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诉讼外和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诉讼外和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浙江义乌法院裁定驳回顾存阳执行异议申请案
--------------------
裁判要旨
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外和解协议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方因达成和解而撤回上诉的,一审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应当执行一审判决。并且,诉讼外和解协议中排除一方强制执行申请权的约定有悖公平正义,应当无效。
案情
原告王静红为与被告顾存阳买卖合同诉至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义乌法院作出判决:被告顾存阳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原告王静红货款5万元并赔偿利息损失。宣判后,被告顾存阳不服提起上诉。在二审期间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约定一审判决王静红不再申请强制执行。和解协议签订后,顾存阳撤回上诉,但因双方对协议中约定另行交付纱线的数量质量产生纠纷,致使协议未能履行。后王静红向义乌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被执行人顾存阳则提出执行异议,认为双方已达成和解协议,在协议中双方约定王静红不能申请强制执行,且和解协议产生的纠纷应当另案处理,故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王静红的执行申请。
裁判
义乌法院经审查认为,异议人顾存阳对于其撤回上诉的法律后果应当是明知的,即一旦法院裁定准许撤回上诉,一审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具有强制执行力。而在和解协议中虽然有关于王静红不得再申请强制执行的约定,但申请执行系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该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综上,驳回顾存阳的执行异议。
评析
在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会自行达成和解协议,对一审判决所确定的权利义务作出新的约定。此类和解协议的效力如何,其与一审判决的关系如何协调,笔者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第一批指导案例中的“吴梅诉四川省眉山西城纸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以下简称“吴梅案”),对诉讼外和解协议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1.诉讼外和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
根据民事诉讼法意见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达成和解后可以两种方式结案:申请法院制作调解书或申请撤诉。如果当事人没有将和解协议提交法院审查并制作调解书,从本质上看它仍然是私法上的行为。本案原告与被告虽然在上诉期内达成了和解协议,但该协议不过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契约,他们仅仅是因为自行达成了和解协议而申请撤诉,因此法院并没有赋予和解协议以强制力。
2.诉讼外和解协议与一审判决的关系
对于二审期间达成的诉讼外和解协议,法院在裁定撤诉时虽然也会审查,但该审查仅仅是形式审查,法院并不对达成的协议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因而协议对法院是没有约束力的。实践中倘若债务人在不履行和解协议下的各项义务时,债权人仍不能申请执行一审判决,显然会助长不诚信的行为。因此,本案双方当事人虽然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但该协议并不具有阻却一审判决执行的效力。
3.诉讼外和解协议中关于排除申请执行权约定的效力
本案和解协议中关于原告放弃申请强制执行权约定的效力应当如何认定,这涉及到诉讼契约的界限问题:一方面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诉讼权利,另一方面法律又会对这些处分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以实现程序的稳定、防止诉权的滥用。在本案中,双方尽管有关于王静红不得申请强制执行的约定,但若承认该约定的效力,王静红将陷入既无法要求被告顾存阳履行和解协议,又无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极端困境。因此,在本案中虽然可以从诉讼权利不得自行处分的角度来否定该约定,但从约定违反公平正义与诚实信用原则来立论更具说服力。
4.诚实信用原则在诉讼外和解协议中的运用
“吴梅案”是债务人全部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情形,倘若债务人部分履行了和解协议,抑或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但债权人又向法院申请执行一审判决的,又或者如王静红诉顾存阳一案双方就和解协议履行达不成一致时,应当如何认定和解协议的效力。此时,最高人民法院“吴梅案”中引入的诚实信用原则作用就可以体现出来:和解协议已经部分履行的,在执行一审判决时应当扣除已经履行的部分;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的,应当驳回债权人的执行申请;和解协议无法继续履行的,应当允许当事人申请执行一审判决。法院可以通过运用诚实信用原则来否定不诚信一方的行为,这是诚实信用原则在诉讼上的功能,也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吴梅案”这一指导性案例的意义所在。
本案案号:(2013)金义廿三里商初字第00171号,(2013)金义执异字第47号
案例编写人: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 李小坚 郭翔峰
第二篇:还款协议(强制执行力)
还款协议
甲方(债权人):xx有限公司 乙方(债务人):
,身份证号
鉴于:乙方于 年 月 日向甲方借款计人民币
元(大写:),双方约定的借款期限已到期,但乙方尚有 元借款未偿还。
经协商,甲乙双方就乙方偿还借款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经甲乙双方确认,乙方应偿还甲方的债务为:
1、借款本金 元;
2、截至 年 月 日的利息 元。
3、从 年 月 日起的利息,利息以尚未偿还的本金为基数、按月利率 %计算。
二、就本协议第一条借款,甲乙双方确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偿还,具体为:
1、2、乙方有权提前还款,甲方无条件接受乙方的提前还款。
三、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同意,乙方如有任意一期未按本协议第二条约定还款,则视为乙方违约,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前偿还所有的款项,并从逾期之日起按照月利率 计算利息。
四、赋予强制执行力公证
1、甲、乙双方共同确认: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已经对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含义、内容、程序、效力等具有了明确的了解,经慎重考虑,双方同意本协议签订后向甲方所在地公证处申请对本协议办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赋予本协议强制执行效力。
2、乙方保证承担举证义务,自每期款项付清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公证处提供有关证据证明其已经支付了应付款项,未按期提供的,视为乙方对未支付事实的确认,公证处即可确认债务人未履行债务,并可以依据甲方申请出具执行证书。
3、甲、乙双方同意,款项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乙方未向公证处提供付款证明的,甲方有权依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本协议向公证处申请签发执行证书,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五、其他
1、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经公证处出具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2、公证费用由 承担。
3、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公证处留存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三篇: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抵押合同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抵押合同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时间:2011年11月17日 | 作者:(律师)刘森林 | 关键词:强制执行公证,抵押合同 | 浏览:2578为了保障贷款安全,一些银行通常会要求借款人和担保人就其与银行的借款抵押合同进行强制执行公证,在贷款未能按期归还时援引有关强制执行力的公证书的规定,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笔者认为,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抵押合同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为了保障贷款安全,一些银行通常会要求借款人和担保人就其与银行的借款抵押合同进行强制执行公证,在贷款未能按期归还时援引有关强制执行力的公证书的规定,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笔者认为,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抵押合同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一、案情简介
2004年3月,某支行分别与A公司和B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各一份。借款合同约定某支行贷款450万元给A用,借款期限一年。抵押合同约定B公司愿意用自有的某房产为A公司提供抵押,并办理了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同月,某支行所在地的区公证处对上述借款及保证合同出具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某支行履行贷款义务后,A公司未按期归还借款,B公司亦未履行担保义务。2005年4月,某支行向区公证处出具执行证书,某支行据此向区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区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某银行对裁定不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被驳回。笔者认为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的担保合同不具有强制执行力,法院裁定合法。
二、法律分析
我国现行有关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主要是民事诉讼法和公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8条“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37条规定“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前款规定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构。”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司法部部门规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联合下发的通知也对强制执行公证进行了明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执行机构负责执行下列生效法律文书:……(4)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
第39条“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公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债权文书以给付货币、物品或者有价证券为内容;
(二)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
(三)债权文书中载明当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
(四)《公证法》规定的其他条件。”以及2000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发布的《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第1条“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债权文书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
(二)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 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
(三)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上述规定构成了我国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渊源,对强制执行公证的要件进行了明确。
从抵押合同的法律性质上讲,抵押合同属于物权合同,不属于债权合同,不属于强制执行公证对象。民法上的合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合同是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专指债权合同。广义合同除债权合同外,还包括物权合同、身份合同等。债权合同是指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物权合同系指当事人以物权变动为内容而订立的合同。抵押权属物权的一种,抵押合同是抵押人与抵押权人设立抵押权的协议,抵押合同应属物权合同,并不属于强制执行公证的对象。
从抵押合同与借款合同的主从关系上讲,不能依据“从随主”的原则适用强制执行公证。虽然在民事实体法中担保合同与借款合同之间是主从关系,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0条 “在主合同纠纷案件中,对担保合同未经审判,人民法院不应当依据对主合同当事人所作出的判决或者裁定,直接执行担保人的财产。”的规定,在诉讼法中担保合同与借款合同不存在主从关系。因此,不能援引借款合同可以赋予强制执行公证效力就可以对抵押合同赋予强制执行公证效力。
从抵押合同的内容上分析,抵押合同不符合强制执行公证的条件。依照我国强制执行公证的相关规定,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合同必须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债权人依据此类合同所享有的权利必须是请求债务人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请求权。抵押合同是抵押人与抵押权人设立抵押权的协议,对于抵押人为第三人的情形,抵押人亦被称为物上担保人,在抵押权依法设定后,抵押权人与物上保证人的关系仅限于物权关系而没有债权关系。物上担保人对抵押权人负担的责任为物的责任,仅以其提供的抵押标的物为限对债务提供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不能对物上保证人的其他财产主张权利,只能就担保标的物求偿,也没有请求物上保证人代为履行债务的权利,即使抵押权人变价抵押物不足以清偿其债权时也一样。即使对于债务人提供抵押的情形,抵押权人对抵押人所享有的债权也是基于主合同而非基于抵押合同。抵押权人所享有的仅是请求抵押人办理抵押登记的请求权,并非请求抵押人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抵押合同因不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不满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综上,既然抵押合同不属于强制执行公证对象,其内容亦不符合可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所必须具备的内容,依照我国公证法关于“公证机关能够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的,仅限于符合三个特定条件的债权文书”的强制性规定,公证机关无权对抵押合同进行强制执行公证。如果盲目对抵押合同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既增加借款人财务负担,也浪费抵押权人的人力资源。
第四篇:诉讼和解方案
诉讼和解方案模板
原告:
被告:
由人民法院出具法院盖章的民事调解书,调解方案内容:
一、解除x年x月x日原被告之间签订了《xx协议》。
二、协议生效后xx日内,原告退还被告物品清单(附件一:),由被告负责派人到原告退还物品所在地领取。附件一:退还物品清单已经原被告双方核对确认,如果被告领取时发现短缺,原告x价50%予以赔偿。被告人员需携带身份证、复印件、被告全权授权书(载有被授权人身份证号码)。如被告未能在协议生效后15日内领取,灭失风险由被告承担,被告每延长一周领取物品,应向原告支付500元保管费。原被告完成物品交接后,签署物品交接完毕确认书(附件2)。
三、被告于本协议签署后3日内,向xx人民法院指定账户支付元。xx人民法院在收到原告提交的被告授权代表签署的物品交接完毕确认书及其授权委托书后向原告支付xx元。
四、xx号案诉讼费用由原告承担,xx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各自诉讼花费各自承担。
五、原被告因《xx协议》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已解决,双方再无争议。
附件一:退还物品清单
第五篇:诉讼和解协议书
诉讼和解协议书
甲方:陈伟华 乙方:王心民
甲乙双方因打架致残纠纷一案,乙方向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该案诉讼过程中,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确定于协议生效时,一次性支付给乙方8000元(捌仟圆整)。
2、乙方承诺于甲方足额给付捌仟圆整起,向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自动申请撤回对甲方的诉讼。
3、本协议自甲,乙双方履行完毕后,甲,乙双方再无任何纠纷。
4、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签订时间: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