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规定的特岗津贴项目、执行范围及标准)
附件7:
国家规定的特殊岗位津贴项目、执行范围及标准
一、行政机关特殊岗位津贴项目
1、警衔津贴
文件依据:人薪发(1995)112号、国人部发(2006)79号。发放范围:各级公安、安全、监狱劳教管理部门和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评定授予警衔的在职人民警察(不含工勤人员)。
发放标准:二级警监263元,三级警监249元,一级警督235,二级警督223元,三级警督211元,一级警司199元,二级警司187元,三级警司175元,一级警员165元,二级警员155元。
2、人民警察值勤岗位津贴 文件依据:国人部发(2006)81号。
发放范围及标准:县(市)级人民政府所属公安、安全机关和县(市)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监所、监狱、劳教所监区(大队)以下单位的人民警察值勤时,值勤岗位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市(地)级人民政府所属公安、安全、司法行政机关,市(地)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监所、监狱、劳教所机关的人民警察值勤时,值勤岗位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8元(不含工勤人员)。
文件依据:人发[1997]117号。
发放范围: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执行员、书记员及其他办案辅助人员(不含工勤人员)。
发放标准:每人每天2.2元。
8、密码人员岗位津贴
文件依据:国人部发(2004)26号。
发放范围:党委机要局、公安局专职从事密码工作的人员(不含工勤人员)。
发放标准: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80元,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100元,工作满20年以上的120元。
9、检察官检察津贴
文件依据:国人部发(2007)106号。
发放范围:各级人民检察院中评定检察官等级的在职检察官。
发放标准:首席大检察官340元,一级大检察官318元,二级大检察官298元,一级高级检察官278元,二级高级检察官262元,三级高级检察官246元,四级高级检察官233元,一级检察官220元,二级检察官210元,三级检察官200元,四级检察官190元,五级检察官180元。
10、法官审判津贴
文件依据:国人部发(2007)105号
发放范围:限于各级人民法院中评定法官等级的在职法
发放范围及标准:关于实际岗位津贴的范围和标准,对劳动条件恶劣,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下水道养护工人执行一等津贴标准,每人每天7元;对劳动条件比较恶劣,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泵站及污水处理厂的操作工执行二等津贴标准,每人每天4元;对劳动条件比较差,与污染物质有一定接触的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电修工、机修工、仪表工、污泥运输工、污水化验工及污水水质监测人员执行三等津贴标准,每人每天3元。干部到现场工作,按其实际工作天数享受相应岗位人员的津贴标准。此项津贴按从事上述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天数计发,工作岗位变动时,岗位津贴应作相应调整,调离享受此项津贴的岗位时,应取消岗位津贴。
2、环境卫生工人岗位津贴
文件依据:(80)城发环字92号、(82)城劳字第378号、劳人薪(1986)67号、人发(1997)113号。
发放范围:仅限于直接接触垃圾、粪便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人;园林部门从事公厕保洁、清运垃圾、粪便,清扫公园的专业人员(包括公园里清扫观赏动物粪便、垃圾的人员)。
发放标准:一等,每人每天3元;二等,每人每天4元;三等,每人每天5元。
3、国家物资储备系统火炸药仓库及油料仓库作业津贴
发放范围:详见林计字(1988)373号。
6、畜牧兽医人员医疗卫生津贴 文件依据:人发(1997)107号。
发放标准:甲等,每人每天3元;乙等,每人每天2.5元;丙等,每人每天2元。
发放范围:详见人发(1997)107号。
7、广播电视播音员津贴
文件依据:(84)广发干字330号。
发放范围及标准:市(地)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每人每月6元;县广播电视台(站)的播音员每人每月5元。
8、环境保护监测津贴
文件依据:(84)城环字第351号、人发[1997]121号。发放标准:一等,每人每天3.5元;二等,每人每天3元;三等,每人每天2.5元。
发放范围:凡从事下列工作的人员,应根据工作量大小、时间长短、作业条件好坏、防护难易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程度等情况,分别享受对应等级的监测津贴。
9、人民防空下洞补贴
文件依据:国家人防委、财政部〔1986〕10号;省防空办、财政厅鲁防办[1997]第128号;国动字[1999]1号。
发放范围:人防部门各类管理人员。
12、医疗卫生津贴
文件依据:(79)劳总薪字第185号、[79]卫政字1780号、国人部发[2004]27号)。
发放范围:专职从事并直接接触有毒、有害、有传染危险工作的人员。对医疗卫生津贴标准国家不再统一调整。各医疗卫生单位可通过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对专职从事或接触有毒、有害、有传染危险的人员在收入分配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发放标准:详见(79)劳总薪字第185号、[79]卫政字1780号、国人部发[2004]27号)文件。
13、法医、毒物化验人员保健津贴
文件依据:(79)劳总薪字第129号、[79]财事字351号、鲁财综字[2002]43号。
发放范围及标准:国家规定,每人每月6-8元。省规定,法医、毒物化验每人每月90元(日3元),痕迹鉴定每人每月60元。
14、艰苦广播台站津贴
文件依据:广发干字〔1984〕286号、人函〔1997〕192号、(84)鲁广厅计字第32号。
发放标准:一类,每人每天5元;二类,每人每天4元;三类,每人每天3元;四类,每人每天2元;五类,每人每天1.5元;六类,每人每天1元。
18、班主任津贴
文件依据:中小学教师班主任津贴(1979)教计字489号、技工学校班主任津贴(80)劳总培字78号、中等专业学校、盲聋哑学校班主任津贴(1981)教计资字049号。
发放标准:[1989]鲁人薪字第5号文件规定,根据人薪发〔1988〕23号文件的要求,班主任津贴每月13-15元。
发放范围:小学、普通中学(含职业中学、职业中专)、工读学校、盲聋哑学校、弱智儿童辅读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中的班主任。
19、特级教师津贴
文件依据:教人(1993)38号、鲁教人字(1984)15号、国人部发(2007)158号
发放标准:每人每月300元,退休后继续享受;调离中小学教育系统,其称号自行取消;取消、撤销称号后,与称号有关的待遇即行中止。
发放范围: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师范学校、盲聋哑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教学研究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的特级教师
20、殡葬岗位津贴
文件依据:劳人薪〔1986〕13号、(86)鲁民字第167号、鲁人发〔2002〕44号。
发放范围:殡葬事业单位(殡仪馆、殡葬服务站、火葬
1文件依据:民[1984]协47号、人薪函[1989]7号。发放标准:本人基本工资的15%。
发放范围:盲、聋哑、弱智等特殊教育学校的职工;各级盲人聋哑人协会和聋哑人企事业单位的手语教师和翻译干部。
23、少数民族补贴。
文件依据:(78)财事字第170号、山东省委统战部、省革委劳动局、省财政局(78)鲁统字第9号、(78)鲁劳薪字第137号、(78)鲁财行字第174号;省革命委员会财政局、民族事务委员会(79)鲁财行字第230号文件关于解决回族等禁猪少数民族职工伙食补助费的规定、鲁政机发[1985]39号、鲁政发[88]62号。
发放标准:每人每月7.5元。发放范围:禁食猪肉民族。
第二篇:特岗津贴申请
XXXXXX工资发放中心:
由于环保工作的特殊性,环保工作者需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工作,国家据此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为环保工作者每人每月发放特岗津贴XXXX元。现请贵单位为我局XXXXX单位: XXXXX2014年4月参加工作 XXXX2014年4月参加工作
2位同志办理特岗津贴手续。望尽快批准为感。此函
XXXXXXXX
XXXXX
2014年11月21日
2014年11月21日
第三篇:屠宰项目执行标准
山东德衍牧业有限公司黄牛和青山羊养殖屠宰及加工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申请
嘉祥县环保局:
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及当地环境功能区划,对《山东德衍牧业有限公司黄牛和青山羊养殖屠宰及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提出如下申请:
一、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
4、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二级标准;油烟废气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DB37/597-2006)标准。
2、废水:执行《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表3三级标准。
3、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4、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当否,请批复。
山东德衍牧业有限公司
2012年10月8日
第四篇: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
作者: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11期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办等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特岗计划”的通知,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学校任教。2009年,“特岗计划”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特岗计划”的实施,创新了教师补充机制,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力推进了实施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缓解了这些地区学校教师奇缺、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之困,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当地民众、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普遍好评和欢迎。
然而,目前“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仅限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原“两基”攻坚县、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中西部的其他地区,尤其是各省、市、自治区级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财政困难县(市、区)教师缺编、或因财政困难有编不补等问题仍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在国家财力不断增强,有条件给予支撑和保障的基础上,应该让中西部其他有迫切需要的县(市、区)学校享受政府这一好政策的阳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增加国家“特岗计划”招聘特岗教师的计划指标数。
2.把“特岗计划”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中西部县、乡(镇)及以下有迫切需要的农村学校。按现行“特岗计划”的操作方式,为中西部地区县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补充缺编教师。
3.把城乡支教工作与“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结合起来。如规定城市学校招聘新教师须优先考虑具有三年特岗教师工作经历的求职者。城市学校新入职的教师如果没有特岗教师工作经历的,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满后调回原招聘学校任教。
第五篇:“特岗计划”政策执行偏差分析
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旨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缓解农村教师的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教育政策的执行是动态的过程、政策环境的差异、执行主体的不同等等,导致”特岗计划”政策执行中发生偏差,执行结果与政策目标偏离。
一、“特岗计划”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
1.“特岗计划”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违背了政策文本的规定。“特岗计划”政策是针对城市和农村教育的现实差距,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通过招募优秀人才补充师资的一项教师补给政策,给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政策文本中规定的多项优惠条件,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严重走形,甚至根本没有执行。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特岗教师的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特岗教师的工资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的专项资金拨付,在具体的发放过程中,经过层层申报和发放的过程,特岗教师的工资得不到按时、足量的发放,拖欠工资现象严重,政策文本中规定的特岗教师应该享有的津贴和其它待遇也只是一纸空文。为特岗教师提供的周转住房及其简陋,缺乏必须的生活用品等等。由于特岗教师基本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原本生活条件安逸,对条件艰苦的农村极为不适应。由于“特岗计划”政策在执行中产生的偏差,极大地弱化了特岗教师的岗位吸引力,特岗教师主动放弃和毁约的问题频出,聘期只有三年的特岗教师在流动中更加流动,不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原本抱着一腔热血的有为青年,开始动摇他们的教育理想。
2.“特岗计划”的招聘政策片面追求高学历。为了保证新入职教师的质量,“特岗计划”政策规定“坚持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充分考察应聘人员从事教育工作的综合素质,严格招聘程序和资格审查,切实把好教师入口关,进一步提高招聘质量”。[1]在逐级的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主体的曲解,招聘对象的学历高低决定招聘质量的高低,在招聘的过程中只是关注知识方面的考核、招聘对象的学历,忽视从事教育工作的综合素质考核。对乡村教师的素质要求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多少与学历的高低,还包含对乡村社会的亲近与广博的关爱。[2]特岗教师的流动性太强,通过调查发现:只有20.23%的特岗教师愿意扎根农村,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奉献,这些大学生也基本来自于农村。在特岗教师的招聘中不能把高学历当成招聘的关键,更应该考核其对农村生活适应的能力,热爱农村,愿意长期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大学生。在招聘政策中,应该对招聘地的大学生倾斜,争取把生源地的特岗教师安置在他们的家乡或者家乡附近的学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往往是被“特岗计划”政策执行主体忽视的这些隐性因素,形成了影响特岗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因。
3.“特岗计划”政策配套设施不健全。“特岗计划”政策的目标是“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政策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特岗教师任职后的学科安排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诸如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学科的配套设施不健全,这些科目的开展被搁置,招聘的教师只能安排一些其它的科目,专业不对口,挫伤了特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无法解决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特岗计划”政策执行需要所有促进农村教育公平的教育政策的有力支撑,需要政策之间的有效整合,发挥教育政策的合力,这样“特岗计划”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国家应该在补充农村教师的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硬件配套设施的供应。
二、“特岗计划”政策执行偏差原因分析
1.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利益驱使。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是政策执行主体为满足自我利益而进行利益博弈的一大主因。[3]“特岗计划”政策的执行关键掌握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是结合特岗教师的专业能力,而是根据某一学科的缺口来安排特岗教师的任课数目,所教专业不对口,身兼多科的现象普遍。特岗教师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无法施展他们的教育理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鉴于特岗教师留任占用了他们教师编制,走了一批还会再来一批新的特岗教师,这样既不占用他们有限的教师资源,还可以补充一些新的血液,即使是对留下来的特岗教师相当的漠视,缺乏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期发展的认识。“特岗计划”政策,是一种流动的教师补充机制,只能暂时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十年育人,教书育人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稳定的工作,流动性越大,与“特岗计划”政策的目标“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4]的差距就会越大,教师的更换频率逐渐增大,给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的新问题就会不断地呈现出来。
2.特岗教师聘任期满后的就业安置政策具有模糊性。特岗教师聘任期满后的就业安置政策为:“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岗教师在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聘任期满后,特岗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的确定性有很大的质疑空间。对聘任期满的特岗教师的就业安置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是原则上的鼓励,也是造成特岗教师流失的关键所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地方财政赤字,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会以资金紧张等种种托词为由拒绝继续聘用已经聘任期满3年的特岗教师,那么他们应该何去何从,危机意识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教学工作。从政策上明确规定聘任期满的特岗教师的就业安置,消除特岗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完善“特岗计划”政策执行的策略建议
1.创新财政政策,保障“特岗计划”政策的有效执行。政策是教育公平发展公共政策的核心与关键。[5]“特岗计划”政策执行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由于地区的差异性,贫困地区不能按照政策规定兑现政策承诺,中央和省级设有的专项资金直接拨付给特岗教师,减少繁琐的中间环节,造成不必要的拖欠、克扣等现象。特岗教师不能继续留任的主要原因是地方财政紧张,不能及时发放工资,甚至发不起教师工资,国家应该制定保障特岗教师三年聘期结束的工资政策,而不是直接纳入当地统发范围。由于贫富悬殊,很多贫困地区的财政无法承担这份支出,所以特岗教师3年聘期结束后流失现象严重。创新的财政政策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保障特岗教师的工资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确保特岗教师与普通教师同工同酬,津贴、补贴纳入财政预算范围;住房医疗等生活条件得到必要的保障。
2.建立专门的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机构,纠正执行中的偏差。教育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执行中如果脱离实际或者与政策目标存在偏差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效地监督、反馈能够及时地减少执行偏差。“特岗计划”政策执行之所以发生偏差,某些具体政策落实不能及时、合理的到位,是由于各个执行部门监管执行不到位,建议建立专门的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机构,对“特岗计划”政策进行全面的监督,以保障“特岗计划”政策的有效执行。及时解决特岗教师的工资拖欠、不按时足量发放等问题,兑现对他们承诺的各项待遇。不能把特岗教师边缘化,甚至漠视特岗教师的合法权益。
3.强化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政策。由于特岗教师流动性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忽视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尤其是教育资源原本就匮乏的贫困地区。特岗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在教学技巧、教学经验上比较生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注重对特岗教师岗前及入职后的培训,特岗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反思能力,教育主管部门为其营造提升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外部环境,加大对特岗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国家应根据实际对贫困地区的特岗教师培训、继续教育等有利于其专业发展的需求予于政策性倾斜。政策的不明确,容易被执行部门钻空子,应该从政策上明确有利于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