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成都市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构建和谐安居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住房保障制度,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改善我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加强对我市近期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根据《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建保[2010]91号)、《四川省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川建发[2010]2号)、《关于推进全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建发[2010]22号)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成府发〔2010〕14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行编制。
第三条
本规划的适用范围为成都市行政区域(含中心城区和14个郊区(市)县)。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12年。
第四条
本规划为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综合指导,是开展住房保障工作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的主要依据。在规划期限内,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活动和各项政策规定应与本规划相符合、相协调。
第五条
本规划包括规划文本、附表等。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六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群众住有所居为目标,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
第七条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满足基本住房需求为原则,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土地资源条件、住房困难家庭需求,做好目标任务、投资安排和政策支持的有机衔接。做好同住房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统筹兼顾各类保障性住房、各类保障群体之间的关系,实施分层次、多形式住房保障。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坚持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重点,逐步改善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阶段性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加快棚户区改造,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区分轻重缓急,区别建设和发展时序,优先安排群众需求迫切的项目,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政府主导、创新机制。落实土地和财税支持政策,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强化住房保障组织机构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政府公共职责,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第三章 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第八条
通过实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方式,进一步健全我市分层次、多形式、梯度化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切实推进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第九条
规划期内,我市逐步加大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保障力度;经济适用住房对申请购买并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家庭“按需建设,保证供应”;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重点解决我市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无房家庭和单身无房职工的住房困难;适时推出限价商品住房,面向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
第十条
合理确定住房保障范围。保障对象家庭年收入准入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原则上按不低于我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确定,该标准每两年调整一次,并向社会公布。2010年度中心城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为家庭年收入2.2万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6平方米以下的家庭;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为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6平方米以下的家庭。
第十一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廉租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经济适用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限价商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
第十二条
保障性住房供应总量。规划期内我市计划供应保障性住房34229套,总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另外2011、2012年公共租赁住房实行按需建设。
——廉租住房10453套,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住房7790套,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公共租赁住房按需建设,2010年新开工10323套,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 ——限价商品房 5663 套,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第十三条 保障性住房供应年度指引。根据我市住房保障总体情况和发展目标及住房保障对象住房状况调查和需求预测分析,结合土地、财政等综合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保障性住房年度目标。规划期内,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年度建设目标如下:
2010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489套、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3413套、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住房3090套,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公共租赁住房10323套、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 ——限价商品房5663套、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2011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440套、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廉租住房3940套、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住房2500套,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公共租赁住房按需建设。
2012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300套、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3100套、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住房2200套,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公共租赁住房按需建设。
第十四条 规划期内,我市棚户区改造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如下:
规划期内,我市计划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21500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2239套。
——2010年计划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15954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383套。——2011年计划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3351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453套。——2012年计划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2195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403套。第十五条 规划期内,每年度各类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根据上年度住房保障实施情况、当年住房保障对象需求情况以及房地产市场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提出相应的年度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六条
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指引。规划期内,我市廉租住房补贴发放家庭户数计划为48000户,分年计划如下:
——2010年计划发放户数为20000户; ——2011年计划发放户数为15000户; ——2012年计划发放户数为13000户。
第十七条
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标准。租赁补贴标准按照低保家庭全额补贴、低收入家庭部分补贴的原则,根据本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租金和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调整。我市2010至2011年度中心城区租赁补贴标准为:低保家庭在市场上租赁住房,人均24平方米以内,每平方米补贴14元。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租赁住房,人均16至19平方米(包括19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11元;人均19至22平方米(包括22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10元;人均22至24平方米(包括24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9元。
第四章 土地供应
第十八条
土地需求总量和年度指引。规划期内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需求总量预计为752亩,另外2011、2012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实行按需供应。年度需求情况如下:
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需求量为442亩。
——廉租住房56亩;经济适用住房66亩;公共租赁住房170亩;限价商品住房150亩;
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需求量为170亩。
——廉租住房95 亩;经济适用住房75亩;公共租赁住房按需供应; 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需求量为140亩。——廉租住房75 亩;经济适用住房65亩;公共租赁住房按需供应。
第十九条
土地供应布局指引。我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用地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方便群众”的原则,根据我市城乡规划要求和土地储备状况,结合我市住房保障对象调查和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对保障对象居住需求方位的登记统计情况,合理安排土地供应点位。
第二十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区域指引。规划期内,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建设区域按照分散布局、相对集中原则,方位东、西、南、北兼顾,分年度有侧重予以合理布局,主要选择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的地段,确保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切实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第五章
配套政策和措施
第二十一条 各区(市)县要根据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住房保障各项资金安排、土地供应计划和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一是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保证供应。三是社会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可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第二十二条 加强保障性住房需求和计划管理,在全面普查、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名制档案的基础上,建立住房保障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强化对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和需求意愿进行分区域、分结构分析,提高需求预测的科学性和资源配置的针对性,提高保障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二十三条 规范项目管理,加强保障性住房项目督查。规范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要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严格资金管理,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加强资金拨付前的审核和使用中的监管;建立联合督查和日常督查相结合的督查机制,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立质量监管专家小组督查机制,加强施工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四条
加快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住房保障基础信息平台,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管理、住房保障资源管理和住房保障资格审核管理,提高住房保障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六章
规划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建立部门协调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规划任务。市房管、发展改革、建设、财政、民政、规划、国土和物价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分别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落实工作。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组织实施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制定保障年度计划,做好政策调整、业务指导、资金管理、督察督办等工作;国土部门要按照规划的要求,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计划;财政部门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收购资金和补贴资金按时到位。规划部门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并根据住房建设的有关规范和规定,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案进行审查把关。
第二十六条 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控机制,强化实施过程的跟踪和反馈,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市房产管理部门会同监察部门对全市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完善规划实施监督管理机制。市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住房保障资金专款专用。市政府目督办要会同市房管、监察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划自批准公布之日起生效。
成都市房产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七月三十日
第二篇: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序言.....................................2
一、保障性住房的概念...........................2
二、住房保障建设的重大意义.....................2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
一、指导思想...................................4
二、基本原则...................................5 第三章 现状住房保障工作开展情况.................6 第四章 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6
一、总体目标...................................6
二、任务...................................8 第五章 空间布局指引.............................9 第六章 多渠道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11 第七章 政策措施................................12 第八章 组织实施................................15
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第一章
序言
一、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为此,我国已经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二、住房保障建设的重大意义
1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自1998年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推行和住宅分层次供应的运作实践表明,实施结果与住房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相对于商品房的建设总量,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严重不足。各地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供给,廉租房的配租数量和配租目标群体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适用房总量供给不足、建筑标准高档化、目标群体错位、“夹心层”居民增多、廉租房配给不足、货币配租数额低等问题。商品住宅价格高位增长、经济适用房建设总量不足与目标群体错位等多方面因
素的复合作用,导致我国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日益严重,住房支付能力与适宜的住房价格之间存在着差距,使房地产业发展一度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住房保障政策的出台和建设力度的加大,无疑是对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提出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有效有效解决城市中弱势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的一项重大工程,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切实解决中偏下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客观需要,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解决低收入家庭和中偏下家庭的住房问题,是建设小康的必经之路也是客观需要。我国有700多万户住房困难家庭,这些家庭大都是低收入或中等偏低收入,依靠自身力量购买商品住房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事,我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就是要解决低收入、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使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民生、增加投资、扩大消费,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重大。3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
权威测算显示,今年新增的75亿元廉租房建设投资及其所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可以拉动钢材消费量65万吨,水泥消费量50万吨。同时,此次国家还安排了17亿元中央投资用于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这可以拉动铸铁消费量两万吨,钢材消费量10万吨,水泥消费量30万吨。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
程,还为今后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都将有利于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
综上,《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印发以来,各地区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为进一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改善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和《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要求,在各省(区、市)2010-2012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推进各类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明
显改善。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满足基本住房需求为原则,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土地资源条件、住房困难家庭需求,保持目标任务,投资安排和政策手段的有机衔接。统筹兼顾改善现有家庭住房条件和解决城镇化加快带来的住房新问题,协调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保障群体和保障方式之间的关系,对不同收入群体的保障,采取不同措施,实施分层次住房保障。
2、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以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重点,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结合实际,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逐步将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要区分轻重缓急,区别建设和发展时序,优先安排群众需求迫切的项目,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公共服务职责。市、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土地、资金和各项支持政策,省级人民政府给予专项补助,中央加大资金支持;企业和个人合理负担;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
4、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省级人民政府对保障性住房
建设负总责,对市、县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市、县人民政府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要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三章
现状住房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截止到2009年,麦盖提县已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16万平米以上,解决了1500户低收入家庭及344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建设廉租住房800套,发放租赁补贴500户,建设经济适用房300套;已建成刀郎小区、幸福花苑等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环境良好的居住小区,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但是,县城内仍有一大批棚户区居民和住房困难家庭亟待解决住房问题,道路、给水、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工程也有待完善。
第四章 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总体目标
2010-2012年,在2009年已解决150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基础上,通过廉租住房(含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再解决9558户,到2012年末,力争解决9558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2009年已解决344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
房困难的基础上,通过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建设,结合各类棚户区改造,再解决9698户,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9698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到2012年末,共解决19256户低收入及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1、2010—2012年新建(含购买、改建和租赁)廉租住房房源2580套,新增发放租赁住房补贴5615户,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363套,解决9558户家庭住房困难。要结合实际,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提高保障能力。要统筹考虑解决好乡镇低收入家庭以及非户籍常住人口的住房困难,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纳入保障范围。2、2010—2012年新建公共租赁住房2831套,重点解决2831户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范围。3、2010-2012年新建限价商品住房488套,解决488户家庭住房问题。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大幅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4、2010-2012年各类棚户区(危旧房)搬迁改造6300户,其中,低收入家庭2500户,中偏下收入家庭1800户。搬迁改造城市棚户区2000户。
二、任务 1、2010年,解决4813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解决1228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设(含购买、改建和租赁)廉租住房1600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2399户,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15套,解决4813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90套,解决190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新建限价商品住房238套,解决238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各类棚户区搬迁改造800户,其中低收入家庭300户,中偏下收入家庭200户。城市棚户区搬迁改造300户。2、2011年,解决2672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解决2906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设(含购买、改建和租赁)廉租住房600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 1798户,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74套,解决2672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281套,解决1281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新建限价商品住房125套,解决125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各类棚户区搬迁改造1579户,其中低收入家庭
600户,中偏下收入家庭 450户。城市棚户区搬迁改造 450户,林区棚户区搬迁改造79户。3、2012年,解决2072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解决5485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设(含购买、改建和租赁)廉租住房380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418户,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74套,解决2072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360套,解决1360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新建限价商品住房125套,解决125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各类棚户区搬迁改造4000户,其中低收入家庭1600户,中偏下收入家庭1200户。城市棚户区搬迁改造1200户。
第五章
空间布局指引
一、廉租住房
未来三年,麦盖提县廉租住房建设主要集中在县城西南新区,刀郎路、新城一、二路附近,由于集中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能满足当地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还使他们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使新城区的景观面貌焕然一新。
二、经济适用房
未来三年,麦盖提县经济适用房以集中建设为主,主要位于新区,经济适用房主要满足中等及偏下收入的家庭,规划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和谐宜居小区。
三、公共租赁房
该项目是国家为解决“夹心层”人群和外来群体所提出的一项举措,结合麦盖提县的实际情况,规划将公共租赁住房与商品房小区结合布置,选择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块进行建设,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就业、生活等问题,使公共租赁住房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限价商品房
由于限价商品房的数量不多,规划以配建的方式为主,配建在商品房住宅小区内,一方面满足居民需求,一方面可集中建设各种配套设施,避免浪费和过度投资,节省土地、节省经费,又达到了环境的协调统一。麦盖提县商品房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城南、城西新区,老城区的商业区和行政办公区周围也可置换出一部分土地用于商品房开发建设。
五、棚户区改造
麦盖提县棚户区改造户数较多,依据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中提出的原址拆迁、原址改造的原则,棚户区建设集中在老城区,棚户区的建设依据棚户区改造规划进行。
第六章
多渠道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要认真落实《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建保正2009)91号)、《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正(2010)87号)等规定,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分散决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庄房建设。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应和后期管理,规范准入审核,强化使用监督,加强交易管理,完善监督机制.(二)加快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认真贯彻《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E2009第295号)、《关于做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有关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9]135号)、《关于切实做好农垦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农垦函[2009]2号)的意见,以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为根本目的,扎实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加快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在确保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本着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继续推进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实际,启动
地方林区(场)棚户区、垦区危房和煤矿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中,要本着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的原则,配套建设各类保障性(政策性)住房。
(三)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要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注重集中整治和分步整治相结合、重点整治和——般整治相结合、前期整治和后期管理相结合、整治改造和社区建设相结合,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要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严禁大拆大建。有条件的地区,要着眼于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第七章
政策措施
(一)落实建设用地供应
1、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各地区要根据本规划和工作计划,制订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合理确定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各类棚户区改造用地具体比例,优先安排建设用地,确保如期开工建设。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应按照城市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选址和地块,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棚户区改造实行原地和异地安排相结合;确需异地建设的,应按照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
2、鼓励各类住房配套建设。鼓励保障性住房在商品住房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鼓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互相配建,配建的具体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确定。配建套数、建设标准、回购价格或收回条件,要作为土地划拨或出让的前置条件,并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
(二)落实资金投入
1、中央加大补助支持力度。对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中央给予适度资金支持。各类补助标准在2010年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建设任务等情况适时调整,适度提高。
2、省级政府给予资金补助。省级人民政府结合各市、县工作任务和资金筹措能力,对本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给予资金支持。省级财政部门会同住房保障、发展改革等部门研究制定办法,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城市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
3、市、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资金来源渠道,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
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区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给予贴息。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纳入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范围。
4、企业和个人合理负担。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利用自用土地或通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与市、县人民政府共建保障性住房,优先解决本单位符合规定条件职工的住房困难。在棚户区改造中,企业应多渠道筹集资金,职工应当合理负担。
5、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扶持。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以政府直接投入、财政补贴、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税收优惠等多种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投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贷款期限和利率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和贷款担保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执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占20%的规定。金融机构要认真执行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公共租赁住房中长期贷款政策,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营运。
(三).落实税费支持政策
市、县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支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各类保障性(政策性)住房的各项税费政策。棚户区改造免收各项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优惠政策,其安
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八章
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几年的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省级人民政府要明确市、县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并加强监督考核。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明确具体措施,健全管理机制和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确保分配公平。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工作考核机制,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完善项目储备,加强计划管理。为推进规划实施,建立地、县两级项目储备库,健全国家、省、地三级保障性住房计划管理体制。下一级住房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向上一级住房保障部门申报计划,上一级住房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规划和项目储备库,确定下达计划。各省(区、市)的计划申报时间为每年12月底前,向各省(区、市)下达计划的时间为次年3月底前。
(四)严格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各级住房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项目监管。各保障性住房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法定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住房建设的强制性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保障性住房要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满足基本居住需要。严格执行安全、省地、节能、环保要求,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五)做好信息披露,加强舆论宣传。各级住房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完善保障性住房统计制度,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定期通报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为政府决策、银行贷款等提供参考。加大宣传力度,搞好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附: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表
第三篇:《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办法》[模版]
成都市房产管理局关于印发
《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房产管理局,各相关单位:
《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8月23日经我局第十二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根据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高新区(以下简称中心城区)范围内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使用、服务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保障性住房,是指由市住房保障中心、市住房储备中心(以下简称建设单位)等市级投资建设或储备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及限价商品住房。
第四条 中心城区区房产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辖区内保障性住房建筑区划内物业管理的监督指导。
第五条 保障性住房建筑区划的前期物业管理活动,应当由建设单位与市公共住房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公管中心”)签订委托协议,明确相关责任。
公管中心具体依法或受托负责保障性住房的使用、管理、服务的监管工作。第六条 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物业服务工作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组建专业机构(以下统称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或由公管中心从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企业备选库(以下简称备选库)中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
第七条
在一个保障性住房建筑区划内,应当由一家物业服务企业实行物业管理。保障性住房的业主、承租人应当遵守住房保障、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和临时管理规约、管理规约的约定。保障性住房的承租人还应当遵守房屋租赁的有关规定和房屋租赁协议的约定。
第二章 物业管理与服务
第八条 公管中心在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活动中,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监督检查保障性住房的使用和物业服务;
(二)会同物业服务企业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
(三)培训从事保障性住房使用管理的人员;
(四)负责入住和退出保障性住房时移交、验收、接管、结算等管理工作,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和维修管理档案,发布保障性住房使用动态信息;
(五)承担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安全管理及其修缮和相关的招标、委托等管理工作;
(六)办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签订、租金收缴等工作;
(七)核拨物业服务费补贴;
(八)受理举报和投诉,并及时依法处理;
(九)委托的其它管理事项。
公管中心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一建立备选库并定期公布。入选备选库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第九条
(一)具有物业服务企业资质;
(二)信用记分结果不低于90分;
(三)物业服务项目经理和相关物业服务人员已纳入市物业服务人员执业名册;
(四)内部管理严格,规章制度健全;
(五)其他按规定应当具备的条件。
第十条 公管中心应当从备选库中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为保障性住房建筑区划提供前期物业服务,并与受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期限不超过5年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公管中心应当参照示范文本制定保障性住房临时管理规约,对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承租户的共同利益,业主、承租户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约定。
公管中心应当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和临时管理规约作为保障性住房买卖合同、租赁协议的附件。
第十一条 受聘为保障性住房建筑区划提供物业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与业主共同创建和谐物管,使保障性住房建筑区划的物业管理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一)依约对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养护、管理,并维护相关区域的环境卫生和秩序;
(二)协助公管中心登记保障性住房入住、使用情况,发现违规出租、出借、转让、调换、经营、空置等情况,及时报告公管中心;
(三)受理保障性住房维修的报修申请,协助做好施工监督、竣工验收和现场管理等工作;
(四)协助公管中心办理保障性住房住户的入住、退出等相关手续,建立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档案;
(五)配合相关部门定期走访住户,收集住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住户家庭成员及经济、住房变化情况;
(六)开展日常巡查,加强房屋安全监管,发现住户违章搭盖、改变房屋用途或擅自拆改房屋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按规定报告有关部门处理;
(七)协助有关部门核实、处理有关投诉、举报;
(八)承担其它委托事项。
第十二条 保障性住房建筑区划内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其附属设施设备符合《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保障性住房竣工交付住户使用30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与物业服务企业和公管中心完成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承接查验工作。
保障性住房建筑区划内的物业服务力量配备,由物业服务企业按照行业规范要求落实,可优先聘用保障性住房住户中符合条件的待业人员,并纳入市物业服务人员执业名册中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费用标准,在政府指导价标准内,由物业服务委托双方根据项目规模、物业服务事项及其质量等因素约定。
保障性住房的业主、承租人应当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租赁协议的约定按月足额交纳物业服务费用。
第十六条
生活确有困难的廉租住房承租户,可以按规定向公管中心申请物业服务费用补贴。
第十七条 建立物业服务费用补贴专项资金,具体补贴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使用与维护
第十八条 保障性住房竣工交付住户使用时,建设单位应当向业主、公管中心发放、递交房屋质量保证书和房屋使用说明书以及共有部分清册,公管中心应当向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承租人发放房屋使用说明书。
第十九条 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承租人应当正确使用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不得进行室内二次装修或对室内设施设备进行改装;在租赁期限内因使用不当造成功能障碍或损坏的,应当按规定修复并承担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室内的配套设施设备超过使用年限需重新装修、更换或需对房屋进行维修改造、增加设施设备的,由公管中心统一组织实施,承租人应当予配合。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按照保修期限、范围承担保障性住房的保修责任;可以自行组织维修,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维修。
保障性住房保修期满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专有部分的维修责任由公管中心承担,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专有部分的维修责任由业主自行承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管理责任,由业主按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共同分担。
第二十一条 保障性住房应当按照《成都市城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103号)的规定建立专项维修资金,并依据相关规定专项用于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改造。
第四章 监督管理
公管中心应当设立保障性住房使用、管理、服务的投诉电话,畅通住户反映诉求的渠道。
第二十二条
公管中心应当按规定对保障性住房建筑区划内的物业管理工作进行巡查和考核,发现物业服务企业有未落实本办法第十一条所列各项工作及规定的和谐物管创建通报内容之一的,应当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在15日内整改。
物业服务企业发现保障性住房住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4小时内书面报告公管中心:
第二十三条
(一)与其申报收入有明显不符的高消费行为;
(二)取得保障性住房半年内未入住或将承租的保障性住房无故空置超过半年;
(三)保障性住房发生转租、转借、转让、出租、调换、经营;
(四)家庭收入、资产、住房情况发生明显变化未按规定及时申报;
(五)未按规定办理入住登记,居住期间人员变动;
(六)其它违反规定的情形。
第五章 相关责任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个人发现在保障性住房使用、管理、服务及其监督管理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均可向所在区房产管理部门、公管中心举报,区房产管理部门、公管中心应当及时依法、依约处理。
第二十五条 物业服务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管中心应当及时终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同时报送区房产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一)对存在的问题不按规定时限整改或两次以上整改不到位;
(二)连续两次测评,业主满意度低于80%;
(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四)未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履行报告义务;
(五)造成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重大安全隐患,或造成两次以上重大群体性事件;
(六)应当及时终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有关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的,依法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保障性住房使用、管理、服务活动中发生争议的,应当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当地人民调解机构申请调解。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八条 分散在其它建筑区划内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与服务,公管中心可以委托所在建筑区划的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参照本办法进行,也可以自行管理与服务。
区(市)县政府组织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物业管理,可参照本办法实施。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成都市房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之日起施行。第三十条
2010年8月27日
第四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也就是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流通等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制度。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又是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目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与改善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问题,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土地公有”的制度下,住房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殊属性,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公民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同时,住房消费具有巨大的外部性,从社会学角度看,一个居民是否拥有良好或社会所认同的最基本的居住条件,会影响其道德水平、社会行为规范,乃至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控制高房价,更好落实调控房价的政策。目前,我国商品房市场房价收入比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大量低收入家庭甚至部分中等收入家庭无力承担过高房价,房地产业已聚集巨大风险。这不仅严重影响居民消费预期和投资环境,阻碍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而且将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挤占中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空间。在这种背景下,2010年4月以来,政府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土地等宏观调控工具,连续出台“国十一条”、“国五条”、“国八条”等重磅调控政策,但房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调控形势依然严峻。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调控政策,能够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住房供给数量,抑制居民对商品房的刚性需求,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抑制商品房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快速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内需不振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方面让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者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居者有其屋”,不必为高昂的商品房而节衣缩食、苦苦积蓄,这就为他们增强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其辐射带动作用和杠杆作用非常明显。政府主导的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民生为导向,可以给畸形发展的商品房市场降温,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鼓励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规模加强保障房建设,可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第五篇:保障性住房建设类型
保障性住房项目基本知识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等组成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一、廉租住房
1、定义
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廉租住房是政府或机构拥有,用政府核定的低租金租赁给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对廉租住房没有产权,是非产权的保障性住房。
2、供应对象
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最初只包括城镇最低收入家庭。
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提出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3、面积标准
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应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4、投资补助标准
从2010年起,国家对新建廉租住房每平方米补助500元,省财政按每平方米400元补助。
二、经济适用住房
1、定义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2、供应对象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相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商品住房价格、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居住水平和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3、面积标准
经济适用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
三、公共租赁住房
1、定义
公共租赁住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
2、供应对象
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
3、面积标准
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
4、投资补助标准
从2011年起,国家对公共租赁住房的补助标准暂按每平方米300元补助,省财政按每套50平方米,每平方米300元补助。
四、限价商品房
1、定义
限价商品房是指在限制套型比例、限定销售价格的基础上,以竞地价、竞房价的方式,招标确定项目开发建设单位,按照约定价位面向符合条件的居民销售的普通商品住房。
2、供应对象
限价商品房主要解决当地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3、面积标准
限价商品房套型面积控制在80—120平方米。
五、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1、面积标准
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面积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控制。
2、补助范围
中、省投资补助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外、不能通过商业开发解决的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