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学生体质下降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体质下降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摘 要:经教育部检测显示,我国学生的体质呈连续下降趋势。造成学生体质连续下降的原因很多,不能一一论述,本文从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入手,来探讨学生体质下降与目前体育课存在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建议与对策: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升华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体育课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体育班级授课制应该改革。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问题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就对我国学生每两年进行一次体质监测,到2006年已进行了四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在体能、心肺功能、超重与肥胖、近视率这四个方面呈连续下降趋势。结果一公布,引起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人们纷纷把矛头对准了学校体育,认为这是学校体育应该担负的责任。没错,学生体质连续下降,学校体育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但全部把责任推到学校体育身上,却有失公允,学校体育也不能承受之重。那么,学校体育到底有那些问题呢?问题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从中小学体育实践课存在的问题入手,来探讨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一、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
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具体指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状态,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根据2000-2006年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在身体形态指标上是上升的,也就是身高,体重,胸围迅速增长,而在体能尤其是在弹跳,爆发力,耐力方面、心肺功能、超重与肥胖、近视率这四个方面却持续下降。这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首先是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营养条件在不断地过剩;其次,青少年学生所承受的学业压力在不断地加重;再次,青少年严重缺乏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时间过少。李永亮也对学生体质下降总结了七个方面的原因:⑴学生正常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⑵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闲暇时间过少,体育活动时间更少⑶教师素质不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益不高⑷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⑸学校体育经费严重缺乏,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⑹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失调⑺学校体育政策与制度保障缺位,使学生体育锻炼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1]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体质下降应该包含这几个因素:学校因素,家长因素,体育课因素,校长因素等,在这里,本文不一一论述,重点论述在体育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抹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喜欢体育,乐于运动是他们的天性。学校体育课本应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从事学校体育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有些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龄越大年级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2]。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运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在全面贯彻新课标的今天,笔者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体育课内容陈旧。2005年8月3日中国体育报发表了《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的文章。文章指出“现在的家长维权意识太强,容不得学生在学校有一点闪失,学校总是提心掉胆,原因是不知道家长突然因为什么事就要和学校打官司,于是体育课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99%学校封了攀登架,爬竿,爬绳和 秋千,有的学校甚至不敢搞长跑„„”[3]体育课简单,教学内容陈旧、枯燥、是目前体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一蹲到底”,“一投到底”和“一滚到底”的教材安排;干巴巴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教材教法,一个实心球投一堂课,一根跳绳跳一堂课,再加上打打篮球、跑跑步,一复一日,年复一日。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由此不喜欢上体育课。教材是体育课程的组成要素之一。学生对体育教材的接受程度从另一个方面决定着在体育课上的参与程度,面对学生的体育基础和体育欠帐,教材偏难;受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学校(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学校)体育设施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选择教材的空间有限。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有的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仍旧是换汤不换药,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动作体现不明显,如对本地本校传统教材内容资源改造利用不重视、不到位,对新教材内容资源的开发挖掘不积极、不适应,缺少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在使用教材上热剩饭,因而学生对教材的简单重复感到厌烦。教材内容多课时少,教学缺乏系统性,教材教不明,学生学不清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结果收效甚微,学生没有收获感,造成教材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对教材没有亲切感,缺乏亲合力。
(2)体育课的班级授课制度不合理。体育的原始属性就是游戏性活动,具有松散性和自由性的特征。这一特征正好迎合了青少年学生喜欢运动,不受约束的心理特点。其参与行为的松散性体现在:一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多少可以自由组合,灵活结伴,不受限制。二是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长短可以因人而宜,因时而定,自我决定。三是参与体育活动的空间范围可以是课前课后、班内班外、校内校外。四是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参与,也可以是间接参与,受外在因素牵扯和干扰较少。五是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而现在的体育课却恰恰违反了体育的这两个特征,它把所有学生集中在一起上同样的课,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或者是不是喜欢,严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知道,从初中起,体育老师就教我们怎样推铅球,到了大学老师还教,学生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就导致了青少年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
当然体育课与纯粹的游戏课还是不同的,不能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兴趣来按排,因为体育课有着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体育教学必须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和按照教学步骤来进行,这就限制了体育课的自主性和宽松性。但我们可以在遵守教学原则的基础之下,对教学方式做一些变化,那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特点以及自身需要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每个老师挂牌教一到两项体育运动项目,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了。
2、体育课没有完成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于腻爱,让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因此这些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据调查,学生不喜欢上体育的主要原因中怕跑步、怕苦、怕累就占了29.54%。[5]我们的体育课不但肩负着增强学生的体质,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是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教学目的。然而,我们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却远远不够,往往体育教师加点运动强度,学生就叫苦连天,体育教师也就心慈手软了,久而久之,学生就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从而形成不正确的认识,体育课就是“玩”的课,体育老师也越来越难上体育课这个怪圈,这也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3、体育课被挤占现象严重。在中小学校,体育课被挤占已是家常便饭。体育课被一些老师甚至领导认为是“豆芽科”,可有可无,因此为了提高所谓的 升学率,向体育课要时间也便成了合理借口。一项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42%的学生能达到每天0.5小时体育活动。随着年级增高,达到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逐渐减少,高中学生最差,只占12.5%,而最好的小学生也只达到22.6%。
对此,体育教师也无动于衷,他们自身也没有意识到体育课对孩子或者对自己有多重要。对孩子们来说,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这是唯一可活动的宝贵的时间,一周就只有两节体育课还让其它科的老师占去,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对体育老师们来说,这是自己的义务与权利,怎么可能让其他老师占去呢?这不是把自己的义务与权利拱手让人吗?体育老师不是常常抱怨地位低,工资低吗?连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都维护不了,你的地位又从何而来呢?没有地位又何谈待遇呢?对此,体育老师要对那些占课的老师勇敢地说“不”,不能让这种现象永远持续下去。体育老师要对自己的职业和学生的体质担负起责任来,学生锻炼时间的不足,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在保证体育课时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强学生的课外体育时间。
4、体育课的目的不确定。体育课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是以“传受三基教学为主”?体育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在实践操作上的混乱,有的老师认为体育课,主要是传授给学生运动的技术、技能,至于增强体质,那是学生们自己的事。于是乎,一堂体育课,有些老师就要讲大半节课,一堂课下来,学生汗都不会流。而另外一些老师认为,体育课应该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因此,在课堂上应该少讲多练。还有的老师认为,不能把“增强学生体质” 与“传受三基教学”对立起来,卢元镇老师在《也谈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一文中就认为不能把学习运动技术与增强体质对立起来,这是不科学的,让学生掌握一定难度的运动技术是必要的。这些思想上的混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的强度,因此有的学生也就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的关系
从以上对体育课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是有很大关系的。体育课对学生兴趣的抹杀,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班级授课制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育课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缺失,让学生害怕体育课的大强度,从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的被挤占严重影响了学生锻炼时间,也给学生一种错误假象,那就是体育课不重要。体育课目的的不确定,给体育老师带来了操作实践上的混乱。体育课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与主体性,进而也影响了学生的体质长期地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因而造成了学生体质下降。
四、建议与对策
1、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升华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兴趣是吸引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应该是热爱体育运动的,他们也需要以体育运动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然而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持久锻炼。只有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学生才会采取积极的锻炼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时刻关注自身健康,养成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观。在全国中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人的终身体育观较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学校体育教育阶段对体育没有兴趣而未形成终身体育观,因而在学校体育教育阶段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形成终身体育观的关键环节”。
2、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该无怨无悔地去从事它,不要因为一些人对体育的轻视,而轻视我们自己,我们能够在这一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全面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得到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其次,还应在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3、体育课内容要不断地更新。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蓄,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科学方法论和美学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去掉一些比较陈旧的,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项目,增加一些与时代结合,青少年喜欢的体育项目。比如说轮滑,踢踏舞,跆拳道等等具有现代元素的体育项目。
4、体育班级授课制应该改革。目前的体育课是以班级的组织形式上课的,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在于,它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由性,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练体育项目,而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给安排的运动项目,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它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条件的差异性,不能解决学生对体育课负荷的不同程度的需求。目前,一些学校尝试着体育课组织形式的改革,主要有两种比较流行,效果比较好的组织形式,那就是“分层次教学”和“俱乐部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对体育老师的专业知识要求提高了,可能有的学校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组织形式是可以变化的,只要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他们之间对体育的不同程度的需求,都是可以采用的。
第二篇:谈谈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存在问题
谈谈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存在问题
作者:张瑜
【摘要】从教育部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体质呈连续下降趋势。造成学生体质连续下降的原因很多,本文从目前中小学学校体育课上课的情况到存在的问题入手,来探讨学生体质下降与目前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问题
【Abstract】Detecting result demonstrates, body constitution of our country student assumes continuing coming down a trend from Ministry of Education.Cause bringing about student body constitution continuing coming down many, the condition giving lessons from at present small and medium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rrives at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ving problem starting, come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student body constitution comes down and the relation, at last between school sports put forward a proposal at present with the countermeasure.【Key words】Student body constitution comes down;School sports;Problem
近年来学生的体质与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教育部对我国学生所进行的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在体能、心肺功能、超重与肥胖、近视率等几个方面都呈连续下降趋势;在城市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眼镜学生。这样的结果非常令人担忧,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事实亦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许多人认为这是学校体育应该担负的责任,当然学生体质连续下降,学校体育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但全部把责任推到学校体育身上,却有失公允。学校体育也不能承受之重,那么为什么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着什么问题?作为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多从学校体育中,尤其是从体育课程中寻找原因,对我们改进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目前中小学学生体质基本情况,中小学学生体质下降以及学校体育课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来探讨学生体质下降与当前学校体育所存在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建议与对策。当前学生身体体质与健康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学生的体质与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资料显示,自1985年以来,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连续18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6到18岁的学生中,肥胖生高达15%,一些学校的肥胖生比例甚至突破了30%。同时农村肥胖学生的比例也在上升。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现的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这些与肥胖相关的病症,近年来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患病年龄提前了10~20年。在教育部公布的2002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报告中指出,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能部分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和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汉族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水平继续呈增长趋势学生营养状况继续改善;反应学生上臂力量的握力水平有所提高;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持续下降;蛔虫感染率降低;龋齿患病
率继续下降。少数民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与汉族学生同步增长、同步改善。在学生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城市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戴眼镜。以上数据反应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严重下降,结果令人担忧。使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身体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具体指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状态,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在身体形态指标上是上升的,也就是身高,体重,胸围迅速增长,而在体能尤其是在弹跳,爆发力,耐力方面、心肺功能、超重与肥胖、近视率这四个方面却持续下降,这一现象说明如下三方面。
2.1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营养条件在不断地过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已成为父母和祖辈们的掌上明珠,许多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营养过剩而是怕营养不够,而不断给孩子加量,从而使青少年学生的营养条件在不断地过剩,致使身体超重及肥胖。
2.2 青少年学生所承受的学业压力在不断地加重。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闲暇时间过少,体育活动时间更少。很多家长只是关注眼前孩子的成绩好坏,反而对孩子体质与健康考虑的不够多。不少孩子在休息时间忙着从一个学习班赶往另一个学习班,他们没有时间没有地方去锻炼身体。
2.3 青少年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时间过少。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当然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很多,有遗传、锻炼、心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的与精神的)、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因素。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2.3.1 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按上级要求,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有些学校,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的学校,由于学校运动场地面积相对狭小,体育器材缺乏,无法满足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空间和器材需要。虽然将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作了安排,到时间也只是让学生自己随便玩玩,往往是形同虚设。学生时代是学生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全社会都应该动员起来,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2.3.2 体育活动潜在的意外伤害事故解决起来很难处理,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体育课、运动会和课外体育活动中,难免不出现些意外事故,轻者皮外伤,重者死亡,对于这些意外事故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处理下来老师和学校都要牵连一些,基本上是出钱买“教训”。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许多学校不敢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特别是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对抗性强的,对增强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有很大作用的体育活动更不敢开展,体育课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完事大吉。这样一来,体育课成了“安全课”、“放养课”,其结果就是越不开展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质健康就越来越差。
2.3.3 学校和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的思想,形成了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的现状。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既要有短期的对策,也要有长期的战略性对策,毕竟体育改革不是体育比赛中的百米赛跑。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学校体育课内容陈旧,抹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喜欢体育,乐于运动是他们的天性。学校体育课本应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有些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龄越大年级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尤其是女学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运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在全面贯彻新课标的今天,笔者认为体育课内容陈旧;体育课简单,教学内容陈旧、枯燥、是目前体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一蹲到底”,“一投到底”和“一滚到底”的教材安排,抹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2 学校体育课未能完成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腻爱,让他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因此这些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据调查,学生不喜欢上体育的主要原因中怕跑步、怕苦、怕累就占了29.54%。我们的体育课不但肩负着增强学生的体质,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是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教学目的。然而,我们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却远远不够,往往体育教师加点运动强度,学生就叫苦连天,体育教师也就心慈手软了,久而久之,学生就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从而形成不正确的认识,体育课就是“玩”的课,体育老师也越来越难上体育课这个怪圈,这也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3.3 体育课被挤占现象严重,给学生误导体育课不重要。在中小学校,体育课被挤占已是家常便饭。体育课被一些老师甚至领导认为是“豆芽科”,可有可无,因此为了提高所谓的升学率,向体育课要时间也便成了合理借口。一项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42%的学生能达到每天0.5小时体育活动。随着年级增高,达到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逐渐减少,高中学生最差,只占12.5%,而最好的小学生也只达到22%。
3.4 体育课的目的要明确。体育课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是以“传受三基教学为主”体育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在实践操作上的混乱,有的老师认为体育课,主要是传授给学生运动的技术、技能,至于增强体质,那是学生们自己的事。于是乎,一堂体育课,有些老师就要讲大半节课,一堂课下来,学生汗都不会流。而另外一些老师认为,体育课应该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因此,在课堂上应该少讲多练。还有的老师认为,不能把“增强学生体质”与“传受三基教学”对立起来,这些思想上的混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的强度,因此有的学生也就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教育的直接关系
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体育课对学生兴趣的抹杀,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班级授课制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育课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缺失,让学生害怕体育课的大强度,从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的被挤占严重影响了学生锻炼时间,也给学生一种错误假象,那就是体育课不重要。体育课目的的不确定,给体育老师带来了操作实践上的混乱。体育课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与主体性,进而也影响了学生的体质长期地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因而造成了学生体质下降。提高学生身体体质的建议
5.1 体育课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蓄,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科学方法论和美学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去掉一些比较陈旧的,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项目,增加一些与时代结合,青少年喜欢的体育项目,比如跆拳道等具有现代元素的体育项目.兴趣是吸引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应该是热爱体育运动的,他们也需要以体育运动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然而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持久锻炼。只有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学生才会采取积极的锻炼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时刻关注自身健康,养成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观。在全国中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5.2 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该无怨无悔地去从事它,不要因为一些人对体育的轻视,而轻视我们自己,我们能够在这一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全面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得到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同时还应在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教导学生。
5.3 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安排体育课的内容。
目前的体育课是以班级的组织形式上课的,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在于,它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由性,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练体育项目,而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给安排的运动项目,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它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条件的差异性,不能解决学生对体育课负荷的不同程度的需求。目前,一些学校尝试着体育课组织形式的改革,效果比较好的组织形式,那就是分项目上课,这种教学模式,对体育老师的专业知识要求提高了,可能有的学校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组织形式是可以变化的,只要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他们之间对体育的不同程度的需求,都是可以采用的。
5.4 要正面对待学校体育的安全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应当尽可能避免体育伤害事故或减少到最低程度,不出大事故,但是体育运动与伤害事故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参加体育锻炼难免会发生伤害事故,不能因为会出现伤害事故就取消或变向停止体育运动。倘若如此,交通管理部门也应该宣布停止使用会带来事故的交通工具,这是消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思想上重视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并认真做好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力求使运动伤害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那些“宁愿坐死,害怕跑死”、“收起山羊和跳马”、“封了爬竿和爬绳”等的做法无利于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5.5 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学校体育设施匮乏, 缺乏场地器材设施等基本运动条件,学生难以开展体育运动.近年来,学校招生一扩再扩,许多学校的在校学生是原来的几倍,仅有的几片场地不要说给全校学生运动了,就是让所有的学生排队站上去也未必站得下,即便能站下,哪里还谈得上自主的运动锻炼?特别是农村学校在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也未必造得起场地,买得起器材;城市学校人多地少,近年来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虽有改善,即便买得起器材,也未必有足够的空间,有的学校连全校统一出操的地方都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场地器材设施等基本运动条件,学生难以开展体育运动,这不能不影响学生的体质增强,这是事实。
总之,学生体质下降有其复杂的社会、学校教育、家庭原因,然而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无疑是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望尽快得到改善的因素。其中特别是改善学校的体育课,明确体育课的目标,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安排体育课的内容,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少一点华而不实 的形式主义,追求体育教学的时效性,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体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三篇:从“萝卜招聘”看我国公务员录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论文题目:从“萝卜招聘”看我国公务员录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姓 名: 仇玉娟
学 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行政管理 学 号: 2015109033
公务员管理理论 课 程:
2016年 2月 23日
从“萝卜招聘”看我国公务员录用存在的问
题以及应对策略
摘要:近年来,“萝卜招聘”现象在各地被接二连三地曝出来,反映出我国目前人事管理中的某些漏洞,它不仅影响到本单位的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会损害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不利于社会人才的合理流动,影响到社会和谐。而我们都知道,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是由国家及主考机关规定的,成为某公开招考的公务员职位的任职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最低资格条件,是公民参与公务员考试与录用过程的“门槛”。公务员报考资格设置便是对报考公务员的最低资格条件的设立及确定过程,是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及整个考录程序的起始环节,不仅直接决定了国家人才选拔的范围大小,而且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维护政府机关形象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宪法、《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等相关法规中对报考我国公务员的资格条件作了明确规定,从而将各招考机关或用人单位的报考资格设置行为纳入了法律的约束范围。然而众多歧视性事件的频频出现,折射出我国公务员报考资格设置的现状依然不让人满意。这种现状是由我国在相关方面不够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造成的:相关法规不尽完善,用人单位自主权难以界定,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某些资格条件的设置存在歧视嫌疑,针对报考者的法律救济机制缺位等等。本文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公务员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索研究,以此促进我国公务员招聘工作的更好发展。关键词:萝卜招聘、公务员录用、政府公信力、对策
一、“萝卜招聘”及其危害
近年来,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爆出诸多怪象,例如“被贫血”、“被陪榜”、“被不及格”等等的“萝卜招聘”现象让人“瞠目结舌”。“萝卜招聘”从表面上看是公开面向社会招录,程序上也看似按部就班,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录用原则,但实际上是借公开招考之形式,大行违法乱纪的实质。其实,这个所谓的公开招考的职位早就被相关人员在私底下串通好,给了某些既定的对象,所有的录用程序和工作都围绕着如何让该既定对象“对号入座”。比如一些地方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被曝为干部子女“量身定做”招聘条件,甚至发生“老子招 聘儿子 ”“在读学生拿事业编制”这样的咄咄怪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和质疑,被网友形象地喻为“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萝卜招聘”。
专家认为,“萝卜招聘”赤裸裸地践踏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给社会结构、社会心理和社会风气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仅有道歉和改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到每一个徇私舞弊者。
在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一再强调行政事业单位要实施“阳光招聘”之时,频频曝出的各类“萝卜招聘”事件,不断挑战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不断刺激着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其危害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萝卜招聘”损害了地方政府形象,影响了政府公信力。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萝卜招聘”这种任人唯亲的行为,将许多优秀的人才排除在体制之外,践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助长了用人的不正之风,公权力的异化导致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发生,潜规则的盛行会影响到民众对明规则的信心,致使社会中充斥着不信任感,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深入和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化的今天,“萝卜招聘” 这种任人唯亲的用人不正之风如果得不到法律法规的遏制和严惩,则会降低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政府的公信力。
第二,“萝卜招聘” 影响公共部门的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组织的发展取决于人力资源的质量,而人力资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获取。通过“萝卜招聘”手段并不能保证招录到合格的尤其是优秀的人力资源,不能维持组织人员正常的新陈代谢的需求,也不能保证公共部门任务的完成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斯达西·亚当斯(J.Stacey Adams)的公平理论,组织中的个人总是倾向于将自己的付出———所得比与相关他人的付出———所得比进行比较,如果他们感到自己的报酬过低,则会降低工作积极性,甚 至会离职。“萝卜招聘”的人员在单位都是“关系户”,工作积极性可能不高,这不但影响他本人所在岗位的工作的正常履行,还会容易引起组织内其他成员的不公平感,降低其他人工作的积极性和整个组织团队的凝聚力与士气,最终会降低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影响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萝卜招聘”的成因分析
“萝卜招聘”现象的频频出现,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又与我国目前某些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完善有关,尤其是与部分官员不正确的权力观紧密相连。第一,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依然很突出,想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确很困难,迫使某些人想方设法“钻空子”。“十一五”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势遭受到2008 年后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因素的挑战。2009年至2012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一直高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 4.1%左右,2009 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921万人,2010年为908万人。2011年为922万人,2012年为917万人。2003年,按照初次就业率来计算的大学生失业人数为64.6万人,在2006年则首次突破了100万人,到2010年,大学生迈出校门尚未找到工作的数量已接近200万人之多。如果再加上2009年结存的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则失业大学生总量超过300万人。2011年和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分别达到651.2万人和673.3万人的历史新高,到当年期末,分别有47.5万和26.3万的应届离校学生未能就业,再加上往年积累下来的未就业毕业生,压力仍然很大,任务十分繁重。以前,我国长期存在着子女承接父母工作的顶班制度,使许多公职人员子女可以“子承父业”,而现在这个制度逐渐被取消,而干部子女仍要就业,对于没有找到工作的公职人员子女,其父母便想方设法地找人情、托关系,把子女安排到身边和体制内去。有人戏言:现在已经进入了就业的后父亲时代 ———既要学好数理化,又要有个好爸爸。第二,从文化背景来看,我国是一个注重人情、讲求人际关系的社会,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人情资源互换的现象,缺少对法律、规则与制度的信仰。有的官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应当为人民服务,而是认为权力首先是为自己服务的,他们没把人才选拔当成一种社会公共资源,而当成了自己可以世袭的私有资源。所以才有了湖南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长曹某将尚未大学毕业的儿子安排进市财政局工作的现象,其提交的《请求安排子女工作的报告》中写道的:“为党工作了几十年,从未因个人的事向组织提出要求”;才有了温州公管处政工科的相关人员承认温州交通系统内部存在“萝卜招聘”时所讲的“一些领导在单位干了几十年,让子女进来是人之常情”的发自内心的解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文东茅曾在2003年就“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作过专门系统的实证性研究,他发现:“父母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子女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文东茅认为,家长们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这种“代际传递效益”在我国很明显。第三,从操作层面来看,还存在公开程度低、用人随意、责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是部分招聘单位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外部监督困难。从目前发生的“萝卜招聘”事件来看,大多数都来自网络曝光或个人举报,而系统内部自纠自查发现的比较少,甚至没有。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萝卜招聘”发现与监督的困难,降低了相关人员的违法违规成本,而提高了其进行“萝卜招聘”的预期收益,增强了其进行“萝卜招聘”的动机。二是有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不完善。如今我国的“公”字号的单位,除了国有企业和公务员所在的党政机关外,就是事业单位了。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用人的自主权在同级政府和用人单位,而且目前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考试模式,一个县就可以自行组织考试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主命题,自主设置程序,自由度比较大,这无疑给人为操作留下了巨大空间。三是问责制度不健全,问责处罚力度较小。在多起“萝卜招聘”事件被曝光后,当地党委政府等相关部门就倾向于取消原先已经进行的招聘,更改规则后从头再来进行事后补救和处置。这种重新招聘的做法往往成为了“免责挡箭牌”,负领导责任常常是不负责任,负集体责任往往是无人负责。问责力度的绵软助长了“萝卜招聘”的蔓延,也暴露出目前的招聘中存在着监督监管制度不健
[4]全、力度不够等问题。
三、防止“萝卜招聘”的路径选择
解决“萝卜招聘”现象需要各项措施多管齐下,既要增加招考各环节的透明度,完善考试制度,又要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并对违法违规人员及其行为进行问责,还需要继续加快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第一,增加招考环节的透明度,使招聘更容易接受外部监督。要严把“入口”关,各地要严格执行人事部颁发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对于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公开招聘不得设置与正常履行岗位职责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和歧视性的条件要求。通过增加招考各环节———如招聘条件、范围、程序、权限、方式、录用人员信息等———的透明度,让公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和批评权。“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因此要用公平正义的光辉驱除“人之常情”的阴暗,使招聘真正成为“阳光招聘”。第二,实行公开招聘人员回避制度,提高考试层次。在我国目前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中存在着领导任职的地域回避制度,这有利于防止公权力的私用、培植亲信势力和裙带关系。因此可以借鉴出台相应的规定和措施,限定本单位领导的直接亲属不得报考本单位的职位。各级官员要加强自身以及对亲人的管理和约束,避免“权力病”的传染和本地区内的交叉安排。同时可以尝试提高事业单位招聘的考试层次,由上一级主管部门负责招考录用工作,对各单位上报的职位缺口和招聘条件进行严格审核与监督。第三,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否认为权力来自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一切剥削阶级权力观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始终认为权力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我国《宪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各级官员要树立权力来源于公众,必须服务于公众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训和宣传等方式,加强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在各级政府人员中形成一种“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理念与氛围,并用它指导工作实践。当然,观念的东西在短期内不好改变,但不能没有标准和要求。第四,健全与强化问责制度。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中开宗明义地强调: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当利益与信仰相冲突时,迷失的往往是法治。在这种情形下,要让法治获得信仰,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严格执法是必经之途。如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那么再多的法律规定也只能是形同虚设。因此,要惩治“萝卜招聘”,就要“拔出萝卜带出泥”,增加法律的执行力和贯彻力,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要问责到人,问责到底,让相关人员尤其是有关决策者为此种行为负责,以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和政府的公信力。第五,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特别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从长远来看,要加快推进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不仅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政事分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因此,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整体推进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推进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并积极促进综合配套改革。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工作特点,积极探索实行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项目聘用和人才派遣等新型用人方式,搞活用人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同时要建立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制度。岗位管理包括规范岗位设置、实施竞聘上岗、完善考核奖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合同管理。实现岗位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它是推行聘用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的前提和基础。实现非公益性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尽快与市场接轨,只有“铁饭碗”被打破,“铁饭碗”变成“瓷饭碗”,才能对“萝卜招聘 ”产[2]生釜底抽薪的影响。
四、提高国家公务员素质的对策
我国作为新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应学习借鉴西方公务员制度中的先进做法,构建出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一)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行政能力建设
1、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第一,改革考试科目和内容,创新考试办法。第二,扩大公务员选拔录用的范围。第三,加强人才测评工作。“国家人事部考试录用司已经拟定和颁布了《关于加强人才评价工作的基本意见》,开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面试技术。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拟定本地的人才测评发展规划。在大力开发考试测评技术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考试测评机构。”促进考试录用科学化水平的提高。第四,加强考官队伍建设。“据了解,人事部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一批专家,设立考录专家队伍。还将在各地建立包括科学家、测评专家、计算机专家和具有丰富考录实践工作经验的管理者在内的理论科研、命题、面试考官三方面专家队伍。”“同时还应该成立考试测评委员会,负责考录工作的全过程和考官队伍建设。”第五,完善公务员考录法规体系和监督体系,使公务员考录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建立独立的对公务员管理工作检查监督的机构已是我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逐步建立和健全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权威管理机构和考试监督系统,理顺考试监督部门和考录主管部门之间的责权关系,明确考试监督部门的监督范围、监督内容和监督手段。对考录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全面监督,同时还要考试录用过程实行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使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更加规范化。”[3]
2、完善公务员培训制度
第一,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培训法规体系,使培训有法可依。重视和加强人才培训方面的立法工作,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006年1月1日施行。使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和培训工作获得更加权威性的法律保障。第二,更新公务员培训理念。第三,改革传统的培训方式方法和内容。[5]
3、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行公务员考核责任制。第二,要制定科学、有效、易行、具体的公务员考核标准。第三,公务员考核方法应多样化。第四,增加公务员考核等次。第五,严格考核程序,使其规范、公开、民主。新的《国家公务员法》的制定和实施,将使公务员考核程序 更加规范化。
(二)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的监督制约机制
法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公务员监督制约机制是政府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建立高效、廉价、廉洁政府和建设奉公、守法、守纪公务员队伍的重要保证,是公务员系统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将公务员依法行政当作监督管理的重点。依法行政是对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将监督管理的重点放在公务员的依法行政上,就是要对公务员行政的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形成一个从行政前进行控制和规范;行政中实施审核、批准公开、听证;行政后复议、诉讼、质询、调查等全过程的动态管理。”[6]
2、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执政权力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对高层权力、高级干部的监督机制,是消除权力腐败,保证执政廉洁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静.浅析公务员招录过程中的歧视现象[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11)[2] 史林.就业腐败现象的治理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2(12)[3] 郭冬梅.建立科学公正的公务员招录考试制度[J].唯实.2007(05)
[4] 刘带.转型期“代际不公”对大学生就业的阻碍及其消解[J].教育评论.2015(09)[5] 姬养洲.警惕“萝卜招聘”的蔓延之势[J].人力资源.2012(01)[6] “萝卜招聘”[J].中国就业.2011(10)
第四篇:XX小学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的相关问题致家长一封信
XX小学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的相关问题
致家长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
2021年4月我区自行组织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在全区185所中小学中,XX小学总平均分位列全区第三名。成绩的取得,与同学们平时的刻苦锻炼密不可分,同时也真诚感谢班主任及体育老师的辛勤付出,特别感谢全体家长的配合与督促,大家辛苦了!
市教委近日印发预通知,拟于2021年10月继续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在市教委监测之前,学校将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校1-6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并将体质健康监测结果作为日后评选优秀学生和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指标。暑假正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的好时期,请各位家长全力配合学校,积极督促学生按照体育家庭作业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保证训练质量。
重点提示:
1、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简单易学,有利于提升身体心肺功能,强化体能素质。请家长们多加重视,争取拿到加分项。
2、关注健康,控制肥胖。管住嘴,迈开腿,营造家庭健康生活环境。
3、劳逸结合,避免用眼过度,控制好每天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附:【测试项目】
本次测试项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
第五篇:二语习得论文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从习得角度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二语习得论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从习得角度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二语习得理论的成熟,催化了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施、改革和创新。而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仍然因为种种原因存在诸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基本因素。本文运用二语习得理论,剖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和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二语习得;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二语习得理论其实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经历了由中介语理论的提出、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各种理论和学说不断更新和发展、成熟,最终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边缘性的涉及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研究人们在掌握母语后获得二语的过程和规律。对其主流理论的认知“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地分析和决策语言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1]年龄问题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人脑生物学研究者eric h.lenneberg 在1967年就首先提出语言习得临界期的概念,[2]larsenfreeman, diane, and michael h.long.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