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施工单位考核考评暂行办法
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施工单位
考核考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施工单位管理,建立施工单位信用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施工单位行为,依据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南通市境内从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施工的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省级高沙土项目、省级滩涂项目。
第三条 考核考评应严格遵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按照客观、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 施工单位的考核考评分为单个项目考核和年度综合考评。
第五条 南通市农业资源开发局负责施工单位的年度综合考评,县(市、区)农业资源开发局负责本辖区内施工单位的单个项目考核。
第六条 单个项目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资金管理、安全文明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
第七条 单个项目考核由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组成,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低于60分为不合格。其中,日常考核
成绩占60%,由项目所在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法人部负责(考核内容详见附表1);年终考核成绩占40%,由项目所在县(市、区)农业资源开发局负责(考核内容详见附表2)。单个项目考核成绩由项目所在县(市、区)农业资源开发局综合考核评分。
县(市、区)农业资源开发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单个项目进行考核打分。考核应充分征求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群众代表和监理单位等方面意见。
第八条 市农业资源开发局根据施工单位单个项目的考核情况以及项目的检查、验收情况,对施工单位进行年度综合考评。年度综合考评成绩实行百分制,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得分在60-90分(含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第九条 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其年度综合考评成绩直接认定为不合格:
(一)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重大质量事故是指损失项目资金10万元以上,重大安全事故是指人员死亡1 人以上的);
(二)因施工单位原因,拖延工期超过合同工期一个月;
(三)有围标、串标、买标、卖标或非法转包或分包项目工程行为;
(四)假借、挂靠资质参与项目招投标的;
(五)拒绝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检查或考核考评的;
(六)与项目实施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串通、弄虚作假、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
(七)有行贿行为;
(八)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条 奖惩措施
(一)年度综合考评为优秀的施工单位,给予通报表扬;
(二)单个项目考核不合格的施工单位,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等方式进行处理;
(三)年度综合考评不合格的施工单位,由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列入黑名单,取消参与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标资格,且两年内不得申请参与。
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单个项目考核成绩,由县(市、区)农业资源开发局于每年12月31日前报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对各县(市、区)上报的考核成绩汇总后进行综合考评,并将综合考评成绩予以公告。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资源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表:1.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施工单位日常考核评分表;
2.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施工单位年终考核评分表;
3.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施工单位年度综合考评表。
第二篇:长春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0705
【发布文号】长府发[1991]98号 【发布日期】1991-12-02 【生效日期】1991-12-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长春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12月2日长府发〔1991〕98号)
长春市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级的建设项目。为搞好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加
强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项目确立
第一条 第一条 立项原则。
开发项目要在服从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各县(市)、区财力、物力和开发重点等实际情况确立。要以增加粮、油、肉类产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主要目标;以治理涝洼地,改造中低产田,发展水田灌溉,推广农、林、水、畜牧科技成果为主要内容;对水土资源较好,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和效益高的项目优先开发;集中资金,量力而行,分轻重缓急,按着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短后长的顺序进行立项开发,开发一片,成效一片,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条 第二条 立项程序。
(一)项目层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为总项目、分项目、子项目三个层次。市统一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承包开发的项目为总项目;县(市)、区市向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承包开发的项目为分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向县(市)、区承包开发的项目为子项目。
(二)项目建议书。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计划、财政、农行、农业、水利、畜牧、林业、农机、土地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水土资源、农业生产布局、农业区划等情况,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现场勘察、初步分析投入产出效益的基础上提出方案,经过筛选后,上报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上报的项目建议书一式10份,同时抄报市计划、财政、农行、农业、水利、畜牧、林业、农机、土地等有关部门各两份。各有关部门接到项目建议书后,向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初审意见,由办公室召集有关部门共同审查,报请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三)设计任务书。县(市)、区上报的项目,建议书经原则同意后,要依据批准的开发范围、建设规模、资金数额、工程项目(制图定位)、新增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计任务书,上报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到项目所在县(市)、区进行审核考察,进一步明确解决项目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落实达到项目目标所需的具体措施,帮助制定子项目的扩初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其他方面是否符合规定的投资立项条件等,提出考察报告。
(四)项目评估。所有申请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
究,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在取得大量数字资料的基础上,对开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科学技术保证、投资计划、财政预测、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情况进行分析和总评价,提出较为详细的评估报告,作为审批项目的决策依据。
二、项目管理
第三条 第三条 计划管理。
(一)计划的编报和审批。编报计划的依据是经批准的三年规划和项目建议书或评估论证报告。项目的计划应于前一年第四季度缩制,经同级领导小组审查后报市开发办审查汇总,再由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二)审批计划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有下列情况之一,不予审批计划:
1、上建设计划完成很差的;
2、上年实施中出现重大人为质量事故,造成严重损失和浪费的;
3、财务管理不严,出现滥用、贪污、挪用建设资金的;
4、虚报效益和任务的;
5、上年配套资金不落实的;
6、领导不力,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工程不能发挥效益的。
(三)计划的实施和检查。县(市)、区开发办必须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并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帮助解决存在问题。每季度将开发建设进度情况向市开发办汇报一次。
(四)计划的调整,应经县(市)、区开发办审查后报市开发办审批。
第四条 第四条 资金管理
(一)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分期拨款,原则上前期拨款占总费用的40%,中期检查合格再拨40%,验收合格结算后补齐20%。
(二)按项目独立核算。各项目都应实行独立核算,核算每个项目的费用支出和资金、物料。收、支、结余数额。一个项目可以有多种资金来源,但必须用于不同建设部位,可以统一核算,分别报帐。项目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编报财务会计报表,逐级汇总上报。
(三)加强财务监督检查。各级开发办和审计、银行等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的财务监督和检查,发现好的经验及时推广;对违反财经纪律的,除追回资金外,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条 第五条 物资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贷款所需统配物资,列入各级物资供应计划;用于农业开发的物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准截留挪用。
第六条 第六条 组织机构。
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挂靠财政局),充实人员,办理日常工作,搞好项目管理。
三、竣工验收
第七条 第七条 竣工验收的依据和内容。
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扩初设计或实施方案,由各级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单位,根据工程项目应达到的目标进行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
(一)改善基本生产条件的指标:改造中低产田面积,新增排灌面积,改善排灌面积,新增旱涝保收面积,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推广科学技术项目,新增防护林和农田林网面积,技术培训人次等。
(二)新增粮、油、肉类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量。
(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
(四)对项目的总评价与总结。
第八条 第八条 竣工验收的层次和要求。
(一)项目的竣工验收要根据建设进度,由县(市)、区开发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进行分期验收,竣工一个验收一个,市派人参加,专业性项目,由市开发办委托业务管理部门验收。
(二)所有项目竣工验收,都必须有详细的正式验收报告和上级批准的竣工验收证书,县(市)、区的验收报告要报送市备案。
四、附则
第九条 第九条 各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条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
国农办[2011]29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弄好项目评审(以下简称项目评审)工作,实现项目立项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等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评审是指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天之骄子(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以下简称省级农发机构)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林业局、供销总社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组织专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评审资质的机构,按规定程序对申报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评议审查,并作出综合评价的活动。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应当经过评审。未经评审的项目,不予立项。
第四条 项目评审应当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为依据,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择优选项的原则。
第五条 项目评审采取集中评议(含复议)、实地考察、咨询答辩等形式,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 项目评审职责与权限
第六条 项目评审由国家农发办、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分别组织实施。
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设立评审机构的,由评审机构组织项目评审;未设立评审机构的,应当落实专职人员组织项目评审,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评审资质的机构承担项目评审。
第七条 国家农发办、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应当分别履行如下职责:
(一)国家农发办负责制定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国家级项目评审专家库,组织本级负责的项目评审,并对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组织的项目评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按照国家农发办制定的项目评审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地区或者本部门实际,制定项目评审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本级项目评审专家库;组织本级负责的项目评审;对需上报国家农发办评审的项目进行初步评审并提出意见;协助国家农发办组织评审项目的实地考察等工作。
第八条 国家农发办评审权限:
(一)拟新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
(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三)地方切块内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四)其他需要国家农发办评审的项目。第九条 省级农发机构评审权限: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三)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四)报国家农发办评审项目的初步评审;
(五)国家农发办委托评审的其他项目;
(六)其他需要省级农发机构评审的项目。第十条 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评审权限:
(一)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土地复垦项目、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良种繁育项目;
(二)优势特色示范项目、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和新型合作示范项目;
(三)其他需要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评审的项目。第十一条 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本级评审项目的评审意见上报国家农发办,国家农发办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查。第三章 项目评审内容
第十二条 项目评审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申报单位的合规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投资方案的可靠性、效益分析的合理性,以及申报材料的规范性等方面。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是指拟立项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目标,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符合相关规划、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条件。
(二)项目申报单位的合规性是指土地治理项目单位机构、人员状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符合立项要求;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法人资格和经营范围、经营机制、财务状况、企业信誉等方面符合立项规定。
(三)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是指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布局合理、建设标准明确、主要治理措施得当;产业化经营项目工艺流程可行、设备选型配套、技术参数科学、主体工程以及辅助工程合理。
(四)投资方案的可靠性是指投资估算准确,资金投向合理,资金筹措方案可行等。
(五)效益分析的合理性是指项目建设预期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预测客观、合理。经济效益分析中,土地治理项目主要进行费用效果分析,产业化经营项目主要进行财务分析。
(六)申报材料的规范性是指文本格式规范,内容完整,附件、附表、附图齐全等。
第十三条 国家农发办根据上述评审内容,制定项目评审指标,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的参考依据。
第四章 项目评审程序
第十四条 项目评审程序包括评审准备、集中评议(含复议)、实地考察、咨询答辩、形成评审结论等。
(一)评审准备是指评审单位针对项目特点,拟定评审方案、选择评审专家并组织培训等工作。
(二)集中评议是指在专家独立审阅项目申报材料、提出个人意见的基础上,经专家组集中讨论,形成评议意见。
复议是指专家组根据项目申报单位对集中评议所提问题提交补充材料的再次评议。
(三)实地考察是指评审单位组织专家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实地查勘、核实等活动。
(四)咨询答辩是指在项目评审过程中,根据专家质疑的问题,由项目建设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答疑。
(五)形成评审结论是指专家组根据集中评议、实地考察等结果,对每个项目作出综合评价,形成结论性意见以及相关建议。
第十五条 项目评审结论分为项目可行和项目不可行。
(一)项目可行是指项目建设必要性充分、项目申报单位合规、技术方案可行、投资方案可靠、预期效益合理、申报材料规范等。
(二)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不可行:
1、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者不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
2、项目建设必要性不充分,或者技术方案不可行的;
3、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
4、项目申报单位不符合立项条件的;
5、农民不能从中直接受益的;
6、破坏或危害生态环境的;
7、其他不符合评审要求的。第五章 项目评审专家与管理
第十六条 评审专家是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所需要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经济、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内管理人员。
第十七条 评审专家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在评审工作中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遵纪守法。
(二)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精,在其专业领域享有一定声誉;熟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身体健康,原则上年龄在65周岁以下、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或者从事相关工作满10年以上。
第十八条 评审单位应当建立专家库并实行动态管理。评审专家的选择,应当根据评审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的确定应当采取回避制度。
第十九条 评审专家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要求完成项目评审任务;
(二)客观公正地提出项目评审意见,并且对评审意见负责;
(三)严格遵守项目评审工作纪律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第二十条 评审专家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应当视情节轻重,采取解聘、向所在单位通报、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六章 项目评审工作保障
第二十一条 各级农发机构应当加强项目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项目评审管理人员,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制定项目评审管理制度,为项目评审工作提供保障。
第二十二条 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事业经费中,安排与项目评审工作相适应的评审经费,保障项目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三条 评审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当严肃工作纪律,在项目评审过程中不得向专家提出倾向性意见,影响专家的评审结论。如有违反,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十四条 国家农发办应当将项目评审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评价及综合检查范围。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应当将项目评审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评审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附则
第二十五条 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的审核组织工作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办法》(国农办[2006]26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暂行办法
附件1:
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工作,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检查办法》(财发„2011‟31号)和《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鲁财农发综„2013‟2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竣工项目验收是省和市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组织实施的对中央和省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进行验收并作出评价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检验竣工项目数量、质量和效益完成情况,公正、客观评价项目建设水平;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不足,促进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条竣工项目验收实行县级准备、市级全面验收和省级抽验的办法。
县级农发机构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隐蔽工程和单项工程的验收,并做好竣工项目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市级农发机构受省农发办委托,负责组织对本市所属县(市、区)已竣工农发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并作出验收评价。
省农发办按照一定比例,组织对市本级项目实施情况和市级全面验收情况进行抽验,并对验收情况作出评价。
第四条 竣工项目验收采取直接组织或委托的方式进行。直接组织验收方式是由省、市农发机构组成验收组,吸收有关部门人员及专家、中介组织参加,按要求开展验收工作。
委托验收方式是由省、市农发机构委托专门机构或中介组织组成验收组,独立开展验收工作。
第五条验收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验收组组长负责按照规范的程序组织验收工作,对验收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有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审查和复核,并对验收结果的真实性负责;验收中遇到重大问题,应当及时报告。
第六条验收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廉洁自律、保守秘密,公正客观、规范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验收人员与被验收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七条验收的依据是:
(一)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
(二)农业综合开发规章制度和相关行业规范;
(三)省下达的计划、计划调整备案文件及经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
(四)项目立项评审文件;
(五)资金拨付文件、决算报告等相关资料。
第二章验收内容
第八条竣工项目验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计划、建设任务 — —
2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各项资金使用、财政资金及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到位情况;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工程运行管护和档案资料管理情况等。
第九条对市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规划与项目库建设;
(二)立项评审情况;
(三)项目计划编报、下达和调整情况;
(四)项目实施方案批复情况;
(五)市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和拨付情况;
(六)监理招标情况;
(七)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八)资金和项目档案管理情况;
(九)市直项目实施情况;
(十)组织开展对县验收情况。
第十条对县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编报情况。
(二)项目实施计划编报和调整情况。
(三)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组织实施的各类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
(四)上级财政资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和项目单位自筹资金落实情况。
(五)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县级报账情况,项目管理费、科技推广费、工程监理费和工程管护费等提取及使用情况。
(六)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工程管护制度以及“三专”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执行情况。
(七)资金和项目档案管理情况。
第三章验收程序
第十一条竣工项目验收申请。项目要按规定的建设期建成并达到验收标准。每年五月底前由县级农发机构向市级农发机构提出验收申请;市级农发机构对各开发县竣工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出具验收评价报告,并于每年六月中旬向省农发办报送验收总结报告和项目验收统计报表。
第十二条因特殊原因建设期内未竣工的项目,由县级农发机构提出延期验收申请及竣工期限承诺书,由市级农发机构审核批准,报省农发办备案。
第十三条省农发办每年六月下旬组织省级验收,随机抽验三分之一左右的开发县的全部竣工项目。
第十四条竣工项目验收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查验项目工程、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综合运用对照分析的方法,核对资金支出与项目建设情况、项目计划与竣工情况、工程数量与质量情况,以及核对审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出问 — —
4题的整改落实等情况,并将主要内容与事项予以记录或摘录,编制工作底稿。
第十五条被验收单位应当按验收内容,全面、及时提供有关文件、账表、凭证等档案资料和数据,并对所提供材料、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四章验收评价
第十六条验收完成后,验收组依据统一的验收标准(详见附表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评分表),对被验收单位的项目前期准备、计划执行、工程质量、项目管理运行、资金管理和项目效益情况作出评价,编制竣工验收报告。
第十七条验收组就验收基本情况、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处理意见,以及验收评分情况等向被验收的市或县农发机构反馈并交换意见。
第十八条省、市农发机构汇总各验收组情况,向各市县通报验收情况,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决定或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九条省、市农发机构将验收结果作为对市县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考评的重要因素,按照综合因素法作为分配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对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的验收和省、市组织的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项验收,依据本办法实施。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评分表
— 6—
第五篇: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情况汇报
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从198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所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市从1991年起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开始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体的农业综合开发,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基地建设、高沙土改造、滩涂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高新科技园区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14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10.8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5.32亿元。共改造中低产田174.78万亩;开垦宜农荒地13.67万亩;围垦滩涂6万多亩;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及农业龙头企业76个;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28个;建设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园区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1个、省级科技示范园区1个。农业综合开发,夯实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了项目农业发展的后劲,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市直接扶持农业的最大的投资,农民直接受益最大的项目,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中央更为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给农业综合开发带来了新的春天。
2005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围绕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突出重点,集中投入,规模开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加快农业基地园区的建设,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促使项目区成为全市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示范区。拟投入开发资金1.3亿元。一是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优质稻米、特色蔬菜、桑蚕、苗木基地10万亩,全部为1万亩以上连片的农业园区;二是突出科技含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建设1万亩省级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三是突出高标准农田,改造3万亩高沙土地区中低产田;四是突出农业产业升级,扶持6—7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是突出沿海滩涂优势,加强沿海五县(市)滩涂开发力度,实现历史性突破;六是突出科技推广,扶持2—3个农业发展急需的、能大规模带动农民增收的单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二、主要成效
1、调优农业结构,提升项目农业层次。从2004年起,我们项目建设中把提升项目农业层次贯穿始终,围绕优质稻米、特色蔬菜、地方家畜、桑蚕茧、花卉苗木、水产这六大主导产业,从规划到计划,从计划到实施,环环紧扣,步步围绕,实施“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把产业做强,将项目做大。
一是建基地树龙头,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在开发中我们积极实施产业化开发,建设农产品基地,培植产业化龙头,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全面发展。已立项开发的174.78万亩土地治理项目中,60%以上建成了优质产业基地。如启东大兴的优质梨基地、如东马塘、岔河丰利的1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海安李堡的2万亩优质蔬菜基地,通州新联的500亩蔬菜基地,如皋如城、皋南的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海门德胜的药材基地,滩涂垦区的特色水产基地。在建设基地的同时,我们积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基地与龙头的有效对接。先后扶持的76个产业化经营项目中,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的海安茧丝绸集团、海门京海集团、江苏宝宝集团,也有成长型的海门东兴冷冻厂、如东辉禾食品有限公司,还有起步阶段的通州四安禽类养殖,通过扶持,龙头进一步健强,龙身更一步健壮,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方面积极建设产业基地,促进产业发展。如皋市石庄镇、郭园镇、袁桥镇在农业综合开发中,与企业联手开发,将土地治理项目建成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别为南通光远集团、如皋长生集团建设了5500亩和1500亩的无公害蔬菜原料基地;石庄项目区通过项目的辐射,带动了周边165户农户的蔬菜生产,今年秋刀豆生产,农户亩均收入就达2000元。另一方面实施产业化龙头带动,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土地治理项目建基地,产业化龙头项目带基地,先后扶持了76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延伸了产业链,推进了产业化发展步伐。海安天成无公害畜禽饲料加工项目,每年为养殖户提供6万吨的全价优质饲料,推动了当地家禽养殖更快地发展。在经受“禽流感”严峻考验下,海安县的家禽养殖仍然达到了4600万羽,促进了家禽养殖产业的更好发展。如皋花木大世界花木销售市场的建设为如皋市10万亩的花木搭建了市场平台。
二是坚持集中连片,实施规模开发。开发中,我们一直强调“集中投入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的指导思想。扶持优质稻米、特色蔬菜、花卉苗木、桑蚕茧、畜禽、海水产品6个主导产业,编制了“一县一业”产业发展规划。在项目计划和项目库编制中,进一步严格把关,明确落实,凡不与优势产业相结合的项目不扶持,凡规模编小、项目分散的不立项。基本做到每个项目区不少于1万亩,每个项目乡镇不低于5000亩的标准。同时,以规模开发为契机,更好地落实规模开发,产业化开发的精神,2004年我市九华项目区3万亩增量项目集中在九华、长江2个乡镇,且坚持田块相连,这在我市的开发史上尚是第一次。在2005项目编制中,各县(市)普遍按照规模开发、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围绕优质稻米、特色蔬菜、地方特色畜禽、花卉苗木、桑蚕茧五个产业选择项目,全市8个土地治理项目仅涉及乡镇13个,海安、海门两个县的项目区只涉及一个乡镇,7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全部为特色明显、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化龙头,彻底扭转了撒胡椒面、点杨柳水的立项局面。通过规模开发,区域产业优势更加明显,特色进一步凸现。初步形成了北稻南蔬,高沙土花木桑,内地畜禽粮,江海果瓜水的产业布局,促进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进程。
2、扶持主导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发挥项目与投资的优势,在项目实施中注意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品种特色,发展壮大特色农业,重点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并且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和基地建设项目的结合力度,以扶持主导产业这一思路来综合配置三类项目,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综合效益。海安县选准茧丝绸和禽蛋两大主导产业作为开发扶持的重点。在扶持茧丝绸主导产业上,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加大标准化桑园建设力度,建立优质桑园基地,为茧丝绸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原料支撑;通过扶持鲜茧收烘处理项目解决了“好茧不出好丝”的“瓶颈”。海安茧丝绸公司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支持,建立了从制种、栽桑、养蚕、收烘、缫丝、绢纺、织绸、服装配套成龙的产、供、销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被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鑫缘”牌商标被评为南通市唯一的一个国家知名品牌。为扶持海安禽蛋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通过实施“畅通工程”使项目区条条道路通市场。积极扶持南通天成饲料有限公司扩建饲料生产线,带动农户集约化养殖,实现了“农户+企业+市场”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农业综合开发还重点扶持了如东宝宝集团、如皋花木大世界、海门京海肉鸡集团、海安中洋集团、启东黄海集团、和合蔬菜总公司、如东志新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有力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打造招商平台,推进项目农业新发展。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施多元化投入,特别注重引入“三资”,进一步做强项目,发挥更大的开发效益。仅2004年,项目区就引进“三资”5.36亿元,达当年开发财政投入的7.5倍。在引进“三资”上,我们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抢抓先机,既筑巢引凤,又引凤筑巢,以已建的项目区为主阵地,后备项目为新引线,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一方面,我们以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主导产业基地的建设项目吸引“三资”建龙头。启东市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在北新镇、民主镇建设了优质蔬菜基地,分别吸引民间资本1000万元和1200万元,在项目区建成了启东市一鼎羊食品有限公司和南通银鑫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蔬菜加工;通州市新联项目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了5000亩蔬菜基地,吸引外资138万美元,建设了嘉安蔬菜加工有限公司。另一方面,以项目资金吸引“三资”共同开发。海门常乐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通过共同投入,分别吸引了法国创造集团、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进园投资建设,推动了项目农业的新发展。
4、突出以人为本,坚持以“三增”为重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在开发中,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开发为本的开发方针,以农民满不满意,增不增收作为检验项目成效的标准。通过开发,项目区农民人均比非项目区多增收400元,亩增产出2000元以上,其中5000元以上的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1%以上。一是突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我们严格坚持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突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土地治理项目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关键,按需所建,进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合理配套,工程、农业、生物、科技措施全面应用;产业化经营项目把对农民的带动作用作为首选,以农民生产的产品为原料,建立基地或与农户签订订单,保证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到利益。专项示范项目把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作为建设的抓手,促进农民收入的全面提高。我们在建设海门常乐农业现代化项目时,切实坚持带动作用,建设了1500亩设施蔬菜大棚,带动周围农民种植草莓、蔬菜等,农民亩均收入8000元。培育村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返乡务农,种植大棚果蔬,起到了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加大深度和广度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在开发中,无论是土地治理项目,还是产业化经营、专项示范项目,我们都坚持将农民增收的广度和深度作为提升开发水平,推动开发上台阶的重中之重。海门德胜镇在开发中指出,凡进入园区的承保户必须保证亩收益达万元以上。如皋市石庄农业综合开发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2004年仅种植秋刀豆一季纯收入就超过2000元,通过这种方式激励种植户,想方设法种植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使用新的管理方法,提高单位产出,拓展了开发深度。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项目区建立了草莓、蔬菜、甜瓜、蚕茧、畜禽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6个,将单个专业生产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的抗风险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5、突出科技,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农业开发的出路在科技,以科技为动力,向科技要效益是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着力点。多年来共在项目区举办各类培训班,参加人数11.96万人次,仅最近四年就推广适用农业技术34项, 新品种21个,建成了如皋搬经省级高沙土科技示范园、如皋常青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通州兴东国家级科技示范园、海门常乐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和如东岔河省级科技示范项目等。大量新品种在项目区推广,设施栽培,脱毒组培,动物全价饲料等新技术得到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得到重视和加强,全市项目区共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0多个,绿色食品认证20多个,申报农产品品牌100多个。项目区科技对农业增效的贡献份额达60%以上,比非项目区高10%左右。
6、创新管理机制,保障了项目如期顺利实施。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机制,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得到了上级的好评,自1991年起连续四次获的“创业杯”竞赛奖,连续多年获省责任目标考核一等奖。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赋予农民知情权、监督权,确保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认真实施了招投标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招投标实施意见》,要求所有列入农业综合开发的土建工程项目都要实施工程招投标,各县(市)都严格按照《招投标实施意见》要求,严格按程序规范执行。积极推行了项目监理制,2004年起,所有项目均实施了建设监理制,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行了县级报账制,严把资金支出关。所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均实行县级报账,有效地控制资金支出范围,保证专款专用。同时,我们在全省第一个试行了项目法人制和科技推广委托制,有效地创新开发管理机制。
三、今后打算
1、突出开发重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从南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握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内涵,转变指导思想,转换开发思路,切实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重点主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从我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我市主导产业的建设,并把分散的项目建设转为系统的产业建设,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把土地治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科技示范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农业开发的综合效益。二是培大培强农业产业化经营载体。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的作用,把重点放在扶持其载体的培育和发展上。具体就是把基地、园区、龙头企业(市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重点。三是先行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抓好国家级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和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建设,确保其建设上的探索性、超前性、示范性;另一方面要结合沿江农业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沿江现有的组团式、生态化优势,高起点、高品位进行开发,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
2、抢抓先机,合力推进小康示范工程建设。实施小康示范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动全市“两个率先”的战略决策。按照“民富、村美、风气好”的要求,抓好100个左右首批小康示范村的建设,重点治理环境,做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建筑美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在小康示范村建设上,我们农业资源开发部门在政府的统一组织指挥下,主动策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组织制定小康示范村建设规划,研究政策措施,建好项目库,加强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和省农业资源开发局的联系,做实做细前期工作,积极争取项目,抓紧落实启动项目,集中力量、资源、和资金为全市小康示范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3、加强管理,更好地发挥开发项目的效益。严格按照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狠抓项目和资金管理,狠抓农业开发投入的效率。一是认真完善农业开发项目库。根据国家、省农业开发项目库建设要求,由政府牵头,以农业资源开发人员为主,召集农业、水利、林业、畜牧、财政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制有竞争力、有优势的项目,进入农业开发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同时,要建好农业开发专家库,确保项目论证的需要。二要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铺开,以明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受益权为突破口,对农田林网、小型水利工程建筑物,以及现代园区建设中形成的固定资产,明确责任人、管护人,解决管护资金,保证发挥工程效益。三要进一步完善县级财务报帐制,强化资金管理。对于有偿资金,建议通过委托银行贷款,或通过政府对项目贴息来解决。
4、创新机制,开创开发农业的新局面。一是不断扩大项目法人试点。今年我们将对推行项目法人制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验收打好基础。二是全面推行科技推广委托制。各县(市)集中委托有实力的市级以上科研单位,围绕主导产品、主推品种、主体培训,来具体实施科技推广工作,以确保项目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民培训落到实处。三是改革项目检查验收办法。为解决对同一项目重复验收、职责不明等问题,国家农发办决定,从今年起,项目验收由省级负责,国家农发办只负责组织三年一次的验收考评,加大了省市县三级的责任。
四、建议和意见
1、明确县市滩涂界址,突出滩涂开发优势。我市沿海滩涂资源面积位居全省第二,滩涂开发前景广阔。虽然今年我市滩涂开发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所有沿海县(市)都争取到了项目,但由于县(市)滩涂界址不清,给项目的申请、立项特别是围垦的立项带来很大困难,制约了我市滩涂开发更好的发展。建议呼吁市政府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明确滩涂界址,为全市滩涂开发快速发展提供必备的条件。
2、用好开发平台,整合支农资金。国家农发办和省局要求,县(市)要继续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扶贫开发、农业生态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其它支农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的投入机制。建议政协呼吁市政府从集中资金办大事、科学统筹合理安排项目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平台作用,将开发资金与其它支农资金配合使用,以县(市)为单位,统筹规划,统一安排,捆绑投入。具体操作时,坚持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投向不变,各干其事,各记其功,以集聚更多的资金,切实把农业项目做大做强。
3、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农业综合开发实施项目多,工作量大,但目前农发系统编制紧,专业人员少,不利于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顺利开展,建议能够把业务精,奉献意识、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农业综合开发队伍中去。同时也希望从工作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帮助我局解决好有关问题,保证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