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大杂烩(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0:2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大杂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基础知识大杂烩》。

第一篇:公共基础知识大杂烩

管理知识之常识性考点:

1、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志--效率和效果,即绩效。

2、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性。

3、管理的四个层次:①微观管理学--以组织个体为研究对象;②中观管学--群体……;③宏观管理学--整体……;④管理学。

4、人本原理把人际关系放在首位,要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上。其思想基础是认为人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

5、管理的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和教育方法。

6、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能:决策和创新。

7、决策的实质是选择,选择活动方案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

8、控制在整个管理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认为最具有规范性和技术性的环节。

9、公共行政的原则是法治原则、服务原则和效率原则三者的统一。

10、导向作用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作用,是政府“领航”和“掌舵”职能的具体体现。

11、最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是斯坦因。

12、新古典管理时期,研究方法由规范转向了实证方法。

13、“新公共管理”--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公共行政问题成为一个明显的特征。

14、行政管理的环境:①宏观环境-国情;②中观环境-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情况;③微观环境-行政机构内部。其中微观行政环境对行政活动的影响最直接。

15、行政职能的主要特性:共同性、差异性和动态性。

16、社会变迁是行政职能发展和转变的根本原因。

17、行政管理法律手段的特点:严肃性、权威性和规范性。

18、行政指令手段的特点:强制性、垂直性、灵活性、具体性。

19、经济手段最大的特点是控制的间接性。

20、职能目标是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机构设置是行政组织的核心。

21、行政组织就其领导体制而言,有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三种类型。

22、行政体制的核心是行政系统内的职权的划分和配置。

23、行政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制度体系,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超稳定性(或是体制惰性)。

24、行政权力体制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25、选择方案的过程是一个评估选优的过程。

26、修正完善决策方案的做法,被称为追踪决策。

27、行政执行的最基本特征是依法行政,与此相联系,行政监督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依法监督。

28、行政监督的特点:法制性、多样性、强制性、全民性。

29、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的关键性制度,它是指行政主体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相对人表达意见、提供证据的程序以及行政主体听取意见、接受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法律制度。

30、英国是文官制度建立最早的国家。

31、领导科学是一门介于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之间的中观科学。

32、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

33、列宁曾尖锐地批评指出领导工作的职责不明是一种“最危险的祸害”。

34、领导者最主要的职能是决策职能。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之公共政策一

Tag:习之中国政府公共政策 2010-06-09 来源: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

现代公共政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公共政策是政府与社会相连接的主要纽带。政府部门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实现对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导向以及各项事务的管理,塑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政府作为权威性的社会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公共政策。换言之,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手段。我们要关心的不仅是政府所要推行的政策,还有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些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

1.概念与特征

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公共问题所做出的正式的决定或安排。通常,这种决定或安排是确立一定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可以表现为法律、政令、计划、方案、程序等形式。公共政策的基本的界定包含着如下的内涵:

①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拥有合法性的权威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内,以及由它们授权的有关机构或部门。

②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公共资源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问题。

③涉及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共政策表现为法律、政令、计划、方案等形式,它是非私人物品(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方案。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一个行为过程。

公共政策来源于解决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涉及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是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问题,以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公共政策的特征体现为:权威性、阶级性、普遍性、层次性与丰富性。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为:

导向与管制功能。公共政策通过其所具有的特定的强制性的规范,具有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引导与管制作用。

调节功能。公共政策对包含于社会公共问题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分配功能。公共政策能将社会的公共利益按一定的标准对一定的对象进行分割,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2.公共政策的主要类型

(1)党的政策

党的领导是政治的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公共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种:

①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方案。

②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

③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

(2)人大决策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决定权的那些行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人事任免权的行为。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监督权的行为。

(3)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作为公共政策出现的主要形式:

①行政法规。

②行政措施。

③部门规章。

④地方性规章。

⑤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3.政策与制度、法律的概念的关系

三者只能是部分地可相互替代,不能完全混同。制度和政策都是某种决策产物和某种规则,有重叠之处,不过却是不同层次的决策产物。政策侧重的是为某些目标而采取的操作方式,作用是形成针对问题的可操作决策;作为规则的总称,制度包含了作为操作规则的政策,不过,制度的内涵比政策更广。制度处于一种内核的地位,而政策是制度的延伸,生长于制度的平台上。法律可以理解成是制度及政策的一种形态。国家的根本制度可以通过宪法来显示,政策也可以用法律的形式来显示。但制度可以不以法律的形式体现,政策也不一定是法律。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况也会经常出现。

4.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

(1)政治制度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 政治制度因素是影响公共政策的最主要因素,政治制度包括政体制度、国家结构形式、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舆论控制制度、决策制度、政治文化。决策制度对公共政策影响最为直接。

(2)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国际政治经济系统、国际生态系统、国际社会系统。

全球化描述的是相应的一个发展进程,这种发展的结果是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主权被跨国活动主体的权力机构、方针取向、认同与网络挖掉了基础。在现实的世界社会中,没有一个国家或集团能够与外界相互隔绝,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文化、政治的相互碰撞是理所当然的。

绿色壁垒指在国际贸易领域某些国家凭借科技优势,通过立法建立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商品进行准入限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其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将是主要的贸易壁垒。

WTO是指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它是现今最重要的国际经贸组织。WTO的运作方式透过会员共识决定或票决之方式,决定WTO各协议规范之内容及对各会员之权利义务,将多边贸易体系予以法制化及组织化,各会员并据此制定与执行其国内贸易法规。此外,WTO为会员间讨论如何建置经贸规范之论坛,监督会员执行及遵守相关协议之规范,并协助会员进行执行协议之技术合作。世贸组织的基本职能有: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议;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他同制订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

(3)内部环境因素 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利益集团和大众。

5.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失灵原因,为何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

(1)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①市场会失灵。

②民间(社会)没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社会成员总是陷入“囚徒困境”中无法自拔。

(2)社会力量介入的原因

①政府干预也可能成为问题,单纯强调加强政府力量的国家主义只会损害市场的功能。我们需要的是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形成互补。而政府和市场的互补就需要一种中介力量,这就是社会,广泛的社会参与是互动的一方,也是处于中间节点上的一方;没有社会的个人决策者是很难与政府互动的;而没有社会,政府也绝无这样强大的理性能力实现公共利益。

②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运作的体制条件是法治。而法治的作用一是约束政府,二是约束经济人行为。

6.公共政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公共政策在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①公共政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②公共政策是从行政管理目标到结果的桥梁。

③公共政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

④公共政策是现代行政管理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7.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

目标和方案是公共政策制定所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能否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环节:一是政策目标的设计正确;二是不同的参与者对政策目标达成共识。为保证政策目标的正确,政策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政策目标必须有效协调;政策目标与手段必须统一。拟定方案的基本环节包括:设想、分析、初选、评定、淘汰等。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包括:特尔菲法、决策树法、灵敏度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采用的技术主要是预测技术。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把政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接受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服从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层次;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的中间层次;内化是接受政策的最高层次,它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并内化为自觉行动。组织者对政策执行过程应加以控制。这种控制表现为一是政策执行中的协调。在政策执行中采取各种方法调节各项执行活动,解决或消除各种矛盾与冲突,引导行政机构和受众互相配合协作。二是政策执行中的方案调整。它既包括对原方案与实际问题之间产生的偏差的调整,也包括采用各种限制措施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

公共政策评估的用途: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进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政策评估的类型: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8.行政决策的程序与体制

行政决策程序是指决策过程中的逻辑顺序、基本步骤。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程序和制度,对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十年来,不少学者对决策程序作了大量的研究,对决策程序的划分繁简不一,例如,赫伯特?A.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四个阶段;哈罗德?孔茨认为,在目标已定的情况下,决策过程包括“拟定抉择方案”、“评价抉择方案”、“选取抉择方案”三个阶段;国内许多学者也对此提出各种不同的概括。我们认为,行政决策是一种行为过程,由一整套程序所构成。决策程序可概括为如下四个阶段:

①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②拟制方案,论证筛选。

③评估选优决断方案。

④实施反馈,修正完善。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它是随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现代行政决策体制是由信息系统、咨询系统、中枢系统、执行系统、监控系统五个部分组成。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是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专门从事行政信息工作的综合机构,它是行政决策体制的基础。我国行政决策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访局、档案馆、统计局等。

行政决策咨询系统是以各类专家为主体,以专门知识和技术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协助决策中枢系统进行有效决策的组织形式。凡举大事者,必有同谋;凡成大事者,必有善谋。目前,各级政府设立的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和各省政府建立的经济、科技研究中心等皆属此类系统。其作用在于协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纠正决策者决策行为的偏差。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它由拥有行政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及其人员组成。决策过程中,中枢系统具有最高的权力,负有全面责任,它确定决策问题与决策目标,评估选择决策方案,监督决策实施,并修正、完善决策。

行政决策执行系统是指按照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指令负责指挥实施决策方案的职能机构。“良法美策贵在能行”。行政决策执行系统的任务在于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人、财、物,周密筹划,积极协调以实现决策目标。

行政决策监控系统是对行政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依法进行监督和控制的组织机构的总称,包含内部的监控体系和外部的监控体系。

9.行政决策的类型

①依据行政决策主体的地位,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②依据行政决策问题重复程度,分为常规型决策和非常规型决策。

③依据行政决策的方式,分为经验型决策和科学型决策。

④依据行政决策的可靠程度,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⑤依据行政决策涉及的内容,分为业务管理决策和机关管理决策。

⑥依据决策目标要求,可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

10.思想库的特征与功能

思想库(think tank)或脑库(brain trust)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它是政策主体的一个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被认为是现代决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该词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用以指称当时军事人员和文职专家聚集在一起制订战争计划及其他军事战略的安宁环境。后来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在1964年庆祝他80岁生日的讲话时,将思想库一词来取代“智囊”。思想库是政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在西方社会已成为对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和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组织。所以,思想库被称为美国的第四部门,也有人把它们称为第五种权力。政策的研究和咨询是实现政治文明重要目标的时代要求,是中国政策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库积极参与到中国的政策过程中去是大势所趋。胡锦涛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

(1)思想库的特征

①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

②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

③从事政策研究和咨询的相对独立性。

④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

(2)思想库的功能

①提供政策建议,作为咨询参政机构。②提供学术思想,作为学术认识机构。③提供政策结果信息,作为评估机构。

④向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作为人才交流、储备机构。⑤制造舆论、传播观点,作为宣传机构。

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

(1)“行政”是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 公共行政,通常称行政管理,亦称行政。行政中的“行”,是指执行、推行;“政”,意即政事、国事。行政,就是执掌政务、推行政令的意思,是指国家事务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其特点体现为:公共行政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社会管理活动;公共行政是为国家政治统治服务的政治性活动;依法办事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本质特征;社会民主是有效公共行政的基础保证;公平原则是现代公共行政的出发点。

(2)政治与行政 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述,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和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政治与行政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两者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

(3)管理与行政 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政务逐渐从混沌的社会事务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出现了以国家政务管理为主要职责的专门机构和集团。但在国家的政务管理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管理领域以及由此而形成不同的管理主体和管理行为。行政与管理并非两个对立的概念,管理是更大范围的系统,行政是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众多管理门类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

公共行政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首先和主要地是由权威性的公共组织——政府来承担和完成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管理,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公共行政同非行政性的管理活动有一个显著区别,即公共行政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凭借国家法定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管理活动。(4)立法、司法和行政 西方国家把国家权力体系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独立”行使。行政是与立法和司法相互制约的一种权力体系。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这都是依据各自国家的国情而采取的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在承认国家权力统一性的前提下,立法、司法、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行政活动也有别于立法活动和司法活动。

(5)公共行政学 公共关行政学,一般称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如下的要点:

公共行政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在我国,公共行政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理解国家行政机关与非国家行政机关的区分,其中有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区别;行政机关与审判、检察机关的区别;公安、监察、司法行政机关与审判、检察机关的区别。

公共行政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公共行政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往往令人难以捉摸。行政活动是具有规律性的,公共行政学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就在于探讨和发现这些规律性,形成科学理论,使行政活动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公共行政学是综合性的学科。它同许多学科,尤其是同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

公共行政学是由公共行政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这些基本的范畴和原理随公共行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和丰富;其内在联系也随公共行政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为人们所揭示。因此,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并不断深化和扩展,其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变化和日趋完善。基于对公共行政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科学;公共行政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公共行政是由主体发动而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公共行政是一个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过程;公共行政要有效地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服务,其本身必须充满活力和效率;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各种改革模式相继出现;现代高科技在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使现代公共行政在低成本和高效率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推行电子政务已成为现代公共行政学着力研究的重要内容。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服从于学科性质和研究目的,并随学科内容和研究目的的变化而变化。公共行政学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独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行政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它在当今世界各国备受重视,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自产生以来,西方学者采取了多种的、在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特点的研究方法,例如,从演绎研究到归纳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从单科研究到跨学科研究,如此等等。

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公共行政学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学者和改革家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政府行政活动的变化而言,主要有:

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

行政职能加强和行政活动范围扩大,使行政机构迅速增加,行政人员队伍日益壮大;而“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

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经济的发展。上述客观条件,推动了公共行政学产生于当时的美国。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公共行政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威尔逊等人则是顺应这一时代需要并进行了理论创造的著名代表。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以及1926年怀特(Leonard D•White,1891~1958)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的重要学科。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阶段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科学管理时期。科学管理时期是公共行政学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公共行政学深受“管理之父”泰罗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积极将这一理论的许多原理、原则吸收、移植到政府行政研究中去。“法国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提出的行政管理的14项“普遍原则”,美国行政学家古立克首倡的行政管理“七职能说”,“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集权组织理论,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至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

行为科学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着眼于行政现象中人的行为的动机、过程和效果,重视人的各种需要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重视激励的功能和民主的领导方式,而不拘泥于制度、法规、原则、组织等方面的静态研究。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和西蒙的决策理论体系是这一时期具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

现代化管理时期。现代化管理时期是各种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使公共行政学日益成为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例如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新公共管理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管理主义”模式,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和挑战,认为在20世纪大多数时期占支配地位的公共行政的传统模式正在开始转换为新公共管理的模式,传统的官僚制正在被以市场为基础的模式所取代。这一时期的主要理论有布坎南的公共选择与政府理论、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公共行政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1935年张金鉴教授撰写的《行政学之理论与实践》,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行政管理学专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共行政的重要性和行政改革的迫切性日益鲜明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也因此而推动人们对公共行政学的重新认识。我国公共行政学在恢复重建的同时获得迅速和健康的发展。3.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

行政环境是公共行政的前提、依据和施加影响的对象。正确处理好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公共行政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行政系统不是孤立地、封闭地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它是与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它不断与外界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对行政环境的研究亦是系统论的内在要求。

行政环境是行政生态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行政学,研究行政系统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生态学这个词最初是通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斯引进公共行政领域的。高斯教授于1936年发表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公共行政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1947年他又发表了《政府生态学》,强调了外部生态因素对公共行政的重要性。按照高斯的观点:公共行政生态学包括对人、地区或财产、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技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据此,行政生态学认为,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行政系统的本身,而应跳出行政系统,从社会这个大系统来考察行政,亦即考察一国的行政与该国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美国著名行政学家里格斯在高斯等人理论基础之上,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内分析了行政和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政治的以及通讯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里格斯把行政现象和行政行为与行政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经济背景、政治背景等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对世界各国的公共行政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将其区分为三种模式:

(1)融合型 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其特征主要表现:经济水平是农业生产力,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力来源于君主,实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段,政府与民众较少沟通,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

(2)棱柱型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行政模式。其特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异质性、形式主义和重叠性。

(3)衍射型 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其特征主要体现:社会经济行为依靠市场和价值规律为杠杆进行调节,力图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主权在民,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对政府的行政决策有较大的影响,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因此,行政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探讨各国所特有的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等诸因素是如何影响并塑造该国的公共行政。其二,探究各国的公共行政又如何影响该国的社会变迁及发展。

行政环境是指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这些条件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有形的、无形的;有自然界的、社会界的。总之,凡是作用于行政系统、并为行政系统反作用所影响的条件和因素,都可以属于行政环境的范围。

公共行政与行政环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行政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行政环境决定和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反作用于行政环境,这主要体现在公共行政对行政环境的改善和塑造方面。

(1)行政环境决定和制约公共行政

首先,公共行政是由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阶级出现,国家产生,才有了公共行政,没有这种行政环境的需要,公共行政就没有存在的可能。例如,在原始社会,管理只具有社会属性,不具有政治属性,不需要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公共行政。

其次,公共行政必须适应行政环境。构成行政环境的各种条件和要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公共行政本身没有严格的好与坏的区分,惟有适应其现状才是最理想的,这是行政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之一。有什么样的行政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如果不适应行政环境,也就是说,政府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或与环境条件格格不入,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公共行政。比如一些落后国家不考虑本国国情,盲目移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经验,其结果造成天下大乱,事与愿违。

毛泽东曾言:“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毛泽东正是从旧中国社会的性质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方针路线,引导革命取得了胜利,人们将其称为“井冈山式”的革命道路。

由于各国自然资源的结构不同,其经济发展方向、生产部门的结构与布局皆会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到行政系统的部门结构与功能体系。例如,拥有相当富饶的草原,使新西兰成为一个畜牧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广阔的森林覆盖面积,使木材采伐与加工在加拿大的经济结构中占有主要地位;丰富的石油资源,使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将石油开发与加工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上述不同国家,都根据自身的行政环境特点设置了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执行着相应的经济管理功能。从军事角度而言,英国是一个岛国,有着优良的港湾条件和海洋所形成的天然屏障,因此,政府一直把发展海军力量作为自己的目标,制定了进攻型的国防战略,在政府国防部系统内,海军部门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而瑞士位于欧洲内陆,地处相邻德、法两个强国的夹缝,地理环境缺乏天然屏障,不能同德、法任何一方结盟,否则会触怒另一方。于是,政府一直以陆军力量作为国防主体,制定了中立性的防御型国防战略,在其军事部门中,陆军占绝对支配的地位。再次,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行政环境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发展,公共行政要适应行政环境的发展方向,公共行政是在对行政环境不断变化的认识、把握和调整中达到平衡和适应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公共行政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否则就必将产生消极的作用。所谓“世界形势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者则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以我国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公共行政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以适应行政环境的发展需求。在管理方式上,逐步以规则导向型取代权力导向型,以温和服务型的权力作用方式取代强制命令型的权力作用方式;在管理行为方面,注重行政行为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在此背景与环境下,我们需要重新界定政府的角色和责任,从传统的权力导向型转变为现代的规则导向型,从全能政府走向效能政府,从无限政府走向有限政府,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从控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

(2)公共行政对行政环境的反作用 公共行政在行政环境面前,并非完全被动的,它对行政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认识和合理发挥这种作用,是实施公共行政的主要目标,也是研究行政环境的重要原因。公共行政的作用发挥得好,就能达到改善行政环境的目的,使行政环境不断地得到优化,按照公共行政的目标去发展;反之,公共行政的作用发挥得差,就会使行政环境受到恶化,形成行政环境发展的羁绊。比如,有些国家由于政府官员的普遍腐败、营私舞弊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民众对政府的强烈不满。公共行政对行政环境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行政职能发挥的程度,随着公共行政职能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共行政对行政环境的能动作用也越来越大,公共行政水平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治乱兴衰。

中国现阶段社会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提出的要求体现为:

①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国外行政管理的先进经验,实施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

②要坚定地把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能。

③要根据各地区、各方面的不同情况和条件,实施行政管理。

④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同时抓,两者结合,相互促进。

⑥坚持行政改革,在改革中提高效率,实现行政职能。

4.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体现了政府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方向,是政府活动内容的总概括,是建立行政组织的基本依据。在不同的国家,行政职能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职能也不同,行政职能会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紧紧抓住转变行政职能这个关键,加强监管和宏观调控职能,大力减少审批事项,增强服务功能,对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关键性作用。

(1)概念与分类 行政职能亦称政府职能,是政府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行政职能反映了政府管理活动的内容和基本方向,决定了政府的规模和管理方式。行政职能有三个主要特征,即共同性、差异性和动态性。共同性和差异性体现了行政职能共同的管理功能和不同的阶级属性;动态性说明行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变迁是行政职能发展和转变的根本原因。

行政职能的主要内容分为基本职能和运行职能。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它是按照政府管理所涉及的领域划分的。这些职能集中体现了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整体作用以及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集中反映了行政管理这一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及其他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职能: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职能。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职能。文化职能: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职能。

社会职能: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维护、人口问题。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是按照管理过程来划分的行政职能:决策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2)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 前资本主义时期是指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时期。奴隶制时期国家行政职能的重点在于政治统治,通过强化政治职能,采取残暴的统治方式来维护奴隶主阶级政权的生存和发展,经济职能十分微弱,社会管理职能也很少。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体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政治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微弱,这是由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自然经济及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阶段。这一时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以理性经济人假定为基础,极力推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认为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廉价的政府。因此,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的管理方法,以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权利为目的,通过政治统治职能对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守夜人”的作用,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条,主要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自由主义的统治方法已不适应这个时期的统治要求,形成了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地运用和强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行政权力扩大,专政镇压职能大大加强,民主职能有所削弱。在经济领域,强调政府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都扩大和加强了,如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保证市场秩序,通过预算和高额税收、发行公债等办法承担某些社会公共事务,在收入及分配领域采取一系列福利措施等。

当代西方学者既不赞成政府只承担“守夜人”职责的自由主义,也不同意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干预主义,而主张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行政职能逐渐扩大。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而保持社会稳定的调节职能趋于加强。这种调节职能表现为,政府通过与各种利益集团、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妥协来达到平衡;通过吸收工人和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等,以缓和劳资矛盾、改善劳资关系;通过对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革来适应经济基础及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保持现实和未来发展平衡等。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的强化与行政职能的社会化同步进行。为确保公共行政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活动的相对稳定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行政改革中都加强政府宏观协调,将一部分职能交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替代政府进行直接管理,实现社会职能社会化,这是当代政府职能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向。

西方国家行政职能演变的轨迹为:弱势政府→ 强势政府 → 有限政府。

(3)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重点是转变行政的经济职能,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的经济职能体系。职能方式的转变: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职能关系是指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的划分。因此,分清职能、理顺关系、明确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职责权限,这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在我国,政府职能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政企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这其中政企是否分开是区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标志,也是转变行政职能的根本途径。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管理范围上,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在管理模式上,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在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政方法为主转变为间接的以法律方法为主。政府要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提供生存空间,减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办理中介事务;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确立起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璧尘提醒:结合国务院机构改革“大部制”的相关内容)

(4)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体现为:以行政审批作为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实质上是计划经济,是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经济活动行政审批过多,环节繁杂,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已成为投资者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部门减少行政审批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应遵循的原则体现为:合法原则、合理原则、效能原则、责任原则、监督原则。5.行政组织

(1)涵义 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就动态讲,行政组织指为完成公共行政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就静态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具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意义上,人们所指的行政组织是指静态的、狭义的行政组织,即政府行政组织。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 我国国家机构按其性质和职能分为5部分: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我国国家主席是国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席是整个国家的代表,是国家元首,其地位和职权是其他国家机关所不能代替的。国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国家主席的职权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定来行使的。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因此,国务院以及它领导下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构成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这两大国家机关体系之间,存在着监督与被监督以及分工合作的密切联系。

我国军事机关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它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副主席、委员的人选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负责。我国国家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首要地位。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们都由人民和人民代表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在内的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和赋予职权,并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下进行活动,对它负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具体优越性体现为:(曾在省考主观题中出现过大题)

①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最高权力机关有权修改宪法,制定法律,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问题,其他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和执行,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一切地方行政机关都要服从它的领导,从而集中全国立法权、行政权于中央;同时地方各级权力机关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遵守与执行,有权决定本行政区域内一切重大问题;省级权力机关、省及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权力机关,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特别行政区根据宪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及其他有关本区域法律,行使最高自治权等。这些重要规定,保证了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地方政权机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民主选举的代表组成,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我国的选举权是普遍的、平等的。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选举,全国各民主党派、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职业均有代表被选入人民代表大会,从而使人民代表大会在决定问题时既能反映人民的共同利益,又能照顾各阶层和各方面的特殊利益。

③有利于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议行合一”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活动原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议行合一”,是指既制定法律、决定国家大事,又组织行政机关,领导和监督行政机关的工作,并且通过它的代表向人民群众传达它所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决议的精神,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群众认真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之所以便于实行“议行合一”,是因为它把国家权力集中起来由自己行使。这种国家权力的全权性,使它成为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并有权议决国家大事,使其有权组织其他国家机关,特别是国家行政机关,并领导和监督它们执行法律和决议。

(3)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置 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它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的行政组织是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其特点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它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幅度与层次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幅度与层次成反比例。加大管理幅度,层次就相应减少;相反,缩小管理幅度,则层次相应增多。因此,管理幅度与层次是影响行政机构形态的决定性因素,两者必须同时兼顾,做到幅度适当,层次少而精。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从现代公共行政的运行过程来看,一般都要先决策,然后执行,而决策前、执行后都要调查研究,这就需要信息。为使决策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还需要参谋咨询。从现代管理功能看,每级政府内部都由决策、执行、咨询、信息和监督等部门组成,如果这样来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将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横向结构。

单纯的纵向型、横向型结构各有其优缺点,因此,现代国家政府机关的组织结构,都是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相互结合、交错的“层级—职能结构”。其特点是行政领导者的统一指挥同职能专业部门相结合,吸收了直线式和职能式结构的优点,扬弃了部分缺点,使其互相补充、制约,它是前两种结构的发展。

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主要为:职能需要原则、完整统一原则、精干高效原则、管理幅度和层次适度原则、依法设置原则。

(4)行政组织的类型 行政组织按照工作性质、职能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

领导机关。是指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首脑机关,它是行政管理机构即行政组织的指挥决策中心。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机关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行政首长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行使其职权来实施的。

职能机关。是指在行政机关的直接领导下,分管某一方面的行政管理事务的专业性的执行机关。

辅助机关。是为领导机关与职能机关设置的行政组织,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担任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作。例如,办公室为综合性的辅助机关,辅助行政首长进行决策、处理专门事务,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并管理行政组织内部的日常事务。

咨询参谋机关。是行政管理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研究的灵活性。我国政府体系中的经济研究中心以及类似的各种研究中心、顾问机关等,均为咨询参谋机关。

派出机关。是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按法律规定或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所设立的,但不是一级国家行政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代表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检查监督下级国家行政机关,贯彻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完成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下达的工作任务。我国地方各级政府的派出机关,有省人民政府派出的行政公署,县人民政府派出的区公所,市辖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等。

非常设机关。是为处理某一阶段性的、专门性的行政事务或者组织协调某种跨地区、跨部门工作而设置的行政机构。前者由于其存在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又称临时机构;后者虽然为常设机构,但属于议事、协调、决策性机构,一般也列为非常设机构范畴。非常设机构的名称一般为委员会、领导小组、指挥部,其主要成员通常由领导同志兼任。(5)行政组织理论 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主要有以泰勒(F.W.Taylor)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H.Fayol)、古立克(L.Gulick)为代表的公共行政组织理论和以韦伯(M.Weber)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从20世纪30年代起,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逐渐引进行为科学的方法,形成了新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梅奥(E.Mayo)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C.I.Barnard)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只注重社会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忽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组织理论的研究引进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成果,使西方组织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以卡斯特(F.E.Kast)、罗森茨韦克(J.E.Rosenzweig)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和以劳伦斯(P.R.Lawrence)、洛西(J.W.Lorsch)、伍德沃德(J.Woodward)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

系统分析组织理论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组织,认为行政组织是一个“结构的社会技术系统”,由许多分系统组成;组织又是一个有机的开放性系统,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它在与社会环境的互相作用中建立和维护自身的工作流程,从而保持组织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6)行政组织体制 行政组织体制为行政组织内部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根据行政组织最高决策权归属人数的多寡,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与混合制。

首长制(一长制或独任制)。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的行政组织体制。特征:行政首长对行政机关各种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其他领导成员均为行政首长的幕僚,只有建议权,而无决定权。美国的总统制是首长制的典型。首长制的优点体现为:事权集中,责任明确,权责统一,易于保密。缺点体现为:个人专制,滥用职权,易陷于管见。

委员会制(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人员组成的集体或委员会所执掌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特征:行政组织的决策是由两个以上的地位平等的委员所负责,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属于全体委员,“少数服从多数”。瑞士是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委员会制的优点表现为:集思广益,互相监督。缺点:责任分散,权、责相同,难以保守秘密。

根据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集权制、分权制与均权制。集权制是中央行政组织对地方行政组织有完全的指挥监督权。法国是较为典型的国家。集权制的优点:政令统一,统筹全局,层级节制,指挥灵便,令行禁止,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其缺点体现为:机关专制和个人独裁,层次繁多,压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分权制是地方行政组织对本地方事务有自主决定权。美国是实行分权制的国家之一,其州政府的自主权很大。优点:因地制宜、民主原则、防止上级专断与个人独裁。其缺点体现为:易出现地方本位主义。

均权制是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的权力保持平衡。一种较为理想的组织体制,其理论依据是孙中山先生的“均权”学说。6.行政领导制度

行政领导制度从整体上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从根本性上制约行政活动的制度安排;二是足以保障领导者个人可以与组织协调行动的制度,以使领导者个人的能量与组织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三是足以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畅开展的制度性措施,使行政活动富有成效,不至于无的放矢。根据这三个不同的层次,我们重点研究几种主要的行政领导制度。

①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我国宪法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确立下来。

②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

集体领导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即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一经决定,必须共同遵守。

个人分工负责制就是行政领导集团内各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的统一,是不可偏废或分割的。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集体领导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意志实现的途径。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就要反对个人说了算和不敢负责的官僚主义倾向。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相对于委员会制而言的,是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7.行政道德

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或行业道德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在公共行政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公共行政活动的特殊要求。

行政道德与行政心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同属于行政文化范畴,又在行政文化构架中处于不同层次。

行政道德的功能,是在公共行政活动中,对行政者自身完善和进步所具有的功效和意义,表现在对行政者的规范、约束、教育、调节和激励等方面。

行政道德是整个政府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有利于行政系统按照正确的方向运行和行政系统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政府信任感的建立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

我国公务员的道德规范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忠诚可靠。对于我国公务员而言,忠诚这一规范的最基本内容就是忠于政府、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诚这一道德规范蕴含着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要自觉自愿地、认真细致地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用行动去体现自己内心对政府、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简而言之,这种忠诚不是来自法律的强制,而是源自心灵的内在驱动。其二,公务员的生活、工作是具体而丰富的,必须要求无论是在法律规定的情境之内,还是在法律规定的情境之外,公务员都必须充分尊重公民意志,维护政府形象,努力为人民服务。要超越法律、法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地体现一个公务员的忠诚。

诚信正派。这是指公务员必须诚实、值得信赖、作风正派,具备高尚人格。

尽职尽责。作为道德规范的尽职尽责,首先是要求每个公务员能忠于职守。其次,要求公务员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再次,尽职尽责是要求在工作中克服官僚主义。

廉洁奉公。这是指公务员要为官清正,不以权谋取任何私利。是否有一支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是国家兴衰、政府存亡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公务人员要做到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具备两个意识:一是具备公仆意识,二是应具备牢固的法律意识。公务员能否模范地遵纪守法,对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影响。公务员的道德影响力,不仅在政府体系中是互动的,而且在政府与社会之间也是互动的。

8.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是基于Internet的电子化状态中,政府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又称为电子化政府。电子政务是新技术革命时代、社会信息化和政府改革的产物。

(1)社会信息化及其发展 社会信息化的内涵:所谓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影响和改造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过程。

随着信息发生量以及社会对信息需求量的迅速、大量增加,信息传输手段受到世界主要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传输手段现代化,就是目前社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信息传输手段的现代化,以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为核心。现代信息网络以其速度快、容量大等特征,被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并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工程。现代信息网络的建设与使用,使信息传输手段有了质的改变,带动了信息产业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信息化的程度。

(2)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其重大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系统功能的强化和扩大化。信息系统功能的发展,经历了由20世纪60年代的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ing Systems,DP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向70年代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国家信息系统(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NIS)和80年代的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ES)的开发与扩大过程。

系统的网络化。现代化信息网络的核心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因此可将信息系统网络化的发展,分为“单主机-单用户”、“单主机-多用户”、“多主机-多用户”和“智能终端-多主机-多用户”等阶段。目前,全球最大的现代化信息网络是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这实际上是多个网络的集合。

系统利用的高速化和高效化。以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为标志,可把当今时代称为“网”的社会。全球性信息网络使信息共享的程度得到极大提高,但是必须看到,只有“入网者”才可成为“共享者”,只有具备“网上优势者”才是真正的、最成功的“共享者”。

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总是相互关联的,共同代表着社会信息化整体发展的水平。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电子信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信息产业政策的制定。

(3)我国社会信息化的重点工程 我国的社会信息化进展,目前主要体现在“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工程的建设上。1993年我国政府根据国家建设对信息加工、处理、传输、交流的迫切要求,逐年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建网工程,其重点工程主要包括:“金桥工程”--经济信息通信网络工程、“金关工程”--外贸海关系统的电子信息联网工程、“金卡工程”--电子货币联网工程、“金税工程”--税务管理信息网络工程、“金农工程”--农业综合管理及服务信息系统工程、“金企工程”--工业生产与流通信息系统工程、“金智工程”--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工程、“金宏工程”--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信息系统工程、“金财工程”--国家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信息系统工程、“金盾工程”--社会稳定和安全的电子信息网络、“金质工程”--防伪打假的电子信息系统、“金水工程”--监测治理水旱灾情的电子信息系统等等。这些工程的建成,将完善我国的国家信息网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在实施上述“12金”工程计划的同时,我国于1995年建成中国国际互联网络骨干网(Chinanet),与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联接,接受并提供互联网服务。

(4)社会信息化对行政信息管理的影响 社会信息化带来行政信息工作数量、质量、种类、速度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对行政信息的管理产生深刻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要求:

管理技术的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以完成行政信息管理所担负的任务。从技术进步角度看,行政信息管理的新的技术要求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

管理制度的要求。社会信息化,尤其互联网络的形成与应用,对于行政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国家行政信息主权性、保密性的要求,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性的要求,国际间信息获取竞争性的要求等等。

管理机构和组织的要求。各种区域性、多国性、国际性互联网络的出现,绝非意味着信息网络的无政府状态。网络的管理机构不仅应担负协调的责任,更要加强技术和行政上的管理。前者如制定技术与网络使用标准,以及资源分配;后者如网络及其使用的监管、安全制度的执行等。在网络化逐步实现的过程中,离不开管理机构的指导、协调功能,实现网络化后,更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整个信息管理工作。社会信息化向信息管理提出信息用户组织的新要求。在行政活动中利用行政信息的个人或团体,都是行政信息系统的用户。

管理观念的要求。对于行政信息的管理者来说,应在新的信息环境和管理任务的条件下,增强以下观念:依法管理的观念,信息道德观念,信息竞争观念。

(5)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影响 我国政府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信息化的主要任务集中在以下七个领域:一是大力推进政府业务的应用建设,包括政府机关内部的应用系统建设,公文、信息无纸化传输系统建设,多媒体应用系统和决策服务系统建设。二是加强政府办公业务网和办公业务资源网的网络建设。三是筹建办公业务资源网和政府的公众信息政府网站。四是建立和完善共享性信息资源库。五是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工作。六是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七是抓好与系统建设和应用相关的法规工作。

电子政务的保障。为了有效地发展电子政务,我国在加大建设经费投入的同时,加强了对电子政务的组织领导和相关法规的建立。

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影响:

①改变政府组织状态。电子政务的实现势必导致政府组织状态的变化,使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政府组织无缝化。

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电子政务的实现将极有效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电子化技术提供了迅速、及时和广泛获取行政信息的有效手段,增强了政府对管理变量的把握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其次,电子化的行政方式为实现政府服务的充分性提供了有效保障,可更充分地满足公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的要求,如政府正积极实施的“在线预约、线上发证、在线报税、在线缴款、在线申办”,以及“单一窗口”的“一网式”公共服务等。再次,电子化的管理手段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方式,在处理大量的公共事务过程中,减少了工作时间,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行政资源的有效产出的量。最后,电子化的政务流程为克服机械化政务流程弊端提供了可能,机械化政务流程的弊端主要有三多,即会议多、发文多、环节多,这些弊端的克服有待于信息的迅速传导与回应、信息的及时处置与灵活对应等电子化网络流程的实现。

③促进政府民主化发展。民主化是现代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的深入开展将从四个方面促进政府民主化进程:第一,电子政务促进政务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减少“寻租”行为。第二,电子政务促进信息公平。第三,电子政务促进公众监督。第四,电子政务促进公众参与。

总之,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既是新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也是管理理念革新与发展的必然结果。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改进政府形象,优化机构组织结构,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与公民的参政程度。

9.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是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公民及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对行政执行过程和行为所实施的监督。行政执行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依法行政,与此相联系,行政监督的最基本特征是依法监督。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行政监督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依行政监督的主体划分。政党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与行政机关对自身的监督,即外部监督体系与内部监督体系。

②依行政监督体系的划分。外部监督,即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媒介、人民群众等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内部监督,即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的专门监督以及上下级、平级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

③依行政监督的性质划分。一般监督,指各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的全部行政行为实行广泛的、经常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如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国家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专门监督,指担负专门监督职能的行政机关对监督对象的监督,如各类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监督等。

④依监督的层次划分。高层监督;中层监督;基层监督。

⑤依实施监督的时间划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行政监督的意义和作用体现为:

①行政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确保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②行政监督有助于激励行政工作人员成为人民勤务员,即社会公仆。

③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④完善和执行行政监督是惩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推进廉政建设的必要措施。

⑤加强行政监督有助于支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法定权力,保障宪法、法律、法规实施。

10.行政效率

(1)涵义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行政效率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目标方向正确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产出与行政投入之间的比率。尽管行政效率本身不是行政管理的环节和手段,但它在整个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以及人员中都有体现,是行政管理中各种因素和手段作用的综合反映,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工作结果的度量和评价。

(2)行政效率在行政学研究中的历史演变 传统行政学理论关于行政效率的基本观点。美国公共行政自威尔逊以来,一直视效率为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国内有人把效率作为美国公共行政主义范式的主要价值取向。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行政效率。20世纪后20年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建立在现代政治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方法之上的新理论。从国内外学者描绘的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看,当代西方国家以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为定向的政府改革基本可以被定义为绩效,即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即效益、效率、效能)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

(3)行政效率的要素

效益要素:

①行政活动的总方向和性质,即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

②各项行政决策的质量,即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和现实条件。

③各种行政工作的质量,即其结果是否符合法律的、计划的和技术的要求。

④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行政任务的数量。

经济要素: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其中必定包含着经济要素。一切对效率的追求,都要遵循经济原则。由于行政产出受社会需要、客观条件和行政工作计划等制约,行政工作任务量不能任意扩大。所以,经济要素在行政效率中主要表现为行政投入量。从经济角度讲,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在于减少投入,即降低行政费用,节约行政开支。

时间要素:

①时间是完成行政任务的基本条件。任何行政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②时间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自然尺度。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本身的自然尺度。在这个意义上时间是对行政投入的一种量度。

③时间是具体行政活动的现实尺度。某种具体的行政工作多久才能完成,必然有现实的时间是尺度,或者几周,或者几小时,这就是行政工作的周期。这里的时间是具体的、现实的,因为它所度量的不是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而是具体完成某项特殊行政任务的劳动。

④行政工作要讲究时限。所有的行政工作,通常都应有一个最迟的完成期限。超过这个期限,就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时限与速度不同,它的意义是保守的。就是说,提前不一定有积极意义,而延误则必有消极影响。公共行政的现代化水平越高,组织越严密,时限的意义就越重要。

(4)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

①公共行政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原则。

②量与质统一的原则。

③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统一的原则。

④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统一的原则。

(5)行政效率测量

公共部门效率问题的特殊性:

①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由于是一种“非市场产出”,政府产出一般不可能像市场交易那样容易界定,并且在对行政部门进行具体的绩效考核时还必须要综合考虑有形的和无形的、直接的和间接的、眼前的和长远的相关因素,因而就增加了这种考核的难度。

②从政府公共部门本身的特性和政府的外部环境来说,由于政府等级官僚制的结构特征,政府本身既存在着“内部效应”,又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

③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担任政府公职的是有限理性、自私的人,政府机构本身也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导致机构的膨胀,行政成本增高,行政效率下降。

行政效率的技术性测量:行政总产出与行政总投入的比率。具体涉及:

①行政费用测量法;

②行政功能测量法;

③行政要素评分法;

④标准比较法。

行政效率的社会性评价:

①行政目标和行政决策本身的正确性,看其是否能够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行政实施过程中的方向性偏差,看其是否偏离预定行政目标所确立的方向。

③行政管理中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看其是否统筹兼顾、有机结合。

(6)行政效率的提高 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行政效率的提高是个全局性、综合性的问题。根据我国行政管理的实践,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政机构的设置;行政职位的设置;行政管理的过程与环节;行政人员的素质与使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技术;行政系统的外部环境。

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行政效率也需从多方面进行改进:

①推进机构改革,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机构设置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组织保证。

②贯彻依法行政,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

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制度,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队伍,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

④实现管理技术和方式的现代化,这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物质基础。

⑤改善行政环境和工作条件。行政环境对各个层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提高效率影响极大。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理顺党政关系,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市场体制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提高全民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消除腐败现象。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行政效率才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1、涵义 公共服务是指由法律授权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职能,其中,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主导者。

公共服务的社会实践由来已久,它从最初的社会民间和宗教组织零星的自发行动,发展和演化为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系统的自觉行动和法定职能,期间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实践活动的必然性和理性主要源于公共服务的理性: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公共服务实践的客观原因;道义、慈善是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公民与国家关系是公共服务的基本依据;团结与凝聚社会是公共服务的追求目标;以需求促进供给是公共服务的经济动因。

2、建设服务型政府 必须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公共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的作用必须集中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它的管理目标是实现社会正义,它的主要职责是实现和保障社会公正,其基本任务是实现城乡、地区和各个阶层的均衡、协调发展。它在进行社会管理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认真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接受权力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从目前我国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上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协调和化解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只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因为作为公共权力掌握者和行使者的政府才有资格站在公共性基础上来把握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政府的这种主导作用是由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强制性决定的。

政府的公共性是指政府是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者,社会成员赋予政府为其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种特殊的社会地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权利,是为了保障人们能够过上平稳、幸福、安定的生活。正是因为政府在诸如社会秩序、义务教育、医疗保健、养老保障、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国民收入再分配、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才能使社会成为公平、有序,人与人之间充满关爱的和谐共同体。

政府的强制性是指政府掌握并行使着国家权力,它拥有使用强制手段的能力。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政府资金的来源是向公民强制征收的。诸如社会秩序、义务教育、医疗保健、养老保障、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国民收入再分配、环境保护等的供给都要政府通过强制力来实现。政府利用财政、税收、保障、福利和救助等工具进行社会整合和社会调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这是加强社会团结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3、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在于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要切实地履行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推动以提高行政效率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政府管理创新,以及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务新体制。使政府尽快从“投资政府”“经济管制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服务,着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着力建设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长期以来,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中过多地强调经济职能,政府演变成所谓的“经济建设型政府”。经济建设型政府职能定位的误区表现为,一是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过度干预经济,使政府职能转变困难重重;二是把本应由政府或政府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如社会保障、农村公共卫生推向市场、推向社会。这样就导致了政府的越位、错位、缺位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低,导致政府充当要素资源配置主角;不完善的干部考核体系和财税体制,激励政府充当地方经济活动主角,并采取粗放扩张的方式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出于利益的考虑,一些政府部门对不必要的审批权难以割舍,政府审批仍然过多;行政化的社会管理方式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方法简单、形式单一。

找准并且认识到问题存在的原因与症结,需要下大力气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政府改革和制度创新,健全政府体制、优化政府运行机制、革新政府治理工具、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能。同时,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此,要推进公共服务观念的创新,切实把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创新,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要推进公共服务的技术创新,综合运用多样手段提供公共服务。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提供手段,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要推进公共服务的管理创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应该看到,目前加快推进政府转型的呼声和压力源自于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及潜在的风险,这些矛盾和可能的风险都同政府的职能转变紧密相关。所以要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强调把政府改革放到整个社会改革的突出位置,努力实现政府转型的实质性突破不仅是政府自身的理性自觉,更是社会发展和公众的根本需求。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第二篇: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记忆总结

1、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党的十五大

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的重要会议是十六大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形成的

4、邓小平认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发展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是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没有改变

6、当今世界威胁和平与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9、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2、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3、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4、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5、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16、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股份制企业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17、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18、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19、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的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20、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1、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制度是保障制度

2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是人民民主专政

24、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27、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28、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中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9、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30、文艺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1、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32、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3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4、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35、“一国两制”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37、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

38、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性质和方向,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思想道德建设

3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0、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41、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4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5、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科技和教育

4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8、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49、健全市场机制,应逐步建立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50、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51、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3、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54、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56、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和基础是相互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

57、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58、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59、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

60、实行“一国两制”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61、在县级以上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6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6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苏共领导人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政治**

64、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就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6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在中共十三大

66、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科命题的会议是中共十二大 6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共十三大

68、在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中,最基本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69、邓小平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改革开放

7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71、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属于集体经济 74、股份合作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7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

76、从根本上说,避免两极分化的条件和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 7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78、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经济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79、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邓小平反复强调的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80、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共同富裕 81、法律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82、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想是共同开发

83、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具有卓远见识的伟大创举,最富有实践效应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经济特区

84、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8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8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8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88、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保持社会稳定

89、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中,改革是动力

9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91、实施科教兴国,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92、我们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因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3、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一般采取公司制

94、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95、邓小平指出的“鼓实劲,不鼓虚劲”的科学含义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9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 98、“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99、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句话科学地阐明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00、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①

101、有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02、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103、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阐述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104、在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中,我们要对外商投资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105、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战略是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市场多元化

10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10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8、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体的时期,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09、判断一个政党所制定的政策好坏,归根到底要看它是解放生产力还是束缚生产力的

110、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

111、十一届三种全会后,邓小平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是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112、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规律。所以,国民经济要以比例协调为目的 113、我们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应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11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115、在改革开放时期,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是反对腐败

116、历史表明,所有落后国家跳跃式发展,迅速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都是同吸收和借鉴国外文明成果分不开的

117、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相前看》和南方谈话

118、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1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120、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21、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力争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为此,他提出了“台阶式”发展的战略思想

12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

12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124、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原则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2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12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28、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

129、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概括的是中共十三大

130、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们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2、一个社会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133、.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劳动还存在差别,同时它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134、处理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3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36、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3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 138、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引进 139、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40、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41、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从严治党

142、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14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44、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45、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6、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比例协调

147、在我国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148、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149、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50、我国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包含:

①解放生产力②发展生产力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⑤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在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因为改革是:

①社会主义设发展的直接动力②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③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④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⑤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基础

3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市场经济的共同性有:

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间接化④经济管理法制化⑤保障制度社会化

5、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条件有: 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③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存在差别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 ①思想道德建设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

①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②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③它们的本质内容是一样的④它们承担的历史任务是一样的

8、根据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主要有: ①工人②农民③知识分子④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⑤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

9、邓小平理论

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②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③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

①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②开放创新的理论体系③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 ①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②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③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④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因为它是

①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统一②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统一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④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⑤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10、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因是:

①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②解决国内各种问题都离不开发展③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④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离不开发展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

11、四项基本原则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

①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③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1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有

①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②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③农村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④农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劳动力

1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①消费资料市场②资本市场③技术市场④劳动力市场⑤房地产市场

14、台湾问题是

①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②中国的内政问题

15、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判断,主要内容有

①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④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6、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 ①理论联系实际②密切联系群众③批评与自我批评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

①工业化②经济的社会化③经济的现代化④经济的市场化

18、到201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要

①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②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③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④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9、邓小平认为,中国农业发展主要靠①政策②科学

20、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主要有

①社会稳定功能②劳动力再生产功能③经济调节功能④实现共同富裕功能

21、我国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政策主要有

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通过对话协商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④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22、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②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③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生产力是①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②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③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原因

①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②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的③它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等客观条件决定的④它的历史任务是 基本实现现代化

25、下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①按劳动力价值分配②按资本分配③按技术入股所获得的收入

26、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方式,必须

①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②由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主要进行宏观管理为主③从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转变为主要利用经济手段搞好规划、协商、监督和服务

2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就其内容来说二者是一致的②从概念上二者有区别③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和政治而言的

28、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概括为

①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②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③世界正处于新旧交替动荡时期

2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

3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③④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②《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1、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因为()

①③④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②农业发展关系着绝大多数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安定③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3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①产权清晰②责权明确③政企分开④管理科学

33、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手段包括①经济政策②经济杠杆③经济计划

34、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①社会救助②社会保险③社会福利④社会优抚

3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遵循以下原则建立起来的 ①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民主集中制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6、邓小平提出经济特区的窗口有

①技术窗口②管理窗口③知识窗口④对外政策窗口

37、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①“一中一台”②“两个中国”③“一国两府”④“台湾独立”⑤“外国插手” 38、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③“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39、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①农业②能源和交通③教育和科学

40、党的十五大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①发展民主②加强法制③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④完善民主监督制度⑤维护安定团结

4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⑤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

42、我国新时期党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①思想建设②作风建设③组织建设

43、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因为它①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②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③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④形成 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4、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要求②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③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45、邓小平提出了“台阶式”的发展思想,其内容包括

①抓住机遇②经济是波浪式发展的③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④经济发展争取隔几年上个台阶

46、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和调节功能,主要包括

①价格机制②供求机制③竞争机制

47、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两手抓”,是指

①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②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③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活动

48、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的维护和平主要表现在

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③真正的不结盟④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⑤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49、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②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④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⑤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②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④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⑤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特点有

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②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③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52、下列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项中,正确的有 ①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③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④要努力寻找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53、当前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

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上升②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④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

54、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反对

①极端个人主义②利己主义

55、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 ①政治合格②军事过硬③作风优良④纪律严明⑤保障有力

5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

①政治领导②思想领导③组织领导

57、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是指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篇:公共基础知识

我于2007年7月毕业于黄河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感到万分的荣幸。2004年7月15日被单位安排到沙湾项目部工作,我是水利工程专业,可以学以致用,这也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和考验。

2007年7月到沙湾项目熟悉项目部情况后就到了生产一线(沙湾电站CII标),在CII标主要负责引水隧洞和阀室交通洞的开挖,由于当时现场人员少,工作面多,到现场第三天在工区领导的指导下开始独立完成引水隧洞和阀室交通洞的施工及质检工作,在此期间,我学习了很多书面上知识,如:洞石开挖的施工工艺、法律法规等,也学到了现场施工、质检和协调等。施工现场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是能否盈利的关键,为了使工作能够合理有序的进行,研究了很多统筹方法,也等到了应用。

2008年3月因施工需要,我到调压井工作,在调压井负责施工、质检及调度协调工作,调压井2008年主要时边坡明挖及支护工作,在开挖过程中,对调压井边坡的开挖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并在开挖过程中遇到石方,由于石方方量小,没有重新签订协作队伍,我参与了石方开挖,在开挖期间我们边开挖边进行炮孔布孔的更改及装药的调整,圆满完成了调压井边坡的开挖,给调压井井筒开挖节约了时间。

2009年3月调到工程技术部,从事施工方案制定及技术交底工作,并且到现场指导作业队施工。4月GIS楼副厂房开始施工,由于GIS楼和副厂房设计图纸属梁平法,图纸上没有工程量清单,作为技术部的一员,根据图纸我表计算了钢筋下料,供施工对使用,在计算工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梁平法的知识。9月工程技术部部长调离工地,我负责工程技术部的工作,在此期间对下发的施工图纸及时组织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监理工程师和设代沟通、解决,确保施工图纸的正确性,尤其是GIS楼和副厂房的图纸,问题很多,我部和各个部门的共同研究总结后,经过多次和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的沟通,得到了合理的解决,确保了施工的正常进行。本工程共分两个标段,作业面较多,施工环境较差,施工条件艰苦,各标段人员不太稳定,为使各作业队施工人员能尽快熟悉施工环境,严格按设计图纸意图组织施工,根据批复的施工组织编制了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在实施前及时下发至各部门和作业队手中,并组织项目部相关部门、工区负责人对作业队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层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向他们介绍工程概况、地质情况、施工条件、设计意图、工期要求等,使他们弄清楚设计意图,重点讲解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采用的施工设备和投入的材料等,要求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去做,并经常深入现场检查、督促,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切实做到以技术指导施工。对施工总工期进行了两次大的调整,根据调整后的总工期要求编制了施工总进度计划,并将计划分解成年计划、季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下发至相关部门、工区和各作业队手中,并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计划落实情况,针对实际和计划出入较大情况,积极找出问题之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调整,督促和帮助各作业队尽量按计划组织施工。7#引水隧洞一直处在处理塌方阶段,为了尽快度过塌方段先后组织监理、业主和设代单位相关人员对7#引水隧洞塌方段进行了勘察,针对塌方段的特殊地质情况四方现场确定了处理措施,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案,保证了塌方段的顺利通过。为保证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计量工作必须及时正常进行,为此,工程部对各标段的计量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在每月规定时间内,将本月及前期所完成的工程量进行详细计算、审核,及时交于经营部门。对各作业队每月上报的计量内容,联合质量部、各工区和作业队负责人共同现场验收和计算,保证所完成的工作内容在满足设计和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得以及时准确地计量。CIV标厂房枢纽工程,作业面多和机电干扰大的特点,工程技术部积极进行现场数据的手机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为经营部门进行变更、索赔提供原始资料。按照总进度计划,拟定各标段年、月、周施工计划,并检查各标段作业队计划完成情况,根据情况及时提出调整、合理配置施工机械、人员的建议,督促和帮助作业队按计划组织施工。参与施工过程中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制订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监督落实,要求作业队及时处理超欠挖断面、系统锚杆方向不正确的重新施工。编制隐蔽不合格预防措施,确定本项目的特殊过程,制定重大环境因素及与其相联系的运行与活动的作业指导书。在项目总工的带领下,对主要技术课题和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各层技术人员进行探讨,不断优化,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达到项目部全体技术人员共同提高技术水平的目标。

2009年5月我成为了沙湾项目团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宣传委员,在这段工作中我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提高了对党的认识,为党员在生产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出了贡献。

在沙湾电站的三年来,我学到了洞室开挖、边坡明挖、厂房基础开挖、洞室砼浇筑、厂房小体积砼施工等知识,给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2010年在四川水利发电一分局专刊上发表了论文。

在毕业后的三年里,我从事了施工、质检、现场协调、工程技术、党团及工会等工作,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等各方面得到很好的学习,并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晋升为工程部负责人。

第四篇:公共基础知识

2012年江苏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工作人员考试真题汇总

第一套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管理岗位)(精选)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答案所对应的字母代号涂黑)

1.201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

A.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B.精简机构和人员

C.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D.创新体制和机制

2.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国内生产总值的4%安排教育经费,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下列关于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合理的做法是()。

A.增强中小学师资力量培训的经费投入

B.购置现代化教育设备,兴建学校标志性建筑

C.把更多教育资金投向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

D.加强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投入

4.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下列属于融资支持的是()。

A.对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培训费和社会保险补贴

B.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

C.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微企业D.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培育和支持300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

5.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最可靠的途径是()。A.减免税收 B.增加出口

C.对外投资 D.扩大内需

6.甲某是A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在2012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司法机关以其涉嫌犯罪而对其施行逮捕,该逮捕决定许可机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

C.A省人大代表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7.下列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混淆行为”的是()。

A.甲商场在促销中的所有奖券刮奖区内印刷都是“谢谢惠顾”

B.乙企业生产的保健品在产品说明书中作药品疗效的不实说明

C.“冰雪矿泉水厂”是一知名企业,丙企业擅自用“冰雪”商标生产矿泉水

D.丁酒厂将其在当地评奖会上的获奖证书印刷在所有产品包装上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每道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答案所对应的字母代号涂黑,多选、错选、漏选、不选均不得分)

16.2012年2月,省长李学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提高生态建设水平。下列措施有助于完成这一目标任务的有()。

A.禁止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B.大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

C.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

D.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与综合竞争力

17.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2012年我国将开始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制度,各省份就此陆续召开听证会,但社会公众对该制度合理性及“变相涨价”的质疑声却不绝于耳。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社会公众总是对政府政策提出反对意见

B.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都应该举行听证会

C.实施阶梯电价制度有利于引导公众合理用电

D.实施阶梯电价制度不以涨价为目的三、实务题

1.某单位公共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方便工作,常用QQ与服务对象沟通,并建立业务工作QQ群。某天,工作人员小张正在QQ上谈业务,恰巧被前来办事的群众看到。群众随后向有关部门举报小张上班时间QQ聊天。单位领导得知后找小张谈话,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要求所有服务窗口卸载QQ。

请你从提高服务质量的角度,对此事作简要评析。(300字)

2.有研究表明,大凡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士,都会在起步之初,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性格特征等,做一个职业生涯设计。假设你顺利进入了本次报考的岗位工作,请写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要求篇幅400字左右,文中涉及姓名、单位名称时一律画“X”代替,否则0分。

第二部分 能力素质

一、阅读与理解题(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6.目前,世界遗传育种研究已从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进入依靠生物技术育种阶段。科学家已从单个基因的测序转为有计划、大规模地检测水稻等重要生物体的基因图谱,全世界已有6000多项农作物方面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入田间试验。所有这些都表明,未来世界种子产业竞争的焦点主要是生物技术,尤其是DNA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向人类展示了种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创造着农业革命的未来。许多发达国家已明确提出了“向生物技术要产量”的口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世界遗传育种研究的新趋势 B.生物技术育种具有显著优势

C.全世界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现状 D.生物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的区别

27.预防和治疗传染病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政府宏观的防控政策和策略;不仅需要卫生防疫人员和传染病专科医师的努力,还需要社区医师的积极参与。新型的传染病管理模式是:诊疗在医院、管理在社区,使患者享受到全程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康复服务。

下列不符合本段文字原意的是()。

A.预防和治疗传染病需要医院和社区共同努力

B.在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过程中社区能起到重要作用

C.预防和治疗传染病需要政府宏观防控政策和策略

D.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过程中精湛的医疗技术是最重要的28.目前我国的农村教育以“智识教育”为主,主要对象也是学龄阶段的农村青少年,教学内容以升大学为目的,而最终能够考上大学的在某些农业大省不足20%。当前的农村教育,无论在目标、体系建设还是内容设计上,都存在强烈的“离农化”倾向。从教学内容看,“象牙塔中办学”的农村基础教育使得农村学生缺乏对农村的认同感,更不熟悉农业的基本知识;从教学形式来看,“就教育而教育”的封闭办学模式使得农村教育难以培养出熟悉农业知识的农村人才。

这段文字的表达重点是()。

A.揭示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离农化”倾向不利于培养农村人才

B.说明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应该以培养合格农村人才为目的C.揭示导致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无法使大部分学生考上大学的原因

D.说明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主要是一种以升大学为目的的“智识教育”

32.目前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制,这一模式的最大弊端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实际上已将越来越沉重的对老年人的负担转向年青一代。年青一代缴纳养老保险费(或税)的比例不断提高,其结果是从业人员的负担不断增加,单位劳务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社会统筹模式使缴费者的缴费额度与其自身利益没有密切联系,这势必会造成很多缴费者隐瞒收入,逃避税收,也就给资金的归集带来难题。

下列关于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判断,不能从文段中推出的是()。A.缴费者缴费数额与其自身利益关系不大

B.将养老负担转嫁给了年青一代

C.传统资金的征集可能比较困难

D.会导致缴费单位在竞争中失败

33.专家建议,要想有效地遏制手机恶意代码等病毒的传播,一方面需要电信运营商加大重视程度、加大技术投入,而另一方更需要有关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加大惩处力度,提高手机话费恶意代码等手机病毒的制作者和传播者的违法成本,以便起到更加有效的惩戒和警示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遏制手机病毒的传播。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专家认为有效遏制手机恶意代码等病毒传播的重点在于()。A.加大对病毒生产传播者的惩处力度

B.电信运营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C.有关监管部门逐步加大监管力度

D.技术投入与有力监管共同作用

35.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它们在艺术创作中 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 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根据文段的内容和语气,依次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是()。

A.瑕瑜互见 酣畅淋漓 甚嚣尘上 B.殊途同归 酣畅淋漓 蓬勃发展

C.殊途同归 淋漓尽致 层出不穷 D.瑕瑜互见 淋漓尽致 屡见不鲜

二、判断推理(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36.①撰写调研报告 ②开展调查研究

③制定调研计划 ④明确调研目的⑤接受调研任务

下列对上述5个工作步骤排序最合理的是()。

A.④-②-③-①-⑤ B.③-①-④-②-⑤

C.⑤-④-③-②-① D.②-⑤-①-③-④

37.①听了学雷锋标兵的事迹报告,小敏被深深地感动了

②她觉得自己的道德境界在不断提升,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愉悦

③全国开展学雷锋宣传活动

④小敏坚持做好人好事

⑤身边的人受她影响,大家也都成了“热心肠”

下列对上述5个工作步骤排序最合理的是()。

A.③-②-④-①-⑤ B.③-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④-② D.⑤-②-①-③-④

38.某一商品的物价指数是指该商品在现期的平均价格和被比较期的平均价格之比,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关于某一商品的物价指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一商品的物价指数有可能为负数

B.某一商品的物价指数有时可能达到200%以上

C.某一商品的物价指数如果是100%,说明该商品现期平均价格和被比较期相同D.某一商品的物价指数与该商品的销售量没有直接关系

39.江苏的山都不高,连云港市郊县的玉女峰为全省最高峰,海拔也仅有625米。江苏省内名山众多,南京钟山,镇江北固山和金山,句容和金坛交界处的茅山,南通狼山,苏州天平山,徐州云龙山和连云港花果山等都久负盛名。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

A.有些山虽然很高,但是没有什么名气

B.山不在于高低,关键看其是否久负盛名

C.有些山虽然不高,但是久负盛名

D.镇江的北固山和金山一样出名,不分伯仲

41.志愿者们为大学生运动会的顺利召开做出了很多无私奉献。大学生运动会的志愿者都不是温岭校区的,他们大多数来自鼓楼校区,但是温岭校区的部分大学生也填报了志愿者申请表。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

A.有些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没有填报志愿者申请表

B.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有些不是大学生

C.填报了申请表的大学生有些没成为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

D.鼓楼校区的大学生大多担任了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

44.某群众性拔河比赛半决赛的四个队已经全部决出:东城区“梅”字队对阵西城区“俊”字队,东城区“兰”字队对阵开发区“龙”字队。赛前,小李预测:东城区两个队至少有一个获得冠亚军;小王预测:“梅”、“俊”两个队都至多只能获得亚军。赛后证明两人的预测都是不正确的。

由此可见,获得冠军的是()。

A.“俊”字队 B.“兰”字队 C.“梅”字队 D.“龙”字队

第五篇:公共基础知识

3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3.9]

1.以下关于电磁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磁体上磁性虽强的部位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北极和南极B.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其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D.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其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下列各项中关于高速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速铁路的营运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B.日本的新干线系统是历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度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C.高速铁路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D.高速铁路能源消耗量大

3.我国近海各海区中面积最大的是()。A.南海B.东海C.黄海

D.渤海

4.人在发高烧时,食欲不振,其主要原因是()。A.人发高烧时,胃不运动B.胃中食糜不易排空C.吃进的食物没有消化。D.体温较高,酶的催化作用较差

5.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下列关于绿色食品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B.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必须符合生产技术标准C.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环境质量标准D.产品的加工、包装和贮运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1.B[解析]电动机能量的转化过程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项说法错误。

2.D[解析]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若高速铁路为l,则小轿车为5,大客车为2,飞机为7。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一般不消耗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能源。D项说法是错误的。A、B、C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为D。

3.A[解析]我国濒临的四大海区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南海是面积最大、水深最深的海区。南海的面积约为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三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

4.D[解析]酶能高效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酶在最适宜温度范围内活性最强,酶促反应的速度最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酶的消化效率,即降低酶促反应速度?在人发高烧时,体温升高,导致酶的催化作用减小,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等过程,使人食欲不振。本题正确答案为D。

5.A[解析]绿色食品的要求具体如下:(1)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国家公务员网()

4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必备常识之自然科技(3.8)

海洋生物技术

随着海洋生物学的发展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海洋生物技术兴起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开发领域。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广泛,发展迅速。其中包括探索、开发和利用有价值海洋生物,优良养殖品种的培育和病害防治,海洋生物天然产物的利用,海洋特殊功能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态系统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物利用系统和辅助系统。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生物技术是三大研究热点。

1996年,我国政府已将海洋生物技术列入863计划,主要方向是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并已初见成效。海水养殖总产量、海藻、贝类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对虾产量也曾一度居世界首位;裙带菜无性繁殖系、三倍体扇贝和牡蛎的培育,都已列入国家“攀登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山东省海藻养殖和海藻化工已成为世界上该领域第一大产地。此外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了海带的单倍体育种技术、紫菜的体细胞育苗技术、对虾的三倍体与四倍体育苗技术、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等;在海水鱼、贝类的三倍体育苗技术和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国家公务员网()国家公务员网 2013-03-08浏览:14789 【大 中 小】[打印本页]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3.8]

1.以下关于公文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B.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其中,“机密”、“秘密”级公文还应当标明份数序号C.工作单位的个人可以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D.行文关系应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2.以下有关历史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于隋朝,唐朝时得到进一步完善B.隋文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盛世”C.“三武灭佛”中的“三武”指的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D.“白登之围”讲的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事件

3.以下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位B.我国的最北点位于黑龙江省北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处C.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有16个陆上邻国D.我国濒临的海域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而视;C.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病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D.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5.以下关于生活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蜂蜜适宜用沸水冲服,并且宜和性凉的食品同时饮用B.在服药前半小时最好不要吃水果,以免水果中含有的物质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效降低C.洗水果的时候,水果宜长时间泡在水里以达到彻底清洗的目的D.皮肤受到碰撞易变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是缺乏维生素E的缘故

11.D[解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9条规定,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故A项错误。该法第10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其中,“绝密”、“机密”级公文还应当标明份数序号。故8项错误。该法第38条规定,公文办理完毕后,应当根据《档案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及时整理(立卷)、归档。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故C项错误。该法第14条规定,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故D项正确。

2.B[解析]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隋文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而非“开皇盛世”,B项说法错误。A、C、D项说法均正确。

3.C[解析]我国共有l4个陆土邻国,分别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故C项说法错误。

4.D[解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事的人先在小事情土略显身手,也说“小试牛刀”。A项前后矛盾。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者又怕又愤怒。B项感情色彩与句意不符。失之交臂:形客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C项不符合语境。

5.B[解析]A项错误,蜂蜜最好用60℃以下的温开水冲服,以免其营养成分被破坏,并尽量不和性凉的食品同时饮用,以免引起腹泻。c项错误,水果长时间泡在水里,可能导致农药残留物、微生物、细菌等有害物质渗入果肉里,不仅达不到清洗的目的,而且不利于健康。D项错误,皮肤受到碰撞易变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是缺乏维生素K的缘故,多吃菜花可以补充维生索K,还会使血管壁的韧性加强,不容易破裂。B项说法正确,因为有些水果中含有可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这会使得药效降低。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国家公务员网()

4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必备常识之自然科技(3.7)

农业生物技术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1983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的数据,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2584例。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按人类要求高水平的控制环境因素,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产生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营养丰富的农业产品;安全的转基因动植物投放市场;具有营养保健、医疗功效的猎牛羊、蔬菜水果等转基因食品大批走向餐桌。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用花药培养、染色体工程等育种技术培养出才稻、小麦、油菜、橡胶等一批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质。其中较突出的有京花3号、小偃1 o 7号小麦和中花1 o号水稻等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盐碱等特性,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家畜及鱼类育种上也初见成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进行转基因鱼的研究'成功地)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育成的当代转基因鱼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并从子代测得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为转基因鱼的实用化打下基础。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3.7]

1.下列情形中,构成累犯的是()。A.甲2003年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011年又因失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B.乙因间谍罪被判入狱,刑满释放后第6年,又犯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C.丙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执行4年后被假释。假释后第2年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D.丁被宣告缓刑,在缓刑考验期满后2年内又犯新罪

2.依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下列特殊侵权行为中不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是()。A.环境污染致人损害B.饲养动物致人损害C.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D.医疗机构致人损

3.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Ih然灾害时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B.我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也被剥夺C.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与公开传教的自由D.我国公民有任意休息的权利

4.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B.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C.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D.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

5.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内的字,正确的是()。(1)石油钻探船像一座座城堡()立在海天之间。(2)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它总是谦虚地隐藏一半在地下,变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自己的全部。

(3)有的名著年轻时读过,需要重读,用大半生的()历去读,去读出人生况味。(4)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A.耸耀阅扮B.挺赞经饰C.耸赞阅饰D.挺耀经扮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必备常识之自然科技(3.6)

一、厄尔尼诺现象及危害在热带太平洋海区,一般情况下,由于受寒流的影响,东部地区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可是有的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增温,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当它发生时,赤道带大范围海区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如信风本来由东向西吹,可是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风向突然变为向东吹,使得本来位于太平洋西部的暖流位置向东移动,从而影响太平洋东岸海洋生态,如水温升高,大量鱼类死亡。还有一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的拉尼娜现象。它是指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由此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较常年偏强、云量减少、气温偏高,而赤道西太平洋则与之相反。拉尼娜发生时,我国夏季风会增强,北方降水增多,台风出现的次数也会增多。

二、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一)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方面:合理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促进了落后边远地区资源开发、社会经济条件提高以及综合环境的改善;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信息,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文化进步;大量农村人口涌人城市,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利方面: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加剧各种城市环境问题的程度。(二)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方面: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迁出人口从地区外获得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利于家乡的建设。不利影响:迁出的人口大多是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相对较好的年轻人,这对迁出地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一方面这种人口的外流易产生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是基础教育投入多,回报少,影响迁出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国家公务员网()国家公务员网 2013-03-06浏览:15250 【大 中 小】[打印本页]

6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3.6]

1.一般而言,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lo00米,气温会下降()。A.4℃

B.6℃C.8℃D.10℃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理论是灰色的,唯有生命之树常青。”这句名言出自()。A.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雨果的《悲惨世界》B.歌德的《浮士德》D.泰戈尔的《新月集》注意:

4.在社会总需求过高、通货膨胀压力趋强、投资和消费明显过热时,中央银行应采取()。

A.扩张性货币政策B.紧缩性货币政策C.中性货币政策D.平衡货币政策

5.国家物价管理部门确定公共交通收费标准,是在运用()

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

责任编辑:编辑部

进行宏观调控。A.经济手段

下载公共基础知识大杂烩(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基础知识大杂烩(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

    公共基础知识

    青海2014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 1. 人生的自我修养应该是( )。 A.自我修炼 B.养成习惯 C.知行统一 D.坐而论道 参考答案: C 2. 我国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是( )。 A.诚实守信......

    公共基础知识

    行测高分冲刺练习题—常识判断 (共15题,参考时限10分钟)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

    公共基础知识

    一、填空1、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2、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

    读后感大杂烩

    读《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章 1.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答案:A A)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 B)算法程序所处理的数据量是有限的 C)算法程序的长度是有限的 D)算法只能被有限的用户使用 2.对长度为n的线性......

    公共基础知识题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30分。) 1. 2009......

    农村信用社公共基础知识

    负债管理 存款业务管理的原则 坚持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统一规范是指全省信用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业务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和指导性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