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0:3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篇: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1:

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4号)关于“对生活贫困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实行临时性救助措施,适当补助有关医疗费用”的精神,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级安排专项经费,对符合治疗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提供医疗救助。为了保证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与目标

(一)原则:认真执行《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试行)(见附件2),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愿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内科治疗救助,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目标:对符合内科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通过住院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二、定点医院的条件

为确保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范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救治的管理,各地应选择定点医院开展治疗救助工作。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定点医院必需符合相应条件,并办理申报、审批手续。

(一)内科定点医院条件

1、医院资质与资格 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县级以上(含县级)血吸虫病防治专科医院或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

(2)具备诊断、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和抢救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的能力。

(3)近两年未发生过与晚期血吸虫病救治有关的重大医疗事故。

2、技术人员

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和2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内科医师,有配套的、具有资质的药剂和护理人员队伍。

3、设施与设备条件

(1)有符合要求的检验室及病原、免疫、生化检测设备(血液生化仪等);

(2)有常规诊疗设备(胃镜、直肠镜、B超仪、X光机、心电监护仪等);

(3)符合要求的内科病房及抢救室或重症监护室;(4)有符合要求的药房和质量保证的临床用药;(5)有安全可靠的临床用血来源;

(6)有规范管理的病案资料室及信息处理、传输设备(计算机等)。

(二)定点医院的确定和撤消

1、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救治工作的需要,按照“合理布局、方便患者、利于管理”的原则,选择辖区内2-3家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候选单位,逐级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推荐。原已确认的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救治定点医院可优先作为内科定点救治医院候选单位推荐。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省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专家指导组对推荐的医疗机构进行考核评估,根据评估意见,结合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救治工作需要,确认1-2家医院为定点医院。

3、省、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监管,组织专家明查暗访,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定点医院进行考核,不符合条件的定点医院应及时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撤消。

三、内科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和审批

(一)申请内科治疗救助对象的条件 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试行)中“晚期血吸虫病诊断标准”的晚期血吸虫病人。

2、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农民。

3、经济收入低于当地乡(镇)平均收入水平。

(二)治疗救助对象筛选与审批

1、患者本人向当地基层血防站(血防组、卫生院)提交治疗救助申请表、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本人近期照片、所在村(居)委会对申请人身份和经济状况的证明。

2、当地基层血防站(血防组、卫生院)依据晚期血吸虫病人登记册等资料和《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试行)的诊断标准,对提出申请的患者进行初步筛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分类登记造册,将结果上报当地县血防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当地定点医院负责对本县经过筛选的对象进行确诊。定点医院不能确诊的,邀请上一级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专家指导组的专

家会诊。

4、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患者的个人资料、证明材料和定点医院的诊断结果等作进一步审核,确定救助对象,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按照“分期分批安排”的原则,制定救治工作计划。优先考虑病情危重病人、未接受过救助的病人和预期治疗效果好、易巩固、能恢复生产生活能力的病人。

5、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逐级将审核后的救治对象的有关材料和救治工作计划逐级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省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专家组对计划进行审核后,下达治疗计划,并上报卫生部。

6、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省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治疗计划,向定点医院安排相应的医疗救助任务,并向安排在当年救治的患者出具相关证明,作为住院治疗救助凭证。未纳入本年救治计划的,应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

四、住院管理

(一)患者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血防办)的介绍信、晚期血吸虫病内科治疗救助定点医院的诊断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原件办理入院手续。

(二)定点医院在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前,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有关政策和注意事项,病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办理入院手续。

(三)定点医院应按照《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试行)的规定,结合本省医疗项目收费标准、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办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根据病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原则上使用常规检查和甲类药;如需特殊检查及特殊用药,必

须经县级技术指导小组同意;收费实行“一日清单”制,“抄告单”由病人或其家属签字。

(四)不属于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范围的疾病的检查和用药,其费用全部由患者自己负担,但事先应告知患者,征得其同意并签字。

(五)治疗期间出现不能由医院处理的意外情况或严重并发症,要及时请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专家指导小组会诊。

(六)患者出院时,经治医生应认真书写出院小结,交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五、救助经费使用及管理

(一)补助标准

中央财政对于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内科治疗给予适当补助。原则上,内科治疗一般按每人不超过3000元的标准执行;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且无外科手术指征者和顽固性腹水等危重病人,每名病人不超过6000元的标准,具体救助标准由省级卫生、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合理制定。每位病人每年原则上只能享受一次内科治疗救助。

(二)报账程序

定点医院将救助对象签字后的出院小结、医嘱单、费用清单复印件(装订成册)报县卫生行政部门。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每例内科治疗对象的治疗方案及实际医疗费用等进行审核,并逐级上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后,按照标准拨付晚期血吸虫病内科治疗经费给定点医院。原则上,每季度拨付一次。

(三)经费管理

1、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经费要按照《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04‟24号)执行,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2、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补助经费要严格执行补助标准,按规定程序审核后,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支付。实际治疗费用在补助标准以内的,实报实销,超过补助标准的部分由患者自己负担。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治疗要严格执行《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试行),保证治疗质量,同时要厉行节约,杜绝不合理费用发生。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和挪用。

4、在审核治疗方案和治疗费用时发现方案、费用不合理的,其不合理的费用由定点医院承担,已报账的,应予以扣回,不得转嫁给患者。

5、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张榜公布等形式,公示享受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的人员名单,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

六、资料管理

(一)定点医院必须妥善保存每位住院病人的病案资料(病历、医嘱、包括各项检查结果、病程记录、处方、费用清单等)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证明,以备查验。做到一人一档,保证各项数据准确可靠。资料实行专人保管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

(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完成资料整理、统计、分析,并将总结材料逐级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七、组织管理与质量控制

(一)根据卫生部、财政部项目管理方案,省卫生、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计划任务安排,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二)省、市、县分别成立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专家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拟订技术方案细则;对定点医院进行评估与确定;对救助对象的审定与最终的审核验收与评估;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培训业务技术骨干;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和处理;对定点医院确诊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抽查(核实诊断)和晚期血吸虫病人救助医疗质量的监督。

(三)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血防办)负责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工作的具体实施,明确职责,建立办事规则、办事程序等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组织血防站(组)和乡村医生进行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的宣传发动工作,对在册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告知,及时发现未在册晚期血吸虫病人。

(四)增强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各级卫生部门、血防机构和定点医院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晚期血吸虫病内科治疗救助的政策,使群众和患者了解政策和办事程序。

(五)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努力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各定点医院要加强与基层血防、卫生院的沟通与联系。

(六)加强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工作的督查。要建立明查暗访、进村入户与救助对象面对面访问核实、深入定点医院抽查等核查机制,市级组织抽查数不少于救助治疗数的20%,省级组织抽查数不少于救助治疗数的10%。核查情况须登记在案。发现服务不完善的,要及时采取

措施加以改进;发现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必须严格追究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撤销定点医院资格。

(七)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提交专题报告。

各项目省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篇:民生工程晚期血吸虫病人医疗救治相关政策

民生工程晚期血吸虫病人医疗救治相关政策

一、晚期血吸虫病人医疗救治目标

通过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实施内科医疗救治,明显改善病人症状和体征,基本恢复或部分恢复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晚期血吸虫病人医疗救治原则 1.坚持适当减免、分级负担的原则。2.坚持注重实效、避免重复的原则。3.坚持医疗安全、保证救治质量的原则。

三、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治标准

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救治标准为平均每人5000元。凡符合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条件的患者每年可享受1次医疗救治。病人视临床治疗需要产生的医疗救治费用不等,有的突破标准有的低于标准,可在总项目经费内调控,但不得突破晚血医疗救治专项经费总和。

四、桐城市晚期血吸虫病人医疗救治定点医院 市人民医院和市血防医院为晚期血吸虫病人医疗救治

第三篇: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1:

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71号)的精神和《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的工作目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为了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与目标

(一)原则:认真执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附件2),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和治疗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目标:

1、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有效机制。

2、提高治疗率,降低肇事肇祸率。

3、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除西藏自治区外,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市、农村各建立1个示范区。示范区名单见附件4。

(二)项目内容(即示范区工作任务)

1、登记、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登记示范区内常住人口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对登记的患者进 1 行精神科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全部资料建档立卡(电子版和纸质)。

2、随访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

从登记的患者中筛选出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由经过培训的个案管理员(精神科医生、社区医生、乡村医生和受过培训的专科护士等)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做好随访记录。随访要求每月一次。

3、免费向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

根据本《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对随访的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免费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免费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每季度免费进行一次相关的化验和心电图检查,每半年由精神专科医生进行一次服药后免费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案调整。

4、应急处置患者。

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派精神科专业人员,对有急性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提供应急处置(具体见附件2)。其中,对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免费应急处置。

5、免费紧急住院治疗(以下简称“免费住院治疗”)。在应急处置的患者中,按本《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为需要住院的贫困患者提供一次性住院费用补助。

2005年项目的具体实施内容见附件4。

三、免费药物治疗和免费住院治疗对象的申报、审批和管理

(一)申请免费药物治疗和免费住院治疗对象的条件 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家庭居住地在示范区内;

2、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 2 要求评定为具有肇事肇祸倾向者;

3、城市患者的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贫困线以下,或者农村患者的经济收入低于当地乡(镇)平均收入水平(当地贫困线确定,以前一政府统计资料为准)。

(二)免费药物治疗对象的申报、审批

1、患者本人或家属向示范区项目办公室提交“免费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申请表”、患者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患者近期照片、所在村(居)委会对申请人身份和经济状况的证明。

2、示范区项目办公室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并依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资料、对患者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审查。对符合条件者,报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批准。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免费药物治疗项目进展情况,按季度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免费住院治疗对象的申报、审批、费用支付

1、患者本人或家属向示范区项目办公室提交“免费紧急住院治疗申请表”、患者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患者近期照片、所在村(居)委会对申请人身份和经济状况的证明。已经属于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只需要提交免费住院申请表。

2、示范区项目办公室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并依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资料、患者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结果,以及医院的应急处置建议进行综合审查。对符合条件者,报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批准。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免费住院治疗情况,按季度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3、免费住院治疗的患者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符合条件的医院收治。医院应按照正常住院程序收患者住院治疗。

(四)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每年对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病情 3(包括暴力行为及肇事肇祸倾向)和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评定,根据需要对资助患者进行调整。优先考虑病情严重患者。

(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于每年11月30日以前,将免费药物治疗、免费住院治疗患者的统计情况(人数、疾病诊断分类等)报卫生部。

四、招标采购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附件2)提供的治疗药品建议目录,合理制定计划购买药品和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组织招标采购工作,所购药品的相关资料(药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要进行登记保存,并将采购结果报卫生部、财政部备案。

五、项目经费使用及管理

(一)经费补助内容和范围

肇事肇祸病人筛选登记、肇事肇祸病人诊断与危险性评估、病人的治疗随访及管理、免费药物治疗患者的药物、化验及复诊、肇事肇祸病人应急处置、患者免费住院治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国家现行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拓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费用的支付渠道,切实解决贫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费用问题,提高项目目标人群的覆盖率,降低肇事肇祸率。

(二)报账程序

被批准免费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出院后,医院应将患者或家属签字后的出院小结、医嘱单、住院费用清单复印件(装订成册)提交示范区项目办公室。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每例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及实际医疗费用等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示范区卫生 4 行政部门予以医院一次性补助每例1500元人民币。按季度拨付。

(三)经费管理

1、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经费要按照《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04]24号)执行,专款专用。

2、免费住院治疗补助经费要严格执行补助标准,按规定的程序审核后,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支付。治疗费用在补助标准以内的,实报实销,超过补助标准的部分由患者自己负担。对免费住院治疗患者的治疗要严格执行有关疾病的诊疗规定,保证治疗质量,同时要厉行节约,杜绝不合理费用发生。

3、接受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应使用项目采购的药品。非项目采购的药品的费用,不得从项目经费中支出。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和挪用。

5、在审核治疗方案和治疗费用时发现其治疗方案不符合《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费用支出不合理的,其不合理费用由承担治疗任务的医院自行负担;已报账的,要予以扣回,不得转嫁给患者。

六、信息安全及档案管理

(一)纳入项目的患者信息应按照要求全部录入《全国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全国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专人管理和分级授权管理的制度。各省和示范区应安排专人负责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承担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未经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同意,不得透露患者信息。所有用于教学、参观等演示的患者信息,应设置为虚拟病历,禁止直接演示患者病历。

(二)承担项目任务的医院,要妥善保存项目中每位病人的病案资料(病历、医嘱、各项检查结果、病程记录、处方、费用清单等)5 以备查验。做到一人一档,保证各项数据准确可靠。

(三)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项目档案,及时完成资料整理、分析、统计,并将总结材料按规定逐级上报到卫生部。

七、组织管理

(一)根据卫生部、财政部项目管理方案,卫生部负责项目的总体指导、质量控制、评估考核工作;建立《全国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信息管理;成立国家精神卫生项目指导组(成员名单见附件3),承担项目技术指导、督导工作;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建立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承担项目日常管理工作。

(二)省卫生、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计划任务安排,落实配套经费,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各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完善项目实施计划和监督管理制度,成立由相关卫生行政人员、精神科专家等组成的省级精神卫生项目工作组,下设项目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项目工作组主要职责是:

1、对示范区提供技术指导,开展项目质量控制。

2、对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3、对获得免费药物治疗和免费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抽查(核实资格、诊断、治疗方案和效果等)。

4、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和处理指导。

5、培训项目业务骨干。

6、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处理项目相关的突发事件。

(三)示范区应按照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机制的要求,在政府领导下,成立由卫生、财政、计划、公安、民政、劳动保障、残联等部门参加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

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主要职责是:

1、制定办事规则、办事程序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项目管理责任。

2、成立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承担社区患者监管信息资料的管理、免费药物治疗和免费住院治疗患者资格审查、项目组织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

3、建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村(居)委会为一体的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机制,组建由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过的精神科专业医师、防保医生和个案管理员等组成综合防治队伍,承担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工作。

4、指定本地区内符合条件的精神专科医院或者具有精神科的综合医院承担项目中与医疗相关的工作。

(四)指定医院的主要职责是:

1、成立由精神科医师组成的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监管治疗组,在项目办公室的领导下,负责指导社区纳入患者和随访管理、对登记的患者进行精神科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

2、按《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的规定,向免费药物治疗和免费住院治疗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3、承担肇事肇祸病人应急处置任务。

(五)示范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根据工作量(纳入的患者人数、需要随访的患者人数等)配备相应的医务人员参加项目实施工作。主要职责是:

1、登记、上报社区肇事肇祸病人。

2、设立个案管理员,负责:①提供病人线索并联系就医;②对经诊断评估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开展随访,填写随访记录;③对纳入免费药物治疗的贫困患者,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治疗方案 7 负责随访、定期发放免费治疗药物、监测病情变化,观察并及时处理药物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按要求认真填写治疗病历(具体见《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

(六)村(居)委会的职责是:

1、协助登记、上报辖区内居住的重性精神病人。

2、协助开展病人的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置。

3、调查了解申请免费药物治疗、免费住院治疗的病人家庭经济情况,对符合项目资助条件者提供证明材料。

八、质量控制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逐级上报,按要求建立完善项目管理机构和技术队伍,明确职责分工。

(二)各项目实施单位应认真填写病例登记表、病例复核表、病例随访表、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应急处置表及实验室检查记录表等各种记录表格,登记信息完整准确,便于检查与核对。

(三)采用计算机病案登记系统,对筛查的病例进行上报,便于省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部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和项目完成情况。

(四)适时召开项目中期会,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汇报检查,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帮助项目执行单位更好地完成项目。

九、突发事件处理

项目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应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处理,同时立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并抄报卫生部。

十、监督与评估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项目督导考核办法和要求,对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定期督导和考核,并将有关方案、办法、要求、督导和考核结果、项目总结等材料,逐级上报到卫生部、8 财政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每年至少在项目中期开展1次督导,在项目终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卫生部将组织国家精神卫生项目指导组和有关专家,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开展效果评估。

(二)监督评估的主要内容

1、管理督导

包括:项目实施方案、质量控制方案、督导方案及督导记录、项目进度、项目完成质量和总结报告等。

2、技术督导

包括:对示范区内常住人口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登记人数、其中有肇事肇祸危险的患者人数、患者档案(含计算机病案登记)质量;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的跟踪随访记录、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患者的免费药物治疗记录及化验检查记录、每半年一次的疗效评价与治疗方案调整记录;对肇事肇祸病人的应急处置记录及免费住院治疗患者的出院病历首页等。

3、项目评估 评估方案另行制定。

各省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卫生部备案。

第四篇: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管理办法

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管理办法

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管理办法

(2008年8月13日 深劳社规〔2008〕25号)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管理,维护参保人权益,根据《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包括:

(一)心脏彩超(UCG);

(二)活动平板心电图(ECG-ETT);

(三)动态心电图(HOLTER);

(四)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

(五)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六)核磁共振成像(MRI);

(七)颅内多普勒血流图(TCD);

(八)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肾、胆结石(ESWL);

(九)高压氧舱治疗(HBO);

(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检查治疗(仅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治疗和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以及急性内脏大出血的急诊抢救);

(十一)伽玛射线(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Gamma Knife);

(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

第三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工作量、服务质量、信誉程度等,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日常审核业务全部或部分授权定点医疗机构,并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委托定点医疗机构审核门诊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费用的结算方式和偿付标准。

定点医疗机构具备大型医疗设备和治疗项目但未获得市社会保险机构授权的,参保人需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可向市社会保险机构申请,经市社会保险机构审核同意后,记入市社会保险机构偿付范围。

第四条 门诊诊疗应遵循先做一般检查治疗,后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的原则,保证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结果达到国家规定的阳性率标准。

对确需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由定点医疗机构专科医生或急诊科医生申请并填写《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门诊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审核、报告申请单》(以下简称申请单)。由非专科医生或非急诊科医生(如医技科室和简易门诊医生等)填写的申请单,其费用市社会保险机构不予偿付。

第五条 门诊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先由专科医生或急诊科医生填写申请单,经科主任签字,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办(医务科)审核后方可进行检查和治疗。急诊抢救病人可先做检查,但须在5个工作日内补办审核手续。申请单应按《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的程序每月上旬报市社会保险机构。

第六条 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经定点医疗机构核准在门诊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按80%列入医疗保险记账范围(做CT和核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时,只能一次性收取检查费、造影剂药品费用和核准的材料费用)。

未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核准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偿付。

第七条 没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定点医疗机构,其住院病人确需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可由专科医生开具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申请单,经市社会保险机构核准后,再到配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个人现金支付的费用,凭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审核申请单、原始收费收据、本人社会保障卡,到市社会保险机构核准报销,费用摊入申请医疗机构的住院平均费用。

第八条 参保人在住院期间需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由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确定使用,其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按退休人员95%、其他人员90%列入医疗保险记账范围。

第九条 参保人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时,因急诊、电脑故障或社会保障卡失磁等原因,不能记账的,由患者先行自付现金,然后凭相关资料到社会保险机构申请报销。

第十条 定点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社会保险机构除了拒付相关费用外,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暂停或取消其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审核、记账资格:

(一)不按照收费标准收费或重复收费的;

(二)不严格把关造成冒名顶替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

(三)以“超协议规定的偿付标准”为由拒绝给应该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参保人开申请单的;

(四)滥做检查,阳性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

(五)让住院病人到门诊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

(六)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十一条 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结算按《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8年8月15日起施行。《深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项目管理办法》(深社保发〔2003〕78号)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废止。

下载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