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经源性膀胱科普知识之帮您了解间歇导尿技术
神经源性膀胱科普知识系列之--------帮您了解间歇导尿技术
(作者: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潘火英)
间歇导尿术
1、定义 间歇导尿术指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
2、分类 2、1无菌性间歇导尿SIC 用无菌技术实施的间歇导尿称为无菌性间歇导尿。脊髓损伤后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即可施行.建议在医院内实施。2、2清洁间歇导尿CI 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规律排空尿液的方法称为清洁间歌导尿。清洁的定义是所用的导尿物品清洁干净.会阴部及尿道口用清水清洗干净,无需消毒。插管前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净双手即可。不需要无菌操作。3、目的
(1)间歇导尿可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防止膀胱过度充盈。(2)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3)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4、适应证
(1)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脊柱肿瘤等导致的排尿同题。(2)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如前列腺增生、产后尿潴留等导致的排尿问题。(3)膀胱内梗阻致排尿不完全。(4)常用于下列检查:获取尿液检测的样本;精
确测量尿量:用于经阴道或腹部的盆腔超声检查前充盈膀胱:用于尿流动力学检测。
5、禁忌证(1)不能自行导尿且照顾者不能协助导尿的患者。(2)缺乏认知导致不能配合插管者或不能按计划导尿者。(3)尿道解剖异常.如尿道狭窄、尿路梗阻和膀胱颈梗阻。(4)可疑的完全或部分尿道损伤和尿道肿瘤。(5)膀胱容量小于200ml。(6)尿路感染。(7)严重的尿失禁。(8)每天摄人大量液体无法控制者。(9)经过治疗,仍有膀胱自主神经异常反射者。(10)下列情况需慎用间歇导尿术:前列腺、膀胱颈或尿道手术后。装有尿道支架或人工假体等。
另外.医务人员导尿时还应特别注意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
6、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膀胱过度膨胀、尿失禁、尿道损伤、出血、尿路梗阻、尿道狭窄、自主神经异常反射(多发生于脊髓损伤平面在T6或以上者)、膀胱结石等。
7、操作指导
1、总原则:谨防损伤、避免感染。保证操作过程中手法轻柔。
2、导尿管种类:
3、导尿时机和频率
3.1导尿时机:间歇导尿宜在病情基本稳定、无需大量输液、饮水规律、无尿路感染的情况下开始,一般于受伤后早期(8—35d)开始。
3.2导尿间隔时间:导尿间隔时间取决于残余尿量。一般为4~6h。根据简易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评估。每次导尿量以不超过患者的最大安全容量为宜。一般每日导尿次数不超过6次;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当每次残余尿量<100 ml时。可停止间歇导尿。
4、问歇导尿注意事项
(1)切忌待患者尿急时才排放尿液。(2)如在导尿过程中遇到障碍。应先暂停5—10s并把导尿管拔出3cm,然后再缓慢插入。(3)在拔出导尿管时若遇到阻力。可能是尿道痉挛所致,应等待5~10min再拔管。(4)阴道填塞会影响导尿管的插
入,因此。女性在导尿前应将阴道填塞物除去。(5)插尿管时宜动作轻柔。特别是男性患者。注意当尿管通过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前下方、下方的弯曲部和尿道内口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切忌用力过快过猛致尿道黏膜损伤。(6)如遇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处理:出现血尿;尿管插入或拔出失败:插入导尿管时出现痛苦加重并难以忍受;泌尿道感染、尿痛;尿液混浊、有沉淀物、有异味;下腹或背部疼痛.有烧灼感等。(7)每次导尿情况需记录在专用的排尿记录表上。(8)膀胱容量足够、膀胱内低压力及尿道有足够的阻力是间歌导尿的前提。膀胱内压应低于40cm H20。无论是无菌性间歇导尿还是清洁间歇导尿。在进行导尿前l一2d。教会患者按计划饮水,24h内均衡地摄入水分。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
第二篇:医生职称论文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探讨
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该受试者的研究样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联合组接受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比对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临床症状、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复训练与针刺相结合对于该疾病非常有效,并且可以改善膀胱功能。由此可见,该方法适合临床使用推广。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灸;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科目,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采用不同的针灸技术,可以起到监督,强化肾脏,改善膀胱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康复训练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疗效满意。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该受试者的研究样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18名男性,12名女性,年龄21至47岁,平均(32.7±8.5)岁,病程1至5个月,平均(2.3±1.3)个月;联合组中19名男性,11名女性,年龄20至48岁,平均(33.4±8.1)岁,病程1至6个月,平均(2.5±1.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数比对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康复训练,内容包括:(1)间歇性插入尿道导管,指导患者定期喝水,每4至6小时导管插入一次,在导管插入之前训练膀胱功能以促进排尿,自动排尿间隔2小时或剩余尿量100毫升。如果排尿少,膀胱容量超过250毫升,在无感染的情况下终止导管插入术。
(2)在患者小腹周围的特定位置敲击或轻轻挤压膀胱,敲击患者大腿内侧,按摩膀胱区域,敲击耻骨,骨盆底肌肉同时等待运动干预。每天1次,每周7天。连续干预28天。
1.2.2联合组
康复训练与对照组相同,加用针灸:第一组包括秩边,银陵泉,三阴交,合谷穴。针灸的顺序与第一个穴位组的顺序相同。两个穴位同时注射。取得气势后,拇指向前移动,食指向后移动,旋转180°至360°(平稳移动),并且施针器的手下沉,在第一个针头结束后开始第二次针灸。
每天1次,1周休息2天,共4周。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将计数数据表示为百分比(%),并使用X2检验。测量数据表示为“±s”。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临床疗效(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比对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3(43.3)
9(30.0)
8(26.7)
22(73.3)
联合组
18(60.0)
11(36.7)
1(3.3)
29(96.7)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经治疗,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小腹坠涨
排尿困难
对照组
治疗前
2.2±0.5
2.6±0.4
治疗后
1.7±0.5
1.8±0.6
联合组
治疗前
2.2±0.6
2.5±0.4
治疗后
0.7±0.4
1.1±0.3
2.3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变化
经治疗,联合组临床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比较
(±s)
组别
例数
膀胱残余尿量
膀胱容量
对照组
治疗前
370.7±31.5
326.4±28.0
治疗后
98.2±19.0
364.1±27.9
联合组
治疗前
365.8±32.4
325.0±27.5
治疗后
58.0±18.3
394.3±25.8
3讨论
神经系统膀胱脊髓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尿路感染,促进膀胱引流和尿液控制的恢复,并避免长期使用固有导管。膀胱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膀胱功能并促进自主性排尿。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临床疗效(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比对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临床症状、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与针刺相结合对于该疾病非常有效,并且可以改善膀胱功能。由此可见,该方法适合临床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小雪,张健,丛双,周爽,徐晓沐,陈慧娟.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2):4303-4307.[2]张潇潇.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效果评价[J].健康必读,2018(3):27,29.[3]杨盛琼.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8(29):25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