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地区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检验监管方案
宁波地区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检验监管方案
余东岳 沈智红 张卫国
(北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15800)
摘 要: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不少汽车出口企业为了能减少进口国高额的进口整车关税,纷纷采用成套散件的形式出口国外。由于成套散件不同于整车,它不具备现有检验监管办法所需检验条件,如何对成套散件进行检验监管成为了困扰出口检验监管部门的一大难题。北仑检验检疫局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提出了一套对出口汽车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方案。
关键词:出口
整车 成套散件 检验监管
1、我国出口汽车成套散件的发展现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出口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2万辆,2003年出口4.8万辆,2004年出口7.8万辆,2005年出口17.2万辆,2006年出口34万辆。特别是以吉利、奇瑞、哈飞等为代表的国产自主品牌的迅速崛起,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随着我国汽车出口迅速增长,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国出口汽车以中低档为主,以其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到国际市场。然而面临进口国高额的关税不少出口企业开始寻求另类合作方式,采用出口成套散件到进口国进行再组装的形式占领市场。
在宁波地区就有一家自主品牌的代表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他们的出口汽车已经开始往成套散件的方式发展。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吉利公司06年出口整车(不含成套散件)3585辆,出口成套散件26辆;07年出口整车(不含成套散件)5636辆,出口成套散件10192辆;08年1-10月份出口整车(不含成套散件)10227辆,出口成套散件8804辆。由此可见,出口成套散件数量增长势头迅猛。这一现象的出现也给我们检验检疫部门带来了新课题,那就是如何解决出口成套散件检验监管问题。
2、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检验监管存在的问题 由于成套散件不同于整车,它不具备现有检验办法所需条件,如何对成套散件进行检验监管成为了困扰出口检验监管部门的一大难题。而且,目前国内关于出口汽车整套散件检验监管方面还没有相关的管理办法。现有的相关研究有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以及行业标准SN/T 1688.4-2006《进出口机动车辆检验规程 第4部分:汽车产品》。但是GB 7258-2004是属于我国公安部门对新车注册登记检验和用车定期安全技术检验等机动车安全性能的检验依据,属于我国国内车辆准入制度,而不是针对出口国家的相关强制性标准和准入制度的出口检验要求,并且GB 7258-2004是针对机动车整车安全性能的检验依据对成套散件的要求未作涉及。是针对整车而非成套散件。SN/T 1688.4-2006这个刚发布的行业标准所针对的只是进出口整车,没有提出关于成套散件的检验方法。因此,及时制定出口汽车整车散件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符合现今出口成套散件检验监管和外贸形势需要的。
北仑地区出口汽车成套散件出口量大幅增长,且没有相应的可以采用的检验规程或管理办法。这将影响出口检验监管人员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北仑辖区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检验监管的方案进行研究,统一检验要求、规范行政执法。
3、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检验监管方案
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有别于整车检验监管,出口整车可以通过企业过线检验来控制汽车产品质量,而成套散件没有过线检验的条件。
关于吉利汽车出口汽车另配件检验监管新模式 的调研报告
一、相关情况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内各大汽车生产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汽车出口量连年增长。2007年我国出口各类汽车整车61.5万辆,同比增长79.1%,出口金额7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7%。随着整车在海外市场保有量不断增加,各大汽车企业为了提升了其在国外市场的品牌,加紧建立完善自己的售后服务体系。为保证大量的海外售后配件的需要,各大汽车企业零配件出口量不断上升。但是,汽车是由一万多个零部件组成的,行业特点决定了汽车生产过程中有90%以上的零部件均属采购件。零配件并非由出口企业自己生产,而是由全国各地的供应商提供。这样一来出口零配件和产地检验的原则就产生了矛盾。下面就以吉利汽车零配件出口所面临的困难为例描述有关零配件出口检验的相关问题。
按照目前正常的检验模式,吉利公司出口汽车零配件必须持该零配件生产厂家所在地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换证凭单报检出口。而汽车零配件品种繁多,其中列入法检目录的就有近百种之多。据了解,全国汽车生产制造商用于整车生产的配件90%以上是由各地配套厂商提供,并非由整车制造厂自己生产,也不具备所有零配件的检测条件(例如,一汽大众、二汽等国内大型整车制造厂也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所以当国外经销商急需要零配件解决整车用户的车辆问题时,吉利公司就需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向当地的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检验通过以后,将换证凭单提供给吉利公司,由吉利公司汇总后报检报关并向设立在海外的经销商运送零配件。整个出口过程耗时长,可操作性差,一旦汽车制造厂无法在售后服务上满足经销商,那么其产品将很快在国际市场上消失。
矛盾已经很明显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解决矛盾前我们还必须先了解检验检疫部门现在是如何对汽车零部件出口进行检验监管的,相比较吉利汽车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又是如何管理的。
先来看一下检验检疫部门对零部件出口检验监管的相关做法。按照现行规定的要求,由零部件所在地的检验检疫机构对零部件进行检验,合格后发放换证凭单,汽车制造厂凭各零部件所在地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换证凭单在口岸局换取通关单出口报关。从现阶段检验检疫机构对汽车零部件的检验监管过程来看,针对汽车配件的检验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托零部件生产厂家自身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以验证企业所作的检验是否符合标准及进口国要求。检验检疫机构本身还不具备专业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检验。
再来看一下吉利公司是如何对零配件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的。吉利公司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
㈠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吉利公司经过十年的努力已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配套体系,零部件的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吉利集团规定汽车关键件的新供应商凡未通过ISO/TS16949:2002技术规范标准的,一律不予开发。截至2007年6月底,所有配套供应商的体系覆盖率为100%,关键件及重要安全件供应商中通过ISO/TS16949:2002技术规范标准的占85%。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和有效运行促使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和有效化,也促进了质量保证能力的不断提升。
㈡通过现场审核评价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并帮助供应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充分导入、宣贯、学习和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公司在体系策划时为采购过程制定了严格的《采购控制程序》。通过对供应商的选点、调查准入评审、样件验证、量产前达产审核、试装、生产件批准等各个环节进行把关,有效地保证了零部件的产品质量。
㈢提升零部件的监视测量能力,严把零部件实物质量关。
吉利公司下属产品研发部门负责对新开发产品送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做型式试验。下属各制造公司均具备一定的监视测量能力,负责对零部件进行日常入库检验。下属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公司批量生产车型关键件和重要安全零部件进行每年一次的确认检验;凡确认检验不合格,即判定为该批次产品不合格,原则上一律停用整改;供应商在整改完成后必须通过达产评审和确认检验合格,方可重新供货,有效地确保了关键重要零部件的产品质量。
㈣为确保供应商提供质量可靠稳定的零部件,吉利公司制定了有关政策,加大对零部件产品质量的考核力度。
在现行规定可操作性存在疑问的时候,我们需要积极寻求新的模式和新的突破,所以我们走访调研了芜湖检验检疫局。由于芜湖局所管辖的奇瑞汽车近几年出口轿车数量居全国之首,我们希望从芜湖局对零部件的管理模式中学习到一些新的思路。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芜湖局对出口零部件的管理采用了抓住特殊产品,放宽一般产品的做法。他们对出口蓄电池、轮胎等产品作了特别要求,必须凭零部件所在地的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换证凭单出口放行,而对其他列入法检目录内的产品采取审核放行的模式。
二、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的比较,以及对芜湖检验检疫局走访调研后取得的宝贵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汽车制造企业无论从检验能力还是后续监管力度以及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都比检验检疫部门纯粹的检验监管工作更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随着我国汽车产品不断走出国门,随着整车在海外市场的保有量增加,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显得日益重要。为了能保证大量的零配件及时顺利地提供给国外经销商,我们提出新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具体方案如下:
㈠整车制造企业出口自己生产的零部件,检验检疫部门将采取产地检验的原则。由生产企业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经检验合格后,检验检疫机构发放换证凭单或通关单。
㈡整车制造企业出口供应商提供的一般零部件,检验检疫部门将采取质量体系审核+合格保证+监督抽查的检验监管模式,即对整车制造企业对该供应商的考核评定程序及相关评审记录进行审核,必要时,检验检疫部门可组成考核组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考核。考核通过后可由整车企业提供该批次出口零部件质量保证的合格声明,并随附供应商对该批次零部件的检验记录及整车企业对该批次零部件的验收合格记录。检验检疫部门审核验证企业提供的合格声明和相关检验记录,同时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出口零部件送权威检测机构进行符合性验证抽查,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要求可立即要求出口企业召回其已出境的该零部件,并责令该零部件供应商暂停出口。㈢整车制造企业出口供应商提供的其他特殊零部件,必需凭产地检验出具的换证凭单出口。即整车制造企业出口供应商提供的特殊零部件(即危险品、列入出口许可证考核范围、需出具检验检疫证书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后方可出口的,如:蓄电池灌液后属危险品),该零部件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后方可放行的。特殊零部件出口必需凭供应商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换证凭单出口。
上述检验监管模式不仅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地走向国际市场,而且也对零部件供应商起到了必要的监督管理作用。
同样该种模式也可以适用于其他产品的零部件以及相关配件的出口。特别是那些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售后服务来体现产品价值的相关产品。只要出口企业能对其零部件供应商有足够细致完善的质量体系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其出口零部件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都可以实施参照上述检验监管模式。
第二篇:质监:关于我国出口电机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问题
随着我国电机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规避进口国高额进口关税、技术壁垒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选择了ckd(完全拆散)、skd(半散装)成套散件模式向国外出口电机。在这种情况下,检验检疫部门将面临着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难题。因此,检验检疫部门有必要对出口电机成套散件检验监管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实践,以便确保监管实效和维护企业合法
权益。
一、电机成套散件出口量逐年增长
以中小电机年产量占全国1/3的中国中小电机之都——福建省福安市为例,福安市首次出口电机成套散件,当年经宁德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的电机成套散件达3.20万套、货值92.68万美元;,经检验出口的电机成套散件达9.87万套、货值197.2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8倍、1.13倍;,经检验出口的电机成套散件达30.00万套、货值465.40万美元,同比增长2.04倍、1.36倍。可见,福安市的电机成套散件出口量逐年成倍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的因素:
1.技术壁垒的影响。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层出不穷的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我国电机出口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仅电动机能效指标一项,欧盟、美国、加拿大、伊朗、墨西哥、澳洲、巴西、日本、韩国、波兰、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就相继出台了各种效率要求。如欧盟《关于电动机生态设计要求的指令》规定了0.75~370千瓦电动机的最低能源性能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电动机将不允许投放欧盟内部市场;伊朗对电动机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对输往伊朗的电动机要求能效达到b级或b级以上,不符合要求的电动机将不允许在伊朗口岸通关。
2.关税壁垒的影响。进口国对电机产品成套散件的关税与整机不同,不少国家对整机的关税远高于成套散件关税。以埃及为例,电机整机进口关税为30%,成套散件进口关税仅为5%。电机整机关税远高于成套散件关税的现象,导致相当部分进口商选择以成套散件形式进口电机产品。
3.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劳工荒,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而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以印度为例,据美国默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95%的情况下,中国工人的薪酬比印度同行多;在同等劳动强度下,中国工人每年比印度工人多挣500美元,而管理人员年薪甚至比印度管理人员高出一倍多。
二、出口电机成套散件检验监管存在的问题
根据商品归类规则,出口电机成套散件按电机整机进行归类,并由检验检疫部门依法实施检验。但由于电机成套散件不同于整机,不具备现有检验方式所需条件。同时,目前我国对电机散件出口没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因此,如何对电机成套散件实施有效的检验监管,已成为困扰检验检疫部门的一个难题。现有的出口电机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0247—93《出口电机检验规程》仅规定了出口电机整机的检验方法,而对于出口电机成套散件的检验方法未予规定。另外,现有的电机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b12350—《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gb755—《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gb14711—《中小型旋转电机安全要求》主要针对整机的安全、性能等要求作出规定,对于成套散件的检验方法未予规定。因此,对出口电机成套散件检验方式的研究,将为对电机成套散件出口实施更有效的检验监管起到重要作用。
三、出口电机成套散件检验监管实践情况
由于不具备整机检验条件,无法在检测线上完成对电机成套散件的安全、性能等相关项目检验。因此,电机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来完成。首先,电机由数种零部件组成,零部件的质量对成套散件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电机关键工序的有效控制对成套散件的安全起着决定作用。再次,首件产品也是衡量成套散件装配完整性与工艺匹配性的重要指标。可见,零部件产品质量、关键工序的有效控制及首件产品的质量决定着成套散件产品的质量。为此,我们制定的检验监管方案如下:
(一)成套散件的零部件检验监管
1.将零部件按对电机产品质量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分别将所有零部件划分为关键零部件、一般零部件、辅助零部件。
2.电机关键零部件一般包括转子、定子、磁极、轴承、电磁线、引出线、离心开关、电容器等。列入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审核验证以后,方可允许将零部件装配在成套散件中出口。其中,审核验证包括:(1)整机生产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技术力量、生产设备能力、加工工艺、检测能力、产品质量等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价。必要时,检验检疫机构可组成考核组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考核。(2)检验检疫机构每年对关键零部件的型式试验报告进行审核,定期或不定期将出口零部件送国家认可实验室进行符合性验证抽查。
3.一
般零部件一般包含机座、端盖、轴承盖、风叶、风罩、集电环等。一般零部件需向检验检疫机构备案后,方可允许装配在成套散件中出口。必要时,检验检疫机构可审核整机生产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考核评定程序及相关评审记录,同时每年可抽样检测部分零部件并送国家认可实验室进行符合性验证抽查。
4.辅助零部件一般包括出线盒、支架、紧固件、橡胶
件、连接件等。此类零部件装配在成套散件中,必须提供相关检验记录和检测报告,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现场检验。
(二)首件产品检验监管+抽批检验+定期型式实验制度
首件产品是指成套散件批量生产前的试产产品。对于首件产品的结构或者使用的关键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等发生变更的,视为不同的首件产品。因电机成套散件的首件产品质量是否完好,是确保整批成套散件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检验检疫人员可以对首件下线成套散件进行全程监管,对于关键工序更应严格按过程检验要求对流程卡进行核对,确保相关环节符合标准要求。同时,结合新分类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别企业采取不同比例的抽批检验模式。抽批检验时,重点检验出口电机成套散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环保、安全等项目,并结合企业情况,每年对由成套散件组成的整机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型式试验。
(三)其他方面的检验监管
电机成套散件除了需要对零部件和首件下线检验及整批抽样检验外,还需要通过对标识、包装等项目的检验来确保出口成套散件的数量以及相应的配件数量准确无误,以及包装方案符合要求。
自笔者所在地区首次出口电机成套散件以来,通过三年多的出口电机产品成套散件检验监管工作,笔者总结了首件产品检验监管+抽批检验+定期型式实验制度的电机成套散件检验监管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很好的适应了当前电机成套散件出口形势,三年来,未发生国外客户对辖区出口电机成套散件进行质量投诉及产品退货现象。
第三篇:绍兴检验检疫局关于加强出口茶叶检验监管工作特别规定的通知(定稿)
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绍检植函[2007]68号
绍兴检验检疫局关于加强出口茶叶
检验监管工作特别规定的通知
各出口茶叶生产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503号令)和浙江检验检疫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茶叶检验监管工作的要求,大力加强出口茶叶的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出口茶叶的掺杂使假行为,保证出口茶叶的安全卫生质量,促进出口茶叶健康稳定发展,特制定以下检验监管规定:
一、出口茶叶中不得添加任何禁用物质
除传统工艺需要或产品标准(包括各类标准)规定允许外,出口茶叶中禁止添加任何添加物和添加剂,传统工艺或标准允许添加的,应严格按规定添加和生产,并向我局备案。出口茶厂内不得存放未经备案的添加剂和滑石粉、碳黑等其它禁用化学物质。
凡在厂区内存放或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禁用物质如滑石粉、碳黑等的企业,一律停止出口报检并处以包括吊销出口卫生注册证书的行政处罚。
二、切实加强进厂毛茶、精茶原料的检验把关
凡出口企业存在收购灰分超标、含有“固形茶”、外形色泽和汤色不正常的毛茶和精茶原料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暂停出口报检,情节严重的将依法查处。
三、严格执行出口珠茶5个最低参考样
3505A、3505、3505B、3505C及9375等5个最低参考样的试行期已到,从2007年9月1日起,要严格执行。内容包括:
(一)报检单上、厂检单上要明确标明相应的茶号,不允许低质高报或高质低报。
(二)3505系列茶叶的茶号除后缀A及B、C外,不允许后缀其它字母。
(三)各等级茶叶其外形、汤色、沉淀物情况必须符合其对应的参考样水平。
(四)出口茶叶包装上的传统茶号与传统级别不能互相矛盾,不同茶类的茶号不能混用。产品包装(包括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上的茶号标注必须与申报的茶号相一致,确保货证相符。
凡报检的茶叶经检验达不到有关标准要求的,一律判为不合格。
四、严格规范出口茶叶报检样品和货物检验工作
出口茶叶企业报检后送检的报检样品,必须是按规定要求抽取的大堆样,不得以拼配小样和其它样品代替报检样品。在我局下厂现场检验时的待检货物成箱率,出口日本、欧盟、美国等敏感国家的应达到100%,出口其它国家的不得低于60%(今后还将逐步提高 — 2 —
比率)。凡发现达不到以上要求的货物按不合格处理。对以拼配小样代替报检样品、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要依法查处。
五、严格执行集装箱装柜时间申报制度
每批出口茶叶都要将集装箱装柜时间提前报至我局(装柜计划附后),企业要及时跟踪具体的到柜时间,并即时通知本局相关检验监管人员,自觉接受装运茶叶的监督检查。不按规定上报集装箱装柜时间的出口茶叶不予放行。
凡在集装箱抽检中发现茶叶质量、数量和报检样品、报检数量不一致,存在送假样、虚报行为,或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外发包装、代人包装等违规行为的企业,给予通报批评,并予以暂停出口报检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出口卫生注册证。
六、认真做好检验检验标志的加施工作
出口企业要高度重视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标志加施及管理工作,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指定专人负责标志的加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标志应牢固加施在运输包装上的正、侧面左上角或右上角,同一批货物加施位臵应统一,即同为左上角或右上角,加施的规格应与运输包装的大小相适应。在运输包装上应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卫生注册登记号、产品品名、生产批号和生产日期等内容,并确保内外包装一致、确保货证相符,达不到以上要求的不予放行。凡被口岸或国外发现问题受到通报的,一律暂停报检,并接受调查处理。
七、切实加强小包装车间的管理
小包装车间的生产和管理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个人衣服不得与工作服混放,并定期统一清洗。工作服、帽不得穿戴出车间。生产和管理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小包装车间必须按规定洗手、消毒和干手,不得将个人物品带入车间,不准佩戴首饰、手表等,不准在车间里吃零食、抽烟,不准在工作区域喝水。
凡小包装车间管理不到位的,要进行停产整改;严重违反卫生规定的要暂停报检。
八、严格执行出口茶叶基地备案制度
出口欧盟和日本的茶叶必须来自于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基地。从2008年1月1日起,所有出口大宗茶叶,必须来自于备案基地,不得以备案基地名义收购非备案基地的茶叶。对不按规定收购来自于非备案基地的茶叶不予报检和检验放行。对假冒备案基地号收购非备案基地茶叶的,一经发现,吊销该备案基地号。
九、对出口茶叶企业实施视频监管
根据国家局对出口企业实施电子监管的要求,各出口茶厂应按本局的统一计划和要求,在小包装车间和集装箱装运点安装视频摄像头,使出口茶厂的现场监督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本规定自2007年9月10日起施行,请各出口茶叶生产企业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九月十日
抄送: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检处,本局:局领导、植检处、综合处,存档。
绍兴检验检疫局办公室2007年9月10日印发 录入:孙国新校对:李雪岷—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