安全措施落实。
(六)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建筑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配备规定,强化建筑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整治企业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失控、安全条件降低、安全生产措施费拨付不到位、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不规范及借用资质、违法分包、转包等突出问题。加快建立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关键岗位人员网络管理系统,加强动态监管,进一步落实关键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研究实施建设施工、设备制造等企业安全质量终身负责制,严禁违反客观规律压缩工期、违规简化程序。
(七)加强冶金等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突出抓好冶金煤气、交叉检修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温液态金属吊运、粉尘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环节和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区域等安全专项治理和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力、农机和渔船安全管理。同时,加强机械、轻工、建材、有色、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专项整治。
六、大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一)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认真落实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安全技术改造、安全产品所得税优惠等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大安全专项投入,切实解决安全生产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设备落后等问题。企业在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机制的预防和促进作用。
(二)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共性技术转化平台,建立政府和企业等多层次的安全科技基础条件共享与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加快煤矿瓦斯治理、矿山地质灾害、剧毒化学品泄漏灾害防治和施工现场防护设施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大高危行业、企业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升级换代的推进力度,引导高危行业、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工艺,提高自动化水平,特别是要加快推进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和机械化改造步伐。推动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培训、咨询等专业机构的规范发展,发挥专业机构在事故预防、处置和救援中的技术支持作用。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三)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结合实际,制定我省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目录、措施,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改造和搬迁项目,严禁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建设和延续。对存在落后技术装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推进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企业重组,进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鼓励银行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四)强化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要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量,科学合理配置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人员编制,充实专业人员,保证有足够人员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较重的县(市、区),可在规定的政府机构限额内,按照“撤一建一”原则独立设置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没有独立设置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要按照“撤一建一”原则组建安全生产执法机构,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乡镇(街道)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四级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要保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经费、装备等保障条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资金投入,提升基层安全生产监管能力。要抓住国家实施监管能力建设规划的有利机遇,用好中央投资和地方匹配资金,加强硬件基础建设,改善工作条件。
(五)加强安全生产专家和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管理,完善专家考核机制,及时调整充实专家队伍。组织专家参与监督检查、竣工验收、事故调查、应急救援等工作,切实发挥安全生产专家指导和服务作用。加强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培养,不断壮大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生产经营单位、专业服务机构和安全培训机构等要逐步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或助理注册安全工程师。积极培育和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注册安全工程师协会建设,维护和保障注册安全工程师行使相应的权利。
七、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一)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落实全省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点对点”实施方案,加强对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鹤岗队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加快8个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推动市(地)16支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要结合实际,整合应急资源,依托大中型企业、公安消防、森防、武警、交通运输等救援力量,加强本地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二)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和基础条件。建立健全省、市(地)、重点县(市、区)及高危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省级和市(地)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要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健全值班值守、信息报告、处置决策、组织协调、应急指挥等应急管理制度,加快建立部门之间、行业领域之间、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之间以及全省区域范围内协同应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加强安全监管与公安消防、海事、气象、地震、环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应急救援工作能力。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建设和紧急运输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三)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类预案之间的衔接,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科学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按计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提高应对各类事故的应急能力。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要按照预案规定,立即组织应急处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做到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发布消息和救援进展情况,主动引导舆论。
八、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一)加强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广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普及安全常识,增强全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思想意识。在中小学广泛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加强防灾避险演练。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努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培训,重点强化和规范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培训。完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完善安全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大中型企业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组织政府换届后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安全监管系统主要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提高践行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能力。
(二)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繁荣。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安康杯”、“青年安全示范岗”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和“119消防宣传日”活动,全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安全校园、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实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推进安全文化理论和建设手段创新,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切实发挥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动员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瞒报事故等行为予以公开曝光,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九、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
(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各市(地)、县(市、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明确和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安委会成员单位例会、部门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制度等,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组织领导。
(二)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各级政府安委会要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对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实行月通报、季公告、半年检查、年终考核制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三)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充分发挥“12350”举报电话作用。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安监总财〔2012〕63号)有关规定,将给予举报人的奖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实施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