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时间:2019-05-15 00:1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第一篇: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一.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名词术语

(一).医院消毒: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病源微生物的过程。

(二).消毒: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三).灭菌: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四)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五).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六).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比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治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之后进行的消毒,均为预防性消毒。

(七).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之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八).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九).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一).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二).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

(十三).抑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

二.消毒作用水平:

根据消毒因子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种类以及对微生物杀灭能力,可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级。

(一)灭菌: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属于此类的有:热 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物理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过氢等化学消毒方法。

(二)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乙氢、含溴消毒剂、臭氧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

(三)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四)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 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低效消毒剂有新洁尔灭等。

三: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一)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

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 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性组织检查钳等。

(二)中度危险性用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之内。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避孕环、口罩等。

(三)低度危险性用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

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如钟表、痰盂、面 盆、地面、桌面、床面、被褥、治疗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

四: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一)凡是高度危险的用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二)凡是中度危险的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消毒法和高水平消毒法,(内窥镜、体温表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

(三)凡是低度危险性用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只作一般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 殊情况下才做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五:消毒灭菌的种类

(一)自然消毒法:

1.日光曝晒法: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力,物品在日光中曝晒6小时,可达到 消毒目的,常用于枕头、被褥、毛毯、书籍等的消毒。曝晒时要注意翻动使其各面都能直接受到日光照射。

2.通风:是一种自然消灭微生物的有效方法,病室应定时通风,尤其是换药室和治疗室,应通风半小时。

(二)物理灭菌法: 1.原理:是利用高热或日照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失去活性和结构被破坏,最后死亡。2.种类:

(1)干热灭菌法:

a分类:烧灼、干烤。

b适应范围: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器械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和金属等制品的消毒。

c注意事项:待灭菌的物品干热灭菌前,应洗净,防止造成灭菌失败或污物炭化,玻璃器皿灭菌前应洗净并干燥,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使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防止炸裂。(2)湿热灭菌法:

a煮沸灭菌法:凡是不怕潮湿可耐高温的物品,如搪瓷类、金属类、耐热玻璃、橡胶类及耐高温的塑料用品都可用此法消毒。

b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利用饱和蒸汽的湿热在一定的压力下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芽孢和病毒的方法,效果彻底可靠,适应于耐高温、耐高湿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根据排放冷空气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3)紫外线消毒法:

a适用范围: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b使用方法:

①对物体表面的消毒:距离1米,消毒有效区在灯管周围1.5-2米,时间30-60分钟。②对室内空气的消毒:有效距离不少于2米,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③对水和其它液体的消毒:可采用水内照射和水外照射,采用水内照射法时,紫外线灯应装有石英玻璃防护罩,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

c注意事项:

①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②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③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④不得使紫外线光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⑤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标定一次。⑥紫外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000小时。⑦做好消毒使用登记。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1.原理: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渗透细胞内,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或沉淀,或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破裂溶解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2.方法:擦拭法、洗涤法、喷雾法、熏蒸法。3.使用原则:

⑴根据物品的性能及各种病原微生物,选择适用的化学药品。⑵严格掌握所用化学药品的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⑶被消毒物品必须清洗干净,如物体表面有油污、脓血、水分等都不利于灭菌。⑷挥发性药品要加盖,要定期更换。

⑸浸泡的物品,使用前需用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免药物刺激人体组织。

六.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规范

(一)戊二醛

1.特点:属于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细菌芽孢,并能灭活肝炎病毒,其灭菌浓度为2%以上。

2.灭菌: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3.消毒: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小时后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4.注意事项:

⑴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应注意皮肤粘膜及呼吸道的防护。

⑵对铝有破坏腐蚀性,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⑷密闭、阴凉、通风处保存。

(二)84消毒液

1.特点:是以有效氯(4.5%-5.5%)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可杀灭化脓性球菌和肠道 致病菌。

2.消毒:

⑴医疗器械消毒,按1:200比例配制,作用时间10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⑵一般物体表面消毒,按1:99配制,作用时间20-30分钟。3.主要事项:

⑴本品对金属制品有腐蚀性,对棉织品有腐蚀脱色作用,毛、麻、丝织品禁用。

⑵有效氯含量有效期为三个月,第四至第十二个月,每延长一个月,药量增加0.1倍使用。

⑶避光保存,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三).过氧乙酸

1.特点: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适应于耐腐蚀性物品、环境及皮肤的消毒与灭菌。

2.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凡能够浸泡的物品均可用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消毒时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过氧乙酸的容器中加盖,取出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擦干后使用。

a.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0.1%浸泡15分钟。b.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0.5%浸泡30分钟。

c.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1%浸泡5分钟,如果是灭菌,浸泡30分钟。

⑵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0.1%的浓度擦拭。⑶喷洒法:

a.对一般污染表面上的消毒用,02.-0.4%喷洒,作用30-60分钟。

b.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表面上的消毒,用0.5%喷洒,作用30-60分钟。3.影响因素:

⑴.温度: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

⑵.湿度:空气中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⑶浓度和作用时间:杀菌作用随浓度的增高、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注意事项:

⑴.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极易分解,因此,应于用前配制,配制后的稀释液应盛于塑料容器中,避免接触金属离子。

⑵.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及时用清水冲洗。

⑶.接触高浓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谨防溅入眼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

⑷.物品用过氧乙酸消毒后,应放置1-2小时,待残留在物体表面上的过氧乙酸挥发、分解后使用。

(四)过氧化氢

1.特点: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等特点。

2.适应范围:适用于丙稀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形眼镜,不耐热、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

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3%过氧化氢的容器中,加盖,浸泡30分钟。

⑵.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⑶其它:用1-1.5%过氧化氢漱口,用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4.注意事项:

⑴.过氧化氢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当测试有效含量。⑵稀释液不稳定,应于用前配制。

⑶.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⑷.使用浓度较高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⑸.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可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五)乙醇

1.特点: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发挥、不稳定等特点。

2.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分钟。

⑵擦拭法:对皮肤的消毒用75%的棉球擦拭。

4.注意事项:1.乙醇易燃忌明火。2.必须使用医用乙醇。

(六)碘伏

1.特点: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并无黄染、对铜、铝、碳、钢等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等特点。

2.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粘膜等的消毒。

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碘伏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碘0.025%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⑵擦拭法:

a.卫生洗手消毒 :浓度0.05%浸泡2分钟。

b.外科洗手消毒 :浓度0.25-0.5%,擦拭3分钟。

c.手术部位、注射部位消毒:浓度0.25-0.5%局部擦拭2遍2分钟。D口腔粘膜及创口粘膜创面消毒:500mg/L(0.05%)擦拭3-5分钟。4.注意事项:

⑴.应于阴凉避光处保存,防潮、密封。

⑵碘伏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做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⑶消毒时若存在有机物,应提高药物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

(七)甲醛

1.特点:是一种灭菌剂,对所有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甲醛气体灭菌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对消毒灭菌物品无损害。

2.适用范围:可用于对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用品的消毒。

3.使用方法:使用甲醛消毒、灭菌,必须在甲醛消毒灭菌箱中进行,消毒箱必须有良好 的甲醛定量加入和汽化装置,甲醛消毒灭菌箱必须有良好可靠的密闭性能,消毒灭菌过程中不得有甲醛气体泄漏。

4.注意事项:

⑴.用甲醛消毒箱消毒物品时,不可用自然挥发法。

⑵环境湿度和温度对消毒效果影响较大,消毒时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

⑶被消毒物品应摊开放置,中间应留有一定空隙,污染表面应尽量暴露,以便甲醛气体有效地与之接触。

⑷消毒后,一定要去除残留的甲醛气体,也可用抽气通风或用氨水中和法。⑸甲醛有致癌作用,不易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八)新洁尔灭

1.特点:属单链季胺盐的消毒剂,属低效消毒剂,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毒性小、稳定性好、对消毒物品无损害。

2.适用范围:皮肤粘膜消毒,环境物品消毒。

3.使用方法:

⑴皮肤消毒:用0.05-0.1%皮肤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5分钟。⑵粘膜消毒:0.05%擦拭,作用3-5分钟。

⑶环境表面消毒:0.1-0.2%浸泡、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4.注意事项:

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肥皂、洗衣粉等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不宜合用。⑵有机物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严重污染时应加大使用剂量或延长作用时间。

七.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前医护人员要戴好帽子、口罩并洗手。

(二)执行无菌操作时,操作区域要清洁、宽敞。

(三)灭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容器内、无菌台或无菌巾中,平时掩盖严密,保持干燥,无菌巾一旦潮湿,视为有菌。

(四)在执行无菌操作时,未经消毒的手臂不得跨越无菌区。

(五)要用灭菌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一经无菌容器中取出,不可再放回。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位病员使用一次。

(六)夹取无菌物品时,要面向无菌区,手臂必须保持在腰部以上或桌面以上。

(七)不可面向无菌区大声谈笑、咳嗽、打喷嚏。

(八)打开无菌包前,要检查包布外侧的名称,灭菌日期和无菌标志。

(九)无菌区的边缘3cm内,是无菌区的安全范围,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八.一次性无菌物品放置、使用和处理

(一).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定点分类放置,无过期物品。

(二).使用前检查有效期是否过期,包装有无破损、漏气、过期,破损、漏气物品禁止使用。

(三).使用后按规定毁形,分类浸泡消毒,统一回收。浸泡液每日更换。

(四).建立发放、回收登记,认真记录。

(五).禁止另做它用。

(六).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袋)、采血针、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可放入专用收集袋直接焚 6 烧。

(七).没有接触人体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毁形后即可回收。

(八).明确没有污染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如输液袋(瓶)、配制药物的针筒等,使用后不需要浸泡,只要毁形后即可回收。

九.抗菌药物治疗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十.病房感染管理

1.科室卫生无死角。

2.湿式扫床,一床一套,一日二次。3.擦床头桌用专用巾。

4.扫床巾每日使用前,按规定配制84消毒液浸泡后拧干,用后浸泡10分钟,用清水洗 净拧干,放置在扫床巾晾挂架上,晾干备用。

5.每日要开窗通风。6.墩布洁污分开,挂干。7.不在病房清点被服。

8.病人离院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9.棉被褥、床单、被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十一.手术器械和用品灭菌

(一).手术器械的灭菌 1.清除污染

⑴非感染症病人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应选用加酶洗涤剂浸泡擦洗或选用洗净消毒装置。⑵感染症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分别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处理。2.包装见有关制度章节 3.装载见有关制度章节

4.灭菌方法: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二)手术缝线的灭菌:可采用环氧乙烷或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三)锐利手术器械的灭菌:用于高压灭菌。

(四)不耐热手术器械的灭菌:只能用冷灭菌方法或化学灭菌处理。

(五)手术用敷料的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除极少数不宜用湿热灭菌的敷料外,手术敷料首选用压力蒸汽灭菌。2.干热灭菌:凡士林油纱条、纱条的灭菌,蒸汽不宜透过,应选用干热灭菌。

十二.一般诊疗用品及急救物品的消毒处理

(一).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用清洁剂清洗,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0.1%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二).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三).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的酒精或0.1%过氧乙酸浸

泡10-30 分钟,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四).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用后立即清洁消毒,消毒采用高压灭菌方法。

(五).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清洁后浸泡在0.1%过氧乙酸或0.05%84消毒液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封闭保存备用。

(六).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呼吸机管路、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

(七).氧气湿化瓶的内芯接管、皮管,每周消毒一次,用0.05%84消毒液浸泡30 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八).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用水,鼻塞每日用酒精擦二次,鼻腔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或棉签擦二次,保持清洁通畅。

(九).雾化吸入喷嘴,原则上一人专用(一次性),如多人使用,每次用后必须用0.05%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十).吸痰管一次性,一用一更换。

(十一).吸痰盐水勤更换。

(十二).急诊室平车、轮椅、观察床等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十三.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一)外科手消毒:略。

(二)卫生手消毒:

1.各科治疗、操作前的消毒: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医护人员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如果手被感染性材料污染应使用有效消毒剂搓擦2分钟后,用流动水、皂液洗净擦干后进行各种操作。

3.连续治疗和操作的消毒:若连续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用抗菌 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快捷手消毒液搓擦2分钟。

十四.病人皮肤粘膜的消毒

(一)一般肌肉、静脉或常规的注射与穿刺前皮肤的消毒,用无菌棉签浸润有效碘0.5%的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皮肤2遍,待半干燥即可注射。

(二)特殊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 的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面积不小于5cm×5cm,血管内留置导管及其它部位分流导管和引流处,每日按要求处理后,用无菌敷料封盖。

(三)病人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

1.准备:手术部位的皮肤应选用肥皂和水洗净,需备皮部位的皮肤以无菌纱布沾取肥皂 和水擦拭干净。

2.消毒方法:消毒范围应在手术区及其外10cm以上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四)会阴部及阴道手术消毒:

1.选用0.5%碘伏皂液棉球依次擦洗大、小阴唇、两侧大腿内侧上1/

3、会阴及肛门周 围,做备皮处理后,用0.5%碘伏液棉球涂擦处理,待碘液完全干燥后(约需3-5分钟),用上法再次涂擦消毒。

2.子宫切除手术前一天晚上用有效碘0.025%碘伏擦洗阴道一次,手术前2小时重 复擦洗一次,阴道冲洗消毒用含有有效碘0.025%的洗涤液消毒。

十五.室内空气的消毒

(一)适用范围:主要是Ⅱ类环境、空气消毒,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换药室、注射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二)环境检验:细菌总数≤500cfu/立方米,(cfu消毒感染菌量)。

(三)消毒方法: 1.紫外线消毒

⑴紫外线灯的选择:可选用产生较高浓度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协调作用。一般按每立方米空间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装灯数。

⑵紫外线灯安装位置:可安装在桌面上方1米处,不考虑表面消毒的房间,可吸顶安 装,也可采用活动式紫外线灯具灯,上述各种方法使用的紫外线灯,照射时间一般大于30分钟。

3.熏蒸或喷雾消毒:可利用化学消毒剂或中草药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消毒,常用的化学 消毒剂有:

⑴过氧乙酸: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立方米计算,熏蒸时间2小时。

⑵季胺盐类消毒剂:每立方米喷1.2ml(折合药物浓度10mg/立方米左右)作用30分 钟。

⑶中草药空气消毒剂:按说明书操作。

十六.Ⅱ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一)适用范围: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二)消毒标准: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10cfu/c㎡。

(三)消毒方法: 1.地面消毒:

⑴.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上的污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⑵.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液擦洗。

2.墙面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 2.0-2.5米高即可。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一般50ml-200ml/㎡,用0.5%过氧乙酸消毒。

3.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适用范围: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⑴.一般情况下,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胺盐类消毒液每日2 9 次擦拭,可清除大部分微生物。

⑵.当用品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必须采用严格的消毒处理。①用0.5%过氧乙酸擦拭或喷洒。②紫外线灯照射,离污染表面不超过1米,照射30分钟。

4.其它表面的消毒:

⑴.适用范围: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

⑵.方法:每天用洁净的水擦拭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消毒 方法参照以上方法。

十七.治疗室消毒灭菌

1.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桌面、地面每日消毒2次,保 持清洁无积灰。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专柜放置,按灭菌日期依次排列,无菌包清洁无损,注有物品名称、有效日 期及化学指示带,无过期包。

4.治疗盘内碘酒、酒精应加盖保存,无菌盘使用不得超过2小时。

5.开启的无菌液体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抽吸的溶媒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无菌液体开启后(配制后)均需注明使用时间。

6.器械液每周请领,每周更换2次,棉签缸、镊子、止血钳每周高压灭菌1次。7.镊、钳浸泡液面要求达到容器口高1/2—2/3处。

8.镊、钳在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放蒸馏水溶液中保存。9.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技术规范。

十八.换药室消毒灭菌

1.开启的液体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无菌液体均需注明使用时间。

2.储存棉球、纱布的无菌罐一经打开,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并注明开启 时间,频繁使用的无菌储物罐应每日更换并灭菌。

3.消毒液应有专用盛器,专柜放置,专人负责保管,标签清晰。4.隔离伤口、特种感染伤口敷料及器械按特殊消毒方法处理、5.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技术规范。

十九.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手术过程中,无菌观念的强弱,可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甚至病人的生命,因此,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一)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臂即不可再接触未消毒物品,穿无菌隔离衣后,背部、腰 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认为是有菌区,不能接触,同样,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也不要接触。

(二)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坠落到无菌布单或手术台边缘以外 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在用。

(三)手术中如果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另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触有 菌地方,应更换隔离衣或加无菌袖,无菌巾、布单等物,如已被弄湿,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立即更换,如条件不允许,也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四)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应背对背移位。

(五)暂时不用的器械、用物摆放在器械桌上,并用无菌巾覆盖,尖锐器械、缝针应尖 朝上,以防穿透无菌敷料被污染;需植入体腔内的物品,使用时应用专用器械或无菌敷料夹持,不能直接用手接触。

(六)污染手术行隔离技术:在切开空腔脏器前,应用盐水垫保护周围组织,并及时吸 除外流的内容物,被污染的器械、敷料应放在污染盘内,不再使用。如器械需使用,须用碘伏处置后再用,手术人员手套应用消毒水冲洗或更换。

(七)尽可能限制参观人员人数,减少污染机会。参观手术时,不能站的太高、离术者 太近,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

二十.感染手术的护理配合

(一)特异性感染手术的护理配合

气性坏疽、破伤风均为厌氧芽孢杆菌感染所致,引流物、分泌物要进行隔离处理,但因 芽孢型细菌比繁殖型细菌抵抗力强,芽孢对干燥、高温、消毒剂都有强大的抵抗力,在尘埃中可存活数年。手术室病人都有较深的手术伤口存在,易形成厌氧环境而受到感染,故在做这类外科特异性感染手术时,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以绝对保护其它手术病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气性坏疽、破伤风的手术治疗,主要是广泛性的扩创、引流或截肢术,其护理配合如下:

1.术前准备:当接到这类特异性感染手术的通知时,应立即进行准备。

2.手术配合:病人进入手术室时,内巡回护士随病人进入手术室,推车留在手术间,关闭门窗。

3.术后处理:参加手术人员脱去口罩、帽子、拖鞋、手套进行个人清洁卫生后方可解 除隔离进行其它工作,手术间由内巡回护士处理:

⑴所有器械、带血布类、拖鞋分别浸泡于1:100的84消毒液内2小时,所有用过的敷料如纱布、绷带、棉垫、一次性注射器、口罩、帽子和手套均浸泡于配有1:100的84消毒液的污物桶内2小时。无菌布类用清洁大布单包好。

⑵浸泡过的布单单独送洗,浸泡过的器械和包好的无菌布类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每天一次,连续3天方可打包使用;浸泡过的拖鞋仍放房间内熏汽消毒;浸泡于污物桶内的一切物品及手术中切下的组织送出焚烧。

⑶墙壁、地板、所有家具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洗。打开抽屉,竖起手术床垫,撒开推车上的棉絮,房间用400%甲醛和PP粉熏汽消毒,按每立方米甲醛2ml、PP粉1g计算,房间按以上料理连续3天,每天一次。

⑷3天后,打开门窗通风,将室内各用物放回原处,解除隔离。

二十一.检验科消毒规范

1.科室建立消毒登记簿,详细记录消毒方式、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及消毒人员签名。2.工作人员操作前后采用皂液流动水洗手。为传染病病人检验时,应带手套。受致病 菌污染的手,用消毒剂浸泡(0.2%过氧乙酸)3分钟后清洗。

3.室内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按㎡空间紫外线灯瓦数≥1.5W,照射时间大于30 分钟。

4.污染区的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工作后用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污染的化验单送 出前用紫外线把化验单两面照射3-5秒后送出。

5.玻璃器械使用后,在皂液中煮沸15-30分钟,再反复洗刷、沥干、烘干,用于微 生物培养的器皿须高压灭菌后使用。

6.贵重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细胞计数器械、酶标检测仪等)有污染时,用2%戊 二醛液擦拭。

7.夹取标本的工具如镊、钳、接种环、吸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 时,应重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液浸泡。

8.废弃标本(液体)用漂白粉(5g/100ml)搅匀后倒入厕所。固形标本焚烧或加2倍 漂白粉溶液搅匀后作用2-4小时,肝炎或结核病标本延长至6小时后倒入厕所。

9.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应焚烧,对可再次使用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 分钟,再用消毒液浸泡。

10.废弃标本及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或箱存放,集中焚烧,每日处理一次。

二十二.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

(一)消毒原则:实行所有病人的标准隔离原则,简化控制感染的措施。

⑴治疗区操作台:治疗每个病人后均需用中效消毒剂进行消毒,治疗外周区应在每天工作结束后消毒及通风。

⑵外科器械及穿破组织或接触组织的器械都应进行灭菌。

⑶只与皮肤接触或可能被传染性气溶胶污染的手、污染的器械进行消毒处理。⑷处理每个病人必须更换手套、洗手。

⑸每月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桌面、椅子、门窗、墙面、地面等,然后进行空气消毒。

(二)空气器械的消毒灭菌

1.外科器械及其它穿破口腔软组织或骨组织的器械(牙钳、解剖刀、骨凿、探针根管器械等)必须灭菌。

2.不穿破口腔软组织但与组织有接触的器械(银汞充填器、塑料器械)应当进行灭菌。3.与皮肤接触,可能暴露在体液或飞沫中的器械以及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的器械(物理测量仪、混汞机)应当进行消毒。

4.口腔检查器械如镊子、口镜、探针、弯盘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如非一次性,可用高压灭菌方法。

(三)的消毒灭菌:每次治疗后,使用过的手机必须进行去污、清洁、消毒

或灭菌,手机使用后应立即进行表面消毒,可采用全自动机械清洗消毒法,手机灭菌温度不超过136℃。

(四)口腔车针的消毒灭菌:车针经常接触破损的粘膜,有血液污染,属高度危险性物 品,必须灭菌。

⑴车针用后立即进行消毒灭菌。

⑵灭菌:①压力蒸汽灭菌121℃30分钟。

②浸泡消毒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五)治疗环境的消毒:汽水枪、高速涡轮机钻使用时,对环境中空气和物品的污染比 较严重,应对环境进行常规预防性消毒。

(六)室进行消毒处理:详细记录消毒方式,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及消毒者签名。

二十三.放射科消毒技术规范 1.科室建立消毒登记,详细记录消毒方式、行动时间、消毒液浓度及消毒溶液签名。2.各诊室通风良好,地面、墙面、桌面及物体表面清洁无污,湿式清扫,每日用消毒 液(0.2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桌面、物体表面。每周对各诊室进行彻底情况消毒一次。

3.操作人员在检查操作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为传染病病人检查后,应进行手的消 毒处理,在常规洗手。

4.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毁形,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在做无 害化处理。

二十四.功能科消毒技术规范

1.科室建立消毒登记,详细记录消毒方式、行动时间、消毒液浓度及消毒溶液签名。2.各诊室通风良好,地面、墙面及物体表面清洁无污,每日用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后用皂液流动水洗手。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时应戴一次性手 套,如果双手被病原菌污染后,应先将手浸泡于消毒液2分钟,再用肥皂水洗手。

二十五.内镜的消毒灭菌

(一)内镜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脏器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2.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效电刀等。

3.凡进入人体自然管道与官腔粘膜的内镜及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二)选择内镜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内镜的消毒、灭菌应首选物理方法,对不耐湿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主要适用湿热内镜的灭菌,如金属直肠镜、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灭菌,以及耐湿热的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的灭菌。

2.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各类内镜的消毒灭菌。

3.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消毒需浸泡20分钟,灭菌需浸泡10小时。4.酸性氧化电解水消毒:适用于胃镜内镜的消毒。

(三)内镜的消毒:

1.软式内镜的消毒:2%戊二醛浸泡,将洁净干燥后的干镜置于2%戊二醛消毒液中浸 泡20分钟,结核病患者使用 后的内镜需浸泡45分钟,灭菌需浸泡10小时。

2.硬式内镜的消毒:能承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部分或全部,首选用蒸汽压力灭菌,不能承受蒸汽压力灭菌的内镜或其它部分,首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3.内镜附件的消毒:

⑴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蓝、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应做到一用一灭菌,消毒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或用0.2%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⑵口圈、弯盘、敷料缸等首选蒸汽压力灭菌或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如0.2%过氧乙酸或0.2%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⑶注水瓶及连接管的消毒:用高水平以上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用水彻底 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用水应为灭菌水,每天更换。

⑷吸引瓶、吸引管的消毒:检查结束后,先清洗吸引瓶之后用0.2%过氧乙酸浸泡消 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⑸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消毒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应每天清洗,再用0.2%过氧乙酸 擦拭,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清洁后作灭菌处理。

二十六.洗衣房消毒技术规范

(一)适用范围:包括全院病人衣服、被单和医护人员的一般工作服清洗消毒工作,但不负责手术室和隔离室的灭菌。

污染区:收集、分检、清点、处理及清洗衣服、被单。

清洁区:晾晒、烘干、缝补、熨烫、折叠、储存及发送洗净衣被和办公。

(二)被的洗涤和消毒:

1.洗涤消毒原则:病人的衣被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必须分批洗涤,先洗工作人员 的工作服、帽子,再洗一般病人的衣被污染衣等,最后洗传染病病人和烧伤病人的衣服。

2.一般衣被洗涤消毒:一般衣被指无明显污染及无传染性衣被。棉质衣被用1%消毒洗涤剂>0℃以上温度,化纤衣被只宜10-45℃,在洗衣机内洗26分钟,用清水漂洗。

3.有传染性的衣被:有明显血、脓、便污染的衣被,视为污染性的衣被,在用热水洗涤 前,先用冷洗涤液或1-2%冷碱水将血、脓便等有机物洗净,再用有效氯0.05%消毒洗衣府溶液洗涤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

(三)衣被储存:包括晾(烘)干、熨烫、折叠、储存。1.工作人员和病人衣服分开。

2.一般污染和有传染性的衣被分开。

(四)洗衣机(池)的消毒:洗衣机(池)洗衣后,特别是洗可能有污染的衣被后,应 用50℃以上热水或消毒剂消毒。

(五)洗衣房的环境清洁消毒:

1.污染区清洁消毒:上班时打开窗户,保持良好通风,下班时污染的地面用0.2%过氧 乙酸溶液拖地一次。

2.清洁区保洁:上班时开窗通风一次,清水擦拭桌、椅、工作台面、地面,保持清洁,下班时关闭门窗,减少灰尘和风沙,地面用清水拖地一次。

(六)洗衣房工作人员的卫生:洗衣房工作人员工作前后,特别是处理了污染衣被或具 有传染性的衣被后,必须用肥皂流水洗手,即使戴手套,工作完后也应用流水洗手。在污染区工作时要穿工作服,工作完后脱下工作服,每天换洗一次。

第二篇:医院消毒技术规范4.1

房 消 毒 隔 离 制 度

一、新入院病人(除急、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

二、传染病人不准和普通病人住在一个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

三、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出院、转院、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对传染病人尸体须经严格消毒后处理。对其所用的物品必须消毒处理。不经消毒不准带出,更不能给他人使用。对其所用的被服、衣服等出院时要进行高压消毒,或用化学消毒剂溶液浸泡二小时后,在行清洗。

四、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进行转院治疗,到过的房间要用5%过氧已酸溶液喷雾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高压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消毒一次。

五、病人用的被服要定期清洗,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褥服装不准有血、尿、便痕迹。每出院一个病人要更换一次。

六、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七、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进行0.2%过氧乙酸溶液空气消毒1~2次。

八、病人用的大小便器均为一次性用品,不得混用。

病房消毒隔离措施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病房消毒措施:

1、床单位:

(1)严格执行一床一套湿扫法,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制。(2)门窗等用擦布与小桌擦布分开,治疗室擦布与其它工作间擦布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3)病人使用脸盆有定期消毒制度,保持清洁光亮。

2、病房环境:

(1)地面清洁,使用拖把做到四分开,每次消毒液浸泡,用后凉干备用。

(2)卫生员掌握消毒液使用要求及方法。(3)有定期空气消毒制度。

3、餐具:

(1)病餐具基本做到医院供应,个别病人愿意自带要有合理的清洗制度。

(2)食具做到一餐一消毒,清洗干净无油腻,必须用蒸气或煮沸消毒。

(3)洗碗布专用,每次洗碗后随食具一起消毒。(4)配膳员要掌握食具消毒各项要求。

4、便器:

(1)必须用广谱消毒液浸泡消毒。

(2)便器浸泡容器要适当,保持消毒液有效浓度及足够量。(3)固定专用水池冲洗便器,每周消毒二次。

(4)便器浸泡或蒸熏,消毒后备用,卫生员熟知消毒液配制方法及使用有效时间。

5、各种治疗:(1)治疗室内紫外线消毒每日二次,每次1小时,灯管清洁,有使用时间记录及使用有效时间。

(2)镊子及罐容器配套,一罐一件,浸泡液为容器的1/2-2/3,每周更换消毒液2次。

(3)各种消毒物品注明灭菌有效期及消毒负责人,有效期一周。(4)输液必须使用一次性密闭式输血、输液器,抽血使用一次性针管。抽血静滴做到一人一针一带,用后浸泡消毒处理。

(5)注射器、头皮针、针头做到一人一针,用后随时放入消毒容器内,不污染其他区域,浸泡处理后交供应室高压消毒。(6)治疗车备用消毒湿毛巾,为病人治疗后随时消毒手。(7)各种导管及有关抢救用物。

①各种引流管、引流瓶、牙垫、舌钳、开口器、氧气鼻管及连接管,用后做到先浸泡后清洗再消毒,有严格有效的消毒措施。②各种导管做到一人一管消毒,长期使用者定期更换消毒。

6、隔离:

(1)各种隔离如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昆虫隔离、接触隔离,保护性隔离等按教科书原则要求。

(2)消化道隔离(床边隔离)要求如下:

①床头有醒目的隔离标记,病人应知道不能与其他病人互相接触,交 换书报食品等。

②护理用具,如体温表、扫床用具、擦桌布、便器均做到专人专用,适当在床旁固定,便器可放固定地点专用。

③餐具每餐后以广谱消毒液浸泡一小时取出清洗后专用。④病人排泄物、剩余饭菜等,如医院下水道有统一处理措施,则可直接倒入下水道,否则需要用氯制剂搅拌消毒处理后再倒入下水道。⑤其他护理用具接触病人后,需及时消毒处理。

⑥脏被服放入有隔离标记的口袋内,送洗衣房单独消毒处理后再清洗。

⑦做有关操作容易污染工作服时需穿隔离衣。⑧各种操作,隔离病人放在最后做。⑨隔离病房门口应设广谱消毒液泡手盆备用。

⑩解除隔离后要有终未消毒处理措施(病人洗澡更衣,床单被褥更换,床单位消毒液擦拭)。

7、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消毒方法,消毒液浓度配制方法和使用消毒注意事项。

炉山镇卫生院

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衣帽整洁,禁留长指甲、戴戒指。

2、执行各项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戴好帽子、口罩,不同患者操作之间必须进行手消毒。

3、注射、输液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采集血标本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换药、清创缝合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清洗。

4、体温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干燥保存,并隔日更换消毒液一次。血压计及听诊器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如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应随时清洗消毒。

5、治疗室、清创缝合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500㎎/L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存放柜及拖地,每天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两次,每次半小时,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治疗室的擦布专物专用且有标记。

6、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内物表每日用500㎎/L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用500㎎/L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床单元用物做到随脏随换。

7、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专柜放置,标明灭菌日期,定期检查,各种无菌包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灭菌。无菌储槽和敷料缸开启注明启用时间,24h后重新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持物钳及容器每周高压蒸汽灭菌,戊二醛消毒液浸泡过轴节,每周更换。所有无菌物品如有污染随时消毒灭菌。

8、注射器、输液器、吸痰管、氧管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按医疗垃圾处置存放,针头、采血针、玻璃安剖等放置于锐器盒内密闭存放。

9、无菌溶液及无菌消毒液开启有启用日期、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10、治疗车、仪器车、转运工具每日用500㎎/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抢救仪器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如有污染随时擦拭消毒

炉山镇卫生院 急诊科消毒隔离措施

1、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衣帽整洁,治疗操作时戴口罩,接触病人或实施护理前后均应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必要时用灭菌液洗手。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定期检查是否过期,各种无菌包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显的标记。凡受到污染的可重复使用的物品,按照污染程度不同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以保证消毒无菌效果。

3、无菌敷料罐开启后应在24小时内应用,无菌镊(剪)、碘伏(酒精)罐、浸泡盘等,每周2次压力蒸气灭菌,如有污染随时消毒。保证浸泡无菌镊(钳)的消毒液液量,及时添加。

4、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用后将针头丢在利器盒内,注射器弃入黄色垃圾袋中。如确有明确血迹、体液污染的一次性注射器,不必分离针头及毁形,直接丢入利器盒内焚烧处理。

5、患者用过的橡胶鼻导管、胃管等放入500mg/L(1:100)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用清水洗净,压力蒸气灭菌后备用。

6、金属器械使用后,浸泡于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30min,送供应室进一步处理,灭菌后备用。

7、体温计浸泡于1000mg/L(1:50)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二步法:第一步:5分钟;第二步:30分钟)取出,清水洗净后擦干备用。

8、使用过的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洗净擦干包好,再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9、观察室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10、诊室、抢救室、观察室、治疗室、清创室,每日用500mg/L(1:100)含氯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车、柜、轮椅等表面,每月彻底清洗1次。墙壁、地面、急救推车(平车)等如有血液污染立即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清洗。

11、如有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后,可用1g/m3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及紫外线进行室内空气消毒;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附:呼吸机使用消毒制度

1、呼吸机表面及内部的灰尘可用吸尘器清除,不能清除部分,用95%乙醇纱布擦拭。

2、被血、痰污染时,不能接触水的部分可用95%乙醇棉球擦拭。每位病人使用后均要进行消毒处理。

3、呼吸机在使用期间,空气过滤网3天清洗1次。

4、呼吸机内细菌过滤器限用1人(或使用1000h更换1次)。

5、使用人工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道每24h更换消毒1次,湿化瓶及换下管道用消毒液浸泡30s 后晾干备用或送消毒供应室行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6、气道特殊感染患者使用的管道应做相应有效的消毒处理。

炉山镇卫生院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凡进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口罩、裤、鞋。帽子必须盖住头发,方准入内。

二、除参加手术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参观手术需经医务部、护理部批准,其人数不能超过各手术间规定之数字。

三、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四、手术前后以0.1%有效氯洗消液擦拭手术间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并以0.1%有的效氯洗消液拖擦地面,室内经常保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大搞一次卫生。术前手术间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做污染手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毒处理。

五、无菌罐、无菌镊(钳),无菌盒每周高压蒸汽灭菌一次。无菌镊(钳)以0.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每周更换消毒液二次。盛碘酒、酒精缺罐每周高压蒸汽灭菌一次。各种治疗包、手术包,敷料包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有效期为一周,一周为用应重新消毒灭菌。凡不能耐高温的器材的精密仪器送环氧乙烷室消毒或在消毒箱内用40%福尔马林40ml/m3+过锰酸钾30g/m3熏蒸消毒12小时。

六、用过的手术器械、手套清洗后擦干、涂油备用,手套晾干备用。用过的布类、敷料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和绿脓杆菌感染患者用过的器械,置于0.2%过氧乙本中浸泡5分钟取出清洗擦干,一次敷料用后焚烧炉焚烧。对用过的手术间,以0.2%过氧乙酸擦拭手术床、麻醉桌、凳、器械台、门、窗、用具,地面以3—5%苏水液拖擦消毒。

七、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手术患者用过的器械,冲洗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再洗净、擦干、涂油备用。用过的敷料送焚烧炉焚烧。不能耐高温的精密仪器,用40%福尔马林40ml/m3+过锰酸钾30g/m3熏蒸消毒,密封24小时后备用。手术间及其用具,以1g/m3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密封24小时后应用。

八、高压蒸汽消毒锅,每锅、每个手术包用化学指示剂(卡)监测灭菌效果,每月做一次生物指示剂监测(即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监测)。

炉山镇卫生院 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

手术室的布局要求

1.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缝,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每台手术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室间污物、敷料及杂物,地面及物品应采用湿式清洁。病人消毒隔离管理

1.进入手术间的病人,需戴帽子及更换干净病人衣服,用交换车床送入手术间。

2.病人不带任何物品进入手术室。

3.有传染病的患者,按感染性或特殊感染性手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医疗器械用物管理

一、无菌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开放置,严防混淆。

2、无菌敷料及无菌器械包,均有专人(人员名单)负责,保持柜厨清洁、干燥。

3、灭菌后物品应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室的专用柜内(离地面20cm、距天花板50 cm、离墙5cm以上),无菌包注明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先灭菌的先用,日期近的排在后面,排列整齐清楚,以便于保管和使用。包外要有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化学指示带、签名。

4、负责人(值班)应每天检查无菌包的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在未污染及包布未破损情况下保存7天,纸塑包装为6个月,过期或包装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包一经打开,24小时内有效,过期重新灭菌。二、一次性物品管理

1、一次性物品的购入需经过院管理部门的严格把关和审定。

2、对进入手术室内的一次性物品要严格把好包装、产品质量、消毒灭菌情况和价格关。对产品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项目逐一按要求确认。

3、每次使用一次性物品打开包装前,必须再次确认灭菌方法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有无破损、潮湿。

4、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存放在专用的无菌物品存放库内并设专人定期检查,进货、发放、管理,不许与非灭菌物品和其他仪器存放一起。

5、使用和开启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6、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或毁形,不得随意丢弃。锐利的物品,血液及其他有机物污染的物品应单独专门处理。

7、开启但未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原则上不得自行重新灭菌,制造商通过广泛的管理及测试手段保证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清洁、无毒、无致热性,具有相容性,无菌并质量稳定,自行重新灭菌便解除了制造商的责任。如必须重新灭菌的一次性物品,就要对使用中的安全和效用负责

三、手术器械管理

1.无菌手术包及手术仪器由值班护士每天检查使用期限与使用性能,腔镜仪器每周检查维护,设专人管理,所有手术器材由专管护士每周大检查一次。

2.贵重手术器材设专柜上锁,定位、定量,定册、专人管理,设 立“贵重手术器材登记本”,由专管护士负责每周清点与使用后销账,防止器械丢失。

3.外来手术器材由供应商送供应室交接清点,清洗、灭菌。4.耐温、耐湿的手术器械及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器械及物品选用低温气体灭菌或内镜灭菌机灭菌。禁止使用福尔马林熏箱作为手术器械灭菌。

5.手术器械使用后应立即清洗祛除污迹、血迹,同时检查器械的性能与配件状况。

6.常规手术器械:日间手术结束,器械经初步清洗后即送供应室处理。夜间手术,器械用1:200多酶液浸泡1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用气枪吹干后次晨送供应室。污染手术器械先浸泡于2000mg/L含氯消毒液30分钟,再按以上方法处理。7.腔镜手术结束后,腔镜器械经初步清洗后即送供应室处理。夜间腔镜器械及附件清洗如下。

1)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软式内镜进行清洗。选择清洁剂、软毛刷、化学试管刷、高压水枪清洗;清洗用纱布应当一次性使用,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2)使用后分离各器械部件,用多酶洗液浸泡或擦洗,用流动水冲洗,除去血液、黏液等残留物,纱布擦干。管道内灌满多酶洗液。

3)注意:用毛刷刷洗所有管道、关节处。毛刷头从另一端露出后,洗去毛刷头部的组织碎片。

4)用流动水再次冲洗,气枪吹干器械,要求无水、无污物、无锈迹,次晨送供应室处理。

三、无菌溶液管理

1.各种无菌溶液,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静脉注射溶液不得超过2小时,稀释液不得超过12小时。

2.大包装碘酒、酒精密闭保存,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30天,小剂量包装有效期为7天。

3.手术用洗手液、消毒凝胶注明开启日期及失效期。

4.各种消毒液的浸泡方法,药物浓度等要符合要求。定期更换,手术器械浸泡前按要求做好化学浓度的监测。

四、室间管理

1.每日清晨,术前一小时开启层流空调,术前术后要有空气静化记录。

2.每日手术前半小时,用清洁巾湿式擦拭手术间窗台、地面、无影灯、敷料桌、托盘、输液架、麻醉机、手术床及走廊地面等,每台手术后应擦净地面上的污液,清除线头、纸屑等杂物。手术结束后彻底打扫手术间卫生。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使用的清洁工具用不宜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3.每周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净化空调回风口过滤网。手术室物品用清水擦拭,包括手术床、转椅、电刀、盐水架、踏脚凳、操作台、吸引装置、仪器表面、壁橱等。

4.地面:每台手术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湿拭拖地一次。连台手术,前一台手术结束后打扫并整理手术间,清洁干燥层流自净20分钟,再接下一台手术。

5.墙面消毒:一般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擦洗处理,特殊病种污染时,用2000m/L含氯消毒液擦拭。常规每周二次室间墙面擦拭消毒。

6.手术交换车的管理:①手术交换车分为一般手术交换车和感染手术交换车。②手术交换车所用物品用后应及时更换,有血迹、污液时即时更换。③每日手术前用清洁巾进行湿式擦拭,当日手术结束后更换车上所有物品,5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感染手术交换车消毒按感染种类分别处理。如接送隔离病人(或疑 12 似病人)后,使用一次性床单,注明病种,用双层不渗漏黄色胶袋双层包裹——→焚烧,平车及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7.送敷料包和器械包的运输车,每日一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擦拭一次。

8.无影灯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和清水各擦拭一次,并保持其透明度。

9.手术中所用的无菌持物钳为干罐,每4小时更换,有或疑有污染的应立即更换。

10.血压器、听诊器、电脑、键盘、鼠标每周五用清水擦拭干净,遇污染时用75%酒精擦拭;简易呼吸机面罩每次用毕即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流动水冲净晾干。(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净晾干)11.氧气湿化瓶、内芯、接管等,用后送供应室作灭菌处理。12.一次性吸引管用后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吸引内胆每台手术更换。吸引瓶每周五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13.手术室专用鞋:每日用清水清洗一次。

14.清洗器械的刷子:每次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晾干后备用。

15.清洁抹布、拖把、地拖桶标识分明,按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分区使用。

不同级别的手术间清扫工具不能得混用,以防交叉感染。垃圾应装入污物袋后拿走。使用后的清洁工具要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晾干。特殊感染手术,手术结束后遵循消毒——清洁——再消毒原则。

五、净化程序的管理

1、术前1 h将净化空调机开关开至高速运行,术毕再调回低速运行 13 状态,以进行室 内卫生清洁工作。

2、若长时间不用的手术间,使用前除做好风口等清洁工作外,应提前开机3 h。

3、当日全部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关闭净化空调系统,防止系统磨损。

4、净化系统设专职人员进行维修保养。设备有故障,应及时修复。根据监测结果更换过滤器。一般初效、中效过滤器半年更换一次;高效过滤器半年检修一次,1~2年更换一次。

六、感染性手术:(HAA阳性、肝炎大三阳、脓肿、烧伤切痂手术、尖锐湿尤等)手术后床单、被袋、布类、手术器械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手术间内所有用物、仪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抹拭,封室开臭氧消毒室间1小时作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在进行臭氧空气消毒前,应关闭各手术间独立的净化空调机,以免臭氧排除,降低消毒效果)

七、特殊感染手术:(艾滋病 气性坏疽 破伤风)

 术后引流液、冲洗液加2000mg/L含氯消毒液搅拌静置1小时——→弃去

(配制方法一:1200ml水,加速消静干粉20g,浓度为2000mg/L)(配制方法二: 1000ml水,加爱尔施消毒片4片,浓度为2000mg/L)。

 敷料、清除的病理组织、可用双层不渗漏黄色胶袋双层包裹——→送焚烧

 手术器械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小时,清洗后送供应室,注明“感染手术名称”。 手术间内的所有物品、家具、仪器、手术床、地面等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清洗, 室内空气消毒:

1.用臭氧消毒灯进行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照射时间1小时。2.过氧乙酸薰蒸,浓度1mg/m3稀释成3~5%水溶液在60~80%相对湿度的室温下加热蒸发密闭2小时——→通风。

3.手术间封闭,作间歇空气消毒后进行空气培养——→合格后开放使用。

八、监测管理

1. 手术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核心的感染监测小组,设王媛同志为感染监控护士,全面负责手术室感染监控。2. 监测人员经专业培训后上岗,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采集标本。

3. 手术室每月对百级手术间1间、千级手术间1间、普通手术间1间、无菌物品间进行空气采样,洁净手术室菌落数≤1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每月作手术人员的消毒洗手效果监测一次,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每月作消毒灭菌器效果监测一次和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无菌检验监测一次,包括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 测,以未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每月作消毒液监测: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以未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每月对手术间表面物品做细菌培养并负责每月对所有手术间进行周期卫生及运行效果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各护士长。

4. 感染监控护士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有关监测结果,将化验单按时间粘贴在登记本上,将监测结果报告护长。培养不合格,应积极与护长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直至培养合格。

5. 负责科室消毒隔离的培训工作。

九、废弃物管理

手术室医疗废物可分为三类:①感染性医疗废物;黄色垃圾袋:棉签、棉球、纱布等敷料;一次性针筒、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一次性药碗、手套、引流袋、帽子、口罩、鞋套等。②损伤性医疗废物;锐器盒: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刀片、玻璃试管、安瓿、药瓶。③病理性医疗废物:手术切除的组织。

1、正确使用利器盒,盒内放玻璃安瓿、针头、刀片、线锯等锐利器具,3/4满时密封容器口,放入外套有标识的黄色垃圾袋内,置于科室指定暂时贮存点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

2、手术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手术病人排泄物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装入黄色专用医疗垃圾袋中,3/4满时进行有效封口,置于科室暂时贮存地点,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感染及急诊手术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排泄物按感染手术处理原则处理(要求双层防渗漏污物袋)注明特殊感染。

3、病理性医疗废物:胎盘及切除的人体组织器官(不需做病理检查者),装入包装袋内有效封口置于暂时存放点,由工人统一回收 处理。

4、过期、淘汰、变质、毒麻、精神类药品,返回药房由其统一处理。

5、医疗废物运送人员每日上午、下午从科室暂时贮存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固定路线送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应有(防渗漏、防遗撒、无税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6、科室设立医疗废物运送登记本,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手人签名,登记本至少保存三年。

7、医疗废物转交后,由工人对暂时贮存点,设施进行清洁消毒。

8、包装物或者容器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9、医用物品包装箱由科室护士长负责回收,统一处理,个人不得私自处理。

炉山镇卫生院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换药车上的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污染区。

2、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无菌柜内,不得有过期物品。

3、室内设流动水洗手设施,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操作前,后认真洗手,集中处置时,每接触一位病人前后进行一次手的消毒。

4、各种器械,物品严格按《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规范》处理,无菌物品按《无菌物品使用管理制度》管理,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5、一次性医疗用品按《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管理,制剂,一次性用品必须去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治疗室。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7、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每日2次以500mg/l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两次空气消毒,每次1小时,每月细菌培养1次,做好记录存档3年。

8、废物分类收集,日产日清,医疗废物专用容器包装严密,标签清楚,交接记录存档。

治疗室消毒隔离措施

一、进入治疗室要衣帽整洁、带口罩、洗手、正规操作。

二、每日紫外线消毒2小时,并专门登记使用时间,紫外线灯管每周照射两次。

三、室内清洁区、无菌区有明显标记。

四、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并位置固定,注明消毒日期消毒有效期(冬10月1日――5月1日为14天,夏5月1日――10月1日为7天)标记明显。

五、每周二、五更换镊子罐、消毒液、碘洒、酒精,各无菌物品均有标签及消毒液日期。

六、治疗车上层出不穷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用完物品,车、盘清洁整齐。

七、药柜内药品摆放有序,口服药、外用药分柜放置,标签明显。

八、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等用品,立即毁形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放入医用垃圾袋中,每日由卫生员,封闭运送至焚烧处集中处理。

九、止血带一人一根,用后要在125MG/L的戊二醛消毒液内浸泡1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

十、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严格分开,医用垃圾用黑塑料袋包装送焚烧炉焚烧。

注:本措施由各小组治疗班工作人员共同负责监督执行。

炉山镇卫生院 待产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待产室要更换手术衣、口罩、帽子鞋子

2、待产室整齐清洁,地面无污迹,每天用 3-5%来苏尔液 拖地,墙壁、无影灯与桌面等处,每日擦抹一次,晨晚均要 开窗通风,避免室内空气污浊。

3、消毒液浸泡,每周更换一次,各种消毒液浓度要达到要 求。

4、每周彻底清扫一次,每日用紫外线定时消毒。

5、物品排列有序,消毒与未消毒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标志。

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一次,备手提式紫外线消毒灯,作出院终末处理。

2、室内日常清洁消毒,湿式打扫,病房地面与走廊每天用含氯制剂拖扫一次。

3、工作人员注意手的清洁,治疗操作及接触产妇、新生儿前后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浸泡。喂哺前帮助母亲清洁手、乳 头。

4、护士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多人次接触产妇及婴儿而引起交叉感染。

5、工作人员如患传染病及时调离。

6、隔离病房收住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如 HbeAg 阳性孕产妇)。

7、产妇与婴儿用物分开,直接接触新生儿的布类需经高压消毒后使用,换下的尿布要放在固定的容器内。

8、控制陪护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分娩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每周大扫除,室 内、家具、用品彻底消毒,对空气物品表面,每月作细菌监测,并记录。物品表面细菌少于 8 个/cm2。空气少于 500 个/m3。

2、每日通风 2 次,每日紫外线照射 1 小时,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 1 次,有记录。

3、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每班用浸有消 毒液拖把擦地面 l~2 次。

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识。

5、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6、接生用的臀垫,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非一次性的,用 后应用杀菌剂浸泡,刷洗晾干再用。

7、各类物品如体温表、剃毛刀、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 规进形清洗、消毒或灭菌。

8、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等冲洗用品,每周进 行 2 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

9、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消毒。

10、浸泡消毒手术器械,应标明时间,一切无菌物品必须注 有灭菌日期。

11、产妇用卫生纸,必须高压消毒、灭菌,方可使用。

12、患者便器应固定使用,用后刷净、消毒后,方可再使用.产房消毒隔离措施

1.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在工作人员通道的指定地点更换帽子、口罩、鞋子(或鞋套),洗手或消毒手后更换衣裤方可进入半限 制区,进入半限制区后须进行二次更鞋更衣后方可进入限制区,外出必须更换外出衣、外出鞋,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得随意进入,参观者应严格按照以上规定执行。

2.产妇进入产房需更换病员服、拖鞋(或鞋套)后经病人通道进入,个人物品不应带入产房。陪伴进入待产室,须戴口罩、帽子、更换衣裤、拖鞋(或鞋套)后方可进入。

3.产房清洁由专人管理,墙面和地面每天采用湿式清扫,随脏随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病原菌感染时,立即用含氯(500mg/L)消毒剂拖洗。刷手池、水龙头、产床、对接车、母婴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的物表每天进行擦拭,无菌物品存放间、待产室、分娩室及急诊手术间每日进行一次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每天清洗消毒。

4.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各种导管、接头等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产妇使用后的软尺、骨盆测量仪用含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5.待产或分娩后的床单元及物品严格按照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处理。6.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标准预防执行职业防护,接生时须穿防护服。7.胎盘等病理性垃圾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经污物通道转运。

8.无菌物品存放在无菌物品间的无菌物品柜内,消毒标记清楚,并标明消毒日期及有效期,班班交接。产房所需器械进行高压灭菌,一人一用一灭菌。

9.抢救新生儿后的用物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后备用。

10.使用后的LEEP刀器械由产房助产士严格按照清洗流程执行后,戊二醛浸泡消毒备用。使用后的床单元按照终末消毒处理。

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措施

一、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房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二、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病人的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二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三、住院产妇建议使用一次性被褥、拖鞋,产妇哺乳前必须洗手、清洁奶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四、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五、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六、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七、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感染性强的疾病,如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时应及时处理。

八、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

九、严格探视陪住制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母婴室应开窗通风,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

十、每月必须对母婴室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以及医护人员的手作一次微生物监测,对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重新监测直到合格。

十一、对有乙肝等传染病的病人,应马上进行处理,并在病历夹、床头卡上标明“乙型肝炎”等标志,所用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单独处理。

第三篇: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

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Testing Disinfection Products 1 消毒产品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 1.1 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 1.1.1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消毒剂鉴定和日常检测,用来评价各种用途的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按此方法进行的试验,只是对消毒剂的杀菌能力的重要方面进行验证,侧重反映消毒剂的实用剂量与杀菌能力。不能反映消毒剂的全面特性。1.1.2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 1.1.3 活菌培养计数技术 1.1.4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 1.1.5 中和剂鉴定试验

1.1.6 物理法去除残留消毒剂试验 1.1.7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1.1.8 杀灭分枝杆菌试验 1.1.9 真菌杀灭试验 1.1.10 病毒灭活试验 1.1.11 能量试验

1.1.12 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作用影响的测定 1.2 消毒剂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鉴定试验

1.2.1 消毒剂对食(饮)具消毒效果的模拟现场鉴定试验 1.2.2 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模拟现场试验 1.2.3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模拟现场灭菌试验 1.2.4 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

1.2.5消毒剂对手消毒的模拟现场试验 1.2.6消毒剂对手消毒现场试验

1.2.7 消毒剂对皮肤消毒的模拟现场试验 1.2.8消毒剂对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1.2.9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验 1.2.10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现场鉴定试验 1.3 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1.3.1 目的

检测消毒器械或消毒剂对空气中细菌的杀灭和清除作用,以验证其对空气的消毒效果。其他方法对空气的消毒效果,亦可参照本试验的有关原则进行。1.3.2 试验设备和器材 1.3.3 试验阶段

1.3.4 实验室试验与模拟现场试验操作程序 1.3.5 现场试验 1.4 水的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1.4.1生活饮用水消毒效果鉴定 1.4.1.1 目的

检测生活饮用水消毒剂与消毒器械的杀菌效果,以验证其对生活饮用水消毒能否达到卫生合格标准。1.4.1.2 试验器材 1.4.1.3 试验阶段

1.4.1.4 试验菌污染水样的配制

1.4.1.5 试验菌污染水样中活菌的培养计数 1.4.1.6 实验室杀菌试验操作程序

1.4.1.7 杀菌效果影响因素测定试验操作程序 1.4.1.8 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 1.4.2 人工游泳池水消毒效果鉴定 1.4.3 注意事项

1.5 灭菌与消毒器械消毒功效鉴定试验 1.5.1 干热灭菌柜 1.5.1.1 目的

测定干热灭菌柜对细菌芽孢的杀灭效果,以验证其灭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规定。1.5.1.2 试验器材 1.5.1.3 柜内温度测定 1.5.1.4 灭菌试验 1.5.1.5 评价规定 1.5.1.6 注意事项 1.5.2 红外线消毒碗柜 1.5.2.1 目的

检测红外线消毒碗柜对餐饮具的消毒效果,以验证其杀灭微生物性能是否符合实际规定。1.5.2.2 试验器材 1.5.2.3 柜内温度测定 1.5.2.4 大肠杆菌杀灭试验 1.5.2.5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 1.5.2.6 评价规定 1.5.2.7 注意事项 1.5.3 微波灭菌柜 1.5.3.1 目的

测定微波灭菌柜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以验证其消毒活灭菌性能是否符合原设计规定。1.5.3.2 试验器材

1.5.3.3 细菌及其芽孢和真菌杀灭试验操作程序 1.5.3.4 评价规定 1.5.3.5 注意事项 1.5.4 紫外线灯 1.5.4.1 目的 测定紫外线灯(包括双灯管组合灯具)辐照强度及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以验证其杀菌性能是否达到合格标准。1.5.4.2 试验器材 1.5.4.3 辐照强度测定

1.5.4.4 细菌及其芽孢和真菌杀灭效果的测定 1.5.4.5 评价规定

1.5.4.6 臭氧产生量的测定 1.5.4.7 有效使用期的测定 1.5.4.8 注意事项 1.5.5 紫外线消毒箱 1.5.5.1 目的

测定紫外线消毒箱对物体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以验证其杀菌性能是否符合原设计规定。1.5.5.2 试验器材

1.5.5.3 紫外线照射强度测定 1.5.5.4 对微生物杀灭效果的测定 1.5.5.5 注意事项 1.5.6 环氧乙烷灭菌器 1.5.6.1 目的

测定环氧乙烷灭菌器对细菌芽孢的杀灭能力,以验证其杀菌性能是否符合原设计规定。1.5.6.2 试验器材 1.5.6.3 灭菌试验操作程序 1.5.6.4 评价规定 1.5.6.5 注意事项 1.5.7 臭氧消毒柜 1.5.7.1 目的

测定臭氧消毒柜对物体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以验证其杀菌性能是否符合原设计规定。1.5.7.2试验器材 1.5.7.3 臭氧浓度测定

1.5.7.4 杀灭微生物试验操作程序 1.5.7.5 评价规定 1.5.7.6 注意事项 1.5.8 臭氧水消毒器 1.5.8.1 目的

检测臭氧水消毒器发生的臭氧水消毒剂对物品表面的消毒效果,以验证臭氧水消毒剂对物品表面消毒的实用剂量。臭氧水消毒剂指应用臭氧消毒设备制备的含臭氧的水溶液,并以其作为消毒剂,用于对物品表面灯的消毒。1.5.8.2 试验器材 1.5.8.3 臭氧浓度测定

1.5.8.4 杀灭微生物试验操作程序 1.5.8.5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火试验 1.5.8.6 评价规定 1.5.8.7 注意事项

1.6 灭菌与消毒指示器材鉴定试验 1.6.1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物鉴定试验 1.6.1.1 目的

测定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物所含菌量,以及在121℃±0.5℃ 饱和蒸汽作用下的存活时间、杀灭时间于D值是否达到要求指标。1.6.1.2 实验器材

1.6.1.3 生物指示物微生物含量与抗力标准 1.6.1.4 生物指示物含菌量的测定 1.6.1.5 存活时间和杀灭时间的测定 1.6.1.6 D值的测定 1.6.1.7 稳定性试验 1.6.1.8 注意事项

1.6.2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鉴定试验 1.6.2.1 目的

测定下排气式、预真空式和脉动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产品在饱和蒸汽作用下所产生的颜色变化,与拟代表的温度、杀菌作用时间的吻合情况,以作为判断该指示卡是否合格的依据。对其他相似类型化学指示物的鉴定,可参照本试验的有关原则进行。1.6.2.2 实验器材 1.6.2.3 试验分组

1.6.2.4 实验室试验操作程序 1.6.2.5 稳定性试验 1.6.2.6 注意事项

1.6.3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与化学指示标签的鉴定试验

1.6.3.1 目的

测定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与化学指示标签在规定温度的饱和蒸汽和作用时间下的变色情况,以作为判断该指示胶带和标签是否适用于作为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标志的依据。

1.6.3.2 实验器材 1.6.3.3 试验分组 1.6.3.4 试验操作程序 1.6.3.5 稳定性试验 1.6.3.6 注意事项

1.6.4 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化学指示卡鉴定试验 1.6.4.1 目的

测定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化学指示卡在照射后颜色的变化与所受照射剂量的相关情况,从而确定是否可用于使用单位对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的自检。1.6.4.2 实验器材 1.6.4.3 试验操作程序 1.6.4.4 稳定性试验 1.6.4.5 注意事项

1.6.5 消毒剂浓度试纸鉴定试验 1.6.5.1 目的

通过检测消毒剂浓度试纸颜色反应情况与溶液中消毒剂浓度相关程度,以作为对其应用做出评价。1.6.5.2 试验器材 1.6.5.3 测定分组 1.6.5.4 试验操作程序 1.6.5.5 稳定性试验 1.6.5.6 注意事项

1.7 灭菌医疗用品包装材料鉴定试验

灭菌医疗用品是指要求最终灭菌的医疗用品的包装材料。1.7.1 理化性能鉴定 1.7.1.1 一般检查

1.7.1.2 质量测定(可参考ISO 536)1.7.1.3 pH指测定(可参考ISO 6588)1.7.1.4 氯化物含量测定(可参考ISO 9197-1)1.7.1.5 硫酸盐含量测定(可参考ISO 9198)1.7.1.6 荧光测定(可参考EN 868-2)1.7.2 灭菌因子穿透性能鉴定

1.7.3 环氧乙烷残留水平测定(可参考ISO 10993-7)1.7.4 对包装标示的影响 1.7.5 微生物屏障性能鉴定 1.7.6 毒性鉴定 1.7.7 无菌有效期鉴定 1.8 抗(抑)菌试验 1.8.1 目的

测定抗(抑)菌产品对细菌和真菌的抗(抑)菌作用。常用的方法有: 1.8.2 抑菌环试验

1.8.3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琼脂稀释法)1.8.4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营养肉汤稀释法)1.8.5 滞留抑菌效果试验

1.8.6 洗衣粉抗(抑)菌效果鉴定方法8 1.8.7 振荡烧瓶试验 1.8.8 浸渍试验 1.8.9 奎因试验

1.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品细菌和真菌污染的检测 1.9.1 细菌或真菌污染总菌数的检测 1.9.1.1 目的

检测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后残存细菌或真菌状况,存放一定时间后是否被细菌或真菌污染及其污染程度。1.9.1.2 适用范围

临床用于病人检查、治疗、护理用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中单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1.9.1.3 试验器材 1.9.1.4 抽样要求 1.9.1.5 检测样本的制作 1.9.1.6 细菌检测操作程序 1.9.1.7 真菌检测操作程序 1.9.1.8 结果计算 1.9.1.9 注意事项 1.9.2 无菌检验试验 1.9.2.1 目的

检测医疗用品经灭菌处理后是否达到无菌标准。1.9.2.2 试验器材 1.9.2.3 抽样要求 1.9.2.4 采样前准备 1.9.2.5 操作程序 1.9.2.6 检测样本制作 1.9.2.7 结果评价 1.9.2.8 注意事项 1.9.3 卫生监督抽样

1.9.3.1 细菌或真菌污染总菌数的检测抽样要求 1.9.3.2 无菌检验试验抽样要求 1.10 隐形眼镜护理液鉴定试验

隐形眼镜护理液是指专用于隐形眼镜护理的,具有清洁、杀菌、冲洗或保存镜片,中和清洁剂或消毒剂,物理缓解隐形眼镜引起的眼部不适等功能的溶液或可配制成溶液使用的可溶性固态制剂。1.10.1 样品采集 1.10.2 鉴定方法 1.10.2.1 理化性能鉴定 1.10.2.2 微生物污染鉴定 1.10.2.3 消毒效果鉴定 1.10.2.4 安全性鉴定 1.10.2.5 稳定性鉴定 1.10.3 注意事项 1.10.4 产品卫生标准 1.11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鉴定试验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产品性状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例如,一次性使用手套或指套、纸巾、湿巾、卫生湿巾、卫生棉、化妆棉、纸质餐饮具、电话膜、帽子、口罩、内裤、妇女经期卫生用品、尿布等排泄物卫生用品、避孕套等,以及卫生部所发布的其他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1.11.1 样品采集

1.11.2 样品微生物污染鉴定

1.11.2.1 细菌菌落总数与初始污染菌检测法 1.11.2.2 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1.11.2.3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 1.11.2.4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 1.11.2.5 溶血性链球菌检测方法 1.11.2.6 真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1.11.2.7 真菌定性检测方法

1.11.3 产品杀菌性能、抑菌性能及其稳定性鉴定 1.11.3.1 杀菌性能测试方法

1.11.3.2 溶出性抗(抑)菌产品抑菌性能测试方法 1.11.3.3 非溶出性抗(抑)菌产品抑菌性能测试方法 1.11.3.4 稳定性测试方法 1.11.4 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测试方法(可参见GB 15979-2002)

1.11.5 产品毒理学鉴定

1.11.6 消毒效果生物检测评价方法 1.11.6.1 环氧乙烷灭菌或消毒 1.11.6.2 电离辐射灭菌或消毒 1.11.6.3 压力蒸汽灭菌或消毒 1.11.7 产品卫生标准

2.消毒产品理化检验技术规范 2.1 消毒产品原料或单方制剂的测定法 2.1.1 常用器材 2.1.2 含量测定方法 2.1.2.1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2.1.2.2 有效碘含量的测定

2.1.2.3 过氧乙酸(C?H?O?)含量的测定 2.1.2.4 过氧化氢(H?O?)含量的测定 2.1.2.5 臭氧(O?)含量的测定 2.1.2.6 二氧化氯(CLO?)含量的测定 2.1.2.7 二溴海因含量的测定 2.1.2.8 甲醛(CH?O)含量的测定 2.1.2.9 戊二醛(C?H?O?)含量的测定 2.1.2.10 环氧乙烷(C?H?O)含量的测定 2.1.2.11 乙醇(C?H?O)含量的测定

2.1.2.12 醋酸氯己啶(醋酸洗必泰,C??H??CL?N??? 2C?H?O?)和葡萄糖酸氯己定含量的测定

2.1.2.13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C??H??BrN)含量的测定 2.1.2.14苯扎氯铵(洁尔灭,C??H??ClN)含量的测定 2.1.2.15 甲酚皂(煤酚皂,C?H?O)含量的测定 2.1.2.16 甲酸、水杨酸和山梨酸含量的测定(HPLC法)2.1.3 滴定液的配制及其浓度标定 2.1.3.1 硫代硫酸钠(Na?S?O?)滴定液 2.1.3.2 碘(I?)滴定液

2.1.3.3 高锰酸钾(KMnO?)滴定液 2.1.3.4 硫酸(H?SO?)滴定液 2.1.3.5 氢氧化钠(NaOH)滴定液 2.1.3.6 高氯酸(HCLO?)滴定液

2.1.3.7 四苯硼钠[(C?H?)? BNa]滴定液 2.1.3.8 烃铵盐(CHClN)滴定液 2.1.3.9 碘酸甲(KIO?)滴定液 2.1.4 pH值的测定(pH技法或试纸法)2.1.5 重金属检查 2.1.6 砷盐检查

2.1.7 误差及有效数字修约 2.2复方消毒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指导原则 2.2.1 分析方法的选择 2.2.2 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论证 2.3 消毒产品稳定性测定 2.3.1外观检查 2.3.2 化学测定法 2.3.3 微生物测定法

2.4 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的测定 2.4.1 目的

测定消毒剂对各种金属的腐蚀程度,以能注明在使用时是否需给予应有的注意。2.4.2 常用器材 2.4.3 操作程序 2.4.4 腐蚀性分级标准 2.4.5 注意事项 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技术规范 3.1 急性经口毒性试 3.1.1 目的

(1)检测消毒剂对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强度。(2)为亚急(慢)性毒性等试验提供剂量选择的依据。3.1.2 实验动物 3.1.3 试验分组 3.1.4 操作程序 3.1.5 LD??的计算方法 3.1.6 评价规定 3.2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3.2.1 目的

检测消毒剂对实验动物的急性吸入毒性作用和强度。3.2.2 实验动物 3.2.3 操作程序 3.2.4 评价规定 3.3 皮肤刺激试验 3.3.1 目的

检测消毒剂对实验动物皮肤的刺激/腐蚀作用和强度。3.4 急性眼刺激试验 3.4.1 目的

检测消毒剂对实验动物眼睛的急性刺激和腐蚀作用 3.5 阴道黏膜刺激试验 3.5.1 目的

检测消毒剂对实验动物阴道黏膜的刺激作用和强度。3.6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3.6.1 目的

检测消毒剂重复接触后,实验动物产生皮肤变态反应的可能性及其强度。3.7 亚急性毒性试验 3.7.1 目的

(1)检测消毒剂多次接触对实验动物的蓄积毒性作用及其靶器官,并确定其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和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2)为亚慢性、慢性毒性或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3.8 致突变试验

3.8.1 L5178Y 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3.8.1.1 目的

检测消毒剂对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突变作用,以作为评价消毒剂致突变性的依据。3.8.2 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3.8.2.1 目的

检测消毒剂对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可否引起基因突变,以对消毒剂的致突变性做出评价。3.8.3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3.8.3.1 目的 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评价消毒剂的致突变性。

3.8.4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3.8.4.1 目的

检测消毒剂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评价消毒剂的染色体损伤毒性。

3.8.5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3.8.5.1 目的

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实验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以评价消毒剂的致突变性。3.8.6 程序外DNA修复合成试验 3.8.6.1 目的

检测受试物是否可引起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的原发DNA损伤。推荐用放射自显影法进行测定。3.8.7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3.8.7.1 目的

以哺乳动物体内试验,检测受试物对雄性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

3.8.8 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3.8.8.1 目的

利用细胞遗传学方法,以哺乳动物体内试验检测受试物引起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损伤。3.9 亚慢性毒性试验 3.9.1 目的

(1)检测消毒剂较长期染毒对实验动物的毒性作用及其靶器官,并确定其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2)为慢性毒性或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3.10 致畸胎试验 3.10.1 目的

检测消毒剂对妊娠实验动物有无致畸胎性,确定其未观察到发育毒性的剂量。3.11 慢性毒性试验 3.11.1 目的

检测受试物长期染毒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作用,确定其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及毒性作用的靶器官。

3.12 致癌试验 3.12.1 目的

检测长期接触消毒剂后实验动物出现肿瘤的情况,评价其致癌性。也可将致癌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结合在一批动物中进行。3.13 毒理学试验结果的最终判定 3.13.1第一阶段试验结果的判定 3.13.2第二阶段试验结果的判定 3.13.3第三阶段试验结果的判定 3.13.4第三阶段试验结果的判定

第四篇: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其目的在于统一我国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医院感染。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院、妇幼保健院、产院、结核病防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疗养院、康复医院、保健站、血站、医务室等。1.2 名词术语 1.2.1 医院消毒(&Sinf6CtdriinhOSpiul):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2.2 媒介物(vectors):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1.2.3 消毒合格(disinfestdri gualified):在医院消毒中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1.2.4 疫源地消毒(disidectdri Ofepiderl)lcli:)cui):本规范中是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1.2.5 随时消毒(concurTent disilllect。):本规范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1.2.6 终末消毒(temnnal disil7lechonh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1.2.7 预防性消毒(onive dislillechon):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例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和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的消毒等,均为预防性消毒。

1.2.8 消毒剂(sinfeCtw):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化学因子称为消毒剂。

1.2,9 消毒器(isinfechon instrUmnt):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消毒器械.1.2.10 灭菌(serilizahon):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抱子。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物品 必须是完全无菌的。然而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是困难的,因此规定,灭菌过程必须使物品污染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6。换句话说,若对100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灭菌物品中仍有活的微生物,即灭菌保证水平为1016。

1.2.11 灭菌剂(sterilant)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化学物质称为灭菌剂。

1.2.12 灭菌器(sterilizer):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含细菌芽胞)的灭菌器材称为灭菌器。

1.2.13 无菌检验(eihty——W):检验灭菌后的物品中是否存在活的微生物的一种试验方法。

1.2.14 消毒作用水平:是指消毒、灭菌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下述四类:

(1)灭菌方法: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属于此类的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乙型丙内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灭菌剂。

(2)高效消毒方法:可以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这类消毒剂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和致病性芽胞菌)、病毒、真菌及其抱子等,对细菌芽苞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属于此类的化学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法有: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臭氧、二氧化氯、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

(3)中效消毒方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4)低效消毒方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散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低效消毒剂有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啶中草药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

1.2.15 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按照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其分为如下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人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的组织内。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口罩、便器、餐具、茶具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 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等。

1.2.16 生物指示物(biOIDmCalindi。ato,BI):接种了一定量特定试验微生物的载体。这种微生物是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选定的、对特定的灭菌过程有特定抵抗力的试验菌(毒)株。用于对消毒或灭菌的效果进行检测。

1.2.17 载体(carier):试验微生物的支持物。

1.2.18 生物负荷(bioburdenl):在一个产品或一个包装中,含有活的微生物体数量。1.2.19 杀灭率(killing rate,KR):是表示消毒效果的指标。用消毒过程中杀灭微生物的百分比表示。

杀灭率,(NO-Nn)/No × 100% 式中:NO二消毒前(或对照组)菌数 Nn二消毒后(或消毒组)菌数

1.2.20 灭菌(或消毒)指数(killing index,KI):灭菌或消毒后微生物减少的程度。灾菌(或消毒)指数。No/N n o 1.2.21 D值(decimal reduchon vlue):消毒过程中杀灭 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1.2.22 ST值(survral tilllB):存活时间。试验的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的存活时间。1.2.23 KT值(kill time):灭活时间。试验的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全部灭活的时间。1.2.24 菌落形成单位(cfu):即菌落数。是单个或多个微生物细胞生长而产生的肉眼可见的结果。通常认为,一个菌落代表接种样品的一个存活微生物。

1.2.25 暴露时间(exposed time):消毒或灭菌物品受到消毒或灭菌因子作用的时间。又称作用时间、处理时间等。

1.3 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3.1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茵方法

(1)凡是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剂或灭菌器)灭菌,务使其灭菌指数达到106。

(2)凡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要求消毒指数达到103上,即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率≥99。90%,对自然污染的微生物杀灭率≥90%。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效消毒,需采用高效消毒方法消毒。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用中效消毒方法即可。

(3)凡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 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1.3.2 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和使用剂量。

(1)对受到致病性芽胞菌、真菌抱子和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效消毒法或灭菌法。

(2)对受到致病性细菌和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的物体,选用中效以上的消毒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效或低效消毒法。(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因子的使用剂量。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处理剂量和延长消毒时间。1.3.3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的,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灭菌。(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应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1.4 消毒的程序

凡受到感染症病人排泄物、分泌物、血液、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使用前再按物品污染后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1.5 消毒、灭茵工作中的自我保护

消毒因子大多是对人有害的,因此,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防止消毒事故和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对人的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员的灼伤事故。(2)紫外线、微波消毒:防止对人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剂:防止有毒消毒气体的泄漏,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气体的浓度,对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技应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

(4)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剂:防止过敏和对皮肤粘膜的伤害。(5)处理锐利器械应避免对人损伤。

医院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2.1 压力蒸汽灭菌

2.1.1 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用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土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2.1.2 压力蒸汽灭菌器: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2.1.3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

2.1.3.1 灭茵原理:利用重力臵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全部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

2.1.3.2 灭菌方法

2.1.3.2.1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

(1)在主体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将彻底清洗、干燥并包好后待灭菌的物品,连同盛装物品的消毒桶放入灭菌器;

(2)以将顶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壁的方管中,盖好并拧紧顶盖;

(3)将灭菌器的热源打开,开启排气阀排完空气后,(约在水沸腾后10-15nun)关闭排气阀;

(4)压力升至1029kPa(105kg/cm2),温度达到121℃时,维持到规定时间(根据物品性质及有关情况确定,一般20-30min。);

(5)需要干燥的物品,打开排气阀;慢慢放汽,待压力恢复到零位后开盖取物;(6)液体类物品,待压力恢复到零位,自然冷却到20℃以下,再开盖取物。2.1.3.2.2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方法和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基本相同,特点是排气阀位于侧面下方,操作同2.1.3.2.1。

2.1.3.2.3 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

(1)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柜室内,关闭柜门并扣紧;(2)打开进气阀,将蒸汽通入夹层预热;

(3)夹层压力达102.9kp(105kg/cm2)时,调整控制阀到‚消毒‛位臵,蒸汽通入灭菌室内,柜内冷空气和冷凝水经柜室阻气器自动排出;

(4)柜内压力达1029kPa(105kg/ cm2),温度达121℃,维持规定的时间;

(5)需干燥的物品,打开排气阀,慢慢放汽;待压力恢复到零仕后开柜取物。2.1.3.2.4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法:适用于对器械的快速灭菌,作用时间短,速度快,全过程仅用6-15分钟。(1)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茵柜室内,关闭柜室。

(2)启动灭菌器,预臵135℃,维持3-4分钟,灭菌程序执行完毕,自动停机。(3)停机后开柜室取物。2.1.3.3 注意事项

(1)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25cm;(2)待灭菌物品的填装量不得超过柜室内容量的80%

(3)市售铝饭盒与搪瓷盒,不得用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应用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4)手提式和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主体与顶盖必须无裂缝和变形;无排气软管或软管锈蚀的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得使用;

(5)卧式压力蒸汽灭菌能输入蒸汽的压力不宜过高,夹层的温度不能高于灭菌室的温度;

(6)装放时,将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放在下层;金属物品放下层,织物放上层,物品装放不能贴靠柜壁。

2.1.4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2.1.4.1 灭菌原理: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蒸汽压力达205.8kpa(2.1kg/cm2;温度达132℃,到达灭菌时间后,抽真空使灭菌物品迅速干燥。根据一次性或多次抽真空的不同,分为预真空和脉动真空二种,后者空气排除更彻底;效果更可靠。

2.1.4.2 灭菌方法

2.1.4.2.1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方法: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整个过程需25min.(1)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柜内,关好柜门;

(2)将蒸汽通入夹层,使压力达107.8kpa(1.1kg/cm2),预热4min;(3)启动真空泵,抽除柜室内空气使压力达2.0—2.7kPa(排除柜室内空气98%左右)

(4)停止抽气,向柜室内输入饱和蒸汽,使柜内压力达205.8kpa(2.1kg/cm2),温度达132℃,维持灭菌时间4nun;

(5)停止输入蒸汽,再次抽真空使压力达8.0kPa,使灭菌物品迅速于燥;(6)通入过滤后的洁净干燥空气,使灭菌室压力回复为零,温度降至60℃以下,即可开门取出物品。

2.1.4.2.2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方法: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整个过程需29-36min。

(1)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柜内,关好柜门;(2)将蒸汽通入夹层,使压力达107.8kpa(1.1kg/cm2),预热4min;(3)启动真空泵,抽除柜室内空气使压力达到8.0kPa;

(4)停止抽气,向柜室内输入饱和蒸汽;当柜内压力达到49kpa(0.5kg/cm2),温度达106—112℃,关闭蒸汽阀;

(5)抽气,再次输入蒸汽,再次抽气,如此反复3-4次;

(6)最后一次输入蒸汽,使压力达205.8kPa(2.lkg/cm2),温度达132℃,维持灭菌时间4min;

(7)停止输入蒸汽,抽气,当压力降到8.0kPa时,打开进气阀,使空气经高效滤器进入柜室,使内外压力平衡;

(8)重复上述抽气进气操作2-3次。

(9)待柜室内外压力平衡(恢复到零位),温度下降到60℃以下,即可开门取出物品。2.1.4.3 注意事项

2.1.4.3.1 灭菌设备的检查:灭菌设备应每日检查一次.

(1)检查门框与橡胶垫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门的锁扣是否灵活,有效;(2)检查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是否到达零位;(3)由柜室排气口倒入5*M水,查有无阻塞;

(4)关好门,通蒸汽看是否泄漏,泄漏达o.lkPa/min,即达不到灭菌效果;(5)检查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准确,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排气口温度计是否完好;

(6)检查安全阀是否在蒸汽压力达到规定的安全限度时被冲开;

(7)抽气形成的最低负压,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时不得高于98.66kpa,在脉动真空蒸汽压力灭菌时不得高于90.66kPa;

(8)市售铝饭盒与搪瓷盒,不得用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应用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9)每日进行一次B—D(bowie-DickTese)试验,检测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具体作法是:采用专用的指示图,放入标准包内(包的大小为25cm×25cm×30cm,重量4-5kg)或一次性使用的B-D试验包内,然后臵灭菌柜内进行灭菌处理(134℃,3.5-4min),试验完毕,取出R-D试纸观察颜色变化,均匀一致变色,说明排除冷空气性能良好。

2.1.4.3.2 灭菌物品的要求

(1)尽量将同类物品一批灭菌,并避免将器械包直接接触棉织品包;(2)用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3)物品包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包每包内放臵化学指示剂;(4)装填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填量又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残留空气影响灭菌效果。

2.1.5 灭菌后处理:已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点放臵,以免再污染。(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手术包应干燥,否则应列为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有明显水渍的包亦不可作为无菌包;

(3)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或其中放有化学指示剂的包,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茵包使用;

(4)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淹,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5)巳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6)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7)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册,记录灭菌物品包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和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有温度,时间记录装臵的,应将记录纸归档备查;

(8)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和消毒并保持清洁干燥。当遭受意外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顺序摆放,并加防尘罩,以防再污染;

(9)合格的无菌包应放在无菌物品贮存室内,该室应可关闭并经清洁消毒处理,专室专用,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10)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在无菌区的柜橱内(或架子上、推车内)。柜橱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剥蚀脱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物品应贮存在离地高于20cm,离顶50cm和离墙远于5cm处,以减少来自地面,屋顶和墙壁的污染;

(11)分类放臵,顺序发放取用。超过有效期(夏天7天,冬天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适当缩短天数)应重新灭菌。

2.2 干热灭菌

2.2.1 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的诊疗用品如油脂、粉末和金属、玻璃等制品的消毒和灭菌。

2.2.2 灭菌方法

2.2.2.1 焚烧:适用于对病人尸体、废弃衣物、纸张、医疗垃圾等的处理,可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

2.2.2.2 烧灼:用于耐高温物品和小件金属器件的灭菌。2.2.2.3 干烤:在特定的于烤箱内进行灭菌,灭菌条件为:160℃,2h;或者170℃,lh;或者180℃,30min。

(1)机械对流型烤箱:加热迅速易于控制,装载量大,使用时冷空气由空气入口进入,通过电热器加热后的空气被送入柜室,使柜室内温度迅速均匀地上升到160℃;

(2)金属传导型烤箱:适用于小包装物品的灭菌;

(3)红外线辐射灭菌:以红外线灯或利用电阻丝加热经碳化硅远红外线辐射板,产生高强度的红外线。

2.2.3 注意事项

(1)待灭菌的物品于烤前应洗净,以防附着在表面的污物碳化;

(2)玻璃器皿干烤前应洗净并完全干燥,灭菌时勿与烤箱底、壁直接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以防止炸裂;

(3)物品包装不能过大,安放的物品不能超过烤箱的高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空隙,粉剂和油脂的厚度不得超过1.3cm。

(4)温度高于170℃时,有机物会碳化。故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不可过高。2.3 紫外线消毒

2.3.1 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2.3.2 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

2.3.2.1 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rn,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rn,消毒用的紫外线光源必须能够产生辐照值达到国家标准的杀菌紫外线灯。

2.3.2.2 制备紫外线消毒灯,应采用等级品的石英玻璃管,以期得到满意的紫外线辐照强度。

2.3.2.3 紫外线消毒灯可以配用对紫外线反射系数高的材料(如抛光铝板)制成的反射罩。

2.3.2.4 要求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o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特殊紫外线灯在使用距离处测定,使用的紫外线测强仪必须经过标定。)

2.3.2.5 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故应经常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2.3.2.6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2.3.2.7 目前我国使用的紫外线消毒灯有下述几种(1)普通直管热阴极低压汞紫外线消毒灯:灯管采用石英玻璃或其它对紫外线透过率高的玻璃制成,功率为40W、30W、20W、15w等。要求出厂新灯辐射253.7nrn紫外线的强度(在距离1米处测定,不加反光罩)为:功率>30W灯,≥90Uw/cm2;功率>20w灯,≥60Uw/cm2;功率150灯,≥20Uw/cm2。由于这种灯在辐射253.7nrn紫外线的同时,也辐射一部分184.9nm紫外线。故可产生臭氧。

(2)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灯:要求辐射253.7nrn紫外线的强度(在距离1米处测定)为:功率30W灯,>180uW/cm2;11w灯,>30uW/cm2。

(3)低臭氧紫外线消毒灯:也是热阴极低压汞灯,可为直管型或H型;由于采用了特殊工艺和灯管材料,故臭氧产量很低,要求臭氧产量<1mg/h。

(4)高臭氧紫外线消毒灯:由于采取了特殊工艺,这种灯产生较大比例的波长84.9nrn的紫外线,故臭氧产量较大。

2.3.2.8 紫外线消毒器

(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采用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制造,可用于有人条件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2)紫外线表面消毒器:采用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制造,以使其能在瞬间达到满意的消毒效果。

(3)紫外线消毒箱:采用高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制造,一方面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杀菌作用,另一方面利用臭氧对紫外线照射不到的部位进行消毒。

2.3.3 适用范围及条件

2.3.3.1 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分支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2.3.3.2 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

2.3.3.3 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2.3.3.4 紫外线消毒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2.3.3.5 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空气和水中的悬浮粒子也可影响消毒效果。

2.3.4 使用方法 2.3.4.1 对物品表面的消毒

(1)照射方式:最好使用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移动照射,也可采取紫外灯悬吊式照射。对小件物品可放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

(2)照射剂量和时间: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用紫外线消毒时必须使用照射剂量达到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的照射剂量。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时,应使照射剂量达到10000uW.s/cm2;杀灭细菌芽胞时应达到100000uW.s/cm2;病毒对紫外线的抵抗力介于细菌繁殖体和芽胞之间;真菌抱子的抵抗力比细菌芽胞更强,有时需要照射到以对600000uW.s/cm2;在消毒的目标微生物不详时,照射剂量不应

低于100000uW.s/cm2。辐照剂量是所用紫外线灯在照射物品表面处的辐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因此,根据紫外线光源的辐照强度,可以计算出需要照射的时间。例如,用辐照强度为70uW/cm2的紫外线表面消毒器近距离照射物品表面;选择的辐照剂量是100000uW.s/cm2;则需照射的时间是:100000uW.s/cm2÷70uW/cm2=24分钟。

2.3.4.2 对室内空气的消毒

(1)间接照射法:首选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不仅消毒效果可靠,而且可在室内有人活动时使用,一般开机消毒30min即可达到消毒合格。

(2)直接照射法: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uW/cm2)的数量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

2.3.4.3 对水和其他液体的消毒,可采用水内照射或水外照射,采用水内照射法时,紫外光源应装有石英玻璃保护罩,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cm,根据紫外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消毒后水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3.5 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2.4 微波消毒

2.4.1 概述:微波是一种频率高(300-300,000MHz)波长短(0.001-1min)的电磁波。按其波长一般可分为三个波段:分米波、厘米波与毫米波。目前,消毒中常用的915±25MHz与2450±50MHz微波,其波长均属分米波波段。它以类似于光的速度直线传播,当遇到物品阻挡时;就会产生反射、穿透或吸收。医院用品用微波消毒和灭菌必须采用医用微波灭菌器。

2.4.2 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微波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和细菌芽胞、真菌抱子等。影响微波消毒效果的因素很多,只有掌握好使用条件才能取得满意的消毒效果。

(1)微波的频率和波长:微波的频率愈低,波长愈长,穿透物品愈深,因此可以用来处理大件物品。但微波的频率低,加热速度减慢,因而消毒时间延长。微波的频率民物品升温快,杀菌作用强,但其穿透力差,因此只适用于消毒小件或者厚度不大的物品。

(2)微波消毒器的功率和暴露时间:微波消毒的效果与磁控管输出功率的大小和消毒物品暴露时间长短有关,微波消毒器的输出功率越大,作用于介质的电场越强,物品升温速度越快,杀菌作用越强。消毒物品接受的能量与功率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功率大,频率高,时间长,能量就大,效果就好。但使用时频率、功率、时间要综合考虑,做到既达到效果,又不损坏消毒物品。

(3)消毒物品的种类:各种物质对微波的吸收不同,消毒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吸收微波越多的物品,消毒效果越好,例如水、肉类和含水份高的物品,均是强吸收介质。很少吸收微波的物质,称为微波的良介质,例如:玻璃、石英、陶器、凡上林、聚四氟乙烯等塑料制品,微波大部分能透过,小部分反射,吸收很少。适于用作物品消毒时的包装。而金属制品不吸收微波,不易达到消毒。故需用温布包裹后再用微波处理。

(4)消毒物品放臵的位臵:应将物品放入电转动盘上,使其受到微波的充分照射。(5)消毒物品的含水量:微波的热效应需要有一定的水分,消毒物品的含水量适当,可提高消毒效果。

2.4.3 微波消毒的方法

(1)按产品说明书介绍的方法操作。

(2)将消毒物品包装后放入电动盘上。物品装放高度不应超过柜室高度的2/3,宽度不应超过转盘周边;不得接触装臵四壁。

(3)作用时间也按说明书。

(4)消毒后,待物品冷却,取出,操作时应防止再污染。2.4.4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2)加强防护,防止微波对人体的伤害。

(3)消毒或灭菌过程中,不得打开炉门或重新放入物品。

(4)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以便发生意外时作紧急处理。2.5 甲醛气体消毒剂

2.5.1 概述:甲醛是一种灭菌剂,对所有的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包括细茵繁殖体、芽胞。真菌和病毒。甲醛气体灭菌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对消毒、灭菌物品无损害。

2.5.2 适用范围:可用于对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用品的灭菌。2.5.3 使用方法

医院中常用的甲醛消毒剂有福尔马林和多聚甲醛两种。甲醛气体可通过加热福尔马林或多聚甲醛获得,也可采用甲醛消毒液雾化法得到。使用甲醛消毒、灭菌,必须在甲醛消毒、灭菌箱中进行,消毒、灭菌箱必须有良好的甲醛定量加入和气化装臵。使用方法是,将被消毒物品分开摊放或挂起,调节消毒箱内的温、湿度,使温度达54±2℃,相对湿度为70-90%,消毒按100mg/L,灭菌按500mg/L计算甲醛用量,加热使其产生甲醛气体;密闭消毒箱,作用3h以上,消毒完毕,可蒸发25%氨水去除甲醛气味。

2.5.4 注意事项

2.5.4.1 用甲醛消毒箱消毒物品时,不可用自然挥发法。

2.5.4.2 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消毒效果影响较大,消毒时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2.5.4.3 被消毒物品应摊开放臵,中间应留有一定空隙;污染表面应尽量暴露,以便甲醛气体有效地与之接触。

2.5.4.4 消毒后,一定要除残留甲酸气体,也可用抽气通风或用氟水中和法。2.5.4.5 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室内空气消毒。2.6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2.6.1 概述:环氧已烷在低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108℃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易燃易爆,空气中浓度达3%以上即有爆炸危险。气体穿透力强,可穿透玻璃纸、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

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属灭菌剂。2.6.2 适用范围

环氧乙烷不损害消毒的物品且穿透力较强,故大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消毒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烷消毒和灭菌。例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书籍、文件、皮毛、棉、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内窥镜、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

2.6.3 条件:影响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因素很多,只有严格控制有关因素,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1)气体浓度、灭菌环境温度和灭菌时间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升高、浓度增加,可使灭菌时间缩短。在用环氧乙烷灭菌时必须合理选择温度、浓度和时间参数。

(2)控制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和物品的含水量:细菌本身含水量和消毒物品含水量,对环氧乙烷的消毒效果均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况下,以相对湿度在60-80%为最好。含水太多,影响环氧乙烷的渗透。含水太少,可影响环氧乙烷的烷基化作用,降低其杀菌能力,因此消毒前可适当预湿,使微生物恢复失去的水份。

(3)注意菌体外保护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菌体表面含有的有机物越多,越难杀灭,有机物不仅可影响环氧乙烷的穿透,而且可消耗一部分环氧乙烷。因此,用环氧乙烷消毒脓、血、痰。大便和血浆污染物品上的微生物时,应适当加大用量或延长作用时间。在无机盐或有机物晶体中的微牛物,用环氧乙烷难以杀灭。

(4)灭菌物品的质量、表面性质和厚度:环氧乙烷对多孔和能吸收环氧乙烷的物品表面灭菌效果较无孔表面为好。因此消毒时需要参考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所用环氧乙烷浓度和作用时间。环氧乙烷气体的穿透力强,可穿透玻璃纸、硬纸盒、塑料薄膜、塑料管等。但是其穿透力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消毒物品不能太厚。

2.6.4 使用方法

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且对人有毒,所以必须在密闭的环氧乙烷灭菌器内进行。2.6.4.1 环氧乙烷灭菌器及其应用

目前使用的环氧乙烷灭菌器种类很多,大型的容器有数十立方米,中等的有1-10立方米,小型的有零点几至1立方米。它们各有不同的用途。

大型环氧乙烷灭菌器,一般用于大量处理物品的灭菌,一般用药量为0.8-1.2kg/m3,在55-60℃下作用6h。

中型环氧乙烷灭菌器,一般用于一次性使用诊疗用品的灭菌。这种灭菌器设备完善,自动化程度高;可用纯环氧乙烷或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一般要求灭菌条件为:浓度800-1000mg/l,温度,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时间6h。灭菌物品常用可透过环氧乙烷的塑料薄膜密闭包装。如果在小包装上带有可过滤空气的滤膜,则灭菌效果更好。

小型环氧乙烷灭菌器,多用于医疗卫生部门处理少量医疗器械和用品,为了安全,可采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这类灭菌器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可自动抽真空,自动加药,自动调节温度和相对湿度,可自动控制灭菌时间。用于灭菌时要求环氧乙烷气体用800mg/l,用于消毒时450mg/L,温度为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时间6h。对中型和小型环氧乙烷灭菌器的要求是:有较好的耐压性能和密闭性能,应能承受1.25倍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无变形和渗漏,可以抽真空度至53.3kPa以下;加药量准确,保温性能好,可以调节消毒器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消毒后用外环境空气冲洗时,输入的空气应经过高效滤器,可滤除≥0.3uM粒子的99.6%以上;排出的残余环氧乙烷应经无害化处理,灭菌物品中残留环氧乙烷应低于10PPm;灭菌环境中环氧乙烷的浓度应低于mg/m3。

2.6.5 使用时注意事项

(1)环氧乙烷存放处,应无火源,无转动之马达,无日晒,通风好;温度低于40℃,但不能将其放冰箱内。

(2)吸取或分装液态环氧乙烷时,须先将容器用冰水冷却,操作人员应戴防毒口罩,若不慎将液体落于皮肤粘膜上必须立即用水冲洗半分钟。

(3)投药及开钢瓶时不能用力太猛,以免药液喷出,玻璃安兑瓿应用两层布包好后,才能打开,其液体不可直接溅落在塑料袋上。

(4)经常检查环氧乙烷泄漏情况,可用含10%酚酞的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浸湿滤纸,贴于可疑漏气处,如滤纸变红,即证明有环氧乙烷漏出,应立即进行处理。

(5)热水加热环氧乙烷容器时必须先打开阀门;移出热水后,才能关闭阀门。(6)灭菌后的物品,放入解析器内清除残留环氧乙烷。

(7)环氧乙烷遇水后可形成有毒的乙二醇,故不可用于食品的灭茵。2.7 臭氧消毒 2.7.1 概述

臭氧在常温下为爆炸性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密度为1.68(空气为1)。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3%)。臭氧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所以臭氧不能瓶装贮备。只能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2.7.2 适用范围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在医院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下列几种。

(1)水的消毒:医院污水和诊疗用水的消毒。

(2)物品表面消毒: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等放密闭箱内消毒。(3)空气消毒:用于无人的情况下,室内空气的消毒。2.7.3 使用方法 2.7.3.1 诊疗用水消毒

一般加臭氧量0.5mg/L-1.5mg/L,水中保持剩余臭氧浓度0.1-0.5mg/L,维持5-10min。对于质量较差的水,加臭氧量应在3-6mg/l。

2.7.3.2 医院污水处理用臭氧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是:污水先进入一级沉淀地,净化后进入二级净化池,处理后进入调节储水池,通过污水泵抽入接触塔,在塔内与臭氧充分接触10-15min后排放。一般300张床位的医院,建一个污水处理能力18-20吨/h的臭氧处理系统,采用15-20mg/L臭氧投入量,作用10-15min,处理后的污水清亮透明,无臭味,细菌总数和大肠菌数均可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2.7.3.3 医院游泳池水的处理

臭氧消毒游泳池水的优点是:杀菌力强,速度快,对肠道菌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对游泳他设施不造成腐蚀和毁坏;能改善水质,脱色、除臭,处理后的水晶莹清澈;对游泳者无刺激性。缺点是:臭氧在水中分解快,消毒作用持续时间短,不能清除持续污染。

一般来说,臭氧的投入量为1-1.7mg/L,接触时间1-2min,即可获得理想的消毒效果,水质也会有明显的改善,用于游泳池循环水处理,投入臭氧量为2mg/l。

2.7.3.4 空气消毒

臭氧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显的杀灭作用,采用30mg/m3浓度的臭氧,作用15min,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上。用臭氧消毒空气,必须是在封闭空间,人不在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过30min才能进入。可用于手术室,病房,工厂无菌车间等场所的空气消毒。

2.7.3.5 表面消毒

臭氧对物品表面上污染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作用缓慢,一般要求60mg/m3,相对湿度≥70%,作用60-120min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2.7.4 注意事项:

(1)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m3。

(2)臭氧为强氧化剂,对多种物品有损坏,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橡胶老化,变色,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等。使用时应注意。

(3)多种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pH、水的浑浊度、水的色度等。使用时应加以控制。

2.8 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2.8.1 戊二醛

2.8.1.1 概述: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等特点。其灭菌浓度为2%以上。常用剂型有:2%碱性戊二醛,2%强化酸性戊二醛和2%中性戊二醛。2.8.1.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2.8.1.3 使用方法(1)灭菌处理:常用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酸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2)消毒

①浸泡沫: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0min,肝炎病毒消毒浸泡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②擦拭法:用2%戊二醛溶液擦拭细菌繁殖体污染的表面,消毒作用10min;肝炎病毒污染表面的消毒作用30min。

2.8.1.4 注意事项

(1)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2)戊二醛杀菌效果受PH影响大,用强化酸性戊二醛浸泡医疗器材时,应先用碳酸氢钠调节pH至7.5-8.3。

(3)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浓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2.8.2 过氧乙酸

2.8.2.1 概述:过氧乙酸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其浓度为16-20%(w/v)。

2.8.2.2 适用范围: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2.8.2.3 使用方法

(1)消毒液配制:对二元包装的过氧乙酸,使用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A、B两液混合.根据有效成份含量按稀释定律用灭菌蒸馏水将过氧乙酸稀释成所需浓度。具体步骤是:

①测定过氧乙酸原液的有效含量(C);

②确定欲配制过氧乙酸使用液的浓度(C)和毫升数(V),③计算所需过氧乙酸原技的毫升数(V),V=(V’XC)/C,④计算所需灭菌蒸馏水的毫升数(X),X=V’-V,⑤取过氧乙酸原液Vml,加入灭菌蒸馏水Xml后混匀。(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①浸泡法:凡能够浸泡的物品均可用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消毒时,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过氧乙酸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0.5%(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05%(soping/L)过氧乙酸浸泡30min;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1000mg/l)过氧乙酸浸泡5min;灭菌时,浸泡30min。然后,诊疗器材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②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沫。

③喷洒法:对一般污染表面的消毒用0.2-0.4%(2000—40000mg/l)过氧乙酸喷洒作用30-6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表面的消毒,用0.5%(5000mg/L)过氧乙酸喷洒作用30-60min。

2.8.2.4 注意事项

(1)过氧乙酸不稳定血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

(2)稀释液临用前配制。

(3)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4)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金属制品与织物经浸泡消毒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5)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6)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2.8.3 过氧化氢

2.8.3.1 概述: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等特点。

2.8.3.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理植物,隐形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

2.8.3.3 使用方法

(1)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含量按稀释定律用灭菌蒸馏水将过氧化氢稀释成所需浓度。具体步骤按2.8.2.3(1)进行。

(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等。

①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3%过氧化氢的容器中,加盖,浸泡30min.

②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③其它方法:用1-1.5%过氧化氢嗽口;用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2.8.3.4 注意事项

(1)过氧化氢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2)稀释液不稳定,临用前配制。

(3)配制溶液时;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相混合。(4)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5)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即时用清水冲洗。(6)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2.8.4 二氧化氯

2.8.4.1 概述:二氧化氯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杀菌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的特点,二氧化氯活化液和稀释液不稳定。

2.8.4.2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餐(茶)具、饮水及环境表面等消毒。

2.8.4.3 使用方法

(1)消毒液配制:使用前,在二氧化氯稳定液中先加活化剂。根据有效含量按稀释定律,用灭菌蒸馏水将二氧化氯稀释成所需浓度。具体步骤按2.8.2.3.(1)进行。

(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方法。

①浸泡法:将清洗、晾于的待消毒或灭菌物品浸没于装有二氧化氯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00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3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二氧化氯浸泡30;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000mg/L二氧化氯浸泡30min。

②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表面,用500mg/I。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3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用1000mg/L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60min。

④饮水消毒法:在饮用水源水中加入5mg/l的二氧化氯,作用5min,使大肠杆菌数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2.8.4.3 注意事项

(1)二氧化氯活化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2)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19(3)二氧化氯对金属有腐蚀性,金属制品经二氧化氯消毒后,应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沥干。

2.8.5 含氯消毒剂 2.8.5.1 概述

含氯消毒剂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速效、低毒或无毒、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粉剂稳定而水剂不稳定等特点。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①液氯,含氯量>99.5%(v/v)。②漂白粉:含有效氯25%(w/w)。③漂白粉精:含有效氯80%(w/w)。④三合二,含有效氯56%(W/W)O⑤次氯酸钠,工业制备的含有效氯10%(W/W)。③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60%(W/W)。①二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90%(W/W)。③氯化磷酸二钠,含有效氯26%(W/W)。

2.8.5.2 适用范围:适用于餐(茶)具、环境、水、疫源地等消毒。2.8.5.3 使用方法

(1)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氯含量,用蒸馏水将含氯消毒剂配制成所需浓度溶液。(2)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以上;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和细菌芽抱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以上。

②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沫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墙面:200ml/m2;水泥地面,350ml/m2,土质地面,1000ml/m2),作用30min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喷洒量同前),作用60min以上。

④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排泄物中,含氯消毒剂用量是排泄物的1/5,略加搅拌后,作用2-6h,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h后排放。

2.8.5.3 注意事项

(1)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所需溶液应现配现用.

(2)配制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橡胶手套。

(3)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于净,并擦干后使用。(4)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5)用于消毒餐具,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6)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7)用于污水消毒时,应根据污水中还原性物质含量适当增加浓度。2.8.6 乙醇 2.8.6.1 概述

乙醇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挥发、不稳定等特点。其含量为95%(V/V)。

2.8.6.2 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2.8.6.3 使用方法

(1)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含量按稀释定律用灭菌蒸馏水将乙醇稀释成所需浓度。具体步骤按2.8.2.3.(1)进行。

(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

①浸泡沫: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10min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min。

②擦拭法:对皮肤的消毒。用75%乙醇棉球擦拭。2.8.7 碘伏 2.8.7.1 概述

碘伏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并无黄染、对铜、铝、碳钢等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等特点。

2.8.7.2 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粘膜等的消毒。2.8.7.3 使用方法(1)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碘含量用灭菌蒸馏水将碘伏稀释成所需浓度。(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冲洗等方法。

①浸泡法:将清洗、晾于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碘伏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

②擦拭法:对皮肤、粘膜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时,用浸有碘伏消毒液的无菌棉球或其它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部位。对卫生洗手消毒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浸泡2min;对外科洗手用含有效碘3000-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3min。对于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含有效碘3000-5000mg/L的消毒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2min;对口腔粘膜及创口粘膜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5min.

③冲洗法:对阴道粘膜及伤口粘膜创面的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的消毒液冲洗3-5min。

2.8.7.3 注意事项

(1)碘伏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2)碘伏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做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3)消毒时,若存在有机物,应提高药物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4)避免与桔抗药物同用。2.8.8 就必泰(氯己定)2.8.8.1 概述

洗必泰属低效消毒剂,具有低效、速效、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对金属和织物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等特点。

2.8.8.2 适用范围:适用于外科洗手消毒、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粘膜消毒等。2.8.8.3 使用方法

(1)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含量用灭菌蒸馏水将洗心泰稀释成所需浓度。(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和冲洗等方法。

①浸泡法:将双手浸泡于装有5000mg/L洗必泰乙醇(70%)溶液或5000mg/L葡萄糖酸盐洗必泰水溶液的容器中,卫生洗手,浸泡1-2min;对外科洗手,浸泡3min。

②擦拭法: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的皮肤的消毒。用500mg/L洗必泰乙醇(70%)溶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2min;对伤口创面消毒,用5000mg/L洗必泰水溶液擦拭创面2-3遍,作用2min。外科洗手可用相同浓度和作用时间。

③冲洗法:对阴道、膀味或伤口粘膜创面的消毒,用500-1000mg/L洗必泰水溶液冲洗,至冲洗液变清为止。

2.8.8.4 注意事项

(1)勿与肥皂、洗衣粉等阴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或前后使用。(2)冲洗消毒时,若创面脓液过多,应延长冲洗时间。

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3.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3.2 手术器械包的灭菌

3.2.1 压力蒸汽灭菌:手术器械包应首选正力蒸汽灭菌。3.2.1.1 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3.2.1.1.1 灭菌前的准备

(1)清除污染:感染症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需先用500mg/L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min,然后进行常规清洗。清洗时,先用洗涤剂溶液浸泡擦洗,去除器械上的血垢等污染,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器械,应尽量张开或拆卸,进行彻底刷洗,然后用流水冲净,擦于或晾干,并尽快打包,以免再污染。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机械清洗或超声波洗涤。清除污染前后的器械盛器和运送工具,必须严格区分,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混用。盛器和运送工具应每日清洗消毒,意外污染应立即清洗消毒。

(2)包装:包装用双层平纹细布或抗湿皱纸;新棉布应洗涤去浆后方可使用,反复使用的包布应无异味、严密无孔。手术器械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手术器械包捆扎不宜过紧,最好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包外必须有明显标记,注明名称,打包人,打包日期,手术包内放臵化学指示剂,包打好后应立即进行灭菌,因故不能立即处理,存放在洁净,于燥的柜橱中。

(3)装放:见2.1.4.3.2。灭菌设备的准备

(1)常规检查:参照2.1.4.3.1执行。

(2)B-D试验:B-D试验每日进行一次。参照2.1.4.3.1执行。

3.2.1.1.2 灭菌程序:除抽真空脉动程序外,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程序是相同的。手术器械包的灭菌,脉动2次即可。具体操作见2.1.4.1和2.1.4.2。

3.2.1..2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

3.2.1.2.1 灭菌前处理:物品准备和设备准备见2.1.3。3.2.1.2.2 灭菌程序:灭菌过程中,加热要均匀,加热速度不能太快,输入蒸汽的压力不宜过高,夹层的温度不能高于灭菌室的温度。具体操作见2.1.3。

3.2.1.3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1)清除污染:对使用后器械应先去污染;再放入超声清洗机内超声清洗干净。(2)包装:根据使用要求,器械采用包装方式灭菌或非包装方式灭菌泡装可采用专用包装纸或双层平纹细布。

(3)灭菌处理参见2.1.3.2.4。3.2.1.4 无菌包的处理见2.1.5。

3.2.2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环氧乙烷可以用于手术包的灭菌。可用混合气体也可用纯品。一般医院多采用小型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器必须有良好的耐压性能(784kPa,即8.0kg/cm2)和密封性能,能抽真空度39.2kPa(04kg/cm2),自动定量准确加药,自动调节温度和相对湿度,自动控制灭菌时间。灭菌器的灭菌条件为:温度55-60℃,相对湿度60-80%,浓度800mg/L,时间6h。

3.2.2.1 灭菌前准备:见3.2.1.1.1。要求是:(1)洁净器械和包装材料应贮存在40-60%相对湿度的室内;(2)灭菌手术包的温度不能明显低于或超过环境温度,必须与环境温度接近后,才能进行灭菌。

3.2.2.2 灭菌程序

(1)将手术器械包放入柜内,关好柜门;

(2)打开排气阀门,接通电源预热手术包至60℃;

(3)关闭所有阀门,抽气到负压0.4kg/cm2,关闭抽气阀门;

(4)切断电源,打开通气阀,通入环氧乙烷800mg/L,温度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时间6h;

(5)将柜内气体袖入排气管或下水道;

(6)将经高效过滤的空气注入柜内恢复常压,反复抽气注气数次,促使环氧乙烷排出;(7)打开柜门,取出手术包,经解析机处理后方可使用。

3.2.2.3 灭菌后处理: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必须将吸附的环氧乙烷驱除后才能使用。手术器械包吸附环氧乙烷较少,经解析机处理2h后,使残留量低于10PPm,可达到使用要求。

3.2.2.4 注意事项:见2.6.4。

3.2.3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手术中若发生某种器材损坏或缺少,则需要对用过的器械快速灭菌。这时选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具体操作按说明书执行。

3.3 手术缝线的灭菌 手术缝线根据不同用途分为吸收型肠线,非吸收型丝线,尼龙线,金属线等。手术缝线是密封,灭菌后可长期保存使用的一次性灭菌手术用品,也可在使用前随时灭菌。

3.3.1 环氧乙烷灭菌:手术缝线可用环氧乙烷灭菌,具体方法按2.6执行。3.3.2 压力蒸汽灭菌*号丝线等张力较高的非吸收型手术缝线可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具体操作:参见2.1.3.2.4。3.4 锐利手术器械的灭菌

锐利手术器械是手术器械中一类最具有代表性的器械,这类器械的灭菌,即要保证灭菌质量,又要兼顾锐利不受损害。这类手术器械各专业手术科室均有,包括普通手术刀、剪、锯及眼科、耳鼻喉科的精密锐利手术器械。这类器械最好用机械超声波清洗,以免损伤手。

3.4.1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特点是:灭菌速度快,无残留毒性。对锐利器械损害小。按2.1.3.2.4执行;亦可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参照2.1.4.2.1和2.1.4.2.2执行。

3.4.2 戊二醛灭菌:参照2.8.1执行。

3.4.3 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准备,灭菌程序,注意事项参照2.6.

3、2.6.4执行。

3.5 不耐热手术用品的灭菌

目前,大量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用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手术用品,包括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肺机,人工瓣膜,人工肾,整复手术材料,外科手术刀具,麻醉器材,各种导管,各种内窥镜,节育器材等。这类用品,不能采用热力灭菌,只能用冷灭菌方法处理。

3.5.1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环氧乙烷是良好的冷灭菌剂,适宜于不耐热手术器械的灭菌。不耐热手术器械大多是高分子材料,对环氧乙烷吸附较大,灭菌后环氧乙烷自然逸散的时间长,胶管等驱散时间为5-10天。用解析机可缩短为2h,具体操作参照3.2.2执行。

3.5.2 戊二醛灭菌:戊二醛可用于不耐热手术器械的灭菌。如麻醉机附件,塑料橡胶制品等的灭菌。2%碱性、中性、强化酸性戊二醛均可应用,浸泡10h可达到灭菌。具体操作参照2.8.1执行。

3.6 手术用敷料的灭菌

传统手术敷料分为纱布类、棉花类和布类三种,包括手术用纱布、纱条、棉球、手术巾,孔巾等。近年来,医用纺织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如聚丙烯伤口敷布,无纺布等,使用方便,安全。手术用敷料都是透气性能好的材料,要求灭菌后干燥保存,有效期为夏季7天,冬天10-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3.6.1 压力蒸汽灭菌:除极少数不宜用湿热灭菌的敷料外,手术敷料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3.6.1.1 灭菌前准备:方纱、孔巾和敷料用贮槽或包布包裹。

3.6.1.2 灭菌程序:参照2.1.4.1及2.1.4.2执行。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敷料包的条件为:121℃,30min。灭菌后迅速排气,敷料包干燥后方能取出。预真空和脉动真空灭菌敷料包的条件为;132-134℃,4min,脉动次数需3次。

3.6.1.3 灭菌后处理:参照2.1.5执行。3.6.2 环氧乙烷灭菌:按3.5.1执行。

3.6.3 纱布的于热灭菌:凡上林抽纱布、纱条的灭菌,蒸汽不易穿透,适宜于干热灭菌。将准备好的纱布、纱条放入盒内,倒入融化的凡士林,待灭菌。需干热灭菌的凡士林纱布、纱条装放不宜太多太厚。厚度不超过1.3cm,臵烤箱内,温度160℃,2h。

注射器材的灭菌

4.1 适用范围

本节规定了非一次性使用的注射、输液器具的灭菌要求。4.2 注射器、输液器的灭菌 4.2.1 灭菌前准备

4.2.1.1 注射器、输液器用后,使用科室应将针筒、针头、输液胶管、头皮针管分别浸泡于可杀灭乙肝病毒的消毒液内,可选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1000mg/L 二氧化氯或05%过氧乙酸,30-60min,针筒、针头孔、胶管内不应有气体,消毒后送供应室处理。

4.2.1.2 注射器、输液滴管、玻璃接头洗涤方法

(1)用自来水清洗,并用适当洗涤剂洗刷王光亮,再将洗涤剂冲净。(2)浸泡在重铬酸钾硫酸洗液中4h以上,用自来水洗净洗液。(3)用蒸馏水冲洗两次。

(4)亦可将注射器、输液滴管、玻璃接头放人清洗筐中用超声清洗机清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新鲜蒸馏水冲洗两次。

4.2.1.3 针头的清洁方法(1)拆下的针头用自来水浸泡

(2)放人加有清洗消毒剂的超声清洗机内,超声清洗30min,或浸人2-3%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中煮沸15min,用针头机冲洗,检查针孔是否通畅。

(3)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新鲜过滤蒸馏水冲洗。4.2.1.4 头皮针管的清洁方法

(1)从消毒液中取出后注人3-5%过氧化氢溶液,放臵12h。(2)用自来水洗净,再用新鲜过滤蒸馏水冲洗2-4次。

4.2.l.5 包装用有筛孔的容器或双层平纹细布,应清洁后再使用。包布应放在专用洗衣机中或专锅洗净、干燥。

4.2.1.6 从最后一次用新鲜过滤蒸馏水冲洗至灭菌开始不应超过2h。4.2.2 压力蒸汽灭菌

4.2.2.1 适用于玻璃注射器及非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灭菌。4.2.2.2 灭菌前检查各部件性能是否良好用,排气管是否通畅等,并严格遵照操作程序操作。

4.2.2.3 注射器包装时,管芯应抽出,普通铝饭盒、搪瓷盒无论加盖与否均不能用于装放注射器进行灭菌。

4.2.2.4 灭菌温度与时间:注射器、输液器的常用灭菌温度为121℃,在合理包装和装放的情况下,注射器\输液器的灭菌时间为30min,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时,温度为134℃,灭菌时间4-6min.4.2.2.5 灭菌后的注射器、输液器放在专用柜中,在干燥条件下储存,有效期为l~2周。

内窥镜的消毒与灭菌

5.1 内窥镜消毒与灭菌基本原则

5.1.1 根据内窥镜在人体使用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消毒或灭菌方法:

需灭菌的内窥镜及其附件: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等进人人体无菌部位或经外科切口进人人体的内窥镜,以及进人破损粘膜的内窥镜附件(如活检钳等)。

需消毒的内窥镜及其附件: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进人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窥镜。

5.1.2 使用过的内窥镜原则上应先消毒后清洗,最后在使用前根据内窥镜类型要求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5.I.3 在用液体浸泡法消毒内窥镜插管的同时,应对所有的通道用清洁剂、消毒剂与水进行冲洗。

5.1.4 被结核杆菌、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感染者使用过的内窥镜,必须进行特殊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5.1.5 经化学消毒剂处理的内窥镜,在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进行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5.2 内窥镜清洗 5.2.1 纤维内窥镜

(1)鉴于纤维内窥镜的特殊情况,使用完毕应立即清洗,以免血液和粘液干固后不易洗净。洗涤时,先将软管末端浸在含洗涤剂的温水中(35CC左右),用纱布或海绵擦洗镜体软管部和弯曲部,并反复注人气和水,使气管和水管出水处粘附的污物排出。活体组织检查钳的处理,应先清洁外套钢丝、钳瓣上和细胞刷上的污物,孔道需用洗涤剂和清洁剂反复刷拭。

(2)将在洗涤剂中清洗过的插管、气管、水管、孔道、活检钳等用清水冲洗,擦干,放人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在洗涤与浸泡消毒液过程中。勿使操纵部弄湿。

(3)用75%乙醇纱布擦拭消毒纤维镜头部、软管操纵部、各调节旋钮、钳道上端盖板。(4)消毒完毕,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充分冲淋插管和内管道,以便除去残留消毒剂。(5)当天不再继续使用的内窥镜,则将内管道彻底吹干或用75%乙醇进行冲洗干燥。(6)用擦镜纸蘸少许硅蜡涂擦端部镜面、导光束端面和钳瓣,以保持洁净和防锈。(7)贮存时应将镜体悬挂于干燥的专用柜内,弯角固定钮应臵于‚自由位‛,活检钳瓣应张开。

5.2.2 其他内窥镜

如关节镜、腹腔镜、脑室镜、膀脱镜等,使用完毕后,除应充分清洗外,宜臵真空干燥器内抽干后再没人消毒液中,这样可避免气泡栓塞管道,影响药物与管道内部的接触。

5.3内窥镜消毒与灭菌方法

内窥镜的消毒与灭菌应首选物理法,对不耐湿热的内窥镜可选用化学消毒法。5.3.1 压力蒸汽灭菌:121℃作用20-30min,用于直肠镜与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灭菌(但灯与电线部分的消毒采用化学消毒方法);121℃作用30min用于活体组织检查钳等进人破损皮肤粘膜的内窥镜附件的灭菌。

5.3.2 环氧乙烷灭菌:在环氧乙烷灭菌器内,用 800mg/L环氧乙烷,于 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6h。可用于各种内窥镜的消毒与灭菌。

5.3.3 戊二醛浸泡消毒或灭菌:2%中性或碱性戊二醛,可用于各种纤维内窥镜(如: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和喉镜的消毒及膀味镜、腹腔镜、关节镜的灭菌。消毒需浸泡20ndn,灭菌需浸泡10h。内窥镜在每天使用前与使用后需浸泡30min;每个病人使用后需浸泡20min(胃肠道镜、呼吸道镜);结核、艾滋病、肝炎病人使用后需浸泡45min。

5.3.4 煮沸消毒:煮沸20min,可用于直肠镜与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消毒及某些内窥镜附件(如咬口等)的消毒。

5.3.5 其他消毒方法:经工生部和省及直辖市批准的内窥镜消毒剂和消毒器,具体用法见产品使用说明。

5.4 注意事项

5.4.1 病人作内窥镜检查前必须进行体检,凡开放性结核病病人以及肝炎、艾滋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应使用专用内窥镜,并单独进行特殊的消毒灭菌处理。

5.4.2 结核、肝炎和艾滋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应使用专用内窥镜,病人与病人之间及每天使用前后均应对内窥镜及其所用附件进行严格消毒。

5.4.3 对结核、肝炎和艾滋病人无条件使用专用内窥镜的,必须在这些病人或携带者使用后,对内窥镜及其所有附件用压力蒸汽、环氧乙烷或戊二醛进行消毒。

5.4.4 操作人员应做好自我保护;操作时应穿戴一次性口罩、帽子、专用工作服以及手套。脱去手套要消毒双手。有条件的可采取免疫措施。

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6.1 适用范围

本节规范适用于一般常规使用的诊疗用品,包括接触皮肤及残表体腔、粘膜的器材。一般诊疗用品:压舌板、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扩阴器、开口器、、舌钳、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6.2 耐热、耐湿诊疗用品的消毒

6.2.1 煮沸消毒法:先将使用后的诊疗用品用含1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用自来水冲洗于净,然后放入煮沸消毒器内,蒸馏水要浸没被消毒物品,加热至沸腾时开始计算时间,一般煮沸20min,被肝炎或结核杆菌污染的诊疗用品煮沸30min,可达到消毒目的。

6.2.2 干热消毒:将拟消毒诊疗物品充分洗净后放入箱内,物品间要留有空间,常用温度160℃,消毒时间120min。

6.2.3 微波消毒:可用于部分诊疗用品的消毒,参照2.4执行。6.3 不耐热诊疗用品的消毒

拟消毒物品按常规处理后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消毒后的物品需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晾干、干燥保存备用。

6.3.1 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有漂白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钠等。根据有效氯含量稀释成使用液,常用的浓度为:一般病人污染后诊疗用品100mg/L有效氯,作用30min;肝炎和结核菌污染的诊疗用品500mg/L有效氯作用30min。污染严重时要加大消毒剂量和延长作用时间或作两次消毒。

6.3.2 含碘消毒剂:一般病人污染后诊疗用品500mg/L有效碘作用30min。有机物污染严重的诊疗用品与铝、碳钢等制品不适宜用此法消毒。

6.3.3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6.3.3.1 过氧乙酸:一般病人用过的诊疗用品0.1%作用15min;肝炎和结核菌污染的诊疗用品05%作用30min。适用于玻璃、塑料、陶瓷类诊疗用品的浸泡擦拭消毒。

6.3.3.2 二氧化氯:使用前可先活化,然后稀释成使用液。一般病人污染后诊疗用品500mg/L作用30min;肝炎和结核菌污染的诊疗用品1000mg/L作用60min。

6.3.4 双长链季铝盐消毒剂:可用于一般诊疗用品的浸泡和擦拭消毒,一般病人污染后的诊疗用品3000mg/L作用30min。

6.3.5 戊二醛:使用2%中性或碱性戊二醛,一般消毒作用15min;肝炎与结核杆菌消毒作用45min。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7.1 适用范围

在进行外科手术前,要进行外科手消毒。为病人进行各种医疗检查、护理操作前均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凡是接触传染病病人,感染伤口及污染物品之后等都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7.2 外科手消毒

手术前医务人员剪短指甲,并使指甲平整、光滑。

7.2.1 消毒剂刷洗手、臂法:在流水肥皂洗手的基础上,取无菌小刷蘸消毒剂约5ml涂抹手、臂。从指尖到肘上10cm。,两手交替刷,注意指甲沟指间、腕部等处,按顺序进行,无遗漏,约2min,无菌水冲洗。换无菌刷子蘸取消毒液约5ml,刷手、臂2min后待干或取无菌擦手巾擦干。

7.2.2 先刷洗后消毒手、臂法

7.2.2.1 刷洗手、臂:取无菌刷蘸肥皂液,按一定顺序无遗漏地刷洗三遍,共约l0min。先剧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至上臂下1/2 段,每遍3min,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刷洗时,双手稍抬高。每遍刷完用流水冲净。冲洗时;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手不能放在最低位,以免臂部的水返流到手。刷洗完用无菌小毛巾由手向肘部擦干。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刷洗。

7.2.2.2 消毒手、臂

(1)擦拭法:双手和前臂刷洗完毕,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将主要成份为洗必泰一醇(异丙醇或乙醇)速效消毒液3nd涂擦于手和前臂,过lmin左右即干,然后戴上灭菌手套。

(2)浸泡法:将双手和前臂浸人消毒液内,液面至肘上10cm。浸泡同时用小毛巾轻轻擦洗皮肤5min,手不可触碰桶口。浸泡毕,拧于小毛巾或用无菌小毛巾、消毒纱布擦干或晾于。

7.2.3 连续进行手术时的洗手消毒法:接连进行下一手术时,需重新按外科手消毒法进行。

7.3 卫生子消毒

医务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应用肥皂流水冲洗双手。进行各种操作后,进行手的卫生消毒。7.3.1 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医务人员用流水肥皂洗手,如果手上有可见的污染,应

延长洗手时间,上述方法连续2-3遍,擦干后进行各种操作。

7.3.2 若接连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个病人都应用肥皂流水洗手法或消毒水擦洗一遍。

7.3.3 接触传染病人后

7.3.3.1 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可戴好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可进行流水洗手。

7.3.3.2 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应将污染的双手浸泡于消毒液内2min,再用肥皂流水洗手法洗二遍后擦干。

7.3.3.3 接连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病人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消毒液浸泡双手2win,然后用清水冲洗手。或用消毒剂涂擦双手后晾干。水龙头应用脚踏式或电磁感应开关。

7.3.4 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污染物品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轧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掉手套用流水肥皂冲洗即可。如手直接接触污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浸泡于消毒液内2min后,再用肥皂流水洗手法洗二遍后擦于。

7.4 常用的消毒剂如下

(1)洗必泰一醇速效消毒液:用洗必泰和醇(乙醇或异丙醇)等复配而成的消毒液。每次用3ml两手搓干或喷雾在手上均可达到消毒。

(2)有效含量为 5000mg/L的碘伏溶液。(3)75%乙醇溶液。

(4)乙醇洗手剂:70%乙醇中加人02%新洁尔灭。可喷雾在手上,挂于可达到消毒作用。

皮肤与粘膜的消毒

8.1 适用范围

本节规范规定了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和病人皮肤与粘膜的消毒方法。8.2 针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8.2.1 一般肌肉或静脉部位注射前的皮肤消毒

8.2.1.1 用无菌棉签浸润2%碘酊,涂擦注射部位皮肤1遍,作用Imin后,再用75%乙醇擦拭2遍,擦净残余碘,干燥后,即可注射。

8.2.1.2 用无菌棉签浸润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皮肤2遍,待半干燥,即可注射。静脉注射时,可用75%酒精棉签脱碘。

8.2.1.3 用无菌棉签浸润洗必泰一醇(乙醇或异丙醇)消毒,在局部涂擦2次,待其干燥后,即可注射。

8.2.2 特殊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按8.2.l.1进行消毒 8.2.3 消毒范围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抹,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渐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不小于 5cm x 5cm。血管内留臵导管及其它部位分流导管和引流处每日按要求消毒处理后用无菌敷料封盖。

8.3 病人手术刀口部位的皮肤消毒 8.3.1 准备

8.3.1.1 手术部位的皮肤应该用肥皂和水洗净,用剪刀剪毛(假如需要),剪毛后以无菌纱布沾取肥皂和水擦拭。

8.3.1 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术前可用除菌皂擦拭全身皮肤。8.3.2 消毒方法可按8.2.1要求进行,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10cm以上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8.4 特殊微生物污染皮肤的消毒 8.4.1 肝炎病毒污染皮肤粘膜消毒

8.4.1.1 甲型肝炎和成型肝炎污染手和皮肤的消毒:可采用0.1%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

1-3min,或用异丙醇与洗必泰配制成的速效消毒液等,擦拭作用3min。

8.4.1.2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污染皮肤粘膜的消毒:对于污染的手,可用流水、肥皂洗手后用0.2%过氧乙酸消毒液或异丙醇一洗必泰消毒液浸泡5min,然后用水冲洗。

8.5 粘膜消毒

8.5.1 会阴部及阴道手术消毒

先用5000mg/L碘伏皂液棉球依次擦洗大小阴唇、阴阜、两侧大腿内侧上1/3,会阴及肛门周围,然后剪除阴毛用温开水冲洗外阴部,擦干后用500mg/L碘伏液棉球涂擦外阴,注意在宫缩间歇时涂擦,以防药物进人胎儿眼粘膜,待碘液完全干燥后哟需3-5min)同上法再次除药。

子宫切除手术前一天晚上用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或5000mg/L洗必泰溶液擦洗阴道一次,手术前2h,重复擦洗一次;阴道冲洗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或洗必泰水溶液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的润滑膏作为导管润滑剂,有利于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8.5.2 口腔和咽部消毒

8.5.2.1 取含有效碘500mg/L的碘伏液或1%过氧化氢液含漱消毒,适用于口腔手术和术后消毒。

8.5.2.2 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复方硼酸溶液等漱口,碘甘油或硝酸银溶液局部涂抹,用杀菌牙膏刷牙,对口腔粘膜均能起到一定消毒效果。

8.6 新生儿脐带消毒:用碘酒涂擦.35

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

9.1 适用范围

本节规范适用 GB15982-1995中规定的 1、11、111、IV类环境室内空气的消毒。9.2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1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3,只能采用层流通风,才能使空气中的微生物减到此标准以下。

9.3.11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11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可选用下述方法:

9.3.1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这种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以有效地滤除空气中的尘埃,并可将进人消毒器的空气中的微生物杀死。按产品说明书安装消毒器,开机器30min后即可达到消毒要求,以后每过15min开机一次,消毒15min,一直反复开机、关机循环至预定时间。本机采用低臭氧紫外线灯制备,消毒环境中臭氧浓度低于0.2mg/m3,对人安全故可在有人的房间内进行消毒。

9.3.2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这类消毒器采用静电吸附原理,加以过滤系统,不仅可过滤和吸附空气中带菌的尘埃;也可吸附微生物。在一个20-30m2的房间内,使用一台大型静电式空气消毒器,消毒30min后,可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用于有人在房间内空气的消毒。

9.3.3 注意事项

9.3.3.1 所用消毒器的循环风量(m3/h)泌须是房间体积的8倍以上。

9.3.3.2 有些小型的上述消毒器,经试验证明不能达到L述消毒效果,则不宜用于11类环境空气消毒。用户可查验其检测报告和经生行政部门发证时批准的使用说明书。

9.3.3.3 11类环境均为有人房间,必须采用对人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故不推荐使用臭氧消毒器和化学喷雾消毒。

9.4Ш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这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3认 可

采用下述方法.9.4.1 上述9.3.1和9.3.2介绍的方法均可采用。

9.4.2 臭氧消毒:市售的管式、板式和沿面放电式臭氧发生器均可选用。要求达到臭氧浓度≥20mg/m2,在RH≥70%条件下,消毒时间≥30min。消毒时人必须离开房间。消毒后待房间内门不到臭氧气味时才可进人(大约在关机后40min左右).9.4.3 紫外线消毒。可选用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作用。一般按每立方空间装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装灯数。考虑到紫外线兼有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的双重作用,可安装在桌面上方1米处。不考虑表面消毒的房间。可吸顶安装。也可采用活动式紫外线灯照射。上述各种方式使用的紫外线灯,照射时间一般均应大于30min。

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人不得在室内。

使用的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凡低于70 uw/cm2者应及时更换灯管。

测定紫外线强度应采用经过计量部门检定的紫外线强度计,按2.3.2.4条件测定.9.4.4 熏蒸或喷雾消毒:在没有上述方法可选用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

9.4.4.1 过氧乙酸:将过氧乙酸稀释成3-5%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lg/m3计算,熏蒸时间2h。

9.4.4.2 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市售品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成份,配以增效剂和稳定剂等,一般用量按过氧化氢50mg/m3计算,采用喷雾法,在相对湿度60-80%,室温下作用30min.9.4.4.3 季铵盐类消毒液:采用双链和单链季铵盐,配以增效剂和稳定剂制成的空气消毒剂。每立方米喷1.2ml折合药物浓度10mg/ m3左右),作用30min。

9.4.4.4 含氯消毒剂:用酸性增效剂和M氯异氰胭酸钠干粉相混而制成的氯烟熏剂或酸氯烟熏剂,可用于空气消毒,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杀菌性气体。在室温20℃,相对湿度≥70%条件下,用药1.5mg/ m3,点燃后关闭门窗,作用l-2h。

9.4.4.5 注意事项:

(1)所用消毒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已在有效期内。(2)消毒时室内不可有人。

(3)甲醛不宜用于空气消毒,因有致癌作用。9.5.lV类环境的消毒

9.5.1 上述9.2-9.4中的方法均可选用。

9.5.2 中草药消毒剂:有些中草药消毒剂对空气中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可用于lV类环境

消毒,使用方法和用量可按说明书进行.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

10.1 适用范围

本节规范适用于病人日常生活的一些用品(餐具、脸盆等),分泌物和排泄物盛具(尿壶、便器、痰杯等),清洁用具(抹布、拖把等)的消毒。应按照污染程度及其潜在危险性,采用清洁或消毒处理。

10.2 餐具的清洁和消毒

影响餐具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清洗的程度,这些器具清洗不彻底,留有食物残渣和油腻时,对消毒效果影响很大。为保证餐具的消毒效果,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10.2.1 配膳室餐具的消毒:餐具用后首先彻底清洗去污再消毒.

消毒方法有:

10.2.1.1 流通蒸汽消毒20min(温度为100℃); 10.2.1.2 煮沸消毒15min;

10.2.1.3 远红外线消毒箱,温度达到125℃,维持15min,灭菌后应待温度降至40℃以下再开箱,以防止碗盘炸裂;

10.2.1.4 自动冲洗消毒洗碗机消毒;

10.2.1.5 化学消毒: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

(1)含氯消毒剂:用25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5-10min;(2)200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15min;(3)0.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5min。

消毒后的餐具不可再用抹布重新擦抹,应用自来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后,存放在清洁密封的容器内,以免再次污染。

10.2.2 病人餐具:个人专用,用后清洗干净,晾于,自己保存,儿科病人的餐具应统一由配膳室收回,按配膳室餐具清洗,消毒常规处理,患儿不应自己保管餐具。

10.2.3 婴儿奶瓶、盛奶器等奶具清洗于净后,经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奶头用清水冲净,煮沸消毒。煮沸时间从水沸腾时算起,不得小于15min,干燥贮存,24小时更换。

消毒处理后的餐具要求:清洁,干爽,无油腻,无油垢,无污物,不得检出大肠菌群、致病菌和HBsAg 10.2.4 传染病人餐具:传染病区餐具应单独处理,个人专用。

10.2.4.1 煮沸15-20min,剩余食物煮沸15-20min后方可弃倒。10.2.4.2 清洗去污。

10.2.4.3 煮沸30min,流通蒸汽消毒30min或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峭毒后清水冲洗)保存备用。

10.3 痰杯的消毒

痰杯个人专用,根据痰量及时更换,用后洗净,煮沸消毒20min或以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洗净,干燥保存备用。感染性病人的痰杯,应先以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lh后倒掉,清洗去污,再煮沸消毒30min或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洗净,干燥保存备用。

10.4 脸盆

个人专用,平时保持清洁,患者出院后,先清洗去污后,浸泡于消毒剂内(见10.2.1.5),取出冲洗干净或煮沸消毒20min备用。传染病人脸盆先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或煮沸消毒30min,取出冲洗干净备用。

10.5 便器的消毒

10.5.1 病房便器:用毕倒掉粪尿,有污垢时用清洁剂去污,清水冲净后,浸泡于100mg/L有效氯消毒液内30取出冲洗干净,干燥保存备用。

10.5.2 重症病人便器:个人专用,每次用毕倒掉粪尿,刷洗于净继续使用,每周消毒二次,方法同普通病人便器常规消毒法。

10.5.3 传染病人的便器:排泄物及呕吐物按19。6处理后粪尿倒入厕所,便器以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然后用清洁剂刷洗干净,再浸泡于500mg/L有效氯消毒液30min,取出冲洗干净备用,消毒液每日更换1次。

10.6 抹布、拖把的消毒

10.6.1 擦床抹布(小毛巾):采取一床一巾湿扫法,用后在25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min,清洗干净,晒干备用。

10.6.2 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用后消毒液浸泡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备用。使用时可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

10.6.3 拖把: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区使用。(1)一般病室、办公室、走廊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2)传染病区:使用后应先消毒,用1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ndn,悬挂晾干备用。(3)治疗室,换药室等视地面污染程度,有无脓血污染,采用(1)或(2)消毒祛。

医院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

11.1 适用范围

本节规范适用于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Ⅰ、Ⅱ、Ⅲ、Ⅳ类环境室内物体表面的消毒。

11.21.11 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工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Ⅱ类环境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5cfu/cm2,这两类环境应采取高效消毒方法。

11.2.1 地面消毒

医院地面经常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由于人员的流动量大,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地面污染,极易造成病原菌的扩散。

11.2.1.1 当地面没有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擦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微生物。

11.2.1.2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通常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或0.2%过氧乙酸溶液拖地或喷洒地面。被肝炎病毒污染的表面可用含有效氯10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洗。

11.2.1.3 对结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液或用5%煤酚皂溶液擦洗。

11.2.2 墙面消毒

医院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程度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高度一般为2-2.5米高即可。

11.2.2.1 对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胞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250-500mg/L、2000mg/L与2000—3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以湿润不向下流水力度,一般为50-200mL/m2。

11.2.2.2 过氧乙酸消毒:将过氧乙酸配制成0.2%水溶液,进行墙面喷洒和擦洗。

11.3.2.3 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病房内用品有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铵盐类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

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

11.2.3.1 含有效氯200-500mg/L的消毒剂溶液、0.2mg/L过氧乙酸溶液、含有效碘250-500mg/L的碘伏,可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

11.2.3.2 紫外线灯照射:

(1)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离污染物表面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2米。(2)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1-2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一次,照射时间根据灯管强度及所杀灭病原微生物而定,时间不得少于30min。

(3)高强度。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照射30-60min,对物品表面消毒效果可靠。11.2.4 其它表面的消毒

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参照11.2.1.2与11.2.1.3方法。

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等金属制品,采用0.5-1%戊二醛溶液进行表面消毒。11.2.5 床单位的消毒:床单位包括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一般情况下在日光下暴晒6h以上可达到消毒目的。

臭氧消毒;可采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按说明书操作。

Ⅲ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Ⅲ类环境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10cfu/cm2。可以采用以下消毒方法。

11.3.1 上述11.2介绍方法均可采用。

11.3.2 配制1000mg/L洗必泰溶液,对各种污染的表面进行喷洒或擦洗。11.3.3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化验室的各种物表及台面等每日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湿拖把拖地。

11.4. Ⅳ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Ⅳ类环境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Ⅳ类环境要求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5cfu/cm2。11.4.1 参照11.2方法执行。

检验相关器材与环境的消毒

12.1 适用范围

本节规范适用于检验科工作场所的空气、表面、器材、废弃标本及工作人员(合临时工和参观学习人员)的消毒.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可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加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伴污染区指卫生通道室;污染区包括标本存放处理室、临床生化检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室、临床免疫检验室、动物实验室等;有的医院有临床检验研究室、专业检验室如病毒性肝炎检验室、结核病检验室等,可根据所研究或检验内容确定其属清洁区或污染区。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分工不细,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则按污染区处理。

12.2 污染区的消毒 12.2.1 表面消毒

122if 桌椅等表面的消毒: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布抹擦一次;地面用湿拖把拖擦一次,禁用干抹干扫,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下班时用250-500mg/L有效氯溶液或0.1%-0.2%过氧乙酸溶液抹擦一次。地面的消毒:用2倍浓度上述消毒液拖擦。

12.2.1.2 各种表面也可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表面照射消毒。

12.2.1.3 若被明显污染,如具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物表面,保持30-60min。,再擦,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lh。

12.2.1.4 若已知被肝炎病毒或结核杆菌污染,应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消毒30min;对结核杆菌污染表面也可用5%煤酚皂溶液擦拭,作用l-2h。

12.2.1.5 检验单送出前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单面不高于3.0cm缓慢移动,照射3-5秒钟,必须两面照射;也可用甲醛消毒器熏蒸消毒。

12.2.2 空气消毒

12.2.2.1 常规处理参照9.4。

12.2.2.2 对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搅拌、研磨、离心等),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球抱子菌、组织胞浆菌、军团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使柜内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或在风筒式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的进风口邻近进行,使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立即经紫外线风筒消毒.12.2.2.3 要求严格无菌的操作如倾倒培养基、菌种转种和细胞转瓶等,应在100级洁净间或100级净化操作台柜内进行,使空气经初效\中效及高效滤器进人室(柜)内,形成正压,极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但应注意及时更换滤器,定时检测滤效。

12.2.3 器材消毒: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泡括临床生化检验室)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12.2.3.1 金属器材

(1)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环上有较多物品,尤其是液体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人火焰烧灼,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

(2)较大的金属器材或有锋刃的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煮沸10-30min,或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或8%甲醛一乙醇溶液(用70%乙醇配成2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3h后,清洗、沥干,再用于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12.2.3.2 玻璃器材

(1)采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凡曾受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没人洗涤剂或肥皂液中,再煮沸15-30min,反复洗刷,沥干,37℃-60℃烘干。也可用消毒液如l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2-6h后再洗;

(2)曾装过含蛋白质较多的液体如血清、唾液、胃液等的玻璃容器,用含有效氯 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

(3)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蒸汽灭菌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4)刷洗后用于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验者,可浸泡于重铬酸钾一浓硫酸清洁液内24h后,43 彻底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沥于,烘干后再用;

(5)用于微生物检验者,吸管一端应塞少量棉花;管或瓶应有塞,再用牛皮纸包好,不宜用报纸包,因油墨气味可能影响细胞或细菌生长,包好后可用于热160℃2h灭菌,待冷至40℃以下才能开烤箱的门,以免玻璃炸裂;若箱内易燃物品冒烟或发生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关闭气孔;切勿开启箱门以免供氧导致燃烧;也可用压力蒸汽121℃,102.9kPa(1.05kg/cm2灭菌15-30min,吸管应直放,空试管和空瓶口应朝下,且不能完全密闭,带螺旋帽的管瓶,灭菌时应将螺旋帽放松,玻塞容器灭菌时应在塞子与容器间填一纸条以利气体流通,灭菌后再塞紧。

12.2.3.3 塑料制品

(l)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薄膜手套、无纺布帽子、工作衣、口罩等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烧毁;

(2)耐热的塑料如聚丙烯、聚碳酸酯、尼龙及聚四氟乙烯制的器材,可用肥皂或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min,洗净后,用压力蒸汽121℃102.9kPa灭菌20-30min;

(3)不耐热的聚乙烯、聚苯乙烯,可用0.5%过氧乙酸或l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30一60min,再洗净,晾干;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800mg/L,于55-60℃和相对湿度60-80%,作用4-6h;若为薄膜或板也可用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照射l—3秒;(4)一般血清学反应使用过的塑料板可直接浸人1%盐酸溶液内2h以上或过夜;对肝炎检验的反应板可用0.5%过氧乙酸或1%过氧戊二酸溶液或3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2-4h后,洗净再用。

12.2.3.4 橡胶制品;橡胶制品如手套、吸液管(球)受污染后可用肥皂或0.5%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min,煮时吸液管(球)内应无空气,全部浸人本内,清洗后晾干;必要时再用压力蒸汽,115℃灭菌40min。

12.2.3.5 纺织品:棉质工作服、帽子、口罩、鞋套等放专用污物袋内,送洗衣房清洗,每周2次,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60min,或压力蒸汽121℃,15-30min.12.2.3.6 贵重仪器

12.2.3.6.1 贵重仪器如显微境、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秤、酶标检测仪、细胞计数器、血液生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冰箱、培养箱等不宜加热,不能用消毒液浸泡。局部轻度污染,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或5000mg/L洗必泰酒精溶液擦拭;污染严重时,可用环氧乙烷消毒,见2.6。

12.2.3.6.2 若离心时离心管未密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应消毒离心机内部,特别是有可能受肝炎病毒或结核杆菌污染时,宜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擦拭;或整机用环氧

乙烷消毒,在55-60℃,相对湿度60-80%,800mg/L 密闭消毒柜内消毒6h。

12.2.4 手的消毒

(1)工作前、工作后、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均须用肥皂流水洗手l-2min,握手使泡沫布满手掌手背及指间至少10秒钟,再用流水冲洗,若手上有伤口,应戴手套接触标本。水龙头应用脚踏式或自动开关;肥皂应保持于燥或用瓶装液体肥皂;每次用时压出;洗手后采用红外自动干手机将手吹干或用消毒纸巾、纱布或手巾擦干,不宜设臵公用擦手巾;

(2肝炎或结核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当明显受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如霍乱、布氏杆菌病、炭疽等检验后,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min,然后用清水冲洗。

12.2.5 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

(1)采集检验标本或接触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装有肝炎和结核病的检验标本者,应带手套,一次性使用的手套用后放收集袋内,集中烧毁;可反复使用者用后放消毒液内集中消毒;无手套时可用纸套使皮肤不直接与容器表面接触,用后将纸放人污物袋内烧毁;

(2)夹取标本的工具,如钳、镊、接种环、吸管等,用后均应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重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液浸泡;玻璃制品可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3)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唾液、胃液、肠液、关节腔液等每100ml加漂白粉5克或二氯异氰尿酸钠2克,搅匀后作用2-4h倒人厕所或化粪池;痰、脓、血、粪(包括动物粪便)及其它固形标本,焚烧或加 2倍量 25000-50000mg/L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拌匀后作用2-4h;若拟为肝炎或结核病者则作用时间应延长至6h后倒厕所或化粪池;

(4)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使用的纸质容器及其外面包被的废纸,应焚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塑料或搪瓷容器,可煮沸 15ndn,也可用 1000mg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或二氯异氰欣吸挪用微浸泡2-6h消毒液每日更换,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采样者,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5)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箱)存放,专人集中、烧毁或消责负天至少处理一次。

12.3 清洁区的消毒

12.3.1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抹擦桌面、椅面及地面一次,保持清洁;每周(或有明显微十物污染时)应用消毒液如250—500mg/L有效氯溶液或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抹擦桌、椅、门、窗及地面,地面消毒浓度应加倍;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12.3.2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l-2min.12.4 半污染区的消毒

12.4.1 空气、桌、椅、门、窗消毒同清洁区,地面消毒同污染区。

12.4.2 拖鞋每天用250-500mg/L有效氯溶液或0.1%-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擦抹一次。

12.4.3.工作衣和帽每周换洗两次;结核病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每次连续佩戴口罩不得超过4h,每次用后放人密闭污衣袋(箱)内,待压力蒸汽灭菌后再用,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标本检验后,应随时更换;并用压力蒸汽灭菌。

感染病区的消毒

13.1 适用范围

本节规范适用于感染病病区和感染病门诊部的消毒。13.2 污染区消毒

污染区指被病人直接污染的环境。

13.2.1 病室空气的消毒:参照9.3.9.4执行。13.2.2 病室环境表面消毒:参照11.2、113.执行。13.2.3 诊疗用品的消毒:参照6.2、6.3执行。13.2.4 病人生活用品的消毒

13.2.4.1 脸盆、痰杯、餐具、便器每个病人专用,每周和终末消毒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l-2h或煮沸lh。暖瓶外表每日用含有效氯30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拭,瓶塞在终末消毒时应煮沸5min再用。

13.2.4.2 书报、信件、钱币用甲醛消毒箱消毒3h、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消毒15min或压力蒸汽灭菌。

13.2.5 病人衣服、被褥的消毒

13.2.5.1 衣服、床单、被套等有类送洗衣房煮沸消毒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30min,烈性传染病人用过的上述物品先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洗涤。床垫、被、褥和不耐高温的化纤。毛料用福尔马林黄蒸消毒或600-800mg/L环氧乙烷,作用4h。也可用床单位消毒器进行消毒。

13.2.5.2 病人自带小件衣物可用微波消毒后,交家属带回。

13.2.6 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医务人员在给病人进行检查、注射、护理等操作前应用肥皂揉搓流水冲洗双手;在给同病种每一病人操作后应洗手或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擦手,然后再给另一病人操作。但在给不同病种病人操作间,应用肥皂揉搓流动水冲洗双手,再用消毒剂浸泡2min。参照7.3、7.4执行。

13.3 半污染区消毒

半污染区是指有可能被病人间接污染的地区,包括病室的二道间(缓冲向)、内走廊、医护办公室、治疗室及凡医护人员穿白大衣出人的辅助房间。

13.3.1 空气消毒

13.3.1.1 定时开窗通风,每天至少2次c 13.3.1.2 空气消毒器消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次l-2h。

13.3.1.3 每月用气溶胶喷雾消毒一次,可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过氧化氢复方消毒液)。

13.3.2 半污染区内物品的消毒

13.3.2.1.病历、化验单、处方、饭票、各种报表等可用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消毒。13.3.2.2 桌椅、药柜、病历柜、冰箱、操作台面、电话机、饭车、推车、暖瓶等每日消毒一次或酌情每周l-2次,用含氯消毒剂300mg/L擦拭(污物桶应浸泡),茶杯、暖瓶塞可煮沸消毒。

13.3.2.3 地面每天用清水拖地三次,含氯消毒剂500rng/L拖一次。

供应室的消毒

14.1 适用范围

本节规范适用于各级医院供应室的空气消毒、环境表面消毒及用品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消毒知识,严格区分三类物品:污染物品、清洁物品、无菌物品,严格划分三个区域: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成的区域)。人流、物流分开,由污到洁,不得逆流与穿梭,以保证医疗质量。

14.2 室内空气消毒 参照9.3、9.4执行。14.3 环境表面的消毒 参照11.执行。

14.4 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

14.4.1 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参照3.1执行。14.4.2 注射用品灭菌:参照4.2执行。

14.4.3 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由使用单位做初步处理,浸泡在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minn,然后用包布双层包好,并注明‚隔离‛标记;再按常规清洗,消毒或灭菌。

14.5 供应室物品的消毒

14.5.1 供应室各种物品车要有‚污‛‚洁‛标记,专车专用。发放无菌物品的车用后必须用0.2%过氧二酸溶液或含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后,方能进人无菌区c回收污染物品的车,每次用后立即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含l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

14.5.2 无菌物品储存架、柜,每日用含250-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或0.1%-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一次。

14.6 供应室物品使用注意事项

14.6.1 各种包布;(例如治疗包、器械包等包布)要一用一洗一更换,保证无缺损。14.6.2 所有无菌物品存放于无菌室,要注明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夏季1周,冬季10-14天,凡过期物品一律不可发放使用。

14.6.3 用储槽或特制灭菌盒存放敷料、空针,进人压力蒸汽灭菌锅前,先打开筛孔的盖板、严禁铝饭盒或搪瓷盒密闭容器装放注射器、敷料等医疗器械和用品进行压力蒸汽灭菌。

14.6.4 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发放时要检查有效日期,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由使用单位立即浸泡在500mg/L含氯消毒液30min,再交供应室毁形,统一回收处理。

口腔科的消毒和灭菌

15.1 适用范围

本节规范适用于各级医院和诊所口腔科的消毒和灭菌。15.2 口腔检查器材的消毒灭菌

口腔检查器械指镊子、压舌板、口镜、探针、弯盘等,可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20min后,作无害化处理。反复使用的器械需先进行初步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彻底去除粘着物。消毒方法如下:

15.2.1 于热消毒参照2.2执行。

15.2.2 压力蒸汽灭菌: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121℃,30min;预真空压力灭菌,132℃,40min,参照2.1.4执行。也可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见2.1.3.2.4。

15.2.3 消毒药物浸泡:2%戊二醛浸泡30min,参照2.8.1执行。或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参照2.8.2执行

15.3 牙钻的灭菌

牙钻结构复杂,且经常接触破损的粘膜,有血液污染,属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15.3.1 压力蒸汽灭菌:121℃30min,或132℃,4min,也可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作裸露灭菌。参见2.1.3.2.4..15.3.2 固体热源灭菌:采用石英晶体消毒器,亦叫‚瞬间消毒器‛,将牙钻插人消毒器内,温度上升至 200℃,作用 10秒钟。

15.3.3 微波:采用小型箱式微波快速消毒器,作用Imin。15.3.4 消毒药物浸泡:2%戊二醛浸泡10h,参照2.8.1执行。15.4 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参照6.2,6.3执行。15.5 诊疗环境的消毒

汽、水枪、高速涡轮机钻使用时,对环境中空气和物品的污染比较严重,应进行常规预防性消毒

15.5.1 口腔门诊患者,在检查治疗前先用1%过氧化氢或500mg/L洗必泰漱口,可使口腔内微生物的数量明显下降,从而使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下降。

15.5.2 诊疗室地面、工作台面: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含500mg/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和拖地面。当地面明显被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见11.2.1.2。

15.5.3 空气消毒:在每日开诊前及工作结束后进行,参照9.4执行。

15.5.4 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用上述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桌面、椅子、门窗、墙面。地面等,然后进行空气消毒.洗衣房的消毒.1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院洗衣房的消毒.包括全院病人衣服、被单和医护人员的一般工作服的清洗消毒工作,但不负责手术衣和隔离衣的灭菌。

洗衣房划分为污染区(收集、分检、清点、处理及清洗衣服、被单)及清洁区(供晾或烘干、缝补、熨烫、招叠、储存及发送洗净衣被和办公)。污染衣被未经洗涤不得进人清洁通道及清洁区,各区受污染程度不同,消毒方法也有所不同。

16.2 衣被的收集袋和接送车的清洁消毒

16.2.1 每个病区应有3个衣被收集袋,分别收放有明显污染的病人衣被、一般病人衣被及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衣服。帽子和口罩。衣被收集袋应保持密闭直至清洗。也可定时、限时收集工作人员衣物,及时发送至洗衣房。

16.2.2 接送衣被均用推车,接衣后及送衣前的推车均应用清水或1%洗涤剂溶液擦拭一次;接运传染病房、结核病房、烧伤病房及有明显污染衣被后的推车应用0.5%过氧乙酸或1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也可用500mg/L氧化氯溶液擦拭。

16.2.3 一次性使用衣被收集袋用后烧毁。非一次性者用1%洗涤液,90℃以上热水在洗衣机中消毒25min。

16.3 严禁在病房内清点或处理传染病人,特别是肝炎、结核病人及传染性物质所污染的衣被,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和口罩,穿工作衣.一次性使用的手套用后烧毁;可重复使用者,用90℃以上热水消毒25min。

16.4 衣被的洗涤消毒

第五篇:医疗机构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诊所等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 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将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消毒效果。

第四条 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五条 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第六条 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二、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 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三、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四、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五、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六、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第八条 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第九条 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条 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第三章 消毒工作程序及要点

第十一条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第十二条 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工作要点是:

一、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者使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二、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三、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第十三条 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后应当对口腔器械进行维护和保养,对牙科手机和特殊的口腔器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剂,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第十四条 根据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

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可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第十五条 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者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等其他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对不耐湿热、能够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以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者灭菌。在器械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第十六条 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有条件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臵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第十七条

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臵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

第十九条 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

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第二十条 采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采用裸露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当对每次灭菌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按要求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

第二十一条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

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其它与本规范不一致的规定以本规范为准。

下载医院消毒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院消毒技术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血液透析消毒技术规范(5篇)

    元江县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室消毒技术规范 1、人员管理要求 1.2、从事血液透析的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必须更换工作 服,换工作拖鞋,进行操作治疗时应戴口罩。严格手卫生,戴手套......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technique of flexible endoscope 017-06-01实施 2016-12-27......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广东省医院输血技术规范

    广东省医院输血技术规范(试行) (粤卫医[1998]13号) 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做到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规范(试行)。 一、输血申请和......

    医院卫生消毒制度

    医院卫生消毒制度范文4篇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2.诊疗,护理操作诊疗......

    《医院消毒灭菌基础知识》

    医院消毒灭菌基础知识(一)消毒隔离概念1、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2、媒介物: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

    医院卫生消毒制度

    医院卫生消毒制度12篇 医院卫生消毒制度1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根据工作流程穿戴隔离衣、防护用品,只能在限定的区域操作,不能随意违规走动。2、诊查......

    开发区医院消毒管理制度

    开发区医院消毒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医院感染和消毒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我院消毒管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