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枫桥液泊》新解质疑(2003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枫桥液泊》新解质疑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眼。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于“愁眠”,新解者也有发现,说是“运河西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所以,新解者读认为,“江枫渔火多愁眼”,就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的意思。我觉得,给这么一“解”,这句诗就索然无味了。整首诗也索然无味了。近来有些同志在那里大声疾乎:诗中要有一个“我”在,没有“我”就没有诗,没有文学!这说法对不对暂不去说它。单就《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言,确是有一个“我”在的。这“我”就在“愁眼”二字上。这个“我”,实为一篇主宰,全诗命脉。有了这“愁眼”的“我”,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才有了活力,才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出生一种动人的意境。若把“愁眼”解释成两公里外的一座孤山,“月落”等等就全变成死的了。如此,“夜半钟声”也变成没来由的了。须知,“钟声”到客船,实际是到客船上的“愁眼”人耳中。船是无知之物,它管你钟声不钟声呢?
14.“新解者”认为“愁眼”就是“愁眼山”,作者认为这一“新解”使诗歌“索然无味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认为,景物“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请另外举出一个例子谈谈你的见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边是沈德潜的《枫桥夜泊》,与张继的《枫桥夜泊》相比,你喜欢哪一首?请简述理由。(2分)
野宿随寒雁,辞家第一宵。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略)言之成理得(2分)
1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思考;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诗人的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一切景语皆情语”,有了诗人的情感,景物就有了情味,有了生命,诗歌的意境就深远了。考生答题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举例(略)(2分)
1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喜欢哪一首,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言之成理得2分)(2003年江苏苏州中考试题)
第二篇:语文教案-《枫桥夜泊》新解质疑-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文章层次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分清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是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了解什么是论证。学会使用论证的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等。
3.理解并学习本文中“质疑”的问句手法和丰富的语言。教学建议
批驳论证的方法
驳论文就是证明“敌论”是错误的,批驳与揭露是驳论的方法。批驳的方法多样,本文主要运用的是批驳论证。
批驳论证就是驳斥“敌论”在论证过程中逻辑上所犯的错误。表现在文章、言论中是论据和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或者是错误的逻辑关系,因而,从这样的论据中推导不出它所得出的结论。
批驳论证,主要是批驳敌论的歪理,所要批驳的是一个议论的过程。因此,我们就要善于把它的议论过程透视,从而找出它的破绽之处;破绽找到了,批驳它逻辑上的荒谬也就好下手了。
批驳论证,基本上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批驳“推不出”的错误;一种是反驳“循环论证”的错误;一种是“偷换概念”的错误。
批驳“推不出”的错误,这是批驳敌论在论证过程中违反推理原则,所运用的论据导不出要证明的论点,但是他又要硬推,就必然产生逻辑错误。例如《〈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文中“考据家对这首诗中‘乌啼’‘江枫’‘愁眠’作的考证”。
批驳“循环论证”的错误,就是批驳敌论在论证过程中以论点的正确来证明论据的正确,使论证出现了“倒置”现象。它不象正常的论证那样是以论据的正确可信来证明论点的确凿,而是反之。鲁迅先生对“循环论证”是深恶痛绝的。1925年初,他根据当时顽固派和许多改革者的思想“逻辑”,写了《论辩的魂灵》一文,列举了他们诡辩式的奇怪言论,并活画出了他众叛亲离在论证上所犯的错误。
批驳论证过程中的“偷换概念”就是本来论证的是甲,但是在论证的过程中却偷偷换成了乙,当然也就证明不了甲了。
比较阅读教学建议
把《〈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与《短文两篇》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篇课文的写作意图或写作目的,了解两篇课文的写作手法。
拓展阅读教学建议
组织学生查阅搜集一些古诗(文言诗)和新诗(白话诗),进行有选择性的批判地阅读,从而予以质疑。本着“怀疑与学问”的精神,提出自己的“见的”。“见的”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无非是一种尝试而已。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与难点:
1.学习在驳论文中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方法。
2.体会反问句式在驳论文中批驳敌论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作者为了“质疑”,在这篇驳论文中竟用了20多个问句,其中有设问句、反问句等问句。反问句也叫反诘句或激问,它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强烈,感情激越,色彩鲜明,增强了批驳敌论的力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这一新课,并体会本文的论证特色。
二、预习课文
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并做下面的练习,教师引导作答并投影或用小黑板显示。
①给下面加粗的字注意
a.招徕(lái)b.揆(kuí)情度(duó)理 c.惭愧(kuì)d.乌啼(tí)e.玄(xuán)学 f.江枫(fēng)夜泊(bó)g.糟蹋(tà)h.愁眠(mián)②解释下列词语
a.索隐:探索隐秘的事情。
b.索引:把书刊中项目或内容摘录下来,每条下标注出页码,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供查阅的资料。
c.索然无味:形容枯燥乏味。
d.揆情度理:揆、度:估量、推测。按照情理来估量、推测。
e.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肉。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
f.招徕:招揽。
三、研读课文
请若干学生依次朗读全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同学们研讨,解答下列问题:
①解释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
明确: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其魅力在于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首句即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方面描绘子秋江夜泊的环境和诗人的感觉。第二句不但写了当时典型的景物江枫和渔火,点明了地点,更重要的在于写出了诗人漂泊异地的羁旅之情,未写人而人在其中。满怀愁思,辗转难眠,不是诗人自己还是谁呢?最妙句在于末句,既承接上句“寒山寺”写了钟声,又暗示了听见钟声者乃诗人本人。秋寒霜重,夜阑人静,忽然一声幽远清晰的钟声传入正在辗转难眠的游子心中,引起怎样的感觉不言自明。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不禁细细体味当时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一系列常见却又典型的景物、细节,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
②分析课文
③阅读全文,找出所有的问句,体会它们在批驳“敌论”(即论证)过程中的作用。(答案从略)
四、归纳小结(学生议论,发表看法,教师引导修正)
这篇驳论文的开篇新颖独特,采用“诱入”的技巧,即先不让对方马上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绕开一笔,将对方的言论或行动加以弘扬,并连用了三个反问句吸引读者。全文用设问、反问等20多个问句进行“质疑”,通过推理、证明、分析等手法,对“敌论”逐一进行批驳,从而确立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第三篇:《〈枫桥夜泊〉新解质疑》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导入:前面,我们学过了一篇小说:《不朽的失眠》,在这篇课文当中,台湾作家张晓凤以小说的形式再现了唐代落第诗人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全过程。
1、现在,就请一位同学来黑板上默写《枫桥夜泊》这千古绝唱。
(学生上黑板默写,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标题写在恰当的位置,便于板书设计)
2、全体学生背诵这首诗;
3、同学们想过没有,这首诗为什么这么著名?诗中描绘的是怎样一幅画面?根据刚才读的背的你能想象出来吗?
深秋的后半夜,月亮已经下去了,霜气逼人,耳畔几声乌鸦的惊叫以及眼前江岸的红枫和江中的渔火,不禁惹起了诗人浓浓的乡愁。诗人久久不能入睡,好不容易熬过上半夜,刚有一点睡意,却远处寒山寺的钟声又飘进船窗,击叩着诗人的心扉---------多美的一幅夜泊图画呀,然而,这么美妙动人的夜泊图画,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理解得支离破碎,歪曲了原作的本意,严重损伤了名篇佳作的艺术价值。
那么,他们这些人到底是怎样来理解这首诗的呢?我们作者又怎样认为他们的理解是错误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感知课文
1、根据诗的原本意境,结合小说《不朽的失眠》,比较一下这篇课文:《枫桥夜泊》所谓的“新解”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采用圈点法,迅速抓到我们解决问题所急需的相关信息。)
2、明确:有“乌啼”、“江枫”、“愁眠”。
三、教师点拨
1、从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已经感觉到对《枫桥夜泊》这首诗的理解,出现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维护诗歌创造本意的“刘金派”,即完全按照诗人创作之初来理解古诗;另一种呢,是脱离诗的本意,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来理解诗,我们称之为“新解派”。
我们同学中,有谁支持刘金派的?有谁支持新解派的?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划分左右两个大组,一为刘金派(正方),一为新解派(反方)现在,“刘金派”与“新解派”就要交锋论理了。
2、首先,来论理“乌啼” 反方代表谁来说?你方认为,“乌啼”应该怎样理解的?“乌啼”者,“乌啼桥”之谓也。有什么理由支撑你方的观点?
根据:1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 2寒山寺西三百米处,有一座“乌啼桥”
3据寒山寺的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这种理解对不对?正方代表谁来反驳?你反驳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1新解的论据首先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乌鸦夜啼的情况不是绝对没有;夜间受到惊扰,也会飞叫。《乐府诗》中就有《乌夜啼》;乐府琴曲歌辞有《乌夜啼引》;曹操《短歌行》中就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等等;他还能够引经注典,真不错!给以掌声鼓励!2住持之说无文献资料可证。(死无对证,是吗?死无对证的东西,可信吗?)乌啼桥的命名应在《枫桥夜泊》诗之后。这我们有例子可以佐证:蔡伦,造纸术的发明人,现在各地在搞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搞起了名人文化效应,对蔡伦的故乡争论不休,资兴人说蔡伦是资兴人,我们桂阳人说蔡伦是桂阳人。后来我们的县委书记吴章均风趣地说:蔡伦,桂阳人氏,不可争论,只不过蔡伦出生在我们桂阳,、然后才到你们资兴打工去了。
3桥的位置较低,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哪方面落下去的印象。你坐井观天是看不到这种现象的。【小结】:正方从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方面对“乌啼”的新解进行反驳,通过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指出新解的不可靠。
3、现在接着论理“江枫”、“愁眠” A(反方)新解认为:“江枫”是“江村桥”和“枫桥”两座桥桥名的简称,而不是指江岸的丹枫。
(正方)反驳:1即使就有这两座桥,这种简称不符合古人今人的语言习惯;(举例,中国人——中人;上海吊车厂的工人——上吊的人)
2使用这种简称违背了诗歌讲究形象、意境美的原则; 3题目是“风桥夜泊”而不是“江村桥枫桥夜泊”。B(反方)新解认为:“愁眠”指愁眠山,“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正方)反驳:1把“愁眠”解释为一座山,该诗意境全没了。“愁眠”应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正因为容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诗才有活力。2无资料左证那座山在唐朝张继年间就被叫做“愁眠山”。愁眠山又名“孤山”,已经露了马脚;已经出名气了,就不可能再有一个小名。这我们也可以佐证:欧阳海大桥就是根据欧阳海这个英雄来命名的,难道我们可以说先有“欧阳海大桥”再有欧阳海这个人物?非也,欧阳海大桥原名叫“七拱桥”。
4、通过刚才的唇枪舌战,我们得到什么结论?我们是不是就不自读古诗了? 请阅读课文末尾一个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下结论的?(要求齐读)【明确】:望文生义的理解、牵强附会的理解,只能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来读诗,是不可取的。
四、课堂延伸
确实是这样,我们不但不反对古诗新读,而且还提倡对古诗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只要我们不是进行别有用心的“歪读歪写”,古诗文“新读新写”就应该大力提倡。请看看歌词创作者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听听歌唱家是怎样来表达诗情画意的。(小黑板、VCD放音)涛声依旧(词曲陈小奇)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他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爱,许多年以后却发觉又回到了你面前。留恋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曾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教师解说】:
《涛声依旧》这支歌曲就是古诗“新读新写”的一个典范。词作者对《枫桥夜泊》这首诗是熟悉的,但如果仅仅是熟悉,他还是不能够创作出《涛声依旧》。只有有了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丰厚的积累,又有了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味,这两者相结合碰撞出火花,《涛声依旧》才有了问世的可能!
由此我们知道,从《枫桥夜泊》到《涛声依旧》,不是“掘墓鞭尸”,也不是简单地参观一下故宫长城什么的,它必须是“古”与“今”在一个特殊时间、特定空间的衔连,“古”是“今”的催化剂,“今”在激活“古”的同时,自己也“借尸还魂”获得了超生。【备用内容】学以致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最高法则,古诗文新读新写恰恰是这一法则的具体体现。现在就布置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在第五单元或者以前学过的古诗文中任选一诗进行“二度创作”,文体不限,字数不限。但不能翻译一遍就敷衍了事,比如你选择了《登灌鹊楼》,你就要能抓住其中的名句进行创作。如:初三第二次月考即将进行,虽然在第一次月考中我们的成绩不很理想,但是我们有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情壮志,我们相信,下一次定会进步的。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通过对《枫桥夜泊》这首诗的理解的争论,让我们明白:古典诗歌不朽的艺术魅力当然首先有赖于诗歌本身的含蓄优美,但我们这些千载之下的读者的积极参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我们读古典诗歌常读常新、常新常美,这保证了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既像窖藏很久的美酒,一开封就浓香四溢;又像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永远是新的,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古诗文新读新写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和创作活动,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权利!只要我们不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读诗,都应该值得大力提倡。
新解观点(反方)作者反驳的观点(正方)
1、乌鸦在夜间是不啼叫的乌鸦在夜间有时也啼叫 乌啼
2、是一座桥住持之说无文献资料可证
3、住持说桥建于隋大业毁于清同治桥位置较低
简称不符古今语言习惯
江枫是“江村桥”和“枫桥”的简称简称破坏了诗歌意境美 诗题非“江村桥枫桥夜泊” “愁眠”是诗人的主管感受 愁眠是一座“愁眠山”(孤山)不是山名; 无文献可证“愁眠山”的命 名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