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院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
我院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
时间:2009-01-23 12:15:24 信息来源: 作者:院办
我院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2008年1~9月份全院平均住院日7.01天,与去年同比下降0.56天,降幅为7.40%,比国家规定的≤12天缩短了近7天。
平均住院日是一项全面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各科室之间配合程度、医院绩效等多方面状况的综合指标,同时,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也是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发展医疗新技术、改进医疗服务流程等有效措施,使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
在具体措施方面,该院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认真执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互认制度,医生转变观念,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能采信的尽可能采信,既为有关患者节约了检查费用,也节省了住院检查的时间;第二、合理调配使用医疗、护理人员和手术间、手术设备等资源,优化操作和治疗流程,并向患者作出承诺,原则上择期手术的术前住院日一般不超过3天,急症手术确保随时都能进行,此举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前的等待时间;第三、推广微创手术、改进剖宫产技术,使手术的创伤降到最低,患者术后恢复快,大大缩短手术后的住院时间。
平均住院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它是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衡量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各省、市综合性大型医院住院病床紧张,病人住院难,这一现象已引起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
杜于茜、朱成楚、梁军波、罗文达、季文斌、叶敏华、陈保富 本站原创 2006-8-21 15:33:02 点击:
次 【大 中 小】
412 2003年台州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1.10天,床位周转率低,加床多,病人住院费用增加,工作人员负荷重,影响病人满意度,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因此,“缩短全院平均住院日1天”被定为医院2004年年度目标。希望通过开展六西格玛项目,将人的力量与流程的力量有效的结合,缩短住院日,改善工作流程。
项目内容与方法
采用六西格玛DMAIC工具,即定义(Define),评估(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ment),控制(Control),逐步推进项目。统计分析使用MiniTab软件。定义阶段
根据全院各科室出院人次、病种出院人次、科室床位使用率排名等选择分属七个科室的七大病种进入研究范围,成立内、外科项目团队。
确立质量关键点:代表病种的平均住院日。确定目标:缩短全院平均住院日1天。根据病种不同,设计个性化流程图并统一项目时间表。
测量阶段
对七个病种(胸腔镜下肺大疱结扎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胃肠道肿瘤、脑梗塞、糖尿病、肺部感染、放疗)收集2003年连续3~6个月的住院日相关数据,包括流程段时间(小Y)、患者年龄、病程、付费方式、并发症、合并症等。数据主要来自统计详细的病案资料和统计室资料,对取得的数据计算出每个病种的改进前流程能力Z值(见表1)。
改进前的全院平均住院日数据呈非正态分布,中位数为9天。
分析阶段
此阶段深入分析收集的数据和流程图,用科学的、统计的方法找出缺陷的根本原因。首
先,我们应用头脑风暴法做出鱼骨图,对人员、机器、原料、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对罗列的原因用控制与影响矩阵筛选出可控和高影响性的因素,分别为治疗方案不规范、出院标准不统一、诊断不及时。其他一些因素还有合并症的治疗、入院时病情重、检查等待时间过长、医生水平不等、医患缺乏沟通等。其次,对流程中小Y的分析发现,影响住院日的关键时间段集中在疗程开始到缓解时间Y4、缓解到出院时间Y5。再者,应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比较各影响因素与Y4、Y5的相关性,从而得出需要下一步针对小Y的改进的关键X(见表2)。
改进阶段
针对每个病种特点,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科室人员通过群策群力和头脑风暴等方法,提出改进措施。由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医疗组长负责落实具体措施,课题组成员协调、监督。
同时,汇总各病种共性改进措施,反复论证在全院推广的可行性,逐步在全院推行:推出科室月质量考核与平均住院日挂钩,在月奖金中占一定比例;推行单病种规范化住院流程;提倡各科室在规范及循证医学基础上统一病种出院标准;规范抗生素使用;强调首诊负责制,避免相互推委延长住院日;门诊3日不确诊会诊制度以及提倡部分检查门诊进行,以缩短住院日等。
控制阶段
改进措施实施至少6个月后,于2005年1月各项目小组再次分别收集2004年3~6个月住院日数据。各病种Z值见表1。改进后2004年全院平均住院日10.51天,较2003年缩短0.59天;04年住院日中位数8天,较03年缩短1天,经卡方检验,p<0.05,认为改进后,全院平均住院日缩短了1天。
讨论
六西格玛强调从顾客角度出发,控制流程,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追求产品和服务完美的管理。我们选择缩短住院日这一课题,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质量观,也与六西格玛管理特点一致。
2003年,医院确立“2004年全院缩短平均住院日1天”目标。为改变以往以主观假象为前提的管理,我们决定应用六西格玛方法完成这一课题。从确定CTQ─质量关键点,整个过程始终围绕“缩短住院日”进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流程的测量、分析、改进、控制。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科室和岗位,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医院的凝聚力。
由于这个项目涉及全院所有科室,不同病种住院日流程各有特点,我们在定义阶段筛选出七个有代表性的病种作为试点,以期总结有效措施全院推广,来达到缩短全院住院日的目的。虽然最终结果有三个病种住院日缩短,四个病种延长,但经过分析总结,还是发现有意义的共性影响因素。从这个项目的实施、完成,我们体会到大项目可以通过分组-实施-汇总来逐步完成,小项目做得细而精是基础,应具有充分代表性;大项目使用小项目总结的措施,应经过反复论证,可以在小范围实施有效后在全院推行。
通过对七个病种的完成情况分析,我们总结成功的经验:目标明确,有领导和团队的支持;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合作;项目组与病种所在科室沟通较好,促进项目推行;病种的病源充足是缩短住院日的基础。成功的障碍来自过程中出现的畏难情绪;工具应用仍比较生疏;强调部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病种代表性不够等。
六西格玛强调质量提高是持续改进过程,我们在课题初步见成效后,已开始着手下阶段计划:一方面,总结上阶段经验,选择代表病种尽量兼顾科室出院人次、病种出院人次、科室床位使用率等多方面因素,消除人为因素。另一方面,以全院推行病种标准化诊疗流程即临床路径为契机,六西格玛方法在找出住院流程过长症结所在、设计改进措施可作为临床路径设立的理论基础之一,而改进和控制过程和临床路径可和并推行,两种方法相互补充,有助于达到缩短住院日共同的目标。
质量管理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六西格玛提供了一种通过统计学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关注根本问题,控制流程,并且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规范服务行为,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第二篇: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
一、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二级监控,将平均住院日纳入院、科室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医院结合各科收治病种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各临床科室制定切合实际的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并定期对各科进行监控;各科应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相应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各科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的提高,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
三、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如检查前需要患者做相应准备的,应及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四、尽量做到专科专治。减少和避免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检查延误。
五、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
六、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手术及时安全。
七、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
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等造成术前住院日的增加。
八、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九、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会诊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尽快会诊。
十、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完善服务流程。
十一、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使患方及时认可诊治方案并及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十二、医技科室缩短入院后检查时间。
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工作制,缩短CT、MRI、超声等预约时间。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符合相关要求:急诊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60分钟;常规影像检查(X线平片、超声)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大型影像设备(CT、MRI、DSA)、各种造影检查、核医学检查检查结果报告时间≤48小时;急诊检验结果≤30分钟;常规检验结果≤24小时;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在30分钟。
十三、临床科室应加强对住院病人,尤其是危急重症、诊断治疗效果不佳、对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医疗纠纷隐患等重点病人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十四、每周对科内现有住院病人进行清理,对于患者住院时间超
长,科内要及时查找原因。若反复诊治病情仍无好转时,科里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病情复杂需全院多科会诊时,及时上报医务处,由医务处组织安排;特殊情况如本院人力物力不能解决的,及时请外院专家会诊或联系转上级医院治疗(具体按本院请会诊管理规定执行)。
十五、如该患者诊治中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科室在积极诊治同时,还应做好与患方的沟通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隐患的发生;若患者已经有出院指征,但由于其它原因仍执意继续留院的,科室要及时告知其目前已具备出院条件及社保的相关规定。及时向医务部及医保办公室上报相关情况并备案。
十六、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十七、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争取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及时进行会诊。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
十八、医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各科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断改进服务流程,缩短科室及全院的平均住院日。
第三篇: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一、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二级监控,将平均住院日纳入院、科室质量监控指标体系。
医院结合各科收治病种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要求,对各临床科室制定切合实际的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并定期对各科进行监控;各科应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相应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二、各科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 的提高,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 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
三、三、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 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如检查前需要患者做相应准备的,应及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四、四、尽量做到专科专治。减少和避免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检查延误。
五、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
五、六、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手术及时安全。
七、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等造成术前 住院日的增加。
六、八、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九、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会诊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尽快会诊。
十、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完善服务流程。
十一、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使患方及时认可诊治方案并及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七、十二、医技科室缩短入院后检查时间。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工作制,通过早上班、晚下班、周六、日加班等措施缩短CT、MRI、超声等预约时间。
八、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要求:
九、急诊影像检 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60分钟;常规影像检查(X线平片、超声)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大型影像设备(CT、MRI、DSA)、各种造影检查、核医学检查检查结果报告时间≤48小时;急诊检验结果≤30分钟;常规检验结果≤24小时;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在30分钟。十、十三、临床科室应加强对住院病人,尤其是危急重症、诊断治疗效果不佳、对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医疗纠纷隐患等重点病人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十一、十四、每周对科内现有住院病人进行清理,对于患者住院时间超长,科内要及时查找原因。若反复诊治病情仍无好转时,科里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病情复杂需全院多科会诊时,及时上报医务部,由医务部组织安排;特殊情况如本院人力物力不能解决的,及时请外院专家会诊或联系转上级医院治疗(具体按本院请会诊管理规定执行)。十二、十五、如该患者诊治中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科室在积极诊治同时,还应做好与患方的沟通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隐患的发生;若患者已经有出院指征,但由于其它原因仍执意继续留院的,科室要及时告知其目前已具备出院条件及社保的相关规定。及时向医务 部及医保办公室上报相关情况并备案。十三、十六、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会系统,医生和病人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安全、快速的交流,及时进行会诊。建立了LIS系统,为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提供在线设施,使他们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检验室信息。利 用LIS系统的仪器监控和质量控制,尽量减少人为的误差。十四、十七、医务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各科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断改进服务流程,缩短科室及全院的平均住院日。
十五、
第四篇: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反映医院内涵建设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也是今年等级医院复审的一项重要内容。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
1、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
2、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3、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4、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5、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
6、开展微创手术。
7、有计划地安排择期手术住院日避免周五、周末收治。
8、加强门急诊管理提高门急诊收治科系的准确性。
9、周末、节假日安排上级医师查房保证新入院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
10、各科室制定出院标准当次住院的主要疾病得到控制的后续治疗在门诊或社区医院进行。
11、三日手术率纳入相应的考核。
12、辅助科室检查项目全年无变化无节假日之分。
13.为了进一步缩短住院床日,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所谓日间手术,是指需要实施手术的病人当日来院,经术后恢复观察,24小时内即可回家。“日间手术”模式的特点是“短、平、快”,病人不需要全程住院,这在日益紧张的就医环境和市场经济形势制约下,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对于手术风险较小的成熟性手术,如输尿管镜取石术、膀胱镜取石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病种均可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术前检查安排在门诊进行,病人早上入院即进行术前准备,下午安排病人手术;术后观察数小时,如果恢复情况良好,第2天即可出院。该模式既减少了病人院内感染的风险,又减轻了住院费用负担,还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14.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手术排程系统,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在诊疗过程中尽量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职能、后勤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与网络办公模式,确保临床日常诊疗工作高效运转,出现突发事件能反应敏捷、处理到位。
第五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措施
xx医院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措施
1、实施单病种控制流程
成立以院长与医务、护理、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单病种控制领导小组, 负责单病种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对医院收治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审核, 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保留和完善各种必须的诊疗项目, 形成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 减少无效住院日。按照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计算出依照此模式进行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单病种医疗费用限价, 做到医疗收费公开、透明。
2、推广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先进医疗技术
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选择尽可能选用先进的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医疗技术, 制订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用药合理的医疗方案, 使病人尽可能在术后最短的时间内出院;采取分散治疗的方法, 对慢性病人或术后病人待情况稳定后转至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3、改善医疗服务模式
适当延长门诊科室的服务时间, 检验检查科室周末全部开放,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和手术。检查科室普通常规检查取消预约,所有标本及时采集, 按承诺服务时间完成送检和接收, 网上实时查询结果, 便于临床医生处治。进一步充实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数量, 手术室根据手术科室的需要,实行弹性工作制,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 合理错开手术时间,必要时连台手术。术后加强护理, 争取病人早日康复出院。同时, 医院致力于收治危重症及疑难病人, 而把病症较轻或术后康复期的病人分流到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把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收治的病人转往住院。通过双向转诊病人, 发挥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各自的优势, 起到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给, 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4、实行绩效指标考核
实行以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及效益指标、医疗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室绩效指标考核。医院给科室下达平均住院日及病床周转次数、治愈好转率,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药品比例控制等绩效考核指标, 医院各职能科室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对科室进行绩效考核。
5、采用“日间手术”模式
为了进一步缩短住院床日, 可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所谓日间手术, 是指需要实施手术的病人当日来院,经术后恢复观察, 24 小时内即可回家。“日间手术”模式的特点是“短、平、快”, 病人不需要全程住院, 这在日益紧张的就医环境和市场经济形势制约下, 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医院对于手术风险较小的成熟性手术, 如单纯性阑尾炎、白内障、子宫肌瘤等病种均可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术前检查安排在门诊进行, 病人早上入院即进行术前准备, 下午安排病人手术;术后观察数小时, 如果恢复情况良好, 第2天即可出院。该模式既减少了病人院内感染的风险, 又减轻了住院费用负担, 还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但是, “日间手术”模式对病人的身体状况有着严格的限制, 医院应建立专门“日间手术”病房, 配备专职的医护人员。此外, 建立术前、术后随访制度。即手术前, 医生应和病人进行交流, 让他们对手术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征询病人的意见;手术后, 医生应加强术后随访, 与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托管制度, 委托社区医疗机构延续医院的康复治疗
六、缩短患者等待检查结果时间措施及规定
为切实提高诊疗效率,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采用不同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为减轻病人重复 检查带来的精神及经济双重负担,我院规定凡通过黄冈市卫生局医学检验放射检查首批结果互认单位的医院所出具的检查放射结果在其有效时间内不再重复检查,其采信度等同于本院所出具检查结果。本院医生不得以非本院检查为理由进行重复检查。
第二条 医院将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缩短病人等待检查结果时间。通过LIS、HIS、PACS与电子病历系统的有效整合,方便病房医生及时掌握患者检查结果,缩短病人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
第三条 坚持全年错时工作制,住院病人安排在非门诊高峰期间检查。
第四条 进一步做好预约诊疗试点工作,加大预约诊疗的宣传力度,开展多渠道预约诊疗工作,引导患者走预约诊疗之路,引导患者不同时间段就诊,减少就诊高峰峰值,通过有序诊疗缩短患者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
第五条 所有诊室必须通过排队叫号系统进行门诊诊疗工作,门诊医生每次只能叫一个患者进入诊室就诊,不得同时呼叫多个病人,保证门诊就诊秩序与质量,通过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以减少患者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
第六条 影像检查、超声检查、化验检查等实行24小时服务制度,通过全天候提供检查保证患者随到随做,防止积压患者,以有效缩短患者等待检查结果时间。
第七条 所有医技科室及其它辅助检查科室都设专人负责检查结果查询,并提供现场、电话等结果查询服务。
第八条 体检病人的常规检查(包括B超、心电图等)都在体检中心完成,通过有效分流,减少医技科室就诊患者数量,缩短患者等候检查结果时间。
第九条 急诊病人、需要特殊准备的病人及有困难病人单独诊室检查。第十条 各医技科室及辅助检查科室必须向病人承诺取报告时间,保证普通门诊最迟一小时发报告,急诊患者最迟半小时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