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析——以公盂岩为例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析
【摘 要】: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浙江仙居公盂岩农村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利益相关者属性分析研究当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结合现有景区管理模式探索出适合此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路。【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054-02 利益相关者理论介绍以及对应分析理论框架构建 1.1 利益相关者理论文献综述
目前对旅游领域对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大类: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规划与目的地(或旅游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规划与目的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1979年Rosenow 在其著作《Tourism: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中强调旅游目的地发展和管理中需要“公众参与”;此后,Freeman、Butler、Murphy等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目的地或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协作与管理、旅游规划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等主题;2003年,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Erick.T.Byrd博士研究了在社区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对旅游的参与程度、“支持”和“反对”的态度对社区旅游发展的影响;2002年弗吉尼亚理工学院Yooshik Yoon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是旅游成功运作、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研究暂停留于理论引入阶段,保继刚和吴必虎等少数学者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当中。
1.2 分析框架
(1)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主要体现在于参与旅游管理决策和利益分配两个方面,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双重满足。一方面,在以正当途径和渠道获取经济利益的社会背景下,村民会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初级旅游消费品及各种原材料、承包或开办家庭旅馆等旅游企业、从而实现提高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旅游的深入和全面发展,社区居民通过参与旅游决策、监督和资源保护来自觉的参与到旅游发展的进程当中。
(2)政府。虽然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但是政府利益不同于其代表的利益——公共利益。政府利益比公共利益更狭隘。一方面,政府是公共旅游资源的最大整合和调配者,是行业运行和发展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其在政策的制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管理、旅游发展基础设施的宏观管理和调配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行业各个利益主体的获利情况。另一方面,政府又成为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体现出某个阶层或某些人的独特意志。所以说,在这多方利益关系中,政府的利益指向是最不确定的。
(3)旅游企业。景点开发商对旅游地的促进作用通过三种增长机制来实现:第一个来源于对新的旅游者的吸引,旅游者的增加将导致新一轮的景点建设;第二个来源于新景点开发带来的投资效益,社会和政府部门可见的投资总额升高,政府用于旅游业的建设资金增加,旅游地的总体吸引力上升;第三个来自于旅游者的平均消费水平的提高,门票等收入增加。
(4)旅游者。真正影响旅游者出游决定的因素是旅游地在旅游市场中的口碑。
需要强调的是,在目前旅游产品越来越“舞台化”、“商品化”的时代特征下,旅游者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走向“原真性”,不管是“舞台原真”还是“原始原真”,总之旅游者所最求的利益也就表现为旅游者在进入旅游目的地后通过旅游体验和认知所获得的各种知识、愉悦和满足感的总和。本文来自论文资源库 http://lunwen.5151doc.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案例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2.1 案例具体情况介绍
公盂岩景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南部的田市镇内,面积约31平方公里,是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大重点景区之一。目前尚处于未开发状态,被誉为华东最后的香格里拉。目前当地政府已确定将公盂岩景区的开发权和经营权转让给公司,由于涉及到土地征用,公司一方采取迂回方式做开发前期村民的思想工作。当地的游客仅仅是背包客,住宿一晚加吃饭的价钱是15-20元钱。
2.2 公盂岩相关利益者分析
(1)社区居民。当前公盂岩的村民全部是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年收入平均在1500块左右,对于收入增长有着热烈的期盼。但涉及到征收土地的时候,村民们集体呈现的态度就是犹豫或拒绝,显然他们对于唯一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土地不会轻易放弃,这也是当前具有独特风情的偏远乡村开发旅游时碰到最为重要的问题。若没有一个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公盂岩村民们一定会各自追求短期利益的满足,导致乡村旅游的乡土文化气息和原生态环境遭到不可复原的破坏。
(2)仙居县政府。仙居规划的五大景区当中公盂岩是唯一一个处于未开发状态区块,是最后一个生态支撑点和潜在的新增长点。从政府的公共利益来说公盂岩旅游的成功开发会给仙居整体的旅游开发增加浓厚的生态特色,从而带动整体形象向更好方向发展,政府的“5年计划”也能有一个很好的开端。
而从“政府利益”来说,只要3年内(这届政府主要领导人已执政2年)公盂岩旅游开发不会惹出土地抑或是经济上的乱子,政绩上还是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体现。
(3)规划者。一般来说,当前社会上规划者的利益实际上是和“雇主”的利益接近的,虽然也会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但也只能停留在文本之上,这一点是和规划团队的领导人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在这个项目当中,规划者的强烈责任心会在整个规划的战略发展以及项目设置上体现出来,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先做好第一步的铺垫。
(4)开发商。公盂岩景区的旅游开发商是本地开发商,集团实力比较强劲,也是第一次涉足旅游业。这样的初次涉及旅游业的家族式企业集团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能从旅游开发中迅速得到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从而可以复制到后期更大规模的项目当中去,而且经常是希望依靠“门票经济”或是房地产来达到丰厚利润的获取。
(5)游客。公盂岩景区内目前以自助背包客为主,公盂岩资源最大的卖点就在于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和户外气息。这部分户外活动消费者的特点是消费水平高、欣赏水平和文化层次相对来说也很高,他们的核心利益就是高质量的生态支撑性和乡村文化依托性的旅游产品;另外,诸如交通的便捷性、旅游的安全性、购物以及金融服务的周到性等因素也是游客利益之所在。所以公盂岩必须按照“非景区式开发”的思路进行规划,关注其所针对的市场群体进行产品开发,关注其核心利益实现的各种条件的创造和保护。制衡机制建立探析
3.1 景区经营公司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公盂岩内部利益群体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开发商完全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来完成土地的征用,带来的后果就是:由于规定此地不能进行拆迁,还要尽可能征召当地人作为景区经营公司的员工,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随着公盂岩人气提高带来的土地升值让村民内心产生严重不平衡,接着就出现“公地悲剧”和“飞地现象”,必须在开发之初就建立一种利益的制衡机制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
可以设想,景区经营公司采用股份公司制,按照目前股份制公司的运作方式和收益分红方式操作。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长不能由景区管理委员会会长担任,由大股东组成,下设总经理主管运营,增设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中必须要有各种类型的旅游专家。居民以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和不动产估价入股,当然目前学术界也有研究认为应该将当地的农耕文化这种软资源也估价入股,可以使居民认识到这种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资源,是得到利益分配的凭借,避免出现“飞地现象”,标准问题应该让政府组成代表团(有农民参与的)与开发商进行协商,同时这部分资源的分红所得应该作为村落保护基金不予分配,由农民旅游合作协会掌管,同时受到政府下派的景区管理委员会监督。然后开发商就以特许经营权入股,公盂岩景区只能有一家开发经营公司,其他资本若想进入必须通过东景集团下设的公盂岩旅游股份公司,以保证景区经营公司的独立地位。公司成立以后,招收当地居民成为其员工,规定当地居民必须从事接待工作才能得到股份的分红。公司对员工采取持证上岗机制,定期培训考察,不合格的就停止工作接受再培训,有相应的经济奖惩措施。同时对接待农户也进行资格认证,比如说内部装修的要求,服务质量的要求等等。这里整个村落的内部装修和改造可以由公司统一安排,费用农户可以用分红冲抵。
3.2 社区居民利益组织设置
实际上在这种股份制模式当中,居民属于弱势群体,在此可以考虑应用一个过渡性的融资方式即资产证券化。社区居民可以将由于旅游开发而带来的房屋出租收益作为可预期现金流保证向银行贷款,银行可以将此打包承包给SPV(我国目前是建行和国开行)来进行市场融资。而居民可以以这些贷款来作为入股资本避免居民在股份公司出现被排斥的结果。
成立农民旅游合作协会,设立协会章程,代表社区居民利益,主要负责(1)组织业务培训,技术咨询和信息交流(2)参与公司决策(3)代表行业进行行业发展动态调查(4)参与员工上岗标准和服务标准的制定(5)参与价格协调(6)监督和管理会员单位依法经营(7)协调协会会员和非会员的关系,对非会员也进行利益补偿(8)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由于刚开初居民不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为避免协会成为虚设,在开始阶段可以让政府部门的官员担任协会会长,村支部书记担任副会长,当然这其中正确的人选是很重要的。然后由股份公司 本文来自论文资源库 http://lunwen.5151doc.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培训协会成员,提高服务意识,可以带出去到其他已经开发成熟的景区学习农民旅游协会的运作和管理。3.3 政府管理机构的设置
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宣传、各政府相关部门与景区经营公司利益的协调、生态保护标准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公司的运作。由于目前我国官员是5年任期制,这样才导致政府监管环节上没有很好的约束,大部分都想在任期内达到好的经济效应,解决就业问题,环境问题很一般要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才出现,那时很可能就不在任期了,所以也无关紧要。据此,从机制上短期还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未来环境生态效益必然会成为官员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砝码,才会使景区管理委员会真正负起责任。委员会会长由政府掌握实权的官员担任,会员从环境、林业、工商、税务等抽调,并聘请有关专家做咨询顾问。该机构不能干涉公司的经营,运作费用通过收取公司特许权发放费解决,只能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生态环境检查来影响公司的决策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奖励比如说可以返还一部分税收用于环境的维护,惩罚可以通过罚款额限期整改、收回特许经营证等措施来完成。
(本文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庄志民教授指导,特表谢意)
【参考文献】
[1]Andrew Holden.In need of new environmental ethics for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1):94-108.[2]Murphy P E.A community approach[M].London,1985:64-76.[3]许振晓.民营乡村景点投资问题及对策[J].旅游学刊,2002(3):19-21.[4]刘静艳.从系统学角度透视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结构关系[J].旅游学刊,2006(5):17-21.[5]吴忠军.民族社区旅游利益分配与居民参与有效性探讨-以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景区平安寨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51-55.[6]罗永常.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J].旅游学刊,2006(10):45-48.本文《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析==论文资源库》由论文资源库 http://lunwen.5151doc.com 为您整理,更多论文请访问:http://lunwen.5151doc.com/Article/HTML/229823_2.html
本文《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析==论文资源库》由论文资源库 http://lunwen.5151doc.com 为您整理,更多论文请访问:http://lunwen.5151doc.com/Article/HTML/229823.html
第二篇:旅游管理视角下浅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作用,以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例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期末论文
题
目
旅游管理视角下浅析如何充分发 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作用 以“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例 姓
名
曾尚芸
学
号
***
院、系
旅游与地理与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教 师 罗 文
旅游管理视角下浅析如何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功能 ——以“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例
摘要: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云南省红色旅游的代表型资源,该景区因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爱国精神、人文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而具有独特的政治地位和爱国主义思想传播意义,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导致该红色旅游景区受教育人数的相对偏少,其德育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该论文通过与本专业相结合,在整合该基地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重塑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其爱国思想的传播作用。
关键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作用;问题;建议
前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爱国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1997年6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被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对云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所以,深入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定义及德育功能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定义
1994 年 8 月 23 日,中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是指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风景胜地和展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大建设工程、城乡先进单位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2]。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功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品质和优良传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是由于具有诸多德育功能,因而为社会大众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意义深远的公益服务,发挥着积极的社会效益,其德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3]:
1.传承美德,继往开来 2.以史为鉴,和谐发展 3.感恩收获,回报社会 4.树立理想,信念教育
二、“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及建设现状
(一)“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
“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即西南联合大学原址)东北角。是为纪念1945年爆发的“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纪念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的西南联大,纪念李公朴、闻一多而建。纪念馆始建于1982年11月27日,当时是“一二.一”运动陈列室。1985年9月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批准,更名为“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邓颖超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1992年、1994年纪念馆先后被列为昆明市、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二)“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现状 [1] 1.“一二·一运动”纪念馆
“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初建于1982年11月27日1992年、1994年纪念馆先后被列为昆明市、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是昆明唯一国家级的红色旅游景区[4]。
纪念馆占地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馆内保存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李公朴、闻一多先生衣冠家,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标柱、西南联大旧教室、石雕火炬柱镌刻着闻一多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等不可移动文物。展室采用现代化的陈列布展技术,通过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等多种展览表现形式、并辅以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共计展出262幅历史图片、12幅图表、84件相关实物及相关文字说明。2.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是近年来昆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其坐落于“一二·一”运动纪念馆旁,占地1000余平方米,馆名由马识途先生题写。于2004年11月7日正式对社会各界开放。展室采用现代化的陈列布展技术,通过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等多种展览表现形式、并辅以声、光、电等科技手段,集中展示了西南联大的起源、成立、发展、结束等各个重要阶段的重要事件与重要人物。3.闻一多、李公朴殉难处
闻一多殉难处碑位于云南昆明市区钱局街西仓坡,原云南西南联大宿舍大门附近。今立柱碑一方,上书“闻一多烈士殉难处”,周围石栏铁链,植有花木。李公朴殉难处位于翠湖公园东侧,圆通街1号附近。4.西南联大名人旧居
西南联大名人旧居包括:陈家营杨宅(昆明市五华区普吉镇陈家营)惠家大院(昆明市五华区黑林铺镇龙院村龙普路)冯友兰旧居(昆明市盘龙区龙泉镇龙头村弥陀寺)梁思成、林徽因旧居(昆明市盘龙区龙泉镇棕皮营村)闻一多、朱自清旧居(昆明市盘龙区龙泉镇司家营村)周培元旧居(昆明市西山区碧鸡镇龙门村112号)。调查中发现,旧居因年久失修,鲜有人进入,并未开发为旅游景点。
三、“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教育群众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受教育群众来源分析
“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都有众多的海内外人士来此参观。其中,学生人数所占比重最大,每逢清明、“五四青年节”、“一二·一”运动纪念日期间,很多高校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幼儿园的小朋友来此举行入党、成人宣誓、入团、入队仪式。且在近几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图1)。
图1 2010~2013年学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Figure1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ccounted for the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number in 2010~2013
在各类学生中,高校学生所占比重最大。与此同时,调查中发现并没有旅行社以西南联大文化旅游为主题组织团队,通过旅行社组团来“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参观游览的人数较少,省外人士所占比例不大(如表3)。
图2 2013年纪念馆来访情况统计表
Figure2 Museum visit statistics in 2013
(二)“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问题
目前,一二一爱国主义从总体来看还没能充分发挥其德育的作用,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1.参观形式化,无法达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利用“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教育的形式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整个参观活动的无组织性、无目的性。还是以中小学生为例,带队老师虽然把学生们组织起来并带到了基地,但并没有指导孩子们参观或作有意识的讲解,而是放任孩子们在场馆内自由玩耍。而接受学校组织的集体参观的基地,却因为导游、解说员的人手不够,也没有组织好讲解和引导[5]。参观前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参 观过程中缺乏引导和讲解,参观后也没有要求总结和体会,所以,很多中小学生在参观完了基地之后并无深刻印象,所学到的东西也更少,有的甚至连基地的名称都不知道。
2.教育基地分布过于分散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联大校舍、“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四烈士墓、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库、民主草坪分散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没有形成完整的一条线路。包括云南师范大学校门、三校亭在内的许多景点均没有纳入完整的旅游线路,红色旅游资源没有整体性,很难形成整体的感染力,且民主草坪等景点并未有文字说明容易被忽视。3.宣传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由于政府对“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度不够,国内许多红色教育基地均有其品牌,如“重走长征路”、“革命发源地”等,而云师大联大校区红色教育基地不仅不具有品牌效应,在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很难脱颖而出,所以在全国的同类资源中并未受到广泛的关注,以至于除了昆明本地人少数人知道“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存在,在中国的知名度不高,就算到了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扫墓祭奠,但是经过调查,来访学生真正知道该基地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意义的人极少。4.教育基地维持经费不足
教育基地内的文物保护经费、日常维持经费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情况下,其支出大概包括以下几部分:所需的水电费、保安、保洁、园艺等物业管理费、设施设备更新维修费[6];所需的文物征集费、文物保护费、文物研究和出版费、临时展览费、宣传策划费、公众服务费、员工培训费等。大多数景区为了保证景区管理有效、健康、合理地运行,基本上都是依靠门票收入来补充经费的不足,但是由于“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免费开放,且国家财政拨款的有限,就很难保证该基地的日常开销,所以在其德育功能的提升和发展上也存在一定瓶颈。
5.服务质量不高
每年的12月1日,来访群众骤增,大大超过了原来设计的承载极限,这就必然要求对硬件和软件服务进行改进,如增设馆内指路牌、禁止标识和电子摄像设备,增设观众排队围栏,增设垃圾桶、公众休息座椅,增加解说员、保洁、保安等。这些设备、人员和服务设置的增加,必然会增加运营成本,且没有足够的讲解人员的配置,很可能被迫降低服务质量。
四、如何充分发挥“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作用
(一)丰富教育内容、挖掘深度、提炼精神,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针对“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门成立研究力量,也可以成立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群众团体,长期深入对基地精神进行深入研究。也可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市内外艺术家开展文艺采风、诗会、笔谈等多种活动,创作一批新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作;组织一些社科专家、学者编写“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介绍文章,汇编成册,作为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书目;或是成立各研讨会,认真研究该基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提炼出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融入到建设当中去[7]。
(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突破资金瓶颈,实现基地可持续发展
一是增加政府投入。保证“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费,这是实现基地可持续发展、教育经常化的基本前提。
二是开发延伸产品。该基地要根据当地特色,以及其所揭示的教育主题开发设计各种纪念品、仿制品,以满足人们手脚群众购物的需求,增加基地的收入。
三是拓展增收渠道。该基地可与周边的旅行社、饭店、商店等旅游相关企业达成协议实行利益分成,以增加基地的收入;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争取承办会议、举办展销会等机遇,转变观念,尝试新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从其他部门或活动中获取收入[8]。
(三)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改善导览工作
一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在此情况下,云师大联大校区红色旅游景区可从在校学生中多培养不同风格的讲解人员,推行文明用语,改进解说词,拉近与游客的距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在参观、游览中制定出不同的参观方案,因人而异吸引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同时,并给与相应的证书或报酬,可降低基地的运营成本,还能更好的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四)发挥育人功能,实施免费开放
为进一步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继续实施免费开放,充分发挥纪念馆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养成出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管理工作:一是合理调控参观人流。二是实行预约登记制度,每天接待参观团体的总人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和管理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四是积极吸纳和招募志愿者参与场馆管理,通过注册的方式,逐步实现志愿服务群体的服务时间定期化和服务内容岗位化,通过志愿者集中服务活动,引导观众增强文明素质。五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设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市民开展参观评估活动,积极吸取和采纳合理化建议,不断提高管理水平[9]。
(五)加强对参观者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观众中有相当数量是所谓“看热闹的”他们由于闲暇时间较多,能多次进人博物馆。景点服务人员应加强对参观者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使其观念的得到转 变,真正关注“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蕴含的民族价值和历史意义,真正意义上提高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德育功能。
(六)线路多样化,增强教育吸引力
1.“革命红文化 伴君游联大”——红色革命文化之旅
作为云南师范大学联大校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一二·一”运动纪念馆,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
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可以“革命红文化 伴我游联大”为主题的开发一二·一红色革命文化之旅,吸引大众进行文化旅游。
具体线路:北门街“北门书屋”——学院坡李公朴殉难处——西仓坡闻一多殉难处——云南师范大学校门——“三校亭”——民主草坪——闻一多雕像——西南联大旧大门——“一二·一”运动及三校校长纪念铜像——“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西南联大旧教室 2.“联大与我同在 先烈精神永存”——历史名人教育之旅
历史名人红色旅游资源是指西南联大在昆明市内师生所居住过的校舍、旧居、会馆等。对西南联大及其名人有更进一步了解。以实物的方式将革命先辈艰苦的优良传统呈现出来,同时与讲解和纪念馆内的声像资料结合起来,言传身教,对当代人具有积极的教育启迪作用。
(1)对历史名人旧居进行保护性开发:将旧居通过讲解和介绍与云师大联大校区红色旅游景区进行串联,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相应旅游线路。
(2)再现历史名人事件:以一些文化名人的事迹为蓝本,以在校学生为核心演职人员,并联合有关各个部门,进行一些剧目的演出,在参与的同时,学生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名人及历史事件,而且能从新审视后得到深刻体验,激发爱校和爱国情感。对于旅游者而言,把历史史实以剧目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具有吸引力,且让参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10]。
具体路线:西南联大旧址(云南师范大学联大校区)——西山区碧鸡镇龙门村周培源旧居——五华区黑林铺陈家营杨宅(华罗庚、闻一多旧居)——五华区黑林铺龙院村惠家大院(梅贻琦、吴有训、赵九章等旧居)——盘龙区龙泉镇龙头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含冯友兰旧居)——盘龙区龙泉镇棕皮营(梁思成、林徽因旧居)——盘龙区龙泉镇司家营(闻一多、朱自清旧居)。3.“一次游三校 体验校园行”——云师大校园游
校园旅游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是指以高等院校独特的建筑风格,优美的校园环境,悠久而身后的文化底蕴以及浓郁的学术氛围为依托,吸引人们前来参观游览,从而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社会活动。[9]云南师范大学前身是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大,从最初的西南联大至今经历了百余年的沧桑,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一直被师生所秉承的“联大精神”更是 对青少年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特点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一种实践活动,“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记录了我国抗日时期师生艰苦奋斗的历史文化,是云南师范大学“明德睿智,刚毅坚卓”的校训的真是写照,是了解祖国灿烂文明和激发人们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也是践行马克思爱国主义建设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的必然要求。深入研究“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所以,这不仅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更需要我们云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积极的行动起来,积极传播西南联大精神,充分发挥“一二.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思想德育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祥艳,马宁.新时期应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J].大学时代.2006(11):3.
[2]李蕾.加强基地建设,发挥基地作用[N].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10(2):2. [3]包云燕.方绍勤.张团娅.一二·一精神的当代思考[N].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8(1).[4]宣淑君.李光荣西南联大文艺社的组成及其活动[J].成都大学学报2007(2).[5]于化民.一二·一运动中的西南联大教授会[J].史学月刊2008(6).
[6]吴宝璋.一二.一运动中的爱国精神研究[N].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8(1).[7]洪德铭.西南联大的精神和办学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1997,2:9-15.[8]欧阳婷婷.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昆明市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纪念馆[J].云南电业.2007,11:47.
[9]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三篇:浅析意境流视角下的边缘型古镇旅游营销战略研究——以芙蓉古镇为例
浅析意境流视角下的边缘型古镇旅游营销
战略研究——以芙蓉古镇为例
论文关键词:旅游营销;意境流;边缘型古镇
论文摘要:边缘型古镇在明星景区的遮蔽效应之下,其旅游资源的优势将会逐渐消失,为了更好地发挥边缘型古镇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构建该类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借鉴旅游营销的意境流理论,通过营造良好的意境来更好地塑造芙蓉古镇旅游的整体形象,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营销理念与定位,以此冲破张(家界)、凤(凰)两地的旅游遮蔽效应,从营销4P(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理论入手,制定出适于芙蓉古镇旅游市场发展的营销策略。
一、引言
边缘型古镇是指地处强势旅游区域(圈层)的沿边地带、旅游形象不突出、旅游经济发展落后、旅游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差、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不高、旅游业发展明显滞后的古村落或传统聚居区。由于其边缘性,大多都被周边明星景区的强势品牌认知度所遮蔽。如果应用传统的旅游营销战略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则不会受到旅游者的关注,当然也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都在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心理因素的支配,如:求新、求名、好奇、习惯、同步、优越、求美等。这最后一种美学心理体现着人类对美的永恒追求,是消费动机和行为中起决定作用的心理要求。所以,营销开始呼唤美学的参与,寻求意境的回归。近年来城市居民迅速增多,旅游者的生活方式是紧张的、短暂的、不断变化的,这些环境也为意境流视角下的营销战略实施提供了理想条件。
湘西芙蓉古镇是这一边缘型古镇的代表,芙蓉古镇北有闻名世界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南有“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这两大景区品牌价值高,对旅游者有强大的吸引力。两大明星景区的形象遮蔽效应,使得芙蓉古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古镇的内在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芙蓉”品牌也未为世人所知,旅游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芙蓉镇在西部旅游和“张(家界)一猛(洞河)一凤(凰)”湘西黄金旅游路线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体现,反倒沦为这片强势旅游路线中的一块弱势之地。这一事实,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来审视边缘型古镇的旅游开发。本文以芙蓉古镇为案例,拟从意境流理论角度构建旅游营销战略。在研究中,我们将旅游产品设计、传播研究和空间设计引入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概念和人文景观学中的“幻象”概念,以古镇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为基础,构造了由山水意象、生态意象、田园意象、天人合一意象、民族意象、趋吉意象等构成的“意境流”体系,通过声、光、色、欲望、情感、美感、艺术、理念、有魅力的形象代言人等共同构成感观刺激和心灵刺激的全方位的体验型营销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意境流理论指导下的营销战略构建思路。
二、文献回顾及评述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旅游关注的不断升温,尤其是一系列人文历史旅游目的地的出现,国内外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多有研究,涌现了一些突出成果。在国内,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古镇旅游合作营销、古镇旅游营销原则、古镇的旅游形象定位、乡村古聚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问题、古镇旅游市场特征、美学角度的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但上述成果中鲜有涉及边缘型古镇旅游营销的研究,而从意境流角度进行的类似探讨更是少见。
国外对于古镇旅游营销研究多是从古村落或传统聚落方面入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古镇旅游营销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古镇的营销发展问题、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古镇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和营销上的特殊性,而对于意境美学营销的研究在西方并不多见,较有影响力的也只有贝恩特·施密特和亚历山大西蒙森从产品视觉和消费者感受角度进行的研究。但上述研究中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没有以市场视觉环境、消费者视觉心理为基点进行营销战略设计,忽视了感观营销和体验营销在古镇旅游产品差异性形成中的重要性;(2)囿于从传统营销角度去制定营销战略,“千人一面”的现象过于严重,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3)研究方法和手段单
一、深度不够。现有成果多停留在事实描述层面,重复性的低层次研究较多,而跨学科的、概念性、模型化的研究缺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上述研究无疑为古镇旅游营销实践和研究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理论。
本文以意境流理论为指导,突破了营销管理的传统思维,将产品设计、识别和形象等营销理论有机结合,提出了边缘型古镇走出困境的营销思路;并以此思路指导芙蓉古镇的旅游营销战略的构建,提出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从而开拓出了弱势旅游地走出困境的新路径,丰富了旅游营销战略理论体系。
三、芙蓉古镇旅游营销现状
(一)缺乏明确的营销战略理念
目前,芙蓉镇在长期旅游开发和整体营销方面,并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战略理念。芙蓉镇在旅游开发中,并没有清楚认识自己在大湘西旅游圈中的优势和劣势,对于打“资源牌”还是打“文化牌”,始终是举棋不定,因而在确定指导思想和战略理念时,时而借鉴张家界,时而模仿凤凰古城,进而导致了其本身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始终体现不出特色,没有吸引游客的魅力。此外,受周边景点的影响,芙蓉镇仅仅从观光型旅游地的角度进行开发和营销,而芙蓉镇本身小巧别致,景点密集程度高,旅游消费链条不能扩展,致使旅游整体效益无法提升。
(二)未进行系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规划和营销
芙蓉古镇对于旅游形象这一问题缺乏深入认识,未进行系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规划和营销。由于旅游开发和战略理念的现实情况,芙蓉古镇向外传递的旅游形象相当模糊,甚至迄今为止,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仍然没有立足现实、明确其形象,只是将张家界和凤凰的折衷形象作为芙蓉古镇的形象“标识”,而大湘西各地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这种在旅游开发和营销上采用的跟进和模仿战略,使得芙蓉古镇的旅游吸引物毫无特色,最终导致处于北部张家界和南部凤凰这两个明星景区的强势“形象遮蔽”效应之下。这种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境地,将会使其旅游资源的优势丧失殆尽。
(三)没有提炼出体现当地旅游产品特色的宣传口号
旅游宣传口号应根据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性质特征、主题和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旅游理念,针对不同的目标旅游者、旅游客源地提出和使用,以期引起潜在旅游者注意、兴趣并进而使其产生旅游动机和行动。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可以通过使用宣传口号等方式来塑造和提升。例如,“七彩云南,梦幻丽江”—丽江、“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孙权故里,龙门古镇”—杭州龙门、“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浙江西塘,这些宣传口号直接、简洁、明了、响亮,无形中传递了当地的旅游形象。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加之缺乏现代的竞争和营销意识,芙蓉镇并未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的旅游宣传口号。
(四)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没有有机整合芙蓉镇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并未有机整合,不能形成一个协调的旅游资源系统。自然和人文两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的旅游产品各自独立存在,产品间缺乏紧密联系,难以形成合力。来到芙蓉镇的游客往往认为,该地山水不及张家界,民族历史文化不如凤凰;山水不能传情,景物不能铭志,所以,市场竞争力必然会被削弱。须知,芙蓉镇单一地向游客推出山水或人文旅游产品是无法突破张凤旅游遮蔽效应的,必须将芙蓉镇灵气十足的山水资源与现有的民族、历史等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山水中融合人文,人文中富有山水,而这正是张家界和凤凰旅游资源所缺乏的。唯有如此,芙蓉镇才能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竞争之路。
(五)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策略随意性较强
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理念,加之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缺少科学的营销思想的指导,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方面只是随经营者的想法而定。旅游产品单一,多以观光型为主,且旅游产品的季节依赖性很强,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旅游产品的价格混乱,景区内存在内部价格竞争,同一景点门票在不同旅行社和不同代售点其价格有所不同,价格竞争是所有市场竞争的最低级阶段,在短期内,表面上好像给消费者和经营者带来收益,但是如果违背了市场供求规律,将会带来社会总体福利的下降;价格缺乏应有的弹性,一般旅游目的地都有淡旺季,在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价格,而芙蓉镇的景点门票、住宿、交通的价格并未随淡旺季进行调整;在分销渠道建设方面,芙蓉镇只注重长度而没有考虑到应有的渠道宽度,芙蓉镇旅游开发公司建设分销渠道的出发点为吸纳尽可能多的有销售能力的旅游中间商介入,以此形成在长度上占优势辐射和触及点较多的渠道,这种渠道建设方式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在各地旅游产品同质、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处在较低阶段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一旦旅游需求发展到高度个性化,缩短旅游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进行一定的直接营销是必要的,因此不能只注重长度也要注重宽度。
四、基于意境流视角的芙蓉古镇旅游营销战略选择及策略设计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各式各样的旅游资源都充斥着旅游市场,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旅游心理,使得每种旅游产品都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单个旅游企业的旅游资源也不能够完全满足整个旅游市场。因此,旅游企业只有找对自己的“坐标”,才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我们应找到芙蓉古镇旅游的目标消费市场,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上做好定位,有效地整合旅游景点各方面的资源,以差异化的营销视角,应用意境流的理论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和策略。
(一)目的地意境流理论内涵
意境是我国古代审美观念的一种表述,是指外部物质空间在人类大脑中的精神反映,对旅游目的地而言,意境就是一种场所氛围,它通过适当的景观空间组织和多种旅游产品的挖掘、组合、叠加,为旅游者提供一种精神体验,使人与旅游目的地产生一种内在的精神交融,从而加深游客对目的地的认同感。景观是物质的,意境则是精神的,精神的意境源于物质的景观。它的构成形式包括客观的景观和主观的情感两个方面。景观意境是指旅游者的情感在景观魅力的感染下,与景观相融合,达到情景交融而获得的美感体验。目的地意境流理论本是人文地理学中一个较新的概念,它是意境概念的具体应用,是对意境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营造一系列具有一定主题的意境单元,并使其与旅游者互相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景观意境流。
良好的旅游目的地意境营造对于旅游景点的形象塑造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效果,因此,将意境流理论引入到旅游市场营销中来,是十分必要的。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应用意境流理论应注重对目的地旅游营销形象的整体把握,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梳理和研究,将相关旅游产品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避开资源劣势,考虑其所处的市场地位,针对客源市场的旅游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营造一种能使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进行精神交流的氛围和形象,以期获得旅游者认同,最终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二)芙蓉古镇旅游市场营销战略选择
通过对芙蓉古镇营销现状的分析研究,结合意境流理论塑造旅游目的地的精髓,芙蓉古镇的旅游开发,可采用如下营销战略:
近期和中期做市场补缺者,成为张凤线路上的“休憩岛”和一个重要节点,而非可有可无的过境点。
1.芙蓉镇旅游开发虽然较早,但尚处于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实力较为薄弱,尚不能与张家界、凤凰等强势景区相抗衡,不具备领导者和挑战者的条件。根据芙蓉镇自身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市场补缺者的战略,有助于近期避开与强者的正面交锋。
2.芙蓉镇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具有良好的先天融合性,从旅游资源的专属性角度来说,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在这方面,芙蓉镇是张家界和凤凰所不能替代的。凤凰仰仗的是沈从文笔下的幽幽“边城”,张家界以鬼斧神工的天公之手的旖丽山水风光奠定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旅游霸主地位,而芙蓉镇那天人合一的原生态生活方式、神秘的土家风情、深邃的土司文化和小巧精致的自然山水是湘西其他众多景点所不能模仿的。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潜心发展,芙蓉镇是完全有可能融进大湘西旅游黄金线路中去的。
考虑以上因素,尚处于成长期的芙蓉镇旅游应结合自身条件与外部竞争环境,有机结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围绕旅游者舒缓压力、寻找心灵回归和对文化历史追溯的心理诉求,采用市场补缺战略,以“边城休憩释”为市场定位,着力打造人文体验和生态休闲旅游。
(三)芙蓉镇旅游市场营销策略设计
为了极大地发挥芙蓉古镇旅游资源的内在潜力,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该镇旅游资源的营销策略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确定其市场补缺者地位,为芙蓉镇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描绘“边城休憩骚”的旅游意境。第三,通过中途“边城休憩骤”的理念,吸引更多在张凤旅游精品线上的游客,由此来提升芙蓉古镇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获得更多的人文体验和生态休闲旅游的市场份额;确立芙蓉镇天人合一的原生态生活方式、神秘的土家风情、深邃的土司文化和小巧精致的自然山水在大湘西旅游黄金线路上的独特优势和垄断地位。第四,在保证旅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政府追求社会和谐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芙蓉镇追求实现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1.产品策略
意境的空间组织往往是通过对空间中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布置来实现的。按照谢凝高教授的观点,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分3个方面,一是创造与自然山水相协调的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等具象景物;二是渲染自然景观的诗词、神话、传说等无形意象的山水文学作品;三是当地的民风习俗。据此,结合芙蓉镇市场细分、“边城休憩骤”的市场定位和该镇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色以及对游客游览活动的空间组织原则,芙蓉镇旅游开发公司应竭力打造山水自然风光游览、土家族文化系列、土司文化系列、生态休闲、影视文化等旅游产品系列。
2.价格策略
坚持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以品质为基础、以成本为依据、以合作共赢为手段和保持连贯、提倡稳定、适度灵活的原则,对芙蓉镇旅游产品进行定价。由于芙蓉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不是很高,采用招徕定价策略和差别定价策略,在这个阶段以中低价为主,对少数游客体验式的项目采用较高价格。根据芙蓉古镇旅游产品本身的特点,提升芙蓉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3.促销策略
芙蓉镇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本应具有较高的社会认知度,但遗憾的是,它仅在湘西周边土家族聚居区略有名气,省内其他地区都很少听说湖南还有如此精致美妙的去处,可以说,芙蓉镇处于一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境地。芙蓉镇当前急需借一切可能的事件、焦点、人物、史实、传统等进行有效的促销、策划。芙蓉镇应明确“先造名气、人气,再聚财气”的理念。为此,应考虑芙蓉镇旅游开发公司现有的实力,集中通过几次突出的营销策划活动进行造势,以提升名气,使芙蓉镇为更多人知晓,例如聘请著名演员、电影《芙蓉镇》中胡玉英的扮演者刘晓庆为芙蓉镇旅游形象大使;推出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如土司文化节,西兰卡普艺术节等。同时也要适时、适量、适度地开展一些常规促销活动,如在客源地媒体投放芙蓉古镇旅游的视频宣传片、与客源地旅行社合作宣传等。
4.分销渠道
旅游产品、价格和促销只是基础性工作,是否能顺利地实现芙蓉镇旅游产品的价值,关键是要看芙蓉镇旅游市场的分销渠道构建。芙蓉镇旅游市场客源量大、客源结构复杂,旅游企业除发挥自身的营销资源优势外,还必须借助旅游市场中介组织的力量,与之形成较为稳定的营销利益共同体,促进芙蓉镇旅游产品在最大的空间内为最为广大的旅游者所知晓、理
解、认可和购买。这就应以旅行社为主导(特别是持有张凤线路的旅游社)、其他多种中介组织相结合的模式,选择直接和间接销售渠道互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