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益性岗位存在问题
公益性岗位存在的问题、发挥的作用及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是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存在问题方面:
1、一些年龄偏大的就业困难人员受年龄偏大、体质差,又无技能等因素影响,很难适应已开发的一些公益性岗位的用工需求。
2、蔬菜销售协管员是有蔬菜销售公司管理的,但蔬菜销售公司管理考勤方面经常出现漏报问题。
发挥作用方面:
1、沙区开发的保洁、保绿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使社区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善,给社区居民带来优美的生活环境。
2、政府开发的蔬菜销售协管员岗位给社区居民也带来了便利和实惠,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3、在街道和社区工作的公益性岗位这些人员都结合自己工作,苦练工作技能,都熟练掌握了本职岗位技能,胜任本职工作,树立了爱岗敬业和为名服务的观念,他们工作得到了社会群体的认可和称赞。
建议方面: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支持和配合。为了更多开发公益性岗位,首先,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公益性岗位补贴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调动各类用工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由被动变主动。
第二篇:公益性岗位管理问题
公益性岗位管理问题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主导开发的以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为主要目的,提供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社会公益性工作岗位。是我们国家近几年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就业援助政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公益性岗位可避免直接资金援助形成的依赖性,也可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自食其力,劳有所得,也提高了劳动者的社会归属感。目前,这一措施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积累了非常丰富和有效的管理经验,各地做法也都各有特色,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各级部门参考。
分类管理建议:就业困难群体构成比较复杂,分布比较广泛,目前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将就业困难人员分为了十类,这十类人员年龄、性别、学历、劳动技能、失业原因等等情况千差万别,用一个统一的管理办法管理是不合适的,因此有必要进行分类管理。笔者建议分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公益工勤三类,根据岗位特点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议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定期发布岗位分类指引,对不同部门的岗位名称、岗位要求、岗位职能等进行统一,分期分批进行有序开发。不同类别设置不同准入门槛,待遇和管理办法也应有所区别。公共服务岗位重点解决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问题,社会管理岗位可根据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精神,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布局、统一规划,公益工勤岗位主要面向大龄失业人员和缺乏劳动技能人员。
公共服务类的岗位特点: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公共服务类岗位是政府职能向基层的延伸,因此这一类岗位标准可高一些,要求可严一些。比如可要求专科以上学历,由省级人社部门组织考试按成绩录取;上岗前需经过系统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培训;岗位补贴可与职业等级挂钩等等。例如:人社部门的劳动保障协理员、民政部门办理低保人员、残疾人就业服务人员。
社会管理类的岗位特点:社会化管理涉及面比较广,情况比较复杂,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的一些政策和措施。由于这一类岗位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因此应具备初中学历,并且需要学习一些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例如:治安协管员、交通协管员、城市管理协管、公共设施维护、社区服务人员(法律、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老、托幼等)。
公益工勤类的岗位特点:非营利性组织或单位可开发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辅助性岗位,这一类岗位不必做学历要求,只要具备劳动能力就可以胜任。例如:保洁、保绿、停车看管、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收发、门卫、驾驶、食堂、清洁等)。
岗位开发建议
建议公共服务岗位由省级人社部门开发,社会管理岗位和公益工勤岗位由地方开发,报省级人社部门审批、备案。由省级人社部门根据各地方人口数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控制开发总量,实施分期分批配额制开发。地方人社部门负责开发、审核、备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审查、公示、录入。
社会管理和公益工勤岗位的建议开发程序:
1、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由地方人社部门审核用人单位是否具备开发资格,审定岗位名称、岗位要求、数量;
2、每年年初地方人社部门将用人单位的申请汇总后制定开发计划,报省级人社部门审批;
3、省级人社部门审批通过后由地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名额分配给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根据平时登记的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台帐筛选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按登记的先后次序依据“平等、自愿”的原则上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数不足的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其他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调剂或公开招聘。
4、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审查以下事项:
a、所报人员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b、登录金保工程网查看拟录用人员接受就业援助情况(享受公益岗位补贴已满3年的和以前在公益岗位被辞退的不再录用);
c、查看就业失业登记证信息与金保工程网是否相符;
d、查验身份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等原件。
5、审查通过后,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同时公示一周,公示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困难人员类别、所在社区;
6、无异议的通知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录入金保工程网并报人社部门备案,有异议的需调查清楚并公布结果。
开发公益性岗位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非常有效、非常有力的措施,各地方人社部门可根据用人单位岗位性质及工作内容优先安排录取一定比例的残疾人。
岗位管理建议
公益性岗位作为一项重要的就业援助政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在公益性岗位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没有出资或出资很少,用人单位只管进人,只管用人,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到位成为普遍现象。为了有效落实这一就业援助政策,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可以积极探索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双重管理的模式。
管理: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成立专门股室,对公益性岗位实行集中、规范化管理。用人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制定考勤、工作纪律等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该参与和监督用人单位考核,可以协助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考勤考核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用人单位每月报送的考勤考核情况制作补贴表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补贴表核发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
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积极肯干、业绩突出的人员,用人单位可筹措奖励资金,进行物质奖励,年终可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对考核优秀人员进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公共服务类人员可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档案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包括人员登记表、相关证件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当需要其基层工作经历时根据档案情况和考核情况为其提供证明。社会管理类和公益工勤类人员工作档案可由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建立,记载其每月考核及奖惩情况。
公益性岗位人员离职后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金保工程网和《就业失业登记证》上记载其在公益岗位的工作时限,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应有登录金保工程网权限,省级人社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丰富和细化金保工程网中公益性岗位管理模块功能。
公共服务类和社会管理类人员必须参加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组织的上岗前培训,成绩合格者持证上岗。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时间必须佩戴胸牌(可由省级人社部门统一样式,标注“公益性岗位”字样)。
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年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组织至少一次劳动技能培训,有创业愿望的可参加SYB培训,并为其提供不少于两次的职业介绍,增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愿望,避免形成依赖心理。
就业困难群体中有极少数人劳动技能非常缺乏,就业竞争力很弱,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帮助甚至终生都难以实现有效就业。因此有必要对就业困难群体中的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实行特别就业援助计划: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满三年后依然无法正常就业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社区管理人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和5名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组成审查小组对其家庭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并签署审查意见,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批,通过后公示一周,无异议的可在公益工勤岗位延长一年,以后可通过同样程序每次延长一年。特别就业援助计划只提供第三类公益工勤岗位,原公共服务类和社会管理类人员只能调整到公益工勤岗位。
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满三年后,距离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应该延长到退休。
待遇:
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实行与最低工资挂钩制度,跟随最低工资的调整形成增长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应按职工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公共服务类岗位补贴不应超过最低工资的150%,由省级就业资金全额承担岗位补贴和社保单位应缴部分,取得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岗位补贴每月可增加100元,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岗位补贴每月可增加150元;社会管理类和公益工勤类由省级就业资金承担最低工资70%的岗位补贴和单位应缴部分的社保补贴,其余30%的岗位补贴由地方就业资金或用人单位补齐。地方政府或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给予社会管理类中的部分岗位不高于最低工资20%的额外补贴。
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满三年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三支一扶”的优惠政策。
动态管理建议
公益性岗位是政府出资购买的短期的工作机会,其目的是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个过渡性的救助,从而缓解就业困难人员的生活压力。由于工作岗位和就业资金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退出机制就会造成另外一些就业困难人员无法得到救助,形成了社会不公,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省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分类管理,总计划分了十类,其他省市也多数规定了认定条件,可以针对每一类别具体设置退出条件。比如零就业家庭其他成员实现就业的,其劳动合同过了试用期后本人就不应该再享受就业援助政策(除非还符合其他条件);单亲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再婚或子女已成年并参加工作的应适时退出公益性岗位。
为便于动态管理,建议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年中签的只签到年底,每年1月集中签全年的合同,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对相关人员就业困难情况进行重新审查、公示,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条件的终止劳动合同。建议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作时间按月计算,记载到《就业失业登记证》和金保工程网,累计满36个月的不再享受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政策。在公益性岗位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应予以辞退或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调整到其他岗位。建议在金保工程网中设立黑名单制度,凡在工作中玩忽职守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辞退以后永不录用。
人员补充机制:公共服务类人员被辞退或其他原因产生空缺后,由最近一次省级人社部门考试未录取人员按成绩排序,按空缺1:3比例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成绩靠前者组织面试,择优录取。社会管理和公益工勤类人员空缺后由用人单位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人员并按正常程序进行审查、公示。
监督检查建议
由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组成检查小组,对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及管理情况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检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组织不定期检查。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考勤考核、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发放情况、社保办理情况、《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建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举报电话,对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的、不上班吃空饷等违规情况给予撤销岗位、追回补贴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人社部门给予用人单位警告或撤销开发资格等处罚。
建立巡查制度:由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轮流选派两人每月对辖区内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在岗及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三篇:河北省公益性岗位有关问题问答
河北省公益性岗位有关问题问答
1、什么是公益性岗位。
中央12号文件主要对由政府出资用来优先安置大龄就业对象就业的社区公益性岗位范围作了规定。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统计的通知》(劳社厅发[2003]4号)对公益性岗位的解释为:“主要由政府出资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
所以说,公益性岗位一般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的岗位。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2、公益性岗位特点。
公益性岗位具有以下特点即:政府购买岗位或支持、引导多渠道出资,符合公共利益,适合安置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凡是由政府出资或政策扶持,社会筹集资金,企业出资,符合公共利益,政府可调控安置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都可确定为公益性岗位。各设区市可以根据上述精神,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公益性岗位的范围。
3、公益性岗位就业人群。
用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人员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标准由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规定。一般包括: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其他符合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条件。
4、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收入。
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实际上解决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所以,收入不高,一般执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5、就业期限。
各类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对象被录用后,被援助对象与公益性岗位开发或管理单位签订“就业援助协议”。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
第四篇:公益性岗位承诺书
承诺书
我承诺在担任 街道办事处40、50公益性岗位清扫保洁人员期间,不将清扫保洁指标转租、转卖给他人,如有违反,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自行承担。
承诺人:
年 月 日
第五篇:公益性岗位工作总结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公益性岗位开发基本情况、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就业状况、公益性岗位岗位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管好用好再就业资金,切实发挥其帮扶就业的积极作用。根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全市公益性岗位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渭劳发 [2010]103 号)精神,我局于 2010 年 5 月 17 至 2010 年 5 月 21 日,由就业股牵头抽调人力,集中精力,对我县涉及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单位及从业人员的上岗情况、工资发放情况等,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及人员分布情况 2008 年以来,我县共开发了 3 个类别累计 850 多个公益性岗位,全部是由政府开发,从就业再就业资金列支岗位补贴 252 万余元。公益性岗位 安置对象主要是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困难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单亲(丧偶)人员;享受城市居民低保、登记失业 12 个月以上人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现役军人家属、公安民警家属中就业困难人员;企业军转干部;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积极帮助更多的人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截止目前,共开发公益性岗位 371 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 114.5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