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论文: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研究

时间:2019-05-15 01:3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辛弃疾论文: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辛弃疾论文: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研究》。

第一篇:辛弃疾论文: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研究

辛弃疾论文: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研究

【中文摘要】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旷世奇才和成就斐然的词人。朱熹评价辛弃疾以“卓荦奇才,疏通远识,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本文以辛弃疾带湖时期的涉酒词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辛弃疾600余首词篇,并从中筛选出带湖时期的涉酒词,进而研究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的题材分类、思想内容和成因探析。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笔者主要对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进行界定。分析酒词关系、涉酒的界定,以及带湖时期辛弃疾涉酒词的界定。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的主要意象、题材分类和思想内容。通过分析咏物类、送别类、唱和类和祝寿类等四类涉酒词涉及的范围来研究辛弃疾的心理状况。在题材分类的基础上,从落寞英雄的愤世之情、他乡游子的家国之思、拥军万夫的军人意识和欲罢不能的“止酒”矛盾等几个方面,分析研究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的思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辛弃疾身处乡野,心系天下的忧国之心以及不能舒展抱负,创建伟业的抑郁之情。第三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形成的原因。笔者认为,宋代酒文化的兴盛与齐人好饮的传统是不容忽视的背景原因;而宋代偏安一隅的局面、辛弃疾耿...【英文摘要】As a poet live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Xin qiji who has extraordinary talent has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 in the field of poetry.Zhu xi who is also a great

scholar appraised that Xin qiji whose articles has won universal praises in academic circles has many specialities such as outstanding talent, lofty insight, magnificant career and aspirant ambi-tion.This passage take poem related to alcohol written by Xin qiji in the period of his living in Belt Lake as the object of study.By clearing up 600...【关键词】辛弃疾 带湖时期 涉酒词 思想内容 成因

【英文关键词】Xin qiji the period of Belt Lake poem related to alcohol reason 【目录】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研究5-711Abstract7-8

摘要

1.1 引言1.3 本文的学术意绪论11-161.2 辛弃疾词的研究现状11-12义与研究方法12-1312-1

31.3.1 本文的学术意义

1.4 辛弃疾带湖时期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13涉酒词的界定13-1613-1

41.4.1 酒词关系与涉酒词的界定辛1.4.2 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综述14-16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的主要意象、题材分类和主要情感16-3116-1717-2219-2021-222.1 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意象和分类2.2 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所属题材分类2.2.1 咏物类17-192.2.3 唱和类20-

212.2.2 送别类2.2.4 祝寿类2.3 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的主要情感

22-312.3.1 落寞英雄的愤世之情23-252.3.2 拥军万夫的军人意识25-2626-28

2.3.3.浅吟低唱的闲适之歌辛弃疾2.3.4 欲罢不能的“止酒”矛盾28-31带湖时期涉酒词成因探析31-4431-3331-32

3.1 宋代酒文化背景影响3.1.1 繁荣的酒文化与发达的造酒业3.1.2 豪饮之风的齐人传统

32-3

33.2 带湖隐居的背景原因33-3833-3

43.2.1 酒神精神的体现

3.2.3 辛弃疾3.2.2 辛弃疾悲剧的一生34-37化解悲剧的途径和方式37-38疾的影响38-44

3.3 带湖时期角色转换对辛弃

3.3.2

3.3.1 辛弃疾思想分析38-42社会自我向独立自我转换的原因42-44酒词的意义44-4647-49情况49-50结语46-47

4.辛弃疾带湖时期涉参考文献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

致谢50

第二篇:浅析苏轼和辛弃疾词的意象差异 对外汉语 论文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大 学

学年设计(论文)纸

浅析苏轼和辛弃疾词的意象差异

【摘要】 词因意象的的存在而存在,也因意象的生发而升华到美的境界,从艺术的客观角度来看,意象是组成美感境界的重要艺术质素,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者中,苏轼与辛弃疾都是承前启后的文学大家,二人的词中意象却有所不同,苏轼词中“月”“菊”“江河”等意象反映出文人的高雅和旷达,而辛弃疾词中的“金戈”“铁马”则彰显出英雄的豪迈,我就从意象的角度探本逐末,来探讨苏辛二人的词意象的差异

【关键词】苏轼

辛弃疾

意象

差异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大 学

学年设计(论文)纸

前言

宋代伟大的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他们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的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则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词风,又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他的词风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展现了不同的意象,本文通过分析两人不同的性格和经历来探究苏辛词意象方面的差异。

一 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苏轼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文学大家,“天下之至公也”,他以革新精神和丰富广泛的创作实践转变了从晚唐五代以迄宋初婉约绮靡的词风,打破了诗词界限而“以诗为词”。①在用词描绘壮阔雄浑的形象和意象方面,苏轼在北宋词史上是开了先河。他在营造意象的同时,体现出在特殊时代背景中所透射出的创作者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人格神韵,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美感的意象组合体系,这正是苏词旷达的集中体现。

二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

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原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大 学

学年设计(论文)纸

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②辛弃疾以其特有的眼光观物,任何普通的景物都能幻化、创造成军事意象。在他军人的意念中,静止的青山能变成奔腾飞驰的战马,林间的松树也幻化成等待检阅的勇武士兵。抒情意象军事化,是辛弃疾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辛弃疾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变。

三 苏辛词意象的差异

苏轼与辛弃疾有着不同的经历与性格,因此,他们在意象的运用上是有所差异的。苏轼年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年少成才,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生性疏狂,与词作之中常流露出“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匡国济民的诚挚愿望。《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被贬密州时所作。词中描写词人“为报倾城随太守”出外打猎的热闹场面,在浩荡的狩猎队伍中,刻画了一位“亲射虎”“射天狼”的英雄形象。此时的苏轼,虽然“鬓微霜”,但又何妨呢?词人还等着有一天,朝廷能够重新举用自己,到时就能够为朝廷、为黎民百姓挽开“如满月”的雕弓,“西北望,射天狼”,击退辽夏异族的侵扰,稳定北宋的边疆。世人常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概括表现东坡词的风格。殊不知,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更能展现东坡的积极用事、驰骋边疆、以身许国的凌云壮志。是苏轼词之所以为后人评为“豪放”的诠释。

苏轼词的创作高峰是在被贬黄州期间。苏轼被贬黄州后,失去俸禄,于是向当地知府申请东坡上一块地,自己下地耕作,以解日常柴米油盐之需。也是在这段期间,苏轼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归林皋》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以辛弃疾为首的辛派词人受到苏轼词风的影响,继承和发展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大 学

学年设计(论文)纸

了苏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宏壮气象和豪放风格。

词人不同的人生旅历是造成作品意象不相一致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苏轼的出生经历不相同,辛弃疾出身行伍,曾经组织、参加过抗金的义军,后从北方回归南宋朝廷,寻求报国之门,与苏轼词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辛词里,多出现战争和军事活动的一系列意象。“吴钩”“旌旗”“马上琵琶”等意象群在辛词中频繁出现,创作出一幅幅宏伟壮阔的军事景象,浸透一股股昂奋豪放的情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剑”、“吹角”、“连营”、“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弓”等军事意象密集组织在一起,构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急凑、跳跃的节奏唱跳出战争的激烈和残酷,洋溢男儿征战沙场、誓死不惧的豪迈。在这里,血性男儿的力度美和崇高美铸就了辛词惯有的阳刚之美、豪放词风。辛弃疾词豪放,意象多与战争有关,也表现为选用意象的宏伟壮阔,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搂”“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等等。不论是写人还是物,总写的如此有气势,这是与苏轼词相似的。但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思想内涵上,他“大声鞋鞘,小声铿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雄豪之气正是苏轼所不具备的,也是其独到之处。辛词往往是既描绘壮阔的意象,又袒露豪壮心志,在一首词中它们是统一的。其《水调歌头·寿赵潜介庵》“一筋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问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写饮酒借用的意象极有气势,但他不是借酒消愁,而是抒发收复山河的凌云壮志。辛弃疾是文武兼备的英雄,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其词也充分展现出他的英雄情怀和英雄个性。出身行伍的辛弃疾有横戈杀敌的战斗经验,既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准备着重披战袍,跃马横枪,再建奇功。正由于如此,过去亲身经历的战斗场景,不能不时时激发他的诗情,涌上他的笔端。一首《鹤鸽天》仅仅用四句就生动的概括了战役的全过程:“壮岁族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处。燕饼夜捉银胡翰汉箭朝飞金仆姑。”充分反映了这次战役的激烈神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词中“唤取红巾翠袖,摄英雄泪” 表露作者的苦闷、失意、悲愤之情,然而词中亦透着豪气,“休说妒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借张季鹰和许祀的典故,说明自己不能像他们一样,不论个人多么失意,也不能忘怀国事,这种气概正是有别于苏轼的。苏轼在失意时想的是“买田阳羡吾将老”(《菩萨蛮》)。辛词豪放与苏词旷达之异,归根到底是入世与出世之别。辛弃疾的创作与现实政治、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将其抗金报国、反对妥协的爱国激情与英雄气概,通过纵横自如、扫空万古的豪放词章倾吐出来,大量军事战争意象的出现正是他的卓具阳刚之美的豪放派恶词作能紧扣时代的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大 学

学年设计(论文)纸

主旋律并尽显生活的力度。

辛弃疾豪放的胸襟不逊于苏轼,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对于事故的通透达观,辛弃疾远逊于苏轼,苏轼年少除接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外,同时又广泛涉猎释、道两家学说,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游刃有余。苏轼早年思想里掺和老庄之道,这对他后来在仕途上屡遭贬斥、历尽坎坷,而仍然能坚定沉着、乐观旷达奠定思想基础。词人的人生态度是旷达的,是在人生困境中力求自我超脱、以最平常的心态来欣赏人生的风雨阴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今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故较之苏轼的能进能退,辛弃疾则陷入欲进不能,欲退不忍的两难境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怀豪情无人理解的孤独感成为辛弃疾心中无法排解的愁绪,“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只能将苦水往肚子里咽。在进退方面来说,苏轼之所以表现出与辛弃疾不一样的旷达,这是因为苏轼思想兼备儒、释、道三教,深悟实相,对人间世故练就旷达的通透,“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沁园春·孤馆灯青》)所以在屡遭贬斥、身处逆境时能够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秉持开怀通彻的胸襟,不至于和辛弃疾一般无从释怀,这正是个人性格使然。

总之,苏轼词的豪放主要表现为词中意象雄壮,他将意象之雄壮与心志之旷统一在一首词中;而辛弃疾的豪放,不仅表现在描写对象的雄伟上,更主要是表现在思想内涵的豪放,意象之雄与心志之壮和谐统一。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大 学

学年设计(论文)纸

结论

苏轼改变了宋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辛弃疾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扬,他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变。苏轼词中的“明月”“菊竹”“山水”意象体现出士大夫阶层文人的旷达情怀,而辛弃疾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军旅经历,意象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文人的情怀,还有“金戈”“铁马”等意象作为英雄人物的雄豪壮阔的个性特色。由此可见,词人的不同经历和性格,对其词中意象有深远影响。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大 学

学年设计(论文)纸

致谢

本篇学位论文是在我的老师**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许老师多次询问论文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在此,谨向许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大 学

学年设计(论文)纸

参考文献:

{1}刘乃昌 《辛弃疾论丛》 齐鲁书社,1979年6月 {2}贺新辉主编 《宋词鉴赏辞典》 北京燕山出版社 {3}吴文治 《宋诗话全编》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4}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大 学

学年设计(论文)纸

注释

①“以诗为词”是陈师道对苏词的评论,见《后山诗话》.②出自清·王国维撰,黄霖等导读,《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③本文所引苏轼与辛弃疾词均出自贺新辉主编,《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共 页

第 页

下载辛弃疾论文: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辛弃疾论文: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