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指导方案和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宣贯
近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随后环保部联合质检总局发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3223-2011),这两个文件对公司发展规划和管理要求有切实的约束条件,现对两个文件重要条款摘录并向大家宣贯一下。
第一部分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进一步重申明确企业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细化和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目标任务。
《方案》第(十五)条: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在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方案》第(十七)条: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实行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现役燃煤机组必须安装脱硫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进行更新改造,烟气脱硫设施要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钢铁行业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新建烧结机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
《方案》第(二十八)条: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建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
《方案》第(三十二)条: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各地可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
《方案》第(三十八)条: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严格排污许可证管理。强化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适时发布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国家重点环境监控企业名单。列入国家重点环境监控范围的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要安装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定期报告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联网共享。
第二部分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3223-2011): 新标准贯彻“标准减排”指导思路,即通过严格实施这些标准,来提高排放控制水平,实现压增量、削存量、减总量的目标
一、新标准要求
自2014年7月1日起,现有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执行表1规定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限值标准。(2003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或通过环评批复的氮氧化物执行200mg/m3标准)。若渤海新区未列入重点地区执行如下标准:
一期工程:烟尘:30mg/m3;SO2:200mg/m3;Nox:200mg/m3。二期工程:烟尘:30mg/m3;SO2:200mg/m3;Nox:100mg/m3。到2015年1月1日起增加汞及其化合物排放限值0.03mg/m3。
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指重点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现有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执行表2排放限值。(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实施时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全厂执行如下标准:
二、环保部对新标准的解释:
环保部副部长解释: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是因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需要制定实施。
在《“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编制指南》、《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号)已明确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列为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地区。
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应根据行业开展进度,及时开展监测评价和适时采取措施。目前三河已与环保部合作开展汞排放监测试点。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公司目前现状三项污染物排放,除三号机组氮氧化物能基本满足要求外,其余治理设施均应采取进一步治理措施。针对以上两个文件要求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下一步计划联合生技部和相关部门制定节能减排责任制和组织机构报领导审批,并尽快由责任部门组织相关技术专业制定整改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如调研、评价以及重大改造的可研和项目计划。
公司2011年月度烟尘排放浓度统计表(单位mg/m3)
***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新标准烟尘1#烟尘2#烟尘3#烟尘4#排放浓度 该表内数值为月度平均值,瞬时排放浓度大于新标准情况更多。
公司2011年月度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统计表(单位mg/m3)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该表内数值为月度平均值,瞬时排放浓度大于新标准情况更多。
新标准SO21#SO22#SO23#SO24#排放浓度公司2011年月度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统计表(单位mg/m3)
***2001501005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新标准Nox1#Nox2#Nox3#Nox4#排放浓度 除三号机组投运期间符合要求外,其余均不能满足新标准。
第二篇: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一、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三)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地区、各行业。各地区要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
(四)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继续做好全国和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公报工作。
(五)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把地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目标相结合,把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省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国务院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并对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六)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九)调整能源结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加快发展天然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1.4%。
(十)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47%和8%左右。
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十一)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0年分别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2-3个百分点,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2000万千瓦,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十二五”时期,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十二)实施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强化脱氮除磷,大力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综合治理。到2015年,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全国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新建配套管网约16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280万吨、30万吨。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140万吨、10万吨。实施脱硫脱硝工程,推动燃煤电厂、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形成二氧化硫削减能力277万吨;推动燃煤电厂、水泥等行业脱硝,形成氮氧化物削减能力358万吨。
(十三)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10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80个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5个再制造产业集聚区、100个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十四)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所需资金主要由项目实施主体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解决,各级人民政府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和管理,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五、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十五)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等指标,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及时预警调控。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在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十六)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现节能2.5亿吨标准煤。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审计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师试点;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快实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地方节能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对进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公告考核结果。对未完成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中央企业要接受所在地区节能主管部门的监管,争当行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十七)加强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发展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能源。开展智能电网试点。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原煤入洗比例,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实施工业和信息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实行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现役燃煤机组必须安装脱硫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进行更新改造,烟气脱硫设施要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钢铁行业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新建烧结机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脱硫改造。新型干法水泥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建设脱硝设施。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十八)推动建筑节能。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标准执行率。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暖房”工程,改造供热老旧管网,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和能耗定额管理。做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建材和再生建材,继续推广散装水泥。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完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推动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研究建立建筑使用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防止和纠正过度装饰和亮化。
(十九)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合理配置城市各种交通资源,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铁路电气化比重。实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推广公路甩挂运输,全面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优化航路航线,推进航空、远洋运输业节能减排。开展机场、码头、车站节能改造。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机车、船舶,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实施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在有条件的重点城市和地区逐步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探索城市调控机动车保有总量,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二十)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和渔船。推进节能型住宅建设,推动省柴节煤灶更新换代,开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比例达到50%以上,鼓励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分布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二十一)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加快设施节能改造,严格用能管理,引导消费行为。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要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在居民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支持乘用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
(二十二)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改造,完成办公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国家机关供热实行按热量收费。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创建2000家示范单位。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用车油耗定额管理,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比例。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支持军队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改造。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十三)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指导各地做好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目录。制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
(二十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编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制(修)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重点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公布清洁生产强制审核企业名单。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
(二十五)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建筑和道路废弃物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利废新型建筑材料。废弃物实现就地消化,减少转移。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以上。
(二十六)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快“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办公用品等再制造示范企业,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和再制造产品标准体系,推动再制造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二十七)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鼓励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
(二十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定区域、行业和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建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到2015年,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
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二十九)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在国家、部门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和专项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高效节能、废物资源化以及小型分散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组建一批国家级节能减排工程实验室及专家队伍。推动组建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继续通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力度。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
(三十)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支持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半导体照明、低品位余热利用、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应用、生物脱氮除磷、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金属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
(三十一)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编制节能减排技术政策大纲。继续发布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建立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先进煤气化、高压变频调速、干熄焦、蓄热式加热炉、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高效换热器,以及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膜生物反应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控制等节能减排技术。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八、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
(三十二)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各地可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问题。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
(三十三)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深化“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照明产品、节能汽车、高效电机产品等支持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继续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研究实行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
(三十四)健全税收支持政策。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依法清理取消涉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收费基金项目。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对用于制造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抓紧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三十五)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节能减排领域的投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门槛,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点区域涉重金属企业应当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
(三十六)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加快制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等行政法规。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三十七)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地区和企业,实行阶段性环评限批。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能评费用由节能审查机关同级财政部门安排。
(三十八)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严格排污许可证管理。强化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适时发布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国家重点环境监控企业名单。列入国家重点环境监控范围的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要安装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定期报告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联网共享。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平台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做好运行和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城市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
(三十九)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大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和建筑施工阶段标准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和能效标识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虚标产品能效标识、减排设施未按要求运行等行为,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十、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四十)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实施力度。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加强宣传和政策激励,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继续推进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环保装备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互认机制。加强标识、认证质量的监管。
(四十一)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研究确定高耗能产品和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效先进水平,制定“领跑者”能效标准,明确实施时限。将“领跑者”能效标准与新上项目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的更新换代,促进能效水平快速提升。
(四十二)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改革发电调度方式,电网企业要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以及余热余压、煤层气、填埋气、煤矸石和垃圾等发电上网,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火电机组发电上网。研究推行发电权交易。电网企业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公布节能发电调度信息,电力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的监督。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制定配套政策,规范有序用电。以建设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开展城市综合试点,推广能效电厂。
(四十三)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引导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研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和交易制度,培育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服务。
(四十四)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四十五)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总结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采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确保处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十一、加强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
(四十六)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和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和完善环保产品及装备标准。完善机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低速汽车排放标准。制(修)订轻型汽车第五阶段排放标准,颁布实施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国家标准。建立满足氨氮、氮氧化物控制目标要求的排放标准。鼓励地方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环保地方标准。
(四十七)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政府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配备监测和检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完善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继续推进能源统计能力建设。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配备计量器具,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开展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加强减排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环境监管机构标准化,提高污染源监测、机动车污染监控、农业源污染检测和减排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减排监控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
十二、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四十八)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和方法,加强舆论监督和对外宣传,积极为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四十九)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作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五十)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减排。各级人民政府机关要将节能减排作为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细化管理措施,树立节约意识,践行节约行动,作节能减排的表率。
附件:1.“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
2.“十二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3.“十二五”各地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4.“十二五”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5.“十二五”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第三篇:南方电网公司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南方电网公司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支持国家低碳经济发展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指导南方电网公司节能减排工作,根据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实际和特点,在总结公司“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公司“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一、“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总体思路和指导方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和节能减排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发挥中央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发挥公司在电力行业的引导作用,带头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决策,积极支持配合“上大压小”,执行国家淘汰落后产业政策,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在电网规划建设、电网运行调度、资源优化配置、绿色行动等方面转变观念,更加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加注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更加注重综合协调推进。大力开展节能服务,促进终端客户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工作任务。
二、“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主要目标
1、优化电网结构,支持新能源开发利用
骨干电网、城市电网、农村电网更加协调发展,潮流分布更加合理,串补、静补、紧凑型线路等新技术得到更加广泛应用;提高 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为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开放安全的接入平台和充裕的消纳空间。电网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供电可靠率进一步提升,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优良。
2、引导电源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平衡发展 协助政府做好电力规划,将新能源开发利用纳入电力发展总体规划,促进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平衡发展;引导电源合理布局,促进电源结构优化,南方电网区域供电标准煤耗有显著的下降;配合五省区政府加快火电“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做好配套电网规划建设。
3、降低输配电损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制定公司“十二五”节能降损规划,到2015年南方电网综合线损率下降到6.0%;全面消除综合线损率超过12%的县级供电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规范SF6气体的回收与处理。
4、全面实现节能发电调度,积极推进经济调度
积极配合国家职能管理部门,在做好广东和贵州的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实施节能发电调度,更多地吸纳清洁能源;优化调度运行方式,经济调度工作水平明显提高。
5、执行和配合完善国家节能减排电价政策
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继续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严格执行燃煤机组脱硫电价政策,促进区域内燃煤机组的脱硫改造。配合政府研究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用户侧分时电价及 可再生能源收购相关价格机制。
6、继续深化“绿色行动”,不断丰富完善客户节能服务内涵 制定公司“十二五”节能服务工作规划,全面开展节能服务,完善并落实需求侧管理配套政策,建立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终端能源使用效率;充分把握新能源与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机遇,建立电力用户、电源与电网之间的友好互动平台,积极拓展电网企业的业务新领域。到“十二五”末,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终端电能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7、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
结合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国家重点节能减排技术与标准的研究制定,建设公司新能源实验基地。在建设南方电网第一个电池储能站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完成储能站发展规划。2011年完成配合电动汽车发展应用的相关充电站、充电桩建设规划。加强以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电网研究所为主的自主研究力量,由智能电网研究所牵头建设国家级“智能电网试验中心”,该中心将下设若干实验室,包括新能源实验室和微网实验室等,开展光伏、风电、电充、微燃机(冷热电联供)、储能、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微网技术,以及相关的智能配网和用电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中优先选用能效高的电力设备。
8、深化开展节能办公
制定公司“十二五”节能办公工作计划,研究开展公司系统办 公楼、营业厅、变电站的能耗统计与考核,在公司总部生产办公基地、分子公司生产办公基地和大型变电站建设中积极应用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健全、完善公司系统用油考核评价体系。
三、节能减排主要工作内容、目标、进度及责任
(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电力规划
1、电网规划建设
高度重视电网规划与建设在节能降耗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将节能减排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统筹考虑,积极配合政府做好电力发展规划,将新能源开发利用纳入电力发展总体规划,发挥电网规划对电源建设的引导作用,统筹优化各类可再生能源开发时序与规模,统筹兼顾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发展的技术、经济合理性,促进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平衡发展(公司计划部、基建部负责)。研究电网如何促进新能源健康发展与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及相关措施,为政府提供制定政策的参考(公司计划部、市场部、财务部负责)。大力推进西电东送,加快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建设,实现更大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公司计划部、基建部负责)。
2、进一步做好电网发展规划,优化完善电网,促进电网协调发展
着重研究电网升级改造规划,为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安全、开放的接入平台(公司计划部、生技部负责,南网总调、南网研究中心配合)。优化无功配置,优化潮流分布,加强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不断提高电 网利用效率,降低电网损耗(公司生技部负责,南网总调配合)。
3、加强电网建设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电网建设成本(公司基建部负责),重点加强城农网建设改造,(公司生技部、农电部负责),加快新能源电网配套工程建设,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公司基建部负责);扎实推进配网智能化建设,为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电网智能化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公司生技部负责,市场部、南网研究中心配合)。
4、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严格遵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要求,落实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节能分析和审查。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04年第19号令)规定,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建设部等部委的规定取得相关支持性文件,项目核准手续不完备的500kV及以上电网项目,一律不得上报。220kV及以下项目也要参照执行。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在新建变电站和小型基建项目中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积极推广应用变电站标准设计。对较大规模的办公楼等小型基建项目实施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公司计划部负责)。
(二)引导电源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
以电网发展规划引导电源布局和结构调整,继续配合政府“上 大压小”,积极选用高参数、高效率发电设备,积极配合新能源发展,支持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站接入电网,力争“十二五”形成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能效较高、环境友好、满足低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电源格局,与“十一五”相比,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显著上升(公司计划部负责)。
(三)降低输配电损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深化开展线损各项管理
认真总结“十一五”节能降损工作经验,开展“十二五”节能降损规划。在所有地市级供电企业实现线损“四分”管理省级达标的基础上,2013年全部实现网级达标。加强线损的统计分析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做好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改造高耗能的配电变压器,改造走径迂回、供电半径超过经济合理值的线路,改造截面太小或输送负荷较重的“卡脖子”线路等。2015年全网综合线损率低于6.0%(公司生技部负责)。
2、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
制定县级供电企业“十二五”节能降损规划,开展县级供电企业线损重点整治工作,将线损“四分”管理工作逐步推向县级供电企业,持续推进农网降损工作,到2015年全面消除综合线损率超过12%的县级供电企业(公司农电部负责)。
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规范SF6气体回收与处理
积极稳妥推进绿色环保绝缘材料在电网设备中的应用,逐步降 低SF6绝缘气体的使用量;开展的SF6气体排放统计,实现SF6气体排放的可测量;提高高电压器件的运行维护水平,减少该环节的SF6泄漏;完善退役SF6气体与设备的回收管理,全方位减少SF6排放量(公司生技部负责,南网研究中心配合)。
(四)深化调度管理
1、全面实现节能发电调度
认真落实国家节能发电调度政策,积极实施 “三优化、三加强”节能发电调度措施,继续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工作,保障可再生能源,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的燃煤机组和余热余压发电电量上网。争取政府支持,尽早在南方区域内全面实现节能发电调度,力争2010年南方电网全网进入节能发电调度运行。推进全网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节能发电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2011年建成并投运南方电网智能化节能发电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积极开展低碳环境下的电力调度研究(南网总调负责)。
2、积极开展电网经济调度
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实现节能发电调度的前提下,定期开展网损分析及电压分析,优化方式安排,优化系统潮流分布和线路潮流,减少无功穿越,合理安排设备检修周期,加大变压器和无功设备经济运行工作力度,合理分配西电东送交、直流通道的输送功率,努力降低各电压等级网损,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南网总调负责)。
(五)执行和配合完善国家电价政策
1、切实执行国家各项节能价格政策,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减排
全面落实国家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相关价格措施,配合政府部门作好差别电价企业名单的制订及甄别工作,严格按照各级政府制订的时间、范围和标准,不折不扣执行差别电价,对政府宣布淘汰的企业按照要求的时间及时停止供电。认真贯彻执行燃煤机组脱硫加价、关停小火电等节能价格政策,拒绝执行地方出台的各类对高耗能行业的优惠电价措施(公司市场部负责,财务部配合)。
2、配合政府研究完善与节能减排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电价机制研究。配合政府制定和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和用户侧峰谷、丰枯分时电价等政策,建立节能调度价格补偿机制,完善水电价格机制,促进水电消纳,完善自备电厂收费政策和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制定符合电网企业经营实际的节能政策和措施(公司财务部负责,市场部配合)。
(六)继续深化节能服务“绿色行动”
1、做好需求侧节能减排工作
按照与五省(区)政府签订的需求侧管理合作备忘录有关内容,积极协助政府研究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完善和落实需求侧管理配套政策,建立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协助政府建立用电单耗公报制度并制定工业企业能耗标准,定期向政府部门提供电力电量平衡信息,配合政府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2010年组织编制公司 “十二五”“绿色行动”工作规划(公司市场部负责)。
2、深入开展节能服务
实施积极的营销策略,满足电力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规范节能服务管理,继续推进节电示范项目建设,制定相关指导手册,加强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推广。利用负荷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功率因数或负载率过低的大客户及时提示。积极推广客户侧无功补偿和变压器经济运行技术,降低用电损耗。为工商业客户提供节能咨询和诊断服务,协助制定节能方案,帮助客户挖掘节能降耗潜力。加大对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电测试和评价。加强负荷管理,转移高峰负荷,减少电网峰谷差。对报装容量在100kVA及以上新增用电项目开展能效评价,引导客户选用高能效配电设备。积极参与和建设节能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引导作用,配合政府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公司市场部负责)。
3、加大节能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舆论媒体、节能产品展示中心或节能教育基地以及营业厅、网站、95598和其他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节能宣传。组织共青团“绿色行动”服务队进社区、学校、企业。持续组织客户节能经验交流研讨班,向企业赠送节电合理化建议,组织中小学生到节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公司办公厅、计划部、市场部、党群部负责)。
4、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 在做好深圳电动汽车试点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并助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工作,研究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充电设施运营模式;研究相关政策,争取国家对公司投资新能源和节能服务领域的政策支持和业务许可;研究开展能效电厂、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供能、太阳能小区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公司市场部负责,计划部、生技部配合)。
5、推进客户终端智能化
进一步延伸营销信息化覆盖范围;继续推进自动计量系统的整合、升级和电子化改造;开展以智能计量为核心的终端侧负荷管理水平研究;开展分布式能源利用、智能社区建设等相关课题研究。推进客户终端智能化工作,到“十二五”末,计量数据系统满足对终端用户电能质量特性监测、计量、供用电自动控制、与终端用户信息互动等技术要求。2010年提出推进客户终端智能化工作思路和试点建议,制定规划及相应工作计划(公司市场部负责,生技部、南网研究中心配合)。
(七)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
1、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设备
严格执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节能电力设备产品招标采购暂行规定》,在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中优先选用能效高的电力设备(公司基建部、物资部、生技部负责),同时做好新入网节能型设备的鉴定和审查工作(公司生技部负责)。
2、“绿色电网”技术升级 开展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开展智能输变电技术研究和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智能调度技术支持体系、智能通信和信息平台、站端测控一体化以及电网运行方式智能编排系统的研究。2010年提出工作思路、试点建议及工作计划(公司生技部负责,南网总调、南网研究中心配合)。
3、储能站建设
2010年提出相关计划,并开始建设南方电网第一个电池储能站试点,开展大容量储能技术研究。2011年完成储能站发展规划评审(公司生技部负责,南网研究中心、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各子公司配合)。
4、电动汽车充电站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0年完成电动汽车充电站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公司生技部负责),制定配合电动汽车发展应用的相关充电站、充电桩建设规划,开展电动汽车的应用实验,研究提出有关配套政策建议(公司市场部负责,生技部、南网研究中心、各子公司配合)。
5、加强研究力度开展新能源发电技术接入研究
加强以南网研究中心智能电网研究所为主的自主研究力量,建立国家级“智能电网试验中心”,下设新能源和微网实验室等,开展光伏、风电、电充、微燃机(冷热电联供)、储能、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微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相关的智能配网和用电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建设新能源示范基地。2010年提出工作计划(南网研究中心负责)。
6、积极开展政策研究与标准制定
密切关注国家推进低碳经济、新能源发展的动态,落实国家政策,组织制定公司低碳发展指导意见(公司战略部负责,计划部、市场部、财务部、生技部配合)。组织开展国家低碳政策与电价政策研究,积极参与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研讨、制定,争取电网企业收购新能源发电的成本补偿政策,引导电网健康发展(公司财务部负责,战略部、计划部、市场部、生技部配合)。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认真分析研究公司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以及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情况,总结提炼形成公司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积极申报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公司战略部、生技部负责)。
(八)深入开展节能办公
2010年制定公司公司节油节电、节能办公工作计划。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严格执行公司《关于加强公司系统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及节能办公有关工作规定,公司系统各单位对空调机、计算机、打印机、显示器、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用水器具等,在性价比合理条件下,均须采购具有高效节能、节水、环境标志的产品(公司办公厅负责)。健全和完善公司系统用油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开展公司系统办公楼、营业厅、变电站的能耗统计与考核,在公司总部生产办公基地、分子公司生产办公基地和大型变电站建设中,加大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空调、低能耗照明系统、低水流卫 生洁具、高效机房设备等新能源、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力度,把公司的生产办公基地或大型变电站建设成为综合供能、节能新技术应用的典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公司办公厅、市场部、生技部负责)。
(九)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国内、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探讨与国际组织或知名企业建立节能环保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公司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公司国际部、计划部、市场部、生技部负责)。
四、节能减排工作保障措施
(一)成立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组织机构、落实考核机制 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各级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建立相应的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将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级单位,作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确保节能减排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保证公司“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具体落实
公司总部各部门要根据该工作方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单位,组织和指导各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公司所属各单位要针对公司总部制定的工作计划,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与考核,保证公司“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具体落实。
(三)保证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投入 在预算安排中重点保证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扩展融资渠道,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为节能减排项目争取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来源。
(四)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
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反国家法令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责令整改,对后续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到位。将节能减排有关内容列入效能监察项目中,促使公司系统各单位在提高工作效能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浪费。将节能减排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适时组织评议教育。受理公司内外对节能减排中违法违纪问题的举报与投诉,对违法违纪人员进行立案查处,同时加大案件查处的督办力度。在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估考核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对节能减排责任进行追究的制度,对不作为、不守法、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篇:(20110908)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扭转了“十五”后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趋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还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地区、各部门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把节能减排
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经济是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着力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细化和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推广力度,真正把节能减排转化为企业和各类社会主体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四、要全面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监督检查,严格考核问责。发展改革委负责承担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环境保护部为主承担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统计局负责加强能源统计和监测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立即部署本地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狠抓贯彻落实,坚决防止出现节能减排工作前松后紧的问题,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国务院
附件:
1、“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