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泳:海外移动市场,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

时间:2019-05-14 23:0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持人李泳:海外移动市场,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持人李泳:海外移动市场,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

第一篇:主持人李泳:海外移动市场,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

2月15日晚间,支付团队发布《关于转账收费调整为提现收费的公告》称,自2016年3月1日起,支付将对超额提现交易收取手续费。转账交易恢复免费,在此之前曾宣布转账收费,每人每月享有2万元免费转账额度(包括转账和面对面扫码),超出部分按0.1%的标准收取手续费;收款则不需手续费。

按照新规需要收费的是提现部分。同一个身份证账号享有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提现累积超过1000元后开始收费。提现手续费按照提现金额的0.1%收取,每笔至少收取0.1元。

公告一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外界的广泛。

一、免费的支付为何开始推行提现收费政策?

“提现收费并非支付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对此团队表示“基于支付的每一笔交易,只要从银行卡扣款,事实上不论金额大小,银行都要向支付收取交易手续费。这些成本一直都由支付承担”

借助2015年的春晚,红包功能让迅速的绑定了大量的银行卡,但随着支付用户量和交易量逐步升高,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此次策略调整也是希望能补贴一部分巨额成本。”

二、不过,这样的说法却引来更多的追问。

“提现是向银行帐户存款,银行会收手续费吗?”根据常识,用户在支付平台上进行提现,实际上是将资金从存到自己的银行账户上,是一种资金回流银行行为,去银行存款被收费确实很难理解。

但如果用户是想利用的免费提现进行跨行转账呢?这部分费用是不是相当于在埋单呢?也就是所谓的“提现收费”

根据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作模式为:第三方支付公司有一家主要的存管银行和很多协办的合作银行,每家银行都有一个或者多个账户用来放客户的资金。充值的时候例,钱从资深媒体人李泳的银行卡里扣除后转入第三方支付在存管银行账户;而提现的时候就是这个流程反过来,把钱转入你的银行卡。如果不提现,你的钱就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里放着,你可以通过其提供的方式查看你在这家公司记账的金额,在里的话就显示为“我的零钱”。大多数情况下第三方支付都是在银行内部进行资金划转操作,实际第三方支付在多家银行开设存管用户资金的企业账号,真正需要跨行交易的资金笔数相对较少。因此并不能说提现都要“收费”。

三、提现收费是为了支付银行手续费说法确实存在误导。

对此腾讯公关部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张军亦在腾讯媒体群透露,腾讯公告中“支付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并不针对提现环节,而是指支付在转账等环节所产生的手续费,采取统一在提现环节收取的方式。

而团队在采访中也表示其真正成本产生来源于两方面:1.银行在第三方支付每次调用快捷支付接口时都会按金额收取手续费,2.部分银行在提现时会再次收取费用。

事实上支付宝在提现环节并不收费。在支付提现手续费公告后,更多人对标机构支付宝的动作,蚂蚁金服介绍,支付宝提现,无论是PC端还是在移动端均不收取手续费。不过,支付宝转账根据转账方式和时间的异同收取不同费用。

具体为,转账至银行卡,则分为从移动端付款还是从PC端付款,从移动端付款即使用支付宝APP则免费,但是从PC端付款,如果到账时间为2小时到账,服务费率为0.2%,服务费下限为2元/笔,服务费上限则为25元/笔;如果到账时间为次日到账,则服务费率为0.15%,但服务费的上限和下限则不变。

因此宣称的“提现收费并非支付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收取的手续费。”略带误导性,真实情况是应该是指作为第三方支付工具在支付领域的需要支付大量运营成本,为了弥补缺口统一到提现环节进行收费。

四、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次调整策略值得深思。

此次调整并没有像支付宝一样细化需要收费的转账、和免费提现的各个环节,而是将需要收费项目变的免费,统一转移到本不应该收费的提现项目上来。1000元的免费额度也不过是个缓冲,而且很快用尽。这意味着以后所有的提现都要收费,没错是所有的。

其实这次提现收费,点不应放在是否该收费,该收多少,而是要考虑转账和提现,为什么收费顺序掉了个,实际上转账和提现是否收费存在四种关系。转账免费、提现免费 转账收费、提现收费 转账收费、提现免费 转账免费、提现收费

第一种是早期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所采取的方式,彼时从体量上无论用户数量还是支付交易量都较小,腾讯足以支持作为支付工具的运营费用,注意我说的是运营费用。第二种在免费大行其道的互联网圈无异于自掘坟墓,不可能采用。

第三种是比较常规的做法,也符合用户常识。转账是从一个账户到另一个账户,由于提现是免费的因此之间的转账相当于银行之间的转账,而转账不能确保用户都是在同一家银行开户,目前银行还没有全面进入转账免费时代,支付肯定是有成本,即使在所有银行都开设托管用户资金账户(实际上不可能)也需要存放大量备用资金以备用户提现之需,成本不可能没有。

因此转账超额收费可以理解,在2015年10月份出台每月转账超2W要收费时也是给出同样的解释:向每月超出免费额度的付款方用户收取手续费并不是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

笔者也相信采取第三种方案的时候确实如其所说是填补运营的窟窿,这实际上和支付宝PC端转账收费也是异曲同工。借助红包支付虽然近年来快速发展,风头似乎有盖过支付宝之势,但无论从艾瑞还是速途调研的数据来看和QQ市场份额加起来都无法和支付宝相比。支付宝的成本显然要远远大于支付,而支付宝在在手机端做到转账、提现全免,为何不见支付宝出来“扮可怜”?

(速途研究院制图)而且既然第三种方案无法填补运营的亏损,而第四种方案能根据官方的说法也无法覆盖运营成本,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除非第四种方案相比第三种能收到更多的费用,这间接意味着之前用户存在大量提现行为。

如果不是,对于此次新规给出的说法“提现收费并非支付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则不成立。而支付宝在运营成本大过支付的同时仍能实现手机端转账、提现全免似乎也印证了两家支付工具确实存在某些的不同:支付宝用户在资金沉淀方面远远优于支付,这种差异也是支付宝做到了免费的原因之一。

五、而此次策略调整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

实际上用户资金在没有提现之前,的所有资金只是在内部循环。由于的社交工具属性,人们心理上并不愿意将大量资金放在。如果采取第三种方案人们提现的心里实际上是得到鼓励的。

采取第四种方案转账免费实际上是鼓励资金进入,提现收费实际上设置了门槛是不鼓励资金流出,这样资金便沉淀下来,在法规上,国家下文明确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客户资金必须托管在指定商业银行,包括所有第三方支付企业都有指定的客户资金托管银行,客户资金产生的利息,归支付公司所有。

去年年初已经有媒体报道支付宝沉淀资金300亿利息可达10亿。而在实际操中,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可以向托管银行提一些优惠要求:如要求银行贷款,把这笔客户资金通过贷款的方式再还给支付公司,例如提高利率,例如在一定额度下的理财产品。

另外从推出公告的时间点上来看,恰恰是猴年支付宝集五福红包大战之后,通过此战,支付宝拓展了大量用户关系,实现了对“进攻式的防守”巩固了支付宝的地位。双方摩拳擦掌,作为回敬,自然要提高支付地位。通过提现收费,把资金截留之后,用户要么买腾讯的金融产品、要么消费。支付地位又扳回一局,也变相的实现了对支付宝“进攻式的防守”。

再者众所周知大环境下经济的不景气,经济增长率降至25年来最低,随着货币政策不断加大紧缩力度,资金外流“钱荒”严重,信贷紧张,加上股市不景气,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第三方支付企业天然有截留资本的能力,这个时候谁会不好好利用呢?

因此楚楚可怜的搬出“亏得太厉害,补贴一部分巨额成本”借口,或许有但也不过是一场苦肉计罢了。

第二篇:主持人李泳:国产电影海外发行之困:赔钱养市场,却只是走进了唐人街

4月1日,《火锅英雄》全国开画,截至娱乐资本论发稿时,该片票房已破亿。而远在大洋彼岸,这部神奇融合了《疯狂的石头》与《那些年资深媒体人李泳追过的女孩》画风的中国电影,也在北美20多家影院同步上映。

国产电影在海外是笔不赚钱的生意

娱乐资本论注意到,相对于去年国内热映的《老炮儿》和《夏洛特烦恼》分别在北美安排32家和40家影院放映,此次《火锅英雄》的首映排片似乎有所减少。

是否是因为海外发行方对这部极具中国特色的电影没有信心?小娱特地联系了《火锅英雄》的海外发行方、华狮电影娱乐公司总裁蒋燕鸣。“资深媒体人李泳会根据电影上映情况来选择扩映的城市,现在预备了11个城市的扩映。”蒋燕鸣表示:“估计在第二周,上映《火锅英雄》的影院将达到40块银幕吧。”

“国产影片在海外不属于大众化的娱乐产品,这块儿市场主要还是面向海外华人,”蒋燕鸣说。国产电影在海外的发行,在他看来是个不赚钱的营生。

国内票房冠军《美人鱼》在北美取得了318万美元的票房,虽和曾经《英雄》创下的5370万美元的票房奇迹相去甚远,但已属近5年来最好的成绩。相比之下走出去的《捉妖记》、《恶棍天使》们票房还不如3D《肉蒲团》。

传统武侠题材对于海外观众的吸引力在逐渐降低

以海外最重要的电影市场北美地区为例,娱乐资本论特别整理了2010年以来进入北美主流院线的部分中国电影票房成绩单: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在北美的排片率低,基本都属于小规模放映。但其中也有不少有趣的点值得探讨:海外票房和排片率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近几年在北美票房排名第一的《一代宗师》,发行方温斯坦影业为其安排了超过800家影院放映;2015年是近些年中国电影海外成绩比较亮眼的一年,有四部电影票房超过了100万美元,而排在前列的《老炮儿》、《寻龙诀》等影片,在国内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5年唯一“失手”的大片只有去年的票房冠军《捉妖记》,在北美上映票房3.2万美元,还不及《叶问3》的零头;3D《肉蒲团》的北美票房高过了包括《建党伟业》在内的不少国产大片;《叶问3》在北美票房不如《美人鱼》。

近些年来由于功夫片的接连输出,传统武侠题材对于海外观众的吸引力似乎在逐渐降低。率先在海外上映的《叶问3》北美票房达到267万美元,在外语片票房总榜单中名列147位,而《美人鱼》则以318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排在了更靠前的122位。

自从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创下海外票房销售记录,连续两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态势曾令一度人惊艳。然而近年来关于中国电影海外“遇冷”的报道不绝于耳,单从广电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一观点似乎也得到佐证:2015年国产影片在国内的票房高达271.36亿元,而海外销售收入仅为27.7亿元,尚不如《美人鱼》单片取得的票房。

娱乐资本论查询数据发现,当年《英雄》创下的5371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成绩,是因为发行方米拉麦克斯为其安排了超过两千家影院公映的结果,而且当时尚属新鲜的功夫片正在海外受到追捧。

而如今在好莱坞六大公司对发行中国电影的兴趣趋于平淡后,多数在国内热销的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时并不会得到很理想的影院排片率,创造更高的票房奇迹也就成了天方夜谭。

老外看不懂中国本土喜剧,科幻成最流行的电影类型

关于中国电影为什么难以“走出去”的原因,娱乐资本论总结了以往经常会说到的几大痛点。

痛点之一:文化折扣

文化折扣是指电影进入海外市场,由于反映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不能使海外观众认同的现象。

比如《泰囧》等“囧”系电影和《分手大师》,虽然拍摄地点会移至海外,但异域化的外景包装之下,依旧是只有中国人才能看得懂的笑料。再加上字幕翻译往往并不理想,令不熟悉中国文化也不喜欢看字幕的外国人根本get不到国产电影的笑点和泪点。

痛点之二:电影质量差,制作水平低

尽管由于资金和技术的提升,中国电影工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但和高度发达并成熟的好莱坞工业体系相比依然捉襟见肘。比如《捉妖记》,在国产电影中算是中上水平,但拿到海外市场,让淫浸于好莱坞大制作影片多年的外国观众来看,就显得稚嫩和“out’”了许多。痛点之三:海外发行渠道稀缺

目前在做电影海外发行业务的中国公司大部分数量少、规模小,而海外公司一般只会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有特点的功夫片发行。据蒋燕鸣透露,华狮目前在北美、澳洲和英国有自己固定的分公司和团队,来负责推广和市场宣传。当问到是否有做亚洲地区发行业务的中国公司,他表示并未听说。

痛点之四:电影营销手段不足

好莱坞电影在海外营销时往往会采用因地制宜的宣传策略,比如《星战7》邀请鹿晗做电影大师,《蝙蝠侠大战超人》让李易峰来做观战大使,而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时,却很少加入让国外观众耳熟能详的外国元素。

痛点之五:对海外市场判断不准

这两年中国主流电影向海外输出的主要是喜剧片、动作片和爱情片,而对于外国观众来讲,这并不一定是具有吸引力的电影类型。

娱乐资本论翻阅了2015年登上北美票房top10的电影榜单,科幻片、动画片和冒险类动作片基本呈现三足鼎立的趋势,其中科幻/奇幻类影片是最为讨喜的电影类型。

(北美地区票房前10)

“现代喜剧在海外并不热销,”影评人谭飞在接受娱乐资本的采访时认为,“有些片子在创作初期就没有考虑过国际市场,所以海外发行方仅选择在华人地区小规模放映,票房成绩自然不会理想。”

赔钱养市场,海外发行成为华人小剧场

针对以上五点,在和蒋燕鸣的交谈中,小娱感到根源还是出在“钱”上。关于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发行,华狮一般采取支付MG(保底金)的办法,购买一个地区包括院线、网络、DVD、VOD等在内的全部海外发行权,盈利后采取分账模式,但具体的分账比例蒋燕鸣表示不便透露。

“因为海外市场受众相对较小,不可能产生很高的收益,这是很多公司不愿意干(海外发行)这件事的原因,因为它赔钱嘛。”蒋燕鸣感慨道:“资深媒体人李泳这么多年都赔钱在养这个市场。政府其实提倡了很长时间输出软实力啊、展示中国文化形象啊,终归是说得多,做得少。”

据蒋燕鸣透露,在北美地区放映中国电影,外国观众的比例仅在15%左右,在设立孔子学院的地区会稍高些。

官方喊口号,企业不卖力,于是空谈了多年的“中国电影走出去”,如今变成了“中国电影走向唐人街”,所谓的文化输出也变成了海外华人自娱自乐的小剧场放映。

从前表可以看到,2015年在北美上映的华语电影,80%都是由华狮一家来发行。“现在北美地区的人都知道,每个月会有一两部中国电影上映,”蒋燕鸣说。

确保海外华人有中国电影看,但不见得能看到想看的电影。去年口碑并不太好的《栀子花开》、《恶棍天使》甚至跑男大电影,都进入了海外发行的片单中,而《烈日灼心》等品质不错的电影,并没有获得在海外公映的机会。

小娱就这个问题询问蒋燕鸣时,他并没有做出直接的回应。“一般都是由华狮根据对受众群的预测来确定放映,至于《恶棍天使》这类的,资深媒体人李泳在购买时并没有看过这部片子,在海外上映时也知道了(国内上映的)情况,所以海外上映的排片率并不大。”

由于市场小,也并没文化输出的意愿,蒋燕鸣也承认在电影海外发行上投入的宣传费用没有那么大。“资深媒体人李泳在北美、澳洲、英国有固定的团队。在其他城市,会有一个当地的市场专员来负责当地的具体推广。资深媒体人李泳会提前制定一个大致的宣传策略,受众是什么类型,并为负责地推的市场专员提供宣传物料等支持。”

并不是因为不知道营销对于电影票房的重要性,而是“因为投入得大,到头来亏得更多。”蒋燕鸣有些无奈地表示:“国产影片在海外不属于大众化的娱乐产品,所以资深媒体人李泳现在发行的电影,还是主要针对海外华人,通过他们的观赏来带动国外观众来观影。”

下载主持人李泳:海外移动市场,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持人李泳:海外移动市场,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