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水体污染与环境治理综述
江苏省水体污染与环境治理综述
江苏位于江南,河网密布,河流众多,有充沛的降水及良好的水路交通,2013年江苏省经济总量达59161.75亿,处全国先列。但随着社会发展与人口数量激增,污水排放量显著增加,水体污染等问题频发,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质量,进而导致当地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更加制约了现代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江苏省主要干流处在Ⅱ类水质的水污染超标河段已达70%,在面对水体污染的问题上,各地区给出的治理与处置方法答案不尽相同。
一、水体污染现状
一、分布及主要原因 1.江苏省水污染现状
据2013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江苏省废水排放总量为59.2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占37.15%,生活污水排放占62.80%。大批量的污水废水排入江河湖流,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剧污染源的扩散,同时,污水当中的重金属离子在食物链中富集会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而其中的N、P、K等主要污染物直接作用于水体的营养程度,导致大范围的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爆发蓝藻,水葫芦等水生灾害,极大地影响了水源地水域的水体质量及水生生态的生活环境。
2.诱发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农村发展型污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江苏作为全国发展水平领先省市虽然农村比例明显下降,但农村面积依旧占据着主要地位。2010年江苏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39.8%,从数据上来说越来越多的农村转向城镇化发展,但在土地占用方面农村土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3.47%。由此看出,虽然农村人口较历史有明显降低,但土地尤其是耕地面积仍占据主要地位,农村较人数方面虽少于城镇,而因其人口分散,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措施使得农村生活污染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而其中更以不适当的污灌与滥用化肥肥料为主要原因。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有效促进与农村的快速发展环境下,为保障农产品质量与数量的同时拥有良好的销路,生产者们进行大面积大批量的农药化肥灌溉,直接影响到附近河流,地下水,饮用水的水体质量。农村灌溉与生产缺乏管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并且由于地下水系的发达,受污染水源已更快的速度传播到其他水域。
2.2工业排污与化学污染
第二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江苏省占有着50%以上的比重,在各类型的工业行业中,类似于纺织业、冶金业、石化加工与电热生产工业等均为消耗水资源及排污排废大户。在工业污染中,以废水、COD、石油类与挥发酚为四大主体污染源,第二产业作为典型的资源消耗类产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消耗大量的社会自然资源,不适当的管理,不达标的污水排放,松散的环境监督政策与低下的环保意识构成恶性循环,大批量的中小型企业随意排污排废,直接影响水源水质,不达标的排放污染无人监管阻止,受污染水域缺乏治理,各类化学事故频发,石油、硫酸、汞、铅等重金属流入大区域水域,造成跨区域污染等严重事故。工业污染因其治理困难与危害较大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因素之一。
2.3 居民生活污染 由于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居民用水与排污同比增长,生活污水的排放占排放总量的60%位处第一,更有逐年上涨的趋势。但现代城市老旧的低下排污系统,使得雨污同流的现象十分常见,在降雨时污水上翻,堵塞,并将雨水污水不经处理就排入河道,成为城区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污水在污染程度上虽比不上工业污染,但其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巨大的污水排放量使得污染程度同样不可小觑,目前在大型城市中,生活污水已有相对健全的收集处理机制,日常的污水会集中经过无害化之后再排放入河流中,但在中小型城市中无人治理的生活污水已然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2.4 水体富营养化 在各种水污染中,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特殊的污染方式,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营养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中,使得水中藻类等水生生物迅速地生长繁殖,而其中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其消耗速度,从而破坏整体水生生态平衡。任何一种污染都有可能导致富营养化,农业化肥、生活废水都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随意排放入河流湖泊内均有可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类似于太湖蓝藻、水葫芦等水生灾害即由于作用于藻类的营养过于充足,使其疯长而大量消耗养分及有机物,因而导致当地水生环境破坏,鱼类微生物等因缺乏食物或氧气死亡,更加剧水生生态的恶化程度。
总体而言,水污染的形式多重多样,江苏省目前面临的水污染问题形势严峻,近年来工厂排污,化学事故,太湖蓝藻等污染频发,对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为防止污染扩大,治理已有污染源,必须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来有效控制与防治水污染问题一步加深。
二、水体污染的治理及其对策
对水污染的治理有多重不同的方式方法,面对目前环境与情况,列出相应完善的处理措施是对当前问题有效解决的必要要求。
1.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是水污染的原始治理方式,通过水循环流动,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水体自净是大自然自我修复的一种方式,在所有治理方式中,他是成本最低(不需要成本),时间最长的一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理效果也会逐渐变好。水体自净是水循环过程中始终进行的,由于江苏降水量充沛,水系发达,水循环速度较快,水体自净的速率也随之影响,视为在污染防治过程中的第一环节。
2.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在防治水污染的过程中,通过监管与行政要求建立起科学的水污染防治、处理体系是主动防治与预防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管理体系由原来的“谁污染,谁治理”到污染源的主动控制与受污染后共同治理方向前进,争取在污染源头就进行控制处理,使之水资源管理取得更高效益。面对产业布局问题上要支持节水型无污染的产业,对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严加监管并要求有完善的污水治理办法,在处置污染过程中要协调各区域之间的工作,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的作用。
3.污水处理的社会型防控
社会型防控主要面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废水,从表面上看,面对数量庞大的生活污水,有效的收集集中处理是对大型城市进行治理的必要办法,在城市中建造污水处理厂,推动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在治污的同时也要保护、节约水资源,高效利用减少浪费。在农村地区,由于发展程度较缓,农村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缓慢,这就要求农民通过自身条件建立起科学化的生态农业,杜绝污灌滥灌的现象发生,要求农户增施有机肥,少用农药并进行生物防治、合理安排植物布局,搞立体种植等。在根源层次上,要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利用法律来维护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严打严查乱排乱放的不文明现象,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源上做到自家污水不乱排,你我水资源共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4.可循环的污水再利用
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成本低,见效快,是解决缺水及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江苏地区同时存在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其中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苏南,农业污染主要集中在苏北,生活污染主要集中城镇。因此,要因地制宜,从多方面开发污水回用技术,苏南地区对工业污染的污水进行处理,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是将各地分散的污水汇流到一处,再进行净化与处理,这样的方式覆盖范围大,清洁程度专业,同时也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工程量,而对于众多中小型企业和小型城镇时,可以采取就地回用法,即工厂排放出的污水就地净化处理达到排放会用标准,这样技能达到污染零排放,也不需要建立庞大的污水收集区。此外,生态治理循环也是新兴的污水处理系统,即采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综合效应来实现对废水的净化,不仅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优化了生态条件,还可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三、总体评述与建议
江苏省在经济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骄人的业绩,而在这华美的外表下,水污染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如何科学的防治水污染,保障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和加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建设都需要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既要有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也需要各地区共同配合,共同整治,更需要民众参与,增强自身环保节水意识,只有由点到面的全面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水污染,保证和谐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潘杰.(2007年8月).江苏地区水污染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人民长江, 38, 页 48-50.张文艺,孙玲玲,滕加泉,李定龙,王立岩.(2010).加工工业城市一常州市水环境污染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页 14-17.朱亮,张文妍.(2002).农村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研究.水资源保护, 页 17-19.
第二篇: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
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负荷的水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控制水体内源污染。国内外目前广泛应用的环保疏浚利用机械疏浚方法来清除江河湖库污染底泥,在挖泥,输送过程中和疏浚工程完成后对环境及周围水体的影响都较小。我国太湖五里湖区生态疏浚工程治理重金属污染效果良好,减少了底泥和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环保疏浚技术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操作精度要求较高,目前环保疏浚业普遍致力于改造和设计环保疏浚设备,以提高疏浚工程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引水截污
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是水体修复的前提条件,通过截流河道,截污管道等截污工程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然后循环利用或排入水体,可以有效阻止重金属废水向水体排放。在截污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引水,补水缩短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换水周期,促进水体交换,加快重金属迁移速度,可降低水体中的重金属浓度。引水截污在我国有很多工程实例,水体修复效果良好。生态修复技术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利用参与生物修复过程的生物类群,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它们构成的生态系统对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耗能少,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结合起来,实现生态修复的最大效益。目前国际和国内应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人工浮岛,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净化景观化等,其原理是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应用于水体净化,充分利用自然净化与水生植物系统中各类水生生物间功能上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质。如在水体中适当种植对重金属具有吸附作用的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投撒菌种和养殖水生动物,可达到既净化水质,又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生物修复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目前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水环境修复技术,这种廉价实用的技术也很仕用于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但生态修复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生长性强的水生植物易形成单优群落,被重金属饱和后的植物以及水生生物排泄物和尸体堆积形成的污泥等会产生负面环境效应等都有待研究解决。
山东思源水业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篇:治理水体污染的措施
治理水体污染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废水、废气急剧增加,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大气、河流、海洋的污染日益严重,森林在萎缩,沙漠在扩大,生物物种在减少,臭氧层正出现越来越大的空洞„„人类的共同家园已千疮百孔,生态环境正在加速恶化,高温、洪涝、干旱、台风、寒害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这些既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惩罚,也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一次次警钟。
“一些工厂和企业经营业主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为了追逐自己的短期经济效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有的甚至将违法排放废水废气作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捷径。”据该案二审承办法官季金华介绍,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都规定了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中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同时,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本案中,资源再生厂经营业主隋某在增加工艺流程、产品类别、新生废物的情况下,应依法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但隋某在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生产,其行为违反了排污申报登记等相关法律规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环保局作出的处罚决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应予以支持。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季金华法官提醒,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环保监测职责,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的行为;广大生产企业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从思想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还地球一个碧水蓝天
对于污水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 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显然,资金支持是污染治理重要的条件之一,没有资金,一切治理措施就无法实施。
(2)政府的支持是后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广,不但涉及到居民,还涉及到外地人员,涉及到部队系统,涉及到少数民族,也会涉及到权利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单靠水利部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即使再加上环保部门,力量依然是苍白无力的。需要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没有一个强大政府的支持,许多强制性措施就难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绳,应制定保护城市水环境的地方性法律,让水系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这样一些事情做起来会容易一些。
2:工程保障措施
(1)必须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生活污水是水系最严重的污染源,将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于雨水管经常被用作排污管,所以实施污/雨分流也是重要措施。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则可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污水可以通过河道排放。
(2)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一般来说,城镇新建居民区都有完备的下水道系统,都实施了污/雨分流。但是,老平房区房屋破旧,多数没有下水道系统,而且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不管从污染治理的角度还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都需要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3: 市政管理措施
(1)加强城市卫生综合管理
加强城镇的综合卫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净,减少因风吹、雨水等因素将脏物带入河流。对自由市场、餐馆、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对建设工地卫生实行严格监督,对产生污染的路边小生意、洗车点或进行环境改造、或取缔。
(2)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
鉴于环卫部门职工向河道倾倒所收集的垃圾、大粪的情况客观存在,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要求职工遵守规矩,教育职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不守规矩、擅自污染环境的职工给与相应的处罚。
(3)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公共厕所
应健全垃圾处理站点网络(尤其是公共场所),让人们垃圾有处可弃,减少因无垃圾站(箱)而导致的垃圾随意丢弃。应在沿河设置一些公共厕所,让在外活动的人们感到方便,减少因为没有厕所而将河沿当厕所的现象。
(4)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违章建筑
对一切形成污染的沿河餐馆、水上游乐厅等应取缔。
4: 水资源调控措施
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
水资源不足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质就会恶化。应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应加强处理水的应用,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
记者:水污染对“南水北调”有什么影响?
汪恕诚: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污染防治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有三条解决措施:关停严重超标的污染源,隔离污水和输水通道,建设绿色通道(即在南水北调输水线路两侧,种植树、草、绿色无公害作物等,形成一条数百米宽的绿色长廊,来保证调水水质)。今后,湖泊、河流、水源工程都应该进行这种建设。
我有一句话,如果东线的水污染不能解决,中国的发展就没有希望。为什么呢?如果水污染都治不好的话,中国今后怎么可持续发展呢?不管搞不搞南水北调,水污染都要治理,而且一定要治理好。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也不亚于洪灾和旱灾,已经到了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记者:那么,水污染怎么治理呢?
汪恕诚:第一,不同的污染源的防治特点是不同的,点源污染、面源污染、自源污染的防治是不同的,要特别强调水源地的保护。水源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大,要根据不同的污染源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第二,防治的手段有工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要综合使用。第三,污水处理要实现市场化运作。第四,培育水域的自我净化能力。
这里特别讲一下污水处理市场化问题。污水处理市场化对于中国来讲是刚起步,但特别重要。全国2400多个县,每个县搞一个污水处理厂得要多少钱?因此污水处理不能全靠国家财政,要将水污染处理费计入生产成本。国外的情况是,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处理费,有的国家收取的治污费是水费的一倍。只要这条路走开了,收益有了保证,就能吸引投资者,只有实行市场化,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实行了这条政策,国外的投资者就会进来,BOT的方式就会采用。因此,污水处理市场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第四篇: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湖泊科学
关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和“重大新药创制”3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由环保总局牵头组织实施,环保总局为组长单位,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等九个单位为成员单位,国家将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予以支持。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饮用水安全,二是流域性环境治理,三是城市水污染治理。他说,“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 技重大专项,要围绕国家环保目标,通过研究,提出解决中国水环境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技术措施,为改善中国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要通过实 施重大专项,实现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和突破,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环境治理的跨越式发展。要搞清水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基本 阐明中国区域性、流域性重大水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和机制,以解决关键技术为核心,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污染治理关键共性技 术,并通过开展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开展区域、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由八十六位在中国环保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环保智囊团”今日亦在京成立。这个“智囊团”,由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组成。
“十一五”期间,建设部将会同相关部委共同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以下简称“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16个 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之一,该专项实施关系到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水污染治理目标的完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责任重大,任务紧迫。水专项目标定位于为 水环境改善、水体污染物减排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水专项实施任务与国家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和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有机衔接,与地方治污工 作密切结合,紧扣《纲要》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合力推进,积极推动专项的启动,目前专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水专项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纲要》要求,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体污染物减排国家目标为导向,在河流水环境整治、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综合管理与监控预警等五个主题开展研究,分三个阶段(2007-2020年,共15年)予以实施。
目前,水专项在围绕《纲要》要求的基础上,与国 务院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相结合,充分考虑了近期我国水体污染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在专项重点任务设置上,注重了污染源控制与治理共性技术的创新和集成,从 而为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和储备;在水专项项目示范地的选择上,注重与近期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和地方重大污染控制计划相衔接,重点考虑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一江”(松花江)、“一库”(三峡水库)在内的国家水污染重点控制区域,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城镇发展密集地区。
第五篇: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10执行情况报告
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示范研究主题
主题专家组组长:王金南
(签字)
编制日期:2010年12月8日 1
目 录
一、计划执行情况................................................................1
1、任务完成情况......................................................................1
2、开展的主要工作和进展........................................................5
3、取得的阶段性成果...............................................................6
4、经费执行情况....................................................................13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14
三、下一工作计划...............................................................1
42010年主题六《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示范研究》在水专项办的领导和总体专家组的指导下,围绕提高水环境战略与决策科学水平、促进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构建水环境保护长效政策体系三个具体目标,切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计划执行情况
1、任务完成情况
《战略与政策主题》下设三个项目11个课题,其中2008年启动6个课题,2009年启动5个课题,各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1)水污染控制战略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1)完成国家水环境信息基础平台系统;
2)完成2030年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综合预测模拟与情景分析和2030年国家中长期水环境战略分析;
3)完成国家“十二五”水环境保护方案设计; 4)完成国家水环境形势和趋势短期预警诊断系统; 5)完成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技术方法体系;
6)完成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决策支持系统方法研究,提交水污染控制的技术经济决策支持方法学研究报告;
7)建立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数据库,提交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基础数据调查技术规范和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8)建立了工业、农业和城镇污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函数; 9)初步完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10)推进了政策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选出了适宜于水污染防治政策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的方法和适宜于水污染防治政策实施绩效分离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技术方法的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体系评估框架和一般模式;
11)初步提出水污染防治政策评估指南,从政策的可执行性、严密性、合理性和公平/公正性、以及政策实施的影响角度,提出了适应的评估技术;
(2)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示范研究
1)基本建立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问责管理指标体系; 2)设计了水利-环保综合区划方案,并在海河流域进行了试点;
3)提出了全国各省市的协调管理方案和技术规范; 4)完成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的支撑技术研究,并在淮河干流、沙颍河流域等有了进行了实践 5)提出了4点农村水污染管理机制改革方向,提出“一轴两翼”式农村水污染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方案;
6)完成了《农村水污染控制绩效考核办法(初稿)》、《农村水污染控制行政纪律处分条例(建议稿)》和《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办法》;
7)设计提出了农业清洁生产审核要素和审核体系,确定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审核方法。
8)提出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3项制度安排;
9)提出一套适宜我国饮用水现状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和方法,能够全面评估水源地环境质量、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等各个方面;
10)提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和预警的行为整合机制; 11)制定了有效地处理城市突发供水安全事件应急机制。(3)水污染控制政策创新与示范研究
1)提出了水环境保护投资需求预测及投资规划技术方法和规范;
2)提出了完整的政府预算水环境投资供给制度和机制安排,以及强化政府投资效率和资金有效监管的相关制度;
3)提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设计方案,包括其筹集、运行、使用和管理等具体办法;
3)提出了各类主体和各种资金,如企业、外资、非营利组 织等投资于水环境保护的具体引导政策和鼓励机制;
4)提出水价改革政策建议;
5)提出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改革的政策建议与配套措施要点;
6)提出北京市的再生利用水开发利用政策体系及相关政策改进建议;
7)进一步完善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政策设计框架报告,形成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
8)先后完成了典型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试点方案; 9)完成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报告》。
10)在太湖流域、苏州市、昆明市以及典型行业造纸行业开展试点研究,根据试点情况,完善了重点污染源排放许可证管理系统以及技术管理平台;
11)完成了第一阶段排放许可证制度示范的绩效评估; 12)形成了污染源排污申报技术规范、许可证分配、发放和审批规范、国家重点污染源确定技术指南等规范文件;
13)提交中国水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研究报告与重要政策建议;
14)初步提出中国自愿性环境管理手段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框架与路线图; 15)完成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试点研究的绩效评估,修订相关技术指南和规范;
16)完成浙江水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综合管理平台; 17)提交《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批露办法》、《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指数发布办法》;
18)完成基于互联网的国家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与基地建设。
2、开展的主要工作和进展
(1)深化主题内部的交流与协作机制
充分发挥主题六信息交流平台作用,及时上传信息和各课题成果,做到信息和资源共享;制作主题简报20期,下发各项目课题、主题组专家、并抄送水专项办、总体专家组秘书处、总体组专家及环保部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各项目课题动态,将主题内部所有会议及调研信息转发所有课题,鼓励互相交流和学习;召开了主题2009进展汇报会。
(2)强化与地方相关部门的互动和协调
主题专家组秘书处积极协助组织各课题层面调研活动,主题组长亲自带队调研,积极与地方沟通。所有2008年启动课题完 5 成调研工作,确立了试点区域并正在进行试点示范;2009年启动课题也相继开展调研工作,试点区域基本确立。
(3)积极配合重大水专项办的工作
包括组织填写2009年启动课题任务合同书;组织完成主题六11个课题2010实施计划的上报;组织完成2010重点任务和预期成果的上报;组织完成08启动6个课题的经费自查报告的编写;组织完成3个项目11个课题监督自查评估报告的编写;组织编写2011实施计划以及提出《关于建立漳卫运河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建议》、《对瑞士水环境保护政策法律的答复》等建议。
(4)“十二五”主题、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组织召开主题六“十二五”实施方案讨论会、主题六“十二五”项目/课题实施方案咨询会,完成主题及三个项目 “十二五”实施方案编写工作;协助编写重大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主题六部分)及2011年实施计划(主题六部分);
3、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水污染控制战略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1)形成关于国家“十二五”控制性指标选取的建议、重点流域规划分区方法体系研究等多项政策建议报告;
2)收集并整理了2000-2008年社会经济、水环境数据入库,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异常进行识别;完成了基于流域和行政区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基于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基础数据识别与数据综合分析,完成了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实现了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的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功能;
3)基本完成2030年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综合预测模拟与情景分析和2030年国家中长期水环境战略分析。构建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决策模型框架,分析了中长期水环境污染状况的趋势和拐点,初步研究确定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目标,并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等角度分别对2020年和2030年国家水环境保护路线图进行了设计,明确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任务,并对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水环境问题、中长期保护目标与任务进行了分析;
4)开展了水环境预警系统的设计开发,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数据库,使整个预警过程数字化,基本实现预警系统输入-响应模型在数据库更新后的动态调整;
5)搭建了水环境保护战略决策支持模型系统框架,基本完 成了各部分配套技术研究,具体包括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研究、国家中长期社会经济与水环境情景研究、国家水环境形势短期预警系统研究、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研究、国家“十二五”水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研究、典型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
6)初步完成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及配套技术研发,初步完成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模型库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明确了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及模型库子系统的设计原则,完成了其功能与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多种类型污染源消减的费用函数;
7)提出了包括水污染防治政策实施评估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绩效分离、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以及法律体系协调性评估等关键技术,并开展了包括“十一五”中期总量控制措施绩效分离、1982-2008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境保护新五项制度对全国整体工业水污染物影响绩效分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以及单项法律规范协调性评估在内的关键技术实证研究,还对水污染防治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初步提出了政策评估指南等。
(2)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示范研究
1)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典型流域管理的最佳实践与模式,分析了“河长制”的利弊及优化建议,分析了水管理及流域综合管 理机构改革路线图,包括成立涉水大部制、构建高层协调机制、改革流域机构、分步实施试点方案等;
2)进行了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绩效评估方法、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制度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水环境保护监管体制沿革,重点分析了企业环境履约行为的博弈模型并初步开展了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专业化运行体制机制的研究;
3)初步提出了跨行政区水污染事故预警和紧急决策的具体设计方案;
4)提出了我国农村水污染控制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的4点改革方向,构建了 “一轴两翼”式农村水污染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方案;
5)从考评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组织实施和考核指标5个方面对农村水污染控制的绩效考评进行了说明,设计了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程序方案,包括《农村水污染控制行政纪律处分条例(建议稿)》和《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办法》;
6)制定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村水环境管理政策体系设计的初步方案、农村水环境管理区域类型划分方案、农村水环境管理分区分类政策框架方案; 7)提出了农业清洁生产补贴节点和方法,并首次提出了我国现有农村垃圾处理的模型参数率定;
8)完成饮用水安全管理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规章制度框架建议,完成饮用水安全实行依法监管的法律制度草案1部、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修订和补充的建议草案1部;
9)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评估方法研究,形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初步对策;
10)完成水厂、供水管网、二次供水调研分析报告,初步形成自来水厂安全运行管理规范、城市输配水安全运行规范草案、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标准草案初稿、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办法初稿、城市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规范草案初稿。(3)水污染控制政策创新与示范研究
1)建立了基于目标任务的水污染治理投资预测方法架构,研究提出了减排目标的分配方法(领域与行业),初步建立了投资规划编制的程序和方法;
2)提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政府投资政策、促进水环境保护“211”科目完善方案,完成了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财权事权划分试点示范方案设计和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府投资试点示范方 案设计;
3)完成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案例分析、辽河流域(辽宁省境内)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案例分析、合肥市“三河三湖”专线资金执行情况案例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体制;
4)完成《中国水价形成机制与水价定价技术和评估方法报告》讨论稿、《水价政策改革的公平与效率分析技术与研究报告》讨论稿、《水价政策改革建议》讨论稿;
5)完成《水污染物排污收费政策改革和试点研究》讨论稿; 6)完成《污水处理工艺成本信息研究》、《污水处理价格的理论基础》、《污水处理行业国际经验总结》、《中国污水处理收费政策评价》等报告。
7)完成《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政策中期研究报告》;制定2本技术指南《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技术指南(全国)》、《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技术指南(嘉兴)》,并出版1部译著《美国水质交易指南》。
8)完成《再生水开发利用影响因素识别研究报告》、《北京市再生水政策改进研究报告》讨论稿;9)提出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实施制度:包括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相配套的污染在线监测制度、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的组织制度和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的仲裁制度;
10)建立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包括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基于生态保护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基于水质水量保护目标的核算方法、基于发展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
11)完成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在典型流域的应用,包括官厅水库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淮河流域基于水质水量保护目标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淮河流域基于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成本的补偿标准核算以及东江流域基于发展机会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12)形成试点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政策方案,包括:辽河流域、东江流域、闽江流域、湘江流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方案以及河南省辖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方案;
13)完成我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框架设计和实施框架:包括中国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必要性,中国已有排污许可证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框架设计以及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建议等几个部分;
14)完成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关键技术体系研究:结合太湖流域示范点、苏州市示范点的工作进展,制定了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关键技术的指南,初步形成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分配、核定、监督管理等关键技术;
15)建立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全过程管理技术平台;完成了排放许可证全过程管理技术平台框架的设计;确定了排放许可证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原则及架构、软硬件总体设计等。
16)完成公众参与政策法规与制度分析;
17)完成信息公开、环境保护自愿管理手段综述报告; 18)完成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研究、形成《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19)建立浙江省水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综合管理平台; 完成Web-GIS的国家水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开发。
4、经费执行情况
主题六2010年总经费为1622万,全部来源于中央财政。目前经费已全部到达各课题承担单位特设账户,并拨付子课题。按专项及主题管理办法规定,经费严格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目前各课进展不一,研究成果还比较分散,需进一步完善和集成;
2、首批经费到位晚,有些课题经费削减比例也较大,影响了各课题的执行进度;
3、大部分课题存在经费垫支情况,建议给垫支经费有个归垫意见。
4、一些地方政府对课题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一些试点推进颇费周折,体制机制试点示范推动难度较大,建议水专项办考虑这些课题的特殊性以及如何推动试点。
三、下一工作计划
2011年是水专项第一阶段研究的最后一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主题组将按照《实施方案》及任务合同书时间节点安排积极推进各方面工作:
1、做好2008年启动课题结题验收和2009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工作;
2、进一步完善和集成主题成果,突出标志性成果;
3、与地方政府进一步协调,推进成果示范进度;
4、继续加强各主题之间以及主题内部的协作与交流,做到信 息及时沟通,资源有效共享;
5、为积极分享和探讨水专项主题六研究成果,主题秘书处将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共同组织召开 “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研讨会”(暨环境经济学分会2010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