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产品产前质量控制
5月20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座谈会在山东省寿光市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讲话时透露,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二阶段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从各地情况看,专项整治活动总体进展顺利。
陈晓华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启动后,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一是自查自纠工作基本完成,全国纳入此次整治范围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组织有45.2万家,其中41.6万家开展了自查,自查率达92%。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及时处置,有效控制了事态发展。三是农业投入品监管全面加强,据统计,全国农业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1万人次,检查各类农资企业、市场21.7万家次,累计查处问题8677起,立案查处4940起违法案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四是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目前已有15个省级农业部门成立了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自2009年起,例行监测品种从4类增加到10类,监测参数从30种增加到68种,监测范围从36个城市增加到138个主要大中城市;质检体系重点建设了25个部级专业中心、7个部级区域中心、19个省级综合中心和402个县级质检站。五是农业标准化全面推进,农业部已新发布标准268项,118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正抓紧建设。
据了解,今年第一次例行监测结果表明,与去年同期同口径比,畜禽产品合格率为99.5%,水产品合格率为95.8%,蔬菜合格率为95.9%,均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一季度对29个省监测的3373批次生鲜乳样品全部合格,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陈晓华指出,随着整治活动的深入推进,工作开展不平衡等问题显现出来,尤其是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参数后,一些地区和品种的质量安全问题暴露了出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集中整治。
陈晓华强调,目前整治工作已进入全面的集中整治阶段,各地农业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治方案的各项要求,督促相关单位或个人及时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务求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整治行动
取得实效。一要以蔬菜使用禁用高毒农药、生猪“瘦肉精”、水产养殖使用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为重点,加大整治力度。二要以龙头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实施载体,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进一步提高基地标准化示范效果;同时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带动农业标准化发展。三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推进省、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特别是要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上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步伐,实现乡镇一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职能、有人管”;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农业综合执法的范围,加大执法力度。四要以《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培训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履行法律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责。
当前,一些国家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病例逐渐增多,疫区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进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现就加强“猪流感”A/H1N1病毒实验监管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严格“猪流感”A/H1N1病毒实验活动审批
根据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以往未在猪和人体中检测到引起此次疫情的“猪流感”A/H1N1病毒。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对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相关实验活动。为了预防、控制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需要从事“猪流感”A/H1N1病毒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经农业部批准,并在指定的专业实验室中进行。为此,各级各类实验室和教学科研单位从动物体上检测到“猪流感”A/H1N1病毒阳性的,必须按照规定向农业部兽医局报告,并采集病料分别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室和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抗原分析。除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和国家外来动
物疫病诊断中心外,任何实验室不得从事“猪流感”A/H1N1病毒的分离鉴定和抗原分析实验。同时,未经农业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国外引进“猪流感”A/H1N1病毒。
二、做好“猪流感”A/H1N1病毒样本运送管理
(一)严格执行样本运送审批制度。各级动物防疫机构为检测、诊断染“猪流感”A/H1N1疫情,需要运送“猪流感”A/H1N1病毒样本的,应当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分工,报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检疫过程中需要运输“猪流感”A/H1N1病毒样本的,应当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并同时向农业部通报。
(二)加强样本运送生物安全管理。“猪流感”A/H1N1病毒样本运送过程中,要按照《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的规定,切实做好运送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严防病毒样本被盗、被抢、丢失或者泄漏。通过民用航空运送病毒样本的,还要符合《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CCAR-276部)和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ICAO Doc 9284 AN/905)的要求,并遵守《关于运输动物菌毒种样本 病料等有关事宜的通知》(局发明电[2008]4487号)的规定。
三、加强“猪流感”A/H1N1病毒实验活动监督管理
各级兽医主管部门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猪流感”A/H1N1病毒实验活动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切实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制。落实实验室设立单位是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签署和完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严肃查处违法从事实验活动的行为。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猪流感”A/H1N1病毒实验活动事前审批制度,对未经批准从事“猪流感”A/H1N1病毒实验活动的,要依法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严格执行实验活动报告制度。经批准从事“猪流感”A/H1N1病毒实验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和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应当及时向农业部报告实验活动情况;未及时报告的,将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责任。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农产品产前质量安全控制及应急技术标准研究”已通过专家可行性论证。根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该项目课题申请指南,现将指南在农业部网站(www.xiexiebang.com)和科技部网站www.xiexiebang.com)公开发布,请按相关规定组织课题申报。
附件:“农产品产前质量安全控制及应急技术标准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期将至,又适逢“六一”儿童节前夕,为保证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县工商部门提早行动,组织执法力量,对“端午节”和“儿童节”节日市场进行全面清查,大力净化市场消费环境,关爱儿童健康成长,保障节日市场繁荣稳定。
此次专项整治重点检查辖区内各主要超市、集贸市场及相关副食品店,严格审查粽子供货商的生产经营资格,看糯米是否属陈化粮,粽叶有无染色,枣类、豆类有无发霉变质,各超市的粽子有无商标标识、是否在规定的安全期限内销售,散装粽子卫生是否达到规定标准,有否存在为了给粽子增加良好口感和延长保质期而添加化工原料硼砂及过量的甜蜜素等情况。
从检查情况看,今年的粽子总体质量较好,请广大市民放心食用。其中大多数超市、集贸市场、副食品店能严格把握进货关,销售的粽子能达到相关食品卫生标准。但个别摊点的散装粽子任其在太阳底下曝晒,没有防护措施避免蚊蝇围绕,达不到相关的卫生条件,情况令人堪忧。对于本次检查到的不合格食品,工商执法人员均对其做了封存处理。
此外,县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应尽量到信誉度较好的商家购买粽子。选购粽子一要看外观,正常的粽叶经过水煮后都会呈淡黄色,煮过后外表仍鲜艳的粽子有问题,极可能就是“返青粽叶”包的;二闻味道,正常的粽子闻起来粽叶有一股明显的清香,而如果用“返青粽叶”包的粽子煮后粽叶香味不浓,有的还有淡淡的硫磺味;三辨煮水,正常粽子煮后,水呈淡黄色,如果水变绿了那这类粽子就不能食用。如发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粽子请坚决不要购买食用,应立即向工商12315举报。
备注: 随着冰箱的应用,保存食物变得越来越方便了。然而,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近期的食品安全提示中说,吃隔夜食物有讲究。
隔夜银耳不能吃。银耳汤是一种高级营养补品,但一过夜,营养成分就会减少并产生有害成分。因为银耳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经煮熟后如放的时间比较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人喝了这种汤,亚硝酸就自然地进入血液循环,血液里的红血球里有血红蛋白,能携带大量的氧气供机体需要。但是亚硝酸起反作用,使人体中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造成人体缺乏正常的造血功能。
猪肉是人们日常食用最多的食品之一,因为太常吃,人们还发明了许多新鲜花样烹饪猪肉。发明创新固然好,可不懂营养知识乱来则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猪肉和牛肉
猪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说法由来已久,《饮膳正要》指出:“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
这主要是从中医角度来考虑,一是从中医食物药性来看,猪肉酸冷、微寒,有滋腻阴寒之性,而牛肉则气味甘温,能补脾胃、壮腰脚,有安中益气之功。二者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故不宜同食。
猪肉和羊肝
中医云:“猪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闷。
这主要是因为羊肝气味苦寒,补肝,明目,治肝风虚热。猪肉滋腻,入胃便作湿热,从食物药性讲,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气,与猪肉共同烹炒,则易生怪味,从烹饪角度讲看,亦不相宜。
猪肉和大豆
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豆类与猪肉不宜搭配,因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还有就是因为豆类与瘦肉、鱼类等荤食中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结合,从而干扰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故猪肉与黄豆不宜搭配,猪蹄炖黄豆是不合适的搭配。
猪肉和香菜
芫荽又名香菜,可去腥味,与羊肉同吃相宜。芫荽辛温,耗气伤神。猪肉滋腻,助湿热而生痰。
古书有记载:“凡肉有补,唯猪肉无补”。一耗气,一无补,故二者配食,对身体有损害。
汁多清甜的西瓜是人们在春夏常吃的水果。然而,西瓜不是每个人都可吃的,即使是可吃的人也要讲究科学的吃法。有一些人,或是在某些情况下,最好不要吃。
不宜在饭前及饭后吃因为西瓜中大量的水分会冲淡胃中的消化液,在饭前及饭后吃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饭前吃大量西瓜又会占据胃的容积,使就餐中摄入的多种营养素大打折扣,特别是对孩子的健康影响更大。
西瓜不宜吃得太多因为西瓜属于“生冷食品”,任何人吃多了都会伤脾胃,导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及胃肠抵抗力下降,引起腹胀、腹泻。
少吃冰西瓜虽然大热天吃冰西瓜的解暑效果很好,但对胃的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脾胃损伤,所以应注意把握好吃的温度和数量。最好把西瓜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最下层,这里的温度大约是8-10℃,这个温度口味也最好,每次吃的量不要超过500克,且要慢慢地吃。对于有龋齿(蛀牙)和遇冷后即会感到酸、痛的牙过敏者,以及胃肠功能不佳者就不宜吃冰西瓜。
感冒初期
祖国医学认为,不论是风寒
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其初期均属于表证,应采用让病邪从表而解的发散治疗方法。并认为在表未解之前若攻之会加重病情。而西瓜有清里热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吃西瓜会使感冒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
口腔溃疡病人口腔溃疡在中医中被认为是阴虚内热、虚火上扰所致。由于西瓜有利尿作用。若口腔溃疡者多吃西瓜,会使口腔溃疡复原所需要的水分被过多排出,从而加重阴虚和内热,使病程绵延,不易愈合。
端午节将至,为了让消费者吃到“放心粽子”,确保端午节期间食品安全,广西荔浦县工商局荔城工商所组织执法人员对端午节食品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重点检查辖区内的综合市场、大小超市、粮油经营店等。严格审查经营者的经营资格、进货渠道、保存条件、所销售粽子的索证索票执行情况等,同时抽取部分品牌的粽子进行了硼砂的现场快速检测。
从检查的情况来看,今年粽子总体质量较好,各超市、食品店都能严把进货关,所经销袋装粽子都标有“QS”质量安全标志和具有合格证,经检测也未发现添加硼砂的食品。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粽子时应当仔细查验保质期、保存条件等,并留存购物凭证。
此次检查,进一步规范了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净化了辖区食品市场环境,确保了在端午节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粽子。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控制
农产品采购质量控制
1、加快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已成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的同时,对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全面推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格局。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按照我国《认证认可条例》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地规范、创新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的运行体制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紧紧依托农业系统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加快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2、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
以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重点,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鉴定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在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场所增加配置不同层次的检验检测设备,实行快速检测与实验室标准检测相结合,增加抽检频率,不断扩大检测监控的覆盖面和检测内容,形成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委托检测和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监测相结合的三级检验检测网络。
3、推行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是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协会带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集约化生产模式,提高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区域主导产业的建设,逐步增加示范区和区域主导产业的数量和规模,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加强宣传培训
不断加强各种技术培训,形成了市级、县区和乡镇联动的三级培训网络,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在每个生产环节得以落实,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普及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知识,倡导科学用药、合理施肥;引导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工业“三废”,增强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放心消费、关爱健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氛围。
5、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为了保障消费安全,有效防止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应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1)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结合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产品标识管理,鼓励生产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超市、批发市场建立产销对接,采取厂一商挂钩、厂一地挂钩、商一地挂钩的合作机制,实行连锁经营和 直销配送,把产品标签与农产品认证标志、产品商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2)对目前尚无条件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的偏远山区县市,经销商要落实食品安全承诺协议制度,主动提供正规进货手续和质检报告,审查合格后再准予销售,对进场交易的产品要建立登记申报制,标明产品名称、产地及经营者,实行责 任追究制,并探索建立“Ic卡管理”等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办法,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质量追溯。
6、启动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建立网络服务系统,在网站上开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检索系统,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的透明度,扩大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安全的知情权;建立行业信用监管机制、征信业务合作机制,规范、引导和督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的分类监管、联合征信、等级评价、信息发布、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等制度规范,以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行业自律行为,提升政府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培育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信用调查、信用担保等服务,通过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促进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并形成良性循环。
7、创新监管机制
为了适应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和进出口贸易一体化趋势的迫切要求,按照WI'O规则整合分散在商业、供销及其它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能,建 立一个高效运转、反应迅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机构,并授予相应的行政管理职权。根据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实际,确立农业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质量监督、质量认证、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主导地位,进而形成农业主管部门主要实施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准入管理,食药监局、质监、工商、卫生、环保及公安部门配合行政执法,从而避免多家职能部门交叉管理、各自为政的体制格局
第三篇:产前筛查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规范
一、产前筛查门诊工作程序
1.目的:保证产前筛查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2.范围:产前筛查检测项目。
3.程序:
① 在孕妇进行孕期检查时,及时了解孕产妇的个人史、既往史、孕产史和家族史,同时向其宣传产前筛查预防遗传病的重要性,并指导孕妇如何参加产前筛查。
② 母血清产前筛查在早孕期(7~14+6周)、中孕期(14~20+6周)进行,但由于母血清产前筛查的局限性,一般可建议孕妇在孕12~14周、孕20~22周及孕32周左右各进行一次详细的B超检查,以排除各期可发现的先天畸形。
③ 向孕妇说明其具有知情同意权,待其同意参加产前筛查后,门诊医师应详细询问并准确填写下列数据: i.ii.出生日期(公历)体重
iii.末次月经日期(公历)、月经周期、B超检查时间测定的CRL或BPD值 iv.v.vi.是否吸烟
是否双胞胎或多胞胎 是否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vii.是否有异常妊娠 viii.联系方法
④ 标本采集见产前筛查实验操作常规。
⑤ 筛查结果分析:在对各个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之后,风险率以1/n的方式来表示,意味着出生某一患儿存在1/n的可能性。唐氏综合征筛查采用1/275为临界值;18-三体筛查采用1/350为临界值。筛查结果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与临床检验上的阳性和阴性结果有区别。⑥ 筛查结果的处理: i.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表示其生唐氏综合征儿的可能性较高,但不是确诊,建议该孕妇进行产前诊断。ii.筛查低风险的孕妇表示其生唐氏综合征儿的可能性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生唐氏综合征儿的可能性,可以继续妊娠。⑦ 经过产前筛查的孕妇都进行随访。
⑧ 下列情况的孕妇建议行染色体病产前诊断: i.ii.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 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iii.有反复流产史的孕妇 iv.v.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的孕妇 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的孕妇
⑨ B超发现胎儿下列情况建议孕妇做胎儿染色体检查: i.ii.羊水过多,尤其伴有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股骨短
iii.颈部透明区增厚或颈部水囊瘤、胎儿水肿 iv.v.vi.肾盂积水、肾脏畸形
脑积水或侧脑室扩大、脑脉络丛囊肿、后颅窝增宽 唇、腭裂,尤其伴有其他异常者
vii.单脐动脉、脐带囊性包块、脐膨出 viii.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强回声光斑 ix.二、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1、2、应向35岁以下孕妇推荐产前筛查。
产前筛查必须按照知情选择、孕妇自愿的原则,医务人员事先需告知孕妇或其家属产前筛查的性质和目的以及与诊断性检查相比筛查的局限性。孕妇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疗单位不得以强制手段要求孕妇进行产前筛查。3、4、5、产前筛查机构必须对筛查高危病例的后续诊断负责。定期评估筛查效果。
建议将如下筛查指标作为高风险指标,进行胎儿核型分析:(1)孕妇年龄≥35岁;(2)Free β-hCG值≤0.25 MoM;(3)AFP值≤0.4MoM;(4)唐氏风险≥1/275(5)18三体风险≥1/350
6、AFP值≥2.5 MoM建议超声检查排除NTD。多发畸形
7、唐氏筛查高危切割值应与临床医生常规以年龄为唯一唐氏儿风险指标行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人群的切割值相一致。
8、筛查报告经副高以上职称的具有从事产前诊断资格的专业人员复核后,才能签发。
9、熟悉实验室报告的产前咨询医生,对筛查结果进行解释。
10、所有筛查孕妇应首先确定年龄、孕周等的准确性,以避免因年龄、孕周错误影响筛查结果。对血清标志物MoM值异常者,应进行重复检测,以排除检测误差。(所有筛查高危的孕妇需要首先对血清进行重复检测,以减少检测过程中的误差。如仍为高危进行超声检查核对孕周,以排除由于孕周错误所致的高危结果。)
11、超声核对孕周应以双顶径作为指标。
12、实验室报告在B 超校正孕周后假阳性率应在5%左右。
13、筛查结果的原始数据和血清标本必须保存一年以上,血清标本须保存-70℃,以备复查。
三、筛查后高危人群的处理原则
1.应及时将筛查结果通知孕妇和/或家属,并由产前咨询人员向他们解释结果,并提出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的建议。
2.对筛查结果怀疑神经管缺陷(NTD)的孕妇建议进行超声检查。对唐氏儿高风险的孕妇建议行胎儿细胞遗传学检查。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
3.对唐氏儿高风险的孕妇胎儿细胞遗传学检查率应≥80%;如未进行胎儿核型分析,则在出生后尽可能进行脐血染色体核型检查;高风险孕妇随访率应达到100%。4.对筛查出的高危病例,在未作出明确诊断前,不得随意为孕妇做终止妊娠的处理。5.对所有筛查对象进行跟踪观察,直至分娩(随访率≥95%),并将妊娠结局如实记录。流产者应尽量争取获取组织标本行细胞遗传学诊断。
四、筛查资料和样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技术规范
1、人员要求:筛查工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有资质的人员承担。
2、产前筛查需按知情同意、孕妇自愿的原则
医务人员告知孕妇或其家属产前筛查的性质、目的以及与诊断性检查相比筛查的局限性,孕妇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筛查操作。
3、筛查孕妇资料登记要求 所有参与产前筛查孕妇资料应按照产前筛查申请单内容逐项登记清楚。
4、使用唯一编码
编码要求准确、清楚,每位孕妇使用唯一编码,要求复读给孕妇听。
5、编码操作者固定,做到“三查七对”
操作时三查:即查编码、查离心管、查血清管。
6、血样登记表与本人七对:即对姓名、对年龄、对编码、对末次月经、对B超孕周、对地址、对通讯电话。
7、血清管编码的书写要求 编号要求字迹清楚,准确无误。
8、血样的处理要求
全血于室温放置2小时待血液完全凝集后再进行离心,分离血清时要仔细,避免溶血现象,分离出的血清用一次性吸管转入血清管中,血清管盖须拧紧,防止血清漏出,标本如能在7天内检测完毕,则置2~8℃保存;如检测时间超过7天,则置-20℃冰箱保存。
9、筛查时孕周计算尽可能按B超孕龄,如不能取得B超孕龄,则按末次月经推算;但如遇孕妇月经不规则或末次月经记不清楚,则必须进行B超孕龄测量,孕龄测量需精确到天数,早孕期统一以头臀长为准,中孕期统一以双顶径孕周为准。
五、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1、产前筛查质量管理是产前筛查技术的保证,各项质量控制按照各专业规定进行。
2、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分别以下列专业进行:临床科、影像科、实验室和信息管理的科。
3、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措施,并交医务部备案。
4、每一个专业应设质量控制监督人员,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写出书面报告志,报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医务部。
5、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机构,由专人负责中心的质量控制。
6、质量控制机构应每月对各专业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写出书面报告会,报医务部。
7、各专业在接到质量控制台机构的整改意见后,应及时提出整天改措施并报质量控制机构。
8、产前筛查质量评价纳入对各专业进行考核的指标。
第四篇:产前筛查程序及质量控制意义
产前筛查程序及质量控制意义 筛查含义及社会意义
产前筛查是早期发现病人或高危人群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但要求能治病,更重要的是不得病或早期发现并能治愈疾病,因此筛查的应用日益广泛。
1.1 依据:落实《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目的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2 出生缺陷造成的负担
出生缺陷不但引起死亡,而且大部分没有死亡,则造成残疾。这个负担比传染病就严重得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例如
美国每年出生脊柱裂3500例,我国每年是10万例。
美国有2亿多人口,我国人口是13亿多。我国人口是美国的6倍,但是神经管畸形病例数却是他们的30倍。
我们现在的情况与美国60年代的情况很相似。我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出生缺陷是十一五重大攻关课题 筛查定义
是运用快速简便的实验检查或其他手段,自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病人或有缺陷者。
筛查试验不是诊断试验,仅是一个初步检查,对筛查试验阳性和可疑阳性的人必须进行确诊检查,确诊后的病人进行治疗。筛查目的 ∞ 早期发现病例:主动地自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病人的措施,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病人如新生儿筛查。
∞ 筛查高危人群:如产前筛查,出生缺陷。
∞ 还应用于发现处于高危因素的人群,以便能及早采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这是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如对孕妇的乙肝表面抗原的筛查,阳性者所生的婴儿即为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因而产后应迅速对这些婴儿进行乙肝的被动和主动免疫,以阻止乙肝病毒的传播。应用原则
◊ 所筛查的疾病应是当地患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疾病。◊ 筛查所用的方法是无害的、简便、易行,可迅速得到准确结果。◊ 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和治疗条件。5 筛查与诊断试验
诊断试验是正确判断疾病的手段,是医疗的基础。
诊断试验和筛查试验在试验方法、判断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有共同之处,在应用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以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尤其是在流行病学研究过程中,两者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从筛查到诊断的完整过程。产前筛查程序
6.1 产前筛查知情:① 产前咨询医师应向孕妇解释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发生率,患儿情况以及孕妇高危因素等。② 产前咨询医师应向孕妇解释开展产前筛查的意义。③ 医务人员应告知筛查试验的效率及其局限性,特别是筛查试验不是确诊手段,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对高危者需要进一步产前诊断。④ 医务人员应告知包含有丰富、深刻的内容,孕妇同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务人员尤其医生向其告知与疾病有关的医疗信息资料,并让孕妇真正理解这些信息。⑤ 孕妇若同意筛查必须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6.2 产前筛查知情同意书内容(1)目的和意义。(2)母血清筛查项目。(3)孕妇信息(年龄,体重,孕周)(4)筛查的疾病(21三体,神经管缺陷)发生率。
(5)产前筛查不是确诊试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报告阴性,只能说明胎儿发生异常的机会低,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异常或其他异常的可能性。
(6)筛查结果如为高危,则需要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7)孕妇已了解检查性质, 目的,风险性和必要性,有疑问得到解答。
(8)经双方考虑医生已履行了告知义务,孕妇已充分知情和选择权,签字生效(同意或不同意)。6.3 产前筛查内容
超声筛查:孕早期、孕中期 血清生化指标筛查:孕早期、孕中期
6.4 产前筛查包括的疾病:21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 产前筛查组织管理
(1)应向35岁以下孕妇推荐产前筛查。
(2)产前筛查必须按照知情选择、孕妇自愿的原
则。
(3)医务人员事先需告知孕妇及其家属产前筛查的性质、目的、局限性(不是百分之百),孕妇及家属同意或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在病历有记载。但是医疗单位不得以强制手段要求孕妇进行产前筛查。
(4)产前筛查机构必须对筛查高危病例的后续转诊产前诊断工作负责。(5)定期评估筛查效果(随访和统计)8 产前筛查知情同意原则
知情:对所患疾病的发病率了解;对所患疾病的诊疗方法了解;对所患疾病的预防措施了解。选择:知情选择,自愿的原则;孕妇同意或不同意均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9 母血清产前筛查时间
孕早期
8~13+6周
孕中期
14~20+6周(15~18周)
B超检查:一般建议孕妇在孕12~14周、20~22周、32周左右进行一次B超检查,以排除各期可发生的先天畸形。病历资料采集
检验申请单必须包括姓名,编号,出生日期、末次月经日期、性别、样本采集日期和时间、样本类型、申请医师姓名(地址、电话等)、检查指征、种族/宗教(如果需要)。11 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11.1 采血前患者的准备:采血前患者不要服用影响检查的结果的药物,采血要空腹,采血前患者休息15分钟,对昼夜脉冲波动的激素,应避开高峰期。
11.2 采血:常规消毒采血部位,快速采取静脉血5ml,注入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11.3 分离血清:血液自然完全凝固后离心,用吸管吸出上层血清,移入1.5-2.0mlV型管,待检。离心过的血清中不应有残留的纤维蛋白或有形细胞成份。
11.4 标本的贮存:一般应立即检测,标本在室温只能放置8小时;如不能及时检测,标本应置于2 ~8℃冰箱中保持;如不能在48小时内检测,应置于-30℃冰冻保持,11.5 冻存标本检测前的处理:取出的标本,室温完全融化后须将血清混匀,方可进行检测。11.6 测试完成后标本的处理: 一般标本测试完成后须置于-70℃冰冻保持1年,便于核查。12 产前筛查报告发放制度
12.1 筛查诊断结果必须以书面形式报告。12.2 筛查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⑴ 选用的实验方法、筛查指标及其中位数参考值范围;
⑵ 孕妇的年龄相关风险;
⑶ 经校正后的风险度;
⑷ 阳性切割值应与临床医生常规以年龄为唯一唐氏儿风险指标行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人群的切割值相一致。
⑸ 筛查阳性者中,真正有问题的胎儿仅仅是很少一部分;
⑹ 针对神经管缺陷的高危指标。α-AFP应报告MOM值。12.3 报告应包括相应的进一步处理的建议。
12.4 报告发放要及时,一般孕中期为5个工作日,孕早期为8个工作日以内。对于筛查结果为极高风险的要及时电话通知孕妇。
12.5筛查报告需两个以上相关技术人员核对后方可签发。13 产前筛查追踪随访制度
医师填写产前筛查申请单时须包括被筛查人的电话号码或联系地址,以便随访。 应将筛查结果及时通知高危孕妇,并由有关遗传咨询医生进行解释和给予相应的医学建议。
对于高危孕妇,若患者同意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应追踪诊断结果。若孕妇不同意产前诊断,应继续追踪随访至分娩后,了解孕期是否顺利及胎儿或新生儿是否正常。 对于筛查结果为非高危孕妇也应进行随访至分娩后,以便了解筛查试验的假阴性。 应将随访结果登记在《产前筛查随访结果记录薄》上,并定期总结统计分析。14 产前筛查实验原始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按照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认真负责完成工作。
设置唐氏筛查资料柜。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完整填写各项实验室工作记录,每项记录册有指定人员负责检查。实验室原始记录要字迹清楚,不能随意涂改。
每份标本均要登记病人的详细资料,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籍贯、联系方式等。 每份标本的检验结果均应录入电脑数据库,由专人管理。
将筛查结果为高风险、临界风险和低风险的病人资料及其随访资料分类归档保管。 实验室的各种工作记录册应及时认真填写,专人负责保存。15 产前咨询异常结果解释
导致AFP增高的原因:① 胎盘通透性亢进,或胎儿尸溶过程中释放大量AFP;② 多胎妊娠;③ 死胎;④ 畸形:腹裂、泌尿系、消化道、畸胎瘤、囊状淋巴管瘤;⑤妊娠并发症:羊膜带综合征、胎盘异常、羊水过多或过少;⑥ 胎儿染色体异常;⑦孕妇某些肿瘤。16 筛查结果报告形式
筛查结果以书面形式交被筛查者,筛查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① 孕妇的年龄与预期的分娩年龄;② 标本编号;③ 筛查时的孕周及其推算方法;④ AFP与游离β—hCG的检测值和MOM值;⑤ 经校正后的筛查目标疾病的风险度。17 产前筛查的局限性
申请夫妇必须理解:产前筛查或检查不能保证出生胎儿必定正常; 筛查出的高危孕妇,出生病儿的可能性要进一步做产前诊断。18 产前诊断技术 产前诊断咨询 医学影像学
• 超声检查、胎儿镜检查
• X线造影技术(骨胳畸形),原则上不用。• 羊膜囊或胎儿造影(超声诊断替代) 实验室诊断技术
• 细胞遗传(羊膜腔穿刺、绒毛取材、胎儿脐静脉穿刺)• 染色体、FISH、脆X染色体)
• 分子遗传(PCR、FISH、引物介导的原位杂交)可诊断遗传病、感染性疾病等
18.1 产前诊断方法商定
产前诊断是在遗传咨询的基础上,才能考虑采取产前诊断。
客观地向病人讲清楚产前诊断各种方法的利弊,商定选用的方法。对医生来说,仅仅向病人介绍自己喜好的方法是不妥当的。
18.2 产前超声筛查
正常结构缺如:如无脑儿
赘生物的形成:如畸胎瘤
阻塞所致的脏器扩张:如脑积水
疝的形成:如脑膨出
胎儿结构的大小异常:如小头畸形
胎儿脏器运动异常:如胎心结构缺陷
其他:羊水过多或过少 18.3 产前诊断的指征
• 产前筛查高危的孕妇;高龄孕妇;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者;夫妇之一是染色体平衡易位或倒位者;有脆X综合征家系的孕妇;曾生育过神经管缺损儿的孕妇;夫妇之一为某种单基因病患者;曾有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史、畸胎史、死产或新生儿死亡史的孕妇;孕妇有环境致畸因素接触史,尤其是孕妇活动性TORCH感染史的孕妇;血型不合。
18.4 产前诊断的局限性
申请夫妇必须理解
产前筛查或检查不能保证出生胎儿必定正常 不是任何一位孕妇在任何孕期都能进行产前诊断 遗传筛查及检查方法只限于高危妊娠
夫妇必须明白他们的胎儿可能会有某种遗传病风险,而此病只是有可能被检查出来 18.5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就诊夫妇必须明确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区别
产前筛查针对普遍孕妇对象而非限于所有发病胎儿,因此,会有假阳性、假阴性 产前诊断是企图能检出每一个病儿
就诊夫妇必须明确,没有一种检测实验是完美无缺 生物学上的变化,如约10%的脊柱裂是闭合型
实验问题:孕妇情况各异,有时实验失败或一些不幸的但无法避免的人为因素错误。19 产前筛查实验室质量控制制度
保证标本符合试验条件:取静脉血2-3ml,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方入冷冻管中。-20℃冷冻保存,等试验当天解冻,切记反复冻融。实验室人员:经培训,有检验技师专业人员。
保证孕妇临床资料信息的准确性,特别是孕周的正确估计。
实验过程:严格技术规范,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每次都做标准曲(全自动仪器除外,但也需要每次定标),并有高、中、低三个质控。
实验室质量控制:定期做批内及批间误差。
早孕期超声核对孕周应以头臀长作为标准,中孕期超声核对孕周应以双顶径作为标准。实验室报告在B超校正孕周后假阳性率应低于5%。
每次实验结果应有2位技术人员核对,遇到可疑数据,在排除实验操作误差后,应请示实验室主管后再发报告。
产科医生应熟悉实验室报告,能对筛查结果进行解释。实验结果的判断要结合临床,特别注意病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筛查结果的原始数据和血清标本必须保存一年以上以备复查。
产前筛查程序及其意义
(五月份业务学习)概况
1.1 国内外产前筛查历史与现状
1972年Brock首次提出,孕妇的血清及羊水的AFP含量升高,对NTD的诊断可提供信息。在80年代中期,美国已经开始对孕妇进行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
在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新生儿,根据中国优生优育科学协会推算每年约有26600个唐氏儿出生,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700~1/800。
目前我国开始产前筛查较好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广东等。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之一,每年约有80万~120万出生缺陷的婴儿诞生,占出生人口的4%~6%。
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的限制,产前筛查技术都不能做到筛查100%正确。假阴性病例因此会误诊,假阳性病例一般在产前诊断实验时被纠正。
根据多年监测表明,神经管缺陷是我国常见的新生儿先天畸形,在每年百万名左右的出生缺陷患儿中,大概有10万例的神经管畸形儿,主要表现为无脑儿出生几天后夭折,或脊柱裂导致孩子瘫痪。在北方神经管缺陷高发的局部地区,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率高达10%。1.2 我国针对产前筛查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
我国第一部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2001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
产前诊断是母婴保健的主要技术服务项目之一,是有效地预防、降低出生缺陷的卫生干预技术,是搞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1.3 需了解的几个定义
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通过染色体培养 孕期分期:孕早期(7-13W)、孕中期(14-21W) 中位值倍数(MoM):正常妊娠特定中位数的倍数 MOM=标本浓度/各孕周中位值浓度
例如:一位29岁的孕妇在17W测血清AFP浓度为198ng/ml,而同一地区29岁正常孕妇在17W的中位数值是65ng/ml,此时该孕妇的中位倍数数是198/65=3.05MOM。结果升高。
阳性切值(Cutoff):决定是否要进行产前诊断的重要根据
Cutoff值的设定:1/250~1/350 2 筛查含义及社会意义
产前筛查是早期发现病人或高危人群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但要求能治病,更重要的是不得病或早期发现并能治愈疾病,因此筛查的应用日益广泛。3 筛查定义
产前筛查(Prenatal Screeing)是指通过经济、简便和较少创伤的检测方法,从正常孕妇群体中发现怀有某些先天缺陷胎儿的高危孕妇,进而进行诊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异常儿的出生。产前筛查可以在妊娠早期(7-13周)或中期(14-21周)进行。
目前产前筛查的两种主要疾病:唐氏综合征(Down’s Sydrome,有称21-三体综合征)
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pen Neural Tube Defect,或ONTD)
3.1 唐氏综合征(DS)
唐氏综合征是1866年英国名叫兰登•唐的医生首先发现并描述了这种疾病,故命名为唐氏综合征,简称D.S.(DOWN’S Syndrome)。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畸变综合征,是导致先天智力低下的最常见的原因。
主要临床症状:严重智力低下、特殊面容、掌纹多有通贯、男女比例为3:2。
50%患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白血病等。每个孕妇的每次妊娠都有随机发病的可能,并且父母年龄偏大是导致子代为先天愚型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细胞老化、病毒感染、射线辐射、环境污染都是本病最常见的诱因。3.2 神经管缺陷(NTD):
神经管缺陷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出生缺陷,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发病机理:是从胚胎时期发育时神经管不能闭合所致的畸形。
临床表现:常见的有无脑儿、开放性脊柱裂、闭合性脊柱裂、脑膨出等。胎儿常在围产期死亡,即使存活下来也有严重的功能障碍,不能正常生活。4 产前筛查原理
产前筛查系统由体外诊断试剂、检测仪器和筛查分析软件组成。检测仪器配合体外诊断试剂检测出孕妇血清中标记物(甲胎蛋白、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妊娠相关血浆蛋白)的浓度,将检测数据及孕妇相关因素输入筛查分析软件中,即可得出唐氏综合征(DS)和神经管缺陷(NTD)筛查的结果。风险评估软件:孕妇血清标志物结果、孕妇年龄、孕周、孕妇体重、糖尿病、评估结果 5.1 孕妇年龄(最基本的筛查方案)
母亲年龄与唐氏症儿的发生率关系最为明显,其发生率随孕妇年龄递增而增加。20岁为1/1528、30岁1/909的,35岁则增至1/350。大于35岁之后,唐氏症儿的出生率明显增高,但总出生量只占30%,其余70%均为34岁以下孕妇所生。5.2 孕周:有两种
由末次月经(LMP)日期来推算,这种方法对月经周期规律者较好,但对月经周期不规则者不适用。超声波测量胎儿的双顶骨间径(BPD)是较正确的方法。当两种方法计算怀孕天数误差超过10天时,则以BPD为准;不足十天的两法均可。
5.3 孕妇体重:血清标志物由胎儿或胎盘所产生,部分进入母血。当母亲体重过重,相应血容量增大时,其溶入的物质即被稀释,反之体重过低时。
5.4 糖尿病:患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的孕妇,其血中的AFP浓度较正常孕妇为低,为避免糖尿病的干扰,尚需对这类孕妇的AFP测定值进行校正。5.5 多胎妊娠
双胎或多胎妊娠时,孕妇血中各项指标会明显高于单胎。5.6 血清标志物浓度:AFP、HCG/FREE βHCG ①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于胎儿肝脏和卵黄囊。在胚胎20天时开始合成,第16-18周,孕妇血中测到的AFP是胎儿血经羊水通过胎盘屏障渗入母血的,并呈渐升状态。大约28-32周时母血中的含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以后逐渐下降。
孕妇怀有唐氏综合征时母体血清中AFP水平比正常妊娠低23%左右;怀有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孕妇血清中及羊水中AFP水平可比正常妊娠高80-90%,但是闭合性的神经管缺陷,即使伴有脑水肿,其浓度值仍然是正常的。
②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CG是妇产科医生们所熟悉最常使用的妊娠试验激素。它是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α亚单位为垂体前叶激素所共有。β亚单位是hCG所特异的。孕妇血清中的hCG主要以完整形式存在,游离β-hCG占总hCG的1%~8%。唐氏综合征时母体血清hCG升高,在妊娠中期为正常妊娠的2.08倍。
据报道93%的胎儿至少有一项标记异常,90%以上的唐氏综合征有两项的标记物异常。结合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种族、既往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纠正分析,得到妊娠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
1、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监督管理不力,缺乏严格的生产技术标准、检验检测制度和监督机制,致使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2、3、4、农产品生产还不能完全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产地环境受到污染 社会诚信的缺失
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按规定进行生产和经营,只图经济利益,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如农产品中掺杂使假,甚至掺进有害物质,影响农产品品质和人身健康。
5、一些地区存在地区保护主义,对市场监管不力。
流通环节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交易和运行方式原始,检测检验手段落后,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卫生条件差,不按照标准执行,随意增加添加剂等人为因素盛行。6、1、确定我国未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改革方向 ☆☆☆☆ 卫生安全状况不理想。
(1)改革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构(2)转变农业科研重点
(3)建立高效的食物安全预警系统(4)推广农产品产地标签制度
2、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1)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培养全新的的理念
(2)制定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和修改农业标准(3)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
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乡镇机构是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的一支队伍。乡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目前乡镇机构的设置已很难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制度建设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因素,乡镇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些矛盾凸显而出。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削弱,事权、责权却无限增大,人权、财权不但弱化。通俗的说,“有油水”的事上边都收回去了,但收回去的只有人权、财权,事权、责权仍在乡镇,有了成绩是上边业务单位的,除了问题永远是乡镇的不是。
当前乡镇机构改革的趋势 ☆☆☆☆
政府职能已逐渐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机制,按照“精简、便民、技能”的原则,着力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机构。对行政机构实行“三定”方案
一是定职能,确定行政机构的职能就是“十六字”方针:执行政策、发展经济、搞好服务、社会稳定。
二是定机构,将行政机构划为四个办公室: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
三是定人员,根据各个办公室的工作性质、业务量的大小,配备相应合理的人员职数。
打造服务型政府 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工作☆☆☆☆☆
一、依据产业特色,合理设置机构
二、强化技能培训,力促干部转型。☆☆☆ 育才选才厉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既是适应乡镇职能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乡镇改革的重要前提。面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干部素质和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制定出台了有关培养技能服务乡镇干部,建设技能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实施办法,把干部培训作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的重中之重。
1、整合培训资源,筹措培训资金,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
2、编写实用技术手册。组织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乡镇干部实用技术手册》,乡镇干部人手一册。
3、组织开展了以农牧、林果、水利、财税、司法、劳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七个比赛项目为重点的乡镇干部服务技能“大比武”活动。☆☆☆4、5、三、坚持上下联动,优化干部资源。乡镇职能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和关系的调整,必须统筹考虑。
四、创新工作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积极理顺工作运行机制,推行“集中式办公,窗口式服务”,工作模式由“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1、2、3、4、建立区域服务网络。“一窗受理,部门联动”。设立村级“为民服务站” 实施每周3+X工作制度。区直部门服务范围延伸。建立以考促学制度。考核 实行干部服务技能特长公开制。
5、6、配套出台相应制度 完善考核机制
五、转移工作重心,促进经济发展 ☆☆☆☆
1、在产业建设上下功夫。突出区域特色,为农民群众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企业+基地+农行”的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使全区农业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贯彻执行 评分标准:要点齐全
格式要求
行文结构
评分公式:结构分+要点分-其他扣分
常见公文形式
一、归纳概括题型
(一)会议纪要 ☆☆☆☆
重点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标题、正文、落款。
1、标题。标题一般为《会议纪要》,或者前面加上机构名称或者时间。如《培训部19日会议纪要》;
2、正文。正文(空两格)包括:
(1)具体情况介绍。包括召开会议的时间,主持者或者地点等。(2)会议认为。包括会议上提出的一些问题、现状等
(3)会议强调。将会议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强调。(2)(3)合并在一起(4)会议要求,会议决定,会议的具体精神,也就是召开会议的目的,以及会议的决策(有事有,有时没有)。按照“一要”“二要”的逻辑顺序写出来。☆☆☆
(5)落款。包括参加会议人员的名单及日期
汇报纲要
1、汇报纲要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标题、正文、落款。
2、正文。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前言,二是主体。前言主要介绍汇报的目的、原因或者概括工作的总体情况,得到有关结论等;主题部分介绍具体情况、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工作经验、下一步打算等。正文的格式没有统一的要求,3、落款。汇报单位的名称可放在标题下面,也可以放在文末,与成文时间并行。
情况反映☆☆☆☆
重点:概括现状、提出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情况没有严格的格式,有的时候可以直接写。有的时候分为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
1、标题。标题一般为《情况反映》、《关于 的情况反映》、《某某部门关于什么情况的情况反映》
2、正文。称呼,具体看向那个部门反映情况;基本按照概括现状、提出问题、影响(消极、积极),原因究其原因、提出对策
3、落款
整改通知
重点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标题、正文、落款。
1、2、标题。标题一般为《整改通知书》
正文。正文包括(1)称呼,也就是整改通知下发的单位;(2)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原因;(3)下发整改通知书的依据、条例、规定;(4)明确的整改要求;(5)惩罚规定(类似与行政命令
3、落款。落款为发文单位的名称,以及发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