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空心板梁常见裂缝的形成原因及维修处理措施
空心板梁常见裂缝的形成原因及维修处理措施
赵阳
(吉林市市政设施管理处
吉林 132011)
摘 要:空心板梁是我国常用的小跨径梁体,但其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常出现许多裂缝,本文通过对空心板梁各种类型的裂缝的汇总和成因分析,提出各类裂缝的防治和加固处理措施。
关键词:空心板梁;荷载裂缝;非荷载裂缝;裂缝形成的原因;维修处理措施 引言
空心板梁是目前我国中、小桥上部结构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类型,其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而空心板梁日常使用中最常见的病害就是裂缝,虽然裂缝在规范里是作为正常使用状态中耐久性来评价,但结构损坏乃致倒塌往往是从裂缝的扩展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结构逐渐由安全状态转化为危险状态,因此需准确分析空心板梁裂缝形成的原因,为其养护维修或加固提供技术依据。
空心板梁常见裂缝主要有两类:荷载裂缝和非荷载裂缝,在预应力混凝土梁和非预应力混凝土梁中两者的存在情况也不一样,预应力混凝土中以非荷载裂缝居多,而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常出现的裂缝为荷载裂缝,因此在裂缝分析中需准确测量其宽度和深度,判断裂缝的性质和成因,评价裂缝对结构安全的影响,提出养护或维修加固措施。空心板梁荷载裂缝
2.1 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 2.1.1 梁底横向裂缝
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梁底横向裂缝是最为常见的裂缝类型,这种裂缝通常横
向贯通梁底,裂缝位置基本位于空心板梁,基本位于1/4~3/4跨,这些裂缝是空心板梁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正弯矩裂缝。
此类裂缝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裂缝的宽度,当裂缝宽度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 99-2003)和《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限值分别为0.20mm、0.25mm,以下简称规范),不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是正常的荷载裂缝;当裂缝宽度大于规范规定的限值,且梁底裂缝向两侧腹板延伸,尤其是跨中挠度出现较大变形,裂缝宽度扩展至空心板梁理论计算的中性轴高度时,此类病害往往出现在空心板梁对应的桥面铺装出现纵向贯通裂缝,梁间剪力铰遭到破坏,形成单梁受力状态,空心板梁受拉区钢筋处于屈服阶段或受压区混凝土中和轴的高度在不断上移,是空心板梁即将破坏的预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及时进行加固或更换梁板,典型图见图1。
若空心板梁梁底出现横向裂缝且对应桥面出现纵向贯通裂缝,加固措施为人工凿除原桥面铺装混凝土,修复梁间损坏的剪力铰,若空心板梁间铰缝钢筋损坏,须在空心板梁原剪力铰两侧植筋,然后用钢筋钢纤维混凝土重筑桥面铺装,并适当增加桥面铺装钢筋,并增设剪力钉,确保所设铺装层与主梁共同作用。
图1 松江区某桥空心板梁跨中严重下挠,该桥已拆除重建
2.1.2 梁底纵向裂缝
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梁底常会出现纵向裂缝,此类裂缝大多与空心板梁空腔
最低处相对应,裂缝宽度较大,个别裂缝宽度达到0.5mm,往往部分裂缝表面有明显的渗水痕迹或白色结晶物析出,典型照片见图2。
纵向裂缝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空心板梁底板混凝土中钢筋较密,粗骨料不易进入空腔最低处导致细骨料较多,此处也不易振捣(见图3),使空腔最低处混凝土横向收缩应力较其它处大而开裂。裂缝表面明显渗水痕迹表明裂缝已贯通空腔底板厚度,裂缝渗水是由于空心板梁内积水所致,梁内积水是由于梁端堵头板破损,其上伸缩缝止水带失效或桥面连续处开裂,导致桥面雨水下渗并通过破损的堵头板进入梁空腔内。裂缝表面泛白是由于水从缝隙中渗出时将混凝土中Ca(OH)2带出,与空气中CO2作用形成白色CaCO3结晶。
裂缝处治措施:此类裂缝对承载能力并不影响,仅影响耐久性。应先对存在明显渗水痕迹的空心板梁梁底空腔较低处钻孔泄水,然后清洗裂缝表面,风干后涂刷渗透结晶型浆料两遍,封闭裂缝。
图2 空心板梁底纵向开裂并有明显渗水痕迹
梁底纵向裂缝梁底纵向裂缝
图3 空心板梁空腔底部振捣不密实而开裂
2.1.3 腹板竖向裂缝
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跨中腹板也经常会出现竖向裂缝(见图4),裂缝呈枣核形状,即两端细、中间粗,是典型的收缩裂缝,裂缝下端细是由于空心板梁底部配筋量大,上端由于逐渐延伸至受压区而消失,中间粗是由于腹板侧面中部纵向配筋较少,混凝土收缩而使缝宽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空心板梁腹板竖向收缩裂缝下端经常与梁底横向裂缝重合,容易造成收缩裂缝的长度误判为横向裂缝开裂高度。遇到这种情况应根据裂缝梁底横缝的宽度和跨中挠度变化加以区分。空心板梁竖向收缩裂缝不影响结构承载能力,仅影响耐久性,只需封闭裂缝即可。
图4 空心板腹板竖向裂缝
2.1.4 腹板斜向裂缝
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梁端时常出现斜向裂缝(见图5),这类裂缝通常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为中间宽两端细,呈枣核状,与梁体顺桥向呈45°夹角,为腹剪斜裂缝;另外一种为上细下宽,由竖向裂缝引伸而成的斜向裂缝,裂缝从主应力轨迹图上看,在剪弯区段截面的下边缘,主拉应力还是水平向,为弯剪斜裂缝。梁端斜裂缝是由于空心板梁梁端抗剪能力不足所致。裂缝处治措施:裂缝宽度不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时,进封闭裂缝即可;若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应对梁端腹板进行加固,以提高其抗剪承载能力,通常采用粘贴钢板或梁端增大截面法加固。
图5 空心板梁梁端斜裂缝
2.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 2.2.1 梁底纵向裂缝
预应力空心板梁梁底端部一定范围和空腔最低处均容易出现纵向裂缝(见图6),梁端一定范围纵向裂缝是由于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规定的要求,使梁端混凝土纵向受压较大,横向则受拉,当其拉应变大于当时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即会沿预应力方向开裂,由于大多数预应力空心板梁梁端设有预应力隔离段,所以此类纵向裂缝会在梁端一定范围产生。梁底其他区域空腔正下方纵向裂缝除上述原因外,同时由于空心板梁底板混凝土中钢筋较密,粗骨料不易进入空腔最低处导致细骨料较多,此处也不易振捣,使空腔最低处混凝土横向收缩应力较其它处大,上述两因素导致预应力空心板梁空腔最低处易产生纵向裂缝。
裂缝最大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将不利于空心板梁的耐久性,尤其是裂缝渗水,如不及时维修处理,梁内预应力钢筋由于压力腐蚀其锈蚀速率将会更快,当锈蚀严重时会引起承载能力的降低。针对此类裂缝建议先对存在明显渗水痕迹的空心板梁梁底空腔较低处钻孔泄水,然后清洗裂缝表面,风干后涂刷渗透结晶型浆料两遍,封闭裂缝。
图6 空心板梁梁底纵向裂缝
2.2.2 梁底横向裂缝
预应力空心板梁根据规范规定不允许出现横向裂缝,一旦产生横向裂缝说明预应力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行专项加固,通常对空心板底板采取体外预应力、梁底粘贴碳纤维布加强或体外预应力和碳纤维布相结合,见图7和图8。
预应力空心板梁梁端有时可能出现横向裂缝,如果梁底横向裂缝向两侧腹板延伸,可能是弯剪斜裂缝引起的,这种裂缝通常在腹板的延伸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横向裂缝较短,且不贯通梁底,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
图7 碳纤维布粘贴
图8 碳纤维布粘贴位置示意图
2.2.3 预应力空心板梁腹板斜向裂缝
预应力空心板梁梁端腹板偶尔也会出现斜向裂缝(见图9),这类裂缝分为弯剪斜裂缝和腹剪斜裂缝两种,裂缝产生原因都是梁端抗剪能力不足所致。裂缝宽度不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时,进封闭裂缝即可;若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应对梁端腹板进行加固,以提高其抗剪承载能力,通常采用粘贴钢板或梁端增大截面法加固。
图9 预应力空心板梁梁端斜裂缝 空心板梁非荷载裂缝
3.1 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是用水泥、水、砂、石子等按设计比例配制,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形成的。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会经过化学、物理和碳化等一系列收缩,当收缩受到约束而产生的拉应变大于当时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就会产生与拉应力方向相垂直的裂缝,如空心板梁腹板表面龟裂等。这类裂缝仅需用渗透结晶型材料封闭即可。3.2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空心板梁由于钢筋锈蚀而混凝土开裂最为常见,这是因为钢筋在潮湿的环境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产三氧化二铁即铁锈的主要成分,其体积是将增大2~4倍,最终导致混凝土被胀裂,这类裂缝的特点是裂缝沿着钢筋走向发展。
要分析钢筋锈蚀的原因首先要搞清楚钢筋锈蚀和混凝土开裂的先后顺序。若先钢筋锈蚀后混凝土开裂,原因有两种:一是包裹在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保护层偏薄,保护
层过早全面碳化,致使混凝土中的钢筋失去碱性保护而锈蚀;二是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超标而侵蚀钢筋,当混凝土中氯离子超标时虽然钢筋周围的混凝土未碳化,钢筋仍然会锈蚀,这是因为氯离子半径小,活性大,具有很强穿透钝化膜的能力,氯离子首先吸附在钝化膜有缺陷处,使氢氧化铁反应成易溶的氯化铁,使钝化膜局部破坏,产生坑蚀。若先混凝土开裂后钢筋锈蚀,要确定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如荷载裂缝宽度过大或骨料膨胀引起混凝土开裂等,导致外界腐蚀物直接锈蚀钢筋。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虽然是耐久性范畴,但是空心板梁的主筋锈蚀易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减弱,钢筋截面减小,进而降低承载能力,尤其是预应力钢筋锈蚀后,应力腐蚀速度很快,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混凝土剥落露筋处钢筋进行除锈,清理干净后用聚合物修补砂浆进行修补,特别应注意的是,在修补之前必须对露筋锈蚀周围起壳混凝土彻底凿除,钢筋完全除锈,否则类似病害仍将再次发生。空心板梁主筋严重锈蚀的应对主筋钢筋有效面积折减后进行承载能力检算,承载能力不足的可采用粘贴碳纤维布或钢板进行补强。3.3 碱骨料膨胀引起的裂缝
在空心板梁病害检查过程中发现,空心板梁混凝土出现环向裂缝,仔细用手触摸,可明显感觉裂缝两侧有高差,沿裂缝凿除混凝土后,发现混凝土呈锥形,破损处出现姜黄色石子,该石子为膨胀源,这是碱骨料反应的典型特征,见图10。碱骨料反应是由于混凝土骨料含有氧化镁、硫酸盐或生石灰等骨料,当含碱量超过一定量(一般控制在3kg/m3之内)时,这些骨料吸潮后膨胀致使混凝土开裂起壳。这类病害往往呈弥漫性,可以说是混凝土的“癌症”。
图10 空心板梁因碱骨料反应,破损区域呈锥形状
碱骨料反应对槽形梁自损较为严重,不仅削弱梁体的有效截面,而且随时间推移,梁体表面出现碱骨料反应的区域将不断增加,影响上部结构的承载能力,要防止碱骨料反应必须把好混凝土原材料关,对已经出现此类病害的,建议对病害部位凿除开裂起壳混凝土,挖除膨胀核心,再用聚合物修补砂浆修补,维修后表面清洗干净,再涂刷渗透结晶型浓缩浆料,以封闭混凝土表面毛细孔,隔绝水分或潮气侵入,以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并加强日常巡查,对新出现的碱骨料反应须及时修复。结语
综上所述,空心板梁出现的裂缝种类虽多,但每一条裂缝都有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本文通过对空心板梁裂缝的分类、对应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各种裂缝处治措施的详细阐述,对桥梁养护人员正确认识空心板梁裂缝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S],人民交通出版社 [2]《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 99-2003)[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S],人民交通出版社 [4]《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S],人民交通出版社
[5] 王欣智,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纵向裂缝分析及处治[J],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9。
第二篇:SP预应力空心板板面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SP预应力空心板板面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仙龙集团 构件公司
吕明宇
关键词:裂缝
温差
覆盖
养护
放张
2008年9月17日某公司新产品GLY180mm×1200mm×9000m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试生产,在生产后第二天(9月19日)其中的第一行板面产生大量的横向贯通裂缝;9月21日,第二行板面出现横向贯通裂缝;9月23日,第三行板面出现多道横向贯通裂缝。为了确保今后的正常生产,特成立经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查明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
一、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查找材料、设备的原因:①裂缝特征:板面横向裂贯通裂缝,从板面向两侧延伸至板底,裂缝宽0.12mm—0.03 mm的较多。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成型采用推挤成型工艺。③采用干切割法分割(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放松预应力钢绞线。),板长为6米,5米、8米、9米不等。④钢筋为1×7--φ9.5无粘接钢绞线。⑤混凝土强度等级C45,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天然河砂,细度模数为2.8;石子:5—16mm人工碎石;查阅记录各种材料均做了进场检验,符合要求。⑥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机为强制式J500双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材料计量为PLC800混凝土拌合物配料机,输入混凝土配合比数据后自动计量,状态良好。查阅记录搅拌时间符合要求。⑦SP成型机振动部分参数:振动频率、激振力、空载振幅等,经过检验均未改变,符合要求。
2、查找生产过程中各工序控制:
(1)、2008.9.17 生产的GLY预应力空心板板面裂缝原因有: A:养护不及时和养护次数不够是造成板面开裂的主要原因。①.根据养护制度要求:“当温度在25℃以上时,板成型后2h浇水养护,以后每隔1.5h揭开塑料布浇水一次,直到板运出台面;当温度在15℃---25℃时,板成型后3h--4h浇水养护,以后每隔2h浇水一次,直到板运出台面。现场询问有关人员17日下午13点生产完成GLY板后,覆盖上塑料布,下午、晚上未进行浇水养护。
②.查阅生产记录:当天最高气温达28℃,加快了混凝土水份的蒸发,从而使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加大。体积大、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化热大,加大混凝土的升温速度。又采用黑色塑料布覆盖吸热快,塑料布吸收的太阳热量加上板内水泥的水化热,使温度约在55--70℃以上,管理人员说,把手伸进塑料布内产生烫手的感觉,又未能及时按养护制度规定时间、次数进行养护。查阅有关资料显示:混凝土空心板成型后,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一般每100㎏水泥可使混凝土温度升高10℃。其次,由于阳光辐射与水化热共同作用,水泥在初始反应期与凝结期放热速度最大,凝结期在水泥与水混合后的6-8小时,放热速度增至最大值。上午成型的板到下午3点左右温升至最高。混凝土内部主筋温度可高达50度左右(若覆盖塑料膜温度升高80度左右)。查工具书可知温度每升高10度,混凝土就会产生0.01%的线膨胀或收缩,钢筋伸长达136mm。资料显示在无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气温之差大于15-20度时,即出现肉眼可现的裂缝。
B: 秋冬交替季节,覆盖养护不到位,昼夜温差大板面产生伸缩裂缝。查阅当天温度记录:最高温度28度,最低气温13度。两端板端外漏的钢绞线及张拉台座的钢板因白天温度高而产生松弛,夜晚因温度降产生收缩而张紧板起拱。主筋受热膨胀上拱的负弯矩与混凝土失水干缩产生的拉应力,至使GLY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产生板面横向裂缝。反之,夜间温度下降,(规范计算,气温每变化1度,则钢绞线变化2Mpa昼夜温差在10—15度左右,钢绞线应力变化为20—30Mpa。)钢绞线对温度敏感,钢筋随之收缩;膨胀→收缩,收缩→膨胀交替反复运动,使无配筋的板砼受拉伸形成了表面的开裂。因此,在GLY板板面产生4道0.02~0.12mm的裂缝。20号又出现降雨低温天气,板面裂缝又增加3道(共7道)。
(2)、2008.9.18 生产的GLY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面裂缝原因是:放张时间过晚造成。放松工艺规定:“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随着强度的增长,收缩值逐渐加大,当混凝土强度已远远超过设计强度等级的75%时,如不及时放张,很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尤其厚度较大的板。”因下雨放假,2008年9月18日上午生产的第一行SP预应力空心板强度为82--88%(采用2008.9.17号的配合比),第二行SP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强度为90%--95%(因减小砂率,改变配合比),尚未放张。结果第一行、第二行板分别出现了1条和4道裂缝。
二、今后生产中的预防措施:
①.安排专职人员养护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次数进行养护,不得松懈。当温度在25℃以上时,板成型后2h就可以浇水养护,以后每隔1.5h揭开塑料布浇水一次,直到板运出台面;当温度在15℃---25℃时,板成型后3h--4h浇水养护,以后每隔2h浇水一次,直到板运出台面。
②.GLY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生产完成后,覆盖棉毡布浇水养护。下午15点以后,钢绞线、张拉台上同时覆盖双层塑料布、棉毡布进行保温。白天9点以后揭开,减少因昼夜温差大钢绞线产生收缩,造成GLY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面出现裂缝。③.实验室专职人员必须在搅拌现场取样成型试块,不少于三组,一组标准养护,一组随板现场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于钢绞线放张(也可以加一组试块,加强混凝土的强度控制)。专人随时掌握试块强度,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立即进行板的放张。杜绝板强度过高造成板面裂缝出现。
④.塑料布、棉毡布的覆盖方法:a.当该条GLY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生产完成1小时后,覆盖棉毡布,浇水使棉毡湿润,然后覆盖塑料布保温。严禁板面上人脚踩,防止棉毡布粘在GLY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上。B.两端外漏的钢绞线及张拉台座的钢板下午15点(秋冬交替的季节9月下旬)必须覆盖双层棉毡布、塑料布增加端部保温措施,防止钢绞线、张拉钢板夜里温度下降产生收缩造成板面受力出现板面裂缝。
⑤.9月下旬—10月下旬这一段时间,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超过15度,温度变幻无常。应灵活掌握GLY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的养护与覆盖,防止因温差造成板面裂缝出现。⑥.人员分工:
a.专人负责养护、板面、钢绞线覆盖工作。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讲解、监督检查,人员分工由生产厂长负责。
b.专人负责混凝土试块现场制作、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工作,专人负责混凝土试块强度监控,及时放松钢绞线工作。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讲解、监督检查,人员分工由质量厂长负责。⑨.采用预割法。GLY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生产完毕,待混凝土终凝之后。按照图纸设计的规格型号进行划线预切,防止板面裂缝。
三、生产验证
2008年9月28日,生产GLY板3行,经过生产各方的紧密配合,严格执行制定生产、养护、监控制度和预控措施。2008年10月3日在放松钢绞线时,经检查3行GLY板未出现一道裂缝。总之,对SP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裂缝防治要加强制板过程中各主要工序的管理,特别是混凝土空心板的养护对消除SP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表面裂缝特别重要。在施工中,严格按制板工艺进行生产,坚持以预防为主,严格按照制板工艺要求检测各项指标,才能确保SP混凝土空心板的最终质量。预防措施制定容易执行难,能够长期不懈、一丝不苟的执行尤难。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已制定的各项制度,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制度和质量意识是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基石。
【作者简介】仙龙集团 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联系电话】 0373—7601868 *** 【电子信箱】E-mail:lvmingyu868@yahoo.com.cn 【网 站】Http://www.xiexiebang.com 【联系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新长路59号 【邮 编】453242
第三篇:混凝土几种常见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混凝土常见裂缝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摘要】 本文通过对几种常见混泥土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践,系统介绍了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形成原因
预防
处理措施
1、概述
建筑物的破坏,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裂缝都是建筑物危险的征兆。只有那些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以及节点构造的可靠性等类裂缝,才可能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而大量常见的裂缝,如温度、收缩裂缝等,并不危及建筑物结构安全。因此,各类裂缝对建筑的危害是不同的,故对各类裂缝的处理应有区别。
下面就塑性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阐述。
2、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类似干燥的泥浆面。塑性裂缝大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一般在浇筑后4h左右出现。当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40℃以上)而气候又很干燥,便会出现塑性裂缝。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说来属于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2.1裂缝形成的原因
2.1.1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因而开裂。2.1.2 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细砂和粉砂。2.1.3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模板(指木模)过于干燥,也会导致这种裂缝出现。2.2 预防措施
2.2.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石子粒径应选用连续级配,选用中粗砂,以减小空隙率和含砂率。同时,浇筑混凝土时要振捣密实,以减小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2.2 浇捣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2.2.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裸露的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按养护要求进行操作。2.2.4 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下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早进行浇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此外,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2.2.5 混凝土养护可采用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2.3 处理方法
此类裂缝对结构强度影响不大,但会使钢筋易锈蚀,且有损美观,一般可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进行处理。对于受力大的预制构件,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3、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处在结构的表面,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较薄的梁、板类构件或桁架构件的干缩裂缝,多沿短边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的干缩裂缝,多发生在截面变化处;平面.上的干缩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的干缩裂缝多产生在箍筋位置。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一段时间后,在表层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和温度变化而逐渐发展。3.1 裂缝形成的原因
混凝土收缩有湿度收缩(即干缩)和自收缩之分。湿度收缩是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随湿度降低、体积减小而产生的,其收缩量占混凝土总体积收缩量的绝大部分;自收缩为水泥化学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一般可包括在湿度收缩内一起考虑。
3.1.1 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散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的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或者构件因水分蒸发产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3.1.2 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3.1.3 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
3.1.4 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3.1.5 用后张法预应力制成的构件,露天生产后长久不张拉等等。3.2 预防措施
3.2.1 混凝土水泥用量、用水量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严禁使用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抹压,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3.2.2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3.3 处理方法
为防渗漏和观感,可采用表面修理补平方法。先用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刷毛,清除表面附着污物,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后无用环氧胶泥、乳胶水泥等嵌补混凝土表面缺损,最后用上述材料涂覆。
4、温度裂缝
混凝土表面出现的温度裂缝,其走向无一定的规律性,梁、板一类长度尺寸较大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对大面积的构件,裂缝常纵横交错。深入的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10mm。高温引起的温度裂缝是中间粗两端细。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其宽度在0.5mm以下,且从上至下没有多大变化。温度裂缝大多发生在施工的中后期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4.1裂缝形成的原因
4.1.1 表面温度裂缝多缘于较大温差。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浇灌混凝土后,在硬化期间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当温差出现非均匀变化时,如施工中过早拆除模板,冬季施工过早拆除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使其因降温而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又很低,因此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又称为内约束裂缝)。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这种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4.1.2 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多缘于结构温差大。板面受高温时,钢筋混凝土大梁会出现温度裂缝,当梁的伸长率超过板时,板就产生温度裂缝。除梁、板高温裂缝外,在冬天时,板还会产生冷缩裂缝。以上结构的温度裂缝均属于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4.2 预防措施
预防温度裂缝,可以从控制温度着手。首先应从设计上改进,针对梁、板出现的温度裂缝,先设置好必要的伸缩缝、变形缝和沉降缝,可以减少温度裂缝或不出现温度裂缝。在施工方面,着手改进施工工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钢筋混凝土质量,同样可以减少温度裂缝。4.3 处理方法
温度裂缝对钢筋锈蚀及对混凝土碳化、抗冻融,抗疲劳(有动荷载)性能,均有不良影响,应采取措施处理。可以对之涂2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对有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缝宽大于0.lmm的深入或贯穿性裂缝,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环氧、甲凝或丙凝浆液)方法进行裂缝填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用。对宽度小于0.1mm的裂缝,由于后期水泥会自动生成氢氧化钙、硫酸铝、硫酸钙等类物质,能使裂缝自行愈合,可不加处理或只进行表面处理。
第四篇: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
现浇混凝土梁裂缝的分析及预防
【摘要】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产生原因和部位,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 裂缝 热胀冷缩 1前言
钢筋混凝土梁在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和次应力的作用下,引起结构变形而裂缝。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年温差的长期作用,当温差的胀缩应力大于构件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裂缝。构件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结构设计、地基沉降差异、施工质量、材料质量、环境影响等,无论何种原因产生的裂缝,都会给建筑物肢体结构带来影响。2裂缝形成原因
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材料或气候因素、施工不当、设计和施工错误、改变使用功能或使用不合理等。通常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收缩裂缝。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
(2)水泥水化硬化时的裂缝。水泥在水化及硬化的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3)温变裂缝。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随着温度变化会产生热胀冷缩变形。即温度变形。
AL=L(t1-t2)﹠△AL—— 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值
L――梁的长度
((t1—t2))—— 温度变化值
d— — 材料的线嘭胀系数、混凝土为10a×10-b由于混凝土截面高度较大或较特殊环境下施工.如较寒冷地区施工。梁的上下表面温度不一致,梁会产生温度弯矩。如温度弯矩与荷载弯矩迭加超过梁所能承担的能力。梁便会产生裂缝。预防产生温度裂缝的措施主要有:① 设置温度裂缝。② 运用水化热小和收缩小的水泥。③ 浇筑后.表面应及时覆盖并洒水养护.复季应延长养护时间,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措施。
(4)设计欠周全。如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梁出现结构裂缝。
(5)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
① 由于混凝土标号偏低、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等而导致混凝土梁出现裂缝。
② 由于施工不当、模板支撑下沉,或过早拆除底模和支撑等形成的裂缝。
③ 由于施工控制不严,在梁上超载堆荷,而导致出现裂缝。
(6)预制钢混凝土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由于支撑不合理、吊点位置不符,以及较大的振动或冲击荷载,也会导致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
(7)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原来的使用功能,如将办公室改为仓库、屋面加层、使用不当、增大梁上荷载等均会出现裂缝。3裂缝的部位 3.1 粱受拉区裂缝
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管理不善.使用了低劣的钢筋,造成梁受拉钢筋强度不足。施工中,提前拆模、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或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规定,以及使用不当,使用荷载大大超过原设计荷载,使梁受拉区产生裂缝。梁受拉区产生的裂缝一般采用水泥浆封闭,防止钢筋锈蚀,再根据具体情况做补强加固处理。3.2 梁在支座附近的斜裂缝
梁的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抗剪钢筋不足,箍筋没有增加,也有的因超载,提前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低于标准强度值,造成的抗剪能力低而产生剪切裂缝。应先用粘结浆液压注处理。再进行加固补强。确保梁的使用安全。3.3 粱受压区裂缝
梁的高度小,有的梁没有抗裂验算,混凝土振捣不够密实,梁长期在温差作用下产生温差变形及长期处于干燥状态的环境中干缩变形,梁在温差和干缩的综合作用下裂缝。缝上宽下窄,有贯穿的,不贯穿的。裂缝长度为梁高的3/5~4/5,粱底部不裂。这种裂缝可用水泥砂浆压注、粘结密封裂缝和补强。4 裂缝的处理
根据裂缝的成因情况,可将裂缝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于材料、气候等造成的一般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等。这类裂缝一般对承载力影响小,可作一般处理或不处理;另一类裂缝明显影响了梁的承载能力。随着裂缝的扩展和延伸,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受压区混凝土应变量增大.梁刚度大大降低,构件趋向破坏。此类缝必须及早采取加固补强。以满足结构安全需要。对于裂缝的处理,首先要重视对裂缝的调查分析,确定裂缝的种类、程度、危害及加固的依据。调查可从裂缝的宽度、长度、是否贯通、是否达到 弹性极限应力的位置、有无潮气或漏水、工程地点环境以及施工图纸设计情况等多处人手,分析裂缝产生的本质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1.经过调查分析,确认裂缝在不降低承载力的情况下,采取表面处理法、充填法、注入法等简易的处理方法:
(1)表面修补法。该法适用于缝较窄,用以恢复构件表面美观和提高耐久性时所采用,常用的是沿混凝土裂缝表面铺设薄膜材料,一般可用环氧类树脂或树脂浸渍玻璃布。施工时先将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打毛。清水洗净干燥,将混凝土表面气孔由油灰状树脂填平,然后在其上铺设薄膜,如果单纯以防水为目的,也可采用涂刷沥青的方法。
(2)充填法。当裂缝较宽时,可沿裂缝混凝土表面凿成V形或U形槽,使用树脂砂浆材料进行填充,也可使用水泥砂浆或沥青等材料。施工时,先将槽内碎片清除,必要时涂底层结合料,填充后待填充料充分硬化,再用砂轮或抛光机将表面磨光。
(3)注入法。当裂缝宽度较小且较深时,可采用将修补材料注入混凝土内部的修补方法,首先裂缝处安设注入用管.其它部位用表面处理法封住.使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注入材料,用电动泵或手动泵注入修补,此法在裂缝宽大于0.2mm 时,效果较好。2.如果梁的裂缝情况影响了梁的承载能力,就应更慎重研讨,分析比较,采用经济高效的方法,达到加固的目的,可采用的方法有:
(1)钢箍加固法。此法适合于补强梁内特长箍筋及弯起筋不足,抗剪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具体方法是:用扁钢或圆钢制成垂直或斜形的钢箍,两端留有螺纹,套人钢板后用螺母拧紧。也可采用由两个u形钢箍套上后焊接,然后打入金属楔楔紧。采用钢箍时需在梁上刻槽以防滑。
(2)粘贴加固法。将钢板或型钢用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粘结到构件混凝土裂缝部位表面.使钢板或型钢与混凝土连接成整体共同工作。粘结前.钢材表面进行喷砂处理,混凝土表面刷净干燥,粘结层厚度为3mm 左右。
(3)梁的三面或四面加做围套法。在梁的刚度、强度或剪力不足且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采用梁的三面或四面加大,做钢筋混凝土围套加固较为适宜。采用四面围套时壁厚应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两侧大于50ram,上下大于l00mm 为宜,纵向钢筋及箍筋通过计算确定。当梁受楼面限制时,可采用三面围套,此时两侧混凝土厚度宜大于l00mm.纵向钢筋可用25与原梁纵筋焊接固定,施工时在梁两侧板上间隔500mm 凿洞以浇筋混凝土,箍筋可用开口箍或穿板封闭箍.并经计算确定配筋数量。
(4)梁的单面加大截面法。单面加大截面法分两种,即上面加高或下面加厚。梁的上面加高适用于粱的支座抗弯强度不足的加固,所加混凝土靠焊在原梁上部箍筋上的附加箍筋与原混凝土接成整体.上部荷载靠附加纵筋承受。梁的上部加厚,适用于梁跨中抗弯不足加固.当梁截面强度与要求相差不大时,可将梁下加厚80mm~l00mm.配制新的纵筋与原钢筋焊接,做法同三面围套。当粱的截的下部增加l00mm 以上,按计算配置纵筋和箍筋采用围套及单面加厚法加固时,纵筋与支座连接有下述方法:
梁支撑在柱上时,新加纵筋可通过连接钢板或直接与柱内受力筋焊接在一起;梁支撑在主梁上时,应在主梁上回设斜托支座,斜托钢筋与主梁中主筋焊接。对于梁的端支座,可将梁内部分纵向钢筋按45。或30。角曲折成斜筋焊于主梁内原纵筋上,或另加入浮筋,电焊连接新旧纵筋。5结语
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应针对成因、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旦产生裂缝.应全面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取得加固依据,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比较论证、综合考虑,以求施工方便、经济高效。
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如何进行质量检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产生的裂缝,常见于非预应力受弯、受拉等构件中,以及预应力构件的某些部位。
对于各类裂缝,必须先查明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进而确定具体的修缮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根据
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荷载裂缝、温度裂缝、干缩裂缝、腐蚀裂缝、沉降裂缝等。各种裂缝产生原因
荷载裂缝
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而产生的裂缝。一般多出现在构件的受拉区域、受剪区域或振动严重等
部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设计、施工错误、承载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沉降等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和钢筋共同承担极限状态的承载力,结构设计师需根据地基情况,静、动
荷载,环境因素、结构耐久性等控制荷载裂缝。从国内外有关规范可知,对结构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问
题,存在着两类学派:一是设计规范规定很灵活,没有验算裂缝的明确规定,而由设计人员自由处理。另
一类则是设计规范有明确规定,对于荷载裂缝有计算公式并有严格的允许宽度限制,如我国《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SO4
22002)及有关试验资料,混凝土最
大裂缝宽度的大致控制标准:(1)无侵蚀介质,无防渗要求为013~014mm;(2)轻微侵蚀,无防渗要求为
012~013mm;(3)严重侵蚀,有防渗要求为011~012mm。为了达到这样的标准,就必须对各种裂缝采取相
应的控制措施。
211 荷载裂缝
在结构设计方面,结构设计者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811 条规定
进行裂缝控制验算,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
212 温度裂缝
防止因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处于高温环境的构件,应采取隔热措施,加强养护,尤其在气温高、风大且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更应及早喷水。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因散
热降温引起的冷缩比干缩更容易引起开裂,常规的温控措施既复杂又费钱。
213 干缩裂缝
一是可以通过改善材料性能来控制,如前提到在工程中采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对此种裂缝的控制也
很有效。补偿混凝土是一种适度膨胀的混凝土,按国内外补偿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混凝土在湿养护期间, 在配筋率ρ = 018 %的试验条件下,它产生的限制膨胀率为0102 %~0103 % ,在混凝土中建立的预压应力
为012~017MPa ,这一预压应力能够抵消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全部或大部分应力。与此同时推迟了混凝土
收缩的产生过程,这就是补偿混凝土的抗裂原理。
214 沉降裂缝
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夯压和加固处理;预制场地应夯打密实方可使用;现浇和预制构件模板应支
撑牢固,保证其强度和刚度,并应按规定时间拆模;防止雨水及施工用水浸泡地基。
215 腐蚀裂缝
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以阻止侵蚀介质和水、氧等的侵入;在构件表面加涂防护层。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分析,是正确拟定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前提,是明确质量事故责任的依据。为此,要求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对事故的性质、危害、原因、责任都不能遗漏。要有科学的论证和判断;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方能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分析,是正确拟定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前提,是明确质量事故责任的依据。为此,要求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对事故的性质、危害、原因、责任都不能遗漏。要有科学的论证和判断;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方能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
一、墙体裂缝分析
(一)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深度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也总是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中部沉降多,两端沉降少,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在地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如果房屋设计的长高比较大,整体刚度差,而对地基又末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对称的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沿着门窗洞口约成45。呈正八字形,且房屋的上部裂缝小,下部裂缝大。这种裂缝,必然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
当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时,则往往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厚薄不一处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其裂缝上大下小,向土质较软或土层较厚的方向倾斜。
在房屋高差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当未留设沉降缝时,也容易在高低和较重的交接部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裂缝。此时,裂缝位于层数低的荷载轻的部分,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分倾斜。
当房屋两端土质压缩性大,中部小时,沉降分布曲线将成凸形,此时,往往除了在纵墙两端出现向外倾斜裂缝外,也常在纵墙顶部出现竖向裂缝。
在多层房屋中,当底层窗台过宽时,也往往容易因荷载由窗间墙集中传递,使地基不均匀沉降,致使窗台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产生反向弯曲,引起窗台中部的竖向裂缝。
此外,新建房屋的基础若位于原有房屋基础下,则要求新、旧基础底面的高差H与净距L的比值应小于0.5~1。否则,由于新建房屋的荷载作用使地基沉降而引起原有房屋、墙体裂缝。同理,在施工相邻的高层和低层房屋时,亦应本着先高、重,后低、轻的原则组织施工;否则,若先施工了低层房屋后再施工高层房屋,则也会造成低层房屋墙体的开裂。
从以上分析可知,裂缝的分布与墙体的长高比有密切关系,长高比大的房屋因刚度差,抵抗变形能力差,故容易出现裂缝;因纵墙的长高比大于横墙的长高比,所以大部分裂缝发生在纵墙上。裂缝的分布与地基沉降分布曲线密切有关,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凹形时,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下部,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凸形,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的上部,裂缝宽度上大下小。裂缝分布与墙体的受力特点密切有关,在门窗洞口处,平面转折处、层高变化处,由于应力集中,往往也就容易出现裂缝;又因墙体是受剪切破坏,其主拉应力为45。所以裂缝也成45倾斜。
为了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首先应处理好软土地基和不均匀地基,但在拟定地基加固和处理方案时,又应将地基处理和上部结构处理结合起来考虑使其能共同工作;不能单纯从地基处理出发,否则,不仅费用大;而效果亦差。在上部结构处理上有:改变建筑物体型;简化建筑物平面;合理设沉降缝;加强房屋整体刚度(如增加横墙、增设圈梁、采用筏式基础、箱形基础等);采用轻型结构、柔性结构等。
(二)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一般材料均有热胀冷缩性质,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称为温度变形。如果结构不受任何约束,在温度变化时能自由变形,那么结构中就不会产生附加应力。如果结构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变形时,则将在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或称温度应力。由温度应力引起结构的伸缩值。
由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a=1.08X10/C,而普通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为0.5XlO/C,在相同温差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长值要比砖砌体大一倍左右。所以,在混合结构中,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屋盖、楼盖、圈梁等与砖墙伸缩不一,必然彼此相牵制而产生温度应力,使房屋结构开裂破坏。
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八字形裂缝
如图4-6所示,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外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但屋盖部分(特别是直接暴露在大气中的钢筋混凝土屋盖)的伸长值大得多。从屋盖与墙体连接处切开来看,屋盖伸长对墙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使墙体受到屋盖的推力而产生剪应力,剪应力和拉应力又引起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过大时,将在墙体上产生八字形裂缝。由于剪应力的分布大体是中间为零,两端最大,因此八字形裂缝多发生在墙体两端,一般占二、三个开间,且发生在顶层墙面上。
2.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
平屋顶房屋,有时在屋面板底部附近或顶层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顶部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推拉力而产生的,包角裂缝实际上是水平裂缝的一种形式,是外横墙和纵墙的水平裂缝连接起来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下面一般不会再出现八字形裂缝。有时,外纵墙的水平裂缝也会出现在顶层的窗台水平处。
3,女儿墙根部和竖向裂缝
女儿墙根部由于受到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拉力,使女儿墙根部的砌体外西域女儿墙外倾现象,形成水平裂缝。有时,由于钢筋混凝土屋面的收缩,也可能使女儿墙处于偏心受压状态,从而造成女儿墙上部沿竖向开裂。
此外,在楼梯间两侧或有错层处的墙体将易产生局部的竖向裂缝,这是由于楼面收缩产生较大的拉力所致。
影响房屋伸缩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而且复杂,以上所述的仅是一些常见的情况。为了减少温度应力的影响,可采取合理地设伸缩缝;避兔楼面错层和伸缩缝错位;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用油毡夹滑石粉或铁皮将屋面板和墙体隔离,并在女儿墙根部留一定空隙,使其能自由伸缩且有伸缩余地;采用蓄水屋面域种植屋面;女儿墙设构造柱;加强结构的薄弱环节,提高其抗拉强度等技术措施。
二、悬挑结构坍塌分析
悬挑结构坍塌实例较多,一是整体倾覆坍塌;二是沿悬臂梁、板根部断塌。其主要原因有: 1.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
悬挑结构是靠压重或外加拉力来保持稳定,要求抗倾覆的安全因素不小于1.5,若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时,必然失稳,倾覆坍塌。如雨蓬、挑梁,当梁上压重(砌砖的高度)不能满足稳定要求时,就拆除支撑、模板,即会产生坍塌事故。
2.模板支撑方案不当
悬挑结构根部受力最大,当混凝土浇筑后,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模板支撑产生沉降,根部混凝土随即开裂,拆模后将从根部产生断裂坍塌;若悬挑结构为变截面时,施工时将模板做成等截面外形,而造成根部断面减小,拆模后也会造成断塌事故。
3.钢筋错位、变形
悬挑结构根部负弯矩最大,主筋应配在梁板的上部。若施工时将钢筋放在下部,或被踩踏向下变形过大,或锚固长度不够等原因,拆模后,均会导致根部断塌。
4.施工超载
悬挑结构的固端弯矩与作用荷载成正比,如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当模板下沉时就在根部出现裂缝;尤其是当由根部向外浇筑混凝土时,随着荷载增加;模板变形,也极容易在根部产生裂缝,导致拆模后断裂。
5.拆模过早
不少悬挑结构断塌事故都是由于拆模过早,混凝土未达到足够强度所造成。所以,规范规定,跨度小于2m的悬臂梁及板,混凝土拆模强度应大于等于70%;跨度大于2m的悬臂梁及板,混凝土的拆模强度为100%。
三、钢筋混凝土柱吊装断裂事故分析
(一)事故概况
某工程项目C列柱为等截面柱,长l2m;断面为40Omm*6OOmm;采用对称配筋,每边为4业16,构造筋为2业1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吊装时已达100%强度;柱为平卧预制,一点起吊;吊点距柱顶2m;刚吊离地面时,在柱脚与吊点之间离柱脚4.8m左右产生裂缝,裂缝沿底面向两侧面延伸贯通,最大宽度达1.3mm,使柱产生断裂现象。
(二)事故原因分析
此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柱平卧预制吊装,吊点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 致;吊点选择不合理,吊装弯矩过大,其抗弯强度和抗裂度不能满足要求所造成。现予以分析验算如下: 1.吊点选择不符合吊装弯矩MDm,最小的原则
柱子吊装弯矩的大小与吊点位置密切有大而遭受破坏,其吊点选择的原则:必须力求吊装弯距最小。为此,对等截面柱,当一点起吊时,应使|Mmx|=|一 MD|,即跨中最大正弯距语吊点处负弯距的绝对值相等。据此求得吊点位置距柱顶为0·293L(L为柱长)处。当L为12米时,吊点距柱顶应为 0.293X12=3.5m。原吊点离柱顶为2m,故不符合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吊装时必然使跨中最大弯矩的绝对值大于吊点处负弯矩的绝对值,所以裂缝发生在跨中最大正弯矩的截面处。
2.柱子吊装中抗弯强度不够
现就按吊装弯矩最小进行验算,柱子平卧预制一点起吊,其抗弯强度也不能满足要求。验算结果如下:(1)计算荷载g
取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为25000N/m',则自重为0.4X0.6X25000=6000N/m;动载系数为1.3~1.5,取1.5,则计算荷载q=1.5X6000=9000N/m。
(2)计算简图
按吊装弯短最小的原则,吊点离柱顶为3·5m,吊装时柱脚不离地,柱子刚吊离地面近似于一根悬臂的简支梁。
3.柱子吊装中抗裂度不够
按施工验收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吊装中受拉区裂缝宽度不大于0.2~0.3mm,而裂缝宽度与钢筋的受拉应力有关,钢筋受拉应力愈大,则裂缝宽度愈大。所以,在柱子吊装中常用钢筋的拉应力来控制裂缝的宽度。只要钢筋拉应力满足下式要求,说明裂缝宽度在允许范围内,能满足抗裂度要求。说明抗裂度不能满足要求。
(三)经验教训
从上述事故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如下:
(1)由于柱子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故必须进行吊装验算。
(2)当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时,吊点选择应符合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以免吊装弯矩过大而过受破坏。如在本例中,按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确定吊点距柱顶为3·5m时,其跨中的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的绝对值相等,均为55.125XlO。而按原吊点距柱顶为2m时,其跨中最大弯矩为103.68X1O。N·mm,最大弯矩截面距柱脚为4.8m处。由此可见,原吊点跨中正弯矩要比按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确定吊点跨中正弯矩大1.88倍。该柱在离柱脚4.8m 处出现较大裂缝,产生断裂现象,也证明了该截面处的吊装弯矩最大。
(3)当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一致时,吊点的选择应尽可能符合使用受力的要求,如简支梁的两吊点应靠近梁的两端;悬臂梁的两吊点应在梁的两支座处。
(4)若经吊装验算,抗弯强度和抗裂度不能满足时,首先考虑翻身起吊。如本例采用翻超身吊时,则抗弯强度和抗裂度均可满足,若翻身起吊仍不能满足时,则可增加吊点,改一点起吊为二点起吊,以减小吊装弯矩,或采取临时加圊措施。
此外,为了便于就位、对中,确保吊装安全,构件绑扎时务使吊钩中心线对准构件重心;水平构件吊装两点绑扎时,应分别用两根吊绳;且对等截面构件,还要求两吊点左右对称,两根吊绳长短一致;吊绳水平夹角应大于等于60。不得小于45。;严禁斜吊和起重机负荷行驶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的是混凝土中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8 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就可以找到避免的办法。
1.水泥干缩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出现在板的表面,比较细小。水泥是水硬性材料,具有干缩性,在硬化初期如果水份不足则可能产生裂缝。避免的办法是加强养护,进行复盖和定时浇水。
2.温差变化引起的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及面积或长度较大的构件上。解决的办法是在适当的部位留设伸缩缝。
3.应力集中引起的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板的阴阳转角处或支座处。是由于板面配筋不足或钢筋间距过大造成的。避免的办法是在板面增设钢筋网或缩小钢筋间距。
4.加荷过早产生的裂缝。是因为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而提前加荷,使构件过载而在板底出现裂缝。避免的办法是严格掌握拆模时间,不能提前加载(即使未拆模时也不可在板面上堆载过多)。
5.此外还可能有其它原因,如混凝土硬化初期模板振动或移位;施工缝处理不好等都可能引起板出现裂缝。这些只要在施工中注意避免就可以了。
如果是钢筋混凝土,那问题就严重了,请从设计开始查原因(这里不多说)。
如果是素混凝土,通常该裂缝属于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产生的裂缝。请看下面:
1、下部因为是钢板,表面通常较光,使浇筑在上面的混凝土在结合面上抓合力很小,无法抵抗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因温度改变而产生的收缩变形的发展。
2、混凝土使用的水泥、配合比也是影响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因素。通常水化热大、塌落度越大,也就越容易造成开裂。
3、与设计的浇筑版面尺寸有关,如果平面尺寸长细比过大,也容易因为长方向、短方向收缩应力差别过大造成开裂。
4、建筑沉降、建筑结构发生的变形也应从设计计算中予以复核。
5、在上述主要原因基础上,基层表面是否清洁无油污、混凝土压实抹平的次数、混凝土养护等常规施工工艺也是引起产生裂缝的施工工艺问题。
关于如何预防:
1、对于钢板表面通常较光的原因,可以选用或对钢板进行处理使钢板表面尽量粗糙,同时在混凝土中增加钢筋网或者高强钢丝网,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增加剁碎的高强纤维,用以抵抗收缩变形。
2、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干硬性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做好温度控制,增加表面温度(如覆盖、热照),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同时表面收光至少进行三遍,每遍时间隔1~2小时,从而避免表面微裂纹,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的变形量。
3、对长、宽比大的混凝土板,可以根据版面事先预留分格缝,打断收缩应力,避免应力集中而开裂。
4、建筑沉降、变形需要设计提供参数,复核。
5、其它施工工艺问题就不在多述了,常规施工规范中都有。
关于如何处理:
1、返工。
2、对通长裂纹进行环氧树脂灌缝处理。
3、重新补充分格缝
构件裂缝的检测与补强
路彦兴
柴有昌 韩全有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峰峰矿区建管局)
[提 要]灌浆特别是化学灌浆,是处理构件裂缝的一种常用补强方法。对于化学灌浆补强方法,目前国内已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工程界更为关注的是灌浆的质量及其效果如何。用非破损测试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该文通过某一具体的工程实例,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整个检测一补 9 强一再检测一对比分析的全过程,通过对灌浆补强处理前、后两次超声波检测,检查灌浆结果。[关键词]裂缝的检测 补强 再检测。构件裂缝的检测与描述
某市人民银行营业楼为2层框剪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首层框架拆摸后发现框架梁D-⑥-⑦, G-⑤-⑥, G-⑥-⑦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裂缝的位置均在梁、柱接点(或与次梁交接处)附近,经量测其中最小的裂缝宽为 0.lmm,最大裂缝宽为1.8mm,裂缝形状多为上宽下窄。
该裂缝经国家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分析检测认为:裂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浇结构的收缩、施工过程中气温变化等因素综合5!起的,裂缝的部位和形状与结构的类型、已承受的施工荷载及材料有一定的关系。该裂缝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基本没有影响。从结构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考虑,可在工程施工后期,待裂缝完善稳定之后,采用化学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
为了进一步确定裂缝的深度并为灌浆时灌浆嘴的埋置深度、位置及浆液的配制方法提供依据,在国家检测中心检测鉴定的基础上,我们又用超声波法对裂缝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测试使用CTS-25型非金属超声检测仪,选用平面换能器(频率100kHZ)黄油耦合,人工扶持。仪器的发射电压定为1000V,增益为0,在测试过程中,同时记录声时值,首波幅值,对于典型的波形进行拍照记录。1.1 换能器的布置方法
1.1.l平测法:将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均布置在梁的同一侧面,两者沿缝对称布置,两换能器边缘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200mm,300mm,400mm进行测试,另外为计算裂缝深度还应进行不踏缝测量,两换能器问的距离同上。
1.1.2 斜测法:对于裂缝宽度较大,或裂缝的部位不能进行平测时则采用斜测法,即将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构件两侧平行的测试表面,当声路穿过裂缝时,接收信号的波幅、声时和频率会有明显的变化,可根据其波幅和频率的突变来判定裂缝的深度以及是否在平面方向贯通。
值得注意的是,换能器的安放位置应用油漆标注清楚,并加以保护,待对裂缝进行灌浆处理后,仍在原测点进行测试,以便于对灌浆前后两次的测试结果进行对照,确定灌浆结果。2 化学灌浆
2.1 裂缝的处理:对于较小的裂缝用钢丝刷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然后用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再裂缝两侧2-3cm范围内擦洗干净,为封缝作基底处理;对于裂缝较深,宽度较大的裂缝则沿裂缝凿成“V形槽,槽宽为300mm,深10mm凿完后,清除污物并擦洗于净。2.2 埋置灌浆嘴、封缝
在一条裂缝上必须设置有进浆嘴用P气嘴。进浆嘴一般设置在裂缝的端部或裂缝较宽部用汽嘴则设置在裂缝的另一端部,对于贯通的裂缝则在梁的两面交错设置,灌浆嘴在埋设时,先在其底盘上抹一层厚度约lmm的环氧胶泥或专用的封缝膏,后将进浆嘴骑缝粘贴在预定的位置上,再用环氧胶泥粘结牢固。封缝是整个灌浆工艺中一个比较关键的工序,封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灌浆的效果与质量。对于裂缝宽度较小,选用环氧胶泥封闭。即先在裂缝的两侧涂一层环氧基液,后抹一层环氧胶泥,抹胶泥时要防止有小气泡并刮平,以保证用封效果。对于凿“ V”形槽的缝面,应首先在“V”形槽面上刷一层环氧基液,待初凝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即可。(关于环氧基液,环氧胶泥和水泥砂浆的具体配方在此从略)。2.3 压气试漏
为了检查裂缝的密封效果及贯通情况在正式灌浆前需进行压力试漏,试漏需在封缝胶泥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试漏前在裂缝处涂刷一层肥皂水,从灌浆嘴压人压缩空气,观察肥皂水是否起泡,若有起泡现象产生说明该处封闭不好可用水玻璃快硬水泥浆进行密封、修补。2.4 灌浆
在浆液配制以前应首先对浆罐、压力表、空压机、高压管及阀门等器具进行检查,并与裂缝的注浆嘴进行连接,用压缩空气将孔及缝吹干净达到无水干燥状态,然后再根据所配浆液的凝固时间及进浆速度确定配浆数量。
将配制好的浆液加人注浆罐封闭加压,此时浆液即会准人裂缝中,在加压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压力表读数的变化及出浆口浆液的溢出情况,待出浆口出浆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或扎紧乳胶管)结束该次灌浆,静停一定时间再进行第二次复灌。
灌浆的终止条件以不吸浆为原则(实际难以达到),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加压到0.4MPa,并稳压305,若压降不大于10%,则终止第一次灌浆。复灌时其终止条件为压力0.6MPa,10分钟内无压降。灌浆结束后应及时用两员对灌浆设备进行清洗以备下次使用。3 灌装质且的检验——再检测
为了对灌浆的质量进行检验,在灌浆七天后我们用超声波法对已灌浆裂缝进行了重复测试,重复测试的测点布置,测试方法及仪器的选用参数(包括发射电压,增益,衰减)均与第一次测试时间完全相同。
通过对比发现,灌浆后构件超声波传播的声时(波速)值有明显的减少(增加),首波幅值增加。其测试结果已接近正常混凝土的测试结果,因此认为此次灌浆对裂缝的处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4 结束语
化学灌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处理构件裂缝的一种常用补强方法,利用超声波法检验灌浆质量比其它检验方法(如压水检验、钻芯检验)更方便、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该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灌浆质量,如果能与超声波信号的频谱分析相结合,笔者认为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测试精度和应用效果。
第五篇: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韩恒梅
禄建民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1)
摘要: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的将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本文对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The Reason Analyse and Control Measure of Concrete Crack
Hanhengmei Lujianmin Pingdingshan Industrial College of Technology(Henan Pingdingshan 467001)Abstract: The existing and developing of concrete crack can uaually erode some material just like reinforcing steel bar,low the carrying capacity、wearing and antiinfiltration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influence the appearance、using time of building,and even threaten the life and wealth of human.The article mostly discusses the reason and control measure of concrete crack.Keywords: Concrete crack;The reason analyse of concrete crack;The control measure of concrete crack 0 前言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本身变形和约束等一系列问题,使混凝土裂缝成了土木、水利、桥梁、隧道等工程中最常见的工程病害。
裂缝的原因分析 由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微观构造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的不同,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1)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
(2)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水泥产生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混凝土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3)在厚度较大的构件中,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受到模板或顶部钢筋的抑制,在浇捣后数小时会发生这种由于混凝土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
(4)当有约束时,混凝土热涨冷缩所产生的体积涨缩,因为受到约束力的限制,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由于太阳暴晒产生裂缝也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
(5)混凝土加水拌和后,水泥中的碱性物质与活性骨料中活性氧化硅等起反应,析出的胶状碱——硅胶从周围介质中吸水膨涨,体积增大三倍,从而使混凝土涨裂产生裂缝。
(6)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当、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体的约束,也往往产生裂缝。
(7)构件超载产生的裂缝,例如:构件在超出设计的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出现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剪力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并向上、下延伸。(8)当结构的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就有可能会产生裂缝,随着沉陷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
(9)当钢筋混凝土处于不利环境中,例如:侵蚀性水,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限,特别是当混凝土密实性不良,环境中的氯离子等和溶于水中的氧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生锈,生成氧化铁,氧化铁的体积比原来金属的体积大的多,铁锈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挤压,使混凝土胀裂。
(10)由于原材料质地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以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体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也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而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最为常见的多是因温度而引起的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工程运行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温度应力的分析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加筋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结论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严格按规程、规范要求施工,严把质量关,防患于未来,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郭正兴、李金根主编《建筑施工》,东南大学出版社 [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赵国藩主编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简介:
韩恒梅,女,河南省南阳人,1996年毕业于焦作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专业,现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讲师。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