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禁止光伏电池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新闻评论

时间:2019-05-15 00:2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应禁止光伏电池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新闻评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应禁止光伏电池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新闻评论》。

第一篇:中国应禁止光伏电池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新闻评论

中国应禁止光伏电池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

不等外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中国应主动停止光伏产品出口。

因为光伏产品的使用虽然被称为清洁能源,但光伏产品的生产却完全相反,属于地道的高耗能高污染产品。

中国光伏没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只能买人家淘汰技术,能耗更大污染更重。

生产一块1m×1.5m的太阳能板必须燃烧超过40公斤煤,但即使中国最没有效率的火力发电厂也能够用这些煤生产130千瓦时的电——这足够让2.2瓦的发光二极管(LED)灯泡按照每天工作12小时计算发光30年。而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寿命只有20年。

国内常用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为“改良西门子法”,这一工艺同时形成大量的四氯化硅、氯硅烷副产物和氯化氢等有害物质,把污染留给了中国。

让外国用清洁能源,让中国承担高能耗与污染,完全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口这样的产品对中国来说得不偿失。

就光伏产品而言,与其补贴外国人用,不如补贴国内使用。

中国大量出口稀土、有色金属、钢材、焦炭、化工原料、蓄电池,以及数量巨大的廉价服装、鞋子、玩具等,都是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全世界的高耗能高污染产品都往中国搬,中国成了世界工厂,同时也成了世界垃圾场。

中国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满足13亿人的需要,保持国内的供需平衡,才是中国企业生产的本职。中国的事情做也做不完(人民币用不完),哪里需要靠外国人就业?

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牢记,中国有13亿人口,相当于日、美、欧人口总和的两倍!

中国的有限资源,是中国人民以及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绝不能容忍任何人挥霍浪费,更不能白白送给外国人用(渤海石油资源49%被送给美国康菲公司,是一种犯罪行为,把渤海搞成了死海,更是罪上加罪)!

对外贸易必须算清资源得失账,资源得大于失可以做(只有有自主权的高附加值产品能做到),资源得不偿失绝不能做(低附加值产品基本都是得不偿失)。

如果不是外资大量消耗中国的资源能源,中国甚至不需要从外国进口资源能源。

中国不要做世界工厂(让外国人白用中国资源,破坏中国环境,完全不符合中国利益),要做就做世界花园。

让外国人来旅游,来留学,应成为对外交往的主流。工业品只需要卖一点有自主权的高附加值产品,如军工、手工艺品就够了,少出口无非少进口,不需要乱搞亏本出口。

自上世纪90年代人民币人为大贬值,中国出现以外资为主导(外资占60%)的“亏本出口大跃进”,上演了一出史无前例的“西瓜换芝麻”的闹剧(被世界50多个国家反倾销),使中国资源大量流失,环境严重破坏。

中国成了世界上能耗最高、环境最糟、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祖宗八代、子孙后代的资源都被用来换取一时的表面繁荣,与败家子的花天酒地好有一拼。

这样的闹剧该收场了。

以内贸为主,把出口控制在10%以内,禁止外资出口(与美、日等国际接轨),取消出口退税,开征资源税、环境税,强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中国才能摆脱“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发展。

朱大碌

第二篇:新闻评论员贺斌:国际“光伏”危局 中国“信息化”谋出路

新闻评论员贺斌:国际“光伏”危局 中国

“信息化”谋出路

——本文发表于国家发改委主管《中国信息界——E制造》杂志

作者:贺斌文章来源:凤凰网归类:学者言论

“光伏”产业危局的出现,严重挫伤了中国企业抢占西方市场的积极性,也打消了松下等光伏界“翘楚”企业拓展欧洲市场的念头,在不得不大幅缩减生产计划的情况下才得以应对危局。

中国出口型的“光伏”产业格局,面对国际市场的骤然聚变、“贸易壁垒”的重重阻碍和严重缺失的“话语权”,致使国内大批企业纷纷倒闭,剩余的巨头又被动的钻进了发展的“瓶颈”中难以自拔。痛定思痛,中国“光伏企业”如何变挑战为机遇?“信息化”战略,或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产业奇迹”遭遇“寒流”

“十一五”期间,中国凭借敏锐的嗅觉,短短几年就迅速占据了欧美等重要市场。期间,中国600多城市掀起了“光伏产业”热,100余城市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100%的增长率。2007至2010年的全球光伏产品产量,中国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光伏产业”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与世界同行并肩的行业,并有望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但遗憾的是,伴随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球光伏“寒冬”也不期而至。

2011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持续打击,让中国“光伏”产业几乎是在一夜间急转直下,面临大范围亏损。先是成本与利润倒挂,接着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然后是欧盟的贸易壁垒调查„„接踵而至的冲击,让国内“光伏企业”如履薄冰,也让本已“危如累卵”的国际市场变得更加“雪上加霜”、“举步维艰”。

中国企业在丢失了美国市场后,又将面临丢失最重要的欧洲市场。中国“光伏企业”之所以走到现在的尴尬地步,还得从自身找原因。

发展过快 “断腿”效应凸显

中国“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中国式的光伏“巨人”,如保利协鑫、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晶澳太阳能和尚德电力等中国光伏企业,在世界光伏舞台上已经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都实现了海外上市,而且保利协鑫、江西赛维、洛阳中硅、重庆大全这四家企业,已经跻身全球十大多晶硅企业的行列,成为国际知名企业。

2012年8月13日,保利协鑫海外上市市值23.59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市场份额占全国半壁江山。保利协鑫的迅速崛起也是中国整个光伏企业发展过程的一个典型缩影。由于步子跨得过大,跑得过快,相应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都未跟上产业的节奏,严重依赖进口西方的设备和技术,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企业一窝蜂式的选择“走出去”战略,导致目前98%以上的光伏企业,受国际动荡市场的制约和影响。这种盲目扩张的短视行为,是导致当前产业危局的一个重大诱因。国内产能迅速进入过剩期,部分产业链过剩幅度甚至超过一倍,出口滞冻,危局必然。

西方对“世界工厂”展开“阻滞战”

在全球能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把“光伏产业”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的核心内容,“光伏产业”顺应潮流成为继IT、微电子之后的又一爆炸式发展产业。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肩负起全球光伏产品OEM工厂的重担。从2006年起,中国的成本优势迅速转化为竞争力,挤进西方市场,击败西方巨头。目前,在美国除了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外,光伏领域中的其余企业基本宣告破产或濒临破产。在欧洲,几大光伏企业相

继破产。

西方鉴于形势,不得不寻找借口展开对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阻滞战”。2012年,欧盟与美国商务部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让中国光伏企业损失惨重。欧盟反倾销一旦成立,中国光伏企业的整体损失将超过3500亿人民币,更严重的是,中国光伏企业将被迫退出海外最大的欧洲市场。

西方的“阻滞战”,直接让中国企业遭受了巨额损失。中国英利绿色能源今年第二季度,毛利率降至4.6%,净亏损增加到9020万美元,已连续四季度处于亏损状态。据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报告称,现在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0亿元。

“话语权”是中国的“硬伤”

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双反’调查,其实质是出于战略考虑。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终裁时,中方对裁决结果就表示了强烈不满,并要求美方重新考量,但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国的不满而终止这一裁决。

德国太阳能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沃尔夫冈?胡梅尔表示,中国光伏产品不存在倾销。他说:“如果说中国光伏企业获得本国政府补贴的话,那么,德国的光伏企业同样获得了本国政府的大力资助。”胡梅尔认为,西方对中国的指责没有道理,就像在奥运会上,人们发现中国运动员表现越来越出色,但不能因为别人变强了,就指责对手作弊。

无独有偶,部分经济界人士还表示,如果中国存在倾销,那么美韩也在向中国倾销。在中国,多晶硅的进口量十分庞大。韩美多晶硅对华的低价倾销,已经导致中国硅料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离开市场。在此如果中国对美欧“倾销”成立的话,那么美韩也在对中国进行倾销,中国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不过遗憾的是,目前世界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美欧等发达国家手中。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中国还是一个弱者和受害者。“话语权”成为中国需要尽快治愈的硬伤。

“信息化”助推产业“重振”

“光伏”危局下,如何走出阴霾?中国“光伏”企业是选择退而求其次,将目光转向国内实现产业对接?还是融入西方的市场规则,捡回失去的“话语权”,重拾丢失的美欧市场?不论如何抉择,全力推进“信息化”战略的实施,都是二者不可或缺的助力,也是中国“光伏”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信息化”是中国光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但如何借力“信息化”却是一个难题。

对于“光伏”企业而言,若要借力信息化达到企业低成本、高利润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目的,首先要解决的就是ERP和MES系统的应用。在信息化上,中国光伏企业与欧美国家相比,可以说整体还没有跳出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状态。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企业管理理论的提升,引入ERP系统和MES系统。

ERP系统作为当今国际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系统,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世界最先进水平,能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最大限度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MES系统则作为加强制造业库存管理信息处理系统必不可少的执行系统,实现优化企业生产制造的管理模式,强化过程管理和控制,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促使企业管理标准化。最终建立起规范的生产管理信息平台。

“光伏”企业在引入ERP和MES系统后,可及时掌握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实时情况,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进而最大化的降低成本,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助推光伏产业重组优化和振兴。

“信息化”拓展国际市场

我国光伏企业原料和产品都在国外,这种“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使该产业极大地受制于西方。当前,除了加快自身信息化进程,降低损失,抢抓未来市场的机遇外,也可加大与日本等国家在信息化方面的合作,借鉴日本融入西方游戏规则,最终重新开拓美欧和一些新兴市场。

日本作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导者,其国土面积狭小,本身不具备优势,但日本却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引领者之一。究其原因,日本产业信息化建设非常成功。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着手走信息化之路。期间,日本政府通过高额补贴一方面发展本国的光伏产业,另一方面借鉴西方等信息技术,加强本国“光伏”产业的信息化改造,瞅准国际市场,通过信息的引进消化、科研创新,最终实现自主应用和强势外销盈利的目的。正是因为如此,日本在2000—2006年间,连续七年占据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和市场榜首之位。可见,信息化的重要性。

靠规模、靠产能、靠外销的路子,已被证明不利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不妨从日本的经验中汲取一些养分,走中国式的“信息化”之路,重新定位和开拓国际市场,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让光伏行业早日成为国人骄傲的资本,引领世界光伏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下载中国应禁止光伏电池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新闻评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应禁止光伏电池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新闻评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