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上公示-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现状评价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网上公开信息内容
编号:TKZW/JL-12 1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地理位置及联系人
1、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2、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地理位置: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位于北疆港区二号路3990号,公司21段及27~29段泊位分别位于三、四港池北侧顺岸岸线;其南隔港池为南疆港区;北侧陆域后方为天津北疆港区二号路(新港二号路);21段泊位西侧为天津港四公司,21段泊位东侧、27~29段泊位西侧为天津港埠五公司;27~29段泊位东侧为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3、建设单位(用人单位)联系人:李长军 2项目名称及简介
1、项目名称: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现状评价
2、项目简介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原名天津港集装箱公司)建于1980年4月1日,1997年资产重组更为现名,简称TCT,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系香港冠翔企业有限公司投资控股且在香港上市的独资企业),主要从事集装箱船舶装卸、转运、集装箱拆装箱、货物堆存、中转联运、港内货物路上运输及相关的业务服务等。
公司拥有两座集装箱专用码头(共四个泊位):北疆集装箱码头21段泊位(三港池)结构加固改造后,为3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兼顾停靠3万吨级杂货船及3.5万吨级散货船),前沿水深-12.3米,岸线总长378.53米;北疆集装箱码头27~29段泊位(四港池),前沿水深-16米,岸线总长为882.5米,可停靠12万吨级船舶。21段泊位、27~29段码头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分别于1981年12月28日及1985年12月12日通过竣工验收;后分别进行了加固改造,其中28、29段泊位改造工程于2001年9月18日竣工,21段于泊位改造工程于2012年竣工。
公司拥有集装箱装卸岸桥14台、场桥38台、正面吊2台、空箱堆高机10台、集装箱拖车39台、叉车30台等;并采用COSMOS集装箱操作管理系统,及集装箱生产过程控制和可视化管理系统。公司堆场面积37.68万平方米,堆场容量37527TEU,年吞吐能力160万标准箱。其中,危险货物作业采用“车船直取”的方式,作业量约占全年作业量的1%。
3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时间,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1、现场调查、采样、检测时间:
现场调查时间:2016.07.18 采样时间:2016.07.28-2016.07.30 检测时间:2016.07.28-2016.08.01
2、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 现场调查人员:刘宁、刘俊波。采样人员:刘俊波、刘宁、殷豪
检测人员:刘俊波、王雨堃、崔雪萍、张丽娟。
3、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李长军
4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1)化学因素:电焊烟尘、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化合物。(2)物理因素:噪声、微波、高温、紫外辐射 5评价结论与建议 评价结论
1)参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的规定,用人单位属“货运港口”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
2)根据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测量)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工作场所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的相关要求,物理因素中微波、紫外辐射和高温的测量结果也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的相关要求。
但在噪声测量结果中可以发现,岸桥机房、地源热泵房巡视位定点噪声强度均已超过85dB(A),在现有工艺及设备条件下,上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难以达到相关要求。作业工人在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佩戴的防护用品规格及技术参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长期短时间接触亦会导致听力损伤。
3)防止装卸过程中危险货物发生泄漏,该公司进出港货物中危险货物较多,正常情况下基本不存在大的危害,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后果相当严重。特别是第2类(易燃气体、毒性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5类(氧化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1(毒性物质)、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的危险货物在个体防护不到位的前提下直接与人体接触均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的可能。
4)通过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危险货物集装箱装卸应急救援预案、危险货物集装箱装卸操作规程以及现场集装箱装卸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价,本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组认为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从事第2类(第2.1项、第2.2项、第2.3项)、第3类、第4类(第4.1项、第4.2项、第4.3项)、第5类(第5.1项、第5.2项)、第6.1项、第8类、第9类危险货物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与设备及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基本满足国家职业病防治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在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人单位不得降低职业病防治条件及要求,进行危险货物作业时必须保证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以及应急救援设施完备和有效,才可保护危险货物港口作业时工作场所中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建议 针对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现场调查、检测和评价中发现的不足,提出了以下建议:
1)应急救援措施的补充建议
(1)在现有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增加高温中暑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63号)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高温中暑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2)职业健康监护的补充建议
用人单位应按照《中国华人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和三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完善相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工作。建议用人单位除现有的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外为装卸工做好高温作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3)个人防护用品的补充建议
岸桥机房、地源热泵房巡视点位的定点噪声均超过85 dB(A),建议用人单位为进入岸桥机房的工作人员选择配备SNR值为23~31 dB(A)的护听器,为进入地源热泵房的工作人员选择配备SNR值为17~26 dB(A)护听器。
4)职业卫生管理的补充建议
(1)按照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的要求,完善作业场所公告栏、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
(2)建议用人单位依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和和《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的要求完善职业卫生相关制度和档案,进一步做好职业病危害的相关告知工作,并在开展劳务外包时在委外协议中增加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内容。
(3)建议用人单位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定期检测工作,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职业病相关的防护和应急救援对策措施。
(4)建议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的要求,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6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2016年8月17日,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在会议室组织召开了该项目的现状评审会议,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现状评价报告》。评价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建设单位按专家意见对现场进行整改。
第二篇: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格式
1、封页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加盖公章)
年月日
2、封二
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封三
项目名称:××××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承担单位: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1、前言
2、企业概况
3、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
3.1主要评价标准
3.2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
b.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其试运行情况;
c.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
d..组织实施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3.3 现场调查
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委托后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3.1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b.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c.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
3.3.2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3.3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
3.3.4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b.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
c.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
d.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
3.4现场监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3.4.1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2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
3.4.3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一般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放射、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
特殊情况按相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4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见附件4。
3.5职业性健康检查
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确定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
3.6评价结果
a.评价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b.工程防护设施及其效果;
c.计算职业病危害因素每个测试点浓度(或强度)的均值,其中粉尘浓度的测试数据计算几何平均数,毒物浓度计算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其测试数据如为正态分布计算算术平均数,如为偏态分布则计算几何平均数),噪声测试数据不计算均值;每个测试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未超过标准的为合格,超过标准的为不合格;
d.依据上述计算结果,评价各项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评价因生产工艺或设备技术水平限制,对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岗位所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效果;
e.评价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配置情况;
f.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3.7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
b.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概况;
c.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其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
d.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e.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f.评价结论及建议。
1、化学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
1.1 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1.1.1 测试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毒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且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
1.1.2 选择的测试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引作为重点测试点。
1.1.3 在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1.5米。
1.2 工作场所测尘点选择原则
1.2.1 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尘地点。
1.2.2 测尘位置应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气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2、物理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
2.1 车间内噪声测试点选择原则
2.1.1 若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
2.1.2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3分贝),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1-3个测点。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劳动者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
2.1.3 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人离开)。
2.2 微波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2.1为测得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所受辐射强度,必须在各操作岗位分别予以测定,应以头和胸部为代表。
2.2.2 当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时,应予以加测。如需眼观察波导口或天线向下腹部辐射时,应分别加测眼部或下腹部。
2.2.3 当需要探索其主要辐射源,了解设备泄漏情况时,可紧靠设备测试,其所测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2.3 超高频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3.1 工作场所场强测量时,应分别测量操作点的头、胸、腹各部位。
2.3.2 对设备泄漏场强测量时,可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0mm处测量,其所测数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2.4 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第三篇:职业卫生评价现状评价报告附件清单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附件清单
1.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委托书
2.营业执照副本
3.工伤保险缴费收据
4.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及人员任命文件
5.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目录清单
6.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台账
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
8.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报告
9.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书
10.企业地理位置图
11.总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