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10修订)

时间:2019-05-15 01:4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10修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10修订)》。

第一篇: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10修订)

【法规名称】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10 修订)【颁布部门】 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发文字号】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73 号 【颁布时间】 2010-11-19 【实施时间】 2011-02-01 【效力属性】 【法规编号】 【正 文】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73 号)已由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 八次会议于 2010 年 11 月 19 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2011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自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 年 11 月 19 日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00 年 6 月 30 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 过 根据 2002 年 4 月 24 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 根据 2004 年 8 月 20 议《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 源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10 年 11 月 19 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保护和改善环

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 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开发、加工、转换、利用、管理及其

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工作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结构优化、技术推动、公众参与的原则。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是节能工作的主

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做好 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节能主管部门的指导。第五条 本省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

情况作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 履行情况,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年度节能工作。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研究开发新能源

技术和节能新技术,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内容,普及节能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全民节能意识,提倡并推行节约型消费方 式。第二章 节能管理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部署、协调、监督、检查和推动节能工作,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向节能型发展。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年度节能计划。节 能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节能主管部门,根据 省节能专项规划,分别编制重点领域节能专项规划和年度节能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科学

规划能源项目建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支持开发利用天然气、洁净煤、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 和可燃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控制高能耗行业增 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

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的耗

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能耗较高 的产品制定并公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 主要产品制定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指导、促进用能单位节约能源。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 能耗限额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的有

门组织制定用能产品、设备能源效率标准和生产过程中能耗高的产品的单位产品

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消费计量的检测与监 督管理,建立健全能源计量数据的监督核查制度。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能源

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分析,定期公布主要耗能行 业的能源消费和节能情况,提高能源信息的利用率。第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制定。属于节能评估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进 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 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 生产、使用。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具体实施办法由

设计、建设等单位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不得使用国家 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 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设置的节能监察机 构具体负责节能监督检查的日常工作。被监督检查单位不得拒绝监督检查。节能监察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不得向监 督对象收取费用,执法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安排落实。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工业节能 的监督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工业节能技术政策,加大工业结构调整 优化力度,加快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当鼓励、支持

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用能设备、先进的能源监测、控制、综合利用技术,加 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能耗限额管理等节能工作考核和监督管理。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节能的监

督管理工作,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 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管理等工作。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全面执行国家

和省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组织开展建筑能耗调查统计、评价分析、监测、公示等 工作,推进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测评和标识,实施建筑能耗定额管理。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交通运输的

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推进运输结构和运力调整,引导运 输企业加强车船用油定额管理、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组织开展重 点运输企业油耗统计、监测和考核工作。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实施

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加强对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 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加快淘汰、更新高耗能的老旧营运车船,推广节能环 保型运输装备。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负责本

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公共机构节能规定和标准,组 织实施能源消费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等节能管理 事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同级节能主管部门的 指导下,负责对下级人民政府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主管部门,在本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指导下,开 展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

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能源消耗定额和节能考核评价、能效 公示办法,建立健全能源消耗监测网络,对本级公共机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

第三章 第二十五条

合理使用能源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优化用能结构和企业布局,推进有利 投资项目。

于节能的行业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严格限制高能耗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

产、集中供热和集中供冷,提高热电机组利用率,鼓励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发展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新建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住宅区、城镇,应当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范围 内,除科研、生产特殊需要并经节能、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外,不得分散新建锅炉,现有的锅炉应当限期淘汰。集中供热单位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保证正常、安全、可靠 供热。第二十七条 关规定优先认购。第二十八条 鼓励、支持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和产品。

鼓励利用余热、余压、垃圾、农作物秸秆和低热值废弃物生

产电力、热力;生产的电量符合上电网要求的,由电网经营企业按照国家和省有

鼓励和引导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等高能耗、易污染的行业实行专业 化生产,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降低能耗。第二十九条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建立节能工作责任

制,加强科学管理,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淘汰能耗高的旧设备。第三十条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管理制

度,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定期对主要用 能设备以及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第三十一条 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和用能单位应当采用计算机控制、电机调

速、节能照明等技术成熟、效益显著的通用和专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三十二条 理。第三十三条 节能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服务行业应当在保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选用能源利用效率

高、能耗低的产品或者服务方式、服务项目,并加强对耗能设备使用和维修的管

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三千吨标准煤以上不满五千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按 照实际情况,可以参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管理。第三十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定期向节能主管

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主要产品能耗指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第三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编制内部节能规划和年度节能计划,并按

照要求报节能主管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并对能源审计发现的 问题进行整改。

第三十六条

生产能耗较高产品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和省制定的单位产

品能耗限额。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根据能耗定额指标,完善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 强内部考核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第三十七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

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淘汰高能耗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调整企业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应当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技术改造。第三十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耗能设备操作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节能主管 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节能主管部门的业务 培训。第三十九条 用能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生产、进口、销售或者转让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 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

(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

(三)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

(四)无偿提供和使用企业生产的电、煤气、天然气、煤、热力等能源或者 实行包费制。

第四章

节能技术进步和激励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节能的重点 第四十条 和方向,并将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纳入政府的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 化发展规划。

省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节能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节能技术 第四十一条 政策大纲和本省实际情况,组织重大节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推广。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节能示范项目、重点节 能工程,指导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照国家公布 第四十二条 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目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并公布鼓励推广的节能 技术、节能产品目录,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鼓励、支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建立健全节能服务体系,提 第四十三条 升节能服务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节能服务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委托单位的设备、技术等节能改造 提供咨询、评估、检测、设计、运行和管理等服务。节能服务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提供用能单位能耗的有关数据和分析报 告。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节

能新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自愿协议机制的建设、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第四十五条 对生产、使用列入推广目录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并符合财

政补贴政策的,通过财政补贴给予支持。引进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税收等政策扶持。第四十六条 术研发的资金。对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节能技术进步项目,应当在信贷、税、费等方面依法 给予支持。第四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对能源消费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科技资金中安排用于节能技

引导用能单位节约能源。对主要耗能行业的企业,实行差别价格制度。

第四十八条

用能单位应当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本单位的节能奖励。奖励资金

从所节约的能源价值中依法提取,计入生产成本。

第五章 第四十九条

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设计、建设单位使用国家明令

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由节能主 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被监督检查单位拒绝、阻碍节

能监督检查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 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转让国家明令淘汰

的设备的,由节能主管部门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三款规定,节能服务机构提供虚假 的数据和分析报告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万元 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第五十三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节能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

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 2011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第二篇:江苏省节约能源管理条例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决定 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十二条修改为:“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三千吨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时,节能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或者专业机构对其合理用能专题论证作出评价,达到规范要求的,依法审批的机关方可批准建设。设计、建设单位必须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产品。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限期整改。”

二、将第十五条修改为:“兴建有较高技术和安全要求的农村能源利用工程,其技术方案应当经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审核;涉及行业管理的,应当严格遵守专业技术标准及相关的行业 管理规定。”

三、将第二十条修改为:“节能监测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并依法经过国家或者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

四、将第四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未取得计量认证擅自从事节能监测业务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五、将第四十四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被监测单位拒绝监测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节能技术服务单位提供虚假的数据和分析报告或者强制提供服务、扩大服务项目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本决定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

(2000年6月30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4月24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节约能源是本省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节能工作应当遵循市场导向、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公众参与、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节能计划和能源投资计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本地区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节能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科技、财政、建设、环保、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

对在节能及其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推广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节能管理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部署、协调、服务、监督节能工作,推动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能源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择优选择能源投资项目,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开发利用天然气、洁净煤等清洁能源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和可燃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并加强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第九条鼓励、支持发展高附加值、低耗能的产业和产品;对高耗能的产业和产品,应当加快结构调整或者技术改造,降低能耗。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能源的合理利用、节能新技术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集中供冷,提高热电机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新建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城镇、住宅区,应当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范围内,除科研、生产特殊需要经节能、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外,不得分散新建锅炉,现有的锅炉应当限期淘汰。

集中供热单位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保证正常、安全、可靠地供热。

第十二条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三千吨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时,节能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或者专业机构对其合理用能专题论证作出评价,达到规范要求的,依法审批的机关方可批准建设。设计、建设单位必须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产品。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限期整改。

第十三条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国家明令禁止的小冶炼、小电镀、小水泥、小造纸等技术落后、严重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项目。已建成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关停或者转产。

鼓励和引导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等高耗能、易污染的 行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十四条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加强对淘汰期内的耗能过高的设备和产品的监督管理,定期公布推荐使用的用能设备和产品名录,限期淘汰国家公布的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十五条兴建有较高技术和安全要求的农村能源利用工程,其技术方案应当经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审核;涉及行业管理的,应当严格遵守专业技术标准及相关的行业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省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全省耗能较高的产品制定并公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市、县节能主管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主要产品制定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指导、促进用能单位节约能源。

第十七条对有关节能的技术要求,没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制定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工作,定期公布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等状况。

统计机构、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互相配合,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能源信息的利用率。

第十九条节能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情况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进行监督检查,对其能源管理人员组织业务培训和考核。

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三千吨标准煤以上不满五千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可以参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节能监测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并依法经过国家或者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

第二十一条节能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节能监测机构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被监测单位不得拒绝监测。受委托的节能监测机构不得向被监测单位收费,所需费用由委托的节能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落实。

用能单位因自身节能工作需要可以自行选择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及其服务项目。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应当客观、公正地提供用能单位能耗的有关数据和分析报告,不得强制提供服务、扩大服务项目或者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第三章合理使用能源

第二十二条用能单位应当遵守节能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加强科学管理,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逐步淘汰耗能高的旧设备,有效地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用能单位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第二十三条用能单位应当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和必要的检测设备,严格能源计量管理;建立能源消耗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经济核算;定期对主要用能设备以及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定期向节能主管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并抄报其他有关部门。

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本单位的节能奖励。奖励资金从所节约的能源价值中依法提取,计入生产成本。

第二十五条企业可以向法定认证机构提出用能产品节能质量认证申请;对认证合格的产品,在省内优先推广使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

第二十六条生产耗能较高产品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和省依法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根据能耗定额指标,完善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内部考核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二十七条服务行业应当在保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选用能源利用效率高、能耗低的产品或者服务方式、服务项目,并加强对耗能设备使用和维修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机动车辆、船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能耗标准;超过标准的,应当予以改造或者更新。

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

(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者将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

(三)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

(四)无偿使用企业生产的电、煤气、天然气、煤、热力等能源或者实行包费制。

第四章节能技术进步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确定节能的重点和方向,并将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纳入政府的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划。

第三十一条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节能的重点和方向,确定节能技术进步的导向目录,组织实施

节能示范工程,引导用能单位和设计单位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科技资金中安排节能资金,专项用于先进节能技术研究。

对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节能技术进步项目,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资金、信贷和减免行政性收费等方面予以支持。

第三十三条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研究开发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新技术,多渠道开展节能信息与技术交流,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和材料,推广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

鼓励外商投资研究开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第三十四条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建立健全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发挥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节能技术信息引导,加速节能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三十五条企业的节能技术开发费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

重点用能单位和生产量大面广用能产品的企业,应当制定利用先进节能技术的目标和措施,将节能技术改造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点。

第三十六条生产用能产品的单位应当加强产品设计和开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性能材料,降低产品的使用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开拓节能产品市场。

第三十七条鼓励利用余热、余压、垃圾和低热值废弃物生产电力、热力;生产的电量符合上网要求的,由电网经营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优先认购。

第三十八条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和用能单位应当积极采用计算机控制、电机调速、节能照明等技术成熟、效益显著的通用和专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十九条设计、建造建筑物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节能规定,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制冷、照明、动力、炊事等设备的能源利用率,积极推广节能型建筑物,建设节能建筑示范工程。

住宅建设应当积极推广太阳能应用技术,预设相应管道等设施。

城镇的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应当推广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兴建沼气净化等工程。

第四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开发推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气化和碳化、太阳能利用、沼气及其综合利用等能源技术。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地区新建燃煤供热锅炉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未经批准擅自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地区新建其他类型锅炉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设计单位在设计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产品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未取得计量认证擅自从事节能监测业务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被监测单位拒绝监测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节能技术服务单位提供虚假的数据和分析报告或者强制提供服务、扩大服务项目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本条例规定由节能主管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除第四十四条外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节能监测机构行使。

第四十七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八条节能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条例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Yofcpu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11月19日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

(2000年6月30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2年4月24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10年11月1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开发、加工、转换、利用、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工作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结构优化、技术推动、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是节能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做好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节能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 本省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研究开发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新技术,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内容,普及节能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全民节能意识,提倡并推行节约型消费方式。

第二章 节能管理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部署、协调、监督、检查和推动节能工作,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向节能型发展。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节能计划。节能专项规划和计划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节能主管部门,根据省节能专项规划,分别编制重点领域节能专项规划和节能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科学规划能源项目建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支持开发利用天然气、洁净煤、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和可燃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控制高能耗行业增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

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能耗较高的产品制定并公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主要产品制定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指导、促进用能单位节约能源。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用能产品、设备能源效率标准和生产过程中能耗高的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地方标准。

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消费计量的检测与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能源计量数据的监督核查制度。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能源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分析,定期公布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和节能情况,提高能源信息的利用率。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属于节能评估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设计、建设等单位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设置的节能监察机构具体负责节能监督检查的日常工作。

被监督检查单位不得拒绝监督检查。节能监察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不得向监督对象收取费用,执法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安排落实。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工业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工业节能技术政策,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加快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用能设备、先进的能源监测、控制、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能耗限额管理等节能工作考核和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管理等工作。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全面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组织开展建筑能耗调查统计、评价分析、监测、公示等工作,推进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测评和标识,实施建筑能耗定额管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交通运输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推进运输结构和运力调整,引导运输企业加强车船用油定额管理、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组织开展重点运输企业油耗统计、监测和考核工作。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实施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加强对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加快淘汰、更新高耗能的老旧营运车船,推广节能环保型运输装备。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负责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公共机构节能规定和标准,组织实施能源消费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等节能管理事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同级节能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对下级人民政府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主管部门,在本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指导下,开展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能源消耗定额和节能考核评价、能效公示办法,建立健全能源消耗监测网络,对本级公共机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

第三章 合理使用能源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优化用能结构和企业布局,推进有利于节能的行业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严格限制高能耗投资项目。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集中供冷,提高热电机组利用率,鼓励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发展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新建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住宅区、城镇,应当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范围内,除科研、生产特殊需要并经节能、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外,不得分散新建锅炉,现有的锅炉应当限期淘汰。

集中供热单位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保证正常、安全、可靠供热。

第二十七条 鼓励利用余热、余压、垃圾、农作物秸秆和低热值废弃物生产电力、热力;生产的电量符合上电网要求的,由电网经营企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优先认购。

第二十八条 鼓励、支持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和产品。

鼓励和引导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等高能耗、易污染的行业实行专业化生产,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降低能耗。

第二十九条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加强科学管理,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淘汰能耗高的旧设备。

第三十条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管理制度,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定期对主要用能设备以及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

第三十一条 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和用能单位应当采用计算机控制、电机调速、节能照明等技术成熟、效益显著的通用和专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十二条 服务行业应当在保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选用能源利用效率高、能耗低的产品或者服务方式、服务项目,并加强对耗能设备使用和维修的管理。

第三十三条 节能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

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三千吨标准煤以上不满五千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按照实际情况,可以参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管理。

第三十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定期向节能主管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主要产品能耗指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第三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编制内部节能规划和节能计划,并按照要求报节能主管部门。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并对能源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三十六条 生产能耗较高产品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和省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根据能耗定额指标,完善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内部考核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三十七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淘汰高能耗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调整企业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应当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技术改造。

第三十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耗能设备操作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节能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

第三十九条 用能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生产、进口、销售或者转让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

(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

(三)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

(四)无偿提供和使用企业生产的电、煤气、天然气、煤、热力等能源或者实行包费制。

第四章 节能技术进步和激励措施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节能的重点和方向,并将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纳入政府的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划。

第四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节能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本省实际情况,组织重大节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推广。

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节能示范项目、重点节能工程,指导节能技术推广应用。

第四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照国家公布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目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并公布鼓励推广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目录,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

第四十三条 鼓励、支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建立健全节能服务体系,提升节能服务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鼓励节能服务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委托单位的设备、技术等节能改造提供咨询、评估、检测、设计、运行和管理等服务。

节能服务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提供用能单位能耗的有关数据和分析报告。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节能新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自愿协议机制的建设、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

第四十五条 对生产、使用列入推广目录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并符合财政补贴政策的,通过财政补贴给予支持。

引进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税收等政策扶持。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科技资金中安排用于节能技术研发的资金。

对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节能技术进步项目,应当在信贷、税、费等方面依法给予支持。

第四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对能源消费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引导用能单位节约能源。

对主要耗能行业的企业,实行差别价格制度。

第四十八条 用能单位应当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本单位的节能奖励。奖励资金从所节约的能源价值中依法提取,计入生产成本。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设计、建设单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被监督检查单位拒绝、阻碍节能监督检查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转让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的,由节能主管部门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三款规定,节能服务机构提供虚假的数据和分析报告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节能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编辑本段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

作者:钟一和单位:广西大学土木学院122班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把节能减排做为重中之重。节约能源是节约资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切实认识到节约能源的紧迫性和切要性。我国能源储量不足决定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因此,必须加强节能降耗。减少排放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目前,环境污染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因此,必须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节能减排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探索节能减排新举措。一是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二是继续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减排;三是应该继续关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四是在工业园区内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五是依法节能减排,做到永续“绿色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段精辟论述,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准确反映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明确指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方向,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指导方针。遵循这一方针,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把节能减排做为重中之重。

节约能源是节约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资源节约必然要求高度重视和加强能源节约。我国能源储量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巨大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在我国节约能源更加重要、更加必要、更加迫切。必须把节约能源放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工作的突出位置,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制约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因此,必须彻底改革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粗放型增长模式,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节能减排难度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投资少、见效快、容易做的措施基本上已经实施,技术节能减排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仍然把工业做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探索节能减排新举措,走中国特色的节能减排之路。

作为一名大学生,节能减排不能空喊口号,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人走关灯,夏天空调不必开到过低温度,参与废品回收等等。当然作为一名有知识文化的青年,我们不单要从自身做起,也要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积极献计献策,为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努力。下面我简单谈谈相关看法意见。

1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美丽中国,共建共享。节能减排涉及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做起。所以,要通过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潮流激荡而来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既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在新的形势下,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节能减排意识,激发人民群众持久的节能减排热情;另一方面要推动人民群众身体力行投入节能减排之中,打胜节能减排攻坚战,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2继续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建设就要继续大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减排工作。一直以来,国家都把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减排作为抓手,不断加大大型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很多大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在节能技术、能耗水平等方面,已经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有些甚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降低能耗总量和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做出了贡献。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中,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减排仍然是关键,必须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的落实,让它们唱好节能减排的重头戏。今后,在抑制高耗能、高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综合性节能减排,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实践中,大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仍然是“领跑者”,要让这些企业站在责任竞争的制高点,不断提高履责的内生动力。

3应继续关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和污染物排放的责任主体。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而且大多数技术不先进、工艺水平落后、能源使用率不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具有很大的潜在节能减排空间,是从广泛性上搞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领域。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中,第一要强化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第二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第三要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专业服务机构为支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在工业园区内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

系统性节能减排是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从资源能源使用的平衡性、合理性着手,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向上下游一体化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方向集中,实现整体节能减排的最高效率。工业园区是当前我国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无论是从数量上、质量上、地区分布上,还是从经济效益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工业园区有其特有的空间集聚、专业化、网络创新、规模经济等特征与优势。工业园区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工业园区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节能减排;第二工业园区便于基础设施共建,便于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便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便于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第三工业园区有利于产业间融合发展,实现协同节能减排。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地把节能减排纳入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在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一要抓好系统化的供水、供电工程,系统化的排污、排水工程,系统化的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二要抓好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扩散和共享。三要抓好节能减排先进管理方式的实验、推广和相互借鉴。依法节能减排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节能环保也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地方性的节能环保法规和规章也很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总的讲,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二是缺乏强制性措施。在进入工业化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面临着快速发展和加强保护的双重压力,推动“绿色发展”的任务日益迫切。所以,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实现永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路子。依法节能,依法减排,一是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推动修订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二是健全节能减排制度,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标准,坚持“零排放”,提高环境质量标准;三是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制,将节能减排成果纳入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加强执法监管体制建设,增强环保执法的独立性,加大环保违法行为的处罚额度,提高节能减排执法的震慑力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节能减排既是战略任务,又是每时每刻的具体工作。所以,需要持之以恒的抓,踏踏实实的抓,做到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让祖国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实现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护航,同时更是给我们以及后人健康生活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素逸.能源与节能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2-13).[2]高路.生活节能读本[K].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16).[3]严红.公民节能教育问题初探[J].节能,2003(12).

第五篇:港口节约能源

浅析港口节能减排方法与措施

进入21世纪,和谐与发展已成为人类永恒的主题,能源与环境也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港口是交通运输的重要中转集散地,是能源消耗大户,因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港口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下面我从港口设备设施的管理、规章流程制度制定和企业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港口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的方法和措施。1.设备、设施的管理

设备、设施是港口运营基础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费用项目,降低其能源消耗对降低港口整体成本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1.1加大电场桥作业区域;电场桥能源消耗远远小于油场桥,但是油改电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步步为营,所以那条街区改造后能源消耗降低更显著当然就先改哪条街区。建议优先整改提箱街区,该街区不像市入街区般有计划可以依据。提箱街区随机性大,设备空闲时间多于市入街区(根据日均作业量可知),而已发动机为动力源的工程机械,为满足不同工况需求,其发动机的功率配置都很大,所以无论场桥工作与否,柴油发电机组都要以一个额定的转速运转,所以场桥空闲时间越多,能源浪费就越多,所以要优先整改提箱街区。

1.2设备带病工作;港区内岸、场桥等大型流动设备经常带病作业,虽然可能都是些小毛病,如:小车慢速、压轨器漏油等。但机械设备的长时间非正常使用会导致作业质量降低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更严重者导致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增加企业经济成本,所以保证港区内设备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尤为重要。

1.3公司道路破损多;相对于二、三期码头而言DCT是老码头,港区的路况也要差很多,这就导致同样的拖车在一期行进时要遇到更多阻力,耗油量会比在二、三期高,而且长此以往,港拖的轮胎以及减震系统都会受到伤害,故障和更换率的提高也会增加成本所以在港区路面的修整方面应该加大力度。2.规章流程制度制定

先进的工作流程和严谨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对港口节能减排有利而无害。

2.1实践为先进工作流程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时代在变化,设备在更新,过往的工作经验已经跟不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所以工作流程更要想与时俱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才能达到。而实践更是检验新型工作流程关键性的步骤,所以公司应建立相关实践小组,对新增的工作项目和新的工作流程定点实践,通过有效的实践结果来改变流程而不仅仅是过往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更加高效,能耗得以降低如:针对多头作业船舶,如果能使拖车共享,将大大提高拖车使用效率的措施是否实用。

2.2规章制度的建立要每时每刻覆盖港区内一切人和设备;港区内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增加新的设备、设施,新的操作流程。所以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及时并能监管覆盖到每个方面。不然这些新的设备、设施可能在野蛮操作下频繁故障,严重影响作业效率并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如:场桥接电箱因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经常损坏,导致电场桥作业区域往往只能用油场桥作业。如果能将每个接电箱落实给每个值班组领导,让他们监督业务员日常作业,接电箱故障率将降低。

2.3建立独立的节能减排制度; 3.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推广

通过建立和推广节能减排的企业文化,让节约二字牢牢印在广大员工内心深处,最终达到让员工自行节约、自愿节能的效果。

3.1建立企业文化;公司应建立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企业文化,通过宣讲和开展知识讲座,打造像“9P”管理样式的企业理念并融入到平时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让全体员工首先有节能减排思想如:开展拓展活动时的节目内容中融入节能减排,技能考试时加入节能减排的题目并提高所占分值。3.2通过必要奖惩措施将思想变为行动;根据相关制度,建立显而易见的奖惩机制(在工资单上最好单独列出一项),敦促员工将节能降耗落到实处。久而久之,员工们都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自觉的为公司节省成本降低能耗,甚至优秀者还会提供更多好的方法或建议。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在企业各个层面上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港口节能减排必将得到更大更多的成果,这将对构建“生态型、高效型”大连港企业发挥支撑作用,并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下载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10修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10修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约能源倡议书

    节约能源倡议书 节约能源倡议书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水,是生命之源;电,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近来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倡导节约能源的活动,我国作为一......

    节约能源建议书

    节约能源建议书 节约能源建议书1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们:你们好!蓝天碧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但有谁会想到,那些泛着刺眼白光的饭盒会污......

    节约能源建议书

    节约能源建议书 节约能源建议书1 尊敬的市长伯伯:你好,我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就资阳的沱江河被污染谈点建议。沱江河是我们资阳人民的母亲河,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沱江的水不是这样......

    节约能源通知

    节约能源、爱护公物的通知为了加强公司各类财产的管理力度,提高物品财产的使用率、完好率,保证公共财物不受损失、资源不被浪费。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保管,谁损坏、谁......

    节约能源建议书

    节约能源建议书1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的道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现在必须知道的道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连绵起伏的群山中......

    节约能源建议书

    节约能源建议书 节约能源建议书1 敬爱的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五年级2班的徐xx。爸爸说:“蓝天白云笼罩,清新空气环绕。绿草树木伴行,和谐社会美......

    节约能源倡议书

    尊敬的师生员工: 今年六月的第二周是全国节能宣传周。能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单位产品能耗水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浪费严重。想想没有电、没有水的日子是......

    节约能源建议书

    节约能源建议书 节约能源建议书1 敬爱的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五年级2班的徐淑琳。爸爸说:“蓝天白云笼罩,清新空气环绕。绿草树木伴行,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