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0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5篇)

时间:2019-05-14 23:4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200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200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2011-200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一、A焦化厂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200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2人轻伤。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该厂采取的措施是将废水向煤堆喷洒,这样既仰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2009年5月20日制定实施了《A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2011年5月11日15时20分许,A厂备煤工甲、乙在进行胶带输送机巡检作业时闻到强烈异味,随后两人分别前往不同部位查找原因。15时38分,乙听到从甲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气浪迎面扑来,发现通廊部分坍塌。乙立即呼救。厂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对胶带输送机通廊坍塌现场进行搜救,在胶带输送机通廊北端发现甲倒在废墟中。甲头部有明显外伤,身上大面积烧伤,经医务人员确认已经死亡。

事故调查确认,此次事故为1号煤仓内苯蒸汽爆炸事故。在含苯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1年后,废水管道断裂,废水从管道断裂处流入煤堆底部,经胶带输送机运输,大量含苯煤粉进入1号煤仓,从含苯煤粉中挥发出的低浓度苯蒸汽积累、聚集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后引起爆炸。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A厂()A.可以只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管企业安全生产。C.可以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代管企业安全生产。D.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可以委托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个人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2、A厂招收新从业人员,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A.12

B.24

C.36

D.48

E.72

3、A厂2009年百万工时伤害率()A.1

B.2

C.3

D.4

E.5

4、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作为A厂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可从事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A、参与本厂组织的事故调查 B、参与本厂厂内隐患排查治理 C、进行本厂员工职业病鉴定 D、参与本厂员工安全培训 E、为本厂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5、根据生产事故调查和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的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资委组织调查

B、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 C、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部门组织调查 D、可邀请相关专家作为调查组成员参与事故调查 E、A厂上级主管部门、工会参与事故调查

6、A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A、煤尘

B、笨

C、氯

D、高温

E、焦炉煤气

7、A厂要恢复生产在修复破坏的设备、设施后还需()A、重新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 B、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C、将事故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 D、全面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整改要求

二、B家具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机使用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经34天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厂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A.医疗费用 B.企业停产损失费用 C.事故罚款 D.清理现场费用 E.丧葬及抚恤费用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很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3、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的粉尘可能引发的职业病是()A.尘肺 B.苯中毒 C.炭疽 D.职业性哮喘 E.甲醛中毒

4、在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ABCD)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 B、粉尘堕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 D、通风净化措施 E、防静电措施

5、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ACE)A、安装静电保护装置 B、安装电磁屏蔽 C、采用TT系统 D、安装机械联锁 E、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6、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粉尘的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 B、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D、粉尘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7、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BE)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 B、“四不放过”的原则 C、公正、公开的原则 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8、该起事故暴露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AB)A、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B、安全检查不到位 C、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 D、未采用防爆电机 E、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三、C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人,为减员增效,2009年3月份将从业人员裁减到350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人承担。2010年5月,C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中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某,从中收取管理费。2010年5月,甲找C公司负责人借用吊车吊运一台800KG-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2010年11月7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8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7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18时,因吊车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20时,发现塔吊的塔身首位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

2、指出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3、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4、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四、D热电厂2x300MW扩建工程的燃煤系统包括:煤仓,运煤系统,破碎系统,给煤系统。煤仓内堆煤最大高度为14m。燃煤由汽车运入电厂,采用胶带输送机将煤送到磨煤机中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燃器,由喷燃器喷到炉膛内燃烧。扩建工程使用该厂原有的2个容积500立方米柴油储罐储存点火锅炉用燃油。给水系统的功能是将水送入省煤器。进入省煤器的水经水冷壁和过热器等受热面,变成过热蒸汽后送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D厂调节水系统有一个储存为12t的液氨储罐。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氢—氢”方式,氨气由直径100mm的管道引入发电机设备。制氢系统有9个表压3.2MPa,容积10立方米的氢罐。锅炉机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17075MPa。D厂远离城区。为方便员工生活,D厂在厂区设立了一座加油站,加油站有2个容积150立方米的汽油储罐,汽油的密度为730kg/m3.受D厂委托,E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厂扩建工程进行了安全评价,出具了安全评价报告,并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计22分)

1、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2、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安全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

3、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结合以上场景,说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4、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指出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五、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度地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 , 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1,2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2未整改的原因是F长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得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1.2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第三题

1.此次事故类别为起重伤害。

理由:发生在塔式起重机(起重机械)的安装过程中。2.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使用。

(4)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汇报生产安全事故。3.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1)起重机械的安装和拆卸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2)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3)施工中没有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

(4)在作业环境不良的条件下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5)临时工未经培训上岗,特种专业人员未持证上岗。(6)相关方管理混乱,存在着非法分包、转包的现象。4.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3)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4)加强相关方管理,严格审核相关单位的资质和条件。(5)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6)现场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第四题

1.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1)防粉尘措施:改革T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 尘;个体防护。(2)机械传动部件采用防护罩、防护网等防护装护装置防止机械伤害。(3)采用接地等防静电措施。(4)接地、屏蔽等防雷击措施。

2.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安全验收评价。主要内容:

(1)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2)发生事故与职业危害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3)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符合性评价。(4)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量、定性分析。

(5)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1)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并使危险有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2)起重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㈠作业实行作业许可制度。(3)作业许可证上应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

(4)爆破、吊装作业要派专业人员现场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4.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1)加油站(2个汽油储罐)。理由:加油站汽油储量大于汽油临界量200t。(2)液氨储罐。理由:液氨储罐储量大于氨临界;lot。(3)氢罐。理由:氢罐储量大于氢临界量5t。第五题

1.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1)燃煤。理由:属于易燃(自然)物质。(2)柴油。理由:属于易燃液体。(3)煤气。理由:属于易燃气体。

(4)硫酸铵、硫酸。理由:属于强氧化性物质二

2.场景中的特种设备:电梯,锅炉,蒸汽管道,压容器。3.按事故类别分类,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存在的:!要危险有害因素及类别如下。(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火灾。类别:油泵房、点火泵房、溶盐加热站等。(2)主:其他爆炸。类别:除灰系统(粉尘爆炸)、热力管网r管道爆炸)。(3)要:坍塌。类别:堆煤场。

(4)危:高处坠落。类别:主厂房等检修。(5)险:淹溺。类别:除盐水站。(6)有:触电。类别:各种电气设备。(7)害:机械伤害。类别:各种机械。(8)因素:窒息和中毒。类别:热力管网气体。4.重大事故隐患I、Ⅱ的整改责任单位:F厂。理由:

(1)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监督、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本单位事故隐患。(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力案。(4)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

(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5)坚强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

(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隐患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2010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真题

第一题

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 ℃。

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

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解析:参见新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212。答案:B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A.物体打击

B.灼烫

C.锅炉爆炸

D.容器爆炸

E.火灾

解析: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22-123。答案:B 3.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A.熔炼炉烟气温度过高 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 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 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

解析:参见旧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97-198,《安全生产技术》P87。答案:C 4.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该熔炼炉操作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括()。A.尘肺

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C.职业中毒

D.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解析:参见新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45-157。答案:ABCD 5.根据规定,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应包括()。A.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B.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

D.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E.A铜业公司控股母公司

解析:参见新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216。答案:AB 6.该起事故调查中,针对技术缺陷方面的分析应包括()。A.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 B.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 C.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

D.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爆炸当量 E.A铜业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解析:参见旧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98。答案:ACD 7.从该起事故应急过程看,A铜业公司事故应急预案中应补充完善的内容包括(A.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 B.事故报告程序 C.应急装备配备要求 D.应急处置程序 E.人员清点程序

解析:参见新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98-202。答案:CD 第二题)。

D.危险化学品作业许可证 E.动土作业许可证 答案:B 3.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A.B工程公司 B.C炼油厂

C.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 D.甲所在的班组 E.B工程公司和C炼油厂 答案:A 4.该起事故中导致丙死亡的原因包括()。

A.盲目施救

B.窒息

C.中毒

D.防护缺失

E.意外坠落 答案:ABCD 5.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时,应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A.安全帽

B.空气呼吸器

C.导电鞋

D.耳塞

E.防护手套 答案:ABE 6.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A.作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够

B.作业人员使用的清污工具存在缺陷 C.救援行为不当

D.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答案:ABDE 7.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前需进行气体检测,通常检测的气体应包括()。A.可燃气体

B.有毒气体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碳 答案:ABE 8.在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A.火灾

B.其他爆炸

C.淹溺

D.中毒窒息

E.机械伤害 答案:CD 第三题

D煤矿采用井工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能力450万吨/年,服务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09年1月1日开始建设,该煤矿基建工程分别由两家施工企业承担,井下有5个基建工作面,矿井开采的煤层上部岩层中有2个含水层,开采煤层周边有采空区和废弃井巷,并已探明采空区充水。2010年4月25日13时,当班工人在井下第3基建工作面作业时,发现巷道局部有“冒汗”、渗水等透水现象,班长甲立即向调度室报告,但当班调度员乙接报后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15时10分,第3基建工作面发生重大透水事故,事发时,井下有作业人员185人,紧急升井101人,经3天奋力救援,59人获救,事故导致21人死亡,4人失综。事故发生后,D煤矿深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D煤矿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逃生路线,标识和图纸以及相关文件附在预案之后,专项应急预案经企业内部评审后印发,并报当地县人民政府备案,之后,D煤矿组织开展了透水事故专项应急救援演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说明D煤矿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应补充的内容。

2.指出D煤矿专项应急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说明调度员乙在接到甲报告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4.针对透水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编制全面演练方案。

第四题:

E招标项目为20Km管道铺设施工项目。项目作业内容主要有:挖沟、布管和焊接;主要作业程序是:挖沟、地面管道焊接、吊管入沟、沟内对管焊接、填埋。施工期为6月1日至8月31日,属于雨季。施工地点位于江淮丘陵地带,施工现场地表最大坡度达22°。管沟开挖尺寸为:深2.6m、上部宽2.5m、底 部宽2.1m。管道规格为:直径1016mm、壁厚17.5mm、长12.3m,重量为5.3t。F公司计划参与该项目的投标,该公司主要设备有:挖掘机10台,焊接工程车20台、40t吊管机20台;该公司有员工140人,其中:挖掘机驾驶员15人、焊接工程车驾驶员25人、吊管机驾驶员25人、焊工60人、管理和技术人员15人。该公司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曾经完成过300km类似管道工程的施工,没有发生伤亡事故,有良好的安全、质量业绩。在制作项目投标书时,需要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安全防范措施,计算安全生产投入。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类型及起因物。

2.指出F公司主要工程设备中的特种设备,并说明该类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

3.指出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4.说明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应包括哪几方面费用。

答案: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类型及起因物: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物体打击、坠落、其他伤害。

2.F公司主要工程设备中的特种设备是吊管机,该类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设备及人身施工记录;设备的问题分析及评价记录。

3.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本质安全技术措施、防护安全技术措施等。

4.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应包括的费用:(1)安全活动、安全培训教育费用。

(2)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费用。(3)安全设施费用。

(4)保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费用。(5)安全检查、安全评价和职业卫生评价所需要费用。(6)保证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推广费用。(7)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费用。(8)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和职业病预防健康体检费用。(9)消防器材设施购置、维护费用。(10)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维护费用。(11)治安保卫费用。(12)应急救援物资费用。(13)其他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第五题:

2008年,G淀粉公司雇佣临时人员把仓库改造成第三生产车间。该车间为长80m、宽50m、高15m的桁架砖混结构建筑,分为打包间和产品暂存间。打包间用7m高砖墙与暂存间分隔。打包间内有打包机8台、振动筛安装在6m高的二层钢制平台上,振动筛内筛子采用木质框架,筛子四角与振动筛用铁质螺栓连接。振动筛开关和电动机为防爆电器设备。

2010年3月10日10时30分,当班班长甲发现4号打包机故障,二层钢制平台滞留了大量淀粉,正散落到打包间地面。甲关停4号打包机,并向车间主任报告。14时甲带领10名工人到二层钢制平台清理淀粉。一部分工人使用扫把、铁锹等工具清理平台上的淀粉,装包后,通过楼梯把成包淀粉滚落到打包车间地面,或从二层平台直接将淀粉包扔到打包间地面。另一部分工人用铁制扳手卸下筛子,用铁棍敲打清理筛子上的淀粉。

当清理工作进行到15时10分时,突然发生燃爆,而后发生多次爆炸,打包间一片火海,第三生产车间厂房的四面墙体全部倒塌。事发时,打包间和暂存间分别有作业人员19人和79人。事故导致18人死亡、7人重伤、38人轻伤。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搜救人员多次进入车间搜救,利用切割机、生命探测仪、液压顶杆、起重气垫等装备进行救援,并在厂房周边同时用消防水枪降温,防止再次燃爆。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引起此次淀粉燃爆的基本条件。

2.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指出淀粉爆炸与气体爆炸在爆炸特性方面的不同。

4.指出G淀粉公司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2009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一、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 题为多选题): 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 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3.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 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

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 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 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

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A.木粉尘

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 C.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 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 B.车间气温太高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答案:1.B 2.D 3.A 4.AB 5.CDE 6.BCD 7.ABD

二、2008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m3。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2008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 为多选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B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内,将事故信息以电话快报方式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A.1小时

B.2小时

C.24小时

D.7天

E.30天 3.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

A.明火

B.静电放电

C.高温烘烤

D.油品含有的杂质

E.接地不良的罐体 4.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A.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 B.保证罐体可靠接地 C.加强管理和培训 D.重新安装液位计 E.增加消防水池

5.油罐内发生火灾时,可以选用的灭火剂包括()。A.直流水

B.泡沫

C.开花水

D.二氧化碳

E.干粉 6.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的人员。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监察机关 C.劳动保障部门 D.新闻媒体 E.公安机关

7.上述案例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A.报警

B.疏散人员

C.灭火

D.追究事故责任

E.抚恤伤亡人员 8.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支出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安全投入的包括()。A.事故善后处理费用 B.安全技术培训费用 C.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费用

D.完善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费用 E.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费用

答案:1.A 2.A 3.B 4.AB 5.DE 6.ABE 7.ABC 8.CD

三、C市有一化工园区,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是甲石化厂。该化工园区内,与甲石化厂相邻的有乙、丙、丁三家化工厂。针对该化工园区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风险,该市编制了《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预案颁布后,该市在甲石化厂进行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关情况。

模拟事故:甲石化厂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相邻化工厂和行人造成威胁,如发生爆炸会造成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损坏。演练的参与人员: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演练地点:甲石化厂厂区内。演练过程:2009年7月“日13时55分,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接到液化石油气罐区员工关于罐区发生严重泄漏的报告后,启动了甲石化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市应急办立即报告市领导,市领导指示启动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市应急办通知相关部门、救援队伍、专家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市领导到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正在堵漏、控制泄漏物,医务人员正在抢救受伤人员。市领导简要听取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旌。为了减小影响,没有通知相邻化工厂。16时30分,现场演练结束,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后,宣布演练结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

2.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息措施。

3.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4.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答案:

1.答:应急演练的类型: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此次应急演练的类型为功能演练。2.答:在进行演练策划时,就要考虑对演练现场可能出现意外事故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l)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保护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扩大(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3.答:应急恢复从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开始,包括:

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 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

短期恢复的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

长期恢复的工作为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吸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4.答: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1)未进行应急预案的相关培训;(2)未进行应急救援演练策划;(3)负责人未向其它部门报告事故;(4)未通知受威胁的相邻化工厂;(5)未控制和疏散周边行人和群众。

(6)未安排进行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估和提交书面报告事宜。

四、D电厂有2台200MW汽轮发电机组,主设备包括发电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附属子系统包括启动锅炉系统、燃煤卸车输送系统、点火及助燃系统、发电机冷却系统等。启动锅炉系统有2台额定蒸发量29t/h、工作压力2.6MPa的启动锅炉。点火及助燃系统有2个单罐储量500t的柴油储罐,各存柴油200t。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制氢站有5个单罐容积为20m3、最高工作压力为1.2MPa的储氢罐。燃煤卸车输送系统有燃煤运输火车、火车卸车翻车机、车皮夹固装置、胶带输送机、煤斗等。用电设备使用380V动力电源。火车车皮挂钩、摘钩作业,由人工操作。作业场所实行定时巡检制度。

2008年3月1日,班长甲持工作票,办理动火作业许可手续后,未按动火作业要求落实相关措旌,就带领工人在柴油储罐罐顶预留呼吸孔处开始焊接作业,焊接过程中油罐着火、爆炸,造成5人死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指出该厂燃煤卸车输送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环节或场所。

2.指出上述场景中包括哪些特种设备。

3.提出上述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4.筒述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

答案:

1.答:燃煤卸车输送系统的燃煤运输火车、火车卸车翻车机、车皮夹固装置、胶带输送机、煤斗等,用电设备使用380V动力电源。火车车皮挂钩、摘钩作业,由人工操作。作业场所实行定时巡检制度。危险、有害因素 存在的环节或场所

其它爆炸(煤尘爆炸)胶带输送机、卸车翻车机、煤斗 车辆伤害 车皮夹固装置、燃煤运输火车 机械伤害 卸车翻车机 高处坠落 卸车翻车机

触电 卸车翻车机、胶带输送机、煤斗 物体打击 煤斗 2.答:特种设备包括: 锅炉类:启动锅炉、发电锅炉 压力容器类:柴油储罐、储氢罐 3.答: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固定动火区:为使焊补工作集中,便于加强管理,厂里和车间内划定固定动火区。凡可拆卸并有条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焊补的物件,必须移至固定动火区内焊补,从而减少在防爆车间或厂房内的动火工作。(2)实行可靠隔绝:要先停止油罐及或管道的工作,然后采取可靠的隔绝措施,使要检修、焊补的部分与其他设备完全隔绝,以保证可燃物料等不能扩散到焊补设备及其周围。

(3)实行彻底置换:做好隔绝工作之后,油罐本身必须排尽物料,把容器及管道内的可燃性或有毒性介质彻底置换。在置换过程中要不断地取样分析,直至容器管道内的可燃、有毒物质含量符合安全要求。(4)正确清洗容器容器及管道置换处理后,其内外都必须仔细清洗。(5)焊接作业前进行动火分析,并对油罐及周围环境气体成分进行取样分析。(6)焊补前打开容器的各类孔洞(清洁孔、料孔等),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4.答:(1)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2)工作前要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包括焊接作业程序和规范、安全措施及施工图等,并通知有关消防队、急救站、生产车间等各方面作好应急安排。

(3)在作业点周围10m以内应停止其他用火工作,易燃易爆物品应移到安全场所。(4)工作场所应有足够的照明,手提行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并有完好的保护罩。

(5)在禁火区内动火作业以及在容器与管道内进行焊补作业时,必须设监护人。监护的目的是保证安全措施的认真执行。监护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监护人应明确职责、坚守岗位。

(6)进入容器或管道进行焊补作业时,触电的危险性最大,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用电的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E钢铁公司棒材厂的加热炉使用煤气为燃料。2008年4月9日8时,棒材厂l号加热炉停产检修,更换煤气阀组后面的补偿器。11时更换完补偿器后,由工长甲负责组织引煤气。按照引气操作程序,先用氮气对加热炉进行吹扫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引煤气点火。

工长甲让维修工乙和丙两人去开阀组后面的截止阀,两人合力未能打开。乙取来一个铁制板手。11时35分,乙在松动截止阀的紧固螺栓时,扳手与螺栓撞击产生了火花,遇到泄漏的煤气着火。工长甲在现场立即拿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无法扑灭,现场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爆炸,乙当场死亡,丙被烧伤。甲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事故后调查发现,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50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30万元,停产损失300万元,丙住院治疗费80万元,支付乙家属抚恤金25万元,丙歇工工资3万元,事故罚款15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1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2.指出甲、乙、丙3人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3.指出本案中E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4.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答案:

1.答:直接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50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30万元、丙住院治疗费80万元、丙歇工工资3万元、支付乙家属抚恤金25万元、事故罚款15万元。直接经济损失:500+30+80+3+25+15=653 万元

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停产损失300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1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00+1=301 万元 2.答:工长甲不当之处:(1)在作业前没有制备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中10.2.5带煤气作业或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应有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应取得煤气防护站或安全主管部门的书面批准。(2)在开截止阀之前没有取样分析,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含氧量。《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中10.2.7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除应遵守10.1.2~10.1.3的规定外,还应遵守:用可燃气体测定仪测定合格,并经取样分析,其含氧量接近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含氧量;将煤气设备内易燃物清扫干净或通上蒸汽,确认在动火全过程中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3)发生事故后没有立即报告调度室和煤气防护站。《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中11.1.1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和大量泄漏煤气等事故,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和煤气防护站。如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应立即挂火警电话,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立即通知附近卫生所。发生事故后应迅速查明事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维修工乙、丙不当之处:(1)作业时未有煤气防护人员在场监护;(2)使用了能产生火星的工具;(3)未备有防毒器具及消防器材。

3.答: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1)安全管理不到位;(2)作业现场管理混乱;(3)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4)职工安全意识不高;(5)安全教育、培训不足;(6)安全设施投入不足,本质安全程度低。

4.答:应采取的安全措施:(1)建立、健全、落实安全责任制;(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3)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4)加强应急培训,提高职工应急能力;(5)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6)加强对安全设施的投入。2008年度《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试卷答案分析

一、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300m×300m,共有8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3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1号、4号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

2008年3月14日12时18分,仓储区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12分钟后,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水,随后在1公里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前,1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t;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t、过硫酸铵40t、高锰酸钾10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6号库房存放硫磺

15、甲苯4t、甲酸乙脂10t。事故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39000m2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剂的是()。

A.硫化钠

B.高锰酸钾

C.甲酸乙脂

D.硫磺

E.甲苯

2.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关于该仓储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B.4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C.6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D.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E.仓储区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本案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发生反应

B.库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

C.硝酸铵存储量达130t

D.高锰酸钾存储量达10t

E.库房管理混乱

4.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

A.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环境相对湿度超过50%

C.开放空间

D.点火源

E.受限空间

5.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下列物质中,目前在我国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

A.高锰酸钾 B.硝酸铵

C.甲苯 D.洗衣粉

E.甲酸乙酯 6.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

C.安全巡检措施

D.防爆、隔爆、泄爆措施

E.违章处理措施

7.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应计入该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包括()。

A.火灾爆炸中毁损的财产

B.消防抢险费用

C.伤员救治费用

D.周边河流因事故污染治理费用

E.库房员工因工伤歇工工资

二、某服装厂厂房为一栋六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厂房一层是裁床车间,二层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三至六层是成衣车间。厂房一层原有4个,后2个门被封死,1个门土锁,仅留1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仅留0.8m宽的通道供员工通行。

半年前,在厂房一层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了一个临时库房。由于用电负荷加大,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常烧断。为不影响生产,电正用铜丝代替临肘库房内的总电闸保险丝。经总电闸引出的电线,搭在铁栅栏上,穿出临时库房,但没有用绝缘套管,电线下堆放了2m.高的木料。

2008年6月6日,该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员工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层。当时,正在二层办公的厂长看到火灾后立即逃离现场:二至六层的401名员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逃生,多人跳 楼逃生摔伤;一层人员全部逃出。

该起火灾事故,造成67人死亡、5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起火原因是一层库房内电线短路产生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木料;整个火灾过程中无人报警;事故前该厂曾收到当地消防机构关于该厂火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未整改;厂内仅有一名电工,且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3题为多选题)。1.此次火灾发生初期,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厂长应优先()。

A.保护工厂财物

B.组织员工疏散

C.保护员工财物

D.查找起火原因

E.保护工厂重要文件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此次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轻微事故 3.关于此次事故中逃生时受伤的员工是否应定为工伤的问题,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该定为,因工作受伤

B.不应定为,不是因工作受伤

C.是否定为,由厂工会认定

D.是否定为,由厂领导决定

E.是否定为,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裁定

4.对本案存在的安全隐患,下列整改措施中,该厂应该采取的有()。

A.保证上下楼梯通道畅通

B.确保人员出入通道不少于两个

C.加强员工灭火技能培训

D.电工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并持证上岗

E.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

5.该厂存在的下列现象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

A.库旁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铜丝代替

B.厂房内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杂物

C.厂房的三层至六层是成衣车间

D.二至六层有401名员工同时工作

E.二层以上各层存放可燃物

6.下列关于该厂安全管理现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员工缺乏应急救援常识

B.楼房不适合作为生产服装的厂房

C.安全管理混乱

D.发现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

E.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

7.厂房一层火灾失控时,对正在五层工作的员工来说,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A.在本层负责人的组织下灭火

B.搬运身旁附近的财物

C.察看火情,设法逃生

D.无法立即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

E.逃生时尽量不要直立行走

8.此次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间接原因包括()。

A.厂房一层内设置临时库房

B.厂方平时缺乏对员工的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员工自救能力差

C.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员工无法迅速撤离

D.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下达不及时

E.厂房一层只有1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

三、某企业有玻璃器皿生产车间。该企业的玻璃器皿制造分为烧制玻璃熔液、吹制成型和退火处理三道主要工序,烧制玻璃溶液的主要装置是玻璃熔化池炉。烧制时,从炉顶部侧面人工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纯碱(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等原料,用重油和煤气作燃料烧至1300-1700℃,从炉底侧面排出玻璃熔液。

玻璃器皿的生产车间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顶是水泥预制板。厂房内有46t玻璃熔化池炉1座,炉高6m,炉顶距厂房钢制房梁1.7m,炉底高出地面15m。距炉出料口3m处是玻璃器皿自动吹制成型机和退火炉。煤气调压站距厂房直线距离15m,重油储罐距厂房直线距离15m。房内有员工20人正在工作。

由于熔化池炉超期服役,造成炉顶内拱耐火砖损坏,烈焰冲出炉顶近1m,炉两侧的耐火 砖也已变形,随时有发生溃炉的可能。2008年6月11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即向企业发出暂时停炉、停产的指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本案中,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行使了《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哪些职权?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依据。

4.针对该企业现状,提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建议。

四、总部位于A省的某集团公司在B省有甲、乙、丙三家属企业。为加强和规范应急管理工作,该集团公司委托某咨询公司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咨询公司同感哦调查、分析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完成了应急救援元起草工作,提交到集团公司会议上进行评审。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的意见是:(1)集团公司和甲、乙、丙三家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组织指挥结构上应保持一致;(2)集团公司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和消防队,应急救援时伤员救治要依靠职工医院,抢险力量队伍要依靠集团公司消防队;(3)周边居民安全疏散,应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寻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4)应急救援预案中因部分内容涉及集团公司商业秘密一应急救援预案不对企业全体员工和外界公开,只传达到各企业中层以上干部;(5)应急救援预案要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近期,该集团公司完成了一套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计划。该计划设计的演练内容为:(1)打开液氨储罐阀门,将液氨排到储罐的围堰内;(2)参演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关闭阀门,将围堰内的液氨进行安全处置;(3)救出模拟中毒人员。

2008年3月6日,集团公司在甲企业进行了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演练地点设在甲企业的液氨储罐区。为保障参演人员、控制人员和观摩人员的安全,集团公司事先调来乙企业全部空气呼吸器、防毒菌具、。防爆型无线对讲机和监测仪器,同时调来集团公司消防队所有的水罐车、泡沫车和职工医院的救护车辆。演练从10点钟开始,按照事先制订的演练计划进行:

10点20分氨气扩散到厂区外,由于演练前未组织周边群众撤离,扩散的氨气导致两名群众中毒:10点30分,抢救完中毒群众后,演练继续按计划进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指出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的做法。

2.指出本案的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本案,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五、某煤炭开采企业地面辅助生产系统有维修车间、锅炉房、配电室、油库、办公大楼和车库等。在维修车间,除机械加工设备外,还有1台额定起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气焊用氧气、乙炔气瓶各5个。燃煤锅炉房有出口水压(表压)0.12MPa、额定出水温度130℃、额定功率28MW的锅炉2台。油库有1个储量为7的汽油储罐及配套加油设备。办公大楼内安装载人电梯2部。该企业有员工通勤大客车1辆。

2007年7月5日10时,电工甲在维修车间进行电气维修。10时30分,车工乙开完会,准备使用机床时发现没电,于是来到电气开关柜前,发现开关柜门开着,没有停电作业警示,31 就接通电源,造成电工甲触电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指出该企业现有设备中哪些属于特种设备。

2.该企业是否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如是,说明该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如否,说明理由。

3.说明此次事故调查组的成员构成。

4.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概要。

一、答案及评分标准(共14分,每题2分。)1.B 2.D 3.A 4.AD 5.ABCE 6.ABD 7.ABCE

二、答案及评分标准(共16分,每题2分)。

1.B 2.A 3.A 4.ABCD 5.AB 6.ACDE 7.CDE 8.ABCE

三、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5.分,第4题6分)

1.(满分4分,每答对1点得2分,最多得4分)。

(1)现场检查权(2分)

(2)当场处理权(2分)

(3)紧急处置权(1分)

2.(满分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5分。)

(1)设备设施缺陷:熔化池炉老化(1分),炉顶部损坏(1分),两侧耐火砖变形(1分),炉顶离房顶钢梁1.7m(太近)(1分)。(最高2分)

(2)防护缺陷:熔化池炉距煤气调压站、重油罐距离太近。(1分)

(3)粉尘(石英砂或二氧化硅);(1分)

(4)高温(或热辐射);(1分)

(5)有毒有害化学品(纯碱或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1分)

(6)易燃易爆性物质(重油和煤气);(1分)

3.(满分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6分)

(1)坍塌:炉火烘烤房梁,引发厂房坍塌;玻璃熔化池炉耐火砖变形,熔化池炉倒塌。(1分)

(2)火灾:现场使用煤气和重油。(1分)

(3)其他爆炸:现场使用煤气。(1分)

(4)机械伤害:现场使用成型机等设备。(1分)

(5)灼烫:玻璃熔液达1300至1700℃高温。(1分)

(6)高处坠落:炉高6m,顶部侧面有加料作业。(1分)

(7)物体打击:炉高6m,顶部侧面有加料作业。(1分)

(8)中毒和窒息:现场使用煤气,可能发生泄漏。(1分)

(9)触电:现场使用电气设备,如照明等。(1分)

4、(满分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6分。)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1分)

(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完善现场操作规程)。(1分)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1分)

(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1分)

(5)配备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1分)

(6)维修玻璃熔化池炉,使其处于完好状态。(1分)

(7)迁移重油罐。(1分)

(8)现场安装煤气泄漏监测报警装置。(1分)

(9)在房顶钢梁下加隔热保护。(1分)

四、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第1题8分,第2题8分,第3题6分。)

1.(共8分,按得分点给分。)

(1)救援只依靠企业自身力量;要考虑利用社会资源。(1分)

(2)周边居民安全疏散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1分):应该由发生事故企业直接通知地方政府或直接通知周边群众。(1分)

(3)应急救援预案只传达到企业中层以上干部(1分):预案应传达到相

关人员。(1分)

(4)应急救援预案只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1分):应报A、B省企业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1分)

2.(共8分,按得分点给分。)

(1)打开液氨储罐阀门,将液氨排到储罐的围堰内(2分)

(2)演练中调用其他单位正在使用的全部应急装备(2分)

(3)出现两名群众急性中毒时,未立即终止演习(2分)

(4)应急救援演练过程中,未通知周边群众(2分)

3.(共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6分。)

(1)营救受害人员(2分)

(2)迅速控制事态(2分)

(3)消除危害后果(2分)

(4)查清事故原因(2分)

五、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6分,第1题3分,第2题9分,第3题4分,第4题10分。)

(1)锅炉;(1分)

(2)电梯;(1分)

(3)起重机;(1分)

(4)氧气、乙炔气瓶。(1分)

2.(9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9分)

是,该企业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2分)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分)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1分)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分)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1分)

(5)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1分)

(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1分)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1分)

(8)生产系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1分)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分)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分)

(11)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1分)

(12)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1分)

(13)企业应有采矿许可证;(1分)

(1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1分)3.(4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4分)

事故调查组由:县级人民政府(1分)、煤矿安全监察分局(1分)、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分)、县级公安机关(1分)、县级监察机关(1分)、县级工会(1分)、县级人民检察院(1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1分)的人员和专家(1分)组成。

4.(10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10分)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1分);某煤炭开采企业(1分);

(2)事故发生经过和救援情况(1分);事故发生时间和事故发生地点(1分);事故过程描述(1分);事故救援情况(1分);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1分):事故受害人是甲(1分);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1分):事故直接原因是乙未确认有人在电气维修,即省

闸送电(1分);事故间接原因是甲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1分)。

(5)事故责任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处理的建议:责任事故(1分);事故责任者是甲和乙(1分);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1分):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1分)。

2007年度《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试卷答案分析

一、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有北区、中区和南区等三个生产厂区,北区有库房等,在南区通过氧化反应生产脂溶性剧毒危险化学品A,中区为办公区。为扩大生产,计划在北区新建工程项目。2007年7月2日,北区库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作业人员9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损失包括:医药费12万元,丧葬费5万元,抚恤赔偿金180万元,罚款45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3万元,现场抢险费200万元,停工损失80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7题,每题2分,其中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该企业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进行的安全评价为()。

A.安全预评价

B.安全验收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

D.安全技术评价

E.安全管理评价

2.按照上述事故损失明细,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A.197万元

B.397万元

C.442万元

D.1197万元

E.1200万元

3.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的责任。

A.该单位主要负责人

B.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C.该单位安全技术人员

D.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E.该单位主管部门

4.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该企业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该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包括()。

A.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C.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D.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企业技术负责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5.根据产品A的性质,下列关于产品A的危害和监管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产品A可以经皮肤吸收引起接触人员中毒

B.因产品A为脂溶性的,所以进入人体消化道不能被吸收

C.生产产品A的反应过程失控,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D.产品A必须存储在经安监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危险化学品仓库中

E.运输产品A时,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少于2人

6.为了防止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B.进行危险源辨识

C.开展风险评价

D.准备充足的医疗救护设备

E.疏散企业周围的居民

7.此次事故发生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应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报告事故应包括的内容有()。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时间

C.事故所有责任人

D.估计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E.估计的事故间接经济损失

二、2007年7月15日,某亚麻厂正在生产的梳麻车间、前纺车间和准备车间的联合厂房突然发生亚麻粉尘爆炸起火。一瞬间,停电停水,当班的477名职工大部分被围困在火海之中。经及时抢救,多数职工脱离了危险区。

该厂的除尘系统采用布袋除尘,金属管道输送亚麻粉尘。事故导致整个除尘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部分厂房倒塌,地沟盖板和原麻地下库被炸开,车间内的大部分机器和电气设备损坏,企业停产。事故造成死亡35人、重伤5人、轻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8题,每题2分,其中1~4题为单选题,5~8题为多选题):

1.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起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轻微事故 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起事故类别属于()。

A.瓦斯爆炸

B.火药爆炸

C.其他爆炸

D.容器爆炸

E.锅炉爆炸 3.该起事故中爆炸起火的粉尘属于()。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C.金属粉尘

D.混合粉尘

E.复合粉尘

4.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因该起事故对企业的罚款额度为()。

A.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B.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C.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D.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E.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5.该起爆炸事故的起始原因可能有()。

A.粉尘浓度超标

B.布袋除尘器产生静电

C.厂房内作业人员和设备太多

D.金属管道输送粉尘过程中产生火花

E.车间连体面积过大

6.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降低粉尘浓度

B.穿防静电工作服

C.生产装置接地

D.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E.采用防爆厂房

7.下列关于亚麻粉尘的爆炸危害和后果的说法,正确的有()。

A.粉尘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B.粉尘分散度越小,爆炸威力越大

C.爆炸能量与粉尘活性有关

D.爆炸能量与粉尘粒度无关

E.爆炸产生的后果与厂房结构有关 8.该起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

B.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C.恢复生产的要求

D.事故责任的认定,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措施

E.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三、某火力发电厂有6台额定压力13.72 MPa、额定蒸发量670t/h的电站锅炉。为保证锅炉启动和稳定燃烧,建有2个500m3的轻柴油储罐。为发电机冷却,建有制氢站。制氢站装有

1套制氢设备和4个氢罐,氢罐的工作压力3.2 MPa、体积13.9m3。锅炉燃用煤粉由磨煤机加工后,经输粉管道直接进入炉膛。因生产需要,该厂决定对磨煤输粉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工程包括:拆除部分距离地面6m高的破损输粉管道,更换新管道。在施工中,部分拆除和安装工作在脚手架上进行,使用额定起重量为5t的电动葫芦。拆除旧管道时,使用乙炔进行气割。新管道焊接前,使用角磨机进行抛光。拆除的旧管道和其他旧设备使用叉车运走。施工现场周围有正在使用的动力电缆和高温管道,还有部分未清除的煤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 该施工现场有哪些特种设备?哪些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2.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指出该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规定,说明该施工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发发因素。

4.简述该施工现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四、某化工厂位于8市北郊,西距厂生活区约500m,厂区东面为山坡地,北邻一村,西邻排洪沟,南面为农田。其主要产品为羧基丁苯胶乳。生产工艺流程为:从原料罐区来的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分别通过管道进入聚合釜,生产原料及添加剂在皂液槽内配置好后加入聚合釜;投料结束后,将胶乳从聚合釜转移到后反应釜:反应结束后,胶乳进入气提塔,然后再进入改性槽,经调和后崩泵打入成品储罐。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有毒、易燃易爆物质。

为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该厂决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厂长将该任务指派给安全科,安全

科成立了以科长为组长,科员甲、乙、丙、丁为成员的五人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

编制小组找来了一个相同类型企业C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人员将企业C应急救援预案中的企业名称、企业介绍、科室名称、人员名称及有关联系方式全部按本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更换,按期向厂长提交了应急救援预案初稿。此后,编制小组根据厂长的审阅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应急救援预案的最终版本,经厂长批准签字后下发至全厂有关部门。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 指出该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不足。

2.该厂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3.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4.简要说明该厂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危险分析应提供的结果。

五、某啤酒厂灌装车间,有传送带、洗瓶机、烘干机、灌皱机、装箱机、封箱机等设备。为减轻职业危害的影响,企业为职工配备了防水胶靴、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2007年7月8日,维修工甲对洗瓶机进行维修时,将洗瓶机长轴上的一颗内六角螺栓丢失,为了图省事,甲用8号铅丝插入孔中,缠绕固定。

7月22日,新到岗的洗瓶机操作女工乙在没有接受岗前安全培训的情况下就开始操作。乙没有扣好工作服纽扣,致使工作服内的棉衣角翘出,被随长轴旋转的8号铅丝卷绕在长轴上,情急之下乙用双手推长轴,致使乙整个人都随着旋转的长轴而倒立。由于乙未按规定配戴工作帽,所以倒立时头发自然下垂,被旋转的长轴紧紧缠绕,导致乙头部严重受伤而当场死亡。

事故处理完毕后,企业领导决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列出该起事故调查组的人员组成。

3.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哪些内容?

4.结合本起事故,分析在此类人机系统作业场所中,常见的机械伤害有哪些形式。

2007《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C

2、C

3、A

4、ABD

5、CDE

6、ABC

7、ABD

二、1、A

2、C

3、B

4、D

5、ABD

6、ABCE

7、ABCE

8、ABDE

三、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第1题4分,第2题4分,第3题7分,第4题7分。)

1.(4分,每点2分)

(1)特种设备:电动葫芦(1分)、氧气瓶(罐)(1分)、乙炔气瓶(罐)(1分)、锅炉(1分)。(最高得2分)

(2)特种作业:焊接(气焊、电焊)(1分)、切割(气割)(1分)、起重(1分)、登高架设(141 分)、厂内机动车(叉车)驾驶(1分)、锅炉(司炉)(1分)。(最高得2分)2.(4分,每点2分,最高得4分)

(1)锅炉;(2分)(2)制氢站或氢罐;(2分)(3)轻柴油(柴油)罐。(2分)3.(7分,答出1个得1分,答出7个及以上得满分)

(1)物体打击:高空落物;(1分)(2)车辆伤害:叉车;(1分)

(3)起重伤害:电动葫芦、倒链;(1分)

(4)触电:电焊、角磨机、运行中的电缆;(1分)

(5)灼烫:高温管道、电焊、气割;(1分)(6)火灾:焊渣、煤粉及其他可燃物;(1分)

(7)高空坠落:高空作业;(1分)(8)容器爆炸:氧气瓶(罐)、乙炔气瓶(罐);(1分)

(9)机械伤害:角磨机;(1分)(10)锅炉爆炸:锅炉;(1分)

(11)其他爆炸:煤粉。(1分)4.(7分,答出1个得1分,最高得7分)

(1)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1分)

(2)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或安全带或安全帽或防护网或安全手套;(1分)

(3)照明良好;(1分)(4)清理煤粉或清理现场或专设通道;(1分)

(5)设置标志;(1分)(6)电动工具使用前检查或配备漏电保安器;(1分)

(7)进行检查;(1分)(8)隔离措施;(1分)(9)起重作业设专人指挥:(1分)

(10)防火措施;(1分)(11)保护措施;(1分)(12)责任制;(1分)(13)管理制度;(1分)

(14)培训;(1分)(15)应急预案。(1分)

四、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第1题4分,第2题4分,第3题8分,第4题6分。)1.(4分,答出1个得1分,最高得4分)

(1)预案编制小组组成不合理;(1分)(2)预案未作危险分析;(1分)

(3)预案未评审;(1分)(4)预案未组织宣传(教育、培训);(1分)

(5)未作应急能力评估(应急分析)。(1分)2.(4分,答出1个得2分,最高得4分)

(1)桌面演练;(2分)(2)功能演练;(2分)(3)综合演练。(2分)3.(8分,答出1个得2分,最高得8分)

(1)火灾;(2分)(2)爆炸;(2分)(3)中毒;(2分)

(4)环境污染;(2分)(5)泄漏;(2分)(6)洪水;(2分)

(7)滑坡(2分)4.(6分,按以下标记给分,最高得6分)

(1)重大危险源;(2分)(2)危险分布情况;(2分)

(3)重大事故类别及产生的后果;(2分)(4)周边地理地质信息;(1分)

(5)功能布局;(1分)(6)特定时段情况(节假日情况);(1分)

(7)影响应急救援的因素;(1分)(8)周边人文信息;(1分)

(9)气象信息。(1分)

五、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6分,第1题10分,第2题6分,第3题5分,第4题5分。)1.(10分,按以下标记给分,最高得10分)直接原因:

(1)乙没有系上纽扣;(2分)(2)乙未戴工作帽;(2分)

(3)甲用铅丝替代螺栓;(2分)(4)甲未按操作规程作业。(2分)

间接原因:

(1)乙未经培训上岗;(2分)(2)检查不到位;(2分)(3)没有实行验收制度。(2分)2.(6分,每个1分,最高得6分)

事故调查组由属地的下列县级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1分)

(1)人民政府;(1分)(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分)

(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1分)(4)监察机关;(1分)

(5)公安机关;(6)工会;(7)人民检察院;

(8)有关专家(技术人员)。(1分)3.(5分,按以下标记给分,最高得5分)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1分)和目标(1分);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1分)与职责(1分);

(3)职业健康安全风险(1分)及其预防(1分)和控制措施(1分);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1分)、程序(1分)、作业指导书(1分)和其他内部文件(1分)。

4.(5分,每个得1分,最高得5分)

(1)卷入;(1分)(2)挤压;(1分)(3)碰撞;(1分)

(4)撞击;(1分)

(5)打击;(1分)(6)接触伤害;(1分)(7)刺伤;(1分)(8)烫伤;(1分)

(9)触电。(1分)

2006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一、某民营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日光油漆。其生产车间和库房中的主要原料和辅料有甲苯、二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生产车间与库房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二者间距为10m.原料和产品用机动车运输。另有冬季取暖的燃煤锅炉一台,锅炉房邻近库房一侧,与库房间距为4m,其耐火等级为三级。企业原有从业人员11人,今年初招聘从业人员甲,先有从业人员12人。企业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技术员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企业应当对其生产、储存装置每()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E.四年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87),该企业燃煤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为()。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E.戊类

3.该企业新招聘从业人员甲应该接受的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A.16学时

B.24学时

C.32学时

D.48学时

E.72学时 4.该企业库房可能发生的事故有()

A.甲苯火灾

B.甲苯爆炸

C.甲苯中毒

D.甲苯窒息

E.二甲苯中毒 5.根据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该企业从业人员人数小于300人,所以可不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该企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C.该企业已满足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

D.该企业的生产车间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E.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应由县级人民政府颁发

6.如果该企业的甲苯储罐发生火灾,可用予灭火的灭火器包括()。

A.水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 E.卤代烷灭火器 7.该企业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现象有()

A.生产车间耐火等级为二级 B.库房耐火等级为二级

C.锅炉房与库房间距为14米 D.锅炉房耐火等级为三级

E.仅设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没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附电没有严格梭规定把塔吊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E瞧烬将防滑板点焊健。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l人重伤。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l5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l~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请将正确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到题干上的括弩内): 1.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为()。

A.企业经理

B.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

C.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甲班作业人员

D.甲班队长

E.甲班队员

2.根据上述情况描述,此次事故的宜接经济损失为()。

A.45万元

B.105万元 C.133万元

D.333万元

E.483万元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 1.86),该怒事故的类别应为()。

A.物体打击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车辆伤密

E.其它伤害 4.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B.该项工程应取得施工许可证

C.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实施罚款的处罚

D.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所有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E.甲班队长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5.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

A.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工程监理单位

C.地市级公安部门 D.县级环保部门

E.县级工会

6.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A.私自改装、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B.塔吊司机作业时未加注意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D.塔吊吊臂防滑板开焊

E.安全生产资任制不健全

7.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塔吊设计文件应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B.该企业塔帑安装后应经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方可使用

C.该企业应制定塔吊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D.此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E.该企业在申清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40日内办理完成

8.针对此次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一般死亡事故

B.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重大事故

C.在向受伤未愈的相关人员调查取证时,交谈取证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D.此次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该企业的基本情况

E.此次事故是一越资任事故

三、某县一化工厂有生产科、技术料、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四、某甲醇生产仓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l0台载重量为20t的槽罐车运输。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另有甲醇罐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l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l个4m高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作业。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站区避雷装置、防火标志及消防设施齐全。在灌装站内划定了黄色警戒线。所有槽罐车都接要求安装了防静电装置和防火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指出该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指出灌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

3.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

五、某厂有机械加工车间、喷漆车间、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机械加工车间有:加工机械7台(套),额定起重量2.5t的升降机1台,额定其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1台,叉车2台。喷漆车间有:调漆室、喷漆室、油漆临时储藏室、人员休息室等。锅炉房有2台出口水压0.4MPa(表压)、额定出水温度149℃、额定功率28MW的锅炉。厂内油库有3t的汽油储罐1个及其他配套的加油设备。2005年12月3日7点30分(8点正式上班),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7点45分,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行人通道进入吊装作业区,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小李慌忙停止吊运。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戏场所。外说明燃炸的性质。

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要说明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3.指出此次事故调查组应由哪必成员构成。

4.简要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

一、答案及评分标准(共14分,每题2分。)

1.C

2.D

3.E

4.ABCE

5.BD

6.BCDE

7.CDE

二、答案及评分标准(共l6分。每题2分。)

1.C

2.D

3.C

4.BCE

5.AC

6.AD

7.BCD

8.BDE

三、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其中:第l题5分,第2题13分,第3题4分。)

1.(共5分,回答正确超过5分得5分,小于5分累计计分)

(1)员工应急教育、培训不足;

(2)预案应急演习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2.(共13分,回答正确超过l3分得l3分,小于l3分累计计分)

(1)不应只由安全科员工组成预案编制组。

建议:预案编制组由下列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组成: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

(2)预案不应只由安全科长一人审查。

建议:组织与应急有关的各部门对预案进行评审,也可邀请专家评审

(3)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

建议:预案由厂长签发。

(4)发布后预案宣传不够,员工不了解。

建议:向员工进行宣传并进行必要的演习。

(5)预案没有及时更新。

建议: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预案。

(6)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建议:预案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共4分,回答正确超过4分得4分,小于4分累计计分)

(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四、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其中:第l题4分,第2题8分,第3题10分。)

1.(共4分)

(1)槽罐车 :甲醇量≥20t

(2)灌装站或储罐 甲醇量≥120t

2.(共8分,回答正确超过8分得8分,小于8分累计计分)

(1)车辆伤害 :甲醇运输车辆出入地面指挥不当、车辆之间碰撞 ;

(2)火灾 :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违章动火、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 ;

(3)高处坠落 :操作人员上下操作台或操作台日常维修费等;

(4)其他爆炸 :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 ;

(5)中毒和窒息 :甲醇挥发造成操作人员中毒

(6)触电 :电气设备漏电、雷击等.3.(共10分,回答正确超过10分得10分,小于10分累计计分)

(1)运输车辆出人现场设专人指挥;

(2)使用防爆电器;

(3)禁止明火;

(4)采取防静电措施;

(5)保证避雷装置有效;

(6)保证汽车防火罩有效;

(7)禁止产生火花;

(8)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报警;

(9)平台满足防护要求;

(10)配齐防护用品;

(11)健全规章制度;

(12)加强人员培训;

(13)安全标识清楚;

(14)确保各项制度贯彻执行;

第二篇:2010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真题: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详解

2010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真题: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详解

2010年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真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第一题

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 ℃。

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

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B 解析:参见新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212。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A.物体打击

B.灼烫

C.锅炉爆炸

D.容器爆炸

E.火灾 答案:B 解析: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22-123。

3.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熔炼炉烟气温度过高

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

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

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

答案:C 解析:参见旧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97-198,《安全生产技术》P87。

4.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该熔炼炉操作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括()。

A.尘肺(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的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职业病,含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C.职业中毒 D.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答案:ABCD 解析:参见新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45-157。

5.根据规定,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应包括(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A.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B.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

D.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E.A铜业公司控股母公司

答案:AB 解析:参见新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216。

6.该起事故调查中,针对技术缺陷方面的分析应包括()。

A.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 B.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

C.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

D.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爆炸当量

E.A铜业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答案:ACD 解析:参见旧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98。

7.从该起事故应急过程看,A铜业公司事故应急预案中应补充完善的内容包括()。

A.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

B.事故报告程序

C.应急装备配备要求(缺少防护服)

D.应急处置程序(情况不明,缺少防护设备的情况下安排工人进现场查看情况,导致两名工人烫伤)

E.人员清点程序

答案:CD 解析:参见新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98-202。

第二题

D.危险化学品作业许可证

E.动土作业许可证

答案:B 3.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A.B工程公司 B.C炼油厂

C.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

D.甲所在的班组

E.B工程公司和C炼油厂

答案:A 4.该起事故中导致丙死亡的原因包括()。

A.盲目施救

B.窒息

C.中毒

D.防护缺失

E.意外坠落

答案:ABCD 5.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时,应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

A.安全帽

B.空气呼吸器 C.导电鞋

D.耳塞

E.防护手套

答案:ABE 6.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

A.作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够

B.作业人员使用的清污工具存在缺陷(应使用铁锹清理油泥)

C.救援行为不当(直接原因)

D.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答案:ABDE 7.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前需进行气体检测,通常检测的气体应包括()。

A.可燃气体

B.有毒气体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无色无味气体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答案:ABcE 8.在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

A.火灾

B.其他爆炸

C.淹溺

D.中毒窒息

E.机械伤害

答案:CD 第三题

D煤矿采用井工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能力450万吨/年,服务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09年1月1日开始建设,该煤矿基建工程分别由两家施工企业承担,井下有5个基建工作面,矿井开采的煤层上部岩层中有2个含水层,开采煤层周边有采空区和废弃井巷,并已探明采空区充水。

2010年4月25日13时,当班工人在井下第3基建工作面作业时,发现巷道局部有“冒汗”、渗水等透水现象,班长甲立即向调度室报告,但当班调度员乙接报后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15时10分,第3基建工作面发生重大透水事故,事发时,井下有作业人员185人,紧急升井101人,经3天奋力救援,59人获救,事故导致21人死亡,4人失综。

事故发生后,D煤矿深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D煤矿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逃生路线,标识和图纸以及相关文件附在预案之后,专项应急预案经企业内部评审后印发,并报当地县人民政府备案,之后,D煤矿组织开展了透水事故专项应急救援演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说明D煤矿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应补充的内容。

答:1)应急预案概况2)应急救援指导方针3)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煤矿存在的危险性分析5)教育培训与演习计划6)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

注释: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a应急预案概况

b事故预防—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

c准备程序-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培训、演习、互助协议

d应急程序-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信、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人群疏散与安置、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抢险与救援、危险物质控制

e现场恢复

f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2.指出D煤矿专项应急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答:1)应急预案不能经内部评审后印发,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形成书面纪要并附专家名单。评审后由煤矿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2)应急预案应报人民政府和相关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说明调度员乙在接到甲报告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调度员应立即下达停止作业,通知所有人员撤离危险作业区域的调度指令,并设置警戒区域禁止人员进入,然后根据规定向值班领导、矿长和相关部门汇报采取进一步的处置措施。

4.针对透水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编制全面演练方案。

答:1)成立工作组。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确定本单位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进行危险性分析形成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

4)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应急能力的应急能力评估,结合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5)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应与当地政府预案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报有关部门备案,经煤矿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第四题:

E招标项目为20Km管道铺设施工项目。项目作业内容主要有:挖沟、布管和焊接;主要作业程序是:挖沟、地面管道焊接、吊管入沟、沟内对管焊接、填埋。施工期为6月1日至8月31日,属于雨季。施工地点位于江淮丘陵地带,施工现场地表最大坡度达22°。管沟开挖尺寸为:深2.6m、上部宽2.5m、底部宽2.1m。管道规格为:直径1016mm、壁厚17.5mm、长12.3m,重量为5.3t。

F公司计划参与该项目的投标,该公司主要设备有:挖掘机10台,焊接工程车20台、40t吊管机20台;该公司有员工140人,其中:挖掘机驾驶员15人、焊接工程车驾驶员25人、吊管机驾驶员25人、焊工60人、管理和技术人员15人。该公司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曾经完成过300km类似管道工程的施工,没有发生伤亡事故,有良好的安全、质量业绩。

在制作项目投标书时,需要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安全防范措施,计算安全生产投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类型及起因物。答:1)物体打击-管件失稳,工具滑脱对人的伤害。2)车辆伤害-工程车辆挖掘机行驶中造成的人身伤害。3)机械伤害-机械设备对人的刮伤、刺伤、碰撞。4)起重伤害-吊管机吊装过程中造成的挤压、打击。5)触电-用电设备、焊接作业造成的触电。6)高处坠落-人坠落在管道沟内。7)坍塌-管道沟发生坍塌8)火灾-焊接作业引燃易燃物

2.指出F公司主要工程设备中的特种设备,并说明该类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

答:特种设备包括-吊管机、挖掘机。

安全技术档案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制造监督检验证书、定期检验和自行检查记录、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3.指出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答:1)管道沟开挖安全防护措施2)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3)吊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4)雨季施工措施5)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技术措施6)消防保卫安全技术措施

4.说明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应包括哪几方面费用。

答:(1)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费用。(2)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费用。(3)安全防护设施费用。(4)保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费用。(5)安全检查、安全评价和职业卫生评价所需要费用。(6)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费用。(7)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和职业病预防健康体检费用。(8)消防器材设施购置、维护费用。(9)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维护费用。(10)治安保卫费用。(11)应急救援物资费用。(12)其他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第五题:

2008年,G淀粉公司雇佣临时人员把仓库改造成第三生产车间。该车间为长80m、宽50m、高15m的桁架砖混结构建筑,分为打包间和产品暂存间。打包间用7m高砖墙与暂存间分隔。打包间内有打包机8台、振动筛安装在6m高的二层钢制平台上,振动筛内筛子采用木质框架,筛子四角与振动筛用铁质螺栓连接。振动筛开关和电动机为防爆电器设备。

2010年3月10日10时30分,当班班长甲发现4号打包机故障,二层钢制平台滞留了大量淀粉,正散落到打包间地面。甲关停4号打包机,并向车间主任报告。14时甲带领10名工人到二层钢制平台清理淀粉。一部分工人使用扫把、铁锹等工具清理平台上的淀粉,装包后,通过楼梯把成包淀粉滚落到打包车间地面,或从二层平台直接将淀粉包扔到打包间地面。另一部分工人用铁制扳手卸下筛子,用铁棍敲打清理筛子上的淀粉。

当清理工作进行到15时10分时,突然发生燃爆,而后发生多次爆炸,打包间一片火海,第三生产车间厂房的四面墙体全部倒塌。事发时,打包间和暂存间分别有作业人员19人和79人。事故导致18人死亡、7人重伤、38人轻伤。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搜救人员多次进入车间搜救,利用切割机、生命探测仪、液压顶杆、起重气垫等装备进行救援,并在厂房周边同时用消防水枪降温,防止再次燃爆。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引起此次淀粉燃爆的基本条件。答: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铁质扳手铁棍摩擦敲击产生火花。

2.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答:直接原因-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铁扳手、铁棍敲击产生电火花引爆粉尘。

间接原因-打包机故障致使大量淀粉遗撒,工人清理装包后直接将淀粉从楼梯滚落到车间地面或直接扔下,造成粉尘浓度超标。清理及修理过程中使用铁制工具。没有采取有效的通风除尘措施。

3.指出淀粉爆炸与气体爆炸在爆炸特性方面的不同。

答:1)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能量大,破坏程度大。2)爆炸感应期比气体长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4)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自身分解有毒气体,会伴随中毒死亡事故。

4.指出G淀粉公司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答:安全技术措施-改革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密闭、通风、除尘加强个体防护。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控制车间内粉尘的浓度,采用湿式作业,加强粉尘浓度的监测设置报警系统,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采用良好的接地消除静电的措施。安全管理措施:采用耐火建筑材料,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作业场所内禁止吸烟,明火作业与易燃易爆场所保持安全距离,醒目的位置张贴警示标识,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三篇: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案例分析

2010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第一题: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 350 ℃。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

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了》(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A.物体打击

B.灼烫

C.锅炉爆炸

D.容器爆炸

E.火灾

3.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熔炼炉烟气温度过高

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

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

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

4.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该熔炼炉操作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括()。

A.尘肺

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C.职业中毒

D.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5.根据规定,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应包括()。

A.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B.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

D.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E.A铜业公司控股母公司

6.该起事故调查中,针对技术缺陷方面的分析应包括()。

A.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

B.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

C.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

D.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爆炸当量

E.A铜业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7.从该起事故应急过程看,A铜业公司事故应急预案中应补充完善的内容包括()。

A.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

B.事故报告程序

C.应急装备配备要求

D.应急处置程序

E.人员清点程序

第二题: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庭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³。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该起事故的性质应认定为()。

A.责任事故

B.意外事故

C.中毒窒息事故

D.突发事件

E.人身伤害事故

2.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需办理()。

A.动火作业许可证

B.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C.管道作业许可证

D.危险化学品作业许可证

E.动土作业许可证

3.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A.B工程公司

B.C炼油厂

C.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

D.甲所在的班组

E.B工程公司和C炼油厂

4.该起事故中导致丙死亡的原因包括()。

A.盲目施救

B.窒息

C.中毒

D.防护缺失

E.意外坠落

5.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时,应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

A.安全帽

B.空气呼吸器

C.导电鞋

D.耳塞

E.防护手套

6.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

A.作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够

B.作业人员使用的清污工具存在缺陷

C.救援行为不当

D.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7.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前需进行气体检测,通常检测的气体应包括()。

A.可燃气体

B.有毒气体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碳

8.在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

A.火灾

B.其他爆炸

C.淹溺

D.中毒窒息

E.机械伤害

D.煤矿采用井工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能力450万吨/年,服务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09年1月1日开始建设,该煤矿基建工程分别由两家施工企业承担,井下有5个基建工作面,矿井开采的煤层上部岩层中有2个含水层,开采煤层周边有采空区和废弃井巷,并已探明采空区充水。

第三题:2010年4月25日13时,当班工人在井下第3基建工作面作业时,发现巷道局部有“冒汗”、渗水等透水现象,班长甲立即向调度室报告,但当班调度员乙接报后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15时10分,第3基建工作面发生重大透水事故,事发时,井下有作业人员185人,紧急升井101人,经3天奋力救缓,59人获救,事故导致21人死亡,4人失综。

事故发生后,D煤矿深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D煤矿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

系方式、逃生路线,标识和图纸以及相关文件附在预案之后,专项应急预案经企业内部评审后印发,并报当地县人民政府备案,之后,D煤矿组织开展了透水事故专项应急救缓演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说明D煤矿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应补充的内容。

2.指出D煤矿专项应急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说明调度员乙在接到甲报告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4.针对透水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编制全面演练方案。

第四题:挖一个20公里有管道深2.6米

问:1.现场有哪些危险因素及其致害物

2.F公司有哪些特种设备?这种设备的技术档案包括什么内容?

3.F公司要吃出哪些安全费用?

4.分析F公司现场要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第五题:一企业进行淀粉打包作业,8台打包机与临时储库用8米高的墙隔开,电机与开关采用防爆电器,木质筛子边角用铁包住,由于打包机坏,导致物料对方在二层平台,班长甲组织10名工人清除二层物料,工人用铁锹或直接向楼下抛清扫淀粉打包从二楼扔到一楼,或从楼梯滚到一楼,用铁质工具敲打筛子清理粉尘,导致淀粉粉尘爆炸,后又多次爆炸。

问题:1.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该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存在哪些问题

3.淀粉爆炸与气体爆炸的不同之处

4.防止此类爆炸制定技术和管理的措施

第四篇:2011年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A焦化厂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200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2人轻伤。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该厂采取的措施是将废水向煤堆喷洒,这样既仰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2009年5月20日制定实施了《A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2011年5月11日15时20分许,A厂备煤工甲、乙在进行胶带输送机巡检作业时闻到强烈异味,随后两人分别前往不同部位查找原因。15时38分,乙听到从甲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气浪迎面扑来,发现通廊部分坍塌。乙立即呼救。厂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对胶带输送机通廊坍塌现场进行搜救,在胶带输送机通廊北端发现甲倒在废墟中。甲头部有明显外伤,身上大面积烧伤,经医务人员确认已经死亡。事故调查确认,此次事故为1号煤仓内苯蒸汽爆炸事故。在含苯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1年后,废水管道断裂,废水从管道断裂处流入煤堆底部,经胶带输送机运输,大量含苯煤粉进入1号煤仓,从含苯煤粉中挥发出的低浓度苯蒸汽积累、聚集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后引起爆炸。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A厂()

A.可以只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C.可以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D.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可以委托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个人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2、A厂招收新从业人员,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A.12B.24C.36D.48E.723、A厂2009年百万工时伤害率()

A.1B.2C.3D.4E.54、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作为A厂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可从事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

A、参与本厂组织的事故调查B、参与本厂厂内隐患排查治理

C、进行本厂员工职业病鉴定D、参与本厂员工安全培训

E、为本厂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5、根据生产事故调查和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的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资委组织调查

B、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

C、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部门组织调查

D、可邀请相关专家作为调查组成员参与事故调查

E、A厂上级主管部门、工会参与事故调查

6、A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

A、煤尘B、笨C、氯D、高温E、焦炉煤气

7、A厂要恢复生产在修复破坏的设备、设施后还需()

A、重新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B、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C、将事故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D、全面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整改要求

二、B家具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机使用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

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经34天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厂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A.医疗费用B.企业停产损失费用C.事故罚款D.清理现场费用E.丧葬及抚恤费用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很大事故D.重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

3、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的粉尘可能引发的职业病是()

A.尘肺B.苯中毒C.炭疽D.职业性哮喘E.甲醛中毒

4、在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ABCD)

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B、粉尘堕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

D、通风净化措施E、防静电措施

5、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ACE)

A、安装静电保护装置B、安装电磁屏蔽C、采用TT系统

D、安装机械联锁E、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6、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粉尘的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B、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D、粉尘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7、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BE)

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B、“四不放过”的原则

C、公正、公开的原则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8、该起事故暴露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AB)

A、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B、安全检查不到位 C、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

D、未采用防爆电机 E、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三、C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人,为减员增效,2009年3月份将从业人员裁减到350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人承担。

2010年5月,C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中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某,从中收取管理费。2010年5月,甲找C公司负责人借用吊车吊运一台800KG-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2010年11月7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8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7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18时,因吊车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20时,发现塔吊的塔身首位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

2、指出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3、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4、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四、D热电厂2x300MW扩建工程的燃煤系统包括:煤仓,运煤系统,破碎系统,给煤系统。煤仓内堆煤最大高度为14m。燃煤由汽车运入电厂,采用胶带输送机将煤送到磨煤机中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燃器,由喷燃器喷到炉膛内燃烧。扩建工程使用该厂原有的2个容积500立方米柴油储罐储存点火锅炉用燃油。

给水系统的功能是将水送入省煤器。进入省煤器的水经水冷壁和过热器等受热面,变成过热蒸汽后送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D厂调节水系统有一个储存为12t的液氨储罐。

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氢—氢”方式,氨气由直径100mm的管道引入发电机设备。制氢系统有9个表压

3.2MPa,容积10立方米的氢罐。锅炉机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17075MPa。D厂远离城区。为方便员工生活,D厂在厂区设立了一座加油站,加油站有2个容积150立方米的汽油储罐,汽油的密度为730kg/m3.受D厂委托,E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厂扩建工程进行了安全评价,出具了安全评价报告,并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计22分)

1、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2、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安全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

3、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结合以上场景,说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4、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指出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五、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度地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 ,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1,2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未整改的原因是F

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2未整改的原因是F长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得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1.2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真题答案

一、1.D,2.E,3.A,4.ABDE,5.BDE,6.ABDE,7.BDE

二、1.B,2.A,3.A,4.ACD,5.ACE、6.ABCD,7.BCE,8.ABE

三、1、起重伤害。(2分)

理由:发生在吊塔(起重机械)的安装过程中。(2分)

2、(1)建立建全安全生产责任制。(1分)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分)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使用。(1分)

(4)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分)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分)

(6)及时、如实汇报生产安全事故。(1分)

3、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1)起重机械的安装和拆卸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1分)

(2)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1分)

(3)施工中没有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1分)

(4)在作业环境不良的条件下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1分)

(5)临时工未经培训上岗,特种专业人员未持证上岗。(1分)

(6)相关方管理混乱,存在着非法分包、转包的现象。(1分)

4、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1分)

(2)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1分)

(3)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1分)

(4)加强强相关方管理,严格审核相关单位的资质和条件。(1分)

(5)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思。(1分)

(6)现场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1分)

四、1、输煤输送系统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1)防粉尘措施:a改革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b湿式作业; c密闭、通风、除尘;d个体防护。(3分)

(2)机械传动部件采用防护罩、防护网等防护装置防止机械伤害。(1分)

(3)采用接地等防静电措施。(1分)

(4)接地、屏蔽等防雷击措施。(1分)

2、安全评价为安全验收评价。(1分)

其主要内容有:

(1)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1分)

(2)发生事故与职业危害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1分)

(3)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符合性评价。(1分)

(4)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量、定性分析。(1分)

(5)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1分)

3、(1)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并使危险有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1分)

(2)起重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实行作业许可证制度。(1分)

(3)作业许可证上应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1分)

(4)爆破、吊装作业要派专业人员现场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 落实。(1分)

4、加油站(2个汽油储罐)(1分)理由:加油站汽油储量243T>汽油临界量200T(1分)液氨储罐。(1分)理由:液氨储罐储量12T>氨临界量10T。(1分)

氢罐。(1分)理由:氢罐储量>氢临界量5t。(1分)

2个柴油储罐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因为2个柴油储罐的量为840T小于柴油临界量5000T

五、1、燃煤————易燃(自然)物质。(1分)

柴油————易燃液体。(1分)

煤气————易燃气体。(1分)

硫酸铵、硫酸————强氧化性物质。(1分)

2、特种设备:电梯(1分),锅炉(1分),蒸汽管道(1分),压力容器(1分)。

3、重大事故隐患1、2均由F厂整改。(2分)

理由:a、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1分)

b、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监督、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本单位事故 隐患。(1分)

c、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1分)d、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1分)

4、按事故类别分类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类别(本题最多得6分)

(1)火灾——————油泵房、点火泵房、溶盐加热站等。(1分)

(2)其他爆炸————除灰系统(粉尘爆炸)、热力管网(管道爆炸)。(1分)

(3)坍塌——————堆煤场。(1分)

(4)高处坠落————主厂房等检修。(1分)

(5)淹溺——————除盐水站。(1分)

(6)触电——————各种电气设备。(1分)

(7)机械伤害————各种机械。(1分)

(8)窒息和中毒———热力管网气体。(1分)

5、针对安全检查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思。(1分)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1分)

(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1分)

(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1分)

(5)坚强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1分)

(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隐患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1分)

第五篇:201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真题及答案

一、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列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车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最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170 0C便停止铲车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乙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露,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4~7题为多选):

1、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E)

A、A企业

B、甲所在班组

C、调度室

D、铲装车维修班

E、1150工作面所在工区值班班组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D)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3、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D)。

A、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

B、甲使用乙的铲装车

C、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D、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

E、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4、该起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产物有(AC)。A、CO

B、N

2C、CO

2D、H2O气

E、NH3气

5、甲在铲装作业时应佩戴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BE)。

A、电绝缘鞋

B、安全帽

C、防护镜

D、便携式矿灯

E、防尘口罩

6、根据《安全生产法》及配套法规,关于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E)

A、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 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

D、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E、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

7、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CDE)。A、改变开拓方式 B、改变采矿方法

C、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D、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 E、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

二、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厂房占地15000m2,有员工415人,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库或冷藏库。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t。B企业建有1000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4~8题为多选):

1、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如果B企业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发生火灾,该火灾的类别为(E)。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B企业液氨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A)。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E、戊级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如果冷冻库内液氨泄漏导致人员伤亡,则该事故类别为(A)。

A、中毒和窒息

B、物体打击

C、冲击

D、机械伤害

E、淹溺

4、B企业存在的违规违章行为有(AD)。

A、未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B、连体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C、厂区设置的消火栓未按规定检测

D、连体厂房的7个出入口常年封闭 E、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

5、液氨车间可能发生的爆炸有(DE)

A、氨气爆炸

B、氢气爆炸

C、压缩机爆炸

D、液氨管道爆炸

E、液氨罐爆炸

6、在配电室内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AB)。

A、高压区与低压区分开

B、保持检查通道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

C、辐射防护 D、设置应急照明

E、设置消防栓

7、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B企业液氨车间内作业员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有(CE)。

A、放射性皮肤病

B、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C、氨中毒

D、尘肺病

E、噪声性耳聋

8、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AE)。

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所有液氨管道的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出的液氨

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出的液氨

三、C公司是一家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老企业,该企业的涂装车间为独立设置的联合厂房,由5个主跨和1个辅跨组成。主跨主要进行除锈、打磨、上漆、干燥。辅跨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和变配电室。

涂装车间有员工125人,其中80人为来自D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配备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车间制定了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工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防火防爆、劳保用品、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尘毒监测。

涂装作业以人工作业为主,主要包括:使用超声波除油垢、采用火焰去除旧漆、采用石英砂干喷除锈、使用红丹防锈漆作底漆、采用聚氨酯漆作面漆。

涂装车间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并采取了防爆设计,有通风除尘设施和完善的避雷系统,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喷涂底漆和面漆的作业场所为封闭空间,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器和自动灭火装置,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检测。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辨识涂装车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

①粉尘(除锈、打磨)

②:震动(打磨)

③:电离辐射(超声波除油垢)

④:噪声(打磨)

⑤非电离辐射(干燥)

⑥:生产毒物(油漆)

⑦:中毒(油漆)

2、指出涂装车间存在的国家禁止的作业。

①采用火焰去除旧漆;②采用石英砂干喷除锈。

3、简述C公司对D公司的80名劳务派遣人员安全管理的内容。

①安全教育培训

②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

③安全工具的使用管理;

④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的管理;

⑤岗位安全规范;

⑥职业健康检查;

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4、指出涂装车间厂房入口处应设置的安全标志并说明其提示的内容。

⑴禁止:①禁止吸烟;②禁止明火;③禁止带火种;④禁止防止易燃物;⑤禁止非从业人员进入;⑥禁止穿化纤服;⑦禁止穿带铁钉鞋;

⑵警告:①注意安全;②当心火灾;③当心中毒④当心爆炸

⑶指令:①必须戴防护眼镜②必须戴防尘口罩;③必须戴防毒面具④必须戴安全帽

⑷提示:①紧急出口②应急电话③避险区④急救点⑤可动火区

四、E企业为汽油、柴油、煤油生产经营企业,2012年实际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人为劳务派遣人员,实行8小时工作制。对外经营的油库为独立设置的库区,设有防火墙。库区出入口和墙外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E企业2012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重伤2人。该起事故的情况如下: 2012年11月25日8时10分,E企业司机甲驾驶一辆重型油罐车到油库加装汽油,油库消防员乙在检查了车载灭火器、防火帽等主要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后,在运货单上签字放行。8时25分,甲驾驶油罐车进入库区,用自带的铁丝将油罐车接地端子与自动装载系统操作员丙开始给油罐车加油。为使加油鹤管保持在工作位置,甲将人孔盖关小。9时15分,甲办完相关手续后返回,在观察油罐车液位时将手放在正在加油的鹤管外壁上。由于甲穿着化纤服装和橡胶鞋,手接触加油鹤管外壁时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人孔盖口挥发的汽油,进而引燃了人孔盖周围的油污,甲手部烧伤。听到异常声响,丙立即切断油料输送管道的阀门;乙将加油鹤管从油罐车取下,用干粉灭火器将加油鹤管上的火扑灭。

甲欲关闭油罐车人孔盖时,火焰已延烧到人孔盖附近。乙和丙设法灭火,但火势较大,无法扑灭。甲急忙进入驾驶室将油罐车驶出库区,开出25m左右,油罐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甲死亡、乙和丙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计算E企业2012的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

千人重伤率=2/2000*1000‰=1‰;

百万工时死伤率=1/2000*8*250*106=0.25.2、分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技术知识;②劳动组织不合理(在加油时,没有领导干部在现场指挥);③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⑤技术和设计有错误;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灾指导。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辨识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①火灾(油罐车,油罐库区)②容器爆炸(储油罐);③车辆伤害(油罐车);④灼烫;⑤触电。

4、提出E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①现场安装火灾监测报警装置;②人体静电防护:工作地点采取水泥地面。穿布底鞋或导电橡胶底鞋;③保持良好接地;④现场使用安全电压工具;⑤控制装卸油流速;⑥禁止明火,防止静电集积,防止摩擦,防止电器设备引起火花;⑦采用静电消散技术.五、F公司为从事粮油转运、储存、贸易的工贸企业,拥有专用的粮食码头,现有从业人员980人,其中有来自G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230人。F公司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8人。

F公司现有:60万t立筒仓1组,10万t平房仓1组,10万t食用植物油罐1组,5万t泊位2个,铁路专用线2条,500t/h吸粮机2台,100t/h进出仓散粮输送线2条,100t/h进出油输送管道2条,码头起重机(额定起重量5t或5t以上)3台,电梯5部,叉车20辆,1000KVA变压器3台,10t/h燃气锅炉2台,储存磷化铝等储粮化学药剂的药品库1座,二氧化碳钢瓶和磷化氢钢瓶各50个,氮气钢瓶45个。

F公司粮油进出流程为:接卸船舶、火车、汽车来粮油,通过粮食输送系统入立筒仓或平房仓,通过油料输送系统入植物油罐;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通过相应系统装船舶、火车、汽车。

为防止储存的粮食生虫,采用固定式环流熏蒸系统,使用瓶装二氧化碳和瓶装磷化氢气体,对立筒仓进行熏蒸;采用人工投放磷化铝药片,对平房仓进行常规熏蒸。充入纯度为98%的氮气,对植物油罐进行气调储藏。

2013年5月18日,F公司发生1起未遂事故。该起事故过程为:8时作业人员在平房仓储区向集装箱装散装粮时,有2名劳务派遣人员违章乘坐粮食输送皮带上平房仓,9时40分1人从离地8m的输送皮带上滑落,掉落在散粮堆上,未造成伤害。

F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在2013年5月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立筒仓进出仓系统的电气设备老化,存在粉尘爆炸隐患。检查还发现了立筒仓区域其他3处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简述此次未遂事故报告的内容。

⑴未遂事故发生单位的概况;

⑵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现场情况; ⑶未遂事故简要经过;

⑷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⑸已经采取的措施

2、列出F公司主要特种设备。主要特种设备:起重机,电梯,叉车,燃气锅炉,二氧化碳钢瓶,磷化氢钢瓶,氮气钢瓶

3、简述F公司立筒仓粮食装卸作业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主要危害有:粉尘危害、农药危害、高温窒息、噪音、职业危害

防治措施:①、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完善防护设施;②、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③、改善作业条件,加强作业现场管理;④、做好防尘降尘工作。

4、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16号),提出粉尘爆炸隐患治理方案。

排渣治理内容:

⑴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⑵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⑶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⑷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⑸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⑹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5、简述F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⑴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⑵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⑶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⑷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清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⑹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下载2011-200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200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