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引发的课堂纪律问1

时间:2019-05-15 00:2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应对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引发的课堂纪律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应对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引发的课堂纪律问1》。

第一篇:如何应对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引发的课堂纪律问1

聚焦课堂教学

——强化课堂纪律的管理

戈 戉

由于我国目前已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各行各业对学历的要求相应提高。中专学历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读高中。加之普通高中不断扩招,使中专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目前的生源除了学习基础差外,最主要是守纪意识极差或根本不要读书,因此学生上课讲话、打闹、看小说、吃零食、玩游戏机、手机、甚至打扑克,等一系列课堂纪律问题也就一直困扰着各任课老师。在本应严肃的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不让人忧虑,因此“聚焦课堂教学,如何进一步强化教学与管理相统一”的研讨中我们首先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应对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引发的一系列课堂纪律问题,因为这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课堂纪律是教学及学校的生命线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学校,我们极大部分的教学过程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的,因此课堂纪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能否实施,我们的教学计划能否按时完成,我们的教学目的能否达到。总之,课堂纪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难以想象,在一个乱哄哄的课堂中教师能全神贯注地讲课,要学的学生能静心听课。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在课前都要花不少心血钻研教材,备写教案,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上课时,如果课堂纪律好、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发言、会使老师沉浸在备受尊重的氛围中,其思路就会越讲越顺,教学水平也会随之发挥到较佳状态。反之,如果一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就会使老师感到缺乏应有的尊重,从而产生沮丧、失落之感,情绪低落,思路也随之被打乱,授课效果必然因而下降。同时,课堂上任何一个学生扰乱了课堂纪律势必都会影响到前后左右的同学听不了课,并且使老师不得不中断上课,来批评提醒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这样不仅浪费了全班同学的时间,而且也打断了同学们听课的连贯性。从整个学校来讲,课堂纪律又象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学生的学风,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及学校综合管理的成果。上级领导、外界及学生的家长对一个学校的影响好坏中,课堂纪律的好坏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课堂纪律差除了将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进一步下降外并势必败坏学校的声誉,削弱了招生时的横向竟争力,使招生工作进一步陷入困境,甚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堂纪律是教学及学校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对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堂纪律的管理是一系统工程

如何管好课堂纪律呢?是否只要上课的任课老师管就行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我想任何一个任课教师都不愿意在一个纪律差的课堂里讲课,因此对课堂中一系列违纪现象任课老师肯定会管的,但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我们首先要看到目前课堂纪律差与生源素质有关,这可能与其家境及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因有些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家长的道德观与学校的道德规范大相径庭,因而使这些学生长期没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造成其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及守纪意识、从而养成各种恶习或厌学。这决非一个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抽一些时间教育所能解决的,因任课老师毕竟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的,他们在讲课的同时要考虑到教学的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的系统性、及教学的进度,并经常要书写板书,因此不可能化大量的时间管理课堂纪律。不然教学要求和进度根本无法完成。当然课堂纪律的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至于任课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与管理相统一,做到教书育人,在后面“应对措施”中谈些个的体会。我认为针对目前生源的状况,课堂纪律的管理除了任课教师的管理外还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校纪校规对学生进行约束,需要及时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严重的违纪现象进行处理,并做到处理个别教育整体,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需要学校、学生科、班主任及家长的配合,总之课堂纪律的管理是一个需学校各方配合的系统工程。决不能将课堂纪律差简单地认为是任课教师一个人的责任,并加以批评,甚至扣奖金,这样只能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增加教师的心理负担,是课堂纪律管理上的误区,其阻碍了学校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使课堂纪律进入一个越来越差的恶心循环。(三)课堂纪律问题的应对措施

1、课堂纪律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课堂纪律既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要求及处罚标准进行细化。专门列一“课堂行为规范”,并张贴在教室中,以指导学生的行为,并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规范中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行为,包括染发、穿校服、吃零食、饮料、看小说、、玩游戏机、手机、迟到、早退、甚至上厕所等提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及相应的处罚。使课堂纪律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当然处罚可分两种,对严重的违纪行为可根据“学生管理条列”给予一定的处分,对于一般的课堂违纪可采用违纪积分的方法。其积分多少的处罚可与学期的总评,文明学生的评定,操行评定,加入共青团、分班、等挂钩。也可在累积到一定分后给予警告处分。为避免可能后果,及取得家长的配合,处罚前先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与家长沟通。

2、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违纪做到“有法必依”

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违纪除了“有法可依”外还必须做到“有法必依”,及时处理,因如果学生的违纪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一则因其本人没有及时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更加有恃无恐,我们对其今后的行为将更加难以控制,再则由于错误的行为没有及时得到处罚和纠正,其他学生就会把这种违纪行为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不知不觉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下降,将一系列的违纪现象看成了无所谓的事。最终导致课堂纪律的失控。

3、设立专职的德育教育办公室 前面讲了对学生中的违纪事件必须作及时有效的处理,但实际操作时必定会碰到困难,因目前大部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有课,且有的课还较多,往往无法及时教育和处理一些违纪事件,甚至有些事件是在上课时发生的,为不影响上课需将该生请出教室,但又怕学生在教室外发生意外,而使任课老师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所以是否能设立一个专职的德育教育办公室,配合学生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及时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教育和处理。上课时可进行巡视,协助任课教师将严重违纪并不听劝告的学生带出教室进行谈话、处理。其成员可由本校合适教师担任也可聘请派出所退休民警担任。

4、改革教学模式

为了应对一系列课堂纪律问题我认为除了以上一些措施外还必须改革我们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这一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探索、研究“教书育人”的含义及落实措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好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目前现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而这一探索也必须从育人和教书方两方面着手。我认为我们还是应探索“分层教学” 模式即学生进校的第一年还是不要分专业,主要学习基础课、计算计及德育等课程。因这样从学生考虑能使他们对中专教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及对各个专业有一个了解的过程,不至于肓目地选择专业。从学校考虑这样便于我们分层教学,因尽管目前的生源总体基础较差,但毕竟他们中差异也较大。因此如果将所有新生不加区分,而是随机地放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必将会使任课教师无所适从,顾此失彼。上课适应了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基础差的同学听不懂,就讲废话。适应了基础差的同学,则好的同学听了乏味不要听。其中还牵涉到这些新生素质上的差异。这样势必导致课堂纪律的混乱及质量的下降,为此我们可根据新生的摸底考成绩分成1、2、3、不同层次的班级,尽可能使同一班级的学生基础差异不大,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既保证了基础较好同学的“吃饱”问题,同时也保证了对基础较差学生降低要求进行大量基础补差的强化训练所需的时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减少了上课讲废话的现象。使学生学得开心、踏实。并且经第一年的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缩小了学生之间差距。并且学校还可根据不同的班级,配备相应的班主任进行强化管理,提高学生素质。分层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学生采取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模式。凡在后面班级学习的学生只要学习认真,成绩有所提高并纪律良好,有意愿转入前面班级的学生均可在适当的时候转入到前面班级学习;而前面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退步、上课纪律较差的则令其转入后面班级学习。这种“动态”的管理方法既便于实施“因材施教”又可以不断地激励学生,使他们能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a)浅化理论,突出重点

(b)适当处理教材,以降低“台阶”(c)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及学习兴趣,从另一方面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

5、任课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守纪教育

有了一整套系统的管理措施后,任课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现状,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备课、讲课、辅导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都以教好、教会,培养学生这一根本利益出发,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过程,使我们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现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教书的同时必须做到“育人”,即对学生进行守纪教育。但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因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如果方法不当或过于激动,往往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使教师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甚至出现学生和教师对抗的突发事件。要因势利导地进行守纪教育。我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我们教师应该看到仅管这些学生不要读书但其要求受到社会集体尊重的感情,及自我表现的意识即“自尊心”同样有,甚至比一般学生更为强烈。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看到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是我们教师可以用来促使其改正错误,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因此我们对品德不良学生进行守纪教育的方式,一定要艺术机智,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报出他们不及格的考试成绩,或者稍有错误就当众批评,随意停课,甚至赶出教室,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信心,或者产生对立情绪,从而使教育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我们对这些同学的错误采取多次个别的交谈帮助。同时,仔细观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以便在公开场合更多地采用表扬、鼓励、信任的方法,这样能激起他们的荣誉感,进一步培养其自尊的心理,使其明确如何才能维护自己的“自尊“。促使他们改正错误。当然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只能根据“规范”给其恰如其分的处分。

(b)避免对立情绪,使学生理解教师的善意

品德不良的学生,由于受到指责多于赞扬,听到的大多数是批评、训斥、责备。所以一般说来,他们往往主观的认为教师轻视他们,厌弃他们,因此对这些学生,如果我们教师动辄训斥。极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继而对教师采取粗暴无礼的“反抗”态度,使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为了避免或消除这些学生的对立情绪,我们教师必须“动之以情”多方面的关心他们,使他们理解教师,相信教师的善意,体验到教师的一片真诚,就可能真心实意地接受教育,倾吐自己的真实思想与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决裂。

(c)帮助他们形成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是非观念薄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也是这些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不能在出现错误举动时及时辨别加以制止,在犯了错误之后,也不会因此而产生忏悔、改正的意向,因而一错再错。所以对违纪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教师能否促使他们形成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平时应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分析学生中的一些是与非,以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明确在课堂上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违反课堂纪律的害处,增强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的意识。以上仅是本人对课堂纪律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对之处请指正。相信只要全校上下齐心协力,“课堂纪律差”这个顽症一定能解决,我校的教学质量及学校的声誉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第二篇:以改革应对生源下降的挑战

以改革应对生源下降的挑战

近日,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报告称,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人民日报5月3日)

生源的持续下降,必然使我国高等教育学校面临两方面现实问题。其一,一些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将在生源竞争中,由于生源不足,而面临破产关门的局面;其二,这些破产关门的学校的学生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学校破产不同于企业关门,必须解决破产学校的学生的继续求学问题以及学籍等现实问题。

客观上说,在这两方面,我国高等学校都没有做好准备。首先,我国高校没有办学自主权,而且学校间的地位完全不平等,因此,大多学校在生源危机面前无能无力,既无法主动调整学科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无法突破学校的局限,与比自身“高一等”的学校一争高低。

对于生源危机,社会的普遍看法是,率先破产的学校将是实行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其次是实行学历教育的民办高职高专,再次是民办的本科院校,这种“排序”本身,体现的正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地位高低。这种地位不是由学校办学质量决定,而是由目前的招生录取制度和有关教育政策、就业政策决定——民办高职高专放在高考最后一批录取,毫无疑问将处于招生劣势;而民办本科的招生放在公办本科之后,也从制度上限制了其竞争性。

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对大学破产关门之后的学生求学问题,没有明确安排。近年来,国外大学破产的消息不时传来,可是,学校破产,并没有太多影响学生的求学,原因何在?这主要得益于自由转学制度和学分互认制度。也就是说,一名学生在一校所学学分,是得到另一校认可的,另外,校际转学,也司空见惯,因此,当学校破产之后,学生是比较方便在另一所大学继续学业的。但是,我国却没有上述制度,因此,当一所学校破产之后,这所学校的学生的学籍和继续求学问题,将是很大的难题。最近,有一些非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破产关门,其在读学生的求学问题,由于没有其他学校“接盘”,成为很大的难题,学生们面临无学可上的困境。对于非学历教育学校尚且如此,那些纳入计划内招生,有录取分数线限制的学历教育高校,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应对生源减少的危机,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一方面,必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每所大学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只有大学拥有办学自主权,才能灵活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否则,就只能面对压力,等着破产,想作为而难以作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会把破产的责任推给制度,而不会反思自身办学不力。

另一方面,应探索建立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我国一直实行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学生与学校、学籍的关系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在精英教育时代,或有存在的合理性,而在大众教育时代,再采取这样的制度,只能限制学校间的竞争,同时也为学生的自由流动制造障碍。在生源下降的整体环境中,再维系这样的招生录取制度和学籍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隐患。

总之,生源下降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就要看我国高等教育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如果继续以前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我国有的高等教育学校将在被动中走向破产;而如果未雨绸缪,积极进行改革,不但可增强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也将成功地化解这一危机。

第三篇:如何应对粉煤灰质量下降问题

如何应对粉煤灰质量下降问题

在当代混凝土中,活性矿物掺合料尤其是粉煤灰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拌合物的施工性能、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混凝土结构件在长期使用中的耐久性能。因此,具有良好品质和稳定性的粉煤灰是确保混凝土实现高性能的重要前提。

当今市场上所供应的不同品质的粉煤灰,甚至有不法商人道德沦丧利令智昏,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兜售伪劣产品的时候,作为假冒伪劣材料的直接受害者——商砼企业如何应对?怎样保护自己?如何分辨真假好坏,抵制不合格材料,确保商品混凝土质量?!厦门及周边地区的商砼企业一不怨天尤人,二不消极等待,而是针对粉煤灰市场乱象,积极设法沉着应对,使违法者无机可乘。他们是这样做的: 1 加强采购管理

商砼企业每年都要对原材料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供货质量、企业信誉度、售后服务和销售人员的个人素质,进行较全面地考核,做出综合评价,并依此为据选出下的合格供方。另外,在购销合同中,商砼企业必须对粉煤灰的各项技术指标提出具体要求,进厂验收时若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则予以退货或降价处理;还要明确规定如果因为粉煤灰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供货方负责;商砼企业对来自同一货源、同一生产厂家的每一批粉煤灰,要求供货方必须提供粉煤灰合格证,并附有第三方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一旦发现供方在供货过程中有欺诈行为,可随时终止合同,并给予经济处罚。灵活变更粉煤灰验收抽样方法

粉煤灰进厂检验时,由于罐车装料口位置较高,所以最初的取样工作都是由罐车司机代劳,罐车到厂后,司机直接把事先准备好的样品交给商砼站试验室检验。这样做样品当然没有问题,但罐内的粉煤灰就不好说了。此后,搅拌站的验收人员开始每一车都要爬到罐车顶的装料口,亲自取样;后来发现:同一车粉煤灰的上部和下部品质不一样或者前后与中间的不一样,为此,搅拌站的验收人员放弃用小铲取样,改用两米长的不锈钢圆筒取样器取样;这种取样方式虽然有效,但操作起来又累又不安全,后来大部分搅拌站都改换了取样方法和位置,即在直径为100mm的粉煤灰上料钢管上,距离地面垂直高度约1.5米的位置,焊接一个取样专用龙头,可以在粉煤灰卸料过程中的任何时段随机取样。并公开告知粉煤灰供货商,如果在同一车中发现两次取样的结果不一样,将受到严厉惩罚。真可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总归是“邪不压正”。所以在近一两年来,假冒伪劣粉煤灰在厦门基本没有市场。增加对粉煤灰材料的进厂抽检频率和检验项目

按照国家标准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和GB/T51003-2014《矿物掺和料应用技术规范》中,所述的“验收组批条件及批量”规定:对同一厂家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相同种类的粉煤灰为一批,不足200t按一批计。其粉煤灰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游离氧化钙、安定性等应满足规范中对“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技术要求”。当然,这些规定对正常情况下的粉煤灰进厂验收是可行的。但用来对付“奸商”是远远不够的,厦门的商砼企业多年来对粉煤灰的进厂检验都是逐车过关,不放过任何一车,让违法者无机可乘。而且在取样方法、检验项目和内容上有所创新,操作方便简易可行(主要偏重于定性方面)。如:(1)察颜观色看品质

粉煤灰的外观和颜色类似于水泥,通常为灰色粉末状物质。它的颜色与其组成、细度、含水量和燃烧条件相关,通常原状粉煤灰的颜色越浅,表明其含炭量越低;且相同级别的粉煤灰颜色越浅,还表明其颗粒越细(因一般情况下细颗粒的煤粉燃烧比较充分);高钙粉煤灰往往呈浅黄色;含铁量较高的粉煤灰可能呈现较深的颜色;磨细粉煤灰的颜色一般比原状灰要深⋯.总之,有经验的检验员仅通过观察粉煤灰的颜色,就可以对粉煤灰的细度和烧失量做到心中有数。(2)负压筛分查细度

在国际上现行的粉煤灰标准规范中,我国和多数国家的规定一样,都采用 45μm方孔筛的筛余百分数(%)作为粉煤灰的细度指标,筛余百分数(%)越多,即细度指标越大,说明粉煤灰颗粒越粗。国标 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了Ⅰ、Ⅱ、Ⅲ级粉煤灰的细度指标分别不大于 12%、25% 和 45%。由于用45μm方孔筛负压筛分检查粉煤灰细度指标的方法简便省时,所以目前在搅拌站的进厂验收中,作为主要检测方法。但仅用这种方法,只能检验确定原状灰的级别,因为机械磨细灰往往能达到Ⅰ级粉煤灰的细度指标,但不能当做Ⅰ级粉煤灰使用。(3)显微镜下辩真伪

试验室的同行们说:显微镜就像是“照妖镜”,一照就能现原形。显微镜下的Ⅰ级粉煤灰,呈现出密密麻麻大小不同亮晶晶的玻璃微珠,所以Ⅰ级粉煤灰的形态效应、活性效应、微集料效应以及伴随而至的减水作用、胶凝作用、致密作用和益化作用等,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Ⅱ级粉煤灰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玻璃微珠比Ⅰ级粉煤灰少,其余不少颗粒形状像碎石,但也是闪亮的晶体。另外,机械磨细灰在显微镜下一般也看不到玻璃球,只看到像碎石状态的晶体。至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成形状,并非晶体的黑呼呼的东西,肯定是假灰,应拒收。(4)加水搅拌看外观

在一烧杯水中,适量加人粉煤灰快速搅匀,查看水面上是否漂浮有黑灰,用以检查粉煤灰中的含炭量大小;若粉煤灰颜色发黑且有异味,水面有油珠,这种粉煤灰应为浮油灰,应退货。

含有较高游离 CaO和SO3的脱硫灰加水搅拌后,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试剂,呈现红色。为防止因 Ca(OH)2和水化硫铝酸钙的体积膨张而导致的混凝土开裂,必须退货。(5)浆体搅拌闻气味

(6)取适量的粉煤灰和水泥放在烧杯中加水搅拌成浆体的过程中,如果能闻到刺鼻的氨气味道,该粉煤灰可判定为脱硝灰。脱硝灰不仅会使混凝土拌合物及其浇筑过程中出现强烈的刺鼻氨味,使现场施工人员难以忍受,而且氨味散发需要很长时间,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空气质量;另外,由于浇筑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气泡,上浮于混凝土表面,使构件表面留下黄色斑迹和泡眼,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所以应该给予足够重视,无论是Ⅰ、Ⅱ 级灰还是粗灰、磨细灰,都可能是来自燃煤电厂的脱硝灰,只是应该严格控制其粉煤灰中的氨含量,防止氨释放量超标的粉煤灰用于重要建筑工程。

以上,是商砼企业面对市场乱象所采取的被动但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此,笔者认为:要想净化原材料市场,必须彻底铲除制假售假的根源,希望各地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若发现假冒伪劣的粉煤灰,应该首先追查其源头,并严厉打击和处置其制假售假的不法商家,限期整改,凡抗拒整改者,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经济制裁或吊销其营业执照,而不应置违法者于不管不顾,反而去惩治受害者,或者只消极被动地去限制或禁止商砼企业使用其合格的粉煤灰,因为这样做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打击合法的经营者,还妨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进步。公务人员也不要借口原材料不属于本部门的管辖范围,而不主动作为,实践已经证明,凡是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事情,可由上一级领导统一协调相关部门,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只要有决心就会有信心,就一定可以有所作为。

第四篇:三公公开引发监督难题 公开的质量需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制约

三公公开引发监督难题 公开的质量需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制约

 2011-07-26 15:31:49

公车费在三公之中占比很大

“三公”从幕后走向前台,始于科技部。截至前天,98个中央部门中,七成多的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逐一亮相。

科技部“吃螃蟹”举动激起了公众三公经费公开程度的持续期盼。然而,两个月以来,各部门“精炼”的表格和简短的注释,对于不具备专业知识、不清楚相关背景和标准的普通百姓而言,不啻于深奥、难懂的“天书”。难道三公支出为公开而公开?

“公开总比不公开好。”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指出,下一步三公监督和制约需要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

公开·念概

此“三公”非彼“三公”?

官方公布的“三公”与民间关切的“三公”概念不同,又无具体细化说明,渴望知情的公众感觉不解渴。

对“三公”的关注源于民间。人们想探究“一盒烟一壶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坐着一座楼”的现实版本——每年政府到底花掉了多少钱?

民间关注的“三公支出”指的是公费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对于三公的探究源于最基本的知情需要。

作为公众知情权的守望者,媒体对三公有着持续的关注。近日对中央部门三公支出的持续关注可见一斑。3月23日,国务院定出时间表,要求各部门6月公开支出情况。按照国务院要求,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部门决算。

4月14日,科技部率先公开三公经费预算。这一“吃螃蟹”的举动,使得三公支出从幕后走到前台。但同时,将三公“打包”,公布总数的方式也引来“看不懂”的质疑。尽管7月15日,科技部在仅有的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总数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但从科技部开始,陆续公布“三公”均为: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以及公务接待费,并非民间所关注的三公支出。

有专家指出,三公经费的公开的细化程度不够,导致人们很难对这样的三公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

因“三公经费”超5亿曾一度登上支出榜首的海关总署,其中4.5亿多用于“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并且表示“车辆大部分为执法执勤用车,不同于一般公务用车,是开展执法执勤工作的必要保障。”有关专家在分析这一数字时指出,执法用车并非专门为官员服务的一般公务用车,需要区别对待。只笼统地公布执法执勤用车的花销,公众就无法对官员用车花费进行有效的监督,笼统地公布公车花费意义不大。言外之意:此“公车”非彼“公车”。

有关专家呼吁,不要低估老百姓的智商,他们当然知道政府也有正常开销,只是希望能够把不该花的留下来,把能节省的省下来。官方公布的“三公”与民间关切的“三公”概念不同,渴望知情的公众感觉不解渴。

公开·目的

三公支出为公开而公开?

纵观陆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三公”数据,有的部门公开得细致,有的公开得粗略,有的有相应的解释,有的则没有。

经历了从单个缓慢公布到周末集中公布的转变,目前公布的单位已占大半。最初的目的是否实现?

继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后,国家文物局在其官网上公开了“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数据显示,去年公务接待费的财政拨款决算数是48.32万元;今年这项费用的财政预算为151.85万元。“公务接待费”的预决算相差103万元,增加两倍多。一直提出要压缩三公经费,为何越压越多?公务接待费用呈两倍增长,其必要性在哪里?这些问题无法从一张短表上找到答案。

数字一出,引发舆论广泛讨论。国家文物局随后就此进行解释称,2010年国家文物局公务接待费预算与决算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有7个与中国签署文化交流协议的国家,因受各种因素影响,未能如期派出政府代表团访华,造成当年公务接待费支出相应减少。

经过此番质疑,此后尽管一些单位在公布“三公经费”的同时进行解释说明,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中国民航局、国家林业局、中央党校、中国工程院、国家邮政局等多家单位仍被指过于简单。从“精炼”的表格和简短的注释中,老百姓仍然看不出钱到底是怎么花出去的。

在诸多不满的情绪中,面对部分单位的“三公”解释说明,公众提出了“是否能够相信”的疑问。

国家粮食局公布2010年因公出国(境)费212.88万元,比2010年预算数增加13.04万元,增加的原因是2010年参加国际会议和培训团组增加,另外一个团组由于欧洲受火山灰影响,不能正常回国,经费超出了预算。

一直关注国务院有关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吕艳滨副研究员将公众的迷惑归因于目前“三公”公开的标准、内容、范围、方式方法等没有统一和规范。

“这样的公开还不能让公众清晰、明了地判定该部门经费支出的详细核算标准、开展有关活动与本部门履行职责的关联度、必要性和实际取得的成效,因此也就很难判定这些经费的支出究竟是否真的合理、是否真的取得了应有的绩效。知情的目的没实现,势必遭到公众的质疑。”在这样的公开状况下,公众只能“看个热闹”。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指出“三公经费”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就难以有所比照。基于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诸多因素,各部门公布的最终绝对数字的高低并不必然说明相关工作的优劣。

缺乏权威部门把关,“自说自话”的数据难逃选择性公开的命运。

公开·实效

面对质疑不予回应?

对于公众的质疑声,多数部门基本上未予回应。与此同时,很多部门“吸取教训”,苦心选择周末扎堆公布,避免引起过多的注意。

当报道标题中“三公经费暂居首位”的主语一再改变,三公经费的新高也一再被后来者刷新。质疑部门三公支出过高的声浪在出现更高数字之后发生转向。

计生委因公出国费用比例高引发质疑。在计生委的“三公”账本中,2010年的实际花销、2011年的预算数都逼近500万元,超过“三公经费”总额的五成。

当人们从这些公开的信息中看出了“不解”和“疑惑”的时候,“过于笼统”“支出总额过高”“公车占比过高”等质疑不断出现——“三公”公开在民间自然而然地进入第二环节:知情之后的监督介入。但现实状况是,相关部门多数未回应。

如果热闹关注的背后是“你可以批评,但我坚决不改”的态度,那么眼下轰轰烈烈的“三公”公开又有多少是“虚热”的成分?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指出,面对舆论批评,有关中央部门现在除了第一轮的说明以外,应该有第二轮的实质调整。并且伴随工作的推进将相关信息对社会公布,让人们看到监督实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指出,公开只是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下一步的监督和制约需要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

还有专家指出,唯有扩大公民与人大代表们的话语权,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编制和审议政府预算,才能真正使涉及到公众切身利益的财政开支不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预算公开总比不公开好。”杨志勇指出,“结果导向”预算评价机制似乎更加合理。即以某项目为例,考察投入和实际产出,并且引入第三方评价。(张然)

2011年07月25日 13:36:44来源: 京华时报

下载如何应对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引发的课堂纪律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应对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引发的课堂纪律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