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方案
2016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方案
为切实保障全乡旅游景区优美清洁的环境,全面改善旅游景点及山庄的环境卫生,从而提升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经研究决定制定如下管理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以“洁化、清新、有序”为标准,重点解决旅游景区环境卫生存在“脏、乱、差”的问题,进而打造环境优美、卫生整洁、服务优良、健康文明的旅游景区,促进全乡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要求
各旅游景点及山庄产生的生活垃圾,要求纳入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即进行垃圾分类袋装堆放在指定地点,再由垃圾清洁车运至乡垃圾压缩中转站进行处理。严禁景区范围内随意乱丢乱堆垃圾。要求各旅游景点及山庄严格执行,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届时由乡政府牵头,协调各旅游责任单位与垃圾清运车的垃圾清运工作。
三、时间安排
垃圾清运时间从5月1日至10月15日。
四、责任要求
各旅游责任单位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保护和爱护好我们的旅游环境。乡政府将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环境卫生督查,如一经发现有随意倾倒垃圾,随处可见垃圾现象,决不姑息,责令停业整改,待整改达标后再开业。
第二篇:乡旅游景区环境卫生处理方案2013
xx乡旅游景区环境卫生处理方案
为全面改善旅游规划区环境卫生状况,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旅游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景区品味,美化环境为宗旨,以建设生态文明景区为目标,致力建设宜业宜居宜休闲的新旅游区。
二、工作原则及目的
政府牵头组织,职能部门监管实施,单位联动,全民参与。努力实现旅游管理区轶序井然,环境卫生整洁的效果。
三、重点清理范围
核心景区、城镇规划区,重点整治乱泼乱倒垃圾、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贴乱挂、乱喷广告,擅自摆摊设点、出店占道经营、制作等有损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
四、工作措施及步骤
鉴于我区实际,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整治行动。
(一)从“疏”着手,切实改善环卫设施设备状况。
1、按城市标准建设垃圾中转站,统一处理。
2、配臵自动化垃圾清运车一台,手推式斗车,以提高垃圾清扫、清运效率。
3、设臵和景区容貌环境相适宜的垃圾箱、桶等进行垃圾分
类收集。位臵选择在核心景区内及城镇区街道两侧。
(二)强化措施,以“堵”促效
1、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横幅、至居民的一封信的形式,会同镇政府、办事处组成联合行动组,上街下社区入户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旅游区开发建设的目的、意义,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及思想认识,增强居民遵纪守法和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的自觉性。
2、强化保洁。增加清扫人员,加强清扫频率,确保24小时全天侯卫生保洁,彻底消除暴露垃圾现象。
3、落实整治。以教育为主,对违章对象进行现场纠章,指出问题,限期整改,分自行整改、督促整改、强制整改三个步骤进行。
4、加大巡查力度。建立日巡查制,执法队员责任分块包段到人,对管辖范围实行全天侯监控,出现情况及时处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景区环境卫生,轶序效果持续良好。
5、建立制度,明确责任。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即:包卫生、包绿化、包轶序。责任明确到单位、临街个体门面主。
xx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三年八月十八日
第三篇:景区环境卫生治理方案
景区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为全面改善旅游管理区环境卫生状况,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旅游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景区品味,美化环境为宗旨,以建设生态文明景区为目标,致力建设宜业宜居宜休闲的新旅游区。
二、工作原则及目的
政府牵头组织,职能部门监管实施,单位联动,全民参与。努力实现旅游管理区轶序井然,环境卫生整洁的效果。
三、整治范围及重点
本次整治的范围:核心景区、城镇规划区,重点整治乱泼乱倒垃圾、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贴乱挂、乱喷广告,擅自摆摊设点、出店占道经营、制作等有损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
四、工作措施及步骤
鉴于我区实际,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整治行动。
(一)从“疏”着手,切实改善环卫设施设备状况。
1、按城市标准建设垃圾中转站,城镇区设两个。
2、配置自动化垃圾清运车一台,手推式斗车,以提高垃圾清扫、清运效率。
3、设置和景区容貌环境相适宜的垃圾箱、桶等。位置选择在核心景区内及城镇区街道两侧。
(二)强化措施,以“堵”促效
1、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横幅、至居民的一封信的形式,会同镇政府、办事处组成联合行动组,上街下社区入户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旅游区开发建设的目的、意义,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及思想认识,增强居民遵纪守法和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的自觉性。
2、强化保洁。增加清扫人员,加强清扫频率,确保24小时全天侯卫生保洁,彻底消除暴露垃圾现象。
3、落实整治。以教育为主,对违章对象进行现场纠章,指出问题,限期整改,分自行整改、督促整改、强制整改三个步骤进行。
4、加大巡查力度。建立日巡查制,执法队员责任分块包段到人,对管辖范围实行全天侯监控,出现情况及时处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景区环境卫生,轶序效果持续良好。
5、建立制度,明确责任。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即:包卫生、包绿化、包轶序。责任明确到单位、临街个体门面主。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景区管理局
二0一一年七月四日
第四篇:旅游景区管理
浅议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管理
寨沟景区通过引入国际标准化管理、确立“绿色旅游”新理念实现了景区管理理念的生态转型,开创居民参与景区保护的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环境保护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六精五细”的管理举措实现了景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精细化,实践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为国内旅游景区的生态管理提供了参照。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海拔在2 000米以上,生态环境保持得相当完整,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和大片原始森林,不但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等绝佳的风景,还拥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资源。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沟,今天却以“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美誉蜚声中外。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万人;景区年经营收入从100多万元提高到现在的6亿多元,九寨沟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极大地开发。但是,与其他一些景区的过度开发以至旅游资源衰竭的情况不同,九寨沟坚持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理念,努力保护自然环境的秀丽和纯净。九寨沟景区的管理者,坚持以自然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为出发点,全力向中外游客展现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这里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幽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九寨沟旅游开发的巨大成功,是与景区有效的生态旅游管理息息相关的。
一、多元化的环境保护主体
在全国的其他一些地区,自然景区内往往存在着景区内居民与景区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些景区管理局为了保护环境,往往限制或取缔景区内的居民参与旅游服务业活动;而居民为了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也时常置景区的生态保护于不顾,二者由此形成了紧张对峙的关系。
九寨沟景区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了重要举措扭转这种常见的问题。九寨沟管理局认为,景区内居民是景区保护的动力,九寨沟人既然始终坚持“以旅游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发展”的理念,那么就必须想方设法将景区内居民纳入到环境保护的体系之中,使之成为监督、批评和参与的重要力量。为此,九寨沟开创了居民参与景区保护的管理新模式。九寨沟管理局通过倡导、引导、疏导、指导的方法,使沟内居民认识到保护九寨沟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增强其主人翁观念和忧患意识,变被动的、强制的环保为居民自觉主动的参与;同时,不断强化保护环境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保护机
制,遇到问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大大减少了危害生态环境的问题的产生。为了杜绝日常生活垃圾的污染,九寨沟管理局严格控制沟内餐厅等服务项目的数量,努力实现服务经营项目向沟外发展的目标,切实地避免景区的日常污染;杜绝外来人口对沟内餐厅、摊位的承包、租赁,限制外来人口迁入沟内,从而使环境保护和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落到了实处。为了实现多位一体的环境监管目标,九寨沟景区管理局还以沟内居民为骨干,组建120余人的“3队10站”:护林防火专职消防队、环境卫生队、保护区道路养护队,长海、日则、诺日朗等七个保护站、生物病虫害监测站、环境监测站、泥石流监测站,从而使保护任务落到实处。九寨沟这种以保护为前提和维护居民利益相一致的管理模式,以规范的行政手段、开放的经济手段和严格的法律手段及当地居民的高度自觉,显示出了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二、精细化的景区管理举措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九寨沟景区从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着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2003年3月,九寨沟管理局出台了一项新举措——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求景区员工做到“六精”(精神、精华、精髓、精品、精密、精通)和“五细”(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分每一个管理、细化程序和环节、细化成本控制),立足于细,扎根于实。通过具体的细节,一方面,可以让游客体会到一流景区的人性化服务,增加对九寨沟的满意度、信誉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则可以使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真正地落到实处,让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景区居民乃至每一个游客都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
“六精”中的“精华”体现了生态理念的内涵。“精华”是指有效地创造、运用、输出景区先进文化精华(九寨沟自然文化、民俗文化、管理文化)、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全面掌握本行业的先进技术,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使其具有处于领先行业地位的核心技术,有力促进景区的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这种创造、运用、输出景区先进文化精华的理念,在九寨沟管理文化的实践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九寨沟景区一方面是运用、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生态旅游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总结和传播自己的生态旅游管理举措,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文化氛围。
“五细”之中则包括:细分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使责权利明确,并落实到位;细分每一个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采取层层目标管理,使之落实到人;细化全局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在生态旅游管理实践中,九寨沟景区管理者真正地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九寨沟旅游的全过程之中,使游客不仅是生态旅游的消费者和主体,而且也逐渐转变成为生态保护和景区环境工作的监督者、批评者,以此构建一个管理者与游客相互监督的新局面。为了帮助游客建立生态
观念、强化生态旅游中的教育功能,九寨沟生态旅游景区设计了一些专门用来提高游客生态保护意识的旅游项目及辅助措施,切实有效地建立起从管理者、工作人员、景区居民到普通游客的多位一体的生态保护机制。
同时,九寨沟景区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和管理。景区管理局设置了专门的保护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景区进行科学化管理、维护、调查、观测、监测、研究,遇到有损于生态环境的事情及时处理,并强化保护措施;景区管理局还依法建立健全保护区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将生态保护的理念细化到一条条具体的规章制度中。
九寨沟景区被誉为“世界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成功的景区管理经验,值得国内其他旅游景区学习和借鉴,是中国生态旅游管理和发展的典范。
参考文献:
[1]任啸.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索——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科学,2005,(3):16-19.[2]罗高飞.走出无烟产业的误区——“绿色时代”与“绿色旅游”浅议[J].旅游科学,1996,(3):9-l2.[3]黄瑞华,李书剑.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新举措——以九寨沟景区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07,(1):114-116
论文题目:
浅议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管理
课程名称:旅游景区管理 授课教师:谢凤媛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绩
年级:07级2班 姓名:蔡一
学号:070160227
第五篇:旅游景区管理
1.什么是旅游景区及其与旅游目的地的区别和联系
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旅游目的地,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品,不仅从范围上包括大量的旅游景区,而且从内容上包括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一般都包括一到多个旅游中心城市。
旅游景区产品
旅游景区产品,从狭义上讲,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
一般产品有哪三个层次构成?景区产品的构成如何/
一般产品构成有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扩展产品构成。景区产品的构成;旅游景区吸引物——核心产品; 旅游景区活动项目——有形产品; 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扩展产品。
旅游承载力:
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历史城镇类型项目设计的共性特征:
资源:文化内涵丰富,文脉挖掘点多。
主题:穿越历史,体验原初生活,体会人文魅力。
市场:中、高端旅游市场、主要面向文化程度高的旅游者。
关注:商业氛围不可太浓。
旅游吸引物:
不仅是指区域中那些嫩能够为旅游者提供可看的或者可做事情的地方,而且为旅游者提供了为什么要出游的磁引力。
什么是体验经济,与服务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体验经济是指以服务为依托,以商品为道具,通过感觉和记忆使消费者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留下深刻的印象或丰富感受的经济类型。体验经济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道具,以体验为主要经济提供物的经济形态。它与服务经济的不同在于消费者在沉醉于整个情感体验过程并获得满足的同时,心甘情愿的为如此美妙的心理感受支付一定的费用。
旅游本质是什么?旅游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是否是体验化?
旅游本质主要以获得心里快感为目的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一种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而采取的愉悦身心的休闲活动
旅游景区市场营销:
是旅游景区组织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并实现自身经营和发展目标,而通过旅游市场实现交换的一系列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和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