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指南》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文件
中施企协字〔2012〕11号
关于印发《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指南》的通知
各关联协会、特大型集团公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组织制定了《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附:《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指南》.doc
主题词:印发 保障房 质量 指南 通知
抄报:穆虹副主任,曹玉书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投资司。
附件:
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指南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建设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行为,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号),以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相关国家标准编制。
第三条
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以确保工程质量为核心,提倡技术创新,鼓励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实现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四条
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应确定科学的建设周期,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不得盲目抢工。
第五条
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要严格履行法定的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
第六条
本指南适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第七条
本指南可作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章
工程质量目标管理
第八条
项目法人单位应在工程建设前期编写质量管理大纲,宏观指导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
第九条
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法人单位的质量职责:
(一)负责组织办理工程建设各项手续;
(二)对工程质量管理全面负责,承担工程项目从工程前期、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职责;
(三)在工程前期确定建设工程总体质量目标,并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供应和其他中介服务的合同中予以明确;
(四)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制订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将质量目标分解至各参建单位,并督促落实。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质量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五)依法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勘察设计、材料设备供应、施工、检测、监理单位,并分别签订工程建设合同,实行合同管理。最终确定的中标价格应体现合理造价的原则,杜绝因造价过低带来的安全质量问题;
(六)健全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组织收集、整理建设项目文件;
(七)定期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强化隐蔽工程及工程中间验收及预验收工作。
第十条
项目法人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建立工程评估管理制度。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将评估结论作为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实行工程风险动态分级管理,针对重大风险编制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
(二)工程招标应体现质量要求。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作为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
(三)向质量监督机构申请办理质量监督注册,服从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管理,未按规定办理质量监督注册或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工程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十一条 项目法人单位应组织审核以下质量管理文件,经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后下发各参建单位遵照执行:
(一)施工组织设计;
(二)法律法规和工程执行标准清单;
(三)第三方检测项目清单;
(四)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管理实施细则;
(五)设备、材料的进场清单及采购技术要求;
(六)各施工单位在本工程的接口确认文件;
(七)工程测量控制网方案;
(八)绿色施工措施;
(九)施工质量策划。
第十二条
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应以过程控制为核心,严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明确工程质量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并适时组织检查。
第三章
工程勘察、设计
第十三条
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需要,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同步配套建设生活服务设施。
第十四条
在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中,要贯彻节地、节能、节水、环保的原则,落实集约用地和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全面推广采用节水型器具,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
第十五条 住房户型设计要坚持户型小、功能齐、配套好、质量高、安全可靠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利用空间,有效满足各项基本居住功能。
第十六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总目标,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前进行质量管理策划。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勘察质量目标,勘查过程要求,勘察成果要求;设计质量目标、新技术应用、设计过程要求、设计成果要求;勘察、设计现场服务等。
第十七条 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职责:
(一)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二)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测量、水文等勘察成果必须真实、准确,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及行业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合理确定工程使用年限;
(三)勘察、设计成果应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满足标准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要求。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技术;
(四)不得向任何单位提供未经审查批准的草图、白图用于施工;
(五)勘察、设计合同中应明确勘察、设计单位应提供的各类服务;
(六)对于国家规定实施执业资格制度的工程勘察、设计专业领域,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由专业注册师审核、签署。
第四章 工程监理
第十八条 监理单位应根据项目法人单位单位制定的工程质量总体目标,制定工程建设监理质量目标。建立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明确监理单位质量管理职责,完善监理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监理单位的质量职责:
(一)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从事工程建设监理人员应持证上岗;
(二)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其职责、义务和权限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委托监理合同的要求。开展监理业务前,监理单位应编制监理质量管理策划文件;
(三)按照合同及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程序,明确管理范围,以四控制(安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两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一协调(协调参建各方之间的关系)为原则,对工程实施全面全过程监理;
(四)按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配备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并保证其持续有效;
(五)不得批准不合理的工期调整;
(六)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确保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工程实施过程中技术措施费用的投入,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七)落实监理旁站监督责任,履行对质量隐患和事故的督促整改报告责任;
(八)审核施工单位针对重大风险编制的专项方案、风险评价、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九)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竣工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预验收;
(十)发现施工存在重大质量隐患,可能造成质量事故或已经造成质量事故时,应及时下达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停复工应事先向项目法人单位报告。
第二十条 监理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编制以下主要质量管理文件:
(一)监理规划;
(二)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三)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
(四)法律法规和工程执行标准清单;
(五)设备监理实施大纲。
除专业监理实施细则外,其它文件应得到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项目法人单位。监理规划应进行交底。
第二十一条 监理单位应针对重要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编制工程项目旁站监理方案,报项目法人单位批准后发送有关施工单位。
第五章 工程施工
第二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设置独立的项目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建立质量责任制,组织建立包括各分包单位在内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单位内部及各分包单位的质量职责和接口关系。第二十三条 施工单位的质量职责:
(一)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从事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人员、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二)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对分包单位的施工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三)建设工程主体结构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严禁转包或违法分包;
(四)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进行施工,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认真落实设计方案中提出的专项质量防护措施,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生产费用,不得挪作他用;施工单位应进行风险识别、评价,对重大风险编制应急预案;
(五)应注重质量的前期策划,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实施过程控制,实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目标;
(六)应严格履行质量验收制度。
第二十四条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策划编制以下主要质量管理文件:
(一)施工组织设计;
(二)施工质量计划;
(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施计划;
(四)分部工程施工方案及重大专项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五)法律法规和工程执行标准清单;
(六)工程检验试验计划;
(七)绿色、文明、安全施工措施。
以上文件应在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监理或项目法人单位批准执行。
第二十五条 工程具备开工条件后由项目法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开工手续。工程开工应满足下列主要条件:
(一)项目法人已经依法设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健全;
(二)项目初步设计及总概算已经批复;
(三)项目资本金和其他建设资金已经落实,资金来源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承诺手续完备;
(四)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已通过审定;
(五)主体工程的施工队伍已经通过招标选定,施工合同已经签订;
(六)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已交付;
(七)项目施工监理单位己通过规范招标选定,监理合同已经签订;
(八)项目征地、拆迁手续已完成,有关外部配套生产条件已签订协议。
第二十六条 单位工程施工前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质量体系文件已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二)施工单位资质及人员资格符合要求;
(三)专业施工组织设计、重大施工专项方案已经监理批准;
(四)施工所需施工图已齐全,并已会审和交底,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等技术资料已落实;
(五)施工所需的施工人员及机械已到位;
(六)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已进场,材料试验报告合格并已报监理,并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
(七)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和上岗证已报监理确认;
(八)主要监视测量设备、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检定证书,已报监理确认。
第二十七条 特种设备安装、使用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八条 施工单位应配备满足施工需要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并保证其持续有效。
第二十九条 施工材料控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工程建设中宜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新型材料,但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设备和技术;
(二)采购单位应通过招标选择信誉良好的材料供应商;
(三)施工单位应对材料进行标识,做好材料质量追溯工作;
(四)进场材料应由采购单位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文件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条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应采取日常现场检查和施工质量控制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在监督检查后应形成记录。
第三十一条 工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进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施工技术交底;
(二)施工作业人员应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施工;
(三)变更设计应提出变更设计申请,办理签证后方可实施;
(四)工序的检验和试验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五)施工人员应记录工序施工质量情况;
(六)上道工序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第三十二条 特殊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施工质量计划中应界定特殊过程,并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
(二)特殊过程的控制,除应执行一般过程控制的规定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项作业指导书,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并报监理或项目法人单位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的成品防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成品的损坏。
第三十四条 绿色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编制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应重点包含能源合理配备、废水利用、压缩用地、材料合理选配及循环使用等内容;
(二)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环境评价的要求,编制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十五条
质量检查、验收的依据:
(一)有效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文件;
(二)国家、地方或行业颁发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三)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图纸和技术说明书中的技术条件和标准;
(四)施工合同。
第三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对质量问题的分类分级报告流程作出规定,按照要求分别报告有关方。
第六章 工程竣工验收 第三十七条 建设工程应按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进行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
第三十八条 工程施工质量应按规定进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验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应监督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过程。
第三十九条 工程竣工验收前,由项目法人单位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依据国家有关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对保障性住房工程每户住宅及相关公共部位的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出具分户验收合格证明。
第四十条 项目法人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三)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四)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五)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第四十一条 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第四十二条 项目法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第七章 工程质量保修
第四十三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向项目法人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时应与项目法人单位签订质量保修书。质量保修书中应当明确建设工程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
第四十四条 项目法人单位或物业管理部门应向住户发放工程使用说明书及保修说明。
第四十五条 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在住户入住期间、保修期内的季节变化期间,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保修服务小组,项目法人单位应进行协助,共同做好保修服务工作。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指南未尽事宜依据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国家标准执行。
第四十七条 本指南与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和国家标准有抵触的,以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国家标准为准。
第四十八条 本指南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负责解释。
第二篇: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本市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沪建交联〔2010〕869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和责任的通知》(建市[2010]68号)精神,加强本市新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房和公共租赁房(以下统称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结合本市保障性住宅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意见如下:
一、明确各方责任
(一)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建设单位应严格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质量保修等法定职责。建设单位要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设立现场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合理工期,确保住宅工程质量。
(二)勘察单位对工程勘察质量负责。勘察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勘察,保证地质、测量、水文等勘察成果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负责。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规划条件和勘察成果文件依法精心设计,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实施优化及细化设计,并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符合资格的设计人员做好工程设计和现场服务工作。
(四)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责任制,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并对已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的住宅工程要按规定承担保修责任。
(五)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负责。监理单位应严格履行法定和合同约定的监理责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总监负责制,严格按照监理规划和规定的监理程序开展监理工作,确保监理工作质量。
(六)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检测质量负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应保证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施工图审查机构对审图质量负责。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配备合格、专业配套的审查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认定范围进行审查,不得降低标准或虚假审查,并要按规定将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和注册执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加强建设过程管理
(一)工程报建。参与项目开发招标或接受政府委托负责保障性住宅开发的建设单位应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的房地产开发资质,并配备与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管理人员,其中至少配备一名专职质量管理员。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 1 业技术职称和相应的住宅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办理项目报建手续时,办理部门应审核相关证明材料,并备案相应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信息。
(二)工程招投标。项目施工招标应在施工图审查备案通过后进行,施工招标的内容和通过备案施工图内容一致。
项目设计的设计单位应由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以上单位承担。项目负责人应由具有的住宅工程设计经验的注册建筑师担任。项目施工应由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以上企业承担。项目经理应由具有相应的住宅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一级注册建造师担任。项目监理应由房屋建筑专业甲级资质以上企业承担。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由具有相应的住宅工程监理经验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担任。一名注册建造师只能担任一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一名注册监理工程师只能担任一个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
在工程招标中,鼓励采用建筑节能、低碳环保技术设计、施工和管理;鼓励采用方案比选方式优化设计方案;鼓励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招标和实施建设。
(三)工程分包。施工总包单位应按规定实施专业或劳务工程分包,择优选择分包企业。分包企业应具备相应专业或劳务最高资质等级,分包工程项目经理应由具有相应的专业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注册建造师担任。监理单位应做好分包企业资格审查。施工总包企业或分包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应按时办理合同备案手续。
(四)工程设计。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单位应按照保障性住宅的建设标准精心设计,保证房型布局和使用功能满足居住要求。设计中应考虑重大风险源和周边环境对工程影响因素。设计文件中应包含质量通病防治设计专篇。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对建设全过程负责,并在施工过程中负责指导施工企业施工。设计图纸应经过自校、校对、审核,校对和审核不能由同一人担任,校对和审核人员必须具备8年以上住宅设计经验。
(五)工程审图。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建筑节能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并加强对勘察设计企业注册执业人员出图签章到位情况和设计图纸自校、校对、审核人员情况的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应要求设计单位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通过审查。
(六)工程施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为施工质量第一责任人。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结合工程实际和设计要求制定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认真执行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规定。严格材料进场检验、工序检查和验收制度,不得偷工减料,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保证施工质量。
(七)工程监理。严格执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企业应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或合同约定派遣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设立现场监理机构。监理机构的人员和组织形式应能满足工程监理实际需要,并确保人员到位。监理机构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必须严格实行旁站式监理。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检查,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不得允许施工单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现场监理机构应做好监理记录和监理质量资料签认,在材料见证取样,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监理应建立影像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和质量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建设单位拒不签收的,监理机构应及时向项目安全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八)工程材料。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半成品、设备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实行企业自检、监理平行检验和政府监督抽检。平行检验由监理单位委托检测机构实施,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平行检验的数量不低于正常检验数量的30%。政府监督检验可委托检测机构实行随机检验,数量不低于正常检验数量的5%。检验结果以监理平行检验或政府监督检验为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
(九)工程预售。凡组建项目公司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在申请预售时提交的预售方案内,明确企业破产、解散等情况发生后的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并由其提供担保函。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赔偿能力。
(十)工程质量验收。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工程师应参加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节能等分部工程验收,对验收结果进行签字确认。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前应对工程观感、结构尺寸等进行分户验收。
全面实行分户验收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相关文件和规范标准组织分户验收,分户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十一)工程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应认真执行并落实本市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新建住宅质量保证书》和《新建住宅使用说明书》的具体要求,切实履行保修责任,维护入住居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建设单位采用质量保证金或工程质量保险,完善工程保修制度。
(十二)工程质量保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工程质量保修书中约定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保修内容不得低于以下保修期限约定:
1、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2、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3、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限,自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
三、加强监督管理
(一)加强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机构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指派业务能力强的监督工程师负责监督,增加现场检查的次数,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督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对企业和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企业和人员电子版《诚信手册》。
(二)建立考核评优机制。保障性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由市质量监督机构和市房管部门组织每年开展优质保障性住宅工程评比活动,评选市优质工程,表彰优质工程企业和个人。
(三)实行“黑名单”机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或存在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企业、建材企业和建设单位,列入“黑名单”,建设工程企业1年内限制企业 承接任务和资质升级、增项;建设单位3年内限制或禁止承担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对造成重大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相关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终身追究相应责任。
(四)实行质量监察机制。会同监察部门,根据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性质严重程度,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大小和质量安全责任轻重,分别作出《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质量安全效能监察决定书》。对事故责任单位的责任人分别作出行政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决定和建议。由责任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分别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报市效能监察办备案,强化对保障性住宅工程的监管。
(五)引进社会监督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人员的培训;鼓励建设单位参加《上海市住宅建设质量公约》,以强化企业自律。开展工地开放日活动,接受住户或公众监督检查。推进用户满意度评价工作,及时了解居民用户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公布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相关信息,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热线电话,切实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
本文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九日 关于加强本市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沪建交联〔2010〕869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和责任的通知》(建市[2010]68号)精神,加强本市新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房和公共租赁房(以下统称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结合本市保障性住宅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意见如下:
一、明确各方责任
(一)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建设单位应严格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质量保修等法定职责。建设单位要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设立现场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合理工期,确保住宅工程质量。
(二)勘察单位对工程勘察质量负责。勘察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勘察,保证地质、测量、水文等勘察成果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负责。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规划条件和勘察成果文件依法精心设计,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实施优化及细化设计,并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符合资格的设计人员做好工程设计和现场服务工作。
(四)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责任制,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并对已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的住宅工程要按规定承担保修责任。
(五)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负责。监理单位应严格履行法定和合同约定的监理责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总监负责制,严格按照监理规划和规定的监理程序开展监理工作,确保监理工作质量。
(六)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检测质量负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应保证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施工图审查机构对审图质量负责。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配备合格、专业配套的审查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认定范围进行审查,不得降低标准或虚假审查,并要按规定将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和注册执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加强建设过程管理
(一)工程报建。参与项目开发招标或接受政府委托负责保障性住宅开发的建设单位应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的房地产开发资质,并配备与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管理人员,其中至少配备一名专职质量管理员。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相应的住宅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办理项目报建手续时,办理部门应审核相关证明材料,并备案相应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信息。
(二)工程招投标。项目施工招标应在施工图审查备案通过后进行,施工招标的内容和通过备案施工图内容一致。
项目设计的设计单位应由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以上单位承担。项目负责人应由具有的住宅工程设计经验的注册建筑师担任。项目施工应由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以上企业承担。项目经理应由具有相应的住宅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一级注册建造师担任。项目监理应由房屋建筑专业甲级资质以上企业承担。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由具有相应的住宅工程监理经验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担任。一名注册建造师只能担任一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一名注册监理工程师只能担任一个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
在工程招标中,鼓励采用建筑节能、低碳环保技术设计、施工和管理;鼓励采用方案比选方式优化设计方案;鼓励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招标和实施建设。
(三)工程分包。施工总包单位应按规定实施专业或劳务工程分包,择优选择分包企业。分包企业应具备相应专业或劳务最高资质等级,分包工程项目经理应由具有 6 相应的专业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注册建造师担任。监理单位应做好分包企业资格审查。施工总包企业或分包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应按时办理合同备案手续。
(四)工程设计。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单位应按照保障性住宅的建设标准精心设计,保证房型布局和使用功能满足居住要求。设计中应考虑重大风险源和周边环境对工程影响因素。设计文件中应包含质量通病防治设计专篇。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对建设全过程负责,并在施工过程中负责指导施工企业施工。设计图纸应经过自校、校对、审核,校对和审核不能由同一人担任,校对和审核人员必须具备8年以上住宅设计经验。
(五)工程审图。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建筑节能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并加强对勘察设计企业注册执业人员出图签章到位情况和设计图纸自校、校对、审核人员情况的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应要求设计单位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通过审查。
(六)工程施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为施工质量第一责任人。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结合工程实际和设计要求制定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认真执行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规定。严格材料进场检验、工序检查和验收制度,不得偷工减料,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保证施工质量。
(七)工程监理。严格执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企业应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或合同约定派遣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设立现场监理机构。监理机构的人员和组织形式应能满足工程监理实际需要,并确保人员到位。监理机构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必须严格实行旁站式监理。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检查,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不得允许施工单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现场监理机构应做好监理记录和监理质量资料签认,在材料见证取样,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监理应建立影像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和质量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建设单位拒不签收的,监理机构应及时向项目安全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八)工程材料。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半成品、设备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实行企业自检、监理平行检验和政府监督抽检。平行检验由监理单位委托检测机构实施,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平行检验的数量不低于正常检验数量的30%。政府监督检验可委托检测机构实行随机检验,数量不低于正常检验数量的5%。检验结果以监理平行检验或政府监督检验为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
(九)工程预售。凡组建项目公司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在申请预售时提交的预售方案内,明确企业破产、解散等情况发生后的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并由其提供担保函。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赔偿能力。
(十)工程质量验收。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工程师应参加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节能等分部工程验收,对验收结果进行签字确认。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前应对工程观感、结构尺寸等进行分户验收。
全面实行分户验收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相关文件和规范标准组织分户验收,分户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十一)工程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应认真执行并落实本市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新建住宅质量保证书》和《新建住宅使用说明书》的具体要求,切实履行保修责任,维护入住居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建设单位采用质量保证金或工程质量保险,完善工程保修制度。
(十二)工程质量保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工程质量保修书中约定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保修内容不得低于以下保修期限约定:
1、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2、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3、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限,自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
三、加强监督管理
(一)加强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机构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指派业务能力强的监督工程师负责监督,增加现场检查的次数,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督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对企业和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企业和人员电子版《诚信手册》。
(二)建立考核评优机制。保障性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由市质量监督机构和市房管部门组织每年开展优质保障性住宅工程评比活动,评选市优质工程,表彰优质工程企业和个人。
(三)实行“黑名单”机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或存在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企业、建材企业和建设单位,列入“黑名单”,建设工程企业1年内限制企业承接任务和资质升级、增项;建设单位3年内限制或禁止承担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对造成重大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相关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终身追究相应责任。
(四)实行质量监察机制。会同监察部门,根据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性质严重程度,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大小和质量安全责任轻重,分别作出《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质量安全效能监察决定书》。对事故责任单位的责任人分别作出行政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决定和建议。由责任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分别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报市效能监察办备案,强化对保障性住宅工程的监管。
(五)引进社会监督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人员的培训;鼓励建设单位参加《上海市住宅建设质量公约》,以强化企业自律。开展工地开放日活动,接受住户或公众监督检查。推进用户满意度评价工作,及时了解居民用户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公布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相关信息,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热线电话,切实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
本文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九日
第三篇: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
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
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关单位:
为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重要指示。根据要求对全县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针对当前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形势,部署安排下一阶段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为切实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现就加强我县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建设好保障性住房,关系中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的改善,关系党和政府改善民生战略决策的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必须全力以赴抓紧抓好此项工作。2011年,我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 套。针对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量大面广,有效施工期短,工程质量监管任务繁重等实际困难,在确保工程建设主体结构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要依法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着力提高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水平和住户满意度。
二、落实制度,明确责任
(一)严格履行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证等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单位应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招投标行为,确保设计图纸结构安全、使用合理,并依法办理法定建设手续。
(二)落实工程质量终身制和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参建各责任主体应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凡保障性住房工程都要在每栋楼制作有关各方责任主体的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方式的铭牌,承担与建筑物寿命周期的质量责任。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以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住宅开发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设立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在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中,要合理确定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不得强行要求设计、施工单位违背合同约定抢进度、赶工期,不得擅自变更已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2.勘察、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对保障性住房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应健全勘察、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在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中,要按照相关要求参加施工图设计文件交底,地基验槽,基础、主体结构及有关重要部位工程质量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参加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勘察、设计问题。
3.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材料进场检验、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以及分部、分项、检验批验收等制度,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建筑材料进场合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加强各工序的质量控制。针对建筑节能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要求,制定专项施工和具体实施方案。
4.监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BG20319-2000),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组成项目监理部,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GB50300-2001)组织进行工程分部、分项、检验批验收,检验批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要将保障性住房主体结构质量、重要使用功能等作为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按规定采取旁站、巡视等形式,及时跟踪监督检查,对隐蔽工程和其它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应进行旁站监理。
5.检测试验机构应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规定,不得超出资质范围从事检测活动,不得转包检测业务。检测机构不得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不得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检测机构应当对其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并建立不合格台账。检测合同、委托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应当按统一编号,编号应当连续,不得随意抽撤、涂改。
三、严格材料管理,加强过程控制
(一)严格钢筋质量控制,把好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送试关。钢筋进场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钢筋实际重量理论重量的比对,见证取样送试所做的力学性能试验以及强度实测值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BG50204-2002)5.2.2条规定。采用场外加工钢筋时必须进行二次送检,杜绝“瘦身钢筋”和“地条钢”用于工程建设中,发现钢筋直径不达标或机械性能不合格的一律勒令退场,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严格监管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选择信誉好质量优的预拌混凝土企业,签订合同前及施工过程中,各方责任主体应经常检查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试验室运行、原材料质量、管理台账等。严格预拌混凝土进场交货验收制度,对混凝土坍落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必须勒令退场。严格试块管理,同条件试块必须与混凝土构件处于相同环境,试块标识必须规范。
(三)加强建筑节能工程原材料和建筑节能性能的检测。检测试验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原材料和建筑节能性能检测能力及水平,购置相应检测仪器,掌握相关检测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标准,确保保障性住房建筑节能工程质量。
(四)加强砂浆质量控制。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要严格对现场拌制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严把进场材料验收关,严格控制水泥安定性、砂含泥量以及外加剂质量等,严格执行配合比设计,计量必须准确。
(五)加强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在主体施工过程应加大对实体质量的控制,特别是要加强对空间(层高、轴线)净尺寸、洞口尺寸、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混凝土强度、楼板厚度、砌体质量等检查验收,确保不留质量缺陷。严格执行《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办法》和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加大装饰工程的检查,重点加强卫生间漏水、屋面外窗渗水、门窗安装质量、楼地面及墙面空鼓、裂缝等重要使用功能的环节检查,凡质量问题未得到改正的不得予以验收。
四、加强监管,确保保障性住房质量
(一)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监督和业务指导。实行差别化管理,重点监控,加大巡查力度,对工程现场施工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抽查。加强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加大对混凝土实体质量抽测频率。加大砌体工程质量监督,严厉查处未经设计同意,擅自掺加“砂浆王”替代混合砂浆的质量行为。
(二)要加强对质量通病的治理。对容易出现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现浇楼板厚度控制不严、墙面地面装饰面层空鼓开裂、室内空间尺寸偏差、屋面卫生间渗漏、门窗安装不当、给排水安装质量差等质量通病的部位应进行重点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质量通病。
(三)凡保障性住房工程必须进行质量分户验收。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把质量分户验收做实做好,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宣传、指导,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监督力度,未进行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四)各参建单位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应经常性组织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专项检查,特别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分户验收、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对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整改到位后方可通过验收,对检查中发现有使用不合格材料,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和查处,对相关单位和人员依法进行查处,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五)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竣工验收备案工作的管理。工程参建各方要加强资料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保证工程资料的追溯性、完整性、真实性,做到有据可查。竣工验收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对不满足竣工验收备案条件的建设项目,不予竣工验收备案。
(六)加强对各参建执业人员的管理。要依法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落实好施工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监理人员和总监持证上岗打卡考勤制度,确保结构工程质量安全,使用功能符合要求。对不认真履行质量监督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部门应对责任人依法进行查处。
为确保我县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要对保障性住房开展一次全面彻底自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暂停施工进行认真整改;对严重不符合设计要求,涉及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的,坚决予以拆除。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请务于6月18日前将自查情况上报我局。我局在各方自查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全县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检查工作。
固镇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0一一年六月一十二日
第四篇:保障性住房
标准预测试卷七(保障性住房)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查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4.考生可以在本试卷的空白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但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
二、给定资料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上海考察保障性住房工程进展情况时说,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财政、金融和土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广大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安居乐业。总理此言,道出了众多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心声。
当前,在许多地方商品房开发红红火火之时,群众关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却进展缓慢。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按照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2009年全国需投入资金1676亿元,但截至8月底仅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仅为23.6%。
从记者在各地调研的情况来看,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缓慢,资金配套困难、用地审批周期长是反映最为集中的两大难题。但从多数地区实际情况看,资金、土地并非是最大的问题,部分地方政府以怎样的政绩观、发展观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据《工人日报》报道,湖南省建设部门年中对全省廉租住房资金到位、工程进度进行检查时发现,全省廉租住房开工率较低的有5个市(州),此外还有4个市(州)没有遵守国家规定,市(州)财政、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均没有安排廉租住房资金。
而记者在内蒙古调研时发现,部分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工作上无积极性、主动性,原本应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没有到位,已经下发的资金中途被截留、挤占甚至挪用。
在用地问题上,近年来,各地为调控商品房市场都储备了一批土地,一旦房价看涨,地方政府都能很快拿出一批土地投放市场,以获取高额的土地出让收益,而一旦保障性住房需要用地,审批的难题就来了。
如期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既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调控措施,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对城市广大中低收入居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关系国计民生,也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不可轻视。各地政府要从执政为民、民生优先的高度,切实把这件大事抓紧抓实。
该材料主要内容:____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年7月下发《关于大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争取用3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指导意见》提出: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加大实施城市危旧房、筒子楼改造力度,加快实施国有农林场、垦区、矿山棚户区和采矿沉陷区民房搬迁维修改造工程;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给。
《指导意见》强化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职责,认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必须实行自治区、市、县人民政府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稳定本地房地产市场的职责,充分发挥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统筹协调作用。
同时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自治区成立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自治区 人民政府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建设厅。各市、县也要成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建立房地产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推进例会制度,分析、协调和解决当地房地产市场的重大问题,组织制定本区房地产市场发展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较快发展。
《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由自治区统计局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建设厅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全区房地产市场信息协调、发布工作机制,加强对市场信息和基础数据的整合、监测和分析,采取各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发布有关全区房地产市场信息。另外,还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以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及时发现市场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调控措施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营造良好的房地产业发展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与房地产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解决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要加强服务、提高效率,优先审批、办证程序,合理缩短审批、办证时限。
2009年,广西共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312.64公顷,同比增长1.48倍。其中廉租住房用地供应95.06公顷,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供应102.70公顷,棚户区改造用地供应45.44公顷,农村危房改造用地供应69.44公顷。
2009年,广西国土资源厅把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作为保民生的重点工作,采取多项措施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贡献。
该材料主要内容____ 3.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主要渠道。但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这一利国利民的好“经”,却在有的地方被“歪嘴和尚”念歪念坏了。一些权力部门利用党的这项惠民、助民政策,偷梁换柱、欺上瞒下,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审批以及分配等各个环节上大搞权力寻租、权力自肥,而一些开发商则打着经济适用房的名义,做着商品房的生意。经济适用房违规转让、租赁者有之,将经济适用房魔术般地变成商品房甚至变成豪华别墅的有之,经济适用房不经济不合算而大量遭弃购的有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这盘好棋就这样被活生生地搅得一塌糊涂。
保障性安居工程出现了这一系列的问题,说明我们政策出台的相关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好比吃鱼让鱼刺刺着了咽喉,却不能因此否认鱼肉的味美营养价值而从此禁食鱼肉一样,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政策也决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事实上包括经济适用房建设在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很多地方实施得很好,出现问题的毕竟只是一部分。
辩证地看,出现的问题为我们继续实施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积累了经验。针对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管理实施办法,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很多很有见地的建议,如禁止经济适用房转让,变经济适用房转让为政府回购,卖给需要这种房子的家庭;严惩利用经济适用房运作腐败,以儆效尤;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审议程序,健全供应对象的准人审核工作机制。要使经济适用房真正成为中低收入者的保障性住房,重在把好入口出口两道关,即经济适用房的申购关和所有权、使用权的转让(包括禁止租赁)关,而要把好这两道关,一条不可或缺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广大群众的监督才是最有效、最敏锐的监督。
该材料主要内容:____ 4.“只要出2万到8万元中介费,你是不是低保户,是不是本城区人,都无所谓.”2009年7月7日,武汉市一位大型连锁房产经纪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隐没在武汉街巷,关于经济适用房申购一条龙服务的黑市价格。所谓“一条龙”式购房服务,就是从购房资格申请材料办理,一直到最终摇号,中介全程“包办”到底。2009年6月12日发生的“六连号”事件仅仅揭开了武汉市经济适用房黑市链条的冰山一角。当天,武汉市余家头小区经济适用房在申购摇号时,摇出了六个连在一起的购房资格证明编号,这在申购高达40比1的情况下,极不寻常,引发强烈质疑。
事后查明,这六个编号均是中介机构勾结摇号官员作弊摇出的“关系号”,申请材料全系造假;2009年6月22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了一次仅55秒的新闻发布会,宣布了相关中介和涉案政府官员受到处理的结果。
“六连号”事件虽然结束,但是隐身在经济适用房背后的制度漏洞,以及由此引致的一连串黑色利益链仍可能吞噬这一公共善政的普惠。
该材料主要内容:____ 5.与一般商品房一样,对于保障性住房而言,充足的土地供应是其开发建设的基础性条件。然而由于近年来中心城区地价飞涨,经济适用房越建越远,多个城市经济适用房项目出现被老百姓“弃买”的尴尬情况。
在长春市,2008年这里重启经济适用房建设,全年共建设22.7万平方米共3780套,前两批共发售1900多套。至年底剩下1400多套没有售出。在此期间,长春市两次放宽申请家庭的准入标准,将月人均收入标准由500元以下放宽到800元,并允许优抚对象、复转军人、残疾人等6类特殊人群购房,但是并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踊跃争购场面。
在广州,2008年底推出的2145套经济适用房,只有975套房屋被中低收入家庭认购,余下1170套房遭弃购。这意味着时隔10年广州市推出的首批经济适用房超过一半被弃购。据记者了解,这些城市经济适用房“遇冷”的原因是,不少地方兴建的经济适用房离中心城区太远,生活配套设施不足,而中低收入者大都依赖公共交通,他们如果住在偏远的郊区,就医、上学、出行都非常不便,再加上与周边商品房相比,价格也没有吸引力,所以弃购现象比较突出。
以武汉城开青菱城市花园经济适用房项目为例,该项目已经接近武汉三环线,当地物价局核定其基准价格核定为2699元/平方米,比同地段的一些商品房均价还高。而且,在2008年底申购时,该项目道路还未修通,低收人群体只能“望而却步”,第一轮摇号后遭遇弃买,415套住房只卖了—百多套。
有关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中心城区近年来地价飙升,土地供应也越来越少,未来经济适用房越建越远将成为常态。据经济适用房“黄埔人家”开发商武汉江岸房地产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政府对经济适用房销售限价的情况下,开发商主要靠降低土地的购价来节约成本。该公司建设的“黄埔人家”经济适用房小区位于中心城区,当时的土.地价格约100万元/亩,均价2600元,利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
但现在市区内的土地价格已经翻了几倍,再加上劳动力价格、材料成本的上涨,在政府2900元限价下销售经济适用房,肯定亏本。
该材料主要内容:____ 6.2009年8月份,经济适用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先是月初传出石家庄市上千套经济适用房由于定价过高遭弃购的消息,紧接着又爆出了南阳套用经济适用房指标开发商品房的新闻。在国家不断加大力度,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时刻,经济适用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经济适用房不仅有社会保障性特点,与廉租房相比,它又具有鲜明的市场化特征。推动经济适用房建设有可能会影响完全市场化的商品住宅市场,而且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之下,容易出现有违社会公平的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一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的住宅短缺成为困扰西方国家的主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西方国家遭遇了困境。
“市场机制条件下,由于劳动能力的差别存在,一部分阶层的收入是无法承受其住宅支出的,这就在客观上需要政府提供住宅消费保障。”杨红旭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于1968年进行相关立法,政府保证10年内资助低收入家庭600万套住房。战后的英国,政府同样在金融和住宅供应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家干预,直接投资或补贴建设公共住宅成为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手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全国性住宅短缺的缓解以至消失,再加上福利开支出现紧缩趋势,大规模国家干预的方式开始捉襟见肘,代之而起的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弹性和选择性,鼓励运用市场机制解决住宅供应。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英国表现得尤其明显。
在我国,自从1998年住房体制改革以来,市场在房地产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此基础上,房地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情况下,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却处于缓慢甚至是局部停顿的状态,随着各地房价的飞涨,中低收人家庭买房难、租房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文件,加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下,2008年6月前后各地出台了 《2008--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其中都明确了住房保障产品的建设规模,2008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9000亿元安居工程投资计划,再次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给低收入阶层提供住宅消费保障,是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尽管在住宅资源配置中,市场经济国家依赖市场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但是从各国完善的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过程看,政府在住宅消费保障制度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德国、法国的住宅法律都明确规定,居住权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设立了相关部门,专门负责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如美国的住房和都市发展部、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等。
杨红旭表示,政府保障公民的居住权,是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将并存市场化和保障化两条轨道,二者如何协调发展,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该材料主要内容:____ 7.2009年8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淅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作答。
如何看待经济适用住房寻租、牟利现象?
问:近期一些城市相继出现违规摇号,出租、弃购经济适用住房等现象,您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侯渐珉:对于目前反映的经济适用住房寻租、牟利现象,要做深入全面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制度,加强监管,促进经济适用住房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这项制度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作用。
武汉出现的“六连号”事件,是典型的内外勾结行为,既有道德范畴的问题,也有主管部门内部管理问题,以及资格审查机制问题。这不是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本身的问题,对欺诈问题,需要从法律法规上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廉政建设,提高人员素质。要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审核机制,主要是保证收入、财产和住房状况审查的真实性。
对于部分地区出现的出租问题,要结合购房当时的政策规定加以处理。2004年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在未缴政府土地收益的情况下,不得用于出租。按照2007年规定,经济适用房5年后才能上市交易,并有收益分成制度等限制条件。对于在这之前取得经济适用房的住户,要按各个城市出台的具体规定来处理。
违规出租问题的出现,反映出部分主管部门对保障性住房的后续管理不重视、不到位。同时,这与各地住房保障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不足密切相关。
对于一些城市出现的弃购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是买不起,一些地区简单以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低收入线作为经济适用住房对象准入线,部分符合规定条件的家庭没有支付能力;另外,从风险考虑,商业银行也不会给这些家庭提供贷款支持。另一种是现行的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机制存在一些缺陷。如相邻地段,因为拆迁成本不同,价格差异较大。此外,也有区位选择不符合保障对象的生活工作需要。再者,中小城市经济适用房价格和商品房价格差距不明显等。这就需要各地科学界定供应对象,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和建设规模,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的定价机制。
如何对待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不同看法? 问:经济适用房存在的违规现象,使得社会上出现取消经济适用房的声音,您怎么看待? 侯浙珉:对经济适用住房制度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有利于集中各方智慧,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促进这项制度健康发展。
我们注意到了取消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议论,并进行了认真研究。归纳起来,取消经济适用住房的观点有两个主要依据:一是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而要否定这项制度,这有些简单化了;另一种是认为不应当给被保障对象以住房产权,认为保障就是救济,给产权影响资源分配效率。
另外,我国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住房供求关系紧张、房价上涨较快的特点短期内难以改变,大中城市里多数新产生的城市家庭需要政府的帮助,才能实现住有所居。如果完全实行政府财政投资建设廉租房,财力难以承受。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政府以土地、税费优惠补贴一部分,让有支付能力的家庭承担一部分,共同解决住房问题,具有现实可行性。
如何确保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不变昧不走样? 问:既然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仍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如何确保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不变味不 走样?
侯淅珉:各地区要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准入、配售和售后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惠及被保障群众。
首先,各地要加快建设城市家庭住房、收入(财产)管理的动态信息系统,减少人工审核过程中的漏洞。目前,各市县基本建立了多级审核、公示制度,重点是要完善审核手段。
如上海市建立了家庭收入核对中心,探索公安、金融、证券、工商、税务、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产权管理等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相关政务信息比对的方式,建立了高效快速的核查机制。深圳市要求各相关部门对申请住房保障家庭的户籍、车辆、住房、保险、个税、存贷款、证券、残疾等级及优抚对象等9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查。
各地要借鉴上海、深圳的做法,地方政府要加大协调力度,部门要通力配合,各地民政部门要根据2007年国务院规定的分工要求,抓紧建立住房保障对象和收入(财产)核对工作机制。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
其次,要加强销售过程的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配售工作机制。这方面,各地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现在看来,还要完善定价机制。比如,上海市出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把政府暗补的土地税费等量化成政府的产权比例,个人出资部分量化成个人的产权比例,既保证了个人投资权益,又保证了政府权益,压缩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寻租空间,有利于保证经济适用住房主要用于自住,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最后,要加强售后使用的监督管理。目前,对经济适用住房售后使用情况的监管,还十分薄弱。要把好事办好,各地区应健全机构,充实工作人员,建立售后房屋档案和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同时,严格中介机构管理,加大对空置、未缴纳政府收益前出租、拥有其他住房未主动退出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该材料主要内容:____
三、申论要求
1.仔细阅读材料,概括所给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概括全面,语言精练,200字以内。
2.针对材料中提到的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解决方案。(30分)要求:所提方案具有条理性和可操作性,字数不超过400字。
3.就材料中涉及的我国住房建设市场化和保障性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
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在1000字左右。
标准预测试卷七
一、材料内容概括
材料1: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的原因。
材料2:广西出台《指导意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3:保障性安居工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材料4:武汉经适房“六连号”事件暴露经适房操作中的黑市交易。材料5:经适房遭“冷遇”,多个地区出现弃购现象。
材料6:经济适用房的“保障性”与“市场化”间存在的问题。
材料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淅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回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保障性住房是国家为解决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而采取的根本措施,对改善广大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条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经适房价格过高,出租、弃购现象普遍,房号买卖、黑市交易等,亟待解决和规范。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相关制度,严格准入制度,切实让保障性住房惠及被保障群体。2.答案提示
针对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系统规划经适房的选址、建设,科学定价,避免经适房向商品房的大户型、高价格趋势发展。
(2)建立动态的经适房申请者的收入财产信息,对经适房申请者进行严格审核,全面审核申请者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杜绝瞒报、漏报个人财产的情况发生。
(3)要加强经适房销售过程的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配售工作机制。对经适房摇号轮号过程加强监管,对买卖房号、黑市交易以及有关部门的行贿受贿行为,加大打击 力度。
(4)做好经适房售后的使用监督,建立售后房屋档案和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审查经适房的使用情况。发现出租、出卖或炒作经适房的行为立即进行严厉处罚,甚至取消其经适房的使用资格。
3.答案提示
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性不容忽视
当人们迈过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的生存线,下一个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就是——安居、住好。一个相对宽松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对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国家出台保障性住房政策,其目的就在于让广大住房困难家庭买得起房,住得起房,具有不容质疑的保障功能,可以说保障性是保障性住房的根本属性和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在保障性住房尤其是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市场化的倾向。例 如,2009年8月初,石家庄市上千套经济适用房由于定价过高而遭弃购,紧接着又爆出了南阳套用经济适用房指标开发商品房的新闻。还有武汉某经济适用房项目,已经接近武汉三环线,当地物价局核定其基准价格为2699元/平方米,比同地段的一些商品房均价还南。此外,有些经适房越造越大,出现90平、100平甚至是120平的大户型,不仅加大了购房的难度,而且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住房的浪费,偏离了保障性的宗旨。
保障性住房建设本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德政工程,却为何出现了上述种种市场化的趋向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百姓买不起,一些地区简单以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低收入线作为经济适用住房对象准入线,部分符合规定条件的家庭没有支付能力,导致了大量的弃购现象;二是现行的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机制存在一些缺陷。如相邻地段,因为拆迁成本不同,价格差异较大,导致一些经适房价格高于商品房;三是有些经适房的区位选择不符合保障对象的生活工作需要,也导致弃购现象发生;最后,一些开发商利用政府资金建大户型的经适房,从中牟取暴利。
我们并不能因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断然否定它的保障性功能,而 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功能。
一是要健全相关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配售和售后各个环节的管理,并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惠及被保障群众。二是要建立多级审核、公示制度,重点是要完善审核手段,严把保障性住房审核申请关。三是各个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建立住房保障对象以及申请者的收入(财产)核对工作机制。四是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特别是经适房销售过程的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配售工作机制,还要完善定价机制,可以把政府暗补的土地税费等量化成政府的产权比例,压缩经济适用住房的寻租空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古往今来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重要举措。能让老百姓买得起房、住得起房,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政府也应该承担起维护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性功能的责任,有效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纠正不当市场化的倾向。
第五篇: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着重分析上海市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政府指导价出售给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经济适用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适中,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而非建筑标准。经济适用住房面积需要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中套住房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小套住房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上海市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
(一)申请家庭成员在本市实际居住,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连续满7年,且在提出申请所在地的区(县)城镇常住户口连续满5年。
(二)申请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含15平方米)。
(三)3人及以上申请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39600元(含39600元)、人均财产低于120000元(含120000元);2人及以下申请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产标准按前述标准上浮10,即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43560元(含43560元)、人均财产低于132000元(含132000元)。
(四)申请家庭成员在提出申请前5年内未发生过住房出售行为和赠与行为,但申请家庭成员之间住房赠与行为除外。
同时符合上述标准,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30周岁的单身人士(包括未婚、丧偶、或者离婚满三年的人士),可单独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经济适用房弊端
经济适用房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十多个春秋,政府推出经济适用房的初衷是为了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国家为了支持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对经济适用房项目规定,免收土地出让金,减免多项税费,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在政策措施制定方面予以扶持。这就降低了开发商的建设成本。由于经济适用房的价格通常要比商品房低10%-20%,因此,在当今商品房价格高不可攀的情况下,经济适用房便成了市场中的香饽饽。
但从现实情况看,经济适用房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经济适用房并不经济。经济适用房搞价格双轨制的基础是存在一个收入准入线,然后把人群一分为二,非此即彼。这条线定低了,买得起没资格,有资格买不起,经适房销售不出去;定高了,供应不起。以上海当前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为例,上海划线在人均年收入27600元,居然比上海平均收入还高,哪里可能一半的人都可以去住经济适用房。而且会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摇号,不够分,那就只能摇号,摇号其实是很荒谬的事情。人均年收入27599元的人和收入为0元的人一样的机会,还不荒谬么。任何时候,只要比收入准入线低一元就有机会中大奖,多一元则毫无机会,要去忍受高市场房价。
二房屋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由于开发商、监理部门和买房者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被揭发后还时常以建造经济适用房利润低为由替自己的违规行为开脱。有些开发商为了压缩建设成本,通常要提高住宅的容积率,这就使得经济适用房大多呈现三大弊端:楼间距太窄、见阳光不多、人多电梯少。而且在部分保障房建设部门官员看来,你本来没钱买房,政府花大价钱帮你建保障房,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你还有什么理由挑三拣四的?正是因为有这种观点,经济适用房才成为劣质房。如果这些房子问题成堆,改善
低收入人群居住条件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市场上不断传出部分住房宽裕的官员和高收入者通过各种渠道取得一套甚至多套经济适用房进行投资或者出租。这样不仅使政府的补贴以及公众资源流向了非目标对象,而且给政府权力的寻租提供了机会。经适房价格是周边商品房一半还不到,每平方米差价5000-7000元,每套住房就可套利30-40万,即使是有限产权(个人与政府7:3分享),买者也能套利大部分。事实上,当前中国社会,只要有“利差”,得益最多的一定不是普通老百姓,肯定公务员等体制内人士优先,这些人开低收入证明太容易了,就算假证明被查出来了,能有任何惩罚么?在寻租成本非常低、寻租收益非常大的背景下,寻租根本无法控制。保障住房一定要从消除谋利空间入手,让收益与成本基本匹配。否则打着民生旗号的住房保障,只会加剧社会不公正,败坏政府声誉。
在经济适用房各种弊端日渐暴露的情况下,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经济适用房已经走进死胡同,强烈呼吁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
笔者认为,废除经济适用房制度不可行,一方面因为经济适用房确实是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由于经济适用房有利于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扬。
针对种种弊端,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这个我感觉太理论太官方了,但是也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提出不错并能得到执行的建议)
首先要严格审核购房者的资格,避免申请者以伪造的个人信息进行骗购。我们要严厉追究骗购经济适用房的业主责任,并对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进行大力度的惩罚以及曝光,对揭发骗购经济适用房的个人进行奖励。
其次要对地方政府机关进行严格监督,发现违规购房行为,决不手软,对违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从而约束地方政府不去滥用职权,使更多的经济适用房能够为中低收入阶层所购买。
第三有很多人质疑开发商在放号的过程中存在着猫儿腻。为了使放号过程更加公平合理,必须把住房分配与开发商严格分开。政府应与开发商各司其职,开发商专心建房,而住房分配则要由政府指定的机构专门负责,并要加强对此类机构行为的监督。
第四建设更多的经济适用房用以销售。倒卖房号现象之所以会普遍出现,还因为物以稀为贵。提高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建设比例,使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能够通过正规渠道买到经济适用房。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房价快速上涨,降低资金追逐房地产的热情,对防止国外热钱流入、抑制流动性过剩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最后要大力发展廉租房。它可以用来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不同需求。购买经济适用房需要一定的购买力,而对于那些处于生活最低保障线左右的人群,拥有一套经济适用房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的廉租房正好可以满足这部分人群对住房的需求。经适房处境尴尬,“只租不售”的廉租房成为取代经济适用房,解决困难户安居问题的众望所归,然而最近一些地区却在酝酿推出廉租房产权“私有化”,成为争议的焦点。廉租房
廉租房是政府或机构拥有,用政府核定的低租金租赁给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对廉租住房没有产权,是非产权的保障性住房。
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在房价疯涨,经济适用房走入困境,百姓居住难的背景下,廉租房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能成为了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救命草”。据调查,廉租房户型设定是以一居室、两居室为主,建筑面积原则上按一居室套型建筑面积35平方米,两居室套型建筑面积45平方米,三居室套型建筑面积55平方米。三个项目中的三居都不高于55平方米,名副其实的“袖珍”小户型。上海市廉租住房保障申请条件、保障标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市城镇居民家庭,可以申请廉租住房:
(一)申请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且共同生活;
(二)申请家庭成员在本市实际居住,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满3年,且具有申请所在地城镇常住户口满1年;
(三)申请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7平方米(含7平方米);3人及以上申请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19200元(含19200元)、人均财产低于50000元(含50000元),2人及以下申请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21120元(含21120元)、人均财产低于55000元(含55000元);
(四)申请家庭成员在申请前5年内未发生过出售或赠与住房而造成住房困难的行为。《通知》规定,同时符合上述条件,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35周岁的单身人士(包括未婚、丧偶,或者离婚满3年的人士),可以单独申请廉租住房。
今年全国10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给各地财政带来不小压力,为尽快回笼资金,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廉租房“共有产权”或直接出售廉租房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廉租房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私有化”,由租房转化为变相购买廉价房。
8月16日,上海市房管局透露本市部分区下半年将会试点廉租房先租后售的政策,并于明年在全市推开。房管局表示此举目的在于让困难群众有希望逐步改善住房条件。(这边其实有一个平原县的案例,但因为不是上海的,所以不确定要不要放上来)
然而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虽然在当前的保障性住房融资较难的市场背景下,此举对于缓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出售可让保障性住房客群享受部分或全部产权,对于保障对象来说,有了一定的产权保障。但廉租房一旦采取先租后售的方式,长远来看将导致未来可供租赁的用房逐渐减少。市场受惠覆盖面,尤其是对于需要租房生活的人群来说会越来越小,廉租房也就起不到对于这类人群的市场保障作用。
而克而瑞分析师杨晨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直言,这么做实质上就是将廉租房的租赁性质变为了产权性质,不利于保障房为更多的用户服务。“我认为,理想的保障房体系应当是以租赁为主,这样的做法与此无疑是背道而驰的。”他认为,廉租房是用来保障最底层的居住需要,与其让它先租后售,不如设立更好的退出机制。即当保障对象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后,转由公租房、经适房进行保障,而退出的廉租房可以转而提供给需要的人群。
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有较大区别,廉租房“私有化”或将损害真正的低收入群体利益,容易造成社会不公,对于各种形式的保障房建设“压力转移”方式政府需谨慎对待。
(由于这一事件发生不久,所以好像网上没有很多不同意见的评论)(冯海宁)其实,廉租房出现“共有产权”并不是因为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而是早在两年前就出现了,有地方政府称此做法为“创新”,笔者曾公开撰文指出这是“危险的创新”,很多有识之士也公开反对这种做法,然而,今天廉租房产权私有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参与这种模式的地方政府越来越多,呈现扩大化、复杂化、失范化趋势。
保障房管理并不是不能创新,但创新要有边界,比如,在融资、分配、退出等方面都可以创新,不过创新要坚持基本原则:一是不能背离国家对每一类保障房的角色定位;二是要遵守国家相关法规。从这两个原则来审视,无论是廉租房“产权共有”,还是“租售并举”,显然都越位了。
从九部委2007年联合发布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来看,并没有允许地方政府搞“共有产权”。对于地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是基本常识,地方政府岂能自作主张搞创新?在笔者看来,“共有产权”并不是什么“创新”,而是地方政府在玩转嫁融资、投资责任的把戏。廉租房之所以出现“共有产权”,目的是通过保障对象购买廉租房来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压力。在中央不断强化政府住房保障责任的今天,廉租房“共有产权”显然是政府责任担当倒退的体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是最值得警示的问题。也就是说,廉租房本该政府来投入,但地方政府却让低收入群体来“买单”。
《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第三章对廉租房保障资金的五种来源规定很清楚,地方政府为何不依法筹集资金,却要让低收入群体来“买单”?笔者以为,要么是地方政府“懒政”,要么是保障房资金挪作他用,要么是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积极。当然,这也与中央部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有关。
其次,警示低收入群体利益受损。一方面,对购买廉租房“共有产权”的低收入群体来说,本没有购房能力,却被迫拿出一笔资金来购买廉租房,增加了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对于等待分房的低收入群体来说,由于本该流动的廉租房固定化了,那么,可用于安排他们居住的廉租房房源就不足,不能满足需求。
再者,警示产权式保障房弊端多多。比如,有产权性质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在不少地方变成了公务人员的“权力房”;再如,“共有产权”的廉租房转嫁了政府的责任、增加了低收入者负担、违反了国家廉租房制度等等。因此,笔者建议理应早日终结产权式保障房,进入无产权的住房保障时代。
另外,还警示保障房制度不完善,监管责任没有落实。如果《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对产权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对违规者有相应罚则,如果《住宅保障法》早日出台,对廉租房进行规范化约束,或许就不会出现廉租房产权私有化问题了。如果监管部门在廉租房“产权共有”现象刚露出苗头时就叫停,也不会愈演愈烈。
毫无疑问,廉租房产权私有化是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酿出的恶果,对此,必须要早日纠错。此外,该纠错的还有变味的公租房。据报道,广州市有关部门日前表态,广州公租房将实行通过用人单位筹建公租房为主、政府提供公租房为辅的方式。建设公租房本该政府来担责,竟转嫁给用人单位。这同样需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