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有源头活水来--国道205线淄博收费站加强队伍教育作风整顿纪实(xiexiebang推荐)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是关键。该站党支部把队伍作风教育整顿作为规范行为,树立形象,取信于民的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站长为组长的队伍作风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队伍建设领导体系,负责全站队伍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考核工作。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创造争优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全站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打造诚信的公路窗口形象。一是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原则。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班子成员做到内和外顺,每周定期召开站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本周重大事项。二是狠抓领导作风建设。要求干部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要求干部不做的领导首先不做,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三是通过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形式,交心亮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之间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增进团结,促进工作。四是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目标,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责任制》,对班子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出规定,使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二、注重学习,提高素质是基础。学习是强根固本,立德增智,提高本领的唯一途径,也是队伍作风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站领导逢会必讲,激励大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坚持“一周一会一学习”,重点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内容等进行系统学习,为了增强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在学习方式上进行轮流辅导、交流讨论、撰写心得等,同时,通过开展读书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有效形式,引导大家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进行自我剖析和定位,从而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和名利得失,增强立足岗位干好工作地自觉性和坚定性。他们还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对凡是参加学历教育的干部职工学习授课期间一律按正常上班对待,所担任的工作由站统一调配完成。目前,该站大专以上学历48人,占全站总人数的65%。
三、学用结合,创新载体是手段。一是组织开展全员准军事化训练。自2007年1月建站运营以来,每年组织两次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按要求列队、敬礼,规范动作行为,培养良好的军人姿态和习惯,强化准军事化训练,不断巩固军训成果,发扬光大“一二三四”的军训效应,即进一步牢固树立“一个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两个意识”(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发扬“三个作风”(扎实过硬、雷厉风行、严守纪律作风),倡导“四种精神”(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严肃认真、乐于奉献精神),使军训效应渗透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并作为提高整体素质的有效载体。二是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局面。站建立了“职工之家”和“职工食堂”,开办了健身房、阅览室、活动室,配备政治理论、文学作品、生活常识等书籍,乒乓球、羽毛球、哑铃、拉力器、臂力器、象棋、跳棋、军棋等用品,文化、体育、娱乐设施配套齐全,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采,为努力构建和谐单位,促进各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开展法纪、法律培训教育。按照建立“学习型、服务型、法制型、效能型”收费站的要求,努力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加强政治理论、党纪党规的学习,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廉洁勤政的观念,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加强法律法规、收费政策、市场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积累,增长才干,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四是积极创建和谐机关。全站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论述,以“三三四四五五”为主题,创建和谐机关,即扎实认真开展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三德”教育;
掀起勤奋学习、岗位练兵、争先创优“三个热潮”;开展在家庭当个好成员,在社会当个好公民,在单位当个好收费员,在党内当个好党员的“四好”活动;抓好党性、品德、人格、能力“四个修练”,大力倡导比团结、比纪律、比作风、比服务、比奉献的“五比”精神,达到了机关面貌明显改观,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组织纪律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改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五个改变”,推动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四、建立制度,健全机制是保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理事是队伍建设的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他们把制度建设作为管理系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力避内容空洞、要求空泛的弊端,不求“多而全”,一切从实际出发,本着能操作、易执行的原则,着眼于三个提高,提升制度建设水平,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在系统上提高。既做到制度个别完备,还能构成一个科学的系统。收费工作面对的问题很多,且涉及多种因素,往往出现同样一个问题既受此制度约束,又受彼制度规范的现象。所以他们在制定制度的时候首先认真分析问题,把制度当作一个科学的系统来设计,做到每个制度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补充,互相支持,从根本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病。二是在质量上提高。在制度建设中他们严格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实用原则。也就是说必须实际工作需要,能够成为监督管理的依据,不追求华而不实的形式和内容空泛的制度;二是管用原则。就是要有效果,管得住人,管得住事,令行禁止,有实效,有权威,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有明确的惩罚措施,使制度能够受到人们的尊重;三是好用原则。就是简约、简便、易记、易行,不繁琐,好监督;四是可用原则。就是可行性强,既有实体性要求,又有程序性规定,可操作,可执行。三是在执行效果上提高。制度建设的内涵,既包括制度设计,还包括制度的执行,因此,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一是通过教育引导,唤起职工对制度的信任感和执行制度的责任感。二是通过追究督导,对执行不力的情况进行责任追究,督促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三是通过评价指导,建立起执行力评价体系,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等方式,评价制度的优劣,对存在缺陷的制度及时进行修正,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以此提高整体建设水平。
五、整改问题,促进工作是目的。整改提高是衡量作风教育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也是解决队伍中存在问题,推动工作,促进收费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干部队伍思想、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出现的不良现象,站党支部认真贯彻教管并重,惩防并举的方针,强化教育,防患于末然。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针对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存在的疙瘩和顾虑采取“五定”措施谈心,即定谈心范围、定谈心主题、定谈心目标、定谈心形式、定谈心材料,确定支部书记与支部成员、领导班子成员与所联系科室、中队负责人,科室、中队负责人与所在部门党员、群众,中层干部相互之间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解决思想上、工作上的后顾之忧。解决实际问题,虚功实做,让干部群众真正感到作风教育整顿给全站带来的实惠。站支部根据职工建议,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资数万元为职工宿舍安装了暖气、餐厅配备了电视机、建起了小浴室,方便了干部职工的生活,受到了职工的高度称赞。他们还针对个别不作为和不按制度办事的职工,依据站制定的各项制度对照检查,坚决予以处理,决不瞻前顾后,姑息迁就,达到纠正行风、树立形象的目的,通过严格执纪,使全站纪律作风有了明显的改变,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有了大的变化,有效地杜绝了不按时上下班、不按规定着装、脱岗溜岗、不作为或乱作为等现象,遵章守纪,着装规范,风纪严谨,文明执法,树立了良好的公路窗口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医械巴巴(www.xiexiebang.com)-专业家庭医疗保健器械网站,提供专业的相关知识!
第二篇:为有源头活水来——鹤城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纪实
为有源头活水来
——鹤城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纪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鹤城区于2014年11月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区)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明确黄岩管理处作为试点乡镇,芦坪乡坪星村作为先行试点村,提出6项改革任务:即实行建管一体化、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完善项目补助方式、完善项目管理方式、产权确权和移交、鼓励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并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等多方面入手,全力推进这项工作,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激起农业发展一池春水。
强化领导 形成齐抓共管的可喜局面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责任。鹤城区政府成立了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水利局、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农业局、区审计局及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的研判、决策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水利局),具体负责各项日常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筹措和使用监管,水利局负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管理,发改局负责项目的审批,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技术指导。区发改局、农业局、林业局、移民扶贫办、国土资源分局等部门,建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该项工作统一领导和协调。根据试点工作要求,拟定工作方案,完善检查督导、考核验收等管理制度,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成效。
强化政策支持,化政策为指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为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确权和维护的有序进行,鹤城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方针:暨《怀化市鹤城区水利工程拍卖试行办法》、《鹤城区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鹤城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鹤城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鹤城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机制改革方案》。这些文件给全区的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思路,指引了方向,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试点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全区农业的发展。
转变方式 让群众成为建设者管理者
改革实施方式,提高群众积极性。鹤城区在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中,首先建立了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对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环节进行公开公示,让群众在项目招标、施工进度、经费支出、监督管理等方面拥有更多知情权,提升其支持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坚持政府主导,成立由涉农部门组成的区级协调议事机构,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力量,确保建一片、成一片、高效一片。
确定工程产权,明晰管护责任。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落实水利设施产权。对各类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详细分类、分项,明确“三权”(即产权、水权、管理权),落实“两证一书一台帐”管理制度(“两证”即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书、使用权证书,“一书”指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协议书,“一台账”指农田水利设施及管护工作台账),通过产权确权和移交,落实管护责任主体。通过一系列举措,让群众既成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者又是管理者,形成人人都关注、都支持、都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多元投入 保障农水设施建设“不差钱”
为圆满完成改革任务,鹤城区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本次改革试点工作,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农民参与经营性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以政府为主。在设施管护方面,以农民为主,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承包、土地托管、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等多种形式,灵活转换工程运行管护模式,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竞争参与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护。在管护资金筹集使用方面,逐步建立“工程产权所有者筹集为主,政府绩效考核进行奖补为辅”的长效机制,并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将管护主体纳入考核体系,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据悉,鹤城大力推动此项工作旨在用三年左右时间达到以下成果:形成一批覆盖不同工程类型、不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产权清晰、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示范工程;形成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有利于农田水利发展的建设、管理机制。
目前,鹤城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工作正稳步推进:一是编制了实施方案,全面完成黄岩全乡、芦坪乡坪星村试点村的水利基础设施摸底调查、审核和造册工作;二是实施、完成了试点村坪星村四十湾南北干渠渠道清淤先建后补项目28.4km和鹤翔蔬菜基地排洪沟以奖代补项目0.82km、田间灌排渠道0.35km、灌排渠道修复6处;三是完成了黄岩团山坡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四十湾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工作;四是签订了水利设施权属性质扭转协议。全区农田水利产权设施制度改革已完成各项投资计划330万元,完成比例达投资计划的83%。
推进改革 激起农业发展一池春水
在推进试点改革工作过程中,鹤城区参与改革的工作人员欣喜的发现,过来一些制约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工作发展的问题正在迎刃而解,同时,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将在提高水利设施使用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深远意义,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正激起农业发展一池春水。
解决群众对项目建设缺乏热情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和农村自治组织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能动性减弱,因此,拟通过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让群众在项目招标、施工进度、经费支出、监督管理等方面拥有更多的知情权,提升其支持参与水利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解决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拥有者建设投入的主动性、能动性不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出现了“政府包办”等建设主体缺位的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可持续性受到一定挑战。拟通过探索完善项目补助方式,对农田水利设施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办法,调动农村自治组织产权拥有者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形成更加良性的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解决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明的问题。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落实水利设施产权。拟通过开展明晰和移交产权方面的改革,按照产权、使用权“两权分离”的原则,全面落实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明确使用权、放活经营权,同时对财政投资形成的水利资产进行移交,落实权属和管护责任,逐步构建“归属清楚、权责明晰”的农田水利设施权属制度,为进一步做好水利建管工作奠定基础。
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由于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以政府为主导,管护以农村自治组织为主体,出现了投资建设与建后管护分离的状况,使得农村自治组织在缺乏有效组织和管护资金的情况下,没有很好履行管护职能,存在重建轻管、建管脱节的问题。拟通过开展建管一体化改革试验,探索培育以产权证拥有者为建设管理主体的新型水利项目法人,建立工程建设方案与管护方案同步审批的项目规划管理机制,解决建管脱节、重建轻管的问题。
探索工程管理模式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专业化集中管理及社会化管理等多种管护方式。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争取国家维修养护经费和按照规定的比例和范围,安排部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建立财政补助经费奖补机制,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根据管护实效进行补助。
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管护经费的问题。水利设施的运行管护需要经费支持,一直以来农田水利设施出现重建轻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护经费缺乏。拟通过改革试验,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护、谁收益”的原则,建立“以工程产权所有者筹集为主,政府绩效考核进行奖补为辅”落实工程管护经费的长效机制,落实工程产权所有者的管护主体责任,明确政府支持参与管护的长效措施,多渠道筹集工程管护经费,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管护经费原则上由工程产权所有者负责筹集,财政适当给予补助。完善“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等机制,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水利设施管护。
第三篇:为有源头活水来暖泉镇实施“生态立镇、核桃富民”发展战略纪实
为有源头活水来
——暖泉镇实施“生态立镇、核桃富民”发展战略纪实
初春的暖泉,乍暖还寒,春寒料峭。苍松劲柏傲立的暖泉山头的积雪正缓缓消融,绵绵屈产河水涓涓而流。暖泉山川涌动着滚滚春潮,焕发着勃勃英姿。
人勤春来早,田头春意闹。暖泉镇正卜咀的老杨一大早便穿梭在他的核桃田间,心里热乎乎地修剪着核桃树,在刚刚结束的中共中阳县第十四扩大会议上,老杨作为核桃大户受到表彰,并得到2000斤的化肥奖励。
老杨所在的正卜咀自然村是中阳县暖泉镇一个典型的山庄窝铺村,全村30多户,户均核桃收入3余万元。老杨高兴地告诉笔者,他所栽的16亩优质核桃已全部挂果。今年仅核桃收入一项就4万元,全家六口人,还供两个大学生上学,像他这样的户在全村、全镇不在少数,而这正是得益于暖泉镇近年来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镇、核桃富民”的发展战略。
暖泉镇位于中阳县县城西南57公里处,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7°06'----37°10'、东经110°50'----111°09'之间。南与石楼县毗邻,西和柳林县相接。地形东高西低,海拔高度由东1200米降至西800米。成“一沟、一梁、一川”。东西长28公里,南北均宽7公里,国土面积17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约62000亩。东起乾村蒜卜梁,西至王家庄大楼 21公里的垣地面积属中阳县之最;现有耕地面积25000亩,群众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属典型的纯农业乡镇。
目前全镇核桃林面积35934亩,挂果面积1.2万亩,农民人均单项收入愈千元。而这正是近几年来,暖泉镇为加快群众增收步伐,坚持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核桃山、米粮川、生态沟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镇、核桃富民”的发展战略,紧紧咬住核桃产业不放松,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因地制宜出思路
1999年核桃林栽植之初,暖泉镇属典型的单一产业即农业种植业,群众人均纯收入仅346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时任镇党委、政府的首要工作,可调产的立足点在哪儿,产业发展的方向在哪儿,仍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时还难以确定。在纯农业乡镇,如何立足农业,培植支柱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关系着全镇发展的方向,也将为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暖泉镇历届党委、政府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尝试着、实践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正确的思路来于科学的的调研。暖泉镇专门聘请省城林业技术人员对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分析,来自省城的专家们认为暖泉垣地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发展核桃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核桃的市场前景比较不错,它不仅仅可以用来食用,同时还能作为工业用油,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这是老百姓认可的前提。作为黄土丘陵区的贫困乡镇暖泉,深深地认识到:惟有发展生态以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核桃以增加群众收入才有出路,才会有发展,才会有前途,才会有跨越。暖泉才会有源头活水涌来。
抓住机遇创平台
抓住机遇就是成功的一半。1999年以来,全县世行项目启动,暖泉镇紧紧抓住良好机遇,通过走访群众实地调研,确定将核桃栽植作为世行项目工程主要内容。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组,并选择正卜咀村优质梯田地作为项目实施试点,启动世行核桃项目。之后几年,继续稳步实施世行核桃栽植项目。二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后,又紧紧抓住其中20%经济林的比例,充分利用全镇垣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二00五年县委政府“生态立县、核桃富民”战略的提出,为推进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平台。新一届县委政府,提出了“一带一区三化”(农业产业化),将核桃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点与关键点。诸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暖泉核桃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多措并举开局面
思路决定行动。思路、平台确定后,落实就变得异常重要。通过科学规划、技术推广、部门联动等多措并举,使“生态立镇、核桃富民”的战略得到真正落实。
作为富民产业培育重点项目,暖泉镇从核桃栽植、管护、人员培训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均予以高度重视,努力打造一流产业园。一是每年的新栽核桃规划、整坑、栽植、套袋防寒和已栽核 桃的修剪、施肥、涂白、浇水以及禁耕带预留,都由镇村干部包村包地段负责,镇林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确保科学规划、科学栽植、科学管护。二是全面加强技术普及工作,多次聘请省、市专家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培训,每年都聘请县林业部门技术组逐村逐地块进行修剪管护兼实地培训,全镇目前有核桃技术人员1200名,其中有技术能手近300人,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三是实施部门联动,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交通部门投资建设乾村—上垣—兰家庄20公里核桃园区路和岳家山、宣化庄、王家庄、中庄村通核桃园区路8公里,水利部门投资实施暖泉片、乾村片旱井集雨工程,园区路沿线配套建设旱井457眼,林业部门实施生态林配套建设1.6万亩,交通便利、浇灌方便、生态良好的核桃园已经形成。其中正卜咀核桃示范园核桃面积580亩,产量近10万斤,人均核桃单项收入过5000元,实实在在的效益让周边的群众倍受鼓舞,投身核桃产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愈发增强。
承前启后促发展
良好局面的有效开创,示范园的培育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世行核桃项目实施至今已近13个年头,暖泉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科学的执政理念、正确的发展观念,紧紧咬住核桃产业这一科学抉择不动摇,于二00二年提出了建设“万亩核桃生态园”的目标,二00四年提出了“梯田垣地核桃林覆盖”和人均2亩核桃林的目标,二00六年进一步完善为“两个 覆盖战略”即:梯田垣地核桃林覆盖,山沟梁峁生态林覆盖。二O一一年暖泉镇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后,将“生态立镇、核桃富民”作为暖泉发展的核心,同时积极争取各类投资项目,整合发展核桃产业,扩展暖泉核桃市场,退耕还林20%的经济林面积优先规划,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侧重实施,单位企业结对帮扶新农村建设助力推动,为核桃产业创造了极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从自身微薄的财力中每年挤出至少20万元用于核桃项目上,全力加快项目实施,宜栽尽载,不留死角,切实加快了核桃林覆盖。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正卜咀的老杨开始筹划扩展他的合作社,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核桃发展带来的好处。
岳青乾暖。当前的暖泉镇,政通人和,环境优美,分外妖娆:春来万树繁花、夏来绿意盎然、秋来硕果飘香、冬来银装素裹。全镇上下正按照既定工作思路,以构建“绿色”、“富强”、“平安”、“人情”暖泉为核心,团结战斗,扎实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为建设平安富裕绿色文明暖泉努力奋斗。
踏浪前行风正劲。我们有理由相信:暖泉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