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关于 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 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23:3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土资源部关于 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 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土资源部关于 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 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国土资源部关于 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 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 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 相结合落

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

国土资规〔2016〕8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实好今年中央《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 号)“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规定要求,规范开展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将旱地改造为水田(简称“提质改造”),以补充耕地和提质改造耕地相结合方式(简称“补改结合”)落实占补平衡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耕地占补平衡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作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通过耕地补改结合,既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

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数量质量双到位,又确保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要,支持稳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及时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服务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在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国土、农业、水利、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作用,协同推进;坚持因地制宜,从自然条件和生态建设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安排提升耕地质量、将旱地改造为水田建设;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提质改造前必须充分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意见,要确保改造后的耕地和由旱地改造出的水田能够得到及时耕种,及时发挥效益;坚持审慎稳妥推进,补改结合是在受资源约束条件下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创新举措,是实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新途径的实践探索,必须审慎稳妥推进,不断总结提升。

二、加强规划统筹

(三)将耕地提质改造纳入土地整治规划。耕地提质改造是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各地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中,要对推进提质改造作出统筹规划和部署。要在全面开展提质改造耕地摸底调查基础上,结合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对提质改造耕地进行充分论证分析,提出利用原则和方向。要将提质改造纳入土地整治规划,对提质改造规模、布局作出合理安排。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为防止重复投资,“ 十二五”以来已经实施过土地整治的耕地不再纳入提质改造范围。实施旱改水的旱地必须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确认的旱地。

(四)依据规划实施提质改造。实施提质改造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现代农业建设。严禁违反规划擅自毁林开荒造地,擅自填海、填湖、填湿地垦造耕地,破坏生态环境。不得违背当地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客观条件,将不适宜改造的旱地强行改造为水田;未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大多数农民同意,不得实施旱改水土地整治。

三、严格提质改造项目管理

(五)从严掌握实施条件。实施提质改造的土地整治项目要具有一定建设规模,实现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发挥规模效益;要根据最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等核定项目建设范围,确保地类、面积、权属准确。要优化项目规划设计,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完善田、水、路、林等农田设施;要充分利用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剥离土壤,改良新开垦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六)严格项目验收。提质改造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时,负责验收的地方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按照项目管理、土地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相关规定和标准规范,明确新增耕地面积、水田或旱地等耕地类型,统一使用利用等标准评定耕地质量提升程度,确保项目真实性、准确性,并及时通过监管平台上图入库。实施旱地改造并经过验收的新增水田,应及时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在今后年度变更调查中不得擅自变更为旱地或其他地类。

四、规范补改结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七)明确补改结合适用范围。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涉及占用耕地,受资源条件限制,难以做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可通过补改结合方式,在确保补足耕地数量基础上,结合实施现有耕地提质改造,落实耕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按照部有关规定,铁路、高速公路和大中型水利水电等稳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可对补充耕地和提质改造进行承诺;其他建设项目在完成补充耕地数量的前提下,可对通过提质改造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进行承诺。鼓励各地采取措施,先行实施提质改造,实现“失改后占”。各类城市建设涉及占用耕地的,必须落实先补后占和直接补充优质耕地或水田要求,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充分发挥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约束作用,倒逼城市挖潜利用存量土地、节约集约用地。

(八)做好用地审查把关。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申报建设用地时,拟定补充耕地方案应首先注明建设拟占用耕地面积(涉及水田的应注明水田面积)及耕地质量等别(涉及多个等别的,采用面积加权方法确定等别);在此基础上,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要求,安排对应的补充耕地项目和提质改造项目,做到补充耕地数量占一补一,耕地质量等级相当,水田面积不减少。提质改造项目应为2016 年1 月1 日后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此前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不得用于补改结合。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对补充耕地方案严格审查把关,确保补充耕地落实。对于农用地转用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审查报告中说明情况,明确审核意见。

五、强化监督管理

(九)纳入监管平台管理。部将根据以提质改造、补改结合落实占补平衡要求,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实现提质改造项目上图入库。各地应依托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和相关系统,构建和完善提质改造土地整治项目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专门的补改结合管理台帐,列明建设项目和补充耕地项目、提质改造项目清单,实行跟踪监管。

(十)明确共同监管责任。实施提质改造是在现有耕地上开展的土地整治,要保证项目的真实性,监管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完善监管措施,强化项目监管。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搞好项目跟踪管理,发挥土地整治项目监理单位作用,将项目实施进度信息及时上传至监管平台和相关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运用监管平台和管理台帐强化监管,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等工作对提质改造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核实,开展实地抽查,加强监督指导。

(十一)严格落实考核。部将提质改造项目实施情况和补改结合落实情况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检查考核内容。发现提质改造土地整治项目不实、弄虚作假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将暂停相关县(市)实施补改结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措施。

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要按照部的统一部署,结合土地督察工作,加大对补改结合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开展耕地提质改造、以补改结合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是耕地保护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在政府的统一织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实施和监管措施,周密部署,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进耕地提质改造和补改结合工作,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前提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2016 年7 月25 日

第二篇:余江县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耕地质量报告

余江县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耕地质量状况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建设的发展、县城区域的不断扩大以及农民收入增加,耕地占用现象无法避免,根据国家的耕地政策,我县严格执行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了全县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耕地面积虽然没减少,但部分补充耕地的质量却存在一定问题,现将我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步骤、质量评定方法及验收内容:.(一)质量验收步骤及评定方法

1、土地开发项目工程结束后,我局向市农业局提出对新增耕地质量进行检测的申请。

2、市农业局派人到土地开发项目区实地进行勘察。

3、市农业局委托有资质的土壤检测机构到项目区进行取土,并进行检测,每亩平均取样4-6个点。

4、出具《土壤检测报告》。

5、市农业局组织专家依据《土壤检测报告》,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察看现场,形成《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综合意见书》。

(二)验收内容

1、补充耕地的PH值、有机质、含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的含量。

2、补充耕地土壤耕作层厚度,排灌设施,道路建设情况。

3、综合评定地力等级。

二、补充耕地的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在耕地后备资源中,面积大、条件好、易于开发利用的地块已基本被开发利用,现在开垦的耕地大多在山区、丘陵,新开耕地没有形成耕作层或耕作层很薄,土壤肥力低,漏水漏肥严重,再加之绝大部分新增耕地没有进行地力培肥,致使新开耕地质量明显不如被占耕地,甚至有些由于质量差、产量低或种不出庄稼,无人愿意耕种而被撂荒。<二>后期管护资金难以落实

我县各土地开发项目工程结束后,均及时移交了工程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人,但后期管护资金难以落实,时间一久部分梯坎倒塌,U型槽、预制板破损无法修复,造成项目区水土流失,致使耕地质量下降,群众耕种积极性降低。

三、提高耕地质量的建议

(一)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视补充耕地质量进行“占补”折抵

建议对补充耕地质量进行分等定级,与占用的耕地质量进行对比,按一定比例对其面积折抵,迫使各地提高补充耕地质量。

2、扩大后备资源范畴

我县第二次土地调查耕地面积比第一次土地调查耕地面积增加了近5万亩,其中一部分为农民自行开垦的不稳定耕地,建议将该部分不稳定的耕地纳入耕地后备资源范畴。通过工程措施,使其变为稳定的耕地,并将其作为新增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二)对需征用的耕地未施工前将其肥沃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运至新开垦耕地,加厚土层,该费用计入征地成本。

(三)完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目前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全面开展,并已取得初步成果,要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研究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从耕地的土壤理化性状以及配套设施条件等方面入手,尽快制订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为评价补充耕地的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四)建议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从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基金,以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耕地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篇: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

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依法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以来,各地不断加强补充耕地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但从近年来检查和考核情况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补充耕地不实、占补平衡不到位、监管薄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为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全程监管制度

按照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和“先补后占”的要求,从补充耕地项目入手,在项目实施、备案、核实和补充耕地占补挂钩使用、占补考核(以下简称“补、备、核、用、考”)等环节上强化监督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利用土地利用“一张图”和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实时监控,形成有力的监管机制。

(一)补充耕地项目实施。监督承担补充耕地任务的单位,严格按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立项、设计、实施和验收的有关规定要求,完成补充耕地项目,落实补充耕地。

(二)补充耕地项目备案。监督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单位,按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要求,及时将验收合格的项目报部备案。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同时掌握市县验收的项目 报备情况。

(三)补充耕地项目核实。市县验收的项目,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核实项目立项、验收和补充耕地等报备信息;部对省级核实的报备项目和省级直接报备的项目进行复核。

(四)补充耕地挂钩使用。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在报批建设用地时,按照占补平衡要求,将占用耕地项目与备案确认的补充耕地项目挂钩;部对补充耕地挂钩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 督。

(五)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每年部对各省(区、市)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备案、核实、占补挂钩等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奖惩。

二、落实补充耕地项目

(一)先行补充耕地。各地要按照部《关于全面实行耕地先补后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31 号)规定要求,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本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原则,安排使用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补充耕地资金,引导企业或个人利用自筹资金或结合生产建设活动,先行组织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储备补充耕地。各类补充耕地项目,都必须严格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规定履行立项、验收等程序,项目验收后按规定进行土地变更调查、登记,纳入统一管理。

(二)严格执行新增耕地政策。各地要依据有关规定要求,严格掌握项目新增耕地和用于占补平衡的有关政策。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补充的耕地,不得用于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其他资金打捆使用的,按耕地开垦费及其他资金所占比例确定可用于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面积。补充耕地项目立项、验收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储备;在补充耕地中,将现状为低效园地整理为耕地的,计入耕地保有量按耕地管理,但不得用于占补平衡。

(三)补充耕地报部备案。所有用于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项目必须报部备案,未报备的,不得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按补充耕地项目“谁验收、谁备案”的要求,项目验收单位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报备系统”,经国土资源业务网或互联网即时向部直报项目信息。其中,按规定由市县验收的项目,省级国土资源部门通过报备系统掌握有关情况。

三、核实补充耕地情况

(一)省级实地核实补充耕地。市县验收并报备的补充耕地项目,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组织进行实地核实。核实项目立项、验收是否符合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规定,新增耕 地面积是否真实,资金渠道是否明确,补充耕地能否用于占补平衡等。核实通过的项目和省级验收的项目,报部复核;核实未通过的,应要求有关单位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项目备案。

(二)部复核补充耕地。部对报备的补充耕地项目进行复核。利用土地利用“一张图”对项目备案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核对项目规模和地类;按照有关规定,核定可用于占补平衡 的补充耕地面积。存在疑问的,部组织有关事业单位,联合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共同进行实地核定。复核通过的项目,部给予配号,将项目位置落在土地利用“一张图”上,并按规定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储备;未通过复核、没有编号的项目,补充的耕地不得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经省核实或部复核后,补充耕地有关信息发生改变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相应调整项目备案信息和土地变更调查、登记有关内容。

四、监控耕地占补平衡

(一)落实补充耕地责任。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申报建设用地前,按照“谁占用、谁补充”的原则,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单位补充耕地的责任。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的,必须在申请用地前完成补充耕地,补充耕地项目报部备案确认。难以自行补充或补充耕地不合格的,在市县申报用地前,建设单位必须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统筹安排,滚动使用,专项用于补充耕地,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储备。

(二)建设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在申报建设用地拟订补充耕地方案时,按照“先补后占”要求,将建设项目与已报部备案确认的补充耕地项目挂钩,落实 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的,应与对应的补充耕地项目挂钩;缴纳耕地开垦费的,由国土资源部门安排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应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系统中就挂钩的补充耕地项目,按要求补充填报建设项目有关信息,确认补充耕地项目编号,将项目编号填报在补充耕地方案中并附确认信息。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在城市拟订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时,落实挂钩的补充耕地项目。

(三)严格审查耕地占补平衡。部和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建设用地审查时,对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的,严格审查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数量、挂钩的补充耕地项目备案编号及确认信 息、补充耕地数量等;对缴纳耕地开垦费的,还要核实耕地开垦费缴纳标准、金额和缴费凭证。未按规定要求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不得通过用地审查。

(四)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日常管理台账。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耕地占补平衡日常管理,根据批准的建设用地和完成的补充耕地,建立和完善占补平衡台账。部在运行好省级批 准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城市建设用地实施方案备案系统、部建设用地审批信息系统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系统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一张图”工程和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建设,形成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台账和动态监管机制,及时掌握各地耕地占用、补充、储备和占补平衡情况。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利用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对有关地方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情况进行督察。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做到耕地占补平衡实时监管、底数清晰、真实可信。

五、严格耕地开垦费收缴使用管理

(一)合理调整耕地开垦费标准。各省(区、市)应对本地区耕地开垦费标准进行分析评价,依据当地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投入水平,合理确定耕地开垦费标准。标准偏低、难以补充数量相等质量相当耕地的,应重新核定。根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和投入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应定期调整耕地开垦费标准,满足耕地占补平衡需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将耕地开垦费标准核定和调整情况及时报部备案。

(二)足额收缴耕地开垦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时,国土资源部门应对照当地耕地开垦费标准,审查项目足额列支补充耕地资金情况,低于规定标准或未足额纳入项目投资估算的,不予通过用地预审。对缴纳耕地开垦费的建设项目,市县申报用地时应出具建设单位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的凭证;申报城市用地的,应出具城市政府有关补充耕地资金和补充耕地项目落实情况的说明。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对耕地开垦费严格把关,确保按规定足额缴纳。

(三)确保耕地开垦费专款专用。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按规定加强对耕地开垦费收缴使用管理。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及时掌握收缴使用情况,防止出现擅自减、免、缓和截留、挤占、挪用及多收少用等问题,确保资金及时使用和专款专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实施中,要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有关规定,杜绝违规使用资金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肃查处。

六、强化占补平衡考核奖惩

部每年组织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对各省(区、市)落实补充耕地项目、补充耕地报部备案、省级组织补充耕地核实、占用与补充耕地挂钩、耕地占补平衡台账、资金收缴使用情况等进行考核测评,考核情况予以通报。对于存在的问题,由有关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督促整改;整改不力的,暂停有关地区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受理和审批。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是确保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任务、实现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结果将作为 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的重要依据。同时,考核结果将作为确定土地利用计划奖惩指标的重要因素,根据考核排名情况,在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时奖励或扣减有关省份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二〇一〇年一月一十二日__

第四篇:2017.2.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

补平衡的意见

(2017年1月9日)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必须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强化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着力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依法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度和占补平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二、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四)加强土地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从严核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补充耕地能力挂钩,对建设用地存量规模较大、利用粗放、补充耕地能力不足的区域,适当调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探索建立土地用途转用许可制,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

(五)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内容,在规划批准前先行核定并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并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相结合,将永久基本农田记载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要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重点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编制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过程中,应当与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衔接,原则上不得突破永久基本农田边界。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对占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补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严格论证,通过国土资源部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依法依规报国务院批准。严禁通过擅自调整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避占用永久基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新增耕地经核定后可用于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科学划定宜耕土地后备资源范围,禁止开垦严重沙化土地,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开垦耕地,禁止违规毁林开垦耕地。鼓励地方统筹使用相关资金实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根据土地整治规划投资或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多渠道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九)规范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县(市、区)政府无法在本行政辖区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可在市域内相邻的县(市、区)调剂补充,仍无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可在省域内资源条件相似的地区调剂补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规范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综合考虑补充耕地成本、资源保护补偿和管护费用等因素,制定调剂指导价格。

(十)探索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耕地后备资源条件、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等,分类实施补充耕地国家统筹。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的直辖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后,新开垦耕地数量不足以补充所占耕地数量的,可向国务院申请国家统筹;资源环境条件严重约束、补充耕地能力严重不足的省份,对由于实施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造成的补充耕地缺口,可向国务院申请国家统筹。经国务院批准后,有关省份按规定标准向中央财政缴纳跨省补充耕地资金,中央财政统筹安排落实国家统筹补充耕地任务所需经费,在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省份落实补充耕地任务。跨省补充耕地资金收取标准综合考虑补充耕地成本、资源保护补偿、管护费用及区域差异等因素确定,具体办法由财

地产能。

(十四)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对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污染耕地等有序开展退耕还林还草,不得将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不得将已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纳入土地整治项目,不得擅自将永久基本农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和坡改梯耕地纳入退耕范围。积极稳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加强轮作休耕耕地管理,不得减少或破坏耕地,不得改变耕地地类,不得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轮作休耕耕地保护和改造力度,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因地制宜实行免耕少耕、深松浅翻、深施肥料、粮豆轮作套作的保护性耕作制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多措并举保护提升耕地产能。

(十五)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建立健全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制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发布评价结果。完善土地调查监测体系和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开展耕地质量监测成果更新。

五、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十六)加强对耕地保护责任主体的补偿激励。积极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涉农资金整合,综合考虑耕地保护面积、耕地质量状况、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粮食商品率,以及耕地保护任务量等因素,统筹安排资金,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大耕地保护补偿力度。鼓励地方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给予奖补。奖补资金发放要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挂钩,主要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后期管护与

与信息部门共享机制。健全土地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要加强对省级政府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履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健全耕地保护制度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十)完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完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全面检查和考核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等。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下达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作为考核依据。各省级政府要层层分解耕地保护任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探索编制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依纪依规追究党政领导责任。

第五篇:加强我市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加强我市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

理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我市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任务愈来愈重,而全市后备土地资源却愈来愈少,为切实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保证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我市土地开发项目耕地质量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针对我市一些地方对补充耕地质量缺乏有效管理,对耕地重用轻养、补充耕地项目实施重工程建设轻地力培肥等问题,认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应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的力度。

一、提高认识,重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

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高度重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对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不重视、质量管理不到位的状况。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各自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切实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认真做好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管理工作。

二、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好补充耕地项目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是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要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在项目申报前,认真搞好项目地点勘查,选择符合农业生产耕地基本要求的地块进行申报,规范项目设计,按照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和农业生产设施配套要求,项目建设要达到符合农业生产条件的基本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将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剥离用于补充耕地的土壤改良。农业部门要在项目实施中对培肥地力进行技术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农业部门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指导意见,消除耕地障碍因素,培肥耕地土壤,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创造基础条件。

三、严把关口,规范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验收

在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前,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考虑开展耕地质量评定需要的时间,及时通知农业部门开展补充耕地地力评定工作。市农业局根据《江西省补充耕地管理暂行规定》,严格按照“三统一、三把关”,即“统一验收依据、操作规程、评价标准,严把勘察关、检测关、验收关”的工作要求,根据项目验收要求,组织耕地质量验收评定专家进行实地踏勘、采集土壤样品,经有资质的土壤肥料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出具书面检验报告后,以土壤检测报告为重要依据进行验收,形成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意见。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对补充耕地项目进行验收时,按照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和验收的有关规定和规范,依据项目目标和任务、工程建设质量、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意见、耕地等级评价结果等,综合评价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形成验收结论。对验收不合格的,要提出具体整改意见。项目承担单位整改结束后,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对整改内容进行重新验收。

四、加大投入,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市大部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后,都认真地落实了耕作主体,开展了正常的农业生产,种植了各种农作物,效益较好,但有些县(市、区)少数项目验收后,耕作主体不到位,种植作物不稳定,加上有的土壤肥力较差,工程后期管护不及时,影响了耕作者的经济效益,如不加强管理,势必出现新的撂荒。因此,各级政府要重视补充耕地的质量建设与管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好,农业部门要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充分应用已有农业技术成果,指导开展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良土壤的具体措施,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改革耕作制度,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加快补充耕地的土壤熟化进程,不断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五、强化监督管理,推动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上新台阶

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并在项目验收后开展补充耕地的等级监测,掌握补充耕地的等级变化情况。农业部门要在补充耕地项目验收时形成的本底数据基础上,适时开展补充耕地质量监测,及时掌握补充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认真落实,推动我市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上新台阶,保证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国土资源部关于 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 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土资源部关于 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 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