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索引号:SJ046-B0600-2010-012 实行日期:2010-11-01 发布机构:江苏省人民政府 文件编号:苏政发〔2010〕136号 公开日期:2010-11-02 发布日期:2010-11-01
苏政发〔2010〕13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2010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认真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治本力度,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改善安全环境,规范安全行为,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坚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落实责任,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努力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治久安。
(二)主要任务。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煤矿、非煤矿山、船舶、冶金、海洋渔业等行业(领域)为重点,通过落实更加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安全规范,推进更加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实行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提升企业防灾抗灾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事故处置能力“三个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三化管理”,构建安全生产责任网、监督网、保障网“三张网”,加快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和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三)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企业法定代表人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依法保证安全管理、装备、培训等措施和投入落实到位,切实维护企业安全生产和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权益。不断完善以企业负责人为重点,覆盖企业管理人员、车间班组以及各个工种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四)强化生产过程和现场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全过程在生产现场值守,全面掌握当班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果断处置危及安全生产的隐患和险情,并建立领导下井带班考勤档案和交接班制度。对无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或应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擅离职守处理,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企业要对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重点设备和关键环节开展经常性隐患排查,做到检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员排查、登记报告、分级治理、动态分析、整改摘牌等制度,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并逐步推广到所有企业;在煤矿企业全面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切实加强企业基层班组建设,形成事故隐患群防、群控、群治局面。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对因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
(六)强化职工安全培训。规范重点行业(领域)招工、用工管理,依法实行安全培训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对存在就业准入工种从业人员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对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企业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对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
(七)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等文件规定,督促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各行业(领域)率先建成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奖惩机制,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结合起来,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公路客运、烟花爆竹、冶金、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安全标准化相应等级。凡在规定时间内未达标的企业,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依法予以关闭。
(八)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企业要依法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因素。对职业危害因素要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评价,强度、浓度超标的要立即整改,确保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要求。执行职业危害合同告知制度,公布岗位操作规程,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配备合格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三、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
(九)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企业要依法设置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足额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切实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的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给予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发生事故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十)强制推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煤矿、非煤矿山要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三年内完成;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要完善现有的卫星定位装置系统并在全省联网;重型工程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于二年内全部完成。强制推行化工企业危险工艺装置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危险化学品槽车万向充装管道系统,并确保系统正常使用。在位于城市中心和人口密集区域的加油(气)站、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储罐及罐车中强制采用阻隔防爆技术,推广撬装式加油装置。客(汽)渡船舶必须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跨江大桥涉水桥墩(柱)必须安装防碰撞设施,动力60马力以上的海洋渔船必须安装防撞自动识别系统,载员10人以上(含)的海洋重点渔船必须安装卫星通讯监控系统,三等以上尾矿库必须安装全过程在线监控系统,大型起重机械必须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瓶必须安装电子条码识别系统。严格落实生产技术装备和设施检验检测制度,确保其性能安全可靠。
(十一)加快安全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开展安全科技研发,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加大对高危行业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高危行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在煤矿瓦斯灾害综合防治、非煤矿山典型灾害监测预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建设一批先进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积极推进物联网等安全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
四、提高事故现场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
(十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加快一个国家级危险化学品、二个一级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建设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加强道路交通(包括水上运输)、化工、水上搜救等七个省级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综合基地建设。2012年底前,完成十三个省辖市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任务,全省化工集中区全部建成专门消防站。高危行业企业要依法建立专(兼)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要与周边大型企业和专业救援力量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保证企业安全运营。
(十三)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建立完善各类危险源、事故隐患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并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报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向相关单位、人员和周边群众公告。在高危行业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告知和承诺制度。
(十四)提高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各地要根据区域情况,合理配置必要的救援装备,并定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全面检验各应急救援单位在现场处置、伤员救治、社会动员、交通组织、通信运输保障、舆论引导、善后处理等方面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采取措施及时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迟报、漏报、谎报、瞒报事故的相关人员,要依法追究其责任。严格执行现场紧急撤人避险制度,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领导、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及指挥权。因撤离不及时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要依法依规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严格行业安全准入
(十五)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前置条件。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凡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违规建设的,要立即停止建设,情节严重的,予以关闭取缔;降低标准造成隐患的,要追究相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十六)加快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适应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根据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加快制订和严格执行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对实施许可证管理的危险性作业,要制订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十七)规范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推动安全生产评价、培训、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制订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保证从业行为的专业性、独立性、客观性和合法性。专业服务机构对相关评价、鉴定结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法律责任,并降低或取消相关资质。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
六、完善安全生产政策激励机制
(十八)加大政府安全生产专项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从本地安全生产要求出发,逐年安排安全生产专项投入,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建设。
(十九)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经济政策。企业在制订年度财务预算时,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继续实行高危行业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制度。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规定,把安全生产分级评价结果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考核依据。(二十)提高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职工死亡的,其一次性工伤死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不低于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伤死亡职工近亲属。依法确保工伤死亡职工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及时发放。
(二十一)鼓励扩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有关高校和安全生产科研院所的作用,培养安全生产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
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十二)制订落实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各市和省有关部门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要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实行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企业在制订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时,要更加突出安全生产,确保安全投入和各项安全措施到位。(二十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全省矿产资源整合发展专项规划,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稳步推进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对年开采能力低于50万吨以及开采年限少于三年的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对资源枯竭、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矿井依法实施关闭。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作用,加大相关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费资源、安全无保障的落后产能,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安全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专用设备等安全产业。
(二十四)强制淘汰落后技术产品。深入开展化工等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对技术装备落后、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予以公布,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在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和南北园区共建中,严密防范非法违法生产企业以及设备、工艺落后企业易地转移,坚决防止高能耗、低产能和安全无保障的企业进入。
八、强化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
(二十五)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队伍建设。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可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乡(镇、街道)也要加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充实安全监管力量。(二十六)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对交通运输(包括水上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业的管理,严厉打击超速、超限、超载、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渔业从业人员出海作业编组生产制度、出海作业渔船安全技术标准及通讯和安全救助设备,严厉打击和整治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三无”船舶,所有出海作业船舶都要纳入属地安全监管范围。继续开展建筑施工领域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起重机械设备专项整治,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加强安全监管。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严格执行地面挖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区域地下管网做到基础情况清、管理责任清、标志标识清,确保地下管网安全。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各环节的安全监管,严防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流散或泄漏。重点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场所的安全监管,督促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
(二十七)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各地每年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对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实施重点打击,依法严惩一批严重非法违法行为。坚持做到对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组织生产,以及规定期限内未实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矿井,一律予以关闭;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十八)严格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坚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企业达到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做到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未做到同时施工的责令其立即停止施工,未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及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凡是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单位,应当履行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并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包(出租)单位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有关事项,或者未按约定履行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而发生事故的,要追究发包(出租)单位的责任。企业不得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严禁出租场地。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的,立即依法停工停产整顿,并追究项目业主、承包方等各方的责任。
九、实行更加严格的考核和责任追究
(二十九)加大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行政问责力度。省人民政府对各市、省有关部门和企业完成年度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较大以上事故的考核权重;发生重大事故的,视情节轻重,追究县(处)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要追究市(厅)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各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企业完成年度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情况的考核,加强对本地区发生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三十)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企业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上级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非法违法生产造成人员伤亡的,以及瞒报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节特别恶劣的,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对一年内发生两次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五年内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厂长(矿长、经理);对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且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厂长(矿长、经理)。
(三十一)加大对事故企业的处罚力度。对于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二次以上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企业,以及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由省安委会向社会公告,并向省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银行、证券等主管部门通报,一年内严格限制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等的重要参考依据。(三十二)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地方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所辖区域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非法生产企业(单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生产企业(单位)存在的,对县(市、区)、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十三)建立较大以上事故警示通报和查处督办制度。省安委会对较大事故实行挂牌督办,事故发生地所在市安委会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督办事项,并向省安委会作出报告。省安委会对在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二起较大责任事故的地区发出警示通报,对在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以上较大责任事故的地区,报省人民政府严肃追究责任,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较大事故比照重大事故进行处理。实行严格的事故处理备案制度,事故查处结案后要及时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十、努力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十四)落实领导班子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每一位领导成员应在履行本岗位职责的同时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主要负责人承担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承担具体责任,分管其他工作的负责人对其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具体责任。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落实监管责任。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力、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地区和行业(领域),上一级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三十五)强化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守土有责”,切实负起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三十六)加强行业综合监管。认真执行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暂行规定》(苏政发〔2010〕126号),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公安、交通运输、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指导职责,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三十七)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安康杯”等群众性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法制宣传教育,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对举报重大安全隐患的要给予奖励。完善生产安全事故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对安全生产宣传舆论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非法违法企业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予以曝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制订部署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安委办和省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和本行业(领域)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规定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定稿]
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 苏政发〔2010〕136号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2010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认真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 1 — 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治本力度,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改善安全环境,规范安全行为,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坚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落实责任,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努力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治久安。
(二)主要任务。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煤矿、非煤矿山、船舶、冶金、海洋渔业等行业(领域)为重点,通过落实更加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安全规范,推进更加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实行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提升企业防灾抗灾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事故处置能力“三个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三化管理”,构建安全生产责任网、监督网、保障网“三张网”,加快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和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三)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企业法定代表人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依法保证安全管理、装备、培训等措施和投入落实到位,切实维护企业安全生产和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权益。不断完善以企业负责人为重点,覆盖企业管理人员、车间班组以及各个工种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把安全生产
— 2 — 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四)强化生产过程和现场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全过程在生产现场值守,全面掌握当班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果断处置危及安全生产的隐患和险情,并建立领导下井带班考勤档案和交接班制度。对无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或应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擅离职守处理,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企业要对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重点设备和关键环节开展经常性隐患排查,做到检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员排查、登记报告、分级治理、动态分析、整改摘牌等制度,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并逐步推广到所有企业;在煤矿企业全面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切实加强企业基层班组建设,形成事故隐患群防、群控、群治局面。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对因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对停产
— 3 — 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
(六)强化职工安全培训。规范重点行业(领域)招工、用工管理,依法实行安全培训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对存在就业准入工种从业人员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对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企业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对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
(七)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等文件规定,督促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各行业(领域)率先建成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奖惩机制,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结合起来,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公路客运、烟花爆竹、冶金、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安全标准化相应等级。凡在规定时间内未达标的企业,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依法予以关闭。
(八)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处于正
— 4 — 常状态。企业要依法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因素。对职业危害因素要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评价,强度、浓度超标的要立即整改,确保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要求。执行职业危害合同告知制度,公布岗位操作规程,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配备合格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三、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
(九)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企业要依法设置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足额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切实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的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给予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发生事故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十)强制推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煤矿、非煤矿山要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三年内完成;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要完善现有的卫星定位装置系统并在全省联网;重型工程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于二年内全部完成。强制推行化工企业危险工艺装置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危险化学品槽
— 5 — 车万向充装管道系统,并确保系统正常使用。在位于城市中心和人口密集区域的加油(气)站、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储罐及罐车中强制采用阻隔防爆技术,推广撬装式加油装置。客(汽)渡船舶必须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跨江大桥涉水桥墩(柱)必须安装防碰撞设施,动力60马力以上的海洋渔船必须安装防撞自动识别系统,载员10人以上(含)的海洋重点渔船必须安装卫星通讯监控系统,三等以上尾矿库必须安装全过程在线监控系统,大型起重机械必须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瓶必须安装电子条码识别系统。严格落实生产技术装备和设施检验检测制度,确保其性能安全可靠。
(十一)加快安全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开展安全科技研发,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加大对高危行业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高危行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在煤矿瓦斯灾害综合防治、非煤矿山典型灾害监测预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建设一批先进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积极推进物联网等安全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
四、提高事故现场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
(十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加快一个国家级危险化学品、二个一级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建设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加强道路交通(包括水上运输)、化工、水上搜救等七个省级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
— 6 — 援综合基地建设。2012年底前,完成十三个省辖市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任务,全省化工集中区全部建成专门消防站。高危行业企业要依法建立专(兼)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要与周边大型企业和专业救援力量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保证企业安全运营。
(十三)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建立完善各类危险源、事故隐患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并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报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向相关单位、人员和周边群众公告。在高危行业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告知和承诺制度。
(十四)提高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各地要根据区域情况,合理配置必要的救援装备,并定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全面检验各应急救援单位在现场处置、伤员救治、社会动员、交通组织、通信运输保障、舆论引导、善后处理等方面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采取措施及时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迟报、漏报、谎报、瞒报事故的相关人员,要依法追究其责任。严格执行现场紧急撤人避险制度,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领导、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及指挥权。因撤离不及时导致人身伤亡
— 7 — 事故的,要依法依规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严格行业安全准入
(十五)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前置条件。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凡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违规建设的,要立即停止建设,情节严重的,予以关闭取缔;降低标准造成隐患的,要追究相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十六)加快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适应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根据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加快制订和严格执行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对实施许可证管理的危险性作业,要制订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十七)规范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推动安全生产评价、培训、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制订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保证从业行为的专业性、独立性、客观性和合法性。专业服务机构对相关评价、鉴定结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法律责任,并降低或取消相关资质。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
六、完善安全生产政策激励机制
— 8 —(十八)加大政府安全生产专项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从本地安全生产要求出发,逐年安排安全生产专项投入,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建设。
(十九)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经济政策。企业在制订财务预算时,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继续实行高危行业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制度。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规定,把安全生产分级评价结果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考核依据。
(二十)提高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职工死亡的,其一次性工伤死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不低于全国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伤死亡职工近亲属。依法确保工伤死亡职工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及时发放。
(二十一)鼓励扩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有关高校和安全生产科研院所的作用,培养安全生产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
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十二)制订落实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各市和省有关部门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要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
— 9 — 体布局,实行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企业在制订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计划时,要更加突出安全生产,确保安全投入和各项安全措施到位。
(二十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全省矿产资源整合发展专项规划,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稳步推进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对年开采能力低于50万吨以及开采年限少于三年的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对资源枯竭、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矿井依法实施关闭。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作用,加大相关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费资源、安全无保障的落后产能,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安全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专用设备等安全产业。
(二十四)强制淘汰落后技术产品。深入开展化工等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对技术装备落后、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予以公布,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在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和南北园区共建中,严密防范非法违法生产企业以及设备、工艺落后企业易地转移,坚决防止高能耗、低产能和安全无保障的企业进入。
八、强化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
(二十五)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队伍建设。各级人
— 10 — 民政府特别是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可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乡(镇、街道)也要加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充实安全监管力量。
(二十六)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对交通运输(包括水上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业的管理,严厉打击超速、超限、超载、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渔业从业人员出海作业编组生产制度、出海作业渔船安全技术标准及通讯和安全救助设备,严厉打击和整治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三无”船舶,所有出海作业船舶都要纳入属地安全监管范围。继续开展建筑施工领域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起重机械设备专项整治,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加强安全监管。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严格执行地面挖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区域地下管网做到基础情况清、管理责任清、标志标识清,确保地下管网安全。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各环节的安全监管,严防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流散或泄漏。重点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场所的安全监管,督促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
(二十七)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各地每年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对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实施重点
— 11 — 打击,依法严惩一批严重非法违法行为。坚持做到对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组织生产,以及规定期限内未实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矿井,一律予以关闭;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十八)严格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坚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企业达到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做到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未做到同时施工的责令其立即停止施工,未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及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凡是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单位,应当履行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并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包(出租)单位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有关事项,或者未按约定履行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而发生事故的,要追究发包(出租)单位的责任。企业不得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严禁出租场地。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的,立即依法停工停产整顿,并追究项目业主、承包方等各方的责任。
九、实行更加严格的考核和责任追究
(二十九)加大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行政问责力度。省人民政府对各市、省有关部门和企业完成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较大以上事故的考核权重;发生重大事故的,视情节轻重,追究县(处)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要追究市(厅)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各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企业完成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情况的考核,加强对本地区发生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三十)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企业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上级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非法违法生产造成人员伤亡的,以及瞒报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节特别恶劣的,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对一年内发生两次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五年内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厂长(矿长、经理);对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且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厂长(矿长、经
— 13 — 理)。
(三十一)加大对事故企业的处罚力度。对于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二次以上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企业,以及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由省安委会向社会公告,并向省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银行、证券等主管部门通报,一年内严格限制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十二)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地方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所辖区域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非法生产企业(单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生产企业(单位)存在的,对县(市、区)、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十三)建立较大以上事故警示通报和查处督办制度。省安委会对较大事故实行挂牌督办,事故发生地所在市安委会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督办事项,并向省安委会作出报告。省安委会对在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二起较大责任事故的地区发出警示通报,对在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以上较大责任事故的地区,报省人民政府严肃追究责任,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较大事故比照重大事故进行处理。实行严格的事故处理备案制度,事故查处结案后要及时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十、努力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十四)落实领导班子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每一位领导成员应在履行本岗位职责的同时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主要负责人承担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承担具体责任,分管其他工作的负责人对其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具体责任。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落实监管责任。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力、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地区和行业(领域),上一级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三十五)强化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守土有责”,切实负起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三十六)加强行业综合监管。认真执行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暂行规定》(苏政发〔2010〕126号),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公安、交通运输、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指导职责,形成安
— 15 — 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三十七)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安康杯”等群众性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法制宣传教育,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对举报重大安全隐患的要给予奖励。完善生产安全事故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对安全生产宣传舆论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非法违法企业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予以曝光。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制订部署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安委办和省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和本行业(领域)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规定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安全生产
意见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11月1日印发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意见
开学近两个月,学生中各种苗头开始冒头,安全警惕性有所放松,安全形势严峻,具体表现为:
1、学生方面:
(1)高一学生开始混熟,学生间的矛盾呈激化态势
(2)早恋现象严重
(3)抽烟严重,尤其在校门外小店购买散烟
(4)女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5)手机上网现象严重
(6)学生间矛盾越来越隐蔽,反馈机制不够通畅
(7)学生迟到、缺课不在寝等情况反馈不及时、请假手续不规范
2、管理方面:
(1)值日巡查不到位
(2)年级检查处理不及时
(3)上课下班老师不管纪律
(4)班主任相关教育有所放松
(5)寝室管理存在漏洞,查寝不到位,学习状态不好
(6)门卫进出口把关不严
具体整治:
1、规范值日,严加管理督查。具体见《进一步规范值日工作通知》。
2、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关注学生假期安全。政教处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利用校讯通发布温馨提示。
3、年级召开教师会、班主任会、学生会(最好每周一次)、学生干部会,层层级级强化安全意识。
4、强化教师责任,对教学口负责,规范教师上课考勤和安全要求,召开音、体、美等专业教师会,强化安全,尤其强化专业老师对专业生的管理责任。
5、教书育人。教学口负责开展广泛的教师课堂活动,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6、活动育人。举行高三学生成人礼、八年级学生告别十四岁活动,利用运动会进行从班级到年级到学校的层层选拔,激励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7、加强与公安、工商、交警、质监、公交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尤其加强校门外的小商店、原三里中学校园的安全监控。
8、建立有效的安全反馈机制,加强政教、保卫、学生纪保小组巡查。
第四篇:安全生产工作意见
安全生产工作意见
一、抓法制工作,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
不断完善法规体系,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执法监督管理力度,推进全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要做到“五个突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
(一)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要从一般性宣传向取得显著效果上有所突破
2003年对《安全生产法》和《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要在广泛宣传、深入贯彻普及上再下功夫,使全省各个生产经营单位真正知法、懂法、守法。
——组织全省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讲活动。要求宣讲到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由各级安委办组织。
——组织新闻媒体单位对安全生产的典型事例进行剖析,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管理经验,公开曝光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使广大生产、经营单位真正受到教育。
——组织编佣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广东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省政府80号令)的单行本和宣传品,要求图文并茂,适合于基层企业的需要,以扩大宣传效果。
——组织全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重点放在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及省政府80号令上,充分发挥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开辟专栏、讲座、竞赛、知识培训教育、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完善法规体系要从制定单一法规向形成综合体系有所突破
2003年要从综合执法的角度,加快各项配套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确保《安全生产法》的有效实施。初步考虑安全生产法规包括10个系列: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管理;安全生产评价与“三同时”管理;重大事故隐患处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管理;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与执法处理;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矿山安全监督管理。
同时编佣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手册》,真正把《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从有没有向起不起作用上有所突破
——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制定政府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加快研究制定对各市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严格考核,并要做到奖罚分明。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工作不力的要进行通报评;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建立起层层负责的考核体系,切实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推动企业建章立制从国有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有所突破
要把工作的重心从国有企业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上来,推动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按《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进一步规范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重点是: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岗位操作规章制度;建立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建立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对部分非公有制高危行业进行安全评估。
(五)安全生产要从一般性检查向依法监督监察有所突破
明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执法主体,规范执法文书,按《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印制统一的证书,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力量对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贯彻《安全生产法》的情况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状况进行督促检查,依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对达不到规定条件和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正或有违法行为的单位、人员要依法处理。
二、抓重点行业,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深入
在巩固2002年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2003年重点开展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煤矿和非煤矿山、民爆器材四项专项整治。组织力量制定专项整治的总体目标,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重点,逐步建立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
(一)狠抓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
按照张德江书记提出的要求,从“交通设施、交通管理、事故处理和交通意识”四方面来抓这项工作:
——交通设施。把治理事故多发路段作为预防事故工作的突破口,完善道路标志标线和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合理改造道路,进一步推进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治工作,特别是对清连一级公路等几个危险路段的隐患整治要加大力度。
——交通管理。狠抓源头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加强车辆年检工作;突出抓好摩托车违章、客运车和农用车非法载客以及客、货车严重超载现象的专项整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理;继续抓好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秩序整治。
——事故处理。严格按规定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对特别严重的事故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以起到罚诫作用。
——交通意识。积极指导各市、县、镇及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共同开展“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社区”和“平安大道”建设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二)依法加强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
——尽快完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规范报送内容、格式、渠道,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制定和完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评价标准,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制定危险化学品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管,推动全省危险化学品中介服务开展。
——研究制定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和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管理办法,明确落实相关责任和权限。
——指导从业单位专职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发证工作。
——组织好对从业单位的验收发证工作。
——加快建立全省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评估监控体系。
——建立起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从业单位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广东省防御和处置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能力。
(三)突出抓好煤矿和非煤矿山整治
——加强日常监管。一是开展不定期的安全抽查。韶关、清远、梅州三个市要开展不定期的飞行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发现偷采立即查办,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立即停产整顿,整改后仍不达标的要依法关闭;二是继续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公开群众举报电话、信箱,并及时查处群众举报的非法偷采行为;三是建立煤矿安全监督员制度。指导各产煤市、县(区)建立矿山安全监察员(主任)制度,进一步完善煤矿监管体系;四是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控及整改。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一是修改《广东省矿山安全管理办法》;二是制定《广东省乡镇煤矿安全评估、评价办法》;三是推广韶关市开展“非法小煤矿月报制度”的做法,把整治非法小煤矿工作落实到县、乡(镇)。对非法小煤矿死灰复燃问题严重而又得不到及时处理和上报的,将按责任制要求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督促各市制定《取缔无证非法小煤矿管理办法》。
——对登记在册煤矿开展按国家统一规定联合改造设计工作,规划方案《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全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必须进行联合改造,扩大单井生产能力,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年底前全省按新标准进行统一验收。
——改革对矿长的培训方式,组织力量编写教材,重新设定培训的方式、内容。
——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严格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及批复结案工作。
(四)大力开展民用爆破器材专项整治
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生产管理的通知》(国办发52号)要求,严格民用爆破器材等危险物品的监督管理,督促民用爆破器材从业单位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协调公安、经贸(军工)等部门对民爆生产、运输、使用单位在生产、存储和运输环节上的管理。
——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法》的各项规定。加强对专用储存仓库、储存室的管理,对达不到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特别是内、外部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仓库和储存室,要采取限期搬迁或限量储存等措施,严格仓库的保管、看护制度,落实人防、技防和犬防等措施。严格人员和爆破器材出、入库检查登记制度,收存和发放爆破器材必须登记,健全使用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
——大力推广深圳、东莞和中山等对民爆物品实行的配送制,从源头上规范对民爆物品的管理。
在重点搞好以上四项专项整治的同时,对前两年排查出有较多高危隐患的行业、单位和场所,如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公路危险路段和桥梁、高压电力线路下的违章建筑、水上交通特别是乡镇横水渡口、客滚船以及建筑施工单位和制造业生产单位,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也不能放松,相关部门和单位都要继续按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尽快落实整改措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三、抓规范管理,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形成新机制
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要形成新机制,必须实现“三个创新”。
(一)对非公有制小企业的监管方式要创新
——要将安全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规范或逐步淘汰烟花爆竹、打火机生产等高危行业。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要在非公有制企业全面实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力量配置制度、安全培训制度、注册安全主任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等六项制度。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未按制度要求办事的企业,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对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整改完毕,或者达不到规定的整改标准的,要责令其继续整改,并予以经济处罚;对拒绝整改或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依法责令其停产、停业和关闭。
(二)开展全省安全生产检查要创新
——日常检查制度创新。在全省范围大力推广深圳宝安区和顺德龙江镇的安全生产巡查制度,由相对固定的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及时掌握辖区内的安全生产状况,对本地区的安全生产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
——检查形式创新。在每次大检查前都要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案,做到有重点、有步骤、有要求。形成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镇政府—村委会逐级督查的制度,通过一级抓一级,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检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对检查出的问题一定要建档、追踪落实整改;对年年查,年年得不到整改的问题和隐患要追究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
——检查内容创新。要组织《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以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检查,特别是煤矿、危险化学品等行业的检查。
(三)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要创新
——出台一批管理规章。重新修订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制定包括评价、检测、认证和培训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办法,明确中介机构所能从事的业务范围、准入条件、申办程序及对中介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等内容。
——成立一批安全中介机构。利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现有中介机构的人才、技术、管理力量,培育发展一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
——对一批高危行业进行安全评价。以危险化学品、建筑、建材、电力、石化等行业为突破口,逐步开展对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对有关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性能的检测、检验、认证。
四、抓体系建设,推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全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关键是要构筑“三大体系”:
——构筑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网络体系,搞好安全生产形势的监测预测。要充分利用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资源,加快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建设,力争在2003年基本完成;建立起本地区、本部门重大事故隐患档案,将发现的事故隐患输入政府信息网中进行跟踪整改,未整改的亮红灯,期限内正在整改的亮黄灯,已经整改并经验收合格的亮绿灯,做到隐患不除,红灯不灭,跟踪整改工作不断。
——构筑全省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搞好安全生产持证上岗工作。大力发展各级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机构,指导企业内部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工作,加大对生产经营管理者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无证上岗现象,通过提高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各项规定的落实,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矗
——构筑安全生产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包括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安全中介机构信誉、注册安全主任资格等方面的安全生产社会服务体系。对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不同内容的安全生产服务,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
五、抓理论学习,推进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阶段性的安全生产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研究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力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努力实现全省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为此,必须切实加强“三大建设”。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第一,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安全生产的关系。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是要淘汰落后的、不安全的生产方式,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对传统的设备和生产方式进行改造;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在全社会尤其是在生产经营单位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安全生产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的头等大事,如果人的生存权不能保障,那就没有任何利益可言,可以说,搞好安全生产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总之,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第二,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小康社会的标准,不仅仅反映在经济指标上,更重要地反映在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指标上,反映在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环境上。如果事故不断,人们的生命安全经常受到威胁,安全健康得不到保障,就没有什么小康社会可言。所以,未来的小康社会该是一个安全的社会,是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我们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之中来抓,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正确理解新的形势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要求。十六大确定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扩大改革,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比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市场监管体系,就包括安全生产的整治和监管;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也包括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强化安全监察执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当然包括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文化产业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包括采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新的科技成果,来增强安全工作的科技含量,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等等,总之,十六大提出的许多工作任务都与安全生产有关系,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理论创新,用十六大精神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二)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工作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倡导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多做预测、前瞻性、基础性的工作。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努力形成全省统一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立一支技术精湛,组织严密,机构到位,人员落实,能够代表国家执法的队伍。要积极探讨基层安监机构执法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极力构建起市、县(区)、镇三级安全生产的监督执法体系,通过适当委托乡镇安监机构执法,或者通过发挥基层安监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以解决目前县(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量不足的矛盾;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全省安监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安监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为依法行政创造条件。
第五篇:安全生产工作意见
全镇安全生产工作会讲话稿
林恭兴
(2007年2月1日)
经过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我们召开这次全镇安全生产工作会(地质灾害培训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去年以来的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安排部署2007年及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今天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由我总结去年以来的安全生产情况,安排部署2007年及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二是由镇党委张副书记布置当前森林防火工作。三是镇政府与各村委会、相关企业签订2007年安全生产责任书。下面,我就安全生产工作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
去年以来,在镇党委和县安委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全镇经济及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保持了比较平稳的态势。在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县对我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全年安全工作情况来看,我镇在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2006全县有一起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超标。
(二)农用车、摩托车、农村交叉路口、危险地段交通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三)消防安全形势严峻。2006年个别村(2村)因用火不慎等因素导致发生火灾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一些隐患还没有得到整改特别是企业“三合一”现象仍然存在。
(四)部分企业和在建工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安全生产意识仍较差,在处理生产与安全关系的问题上,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仍然存 1
在,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普遍不高,“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抓的不紧,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不重视,新招工人上岗“三级安全教育”落实不够。
(五)安全事故的“事前防范”仍有待加强,“事后追究”力度须进一步加大。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生产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涉及到社会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镇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从大的范围来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县党代会,安全生产无一不是一项重要内容。就我镇来说,刚刚闭幕的镇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围绕镇第九届党代会提出把南埕建设成为“林业重镇,生态强镇,旅游名镇”的美好蓝图,进一步打造“魅力南埕,文化南埕,平安南埕,和谐南埕”的奋斗目标。同样也离不开安全生产,也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首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好《安全生产法》,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各村、企业、镇直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要做到学法、知法、懂法,依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和各负其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明确、管理协调、运转高效。要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突出监督,落实责任,依法行政,公开透明。要继续抓好《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
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依法搞好当前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要搞好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源头上杜绝事故隐患。在加强学习贯彻的基础上,加大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今后每个月镇里都将联合和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对各种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要给以严厉的打击。该停产的要停产,该查封的要查封,决不心慈手软,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段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借用有关领导的一句话“对待安全生产,怎么做都不过分”。1月26日在全县安全会上,林合龙副县长强调说,要强化铁腕整治,以铁的心肠和铁的措施,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绝不能心慈手软,姑息迁就。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抓好2007年及当前安全生产工作1、2007我镇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为主线,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核心,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狠抓突出问题的整治,加强执法队伍和依法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事故防范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总体思路:围绕依法行政、强化监管“一条主线”,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二个体系”,构建基层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三个网络”,努力实现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手段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基
层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进一步提高。
3.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和思路,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把好关,在安全的前提下谋发展。2007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见
(一)(二)
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刚才已和各村,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要按照南政[2006]号文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强化并落实各级各部门领导的责任,共同抓好工作落实。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总责,既要对生产负责,更要对安全负责;既要管生产,更要管安全。要把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的落实情况、安全投入情况、安全教育情况、特种设备和关键岗位的安全管理情况列入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双溪水电工程指挥部和我镇辖区内企业、电站要结合实际,制订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做好上墙。要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全面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真正落实,切实将其落实到每每一个村、每一个企业和个人,做到不留死角。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共同把关,逐步实现依法管安全,以法治安全,不断把我镇的安全生产管理推上新的台阶。
(二)认真组织事故隐患整改。最近以来,我镇多次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已经查出不少的隐患。各企业要加大对已查出事故隐患的整改力度,加大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监控、防范,积极消除各种危险危害因素,巩固安全生产检查的成果,最大限度防范各种事故的发生。
(三)建筑安全。科学处理建设工期和安全生产的关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注意防范高空作业、起重设备作业、隧洞作业、爆破作业和施工用电、用火等方面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审查。见(四、六)
(四)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液化气)、烟花爆竹安全。管好民用爆破器材,不仅仅是一个安全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稳定问题。为此,镇派出所要严格检查,严格保管和领用制度,妥善保管,防止丢失、被盗。烟花爆竹安全,主要是解决非法经营和销售问题。工商所和供销社要密切配合做好。各村要安全燃放。
(五)水电和供电安全。发电、供电企业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制度。运行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禁脱岗、溜岗、睡岗,杜绝人为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施工工作票和安全交底制度,确保安全供发电。
(六)交通安全。
(七)消防安全。(1)当前要加强安全防火宣传教育,杜绝森林火灾。等一下,张副将作详细部署,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两个重点区域,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民房安全(电路和取暖)。
(八)学校安全。要加强防火、用电、食品卫生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学校安全不出现任何问题。组织学生外出和举办大型活动要经镇分管同意批准。
(九)抓好春运安全。2007年春运即将来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以派出所为主,充分发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机制作用,加强同各相关部门配合,各司其职,狠抓源头管理,坚决遏止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十)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见
(五)(六)
(十一)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不拘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扩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加强对各级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督促企业和工地强化职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知识的教育培训,实现长效安全。
同志们,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布置、真检查、抓落实,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努力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再过半个月就是春节了,在此谨向大家拜个早年,祝愿各位猪年身体健康,财源广进,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接下来,由赖副镇长组织学习地质灾害知识。请有关对象留下来继续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