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慈善法》的工作思考 - 苏州市民政局范文

时间:2019-05-15 00:0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慈善法》的工作思考 - 苏州市民政局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慈善法》的工作思考 - 苏州市民政局范文》。

第一篇:学习《慈善法》的工作思考 - 苏州市民政局范文

2016年第六期《江苏民政》慈善法专栏P16

关于《慈善法》的学习思考

苏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为全国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慈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主管慈善工作的民政部门尤其是专职同志,既要主动学习也要积极宣传;既要熟读掌握,又要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工作重心、工作机制等各方面入手,为《慈善法》的顺利实施和贯彻落实做好充分准备。

一、充分认识肩负责任

《慈善法》明确“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慈善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慈善工作”,并在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信息公开、促进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规定了民政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这将民政部门的慈善工作从原来的部门职能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从原来的部门职责上升到了法律规范,同时也使民政部门的慈善工作内容由原来的“自 由动作”转变为“规定动作”,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认真履行落实到位。因此,《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民政专职慈善工作的同志,不能光顾如何规范社会的一面,更要从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角度,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所承担的使命。从履行法律责任的高度,以《慈善法》为考量标准,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与《慈善法》要求相适应的工作体制机制,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效能。通过《慈善法》的贯彻执行,促进社会慈善意识不断增强,慈善活动规范开展,使慈善活动相关组织及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促进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注重拓宽相关知识

作为慈善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慈善法》创新了慈善事业体制机制,兼具了慈善组织、慈善行为、慈善促进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要确保《慈善法》落到实处,必须了解、掌握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充电”学习。一是要正确把握有关概念。例如:《慈善法》将慈善界定为“大慈善”,除了扶贫济困救灾的民政职能范围,还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益活动一起纳入进来,为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拓展空间,与国际慈善活动发展趋势相融合。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视野拓宽到民政以外,熟悉各个方面、各种类型公益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切实做好对慈善组织及慈善活动的认定工作。又如:《慈善法》中的“慈善信托”,是指“委托人基 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与常指的理财概念不尽相同。再如:慈善财产中的管理费用支出问题,慈善服务中的非营利性的判别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对这些相关的概念有十分清晰的掌握,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二是要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要根据《慈善法》所涉及的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民法》《合同法》《公益事业捐赠法》《行政处罚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充电”学习,以帮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有未尽的疑问,能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补充,保持司法解释的统一,保证《慈善法》的顺利执行。三是要重视学习执法相关知识。《慈善法》赋予了民政部门对慈善组织及开展活动实施管理执法的权力,要求我们对执法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原则能有必须清晰的把握,以保证每个管理执法行为及其过程都能公平、公正、合理、适度,符合依法行政的规范要求,从而确保《慈善法》良好运行。

三、依法调整工作重心

《慈善法》对民政部门的慈善工作职责和要求作了明确规定,使民政部门的慈善工作进入法制轨道,从而有法可依。要切实担当好《慈善法》赋予的各项职能,我们必须正确定位、摆正位置。首先要转变当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将工作重心“由二为一”。除特殊情况之外,要将日常主要承担组织、协调慈善活动以至直接参与操作的工作任务,通过机 构改革和政府购买服务转移给社会组织,从而专司慈善管理,专心当好“裁判员”。民政部门退出“运动员”身份,不仅有利于打造公平、公正慈善活动的社会环境,也是回应社会关注慈善热点、焦点确保公信力的关键前提。其次,要聚焦“裁判员”的中心工作,做到对慈善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三者并重。结合实际工作现状,尤其要尽快补上事中、事后的管理“短板”。根据《慈善法》明确要求“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慈善行业组织进行指导”,着力健全体制机制,合理安排内部分工,使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的各项管理工作无缝对接、有序开展,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四、致力搭建保障平台

《慈善法》的实施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要求度高,需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搭建必要的保障平台。一是日常事务受理平台。主要负责慈善组织登记(认定)、注销,公募资格申请,募捐方案备案,慈善信托备案,慈善财产投资、变更用途备案,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慈善行业组织进行指导,开展慈善组织评估等。在实际操作上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可以“线上线下”操作;二是执法平台。主要负责受理慈善组织及慈善活动违法情况的投诉、举报,开展调查,实施行政处理、追究法律责任等。要求有专门执法队伍,执法人员具有执法资格,严格按照执法规范实施执法;三是信息发布平台。主要负责:慈善信息收集,慈善数据统计,慈善信息的 公开、发布及提供免费服务,网站信息更新及日常管理等。要求信息公开统一、真实、完整、及时,实行网络化,对涉密、隐私有专门管理;四是人力保障平台。主要包括:行政、法律、执法、信息、财会、统计、IT、专家学者等人力资源的保障。具体人员可以通过增加编制、内部调整、购买服务、临时聘请等方式灵活解决,从而切实保障《慈善法》的顺利实施。

第二篇:民政局慈善工作报告

民政局慈善工作报告

2020年,区慈善总会紧紧围绕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困难群众的需求,按照省市慈善总会的相关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扩大了慈善总会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慈善救助活动

一是按照省、市慈善总会文件要求,继续开展了“善行慈善助医光明行动”,定点医院是:,为辖区内贫困白内障患者、青少年眼疾患者,解决眼病困扰。

二是按照省、市慈善总会关于开展2020年救助贫困大学生活动的通知要求,开展了“慈善救助圆梦大学”活动。

市、区慈善总会联合救助对象为城乡低保家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家庭、特困供养家庭中,今年高考被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学生,标准为每人3000元。经各乡镇街反复确认,区慈善总会认真核实,本次救助活动共救助符合条件大学生40人,其中市慈善总会承担3000元的40%,即每人1200元。本次救助金共发放12万元,其中市慈善总会匹配4.8万元,区财政承担7.2万元。

三是为了进一步形成关爱贫困儿童的良好教育环境,让贫困儿童更好地感受到新时代党的关爱和温暖,区慈善总会联合区教育局,共同开展“温暖童心你我同行”主题帮扶贫困儿童活动。

依照区教育局拟定的活动方案,向市慈善总会申请救助资金36000元,为全区各小学校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低保家庭中的120名贫困小学生,购买并发放一件价值300元的羽绒服。

二、慈善组织认定和慈善募捐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慈善组织作用,更好的服务社会,积极与省、市慈善总会沟通,借鉴其他城区,于2020年6月,完成慈善组织认定工作,为慈善工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疫情期间接收捐款,汇聚社会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区慈善总会未组织慈善捐款,但按照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经请示市慈善总会,区慈善总会接收疫情专项捐款。截至目前,共收到捐款61.8万元,并分别于3月11日、6月17日在区政务公开网站对捐款情况进行公示。善款已按相关流程由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使用。疫情相对稳定后,区慈善总会将联合区审计等部门对疫情专项捐款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二是热心公益捐资助学,彰显企业担当。

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区政府积极推动与东北师范大学拟建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制中小学项目。区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由区民政局牵头到市慈善总会沟通请示项目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市慈善的指导下,市城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区慈善总会、区人民政府签订了三方协议。该项目首批资金2165万元,于4月27日,由捐赠方汇入区慈善总会帐户,区慈善总会于4月28日,将该笔资金上缴区财政,并交付承办方使用。

三是“99公益日”,省慈善总会联合省内各地慈善组织及爱心团体,共同发起本次网络募捐活动。

市慈善总会借助该平台,发起“助力脱贫攻坚,阳光助学”项目,为建档立卡家庭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助学。市慈善总会将我区“一起捐”募集到的捐款46059.86元,拨付到我区慈善总会账户。

三、及时启动日常慈善救助项目

一是落实好省市慈善总会开展的各项慈善救助活动。

转发慈善助医项目等文件。

二是为城区城市低保家庭每人每月平价供应20市斤大米、5市斤白面、1.5市斤食用油。

全年共平价销售大米1936袋、白面968袋、豆油808桶,落实市补助款32440.8元。

一年来,我区慈善总会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帮困、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缓解了城乡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促进了我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维护全区的社会稳定和构筑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篇:慈善法学习50问

♨慈善法学习50问

2016-09-03 妙语佛缘 妙语佛缘

妙语佛缘

微信号 miaoyufoyuan168

功能介绍 这是一个有灵魂的平台【妙语佛缘】修佛人修一切善法,修身为本,教学为先;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多行善事,随遇而安。慈善事业发扬光大——以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最多的人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于2016年3月16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于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慈善法,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依法治善的新时代。为更好地学习慈善法、宣传慈善法、贯彻慈善法,依法办善、依法行善,省民政厅就社会各界关注的法律条款、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整理出了慈善法50问,供学习借鉴。

1.什么人可以做慈善?

答:《慈善法》第二条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以及与慈善有关的活动。

2.参与慈善活动的范围与内容是什么?

答:按照《慈善法》第二条规定有六项,(一)扶贫、济困;

(二)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

(三)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四)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

(五)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六)符合本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3.参与慈善活动应遵守什么原则?

答:根据《慈善法》第四条规定,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4.慈善工作主管部门是哪个单位?

答:主管全国慈善工作的是国务院民政部门。地方是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5.哪天是全国性的“慈善日”?

答:《慈善法》第七条规定,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

6.什么是慈善组织?

答:慈善组织是依法成立,符合慈善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7.慈善组织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慈善组织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三是有自己的名称和住所;四是有章程;五是有一定的财产;六是有符合条件的机构和负责人;七是符合法律、行政规定的其他条件。

8.慈善组织如何办理审批手续?

答:设立慈善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决定。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准予登记并向社会公告。

9.《慈善法》公布前成立的慈善组织怎么办?

答:《慈善法》公布前成立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认定慈善组织,民政部门将在20日内做出决定,符合条件的准予登记并向社会公告。

10.慈善组织应该注意什么?

答:慈善组织不得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得接受附加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条件的捐赠,不得对受益人附加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的条件。

11.慈善组织怎样开展募捐活动?

答: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其条件是必须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制定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地域、负责人姓名、地点、捐赠方式、银行账户等)。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做出决定。慈善组织符合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的条件的,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公开募捐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由民政部门直接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12.公开募捐采取什么方式?

答:开展公开募捐,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一是在公共场所设置募捐箱;二是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义演、义赛、义卖、义展、义拍、慈善晚会等;三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募捐信息;四是其他公开募捐方式。

13.公开募捐在什么范围内进行?

答: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只能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的管辖区域进行。如果确因需要在区域外进行的应报所在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备案。但捐赠人的捐赠不受地域的限制。

14.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又需要开展慈善活动的怎么办?

答:可以与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集的款物,用于符合条件的受益对象。

15.慈善组织从登记之日起可以开展定向募捐应该怎么理解?

答:慈善组织开展定向募捐,应当在发起人、理事会成员和会员等特定对象的范围内进行。

16.慈善捐赠的对象是什么人?

答: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

17.慈善捐赠通过什么方式进行?

答: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进行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18.捐赠、捐赠人、捐赠财产包括哪些方面?

答: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但必须是属于捐赠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而且必须有使用价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

19.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捐赠吗?

答:可以。捐赠还可以组织开展演出、比赛、销售、拍卖等经营性活动,把所得收入全部或部分捐给慈善事业。但事前双方应当签订协议,活动结束后按照协议执行。

20.慈善组织需给捐赠人什么手续?

答:慈善组织接受捐赠,应当向捐赠人开具由财政部门统一监(印)制的捐赠票据,作为捐赠凭证。捐赠人匿名或者放弃接受捐赠票据的,慈善组织可予保管。

21.慈善组织接收捐赠时是否需要签订协议?

答:捐赠人有要求签订协议者,应当给予签订协议。其内容包括捐赠的种类、数量、质量、总值、用途、交付时间等内容。

22.捐赠人承诺捐赠后不履行捐赠义务的怎么办?

答:捐赠人违反协议的,慈善组织可以要求他们交付,拒不交付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依法保护慈善的合法权益。

如果捐赠人由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和家庭生活的,可向当地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23.慈善组织违反捐赠协议怎么办?

答:慈善组织违反协议,改变用途的捐赠人有权要求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赠人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4.慈善组织的财产自己无法管理怎么办?

答:慈善组织可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签订信托协议,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进行管理和处分。慈善受托人应当按照依托目的,恪尽职守,履行诚信,管理信托财产。违反信托协议的,可以变更受托人。

25.慈善的财产怎么使用?

答:慈善的财产包括发起人的捐赠、资助的创始财产、募集的财产和其他合法的财产只能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侵占。

26.有些捐赠的实物不以储存、运输或难以用于慈善救助的怎么办?

答:慈善组织可以依法进行拍卖或变卖,所得的收入除必要的成本开支外应当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27.慈善财产如何保值、增值?

答:应当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下,可以进行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应当全部用于慈善。但政府资助的财产和捐赠协议约定不得投资的不得用于投资。

28.慈善组织对慈善资金的使用有哪些规定?

答: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百分之七十。这一标准作为年终考核的条件之一。

29.慈善组织管理费用有哪些规定?

答: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特殊情况下,管理费用难以开支的应当就具体情况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

30.慈善组织开展救助活动是否可以委托别人进行?

答:可以。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服务,可以自己提供或者由志愿者或委托有服务专长的其他组织负责开展慈善活动。

31.慈善组织可以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培训等慈善服务吗?

答:可以。慈善组织开展这些慈善活动需要专门技能的,应当执行国家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标准和规程,保证服务质量。

32.慈善组织根据需要招募志愿者有哪些规定?

答:慈善组织根据慈善服务的需要招募志愿者,应当签订协议,需要专门技能的,应当进行有关专业技能培训。

33.慈善组织对志愿者应当提供什么条件?

答:慈善组织对志愿者应当提供服务的必要条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对其可能发生的人身危险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应如实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内容、评价等信息。根据志愿者的要求,应无偿为他们提供有关志愿服务记录的证明。

34.慈善组织有哪些信息应当公开?

答:慈善组织应当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包括章程、决策、执行、监督机构成员信息以及国务院民政部门要求公开的其他信息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还有每年的工作报告、经过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公开募捐和项目实施情况等及时公开。公募时间周期和项目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三个月内公开一次,结束后将实施情况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35.有哪些信息可以不公开?

答: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及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可以不公开。

36.慈善组织取得收入需要纳税吗?

答:慈善组织及其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37.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如何享受税收优惠?

答: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可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38.企业当年捐赠总额超过总利润规定数额的怎么扣除?

答: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9.境外侨胞、国际友人捐赠的慈善物资有什么优惠?

答:境外捐赠的慈善物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40.受益人接受捐赠的物资是否要纳税?

答:受益人接受的捐赠物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41.捐赠人向慈善组织捐赠的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的有哪些优惠?

答:捐赠人捐赠的上述内容可以依法免征权利转让的相关专业性费用。

42.捐赠人参与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有哪些优惠待遇?

答: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43.慈善组织开展公益性项目需要使用土地、政府如何支持?

答:慈善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优抚等项目需要服务设施的用地,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这些慈善服务设施用地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用途。

44.发展慈善事业能否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

答:可以。国家为慈善事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提供融资和结算等金融服务。

45.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如何为慈善组织进行购买服务?

答: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依照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向社会公开相关情况。

46.国家采取哪些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

答:一是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二是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慈善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三是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开展慈善活动提供场所和其他便利条件。

47.如何加强对慈善组织监管管理?

答: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向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举报。有关部门接受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对于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管作用。

48.如有发现慈善组织违法行为的应当怎么办?

答:《慈善法》第十一章专门规定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慈善法》规定,根据不同情节,分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吊销登记证,罚款、警告、没收、赔偿,构成违法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9.城乡社区(村)组织、单位内部能否开展慈善救助活动?

答:城乡社区(村)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村)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

50.慈善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可以开展慈善活动吗?

答:可以。慈善组织以外其他组织可以开展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但活动的内容、做法应当符合《慈善法》的要求。

以上仅仅是在开展慈善工作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学习《慈善法》,找到答案。但不是《慈善法》的全部内容。不当之处应以《慈善法》为准。

接善款的家人一定要弄明白一件事儿,善款虽然发到你手里。但他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善款姓公不姓私。说白了,善款是中华民族的,是国家的。国家把善款发给你。是因为你相信国家,把自己的真实信息如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和农行卡号等交给国家。国家才把善款交给你。交给你的目的是要你用善款替国家做事,为民族振兴做事儿。一是用善款投资民族企业,让民族企业快速壮大。二是用善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三是用善款消费国货,筑起经济长城„„当然,你在帮助国家做事的同时,这笔善款也成就了你的人生梦想。改善了你的家庭命运,如果你弄不明白这个道理。把接到的善款视为私有财产。胡花乱造,那你的人生和你整个家族就要葬送在你的手里了。接善款需要的是胆和识,用善款需要的是大智慧。

接善款的家人一定要弄明白一件事儿,善款虽然发到你手里。但他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善款姓公不姓私。说白了,善款是中华民族的,是国家的。国家把善款发给你。是因为你相信国家,把自己的真实信息如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和农行卡号等交给国家。国家才把善款交给你。交给你的目的是要你用善款替国家做事,为民族振兴做事儿。一是用善款投资民族企业,让民族企业快速壮大。二是用善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三是用善款消费国货,筑起经济长城„„当然,你在帮助国家做事的同时,这笔善款也成就了你的人生梦想。改善了你的家庭命运,如果你弄不明白这个道理。把接到的善款视为私有财产。胡花乱造,那你的人生和你整个家族就要葬送在你的手里了。接善款需要的是胆和识,用善款需要的是大智慧。

第四篇:苏州市沧浪区民政局(本站推荐)

苏州市沧浪区民政局

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沧浪区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苏委发[2001]290号)和《中共沧浪区委、沧浪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沧浪区区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沧委[2001]21号)精神,保留苏州市沧浪区民政局,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能调整

(一)划入的职能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牵头协调全区老龄工作,承办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工作。

2、根据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牵头协调全区社区建设工作。

(二)新增加的职能

1、依照国务院(1998)第251号令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负责全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

2、依照国务院(1999)第271号令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负责全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 1

作。

二、主要职责

根据上述职能的调整,区民政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拟定全区民政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研究制订全区民政工作的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区民政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草拟全区社团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负责全区性社团登记管理;负责全区性各类基金会的监督管理;负责本级气功类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监督社团活动,查处社团组织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而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指导、监督辖区内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工作。

(三)、草拟全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办法和措施;负责区属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研究提出有关财务管理办法;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指导、监督辖区内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四)、主管拥军优属、优待抚恤和烈士褒扬工作。检查办理优抚对象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伤残评定、调整等级报批手续及日常业务管理;负责革命烈士褒扬工作和承办追认革命烈士的审报工作;承担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五)、负责移交地方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职工的接收安置工作;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无军籍退休职工和异地安置的地方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指导全区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

(六)、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核查、报送灾情,提出救灾方案;管理和分配救灾款物,承担国内外对我区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和分配工作;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检查、监督救灾款物的使用情况;指导受灾居民自救和重建。

(七)、建立和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督查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区特殊对象的基本生活救济救助工作;负责全区征土人员管理工作;指导全区敬老院、老年公寓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区慈善基金会的日常工作。

(八)、研究提出全区社区建设工作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草拟推进社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指导、协调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推进社区建设,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九)、拟定全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加强社会办福利机构的执业管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指导、协调全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协调指导老年人、“三无”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

(十)、贯彻执行社会福利企业认定标准和扶贫保护政策;对全区社会福利企业进行日常管理;指导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工作。搞好福利彩票发行、销售的管理工作。

(十一)、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全区社区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自治示范活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十二)、负责全区的精神病防治管理工作,指导全区工疗站开展生产、娱乐、治疗等工疗活动,负责全区精神病员收容送治工作。

(十三)研究提出全区行政区划总体规划;负责全区行政区划的设定、撤消、调整、更正、界线变更及街道办事处迁移的审核申报工作;组织协调区内行政区划界线的勘定,负责行政区划界线界桩管理;参与市组织的区际边界争议的调查,负责区内边界争议的调处。

(十四)、草拟本区地名管理的规定,负责全区地名管理工作;承办区内地名命名、更名的报批工作;组织地名标志的统一设置和管理;检查区内各类地名标志的设置和标准地名使用情况;调查、收集整理地名资料,管理地名档案和地名信息工作。

(十五)、指导全区婚姻登记管理工作,搞好婚姻登记和婚姻中介的管理工作。负责全区弃婴及孤儿收养管理工作。(十六)、研究提出全区老龄工作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拟定实施办法;承办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决定的事项,督促、检查落实情况,收集、整理老龄工作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指导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

(十七)、指导和搞好全区民政事业财务工作,监督民政事业费的使用管理。

(十八)、负责有关民政业务的行政复议工作;受理和接收群众来信来访,搞好民政信访工作。

(十九)、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区民政局暂不设内设机构。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核定区民政局机关行政编制8名。

核定领导职数为:局长1名,副局长2名。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 慈善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慈善组织

第三章 慈善募捐

第四章 慈善捐赠

第五章 慈善信托

第六章 慈善财产

第七章 慈善服务

第八章 信息公开

第九章 促进措施

第十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制定本法。

第二条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以及与慈善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法。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 本法所称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

(一)扶贫、济困;

(二)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

(三)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四)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

(五)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六)符合本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第四条 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第六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慈善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慈善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第七条 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

第二章 慈善组织

第八条 本法所称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第九条 慈善组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

(二)不以营利为目的;

(三)有自己的名称和住所;

(四)有组织章程;

(五)有必要的财产;

(六)有符合条件的组织机构和负责人;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设立慈善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准予登记并向社会公告;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说明理由。

本法公布前已经设立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慈善组织条件的,予以认定并向社会公告;不符合慈善组织条件的,不予认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登记或者认定期限的,报经国务院民政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六十日。

第十一条 慈善组织的章程,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和住所;

(二)组织形式;

(三)宗旨和活动范围;

(四)财产来源及构成;

(五)决策、执行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六)内部监督机制;

(七)财产管理使用制度;

(八)项目管理制度;

(九)终止情形及终止后的清算办法;

(十)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二条 慈善组织应当根据法律法规以及章程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开展慈善活动。

慈善组织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报送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报告应当包括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情况、慈善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慈善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情况。

第十四条 慈善组织的发起人、主要捐赠人以及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慈善组织、受益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慈善组织的发起人、主要捐赠人以及管理人员与慈善组织发生交易行为的,不得参与慈善组织有关该交易行为的决策,有关交易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 慈善组织不得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得接受附加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条件的捐赠,不得对受益人附加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的条件。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慈善组织的负责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五年的;

(三)在被吊销登记证书或者被取缔的组织担任负责人,自该组织被吊销登记证书或者被取缔之日起未逾五年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出现章程规定的终止情形的;

(二)因分立、合并需要终止的;

(三)连续二年未从事慈善活动的;

(四)依法被撤销登记或者吊销登记证书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慈善组织终止,应当进行清算。

慈善组织的决策机构应当在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终止情形出现之日起三十日内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并向社会公告。不成立清算组或者清算组不履行职责的,民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慈善组织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当按照慈善组织章程的规定转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慈善组织;章程未规定的,由民政部门主持转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慈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慈善组织清算结束后,应当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由民政部门向社会公告。

第十九条 慈善组织依法成立行业组织。

慈善行业组织应当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交流,提高慈善行业公信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第二十条 慈善组织的组织形式、登记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三章 慈善募捐

第二十一条 本法所称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

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

第二十二条 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决定。慈善组织符合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的条件的,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不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并书面说明理由。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公开募捐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由民政部门直接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第二十三条 开展公开募捐,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在公共场所设置募捐箱;

(二)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义演、义赛、义卖、义展、义拍、慈善晚会等;

(三)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募捐信息;

(四)其他公开募捐方式。

慈善组织采取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方式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内进行,确有必要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外进行的,应当报其开展募捐活动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捐赠人的捐赠行为不受地域限制。

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

第二十四条 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

募捐方案应当在开展募捐活动前报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活动载体的显著位置,公布募捐组织名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募捐方案、联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等。

第二十六条 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第二十七条 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对利用其平台开展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进行验证。

第二十八条 慈善组织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开展定向募捐。

慈善组织开展定向募捐,应当在发起人、理事会成员和会员等特定对象的范围内进行,并向募捐对象说明募捐目的、募得款物用途等事项。

第二十九条 开展定向募捐,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方式。

第三十条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需要迅速开展救助时,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提供需求信息,及时有序引导开展募捐和救助活动。

第三十一条 开展募捐活动,应当尊重和维护募捐对象的合法权益,保障募捐对象的知情权,不得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

第三十二条 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

第三十三条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

第四章 慈善捐赠

第三十四条 本法所称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 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第三十六条 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

捐赠人捐赠的实物应当具有使用价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

捐赠人捐赠本企业产品的,应当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三十七条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演出、比赛、销售、拍卖等经营性活动,承诺将全部或者部分所得用于慈善目的的,应当在举办活动前与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签订捐赠协议,活动结束后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并将捐赠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八条 慈善组织接受捐赠,应当向捐赠人开具由财政部门统一监(印)制的捐赠票据。捐赠票据应当载明捐赠人、捐赠财产的种类及数量、慈善组织名称和经办人姓名、票据日期等。捐赠人匿名或者放弃接受捐赠票据的,慈善组织应当做好相关记录。

第三十九条 慈善组织接受捐赠,捐赠人要求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慈善组织应当与捐赠人签订书面捐赠协议。

书面捐赠协议包括捐赠人和慈善组织名称,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用途、交付时间等内容。

第四十条 捐赠人与慈善组织约定捐赠财产的用途和受益人时,不得指定捐赠人的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慈善捐赠违反法律规定宣传烟草制品,不得利用慈善捐赠以任何方式宣传法律禁止宣传的产品和事项。

第四十一条 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

(一)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公开承诺捐赠的;

(二)捐赠财产用于本法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慈善活动,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

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第四十二条 捐赠人有权查询、复制其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的有关资料,慈善组织应当及时主动向捐赠人反馈有关情况。

慈善组织违反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滥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赠人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举报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三条 国有企业实施慈善捐赠应当遵守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履行批准和备案程序。

第五章 慈善信托

第四十四条 本法所称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设立慈善信托、确定受托人和监察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受托人应当在慈善信托文件签订之日起七日内,将相关文件向受托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未按照前款规定将相关文件报民政部门备案的,不享受税收优惠。

第四十六条 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可以由委托人确定其信赖的慈善组织或者信托公司担任。

第四十七条 慈善信托的受托人违反信托义务或者难以履行职责的,委托人可以变更受托人。变更后的受托人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七日内,将变更情况报原备案的民政部门重新备案。

第四十八条 慈善信托的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应当按照信托目的,恪尽职守,履行诚信、谨慎管理的义务。

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根据信托文件和委托人的要求,及时向委托人报告信托事务处理情况、信托财产管理使用情况。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将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务状况向其备案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九条 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根据需要,可以确定信托监察人。

信托监察人对受托人的行为进行监督,依法维护委托人和受益人的权益。信托监察人发现受托人违反信托义务或者难以履行职责的,应当向委托人报告,并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条 慈善信托的设立、信托财产的管理、信托当事人、信托的终止和清算等事项,本章未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本法未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有关规定。

第六章 慈善财产

第五十一条 慈善组织的财产包括:

(一)发起人捐赠、资助的创始财产;

(二)募集的财产;

(三)其他合法财产。

第五十二条 慈善组织的财产应当根据章程和捐赠协议的规定全部用于慈善目的,不得在发起人、捐赠人以及慈善组织成员中分配。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

第五十三条 慈善组织对募集的财产,应当登记造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

捐赠人捐赠的实物不易储存、运输或者难以直接用于慈善目的的,慈善组织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扣除必要费用后,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

第五十四条 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进行投资的,应当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投资取得的收益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慈善组织的重大投资方案应当经决策机构组成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政府资助的财产和捐赠协议约定不得投资的财产,不得用于投资。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不得在慈善组织投资的企业兼职或者领取报酬。

前款规定事项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定。

第五十五条 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慈善组织确需变更募捐方案规定的捐赠财产用途的,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确需变更捐赠协议约定的捐赠财产用途的,应当征得捐赠人同意。

第五十六条 慈善组织应当合理设计慈善项目,优化实施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慈善财产使用效益。

慈善组织应当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第五十七条 慈善项目终止后捐赠财产有剩余的,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赠协议处理;募捐方案未规定或者捐赠协议未约定的,慈善组织应当将剩余财产用于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项目,并向社会公开。

第五十八条 慈善组织确定慈善受益人,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指定慈善组织管理人员的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

第五十九条 慈善组织根据需要可以与受益人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慈善财产的用途、数额和使用方式等内容。

受益人应当珍惜慈善资助,按照协议使用慈善财产。受益人未按照协议使用慈善财产或者有其他严重违反协议情形的,慈善组织有权要求其改正;受益人拒不改正的,慈善组织有权解除协议并要求受益人返还财产。

第六十条 慈善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充分、高效运用慈善财产,并遵循管理费用最必要原则,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慈善组织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百分之七十;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特殊情况下,管理费用难以符合前述规定的,应当报告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

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以外的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支出和管理费用的标准,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税务等部门依照前款规定的原则制定。

捐赠协议对单项捐赠财产的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第七章 慈善服务

第六十一条 本法所称慈善服务,是指慈善组织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志愿无偿服务以及其他非营利服务。

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服务,可以自己提供或者招募志愿者提供,也可以委托有服务专长的其他组织提供。

第六十二条 开展慈善服务,应当尊重受益人、志愿者的人格尊严,不得侵害受益人、志愿者的隐私。

第六十三条 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培训等慈善服务,需要专门技能的,应当执行国家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标准和规程。

慈善组织招募志愿者参与慈善服务,需要专门技能的,应当对志愿者开展相关培训。

第六十四条 慈善组织招募志愿者参与慈善服务,应当公示与慈善服务有关的全部信息,告知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慈善组织根据需要可以与志愿者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等。

第六十五条 慈善组织应当对志愿者实名登记,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内容、评价等信息。根据志愿者的要求,慈善组织应当无偿、如实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

第六十六条 慈善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慈善服务,应当与志愿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技能和身体状况相适应。

第六十七条 志愿者接受慈善组织安排参与慈善服务的,应当服从管理,接受必要的培训。

第六十八条 慈善组织应当为志愿者参与慈善服务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慈善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可能发生人身危险的慈善服务前,应当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八章 信息公开

第六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慈善信息统计和发布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并免费提供慈善信息发布服务。

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在前款规定的平台发布慈善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下列慈善信息:

(一)慈善组织登记事项;

(二)慈善信托备案事项;

(三)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名单;

(四)具有出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票据资格的慈善组织名单;

(五)对慈善活动的税收优惠、资助补贴等促进措施;

(六)向慈善组织购买服务的信息;

(七)对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开展检查、评估的结果;

(八)对慈善组织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的表彰、处罚结果;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信息。

第七十一条 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信息公开应当真实、完整、及时。

第七十二条 慈善组织应当向社会公开组织章程和决策、执行、监督机构成员信息以及国务院民政部门要求公开的其他信息。上述信息有重大变更的,慈善组织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

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其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须经审计。

第七十三条 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

公开募捐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募捐情况,公开募捐活动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募捐情况。

慈善项目实施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项目实施情况,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项目实施情况和募得款物使用情况。

第七十四条 慈善组织开展定向募捐的,应当及时向捐赠人告知募捐情况、募得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

第七十五条 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向受益人告知其资助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等信息。

第七十六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及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不得公开。

第九章 促进措施

第七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向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受托人等提供慈善需求信息,为慈善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

第七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慈善信息共享机制。

第七十九条 慈善组织及其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八十条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境外捐赠用于慈善活动的物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第八十一条 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赠,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八十二条 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十三条 捐赠人向慈善组织捐赠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的,依法免征权利转让的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

第八十四条 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第八十五条 慈善组织开展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慈善活动需要慈善服务设施用地的,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慈善服务设施用地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用途。

第八十六条 国家为慈善事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提供融资和结算等金融服务。

第八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依照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向社会公开相关情况。

第八十八条 国家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

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慈善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

第八十九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开展慈善活动提供场所和其他便利条件。

第九十条 经受益人同意,捐赠人对其捐赠的慈善项目可以冠名纪念,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批准的,从其规定。

第九十一条 国家建立慈善表彰制度,对在慈善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表彰。

第十章 监督管理

第九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慈善行业组织进行指导。

第九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慈善组织,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慈善组织的住所和慈善活动发生地进行现场检查;

(二)要求慈善组织作出说明,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三)向与慈善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调查与监督管理有关的情况;

(四)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查询慈善组织的金融账户;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九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慈善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检查或者调查时,检查人员或者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调查通知书。

第九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组织评估制度,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第九十六条 慈善行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第九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向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举报。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国家鼓励公众、媒体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对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以及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八条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一)未按照慈善宗旨开展活动的;

(二)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

(三)接受附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条件的捐赠,或者对受益人附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条件的。

第九十九条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

(一)违反本法第十四条规定造成慈善财产损失的;

(二)将不得用于投资的财产用于投资的;

(三)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用途的;

(四)开展慈善活动的支出或者管理费用的标准违反本法第六十条规定的;

(五)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六)未依法报送工作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或者报备募捐方案的;

(七)泄露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个人隐私以及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的。

慈善组织违反本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予以处罚。

慈善组织有前两款规定的情形,经依法处理后一年内再出现前款规定的情形,或者有其他情节严重情形的,由民政部门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一百条 慈善组织有本法第九十八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一百零一条 开展募捐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

(二)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的;

(三)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

(四)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或者居民生活的。

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未履行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验证义务的,由其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一百零二条 慈善组织不依法向捐赠人开具捐赠票据、不依法向志愿者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或者不及时主动向捐赠人反馈有关情况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

第一百零三条 慈善组织弄虚作假骗取税收优惠的,由税务机关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由民政部门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一百零四条 慈善组织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由有关机关依法查处,由民政部门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一百零五条 慈善信托的受托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将信托财产及其收益用于非慈善目的的;

(二)未按照规定将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务状况向民政部门报告或者向社会公开的。

第一百零六条 慈善服务过程中,因慈善组织或者志愿者过错造成受益人、第三人损害的,慈善组织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损害是由志愿者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追偿。

志愿者在参与慈善服务过程中,因慈善组织过错受到损害的,慈善组织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损害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慈善组织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零七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第一百零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任务,强行指定志愿者、慈善组织提供服务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四)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

(五)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一百零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一百一十条 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

第一百一十一条 慈善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可以开展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

第一百一十二条 本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下载学习《慈善法》的工作思考 - 苏州市民政局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慈善法》的工作思考 - 苏州市民政局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慈善法解读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公布《慈善法》,9月1日起施行 个人募捐怎么规定的 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属于违法行为。 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

    慈善法修改

    慈善法修改资料 2016年3月14日讯,昨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的修改稿,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

    慈善法试题

    《慈善法》学法考试题 一、判断题 1.每年9月9日为“中华慈善日”。( ) 正确答案:错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慈善工作。( ) 正确答案:对 3. 慈......

    慈善法培训主持词

    XX团委《慈善法》讲座主持词 尊敬的XX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广受关注的《慈善法》于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9月1日起实施。 “慈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三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现予公布......

    慈善法宣传(范文)

    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于9月1日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慈善的纲领性法律法规,于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

    开展慈善活动的请示(民政局)

    关于做好美国牙医学会医务工作者来宿 开展慈善活动的请示 市慈善总会: 根据我院2006年与美国牙医学会达成的合作开展慈善义诊活动的有关事项,经我院与美国牙医学会积极联系,201......

    泸州市民政局、共青团泸州市委员会、泸州市慈善总会

    泸州市民政局、共青团泸州市委员会、泸州市慈善总会 关于开展“情系孤残儿童,关爱孤寡老人” 爱心捐赠活动的通知 社会各企业及爱心人士: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