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公路沿线非公路交通标志牌设置与规范的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高速公路、公路用地、高速公路附属设施上及红线控制区内广告设置的管理,促进高速公路广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福建省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福建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关于福建省公路沿线非公路交通标志牌设置与规范的管理办法的通知》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用地及其附属设施、两侧建筑红线控制区范围内进行高速公路的广告牌规划、设置、审批和管理等事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在高速公路、公路用地、高速公路附属设施上和红线控制区内设置广告牌,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福建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
第四条 高速公路广告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面审批、分级管理。第五条 在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用地、高速公路附属设施上和高速公路两侧红线控制区内设置广告牌需经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总队(以下简称省总队)批准。第六条 高速公路路面上(包括高速公路桥梁、跨线桥)和其他未经允许的地点不得设置广告牌。
第七条 设置广告牌按临时占用和临时设施管理。广告牌影响高速公路维修和改扩建时,应无条件迁移和拆除。
第八条 广告的设置不得改变公路结构,不得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广告的颜色、外观不得与交通标志混淆,不得影响高速公路整体景观。第六条 广告的照明灯应注意照明方向,不得引起行车眩光。第七条 非交通标志参照设置广告牌的管理。
第二章 广告牌的规划
第十一条 广告牌规划应本着合理利用资源,统一规划,美化路容路貌,保证安全的原则进行,规划可由业主或路段公司委托的单位实施,有条件的应由高速公路设计单位配合,科学规划,提出规划方案,报省总队审查。规划包括:数量、选址、高度、牌面及面积等,规划应尽量在建设期完成,有条件的可按批准的规划方案先期做好广告位的基础。
第十二条 规划一经省总队审查批准不得随意更改,不得在规划范围之外设置广告牌,不得擅自改变规划广告牌的规格 第十三条 不得在广告上擅自附加其他广告。
第十四条 广告结构一般要采用立柱式,不采用简易结构。第十五条 广告规划范围为:
1、用地内为: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互通立交绿地、隧道前方空地等。
2、红线控制区内为:省政府确定的高速公路建筑红线控制区范围,但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⑴、广告位置以广告牌版面靠路一侧边缘滴水线与高速公路此侧路肩边缘的水平距离大于广告的垂直高度为设置最小距离。⑵、原则上事故多发路段控制区内不得设置广告。
⑶、控制区内相邻两面广告应保证有300米以上间距。
第三章 审批程序
第十六条 广告牌设置应向辖区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大队申请。第十七条 申请设置广告需提供以下材料(一式三份): ⑴设置广告申请书;
⑵广告牌施工设计图纸(加盖设计单位公章); ⑶广告牌效果图; ⑷施工方案;
⑸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大队验证后留存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⑹广告经营许可证(大队验证后留存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⑺设计单位资质证明(复印件加盖设计单位公章); ⑻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复印件加盖施工单位公章); ⑼安全承诺书;
⑽用地内的广告需提交与辖区路段业主或业主授权委托部门签订的广告位租赁意向书; ⑾其他材料。
第十八条 用地内广告设计须由具有建筑(或交通)设计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控制区内广告设计须由建筑(或交通)设计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设计。第十九条 路政大队收到完整的申请资料后,应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设置原则并危用交通安全的,退回材料,不予审批;对经变更调整后可以符合设置原则的,要求变更后申报;符合设置原则的,应现场勘验,绘制现场勘验图。填写勘验意见和申报意见后将相关材料(附件一份)申报省总队审批。
第二十条 申报总队的广告设计资料应由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进行行车视距、行车干扰等方面的技术鉴定(交通规划设计部门设计的广告除外),鉴定费用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二十一条 申报材料齐全,且经鉴定设置地点恰当的,省总队批准后,申请人应一次性向大队缴纳相关的费用,并领取《许可证》后可施工。
第二十二条 广告发布期间,必须在明显位置体现路政审批编号,广告立柱漆灰白色。
第四章 广告牌的设立
第二十三条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对申请人在广告牌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发现安全隐患,应责令停止施工,发出整改通知。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在广告牌施工完毕后应向高速公路路政大队提交质检合格证明(质检证明应由具有建筑质量鉴定资格的单位出具)。
第二十五条 对申请人无法提供质检证明或质检不合格,应不予发布广告,在限期(30天)内仍无法提供质检合格证明,应依法强制拆除。
第二十六条 施工影响交通安全的,施工单位(或申请单位)还应向高速公路交警部门报告;施工需破坏路产的,应事先向路政大队提出申请,取得同意后方可施工,造成路产损坏或占用路产的,按规定收取补偿费。
第五章 广告设置期限
第二十七条 广告发布期限的审批一般不超过一年,用地内的广告首次审批时间可三年,但需要进行逐年年审。
第二十八条 广告发布期满后需要的可以申请延期。
第二十九条 广告发布期满后未申请或延期申请未被批准的,广告发布单位应自行卸除或由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大队依法强制拆除,或依法没收后移交高速公路开发部门另行招租。
第六章 广告发布的延期审批
第三十条 广告发布期满后,需延长发布广告期限的,按原申请程序提出申请。第三十一条 申请延期需提供以下资料: ⑴延期申请书; ⑵安全承诺书;
⑶由具有建筑质量鉴定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证明结构完整、使用情况正常”的检验证明;
⑷保养、维修或更新方案;
⑸用地内的广告超出原与业主签订承租合同期限的,还需附带续签的合同。第三十二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延期: ⑴发布期间广告无重大质量责任事故;
⑵发布期间广告无版面大面积破损、立柱倾斜、支撑架断裂等现象; ⑶发布期间无对路政下达的整改指令据不执行的情况。符合延期条件的经路政大队审查后报省总队核准。
第三十三条 省总队收到要求延期申请资料后,应对资料进行审查,需要的还需进行现场勘察,同意延期的核准延期,不同意延期应将意见书面告之。第三十四条 申请延期经批准后,申请人应一次性缴纳相关的费用。
第七章 广告的管理
第三十五条 广告业主应负责对所属广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广告的完整和清洁,尤其是有恶劣天气(如台风)预报时,更要加强对所属的广告检查,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
第三十六条 路政大队要加强沿线广告的监管工作,要充分利用路巡,观察广告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破损或不牢固等有碍高速公路形象和安全的要立即通知广告业主来修复加固。
第三十七条 违反高速公路广告设置原则及危及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广告应根据《公路法》《福建省公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条款给予强制拆除。
第三十八条 在审批期限内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但不危及交通安全的和对高速公路路政大队监督管理不予配合的发布商,应要求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根据法律、法规条款采取吊销该单位在高速公路上发布广告的许可证的行政措施,并退回该回单位的广告延期申请,并由路政部门依法处理。
第八章 广告审批案卷
第三十九条 广告审批卷宗由以下组成:
1、广告审批表
2、申请书
3、现场勘验图
4、现场照片
5、效果图
6、申请单位工商执照(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7、申请单位广告经营许可证(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8、设计单位资质证明
9、施工图
10、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鉴定书
11、交通质检站验收合格证明
12、安全责任状
13、年审申请表
14、用地内的广告需提交与辖区路段业主或业主授权委托部门签订的广告位租赁意向书
15、其他
第四十条 申请年限到期且不要求延期的广告,现场恢复原状后档案保留3年。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高速公路用地指高速公路一侧隔离栅外50厘米至另一侧隔离栅外50厘米范围的土地。
高速公路红线控制区指高速公路边坡(坡脚隔离栅或纵向排水沟外侧、坡顶截水沟)外缘以外50米,互通立交隔离栅外缘100米范围。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总队负责解释。
福建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总队 2002年9月20日
高速公路广告设置申请审批程序 广告发布商向辖区路政大队提交书面正式申请。
大队审查附件资料
符合设置原则,资料合格的,申请人填写申请审批表 资料不齐或不合格的,退回申请人。
大队7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勘验,绘制现场 图,制作勘验检查记录,提出勘验意见。
勘验意见的提交大队领导审核,大队领导 的,申请件退回申请人,7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大队审核通过的,3个工作日内上报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总队审批。
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总队审核
用地内的,非高速公路
设计单位设计的提交省 交规院鉴定
审批意见批转大队 未通过的,大队接到审批
后3个工作日反馈申请人
审批同意的,大队3个工作日内给申请人办 结相关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
鉴定不合格的审核不通过并告之理由。审批意见
第二篇:关于印发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闽科计〔2009〕7号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和加强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现将重新修订的《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实验室是福建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省组织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和我省科技发展方针,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发挥学科发展优势,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攻关,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凝聚、稳定和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学术带头人。
第四条重点实验室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配置、择优支持的原则,依托省内具有一定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建设。
第五条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分类评估。
第六条重点实验室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重点实验室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和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组织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检查,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第八条省直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设区市科技管理部门是重点实验室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推荐本部门或地区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协调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九条依托单位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负责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计划、目标、研究方向和管理细则,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人、财、物和技术的支持;研究、上报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的重大事项;组织申报各级各类课题;配合做好重点实验室的考核和评估,解决有关的问题。重点实验室业务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可以是同一单位。
第三章申报与建设
第十条申报对象: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拥有相对独立科研实体的企业。
第十一条申报条件:
1、研究方向:具有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符合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并具有开展学科前沿、交叉领域研究的能力。
2、人才队伍: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固定科研人员总数不少于20人。
3、科研能力:科研整体实力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或先进地位,具有承担国家或省级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近3年内主持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及横向项目不少于10项,攻关若干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为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有若干个获奖成果或取得发明专利,或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4、硬件建设:具备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其科研集中用房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原值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并能统一管理,具有
开放交流与提供共享服务的条件。
5、组织条件:依托一级法人单位,且已正常运行2年以上;依托单位能为组建重点实验室提供必要的组织管理和条件保障。
6、支持和投入:依托单位及其业务主管部门在申报前3年连续投入建设与运行经费累计不少于500万元。
第十二条业务主管部门按照申报通知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填写《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省科技厅。
第十三条省科技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论证通过后,由省科技厅予以批准建设,并择优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资助。获得经费资助的项目申请单位须网上填报《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申请书》。
第十四条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为2年。建设期间,业务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提供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保障。
第十五条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省科技厅组织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授予“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称号。
第四章运行
第十六条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第十七条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提名、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聘任,并报省科技厅备案。
第十八条重点实验室主任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不超过60周岁,每年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时间确保不少于8个月。
第十九条重点实验室应成立学术委员会,作为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其职责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工作计划和总结等。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2/3。第二十条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般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由依托单位推荐、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聘任,并报省科技厅备案;学术委员会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第二十一条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同领域的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7人,其中依托单位委员数不超过总人数的1/3。一位专家不得同时担任2个以上
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委员任期5年。每次换届应更换1/3以上,两次不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
第二十二条重点实验室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其中固定人员不得同时兼任其他重点实验室的固定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等。第二十三条重点实验室应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的建设,稳定高水平技术队伍,培养优秀科研人才,保持人员结构和规模的合理。
第二十四条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资源共享。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二十五条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对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奖励申报,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重点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重视和加强管理,注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规范专项经费的使用。要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
第二十七条重点实验室认为确有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须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认可和依托单位审核,并经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省科技厅核准。
第二十八条重点实验室的运行费用主要由依托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承担。省科技厅每年根据财政预算安排和对重点实验室的考核评价情况确定经费补助额度。
第五章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九条重点实验室应于每年1月10日前报告上工作总结和当工作计划,经依托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
第三十条依托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省科技厅备案。
第三十一条根据考核情况,省科技厅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对部分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发现、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二条省科技厅对重点实验室实行动态管理、分类评估。3年为一个
评估周期,每年对若干类别或领域的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具体评估工作委托评估机构实施。
第三十三条评估主要是对重点实验室3年来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承担任务与发展潜力、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程度等。
第三十四条省科技厅根据重点实验室评估成绩,结合考核情况,确定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对评估结果为差的,将不再列入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对评估结果为较差的,将予以通报并给予1年的整改期限,整改期间没有明显进步的,将予以取消重点实验室资格。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例如: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英文名称为“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7月30日印发的《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附件: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
附件: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
主要内容如下:
一、建设概述
二、国内和我省相关领域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三、建设目标和定位
四、预期应用效益
五、运行机制和运营管理制度
六、建设经费概算及来源
七、负责人与专家团队
八、承担单位与合作单位
九、附件
1、办公及服务场所使用权证明
2、可共享的仪器设备清单
3、其它有关证明
主题词:科技 印发重点实验室办法 通知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2009年3月17日印发
第三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项目用海审批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项目用海审批工作的通知
(2012-06-05 13:37)访问次数为:260次【字体:大 中 小】【关闭窗口】
(闽海渔〔2012〕205号)
沿海市、县(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
为进一步加强围填海计划管理,更好地衔接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建设项目,根据海域使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我厅决定对项目用海审批程序作如下调整:
一、项目用海预申请阶段不再出具预审意见。项目用海业主提交的预申请材料经县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意见后,逐级报有审查权的海洋部门初审,初审合格的项目用海,出具《同意项目开展用海前期工作的函》(以下简称《同意函》)。项目用海业主依据《同意函》委托资质单位开展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资质单位依据《同意函》要求及业主委托,开展项目用海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二、加强项目用海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重大建设项目(主要指列入省、市、县(区)重点建设的交通、能源、市政、房地产、农业、水利、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资源环境等项目)建设单位在开展项目用海前期工作阶段应向海洋部门提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有审核权的海洋部门应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中涉及的用海风险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内容进行审查,作为审核项目用海的依据之一。
三、项目用海经海域使用论证评审后,由审查机关出具用海预审意见,不再出具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用海预审意见抄送投资主管部门。
用海预审意见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用海基本情况、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情况、海域使用权属情况、与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情况、围填海指标使用情况、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关内容审核情况等。
四、涉及围填海的项目用海,围填海计划指标统一由我厅依据用海预审意见确定的用海面积进行登记并核减。对已下放审查权的项目用海,审查机关应及时将预审意见抄报我厅。
以上程序调整自2012年6月15日起执行。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二○一二年六月二日
第四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矿业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管理办法》的通知(闽国土资文〔2003〕5号,200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印发《福建省矿业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管理办法》的通知
闽国土资文〔2003〕5号
(2003年1月29日)
各设区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福建省矿业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1月 17日经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福建省矿业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矿业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行为,培育矿业权市场,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保护探矿权、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福建省矿产资源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矿业权,是指探矿权和采矿权。
本办法所称矿业权招标出让,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通过招标方式将探矿权、采矿权出让给中标人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矿业权拍卖出让,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通过拍卖方式将探矿权、采矿权出让给竞得人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矿业权挂牌出让,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将探矿权、采矿权在指定场所挂牌公示,接受竞价出让申请,并将探矿权、采矿权出让给出价最高且不低于挂牌底价的竞买人的行为。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矿业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必须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审批权限,负责矿业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的具体工作。
上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将属于其审批的探矿权、采矿权委托下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委托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必须依照《福建省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办理委托手续,受委托机关不得再行委托。
第五条 矿业权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公正、公开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排斥本地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探矿权、采矿权的投标、竞买活动。
探矿权、采矿权投标人或竞买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资质条件。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做好矿区规划,实施探矿权、采矿权项目储备,合理布设探矿权、采矿权,控制总量,调节供 1
应,适应需求。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订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的工作计划,经设区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于每年2月底前报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实施。
第八条 下列区域或矿种的探矿权,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的方式出让:
(一)国土资源部公告的国家出资勘查并已探明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
(二)已列入国家矿产资源储量表且无探矿权、采矿权设置的矿产地;
(三)石灰岩、大理岩、硅线石、高岭土、叶腊石、萤石、陶瓷矿、长石矿、白云岩、硅灰石、石英岩、砂岩、天然石英砂,脉石英、各类雕刻用工艺石(含寿山石)等非金属矿种;
(四)经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并公告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探矿权的区块单元;
第九条 新设置采矿权一律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但由探矿权人直接申请取得的采矿权除外。
建筑用石料、饰面石材、砖瓦土、砂岩不设置探矿权,直接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采矿权。
第十条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延续开采,或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需扩大开采范围的,经有权审批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双方签订采矿权出让协议,审批机关收取采矿权价款。其采矿权价款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方法确定。但由探矿权人直接申请取得的采矿权需延续开采的,不收取采矿权价款,可以直接办理延续开采手续。
延续出让协议不成的,由审批机关收回采矿权,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第十一条 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矿产地有相应的地质资料;
(二)矿业权无争议;
(三)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
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采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矿产地有相应的地质资料;
(二)矿业权无争议;
(三)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
(四)矿产地的矿产储量按规定的权限评审认定;
(五)符合最低开采规模的规定。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保、经贸、林业、安全生产、监察等有关部门做好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前期有关工作,拟订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的具体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受上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组织矿业权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其制订的出让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委托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探矿权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具体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招标、拍卖或挂牌区块单元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经纬度坐标、出让勘查的矿种;
(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工作成果;
(三)出让方式及底价或保留价设定;
(四)支付出让价款的方式及期限。
(五)其它有关事项。
采矿权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具体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相应的地质矿产概况;
(二)矿区范围、开采矿种、出让方式、出让年限;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控制性要求;
(四)土地复垦和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控制性要求;-_
(五)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等部门的控制性要求;
(六)与土地、山林、道路等相关权利人的协商方案;
(七)招标、拍卖或挂牌底价或保留价;
(八)支付出让价款方式及期限;
(九)其它有关事项。
第十三条 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探矿权和上储表矿产地的探矿权或采矿权,应当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并以依法确认的评估结果作为确定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底价或保留价的依据。
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前款以外矿产地的探矿权、采矿权,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或2人以上矿业权评估师评估,作为确定出让底价的依据,也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集体研究确定。
招标底价或拍卖保留价应当保密。参加制定招标、拍卖方案和招标、拍卖工作的有关人员,对招标底价或拍卖保留价负有保密责任。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自行组织矿业权招标、拍卖,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代理招标、拍卖活动。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案,编制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文件。
探矿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文件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委托招标、拍卖文号;
(二)招标、拍卖勘查项目名称,区块单元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经纬度坐标、出让勘查矿种;
(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主要成果;
(四)投标人或竞买人的资格要求及申请取得竞买资格的办法;
(五)投标地点、截止日期或参加竞买的申请方法、申请的截止日期;
(六)评标标准、方法,拍卖或挂牌规则;
(七)竞投保证金、价款的支付方式和期限,山林、农作物等地面附着物的补偿要求;
(八)开标、拍卖或挂牌的地点、时问;
(九)其他有关事项。
采矿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文件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招标、拍卖或挂牌矿种、矿区范围、出让方式、出让年
限;
(二)招标、拍卖或挂牌矿区范围的矿产储量;
(三)投标人或竞买人的资格条件;
(四)竞投保证金、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保证金的数额、采矿权出让价款的支付方式和期限;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复垦与矿区地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等控制性要求;
(六)对土地、山林、道路、农作物等地面附着物的有关要求;
(七)评标标准、方法,拍卖或挂牌规则;
(八)开标、拍卖或挂牌的地点、时间;
(九)其它有关事项。
第十六条 探矿权招标出让,根据矿产地实际情况,可以考虑投标人资信、探矿权价款、勘查资金投入、勘查方案(设计)、环保措施、临时用地补偿及当地村民关系协调结果等因素,设置综合标底。
第十七条 定取招标方式出让矿业权,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编制招标文件;
(二)发布招标公告。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日的20日前,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介上发布招标公告;
(三)投标人报名并按要求提交申请资料;
(四)对投标人资格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投标人领取有关招标文件,支付竞投保证金;
(五)组织投标人踏勘矿区现场;
(六)投标人编制并提交投标书;
(七)招标人主持开标;
(八)评标委员会评标,并推荐中标候选人;
(九)招标人根据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在决标之日起5日内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将中标结果书面通知未中标的投标人;
(十)中标人在接到《中标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与招标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出让合同。
(十一)中标人按法律、法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第十八条 采取拍卖方式出让矿业权,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编制拍卖文件;
(二)发布拍卖公告。拍卖人应当于公开拍卖日 20日前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介发布拍卖公告;
(三)竞买人报名并按要求提交竞买申请资料;
(四)对竞买人资格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发给统一编号的应价牌,并由竞买人支付竞买保证金;
(五)组织竞买人踏勘矿区现场;
(六)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依照拍卖规则举行公开拍卖;
(七)签订拍卖成交确认书;
(八)竞得人在取得拍卖成交确认书之日起15日内,与拍卖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出让合同。
(九)竞得人按法律、法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
第十九条 中标人、竞买人交纳的竞投或竞买保证金可以抵作探矿权或采矿权价款。对未中标人、竞买人交纳的保证金应当在招标或拍卖活动终止后的3日内予以退还。
第二十条 投标人或竞买人报出的最高价均低于招标底价或拍卖保留价的,招标、拍卖活动停止。
第二十一条 采取挂牌交易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应当于挂牌日前20日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介发布公告。挂牌交易日应不少于10日。
第二十二条 挂牌期限届满,挂牌人按以下办法确定竞得人:
(一)在挂牌期限内只有一个竞买人报价,其报价高于或等于底价,且符合其他条件的,即为竞得人;
(二)在挂牌期限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竞买人报价的,出价最高者为竞得人;报价相同的,先提交竞买报价单者为竞得人,但报价低于底价者除外;
(三)在挂牌人规定的挂牌期限截止时点前1小时,仍有竞买人提出新的最高报价的,挂牌人可以该最高报价为新的底价,并对挂牌交易的宗地进行现场竞价,出价最高者为竞得人。
公开挂牌交易期限届满当日,由挂牌人依据竞买人登记表、竞买报价单及前款规定确定竞得人。
第二十三条 竞得人确定后,挂牌人应在2日内通知竞得人。竞得人应在接到成交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与挂牌人签订出让合同,按合同约定支付出让价款,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勘查或采矿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探矿权出让合同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合同当事人;
(二)探矿权的区块范围、矿种、探矿期限;
(三)支付探矿权价款的方式及期限;
(四)当事人权利和义务;
(五)违约责任;
(六)争议解决方式;
(四)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采矿权出让合同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合同当事人;
(二)矿区范围、开采矿种、开采期限;
(三)支付采矿权价款的方式及期限;
(四)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保证金数额和缴纳方式;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控制性要求;
(六)土地复垦和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控制性要求;
(七)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等部门的控制性要求;
(八)当事人其他权利和义务;
(九)违约责任;
(十)争议解决方式;
(十一)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探矿权、采矿权出让合同应当参照合同范本,探矿权、采矿权出让合同范本由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制订。
第二十五条 中标人或竞得人应当自签订出让合同之日一次性缴清探矿权价款。中标人或竞得人应当按下列规定支付采矿权价款:
(一)采矿权价款应当自签订出让合同之日起6年内交清;
(二)采矿许可证期限低于6年的,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期限内缴清;
(三)第一缴纳的采矿权价款不得低于总额的30%,第二缴纳的采矿权价款不得低于总额的40%。但100万元以下的采矿权价款应当在办理采矿许可证前一次性交清。
第二十六条 收取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应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专用收据。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应当专户存储,管理和使用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结束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公布出让结果。
第二十八条 中标人或竞得人取得的探矿权或采矿权受法律保护。因国家政策调整或建设需要,需要提前收回探矿权或采矿权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办理,并对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予以合理、适当补偿。
第二十九条 矿业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工作应当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报表和资料。
第三十条 矿业权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后,中标人或竞得人不按规定期限签订出让合同的,应赔偿组织该矿业权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全部费用,并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第三十一条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不按出让合同的约定缴纳探矿权价款或采矿权价款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11有权收回探矿权或采矿权。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将本应纳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矿业权,以协议或行政审批方式出让的,上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纠正,拒不纠正的,由上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予以纠正。对违法出让矿业权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三十三条 竞买人实施操纵、垄断、恶意串通等违法行为的,组织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取消其竞买资格或解除矿业权出让合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1省自考办文件——关于印发《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考试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闽教自考(2011)1号
关于印发《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
教育衔接考试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
为贯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建设工作会提出的构建高等教
育自学考试与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相衔接开展本科教育
自学考试的精神,经研究,决定在我省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
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考试(以下简称“衔接考试”)试点工作,首批参与
试点工作的本科主考学校为先期已参加调研的福建师范大学和集美大
学。为加强试点工作的宏观管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考
试工作协调发展,现将《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
育衔接考试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注
意总结经验,在试点工作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省自学考
试办公室反馈。
附件:《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考试试
点工作管理办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二0一一年一月五日
抄报:省教育厅高教处,薛卫民副厅长
抄送:福建师大成教院、集美大学成教院
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综合科2011年1月5日印发
附件: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
衔接考试试点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建设工作会提出的构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高专”)相衔接开展本科教育自学考试的精神,加强对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衔接考试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衔接考试”)的宏观管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自考办”)负责制定本省衔接考试专业开考规划,拟定相关专业考试标准及其有关规定,决定设置开考衔接考试专业并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已开考衔接考试专业进行调整,负责主考学校新开考衔接考试专业的审定工作,对主考学校的衔接考试工作进行指导、督导和质量评估。
第三条试点主考学校根据福建省衔接考试专业开考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可向省自考办申报新开考衔接考试专业,论证沟通课程、衔接课程和核心课程,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报省自考办审批。
第四条 衔接考试专业培养目标及学历规格,总体应与自学考试相同专业的学历要求和标准一致,注重考核应考者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衔接考试专业原则上应在我省已开考的开考体制改
革试点本科专业中选择,并按开考体制改革试点专业管理办法执行,不面向社会开考。
第五条衔接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沟通课程、衔接课程、核心课程三类。
1、沟通课程。包括公共政治课和公共基础课。凡在专科阶段已学过与本科专业中名称相同的公共课程且学分不低于本科专业中的课程学分(1学分相当于18学时),成绩合格的,承认其课程成绩及学分。获得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的可以申请免考英语
(二)。
2、衔接课程。衔接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对专科阶段学过的主要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内容作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体现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体现本科教育需要的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衔接课程应在专业基础课中选择,尽量选择与高职高专教育中名称相同或相近的课程,总门数原则上占本科考试课程的1/3左右。同一专业不同主考学校的衔接课程要一致。
3、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统一使用自学考试规定的教材、考试大纲,参加全省统一考试。核心课程的设置不少于5门。
第六条衔接考试专业考生应是省内公办高职高专计划内统一招生的已注册且学有余力并本人自愿参加的高年级在校生。参加衔接考试专业学习的考生,在学校本修专业与衔接考试专业原则上应是同属一级学科。
第七条为了便于后续管理,两所试点工作主考学校不能在同一所高职高专学校内进行同一专业的衔接工作。
第八条 衔接考试专业的助学工作只能在高职高专及主考学校校内开展,不得在校外开展助学活动。
第九条 参加衔接考试专业学习的考生,在专科毕业后未取得合格成绩的沟通课程应参加全省自学考试,使用自学考试规定的教材、考试大纲,在专科毕业后未取得合格成绩的衔接课程,在一年内可回原校继续参加考试,一年后仍未取得合格成绩的衔接课程应参加全省自学考试,使用自学考试规定的教材、考试大纲。为了方便管理,衔接考试专业的考生在专科毕业后应回原校报名、考试、办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手续等,不能转专业或转校,不能转入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但在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中取得的课程合格成绩可以转入衔接考试专业中。第十条 参加衔接考试的考生在高职高专毕业后3年内获得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的,仍可以根据福建省人事厅福建省教育厅文件(闽人办[2007]45号)< 关于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领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申请办理自学考试本科就业报到证。
第十一条参加衔接考试的考生在获得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后,其学业水平到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条件,向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申请授予相应学士学位。
第十二条福建省自考委根据主考学校开考衔接考试专业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决定停考有关衔接考试专业。对决定停考的衔接考试专业,主考学校应主动、积极地做好停考的善后工作。
第十三条本管理办法由省自考办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2011年1月6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