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霖副部长和国家安监总局苏洁司长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0:2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冯正霖副部长和国家安监总局苏洁司长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冯正霖副部长和国家安监总局苏洁司长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冯正霖副部长和国家安监总局苏洁司长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冯正霖副部长和国家安监总局苏洁司长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落实责任 强化监管 全力打造平安交通行业

——冯正霖副部长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

(2011年6月21日)

同志们:

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以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的方式,研究推广“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做法,推进“平安工地”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国家安监总局苏洁司长代表总局专程到会指导,刚才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交通建设行业在安全生产领域取得的成绩,结合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有针对性的指出了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们要认真组织落实好。下面,结合会议有关内容和讨论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部党组决定从2010年3月起,在全国交通建设领域开展为期两年的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一把手或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因地制宜组织活动实施。通过广泛宣传、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树立典型、确定标准,形成了各方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应该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交通建设生产安全事故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全年事故死亡人数首次控制在100人以下,交通建设行业百亿元投资死亡率指标低于全国建筑业平均水平,有力的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协调发展。

——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交流会,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知识抢答赛,在官方网站和平面媒体上开设专栏,发送安全生产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意义,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参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工地上按章作业的多了,违规操作的少了;对事故隐患敏感性强的多了,无动于衷的少了;逢事必想安全的多了,安全意识“疲劳”的少了,逐步形成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新气象。

——安全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设备配置、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了安全监管从静态到动态转变,从粗放式到精细化转变,从被动、滞后向主动、超前转变。安徽积极推行“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精细化”,先后创立了“一校、一志、一会”、和“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的安全管理模式;马鞍山大桥项目推行“单元预警法”,划小管理单元,实现提前预警、有效预防,提高了安全系数。云南出台了《职(民)工驻地管理办法》,将安全监管的关口前移。湖南全面推行安全“分区”管理制度,提高了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辽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用“双联”建设,提高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在施工单位引起较大反响。

——安全管理手段不断创新。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工程关键部位的防控,取得明显效果。甘肃武罐高速公路在隧道二衬台车上安装摄像探头,对所有隧道施工人员配备芯片安全帽,实现进出洞人员的跟踪定位管理。湖南汝郴高速公路利用“电子眼”对全线重点、危险部位的137个监控点位实行全过程、全天候的远程视频监控,增强了安全管理的时效性。广东博深高速公路将中国移动通信信号引进隧道掌子面,实现了应急抢险的通信畅通。二是改进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举措,取得实效。云南大丽高速公路在隧道内安装“逃生管”,配备应急食品箱,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隧道逃生管的安放虽然麻烦,但确实是应急救援的有效措施,保证在隧道关门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作业工人有逃生的空间,赢得宝贵的营救时间,实现有序逃生。这项措施以及电子门禁、人员定位监控等手段,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项目上应当大力推广。南京四桥N3标以安全帽编号作为识别码,设立“一站式”台账,实现了一线工作人员岗位教育全覆盖,实施“家庭式”和“军营式”相结合的队伍管理模式,实现了日常管理的刚柔并济。安徽泗浒高速公路将工地成功的专项方案作为教材,增强了安全教育的实用性。

——安全标准化建设明显加强。大力推进行业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在隐患治理、安全防护、应急工作、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都提出规范化要求,改善了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和工艺,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全国已有河北等14个省市制定了“平安工地”创建标准,大多数地区陆续对省级示范项目进行了阶段性达标验收,积极推行安全防护措施“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福建落实临边洞口防护、桥隧工程施工等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上海实现了公路项目“基础管理精细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江苏、重庆等省市按照“标准先行、内业指导外业,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原则,制定达标验收标准和评分细则,严格达标考核,充分发挥了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回顾一年来的“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践,我们有几点深刻体会:

一是始终抓住责任落实这个关键,增强制度的执行力。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落实,严肃责任追究,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方法。要落实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强化现场检查和责任追究;要强化项目业主总负责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四级”安全保证体系,确保安全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责任落实问题实质上就是制度执行力的问题。我们不缺制度,核心是制度的执行力。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有效、是否能落实到一线岗位。

二是紧紧依靠管理创新这个手段,增强监管的有效性。抓好“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加大建设工地的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促使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创新督查方式,按照层级管理原则,抓住安全责任链,加大督查力度,加强整改情况跟踪,增强督查效果。要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充分利用信用评价结果,发挥市场对工程安全行为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三是大力推广典型示范这个做法,发挥标杆的示范效应。全国公路水运工程点多面广,通过确定示范工程和示范工地,集中精力和资源,探索创新,抓好示范标杆的创建工作,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完善标准,丰富内涵,以点带面,推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提升。我部与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对浙江杭州湾跨海大桥和福建翔安海底隧道等工程项目进行表彰,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全力营造安全发展这个氛围,提升安全文化的软实力。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安全发展离不开安全文化的支撑。要通过培训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行为成为习惯,增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防范胜于抢险”的意识;让参建各方,特别是施工单位摒弃“安全靠运气”的思想,认识到抓安全也能出效益、保质量、保进度,实现制度管人、文化育人、细化到人,把“打造百年平安企业”作为不懈追求和发展愿景。

一年来的“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是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一系列指示要求的结果,是各级安监部门指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精心组织,各从业单位和全体建设者辛勤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交通运输部,向为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各有关部门,向奋战在工程一线的全体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开展与我们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地区间、项目间活动开展不均衡,有的地方和项目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保证措施跟不上实际工作需要,安全管理活动必需的费用难以落实的情况。一些施工单位仍然以不合理低价中标,然后压缩安全投入换取利润空间;一些项目没有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机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部分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安全性能差,台账不齐全,进出场报验制度执行不严,特别是大型非标设备未主动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验,租赁的施工设备管理存在较多漏洞,埋下安全隐患。这些都要在下一阶段“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中重点予以整改。

二、交通建设生产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将继续保持大建设、大发展的态势,建设资源供给与建设规模需求不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不断累积,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对工程安全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程质量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形势依然严峻。

(一)安全事故有所抬头。从2010年全国交通建设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来看,虽然通过“平安工地”建设,事故总量同比降幅明显,但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表现在:一是较大事故上升较快。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同比分别增加37.5%和16.7%,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1.2%和43.3%。较大事故增长与建设规模的增长有关,但绝不能成为我们容忍较大事故上升的理由。二是非主体工程事故有所增加。附属临时工程、服务区及收费大棚、临时施工便道和边坡防护工程等非主体工程全年共发生事故14起,死亡26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6.9%和26.8%。三是非现场死亡率居高不下。全年事故涉险人数163人,其中事故发生时当场死亡46人,占涉险人数的28.2%;因抢救无效死亡51人,占涉险人数的31.3%。说明现场应急处置和保全生命的救援能力仍然不足。今年1月至6月15日,全国交通建设工程领域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5起,同比增加29.6%;死亡67人,同比增加19.6%。其中,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10起,死亡41人,同比分别增加25%和32.3%。桥梁工程的事故居第一位,集中在桥梁桩柱,多为坍塌、高处坠落,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50.7%,管理不到位和人员违规误操作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从部质监局的事故分析报告看,今年上半年的事故特征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事故发生的时间节点比较集中,大多在作业人员吃饭、交接班和作业疲劳、夜间休息等时段。这个规律值得分析,根据各地区实际,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二是模板、支架事故比较突出,此类事故今年上半年已发生9起、死亡27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5.7%和40.3%;其中,较大事故6起、死亡24人。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高墩模板爆裂、支架(或脚手架)垮塌、隧道坍塌、特种设备使用不当等易导致较大事故发生,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三是地质灾害事故时有发生,除西藏墨脱公路雪崩事件外,今年上半年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共7起,死亡21人,多为突发暴雨山洪或坡体长期受雨水浸泡(或雪水消融作用)引起的泥石流或坡体滑塌。这说明我们在工程某些区域、时间段上还存在安全管理的死角和盲区,必须针对这些因素作出明确要求,切实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

(二)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增大。一是近年来工程建设成本不断攀升,一些项目出现资金紧缺,给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二是工程建设大都转入工程条件更为复杂的山岭和水域,桥隧施工比例增大,高墩大跨结构增多,深挖高填施工作业量增加,特种设备与特殊工艺大量使用,加之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使得质量安全风险更为突出。三是一些地方盲目缩短建设工期,有的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施工中受征地拆迁、阻工事件等影响,合理工期无法保证。此外,跨越已有公路、铁路的跨线施工项目显著增多,也使得安全风险叠加。四是民营投资的项目市场份额逐步增大,BT、BOT、EPC、项目代建等多种项目管理模式并存,导致项目业主的建设管理能力参差不齐,项目建设目标的价值取向差异性大,安全生产经常被忽视。五是有的建设单位管理行为不规范;有的企业投标弄虚作假、围标串标、低价抢标;有的招投标代理机构参与合谋围标串标。市场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中标企业特别是实质性承担施工任务的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条件得不到保证。

(三)制约安全生产的因素增多。一是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建设规模持续高位运行,具备实体能力的从业单位与建设规模需求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部分地区和项目安全管理能力跟不上,项目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有经验的项目经理、特种设备持证人员、熟练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供不应求,工程施工安全高风险与从业队伍低能力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安全投入不足。表现为人力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投入不足,忽略现有施工单位的实际工艺水平和能力。三是设计深度不足、施工工艺及安全技术标准相对滞后。一些项目设计片面追求创造纪录,而不是从项目实际功能的要求出发,导致施工风险增大,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四是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差。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安全制度缺乏针对性,有的专项施工方案“写一套、做一套”,制度制定和实施“两张皮”。安全制度在执行中打折扣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安全生产的很多制度措施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摆设,没有真正执行到建设工地、没有执行到施工一线、没有变成一线作业人员的行为习惯。

这些问题也都是老生常谈,曾多次提出,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确实有其复杂性。“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要用好这个平台,加大力度解决好这些问题。

三、全力开创交通建设安全生产新局面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凸显期、易发期。面对持续高位运行的建设规模和依然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要以如履薄冰之心,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安全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和加快推行现代工程管理为主线,以“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安全管理和施工作业行为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两个着力点,把科技进步、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三个重要支撑,落实责任,依法监管,努力促进全行业施工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平安工地”创建活动,是部党组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新一轮大发展、大建设的形势下,为促进全行业安全发展所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各地要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把“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这个载体用足、用好、用到位,注重把“平安工地”的创建成果转化为制度化的长期要求,把“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面对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依然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用现代工程管理的理论指导“平安工地”建设:在管理理念上,更加关注以人为本,把保证人的生命价值作为项目建设成果的主要表征;在组织结构上,更加注重团队优势,各方配合,共抓安全生产;在管理行为上,更加注重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各个环节;在管理手段上,更加注重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安全生产可知可控;在管理目标上,更加追求安全、质量、效率、效益的统一。把“平安工地”建设作为实践现代工程管理的重要载体,作为推动科技进步、行业文明的有效途径。

下一步“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三个强化”和“四个推进”:

(一)进一步强化“本质安全”的理念。“本质安全”是管理学中安全管理的高层次文化理念。主要是指安全管理要实现人的安全可靠性、物的安全可靠性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高危险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但是“本质安全”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注重人的安全可靠、注重物的安全可靠、注重系统的安全可靠,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范作业,就能把事故降到最低,甚至实现“零死亡”,从而实现高危险行业“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在工作中习惯成自然后,不习惯的行为则是偶发的。如果按照标准规范和程序执行,坚持用安全意识控制自身行为,那么,不发生事故是常态的,发生事故是偶然的。过去讲“安全靠运气,发生事故是运气不好”,“不发生事故不可能”。今天,我们在这次会议上要着重推广“本质安全”的理念,在工程建设中我们要始终考虑到人、物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果在人的操作性上不可靠,就要解决好人的可靠性问题;如果是物的不可靠(包括装备、材料、工艺和设备等方面),就要解决好物的可靠性问题;如果是系统的不可靠,那就解决系统组织协调问题。只有“三个不可靠”都解决了,才能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实现“高危险行业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次会议要将“本质安全”作为“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一个重要原则,从“本质安全”的角度看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使人的可靠性、物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可靠性有机结合。因此,要以“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为抓手,立足基层、班组,夯实基础,通过安全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和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行动态监控,消除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不安全状态,达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本质安全”要求;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尤其要注重培养“安全习惯”。美国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就仿佛一条缆绳,我们每天都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所以要把这种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培养成为习惯,最终成为一种不可缺失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就要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帮助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减少或消除不安全行为,以达到人的“本质安全”,最终实现公路水运工程“零伤亡”的安全目标。

(二)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一是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施工企业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责任者,必须保证工程所必须的各种资源配置和安全投入,确保安全机构、人员、设备、经费等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承诺履约到位。要加强自查自纠,强化从业人员特别是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规范管理,马鞍山大桥推行的“一校、一会、一志”,与会代表非常赞同,把安全教育培训放在工地、放在一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工人始终处于安全意识之下,是很好的现场管理手段。二是要强化建设单位的组织领导责任。建设单位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其能力和管理水平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要始终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建设管理的突出位置,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工期安排、督促检查上狠抓落实。三是要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单位(部门)一把手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要在安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强化目标考核,优化安全工作环境。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强化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落实,消除事故隐患,充分发挥保驾护航作用。四是要严格落实安全事故隐患问责制。对发生事故隐患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做到问责关口前移。

(三)进一步强化安全风险预控措施。安全生产重在预防。风险评估作为行之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被各行业广泛采用。部高度重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动此项工作。特别是湖南凤凰桥跨桥事件发生后,我们在总结教训时,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如果有一个良好的风险评估机制,尽管一座桥的桥型很好,工艺也不难,进行评估风险后就会发现,找不到合格的石匠,没有这样能力的施工队伍,也就不会采用这种桥型。去年,部出台了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制度。前不久,又印发了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办法。各地要结合实际,抓紧实施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确保工程风险管理始终心中有数,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一是建设单位要对极高风险的施工作业,组织专家或安全评估机构进行论证或复评,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方案,并向交通工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备。二是施工单位要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成果,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对项目施工过程实施预警、预控、预报、预防。三是监理单位要做到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与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同时审查;无风险评估报告,不得签发开工令。四是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在履行施工安全监管职责时,应将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情况纳入检查范围,对极高风险的施工作业要重点督查。同时,各地也要按照部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以桥隧工程防坍塌为主的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活动,重点整治桥梁工程深基坑支护与监测、临时支架和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大型模板的安装、挂篮施工,隧道工程初期支护、二衬浇筑进度,以及架桥机施工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进一步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夯实筑牢企业安全生产根基的有效途径。部正在抓紧制定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考核达标评价体系和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各地也要做好相关准备,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做好“平安工地”达标验收,加强行业督查。同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特征,抓住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安全管理“三项达标”工作。一是推动岗位达标。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在基层,重点在班组。班组在安全管理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迪庆州香德二级公路肯古隧道“3.29”坍塌事故中19人受困、成功救援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班组和岗位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个基点,要充分发挥生产一线班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把班组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着力点,加强培训教育和监督检查,发挥一线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推动现场安全防护达标。要关心一线工人的操作安全,必须确保个人防护用具达标;要鼓励企业增加安全投入,加强科技创新,确保施工现场布置有序,推进现场危险施工作业环境的防护措施达标。三是推动项目安全管理达标。管理达标要实现安全生产“五个统一”,即,统一施工安全管理程序;统一现场安全防护标准;统一安全培训形式内容;统一施工风险预警程序;统一用工登记管理形式。安全管理达标的核心目的,就是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让结果达到标准。

(五)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条件改善。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攻关,积极推进“科技兴安”战略的实施,注重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作用,特别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施工作业“本质安全”的能力。大力推广装配化、工厂化和集约化的施工“大流水”作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积极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施工安全远程监控预警方式与途径,逐步实现施工现场人员定位监控,危险部位施工过程动态监控。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部省(市)共享、部门共享的数据库,各级交通运输建设管理部门依托信息系统,实现管理协同、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要加快创新监管手段,大力推进安全科技化、信息化建设,为安全监管提供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水平。

(六)进一步推进监管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提升。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的安全监管队伍。面对如此庞大的建设规模和繁重艰巨的监管任务,各级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同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迎难而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奋发有为。一是要提升安全业务能力。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现代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要加强对安全政策法规的学习,熟练掌握安全法律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发扬“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的“三铁”精神,秉公执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此外,相关部门和各从业单位要注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处置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完善应急体系和预案管理,加强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加强应急演练,完善重特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灾害的能力。

长期以来,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监管战线的同志们不辞辛劳,默默奉献,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一定要在工作上给予支持,生活上给予关心,切实保证相应的工作经费,为发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专职作用创造条件。

(七)进一步推进行业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开展“平安工地”建设,必须要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从加大制度执行力入手,以建设项目为载体,实现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常态化和制度化。一是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参建企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项目部的管理、审核和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施工一线,坚持带班、值班,抓督促、抓检查、抓落实,与一线人员同甘共苦,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在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环节,项目负责人应该跟班指导。不断增强企业抓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形成企业安全管理的自律机制。二是完善市场诚信机制。要把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出现的问题,纳入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加强安全信用评价和奖优罚劣工作,建立“平安工地”达标检查和参建单位安全生产能力考核评价制度,并把检查评价结果与市场准入挂钩,形成工程现场与建设市场的联动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对施工安全行为的促进作用,引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健全政府有效监管机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责,督促企业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四是建立社会广泛参与机制。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宣传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同志们,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坚持推进现代工程管理制度,坚持以“平安工地”建设为载体,全面树立“本质安全”管理理念,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力度,提升安全工作实效,全力开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扎实推进“平安工地”创建活动

着力提高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水

——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二司司长苏洁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

工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21日)

尊敬的冯正霖副部长、唐承沛副省长,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上午好!交通运输部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召开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集中交流学习各地交通运输系统“平安工地”建设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工作做法,特别是昨天现场参观了马鞍山长江大桥建设现场,对“一校一志一会”、“单元预警法”、“预案、预控、预警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和预防”的工作法,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等8个单位的经验介绍,各具特色,都很有示范意义。安全监管总局领导十分关心此次会议,我受总局领导委托参加此次会议,并代表安全监管总局对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的成功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向交通建设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借此机会,我也做个发言,讲三点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交通运输部党组高度重视,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进“平安工地”建设工作,是交通运输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充分彰显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新一轮大发展、大建设形势下,为促进全行业安全发展,全面提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决心和信心。自2010年交通运输部在全国部署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以来,各地交通运输系统按照有关要求,狠抓落实。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平安工地”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进一步推进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通过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责任分工,参建单位的安全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初步形成了以建设单位为主导,施工企业为主体,设计、监理、监测等单位各负其责的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二是进一步发挥了市场机制在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平安工地”创建工作中,各地进一步健全了安全信用评价联动机制,把“平安工地”建设情况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并与市场准入和招投标紧密结合,“施工现场”与“建设市场”有效联动的安全信用评价机制进一步形成。

三是进一步提升了部门安全监管能力。通过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安全质量监管队伍建设,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加强对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和重点对象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监管的实效性。

四是进一步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通过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地在充实应急救援力量、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五是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各地把科技进步作为“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安全技术改造,推广先进、适用、可靠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工艺和机具,加强深山远海施工区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在交通建设事故预防中得到推广应用。

通过“平安工地”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公路水运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2010年在公路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1.28万亿、同比增长14.5%的情况下,公路水运行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控制在100人以下,交通建设百亿元投资死亡率指标低于全国建筑业平均水平,保证了交通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绩来之不易。

二、认真分析事故原因,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部署,以“三深化”、“三加强”为重点,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三个持续下降、两个基本稳定”。

“三个持续下降”:一是事故总量持续下降。1-5月份,全国各类事故共死亡26317人,同比下降10.9%,其中建筑施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5%和8.1%;二是较大事故持续下降。全国共发生较大事故712起、死亡2807人,同比分别下降9.2%和10.2%,其中建筑施工较大事故分别下降62%和31.6%;三是重特大事故持续下降。共发生重大事故25起、死亡298人,同比分别下降24.2%和34.1%,其中建筑施工分别下降50%和40%。自去年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全国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为十年来最长安全周期。

“两个比较稳定”:一是多数行业(领域)安全状况比较稳定。建筑施工、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行业领域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均下降8%以上。二是大部分地区安全生产状况比较稳定。32个省级统计单位中,有22个单位的较大以上事故下降,有25个单位的工矿商贸企业没有发生重大以上事故。

在充分肯定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主要是事故总量依然偏高,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和领域、一些重点环节,事故连续发生。从建筑施工看,较大事故仍然多发、频发。5月中旬以来,交通建设施工安全较大事故多发且相对集中。5月17日,重庆丰都至石柱高速公路B3标段在浇筑大桥墩柱混凝土时发生倒塌事故,造成作业平台上施工的4人坠落死亡。5月26日,湖北省十堰市至房县高速公路通省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将隧道封堵,致掌子面作业的12名员工被困,事故发生后经过各方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27日被困人员已全部安全脱险;同日广东省韶关市韶赣高速公路与京港澳高速互通立交一条匝道的高架桥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1人受伤。6月2日,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惠兴高速公路小冲隧道在施工爆破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6月3日,云南省昆明市武昆高速公路发生一起桥梁墩柱钢筋笼及脚手架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6月14日,深圳市大铲湾沿江高速公路三标段在进行架桥机移机作业时,发生5人坠海失踪事故。此外,还有一起瞒报事故,5月7日,福建省安溪县省道308线安溪A1标段双溪口隧道在进行支护立架作业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施工单位隐瞒不报,后经群众举报查实。从以上事故的直接原因看,既有地质条件因素复杂多变的影响,更有施工现场安全检查不严格,监管不善,方案不细,措施不力,以及施工作业人员“三违”行为突出等因素。剖析深层次原因,主要暴露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认识不到位,对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有的施工单位在隧道等施工过程中未对地质条件进行复核、校验,发现围岩情况变化等不安全因素后也没有及时报告;或虽然报告,但在没有进行安全评估和变更设计的情况下,仍然继续按原方案施工;有的对危险工序、重点环节未树立动态施工管理的意识,及时调整安全防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有的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现场环境和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未进行认真观测和分析,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冒险作业,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二是施工组织不完善,安全检查不细致,发现隐患整改不及时。近期几起事故也暴露出在出现暴雨、台风、洪水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施工单位没有及时调整作业计划和方案,盲目施工;有的项目复工后,未对施工现场各重点环节认真进行安全检查,未发现安全隐患便施工作业;有的项目已发现隐患,但未进行整改,酿成事故。

三是先进、高效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与传统的施工管理和作业方式不相适应。现代交通建设由平原转向地质环境复杂的山区,由短隧低桥转向长隧高墩、深基大跨,由劳动密集型作业到快速连续化作业,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实现了高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然而,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作业标准和规程未及时调整跟进,仍按传统方式施工,造成作业安全风险加大,加之现场作业人员违规违章作业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四是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一线作业人员违规违章操作现象严重。交通建设施工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员流动性大,点多面广。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不认真、不严格,往往流于形式,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差,自救自护能力弱,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近期几起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发展速度的关系、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针对交通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监管,落实责任,促进交通建设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三、持续深入推动“平安工地”创建活动,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年初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张德江副总理6月8日至11日,在考察山西、湖南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指出,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认真做好的工作,要始终坚持从零开始。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从零开始”的理念,坚持以零为工作的新起点,以零事故为追求目标,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坚决防止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思想,始终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围绕中心、创新工作,凝神聚力,强化落实,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对下一步“平安工地”创建工作,结合国务院安委会总体要求,提出四点建议供参考。

(一)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标准规范。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在总结各地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的精神,结合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四[2011]82号)和安监总局制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公路水运企业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为一、二、三级,并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完善达标标准和考评办法,督促企业抓好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平安工地”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明确目标要求,严格评定考核。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要求在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建设,规定煤矿要在2011年底前,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非煤矿山和冶金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希望公路水运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平安工地”示范项目的引领和全面开展的基础上,争取在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同时,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督促推进,分类指导,稳步实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定和考核。各企业要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治理、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事故报告和绩效评定等方面,严格对照评定标准要求,切实开展对标达标工作。对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存在非法违法行为,重大隐患整改仍达不到安全要求,以及未按规定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且在规定期限内未及时整改的,要取消其安全生产标准化参评资格。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力推进达标工作。要把开展企业“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情况、安全生产达标状况,以及评定考核结果与企业招投标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市场准入等挂钩,并将达标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信用评级、投资融资和评先推优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岗位达标工作有序开展,提高达标升级的执行力。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做好“平安工地”建设情况的调研督查、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公告、授牌等有关工作,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安全基础规范化管理工作。

(四)抓好工作有机结合,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交通建设领域要将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与安全专项整治、打非治违、安全科技推广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建筑施工预防坍塌事故、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力求取得实效。一是要针对交通建设工程的特点,重点加强对工程建设涉及的深基坑、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脚手架、起重机械、人工挖孔桩、高边坡等施工部位和环节的排查治理,着力整治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突出问题。二是做好公路建设领域建设工程安装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有关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要求,安监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制定了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希望交通运输部及相关企业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有效防范起重机械坍塌事故。三是认真开展交通建设施工领域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严厉打击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企业无相关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借用资质或违规托管、代管、挂靠等行为,以及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无相关执业和从业资格证书等行为。同时,要依法严厉查处事故瞒报、谎报、漏报和迟报行为。

6月份是全国第十个“安全生产月”,安监总局等7部门正在组织开展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希望交通运输系统以此为契机,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加强对推进“平安工地”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密集宣传,抓好示范引领,形成达标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工作的广泛、持续、深入开展。

此外,目前正值汛期,我们要高度重视汛期强降水、洪水、台风、泥石流、雷电、高温等自然灾害给交通建设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指导督促有关单位进一步落实汛期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桥梁、隧道、深基坑等重要建筑、设施设备和场所的监测监控和安全生产检查,认真排查治理可能由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各企业要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于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指定专人负责跟踪督办、切实进行整改、确保治理到位,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同志们,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推进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建立健全交通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交通战线上的同志们认真总结经验、创新管理、落实责任、扎实工作、持续推进,把“平安工地”建设和安全生产达标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全面提高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交通运输业安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2011年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2011年公路水运工程

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落实责任 强化监管 全力打造平安交通行业

(2011年6月21日)

同志们:

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今天就要结束了,结合会议有关内容和讨论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部党组决定从2010年3月起,在全国交通建设领域开展为期两年的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一把手或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因地制宜组织活动实施。通过广泛宣传、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树立典型、制定标准,形成了各方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事故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全年事故死亡人数首次控制在100人以下,交通建设行业百亿元投资死亡率指标低于全国建筑业平均水平,有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

——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交流会,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知识抢答赛,在官方网站和平面媒体上开设专栏,发送安全生产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意义,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参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工地上按章作业的多了,违规操作的少了;对事故隐患敏感性强的多了,无动于衷的少了;逢事必想安全的多了,安全意识“疲劳”的少了。逐步形成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交通建设行业新气象。

——安全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对施工现场安全设备配置、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了安全监管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从被动、滞后向主动、超前转变。安徽积极推行“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精细化”,先后创立了“一校、一志、一会”、和“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的安全管理模式,马鞍山大桥项目推行“单元预警法”,划小管理单元,实现提前预警、有效预防,提高了安全系数。云南出台了《职(民)工驻地管理办法》,将安全监管的关口前移。湖南全面推行安全“分区”管理制度,提

高了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辽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用“双联”建设,提高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在施工单位引起较大反响。——安全管理手段不断创新。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工程关键部位的防控,取得明显效果。甘肃武罐高速公路在隧道二衬台车上安装摄像探头,对所有隧道施工人员配备芯片安全帽,实现进出洞人员的跟踪定位管理。湖南汝郴高速公路利用“电子眼”对全线重点、危险部位的137个监控点位实行全过程、全天候远程视频监控,增强了安全管理的时效性。广东博深高速公路将中国移动通信信号引进隧道掌子面,实现了应急抢险通信畅通。二是改进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举措,取得实效。云南大丽高速公路在隧道内安装“逃生管”,配备应急食品箱,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南京四桥N3标以安全帽编号作为识别码,设立“一站式”台账,实现了一线工作人员岗前教育全覆盖,实施“家庭式”和“军营式”相结合的队伍管理模式,实现了日常管理的刚柔并济。安徽泗浒高速公路将工地成功的专项方案作为教材,增强了安全教育的实用性。

——安全标准化建设明显加强。大力推进行业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在隐患治理、防护设施、应急工作、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提出规范化要求,改善了生产安全设施设备和工艺,规范了生产安全行为。全国已有河北等14个省市制定了“平安工地”创建标准,大多数地区陆续对省级示范项目进行了阶段性达标验收,积极推行安全防护措施“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福建落实临边洞口防护、桥隧工程施工等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上海实现公路项目“基础管理精细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江苏、重庆等省市按照“标准先行、内业指导外业,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原则,制定达标验收标准和评分细则,严格达标考核,充分发挥了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回顾一年来的“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践,我们有几点深刻体会:

一是始终抓住责任落实这个关键,增强制度执行力。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落实,严肃责任追究,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方法。要落实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强化现场检查和责任追究;要强化项目业主总负责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四级”安全保证体系,确保安全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

处,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紧紧依靠管理创新这个手段,增强监管有效性。抓好“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加大建设工地的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促使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创新督查方式,按照层级管理原则,抓住安全责任链,加大督查力度,加强整改情况跟踪,增强督查效果。要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充分利用信用评价结果,发挥市场对工程安全行为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三是大力推广典型示范这个做法,发挥标杆示范效应。全国公路水运工程点多面广,通过确定示范工程和示范工地,集中精力和资源,探索创新,抓好示范标杆的创建工作,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完善标准,丰富内涵,以点带面,推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提升。我部与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和福建翔安海底隧道等工程项目进行表彰,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全力营造安全发展这个氛围,提升安全文化软实力。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安全发展离不开安全文化的支撑。要通过培训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行为成为习惯,增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防范胜于抢险”的意识;让参建各方,特别是施工单位摒弃“安全靠运气”的思想,认识到抓安全也能出效益、保质量、保进度,实现制度管人、文化育人、细化到人,把“打造百年平安企业”作为不懈追求和发展愿景。

一年来的“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是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一系列指示要求的结果,是各级安监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精心组织,各从业单位和全体建设者辛勤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交通运输部,向为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各有关部门,向奋战在工程一线的全体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开展距离我们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地区间、项目间活动开展不均衡,有的地方和项目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保证措施跟不上实际工作需要,安全管理活动必需的费用难以落实的情况。一些施工单位以不合理低价中标,然后压缩安全投入换取利润空间;一些项目没有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机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部分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安全性能差,台账不齐全,进出场报验制度执行不严,特别是大型非标设备未主动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检,租赁的施工设备管理存在较多漏洞,埋下安全隐患。这些要在下一阶段“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中重点予以整改。

二、交通建设生产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将继续保持大建设、大发展态势,建设资源供给与建设规模需求不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不断累积,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对工程安全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程质量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形势依然严峻。

(一)安全事故有所抬头。从2010年全国交通建设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来看,虽然通过“平安工地”建设,事故总量同比降幅明显,但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是较大事故上升较快。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同比分别增加37.5%和16.7%,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1.2%和43.3%。二是非主体工程事故有所增加。附属临时工程、服务区及收费大棚、临时施工便道和边坡防护工程等非主体工程全年共发生事故14起,死亡26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6.9%和26.8%。三是非现场死亡率居高不下。全年事故涉险人数163人,其中事故发生时当场死亡46人,占涉险人数的28.2%;因抢救无效死亡51人,占涉险人数的31.3%。今年1月至6月15日,全国交通建设工程领域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5起,同比增加29.6%;死亡67人,同比增加19.6%。其中,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10起,死亡41人,同比分别增加25%和32.3%。其中,桥梁工程的事故居第一位,集中在桥梁桩柱,多为坍塌、高处坠落,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50.7%,管理不到位和人员违规误操作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的事故特征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事故发生的时间节点比较集中,大多在作业人员吃饭、交接班和作业疲劳、夜间休息等时段。二是模板、支架事故比较突出,此类事故今年上半年已发生9起、死亡27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5.7%和40.3%;其中,较大事故6起、死亡24人;从此类事故看,高墩模板爆裂、支架(或脚手架)垮塌、隧道坍塌、特种设备使用不当等易导致较大事故发生,必须高度重视。三是地质灾害事故时有发生,除西藏墨脱公路雪崩事件外,今年上半年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共7起,死亡

21人,多为突发暴雨山洪或坡体长期受雨水浸泡(或雪水消融作用)引起泥石流或坡体滑塌。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在工程某些区域、时间段上还存在安全管理的死角和盲区。必须针对这些因素分别作出明确要求,切实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

(二)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增大。一是近年来工程建设成本不断攀升,一些项目出现资金紧缺,给安全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二是工程建设大都转入工程条件更为复杂的山岭和水域,公路桥隧工程比例增大,高墩大跨结构增多,深挖高填施工作业量增加,特种设备与特殊工艺大量使用,加之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质量安全风险更为突出。三是一些地方盲目缩短建设工期,有的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施工中受征地拆迁、阻工事件等问题影响,合理工期无法保证。跨越已有公路、铁路的跨线施工项目显著增多,致使安全风险叠加。四是民营投资的项目市场份额逐步增大,BT、BOT、EPC、项目代建等多种项目管理模式并存,项目业主的建设管理能力参差不齐,项目建设目标的价值取向差异性大,安全生产常常被忽视。五是有的建设单位管理行为不规范;有的企业投标弄虚作假,围标串标,低价抢标;有的招投标代理机构参与合谋围标串标。市场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中标企业特别是实质承担施工任务的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条件得不到保证。

(三)制约安全生产的因素增多。一是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建设规模持续高位运行,具备实体能力的从业单位与建设规模需求不适应的矛盾异常突出,集中表现为部分地区和项目安全管理能力跟不上,项目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有经验的项目经理、特种设备持证人员、熟练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供不应求,工程施工安全高风险与从业队伍低能力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安全投入不足。表现为人力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投入不足,忽略现有施工单位的实际工艺水平和能力。三是设计深度不足、施工工艺及安全技术标准相对滞后。一些项目设计片面追求创造纪录,而不是从项目实际功能的要求出发,导致施工风险增大,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四是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差。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安全制度缺乏针对性,有的专项施工方案“写一套、做一套”,制度制定和实施“两张皮”。安全制度在执行中打折扣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安全生产的很多制度措施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摆设,没有真正执行到建设工地、没有执行到施工一线、没有变成一线作业人员的行为习惯。

三、全力开创交通建设安全生产新局面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凸显期、易发期。面对持续高位运行的建设规模和依然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要以如履薄冰之心,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安全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和加快推行现代工程管理为主线,以“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为抓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安全管理和施工作业行为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两个着力点,把科技进步、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三个重要支撑,落实责任,依法监管,努力促进全行业施工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平安工地”创建活动,是部党组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新一轮大发展、大建设的形势下,为促进全行业安全发展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各地要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把“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这个载体用足、用好、用到位,注重把“平安工地”的创建成果转化为制度化的长期要求,把“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引向深入。面对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依然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用现代工程管理的理论指导“平安工地”建设:在管理理念上,更加关注以人为本,把保证人的生命价值作为项目建设成果的主要表征;在组织结构上,更加注重团队优势,各方配合,共抓安全生产;在管理行为上,更加注重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各个环节;在管理手段上,更加注重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建设的全过程安全生产可知可控;在管理目标上,更加追求安全、质量、效率、效益的统一。要把“平安工地”建设作为实践现代工程管理的重要载体,作为推动科技进步、行业文明的有效途径。

下一步“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工作重点,是“三个强化”和“四个推进”:

(一)进一步强化“本质安全”的理念。“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上的高层次文化理念。主要是指

安全管理要实现人的安全可靠性、物体的安全可靠性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这一安全理念告诉我们,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高危险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但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范作业,就能把事故降低到最低,甚至实现“零伤亡”,从而实现高危行业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所追求的。我们要以“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为抓手,立足基层、班组,夯实基础,通过安全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和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行动态监控,消除工程实施过程各种不安全状态,达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本质安全”要求;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尤其要注重培养“安全习惯”。美国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就仿佛一条缆绳,我们每天都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要通过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帮助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减少或消除不安全行为,以达到人的“本质安全”,最终实现公路水运工程“零伤亡”的安全目标。

(二)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一是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施工企业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责任者,必须保证工程所必须的各种资源配置和安全投入,确保安全机构、人员、设备、经费等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承诺履约到位。要加强自查自纠,强化从业人员特别是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规范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负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二是要强化建设单位的组织领导责任。建设单位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其能力和管理水平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要始终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建设管理的突出位置,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工期安排、督促检查上狠抓落实。三是要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单位(部门)一把手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要在安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强化目标考核,优化安全工作环境。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强化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落实,消除事故隐患,充分发挥保驾护航作用。四是要严格落实安全事故隐患问责制。对发生事故隐患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做到问责关口前移。

(三)进一步强化安全风险预控措施。安全生产重在预防。风险评估作为行之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被各行业广泛采用。部高度重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动此项工作。去年,部出台了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制度;前不久,又印发了桥梁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办法。各地要结合实际,抓紧实施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确保工程风险管理始终受控。一是建设单位要对极高风险的施工作业,组织专家或安全评估机构进行论证或复评,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方案,并向交通工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备。二是施工单位要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成果,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对项目施工过程实施预警、预控、预报、预防。三是监理单位要做到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与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同时审查;无风险评估报告,不得签发开工令。四是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在履行施工安全监管职责时,应将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情况纳入检查范围,对极高风险的施工作业要重点督查。同时,各地要按照部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以桥隧工程防坍塌为主的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活动,重点整治桥梁工程深基坑支护与监测、临时支架和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大型模板的安装、挂篮施工,隧道工程初期支护、二衬浇筑进度,以及架桥机施工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进一步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夯实筑牢企业安全生产根基的有效途径。部正在抓紧制定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考核达标评价体系和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各地也要做好相关准备,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做好“平安工地”达标验收,加强行业督查。同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特征,抓住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安全管理“三项达标”工作。一是推动岗位达标。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在基层,重点在班组。班组在安全管理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迪庆州香德二级公路肯古隧道“3.29”坍塌事故成功救援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班组和岗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这个基点抓起,充分发挥生产一线班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把班组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着力点,加强培训教育和监督检查,发挥一线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推动现场安全防护达标。要关心一线工人的操作安全,必须确保个人防护用具达标;要鼓励企业增加安全投入,加强科技创新,确保施工现场布置有序,推进现场危险施工作业环境的防护措施达标。三是推动项目安全管理达标。管理达标要实现安全生产“五个统一”,即,统一施

工安全管理程序;统一现场安全防护标准;统一安全培训形式内容;统一施工风险预警程序;统一用工登记管理形式。安全管理达标的核心目的,就是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让结果达到标准。

(五)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条件改善。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攻关,积极推进“科技兴安”战略的实施,注重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作用,特别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施工作业“本质安全”度。大力推广装配化、工厂化和集约化的施工“大流水”作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积极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施工安全远程监控预警方式与途径,逐步实现施工现场人员定位监控,危险部位施工过程动态监控。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部省(市)共享、部门共享的数据库,各级交通运输建设管理部门依托信息系统,实现管理协同、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要加快创新监管手段,大力推进安全科技化、信息化建设,为安全监管提供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水平。

(六)进一步推进监管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提升。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的安全监管队伍。面对如此大的建设规模和繁重艰巨的监管任务,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同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迎难而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奋发有为。一要提升安全业务能力。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现代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要加强对安全政策法规的学习,熟练掌握安全法律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发扬“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的“三铁”精神,秉公执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此外,相关部门和各从业单位要注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处置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完善应急体系和预案管理,加强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加强应急演练,完善重特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灾害的能力。长期以来,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监管战线的同志不辞辛劳,默默奉献,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一定要从工作上给予支持,生活上给予关心,切实保证相应的工作经费,为发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专职作用创造条件。

(七)进一步推进行业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开展“平安工地”建设,必须要从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入手,以建设项目为载体,实现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常态化和制度化。一是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企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项目部的管理、审核和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施工一线,坚持带班、值班,抓督促、抓检查、抓落实,与一线人员同甘共苦,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在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环节,项目负责人必须跟班指导。不断增强企业抓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形成企业安全管理的自律机制。二是完善市场诚信机制。要把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出现的问题,纳入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中,通过加强安全信用评价和奖优罚劣工作,建立“平安工地”达标检查和参建单位安全生产能力考核评价制度,并把检查评价结果与市场准入挂钩,形成工程现场与建设市场的联动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对施工安全行为的促进作用,引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长效制度。三是健全政府有效监管机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管职责,督促企业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同时,要针对项目和地区特点,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时段的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实现交通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四是建立社会广泛参与机制。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宣传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都安全”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坚持推进现代工程管理制度,坚持以“平安工地”建设为载体,全面树立“本质安全”管理理念,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力度,提升安全工作实效,全力开创交通基础建设安全生产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三篇:冯正霖副部长在全国公路水路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冯正霖副部长在全国公路水路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2010-03-

31【 字号 大 中 小 】 【 我要打印 】 【 我要纠错 】 【 发表评论 】

全力推进平安工地建设

促进交通运输快速高效安全绿色发展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的形势,全面部署和启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刚才,部质监总站站长李彦武同志代表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通报了部《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对“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也分别作了发言。下面,我就如何抓好这项活动再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平安工地建设至关重要

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是部党组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新一轮大发展、大建设的形势下,为促进全行业安全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贯彻今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有关安全工作总体思路和措施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这次活动对于充分发挥广大建设者和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全面提高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李盛霖部长对这项活动高度重视,非常支持,专门作出批示。全行业要充分认识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积极部署,深入扎实地开展好这项活动。

(一)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

在今年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张德江副总理就做好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围绕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步伐,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推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专题学习班”,再次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了学习,深刻认识了交通运输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在当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仍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是不变的主题,抓好工程质量安全是实现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目标的关键。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是推动交通运输业安全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交通运输建设安全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建设项目安全责任制得到落实,安全监管效果日益增强。特别是近两年,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形势持续稳定。2008和2009年的事故死亡人数均较2005年减少近百余人,交通运输建设行业百亿元投资死亡率指标低于全国建筑业平均水平。江苏、上海、河南、湖南、重庆、辽宁、四川、浙江、安徽、福建、新疆等省(区、市)从建章立制、强化监督、专项治理等方面入手,深

入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河南、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连续三年未发生死亡事故。杭州湾跨海大桥坚持建设安全管理“零容忍”理念,创造了百亿元产值“零死亡”安全业绩,受到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安监总局的联合表彰。刚刚贯通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也创造了大型海底隧道建设“零死亡”的安全记录。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尽管交通运输建设安全总体形势继续趋稳趋好,但交通运输建设行业安全生产面临的压力依然是巨大的。

去年是新一轮加快建设的开局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创历史新高,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随着建设项目施工的全面铺开,今年我们将迎来公路水路建设的高峰年,截止到今年2月底,据初步统计,全国公路水运建设投资已累计完成933亿元,同比增加43%。全国有超过一半的省份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有近三分之一的省份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超过2000公里。而且,在这些建设项目中,桥隧工程所占比重大,施工风险高,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大。从去年的事故统计分析情况看,虽然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但有三个情况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是坍塌事故比重大,同比增幅明显。全年共发生坍塌事故21起,死亡46人,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的27%和38%,同比分别增加75%和142%,列各类事故的首位。二是人为因素直接导致的事故比重偏大。统计表明,人为因素直接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的68%和60.5%。在这些人为因素直接导致的事故当中,有很多是不该发生的,是完全可以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和人员教育培训增强责任心,加以避免的。三是有些事故侥幸成分很大。这些情况说明,安全发展理念在一些建设项目的实施中仍不到位,基层与基础工作仍然薄弱,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隐患依然存在,作为事故隐患的源头,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亟待加强。因此,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抓好事故隐患的源头治理,是确保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的迫切需要。

(三)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是夯实基础,提高建设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

施工工地实际上是施工企业的生产车间,是最能够反映施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检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现场,是企业是否具有发展能力,是否具有高水平管理和高技能职工队伍的集中展示。优质的工程在工地现场建造,但如果管理不到位,工程安全生产事故也会在这里酿成。部此次开展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就是要引导企业把拼市场的劲头也同样用到安全生产上来,不能只顾在招投标上拼,更重要的是在工地 “亮剑”,在现场“比武”。同时,施工工地的组织管理,是由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多方共同构成的。一个建设项目能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能否实现安全建设,也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就是要通过这个载体,进一步在建设项目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安全实施。施工工地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法规制度执行力逐层衰减。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就是要把政府监管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要在关注全局、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将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放在施工工地,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力,把安全生产抓紧、抓实、抓细、抓好。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以“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切实提高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二、全面推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建设重点在项目建设工地。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要坚持“抓基础、抓示范、抓关键”的原则,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建设行业安全管理标准化进程。

(一)明确一个目标。

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为期两年,总体目标是:切实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落实到基层,全面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基本实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场容场貌规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化,安全培训教育经常化,建设各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施工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创建一批“零伤亡”工程,全面提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健全两个机制。

一要健全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责任机制。要通过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进一步明确工程现场安全责任分工,划清职责界面,依法落实参建单位的安全责任。形成以建设单位为主导,施工企业为主体,设计、监理、监测等单位各负其责的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同时,要将安全责任体系及其运行情况纳入政府监督检查内容,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机制。二要健全安全信用评价联动机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将从业企业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情况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结果要与市场准入和招投标紧密结合。同时,要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检验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发现监管漏洞和机制缺陷,不断形成具有导向性、强制性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施工现场”与“建设市场”有效联动的安全信用评价机制,实现工程建设安全的长治久安。

(三)提高三个能力。

一是提高安全监管能力。通过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加强政府安全质量监管队伍建设,充实监管人员,保证监管经费,提高监管能力,把监管工作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要加强对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和重点对象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的有效性。二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通过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实应急救援力量,落实应急物资,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防止因事故发生撤离不及时或救援不适当造成事故扩大。探索建立交通运输建设安全事故专业救援队伍,做好应对交通运输建设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准备。三是提高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各地要把科技进步作为“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安全技术改造,推广先进、适用、可靠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工艺和机具,加强深山远海施工区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技术保障水平。在重大风险源排查治理、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重点工程安全防护等方面,要建成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项目。

(四)抓好四个结合。

一是要把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与实现“十一五”交通运输建设质量安全目标任务结合起来。2008年11月,交通运输部在郑州组织召开了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公路水运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十一五”后两年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今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年,确保交通运输建设领域不出现重特大事故,降低事故总量,是今年建设安全管理的硬指标、硬任务。各地要把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与深入落实郑州会议精神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七条主线”,不断强化加强质量安全的十个方面措施,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全面增强行业安全管理能力。二是要把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结合起来。由于公路水运工程的施工环境条件差异性大、过程复杂、门类很多,将一整套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施工现场确实需要有一个过程。围绕“平安工地”这个主题,可以把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具体化、形象化、实用化,并结合工程技术和施工环境特点不断加以创新和细化。这方面,已经有一些省份和单位做了不少工作,中交集团根据有关标准规范,专门开发了一套程序,制作了各类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图,准备在工地上推广试用。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向施工工地的转化落实。三是要把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与国务院“安全生产年”活动结合起来。今年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二个“安全生产年”,交通运输部已经出台方案,明确提出以“强基础、抓规范、严管理、重服务”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重点解决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效遏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是细化落实“安全生产年”活动的一项具体措施,是实现“三

个突出”和“三个加强”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各地要将两个活动密切结合,扎实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四是要把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与隐患排查治理和日常安全监管工作结合起来。近几年,通过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督查工作,安全管理逐步规范,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安全督查的深入开展。各地要密切结合此项活动,进一步加大安全督查力度,坚持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不留情面为原则实施督查工作。同时,要按照部有关办法和指南,开展重点桥隧工程设计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消除隐患,提高预防预控能力,掌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管理的主动权。

三、确保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把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作为当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当前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和工作职责,抓好示范工地,严格达标验收,组织好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推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扎实有序进行。

二要大力加强部门协作。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领导重视是关键,部门协作是保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关方面要密切配合,各参建单位都要把“平安工地”建设当作自己的重点工作来抓,建设单位要牵头抓总,施工单位要积极争创,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三要认真加强检查督导。各地要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加强对活动的检查督导。对评为省级示范工程和示范工地的参建单位,要予以表彰宣传,推广经验;对在建设活动中工作措施不得力,工程现场管理混乱的单位,要坚决予以纠正,发生责任事故的,要严肃查处。今年部质监总站要将“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纳入质量安全的重点督查内容。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平安工地”建设是一项生命保障工程,也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载体。各地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良好氛围。中国交通报等行业媒体要对“平安工地”建设各阶段的活动做跟踪报道,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将开设“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专栏”,加强信息沟通交流。要实现宣传交流进项目、进标段、进班组,深入人心,特别是要让在工地参加建设的广大农民工参与进来,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提高全部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让每一个建设者都能在一个平安、放心的工程建设环境中做好工作。

同志们,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意义重大,希望大家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继续保持奋发有为、不负重托的精神状态,用心、用力、用智,持续推进“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深入有效开展,努力完成和实现创建活动确定的目标任务。谢谢大家!

下载冯正霖副部长和国家安监总局苏洁司长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冯正霖副部长和国家安监总局苏洁司长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