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招标投标等市场交易活动实行预防性监督的暂行办法
中共枣庄市纪委枣庄市监察局
关于对招标投标等市场交易活动实行预防性监督的暂
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规范招标投标等市场交易活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 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矿权出让、政府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等市场交易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监督范围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对招标投标等市场交易活动进行的预防性监督,主要范围包括:
(一)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及公用事业项目,国家融资、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资金的项目,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占主导地位的项目,以及交通、电力、水利、通讯、土地开发整理等专业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二)国有建设土地使用权及矿权出让。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市、区(市)两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以及矿产资源勘探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三)政府采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 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的行为。
(四)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按照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区(市)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等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活动。
第三章 监督内容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矿权出让、政府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等市场交易活动的预防性监督,主要内容包 括:
(一)工程建设项目承发包、验收及项目建设所需大宗物资重要设备是否按规定实行招标投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建设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矿权出让是否按规定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有无违反规定协 议出让等行为;
(三)应当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的财政性资金支出项目是否实行集中采购,是否按照规定的政府采购方式实施采购活动;
(四)应当实行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的是否按规定进行,有无违反规定行为;
(五)各类招标、采购、拍卖、挂牌活动是否公开、公正、透明,运作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有无暗箱操作和逃避监管等问题;
(六)有关主管或监管部门在上述事项实施中管理和监督是否到位。
第四章 监督方法
第五条 按照“关口前移,重在预防,全程服务,严格监督”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预防性监督。
(一)重点监督。市纪委、市监察局对以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政府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等交易活动有重点地实施全程监督:
1、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金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
2、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在20亩以上(含20亩)的;
3、采矿权出让;
4、政府采购预算金额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政府采购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6、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涉及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二)委托监督。市纪委、市监察局委托项目所属市直部门、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对以下项目实施全程监督:
1、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
2、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在20亩以下的;
3、政府采购预算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
4、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涉及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
(三)专项检查和抽查。市纪委、市监察局根据市场交易活动和各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纪检监察组织履行管理监督的情况,确定部分项目和内容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和抽查,对专 项执法监察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依法依纪提出处理意见,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整改。
(四)受理投诉与举报。市纪委、市监察局在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国土资源局、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市卫生局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箱,受理对招标投标(拍卖)等市场交易活动及项目合同履行过程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投诉或举报,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办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人或举报人。
第五章 监督程序
第六条 纪检监察机关主要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矿权出让、政府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等市场交易活动的工作程序是否合法,是否按规定进行公开、公示,是否存在违纪违规行为进行监督。监督的主要程序是:
(一)招标人(出让方)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的同时,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围绕该项目的实施,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拟采取的必要监督管理措施,在招标公告发布前5个工作日书面告知市纪委、市监察局。告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该项目的集体决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介机构的选择、招标文件的制定、招标过程的监督、项目运行过程的监督检查、项目运行过程的公开情况等。
(二)市纪委、市监察局接到告知材料时,应查验告知材料内容是否真实,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预防性监督的方法。(三)纪检监察机关参与重点监督或委托监督的人员,通过听取有关情况汇报,检查有关台帐、会议记录,查阅有关文件资料,监督交易现场和合同履行,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有关情况做出说明,列席有关会议等方式进行监督。(四)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及矿权出让、政府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等市场交易活动,双方在签定合同的同时,必须签定廉政保证书,载明廉政准入要求及双方的责任,接受行政主管、监管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
(五)交易活动完成5个工作日内,行政主管、监管部门要将交易活动情况书面告知市纪委、市监察局。
(六)建立通报制度,对各项市场交易活动的督查结果进行情况通报,对违反有关市场交易法律法规和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除责令其依法依纪改正外,进行公开通报。
第六章 监督人员
第七条 市纪委、市监察局成立监督委员会,负责预防性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
第八条 监督委员会聘请若干专家担任特邀监督员,参加监督和咨询等工作。
第九条 监督委员会下设若干监督小组,由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和特邀监督员组成,负责实施具体的重点监督工作。
第十条 委托监督项目所属部门、单位纪检监察组织负责人,负责组织委托监督工作。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 在预防性监督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行使调查权、检查权、建议权,认真查找和发现市场交易活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加以整改,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一)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招标、拍卖、挂牌文件的行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进行纠正,并依法依纪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二)发现招标、拍卖中介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有背离职业道德、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要给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监察建议书》,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取消其代理资质或评标专家资格。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不按合同履行职责的招标人(出让方)或中标单位,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认真查处。
(三)在招标投标、拍卖挂牌活动中,对干预招标投标、规避招标、违法招标、不按规定进场交易、对评标和拍卖人员进行暗示或者影响评标过程与结果、索取接受钱物和其他好处、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对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应该受理投诉不予受 理的,应该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予查处的,或无故拖延不办、违法裁决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领导人的责任;对不按规定进行书面告知,逃避监管的,要严肃查处。
(五)对因履行责任不到位,致使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实施的项目出现重大责任问题的领导人员,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各区(市)纪检监察机关可参照本办法执行,亦可据此制定具体的监督细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招投标 交易 中共枣庄市纪委办公室
监督 暂行办法
年11月28日印发
2007
第二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电信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行业管理,促进电信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和广播电视传输网,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信息产业部依法对全国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和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建设实施监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在信息产业部领导下,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和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建设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全国性电信网络工程和国际电信建设项目是电信建设管理的重点。本办法所称全国性电信网络工程是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和广播电视传输网以及其组成部分的建设工程。
第五条 电信网络和电信设施建设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符合电信网体制标准及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建设规范。
第六条 电信建设管理应维护国家通信主权,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维护通信建设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第二章 规划编制与管理
第七条 信息产业部负责编制电信行业发展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编制所辖行政区电信行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公用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的企业(或单位),必须根据行业规划的要求,编制本企业(或单位)五年规划(含传输网五年专题规划),并逐年编制滚动规划(含传输网滚动专题规划)。投资建设专用电信网的企业(或单位),应根据本企业(或单位)对通信传输线路及带宽的需求编制本企业(或单位)传输网五年专题规划,并根据实际建设和发展情况逐年编制传输网滚动专题规划(含自建、购买、租用等)。企业(或单位)可以根据情况确定滚动规划期限为三年或五年。
第八条 企业(或单位)五年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企业(或单位)电信网现状;
(二)本企业(或单位)五年发展思路、目标、重点;
(三)本企业(或单位)建设资金估算和资金筹措计划;
(四)本企业(或单位)五年重点建设项目框架等。
第九条 企业(或单位)滚动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企业(或单位)电信网现状及上完成情况;
(二)本企业(或单位)当年发展目标、重点及建设项目框架、资金估算和资金筹措计划;
(三)本企业(或单位)滚动期末发展思路、目标。
第十条 传输网五年专题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企业(或单位)传输网现状(含路由图);
(二)本企业(或单位)传输网五年需求、发展目标、重点及规划路由图;
(三)本企业(或单位)传输网五年建设项目框架(含路由、距离、容量、投资等)。
第十一条 传输网滚动专题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企业(或单位)传输网现状(含路由图、上一传输网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二)本传输网项目建设计划(含项目路由、距离、容量、投资以及资金来源等);
(三)本传输网建设路由图;
(四)滚动期末传输网发展思路、目标及建设项目框架。
第十二条 企业(或单位)五年规划、传输网五年专题规划和滚动规划实行备案制度。企业(或单位)五年规划、传输网五年专题规划应于国家每个五年规划期开始前上报备案,滚动规划应于每年一月底前上报备案。拥有全国性电信网络的非计划单列企业(或单位)的规划,报信息产业部。拥有全国性电信网络的计划单列企业的规划,同时报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公用电信网和广播电视传输网、专用电信网建设企业(或单位)的规划,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在收到上报备案规划3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不同意见的,该规划即自动生效,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企业(或单位)传输网滚动专题规划实行审批制度。企业(或单位)传输网滚动专题规划应于当年一月底前报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行业主管部门应在收到上报规划的4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对企业(或单位)上报的传输网滚动专题规划组织专家咨询、评审,并在此基础上出具批复意见。
第十四条 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其重点专项规划、电信行业规划,指导各相关企业(或单位)规划、传输网五年专题规划和滚动规划、传输网滚动专题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第三章 项目审批
第十五条 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其建设程序应包括编制和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进行竣工验收等。其中:利用外资的电信建设项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自筹资金的电信建设项目可由业主单位自行进行初步设计和竣工验收,限额以下项目可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一并审批。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将整体项目化整为零,规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项目应以业主单位的电信业务许可证范围为依据。
第十七条 国内传输网新建或改建、扩建项目在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前,须经相应通信主管部门初审,行业初审同意的项目方可获得批准。项目审批部门对行业初审结果有不同意见的,由项目审批部门和出具初审意见的部门协商解决。
第十八条 申报国内传输网跨省建设项目或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项目,应同时抄报信息产业部;申报国内传输网省内限额以下建设项目,应同时抄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计划单列企业按照项目审批权限自行审批的限额以下国内传输网项目,应抄报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申报项目单位应提供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等材料。行业主管部门在收到抄报文件20个工作日内,向项目审批部门出具行业初审意见。
第十九条 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对企业(或单位)当年传输网滚动专题规划的批复同意意见,视同对该滚动规划中国内传输网当年建设项目的行业初审同意。未列入企业(或单位)当年滚动规划内的项目,在审批前必须报信息产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初审。
第二十条 国际传输网、国际通信出入口等国际电信建设项目由国家统一审批。其中,限额以上基本建设项目或限额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经信息产业部初审同意后,由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审批或核报国务院审批;限额以下项目由信息产业部审批,其他部门(或单位)无权审批国际电信建设项目。投资建设或参与投资建设国际电信项目的单位必须拥有国际通信基础设施经营权。信息产业部在受理国际电信建设项目行业初审申请后,应在3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限额以下国际电信建设项目审批应在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
第二十一条 国家鼓励有权建设传输网的电信运营企业和有关单位联合建设国内传输网络。联合建设项目应依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按一个项目联合报批。申报联合建设项目除规定内容外,还应注明合建方及牵头单位,并补充各自的建设规模和出资额。参与军民合建项目的地方企业或单位必须与经总参通信部批准的军队项目联合建设。
第二十二条 参与联合建设国内传输网的各投资方必须事先签署联合建设协议,并明确联合建设的牵头单位和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全国性网络联合建设协议报信息产业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网络联合建设协议报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备案。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审批或初审应采取专家咨询、专家评审等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批复或出具行业初审意见。
第四章 电信建设市场管理
第二十四条 信息产业部对全国电信建设市场、电信建设工程质量、招标投标等电信建设活动以及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对本行政区域内电信建设市场、电信建设工程质量、招标投标等电信建设活动,以及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在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投资建设和经营电信设施。任何企业(或单位)不得从无网络元素出租、出售业务许可证的企业(或单位)购买、租用网络资源。
第二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内电信管道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电信管道建设规划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电信管道的建设规模、容量应当满足电信业务发展的需要。
第二十七条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有义务协助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在该场所内从事电信设施建设,不得阻止或者妨碍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向电信用户提供公共电信服务。
第二十八条 在民用建筑物上设置小型天线、移动通信基站等公用电信设施时,必须满足建筑物荷载等条件,不得破坏建筑物的安全性。
第二十九条 建设地下、水底等隐蔽电信设施,应当设置标志并注明产权人。其中光缆线路建设应当按照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设置光缆线路标石和水线标志牌;海缆登陆点处应设置明显的海缆登陆标志,海缆路由应向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和港监部门备案。产权人发现标志受损或丢失的,应及时修复、补齐,并有权依法追究破坏电信设施标志的单位或个人的责任。在已设置标志或备案的情况下电信设施损坏所造成的损失由责任方承担;因无标志或未备案而发生的电信设施损坏造成的损失由产权人自行承担。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或者迁移他人的电信线路及其他电信设施;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迁改的,应当征得该电信设施产权人的同意,并签订协议。在迁改过程中,双方应采取措施尽量保证通信不中断。迁改费用、保证通信不中断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中断通信造成的损失,由提出迁改要求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或赔偿,割接期间的中断除外。
第三十一条 从事施工、生产、种植树木等活动,应与电信线路或者其他电信设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危及电信线路等电信设施的安全或者妨碍线路畅通。可能危及电信安全时,应当事先通知有关电信业务经营者,并由从事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负责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建筑物、其他设施、树木等与电信线路及其他电信设施的最小安全距离应根据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十二条 从事电信线路建设,在路由选择时应尽量避开已建电信线路,并根据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与已建的电信线路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避免同路由、近距离敷设。受地形限制必须近距离甚至同沟敷设或者线路必须交越的,电信线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已建电信线路的产权人协商并签订协议,制定安全措施,在双方监督下进行施工,确保已建电信线路的畅通。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根据电信线路建设情况,跨省线路由信息产业部协调解决,省内线路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协调解决。
第三十三条 从事微波通信建设,应按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到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设台手续,其微波传输通道应向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备案。建设微波通信设施、移动通信基站等无线通信设施不得妨碍已建通信设施的通信畅通。妨碍已建无线通信设施的通信畅通的,由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
第三十四条 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可委托经信息产业部考核合格的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电信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参与电信建设的各方主体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对其承接的项目质量和安全负责。
第三十五条 按有关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电信建设项目实行招标备案制。电信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在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填写“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情况备案表”,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的项目报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备案,其他建设项目报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备案。涉及机电设备的国际招标项目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六条 参与电信网络建设的单位应经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建设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质审批和年检手续,未经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建设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的,不得承接电信建设项目。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和通信用户管线建设企业,应当按信息产业部有关规定取得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或通信用户管线建设许可证书。否则不得承接电信建设项目。
第三十七条 电信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不得选择未经通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或未取得相应电信建设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系统集成、用户管线建设、招投标代理单位承担电信建设项目。
第三十八条 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对电信建设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应当按要求提供有关电信建设的文件和资料,配合有关人员进入工作现场进行检查,并接受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对违规行为作出的处理。妨碍监督检查工作,或拒不接受处理的,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有关规定审批的项目,审批无效。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进行电信建设的,在建项目一律停止建设、整顿,并由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依据职责查处,对建设单位及审批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已建成的项目暂不允许投入运营。造成国家资源浪费、扰乱电信市场秩序、危害电信安全等后果的,对建设单位和审批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企业(或单位)没有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超出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规定范围进行电信建设活动的,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危及电信线路等电信设施的安全或者妨碍线路畅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责令其恢复原状或者予以修复,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断电信业务给电信业务经营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电信企业采取临时措施疏通电信业务的费用以及因中断电信业务而向用户支付的损失赔偿费。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参与电信建设的各方主体违反国家有关电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可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责令其改正或予以处罚,已竣工验收的须在整改后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三篇:浅谈纪检监察人员如何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现场监督
浅谈纪检监察人员如何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现场监督
近年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分别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各类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活动的现场监督,从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纪检监察人员对招投标的法律法规理解的不深不透,对纪检监察人员在参与招投标活动中如何监督?监督什么?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如何处理等不够明确。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纪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的反腐倡廉各项任务,促进西安工程建设领域的科学发展和廉政建设,本人将调研、学习招投标活动中监督工作的一点心得体会供大家借鉴参考。
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纪检监察人员,首先必须熟悉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平等竞争原则的基础上,主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主管部门是否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有无健全和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二)招投标行政管理人员是否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三)招标人是否认真执行告知制度,应公开招标的项目是否进行公开招标,采用邀请招标等其它招标方式是否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四)是否执行有关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定。
二、监督的程序和方法 纪检监察机关对招投标活动现场监督,主要是对招标文件制定的合法性、标底编制的保密性,开标、评标、中标程序的合法性及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等情况进行监督。
(一)对开标过程主要应对以下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1、开标程序是否合法、规范,是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开标时间与接收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是否在同一时间,开标地点是否按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3、是否按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终止招标文件的接收,是否当场检查投标单位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
4、是否公开唱标,所有应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部公开。
5、是否允许投标人当场提出异议,对提出的异议是否当场给予合法解释,仍有争议的是否提交评委会研究决定。
(二)对评标过程主要应对以下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1、评标委员会组建和人员构成是否合法。
2、评标程序是否合法、与招标文件是否一致,评委是否客观公正地评标。
3、评委等工作人员是否遵守评标纪律,评标过程是否严格保密。(三)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时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1、检查项目审批程序、资金拨付等资料和文件。
2、检查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招标文件,核查投标单位的资质等级和资信等情况。
3、参加招投标事项有关的重要会议。向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公证机构等调查了解情况。
4、查阅招投标情况报告、工作记录、合同及其有关文件。
5、现场查验、调查、核实招标结果执行情况。
6、根据需要可以提请有关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予以协助。
三、监督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根据《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规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监督有关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察部门依法对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招标活动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并依法调查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因此对招投标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违规和违纪问题,要按照职能分工的要求,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其主要掌握以下两点:
(一)发现招标人、行政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招投标过程中不符合法规的问题,纪检监察人员要及时提出监察建议,督促纠正;对出现违法违规问题造成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对投标人、社会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问题,参与监督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监察建议,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四篇:重庆市林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监督管理办法
重庆市林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全市林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活动,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保护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重庆市招投标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重庆市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实施的各类国有资金投资林业项目(包括造林施工、监理、设计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种苗、材料采购等)招投标交易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 林业工程项目招投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禁止低于社会成本价恶性竞标。实行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统一规则、规范运作原则。
第四条 市林业局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林业重点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主要职责:
(一)负责市本级林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活动的实施和管理,审定全市林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二)负责协调解决全市林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的重大问题;
(三)负责监督指导全市林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活动。
第五条 市林业局下设林业工程监管办公室(简称“市林业监
管办”),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造林处。办公室主任由市林业局造林处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市林业局纪检监察室、办公室、计财处等处室负责人组成。
市林业监管办主要职责:
(一)负责市林业监管办日常工作,贯彻落实市监管委决策事项;
(二)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交易活动进行监督,督促处理举报、投诉事项;
(三)指导区县(自治县)林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活动;
(四)监督检查林业招标投标交易有关的业务工作,受理与交易服务有关的投诉。
第六条 中央和市级国有投资占主导,单项合同估算额在200万以上,未纳入政府采购的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应进入市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中心进行招标交易,属区县(自治县)有关单位作为项目业主的,由区县(自治县)有关监督部门协助市林业局进行招投标监督。
第七条 符合下列范围的林业工程建设招标项目,均应进入本区县(自治县)公共交易平台(包括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等)进行招标交易,由区县(自治县)监督部门负责监督。
(一)区县(自治县)国有投资占主导的林业工程建设招标项目;
(二)中央和市级国有投资占主导,单项合同估算额在200
万(含)以下的林业工程建设招标项目。
第八条 为确保林业工程建设质量,提高造林绿化成效,林业工程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招标文件要求,进行招投标。
第九条 需要划分标段、确定工期的,招标人应当合理划分标段、确定工期,并在招标文件中载明。对工程技术上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单位工程不得分割标段。
第十条 本办法规定的应当进入区县公共交易平台交易的招标项目,从交易登记至中标结果公示应当在公共交易平台进行,具体环节由区县(自治县)招投标监督部门确定。项目进入市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中心交易的,按照《重庆市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市林业监管办应派员到场监督开标、评标。
第十一条 必须依法对林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的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如实记载从交易登记至中标结果公示的有关情况。
第十二条 依法进行公开招标的,招标人应进行招标登记,并在指定媒介发布招标公告。除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非招标人原因取消外,招标人不得在发布招标公告后擅自终止招标。
第十三条 评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依法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过程及结果。第十四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代表和技术、经济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十五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客观公正履行职责,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并对评标结果签字确认,不得改变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
第十六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在评标过程中不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或者影响评标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经查实,根据情节轻重,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相应的处理,并按相关规定将其违法违规行为在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公告。
第十七条 评标结果备案后,应在指定媒介公示三日以上。公示期间没有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公示期满后,招标人应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书面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第十八条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可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第十九条 市林业监管办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有权调取和查阅有关文件,调查、核实有关情况,责令招标投标当事人停止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条 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委员会成员等违反本办法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2013年4月修订)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
(2013年4月修订)
(2002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18号发布,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保证招标投标活动依法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4号、2000年国家计委令第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组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以下简称稽察人员),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是指国家出资融资的,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的建设项目。
第四条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标范围、规模标准及评标方法,按《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2000年国家计委令第3号)、《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2001年国家计委、经贸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令第12号)执行。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公告的发布,按《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2000年国家计委令第4号)执行。
依法必须招标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资金申请报告中增加有关招标内容,具体办法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2001年国家计委令第9号)执行。
招标人自行招标的,必须符合《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2000年国家计委令第5号)有关规定。
第五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确定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合同价格必须控制在批准的设计及概算文件范围内。
第六条 通过招标节省的概算投资,不得擅自挪作他用。
第七条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诉。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自受理投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处理决定;需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
对受理的投诉和举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核查处理或者转请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八条 稽察人员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采取经常性稽察和专项性稽察的方式。经常性稽察方式是对建设项目所有招标投标活动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控;专项性稽察方式是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实施抽查。经常性稽察项目名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
第九条 列入经常性稽察的项目,招标人应当根据核准的招标事项编制招标文件,并在发售前15日将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情况和时间安排及相关文件一式三份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招标投标情况报告。报告内容依照《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2001年国家计委、经贸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令第12号)第四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十条 稽察人员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以及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履行下列职责:
(一)监督检查招标投标当事人和其他行政监督部门有关招标投标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程序;
(二)监督检查招标投标的有关文件、资料,对其合法性、真实性进行核实;
(三)监督检查资格预审、开标、评标、定标过程是否合法以及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规定,并可进行相关的调查核实;(四)监督检查招标投标结果的执行情况。
第十一条 稽察人员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一)检查项目审批程序、资金拨付等资料和文件;
(二)检查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核查投标单位的资质等级和资信等情况;
(三)监督开标、评标,并可以旁听与招标投标事项有关的重要会议;
(四)向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公证机构调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五)审阅招标投标情况报告、合同及其有关文件;(六)现场查验,调查、核实招标结果执行情况。
根据需要,可以联合国务院其他行政监督部门、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开展工作,并可以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检查。
稽察人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不得泄漏知悉的保密事项,不得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直接参与评标。第十二条 稽察人员与被监督单位的权力、义务,依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国办发〔2000〕54号、2000年国家计委令第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对招标投标活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视情节依法给予以下处罚:
(一)警告;(二)责令限期改正;(三)罚款;(四)没收违法所得;
(五)取消在一定时期参加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投标、评标资格;(六)暂停安排国家建设资金或暂停审批有关地区、部门建设项目。
第十四条 对需要暂停或取消招标代理资质、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停业整顿、给予行政处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五条 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时,也可以依据职责分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重大处理决定,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做出处罚之前,应告知当事人。当事人对处罚有异议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其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予核实。
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规、规章,结合当地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招标投标监督办法。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