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 太原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01:3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调查报告 太原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调查报告 太原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第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太原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太原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巩固全省第一区、跨入全国一流省会城市一流城区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2007年以来,小店区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按照全市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科学地开展“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真正使“城中村”改造成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我通过走访市区多个“城中村”,发现城中村普遍存在以下七大问题。

一、私搭乱建现象严重

在城中村,广大租房客的居住地,大部分属于违章建筑。我在走访多个“城中村”过程中,发现问题普遍存在。据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城市迅速扩张的过程中,村庄被高楼大厦快速包围,地价、房价、租价也水涨船高、大幅上涨,受房屋租金和拆迁补偿利益驱动,不少村民见缝插针,私搭乱建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二、基础设施薄弱

城中村的道路、供水、供电、电讯、排水、垃圾处理一般没有纳入城市管理的范围,各种管道、电线杂乱无章,城市排污不畅,内涝时有发生,垃圾乱堆,卫生死角多,并且缺乏公共绿地与体育等基础设施。

三、环境卫生恶劣

就在今年夏天,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后北屯小区终于建起了垃圾池,算是给当地居民解决了一大生活难题。不过和其他大部分城中村一样,环境卫生问题仍难以根治。碰上雨天,城中村内道路泥泞,污水横溢。碰上夏天,蚊蝇丛生,空气质量较差,环境容量超标。“晴天蚊蝇乱舞,雨天浊水横流”,“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了城中村的现实写照。

四、安全隐患较多

我走访中发现,到了中午晚上,不少租客习惯于自己在出租屋内做饭,炊烟袅袅。吸烟者,也会将烟头随手丢弃,这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城中村内道路狭窄弯曲,导致消防通道严重受堵,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住宅缺乏科学设计,没有考虑抗震要求,建筑质量总体不高,卫生环境较差,极容易引发各类疾病,存在公共安全隐患。

五、治安形势严峻

常年居住在城中村的居民,经常遭遇丢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手机、电脑等盗窃案。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调查发现,由于城中村人口结构复杂,比较低廉的租金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租住城中村房屋,村民、外来人员、居民混合居住,“黄赌毒”等治安问题突出,社会综合治理压力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六、就业和教育问题突出

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一方面由于房租收入颇丰,生活富裕,在就业观念上,普遍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村民大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租金食利阶层;另一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在城市就业中处于明显弱势,村民发展面临许多困难。

七、管理体制转型不够彻底

由于城中村的居民仍然固化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基层组织调整难度较大,村居合一这种过渡性的基层组织形式在城中村中普遍存在,一方面,城中村依然保留着农村社区的格局;另一方面,居委会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还承担部分经济发展的职能,未能及时适应城市化的要求,彻底转型不如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

我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小店区“城中村”改造的现状

(一)、“城中村”基本情况

根据2007年太原市公布的“城中村”名录,我区建成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42个城中村,涉及7个街办1个乡,涉及城中村人口78963人,27222户,土地总面积101874.1亩,其中建设用地38097.73亩,农用地63991.32亩。

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建筑安全、火险隐患和环境脏乱差、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治安混乱等问题,也从社会形态上将“城(中村”拒之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之外,使“城中村”居民在社会保障、就业、上学等方面无法享受“同城同等”的权益,严重制约了小店区产业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城市功能、形象的提升,与中心城区的功能、人居环境和土地利用价值极不相符,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差距较大。同时,部分“城中村”与周边老旧小区相交织,基本无可整合闲置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较高,流动人口庞大,改造难度很大。

(二)、“城中村”改造推进情况

近年来,我区将“城中村”改造工作纳入全区重点工作中,提出“分步推进、以点带面、量力而行、和谐稳定”原则,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同时,积极完善城中村改造政策,研究制定出《城中村改造工作流程》。一些局部改造项目已完成或正在实施,部分村正在编制整村改造计划。目前,亲贤、杨家堡、大马等24个村已完成村改居工作;亲贤、杨家堡、许东等9个村完成集体经济改制工作;31个村完成了集体土地测量;王村、许西、郑村等11个村完成133用地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我区将杨家堡、许东、郑村、西攒、横河5个“城中村”列为2011年全市首批重点拆除村,王村、北张、巩家堡3个“城中村”确定为2011年全区重点拆除备选村。杨家堡社区从2010年1月6日开始实施“城中村”改造、周边旧城改造和亲贤北街西段打通三项工程的杨家堡片区改造。片区改造总投资约40亿元,建设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总占地274亩,总拆迁面积60.5万平米,涉及宅基地350个373户村民,城市居民住宅225个、14个单位的公产房屋。目前,已与国有土地上14家单位和225户居民签订了补偿安置协议并完成了建筑物的拆除。与368户村民签订了协议,正在加紧做剩余5户未签订协议的动迁工作。西攒社区整村拆迁工作于2011年7月20日全面展开,现已有165户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剩余15户中8户已有签订意向。集体经济改制已完成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郑村社区部分土地已转为国有,正在办理安置用地范围内剩余的土地转用手续。从2011年3月起至今已拆除旧村宅基地112户,拆除房屋面积约2.3万余平方米,正按自行开发、滚动拆除的模式进行旧村的拆除工作。许东社区已完成集体经济改制工作,在2011年11月下旬启动整村拆迁工作。横河社区集体经济改制已完成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

在重点推进5个重点改造村的同时,其它“城中村”改造也取得明显进展。协助北营、王村、许西完成城中村改造安置用地规划的编制、申报及批复工作;协助亲贤社区完善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手续;指导和规范龙城新区移交回我区11个村的手续办理工作。协助许西完成了南站铁路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指导王村、小马开展集体经济改制工作。

(三)、“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新探索

我区坚持“成熟一批、改造一批、带活一片”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重点突破、整村拆除”的思路,积极推进和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

第一,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由集体经济改制后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与开发商合作,进行“城中村”改造。以杨家堡整村改造为代表,杨家堡社区与山西恒实平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由开发商投资对城中村进行开发改造建设,享受城中村改造的优惠政策,实施“城中村”改造。

第二,自主开发,公司化运作模式。由集体经济改制后的企业自行运作资金,统筹规划、自主开发、改造建设。以亲贤社区城中村改造为代表,按照“滚动拆迁、逐步开发”的方式,开发建设亲贤苑、文化苑、百万庄园、长风画卷、亲贤世纪广场等大型项目,成为全省“城中村”改造的示范村。郑村社区“城中村”改造也正按照这种模式加快推进。

第三,项目带动,集中连片开发模式。通过重点工程带动,对重点工程、片区建设和涉及的“城中村”改造统一规划、统一征地、一体开发。由改造村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开发改造建设。如太原南客站建设范围涉及的北营社区“城中村”改造。

二、小店区“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改造配套政策相对滞后

随着“城中村”改造工作逐步深入,市、区相继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但总体而言,“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还相对滞后,如村改居后的人员理应按城市居民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由于社会保障属于省级统筹,虽经多次研究讨论,但至今还未明确相关政策。

(二)、改造资金严重不足

“城中村”改造的土地转用、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各“城中村”自身的改造资金严重不足。因此,必须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但是,如何确保这部分社会资金能够享受到“城中村”改造的优惠政策,目前,还始终没有明确的政策和意见,特别是相关手续办理上存在极大制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改造宣传力度不强

目前,太原市在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认同上还不一致,没有形成强烈浓厚的改造氛围,特别是在政策宣传上还有欠缺。村干部普遍存在着对“城中村”改造政策掌握的不够准确,精神领会的不够透彻,操作步骤不明确,无法做通、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以及确定切实可行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维护村民利益的改造方案。

(四)、拆迁难度大

“城中村”改造中,旧村的拆迁是一项主要的工作,拆迁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敏感性高,按照现行的拆迁补偿安置标准,与被拆迁村民的心理预期差距较大,旧村的拆迁工作进展较慢。因拆迁产生的钉子户问题已成为拆除工作的瓶颈。

(五)、拆迁补偿标准问题

各村在制定整村拆迁补偿标准时,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存在盲目攀比现象,严重影响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建议按片区分类制定补偿标准,一个片区执行一种补偿标准,其他开发收益按股份分红的形式补贴村民。要实现上述情况,必须在实施整村改造前完成集体经济改制工作,由改制后的公司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主体。

(六)、133用地容积率受地理条件和限高影响问题

武宿机场附近的一些村规划建筑限高9米,致使133用地范围内无法满足安置村民的需要。建议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划定133用地范围和容积率指标。

(七)、工作未形成合力问题

区有关部门、公检法司等,缺少积极主动的精神,未能把城中村改造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来抓,尚未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局面。

三、对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实行分类补偿。

按片区分类制定补偿标准,一个片区执行一种补偿标准,其他开发收益按股份分红的形式补贴村民。

(二)、133用地

对133用地,要按照各村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科学客观地合理确定符合本村实际需要的133安置用地范围。有关职能部门应做好及时到位的服务。

(三)、要重视解决拆迁钉子户难题。

区及有关部门必须把钉子户拆迁问题作为关系城中村改造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问题加以认真研究,尽快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钉子户拆迁问题。

(四)、要坚持改制先行。

实施整村改造的村,在改造前要完成集体经济改制工作,由改制后的公司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主体。

(五)、加快城中村改造安置用地规划编制工作。

在11个村完成城中村改造安置用地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力争完成剩余村的“城中村”改造安置用地规划编制,同时对条件成熟城中村,要加快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行政许可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

(六)、要强化工作推进组织机制。

加强区、街、村三级联动推进机制的建设,形成区委主导,区政府主抓,各职能部门、公检法司全力合作,各村(居)为主体的工作机制,举全区之力,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各街办、乡(镇)都要成立城中村改造领导组织机构,党政一把手为责任人。要将城中村改造工作纳入街办、乡(镇)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第二篇: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一村一策 综合改造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宋亚平郑曙东 孙 瑜 余爱民

城中村改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最近,我们就此问题到武汉市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所到之处的市、区、乡(街)、村(居)以及村民对城中村的改造交口称赞。一项改革政策能够得到利益调整各方的一致认同这是少有的。我们认为,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政策稳妥,富有创见,既解决了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存在的产权模糊、机制不活、监督不力问题,又解决了城中村被“边缘化”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路子。武汉市的经验值得推广。

基 本 作 法

何谓城中村?《现代汉语词典》找不到答案,武汉市是这样届定的:城中村是指《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城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图(1997-2010年)》确定的城市建设发展预留地范围内,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后仅剩少量农用地、农民不能靠耕种土地维持生产生活且基本被城市包围的行政村。据此,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总体范围包括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洪山等区(城郊区暂未纳入此次改造范围)共计147个行政村和15个农林单位,涉及总人口35.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0万人。我们分别与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专班、汉阳区领导以及七个村的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了解到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科学确定“六改一建”改造政策。武汉市委、市政府站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2004年9月正式拉开了城中村综合改造的序幕。在借鉴广州、北京、珠海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武汉市下发了《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办等部门关于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两个文件。文件明确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目标任务是“六改一建”,即“经济组织改制”,改村集体经济的双层经营模式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户籍改登”,将城中村村民农业户口改登为城市居民户口;“村改居”,依法撤销村民委员会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福利改保障”,村改按月发放福利为一次性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土地改性”,将城中村的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村湾改造”,按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标准及要求,改善公共设施;按照城市管理规范要求,建设文明社区。

“六改一建”较之全国其他城市城中村改造,有很多创新,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项“长治久安”的“善政”。“长治”表现在政策的前瞻性、系统性,充分考虑了村企业的发展以及村民融入城市等问题;“久安”表现在永久性地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两年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是很科学的。

二、试点先行。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武汉市将城中村分为 ABC三类,A类村为人均农用地小于或等于0.1亩,B类村为人均农用地大于0.1亩、小于0.5亩的村,C 类村为人均农用地大于0.5亩的村。同时确定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办试点;第二步是以试点为基础,全面推进 AB 类村的综合改造工作;第三步是逐步解决 C类村的问题。武汉市选择了16个村进行试点。汉阳区的城中村改造是武汉市的一个缩影,ABC三类村分布均衡,有6个村先期进入试点。区委书记郑永新告诉我们:“我们把这次城中村的改造看成是„再造一个汉阳‟的重大机遇,当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精心组织,放手推进,深得市民的拥护。”

三、严格控制操作程序。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步骤可以概括为6个字:先改制,后改造。即率先进行集体经济组织的改制工作,配套进行村民户籍变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撤消村委会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在完成上述改制工作之后,推动村湾改造建设。

“改制”是城中村改造的切入点。汉阳区对城中村改制的程序控制十分规范、严格,他们把改制分为九个步骤:第一步,做好改制宣传工作;第二步,做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第三步处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第四步,制定集体资产处置方案,张榜公布,并根据村民意见进行修改;第五步,表决通过修改后的方案,依法办理有关确认手续;第六步,新组建企业向工商部门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第七步,制定或修改公司章程,明确股权管理办法;第八步,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召开董事会,选举董事长、聘任总经理,作出董事会决议;第九步,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等。目前,汉阳区的试点村均已全部严格按

照这“四阶九步”程序操作完毕,完成了改制工作。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全程阳光,上下透明。因而,极少有上访的,更没有闹事的。

四、把住股权量化的关键环节。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关键环节是资产处置,其间股权量化是难点。汉阳区区长李诗伟很有感触地说,改制过程中的股权量化要体现“公平为主,兼顾贡献”的原则。汉阳区试点村股权对象的确定、股权配置的数额、对村民补偿的办法等各村不同,但量化项目是相同的,分五种:一是人头股;二是劳动年限股;三是任职股;四是学历股;五是表彰荣誉股。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实行的是“一村一策”,股权量化有一个共同标志:群众同意。无论何种方法,要取得全部村民的绝大多数同意并签字。为探究村干部与村民股份量化的差距,我们对十里铺、前进、五里墩三个试点村的股份量化情况,尤其是村书记与村民的股份量化比较。

村 名量 化

股 本

(万元)量 化

对 象平均每人持股

(万元)支 书

股 本

(万 元)与同工

龄村民

比 例与平均

水平

比 例大部分

村 民

股 本

(万 元)

十里铺

前 进

五里墩5800

2718

3098345

235

20516.81

9.54

15.1152.00

29.79

61.841:1.60

1:1.53

1:1.201:3.0

1:3.5

1:3.030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三个村的村书记与村民之间的量化股份比例悬殊并不算大,群众能接受。

五、建立保障体系。城中村通过村改居后,村民变成了股民,乡里人变成了城里人,他们不仅享有城市居民享有的隐性福利,甚至有比城市居民还更多的生存门路和生活保障。据汉阳区委副书记李丹芳介绍,汉阳区城中村综合改造后,村民有了五条保障线,一是医保;二是社保;三是“房保”(城中村改造还建有户不超

过300平方米的政策,因而村民都有房子出租收入);四是就业优先(村自办企业);五是低保。此外,持股分红还有一大块收入(当然也有风险)。

六、推进村湾改造。改制完成之后,改造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武汉市城中村的改造有很严格的政策标准。即将土地分为四类,一类叫还建用地,一类叫产业用地,一类叫开发用地,一类叫储备用地。

还建用地是指经过改建、整治后保留的住宅用地和拆除旧村湾后建设新居住区的还建用地。以村为单位计算,户均建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或者人均不超过50平方米,容积率按1.6-1.8的标准计算。产业用地是指留给原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经济、解决村民劳动就业的用地。产业用地的测算标准是按照改制后的经济实体中原村劳动力(含退休人员)劳均80平方米计算。开发用地是指为补偿建设还建房投入,在村湾改造腾退土地和其它剩余土地中按一定比例拿出用于商品房开发的用地。其测算标准是按新建居住区还建用地的1:1——1:1.5的比例确定。储备用地则是留足上面三地之后的剩余土地,纳入土地中心统征储备。初 见 成 效

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试点工作已进行了两年时间,成效显著。

——16个试点村均已全部完成集体经济改制工作。共涉及集体总资产20多亿,扣除改制成本、缴纳社保基金等,用于股权量化的达14.64亿元,界定股民6708人。此外,二环内还有21个非试点村也完成了改制工作。

——16个试点村均已全部完成户口改登工作。共5284户、11157人转为了城市居民户口。此外二环内还有13个非试点村完成了双登工作。

——16个试点村有15个完成撤消村委会建立社区居委会工作,非试点村也有8个完成了撤村建居工作。——16个试点村有15个村参入了社保。共筹措资金7700余万元,参保劳力达4018人,参加养老保障共1589人,养老保障面已达到99%以上。非试点村有14个村5766名劳力1194名老人分别参加了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障。

——16个试点村先后完成了改造规划编制和审批。部分村土地已经挂牌,有的村正在开工建设之中,有的还建房一期已全面封顶。估计今年将有10个以上的村可开工建设,二环内非试点村将有20个村可完成改造规划编制工作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已经初见成效,前景可期,主要表现为:

一是明晰了产权,探索了一条公有制实现的有效形式。通过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原村集体的资产得到了全面的清理,非经营性、资源性资产得到了彻底的清理,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不良资产依法进行了处置,有效地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通过改制,改变了原村集体资产村民名义上共同所有,为现在实际上按份共有,维护了广大村民的自身权益,调动了群众关心企业发展,参与企业管理、监督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二是规范了经济管理形式,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土地资源变成了资产,变成了资本,变成了资金。城市化对城中村土地资源的无序吞食,将逐步改变成有序开发。集体经济管理形式,从自然松散形态走向了现代企业规范模式,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走向市场,从初级和低级发展阶段走向高一级发展阶段。招商引资有了一个落脚的平台,集体经济有了一个起飞的机场。

三是提供了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和谐。老百姓由农民转变成了居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生活无忧虑,幸福有保障,许多矛盾和问题悄然化解在底层,这对于社会稳定与和谐意义重大。

四是畅通了城市化道路,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一举改变了城中村农村集体土地分散征用、分块变性的问题,以村为单位地块打包挂牌,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找到了解决城中村问题长治久安的途经,找到了解决旧城区改造的新途径。

经 验 和 启 示

城中村改造源起城市化。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丧失农村经济形态的“都市乡村”,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城中村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市(村)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突出问题。武汉市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为解决这一综合顽症找到了一条新路。其主要经验和启示是:

一、实行综合配套改革。这是武汉城中村改造的亮点。城中村问题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既是农村问题,也是城市问题。是综合性的问题,就应该采取综合配套政策。实践证明,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总体设计是科学的,突出体现在它是综合治理而不是单兵独进上。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包括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户口改登、撤村建居、建立社保、改造旧村湾等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旨在通过综合性改造,使城中村在经济组织形式、社会管理形态、生活居住形态方面实现全方位变革,让城中村居民共享城市化发展的成果。既考虑了集体经济的生存发展,又考虑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既考虑了城市的发展需要,又考虑了百姓的发展需求,既考虑了眼前利益,又考虑了长远目标,既考虑了政府的经济承担能力,又考虑了群众的心理承受压力。综合配套改革思路慎密,整体推进,试点两年来,悄然无声地变革,水不动鱼不跳地推进,综合配套是最明智也是最关键的。

二、把准时机和条件。推进城中村改造要把握好“火候”,行政捏合、人为推动都有是大忌。早改改不动,迟改动不了。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时机把握得比较好。就武汉市财力而言,只能走低成本改造之路,也就是说,既要完成改造任务,又要在资金上财力上包括资源上自求平衡。武汉市城中村民居正处在二、三层楼时代,改造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一旦城中村民居进入六七层时代,改造的成本就太大,政府买不起这个单。一些城市出现政府退无底线、百姓屡拆屡建的被动局面,就是教训。从城中村的现实状况看,改制改造必须坚持五个必备条件:人均耕地在0.5亩以下;村湾建设在城市规划之中;有能够理解政策和落实政策的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有能够支付或者承担改造成本的经济实力;有大多数群众的同意和支持。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最好不要动,否则难收场。

三、充分相信、充分依靠群众。成立市城中村综合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挂牌时,武汉市估计这项工作问题大,矛盾多,上访堵门少不了,为顾及影响,他们把办公室从市政府大院里搬出去借房办公,并作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结果恰恰相反,两年来,市“村改办”未遭遇一次恶性集体上访,办公室人员由原来10多人减为1人,办公地点从政府外又搬回政府内。这故事我们当初听了有点将信将疑。后来我们到村里座谈,得到了印证。在罗家村、在前进村、在铁桥村等地,村干部都曾接待过群众来访,但问题都能解决在村一级,解决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十里铺村书记刘启社告诉我们,来访较多的是原来农转非人员,要求量股分红,要求享受福利待遇。他的办法是,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你在会上把理由摆出来,然后请群众表决通过,通得过就给,通不过就没有。因而我们走访的村,原农转非居民的待遇大不一样。武汉市的经验证明,凡事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把道理跟群众讲清楚,并且凡事请群众当家作主,由群众代表大会决策通过,没有走不通的。通过这一次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城中村的老百姓对什么是以人为本,对怎样当家作主,有了更具体也更深切的体会,基层民主建设因此迈出了一大步。

四、坚持一村一策。同样是村里书记,沙湖的闵芳华同志,不要贡献股,与村民平等分股;十里铺村的刘启社同志就有乡党委政府奖励给他的5万贡献股。同样是汉阳区的试点村,前进村支书量化股本是同工龄村民的1:1.53;而五里墩村支书的量化股本是同工龄村民的1:20。同样是股权设置,前进村提了40%的集体股,十里铺村就没有设这个项目。同样是为群众办福利,十里铺村拿现金一次性支付,前进村就用贷款解决。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办法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手段,都可以,只要群众通得过。这就是从市到区到乡到村到组,大家齐声叫好的工作模式:一村一策。一村一策好在解决问题,尤其是能解决复杂的问题,解决政府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甚至能创造性地解决与政策擦边的问题。因此,这个模式特别为群众认可,特别为村干部喜欢,也特别为上级青睐。改造涉及上百个村、上千个组、几十万人,事情千差万别,村情千差万别,人情千差万别,不可能一刀切,不可能齐步走,一村一策,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主动面对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积极性,极大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是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顺利开展的一条真经。

五、面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推进改制。武汉市在这一点上毫不含糊。集体经济组织改改制的方向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股份制企业,告别村企合一、村社合一的集体经济组织模式。武汉市试点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有三种形式,一是原有经济实体是公司制的,按《公司法》进一步明晰权属,优化调整股权结构,即将村委会所持有的集体股权量化给具有股民资格的村民;二是对非公司制企业,通过改制,按集体资产处置方案,根据《公司法》进行改造;三是原没有企业经济实体的集体经济组织,要求组建公司制企业,也可由村民会议决定选择适合自己的改制形式。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改制,都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

度,建立健全的公司制治理结构,全面进入市场,否则,只求形式上改制,本质上没有多大变化,企业得不到发展,股民得不到分红,最后将难以为继。或者是借改制之名将集体财产改进了少数人的“腰包”,老百姓不答应。

六、强化协调服务和加强监督。城中村综合改造,被称之为“比搞土改还难”,至今仍然为很多城市大伤脑筋。首先,村班子战斗力要强,遇到问题和矛盾不推诿。其次,政府不能越俎代疱,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放手让村民自主,政府的职责是把好“程序关”、“审批关”。第三,加强协调。这项工作政策性特别强,涉及到的部门特别多,需要大力协调。第四,加强监督。事关群众切身经济利益,事关集体财产资金,特别需要加强监督。汉阳区纪委监察还有检察审计部门全程参与了城中村的改造,督促阳光操作,设立举报热线,逐项审计公开,这些警示性的工作做在前面了、做到位了,老百姓就放心了。

几 点 建 议

武汉市的城中村改造经验,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从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的进程看,改制、进入社保需要支付大量的改革成本,只有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制定土地效益最大化的村湾改造方案,才能为改造提供财力保证。由于这项工作涉及的相关因素众多,各种矛盾交织,我们在调查中感受到,有必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政策,强化措施。

一、加强工作协调,做好政策间的配套和衔接。目前,有几个方面需要尽快衔接或协调。一是加强改制与改造之间的推进衔接。我们在十里铺、铁桥、五里墩等村了解到,试点村改制后的改造推进不够理想,卡在土地变性以及规划审批环节上。改制试点村大都支付了大量改革成本,寄希望村湾改造中通过土地整合实现成本置换,改造不启动就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甚至有可能前功尽弃,“土地转不灵,股民成灾民”,改造进展不顺,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社会矛盾。二是自求平衡的小社保网要创造条件进入社保网。村改居过程中的村民进的是武汉市自成体系的小网,不仅保费高(人平38000元),而且运转久了,可能出现障碍,留下隐患。三是村改居后村建制要保留一段时间。与建居同时撤消村建制,不利于改制与改造之间的衔接。在村湾改造没有完成前,已改制的企业履行拆迁、公共事业、公共设施建设等职能,“名不正,言不顺”;与此同时,改制企业一旦无利可图,极易规避困难,把矛盾推向政府。

二、“扶上马送一程”,对城中村改制企业以扶持过渡期。相当一部分改制企业还相当脆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很大困难,政策层面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以促进其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展。一是试点村改制都付出了巨额成本。补偿农转非人员、为劳动力补缴10年的社保、医保基金、为退休人员交纳10年的养老保障及医保基金等,村均都在两三千万元。二是试点村改制企业仍然承担着新建社区的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维护等这些企业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的村还要对领取养老保障金的进行再补贴。三是试点村改制企业税收负担明显加重。一般而言,城中村的产业主要是物业。改制前,村集体的物业租赁享受了很多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改制后一律按城市企业对待,物业税达到收入的17%以上,村民受惠大幅减少。四是试点村改制企业承受着分红的压力。村集体经济改制后,股民的期盼是分红并能逐年提高,过去是给村民发福利,表现为“施予”,现在是分红,表现为“贡献”,经济压力陡然增大。因此,改制企业现在正处在最困难、最重要的转换时期,必须在政策层面上明确一个过渡扶持期,这不仅仅是企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维护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三、打破属村地域界限,追求城中村改造的整体效益和板块效益。武汉市城中村的改造是以村为单位安排还建地、开发地、储备地,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操作,便于推进;不利的一面是不利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也不利于各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开发建设,容易形成新一轮的“城中村”现象。对于地处城中、区位相邻、地块零碎的村,可考虑以两至三个甚至更多的村为单位,依据同一区域的改造规划,实现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最佳整合,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最大化。总的原则是村湾改造建设规划服从城市建设规划。但村湾改造规划,也要尽可能地体现规划的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统一性,考虑它的规模效益、区域效益、板块效益。根据区域规划的功能区分,科学地成规模地配置还建用地、产业用地、开发用地,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减少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成本。

四、合理调整利益,确保村及村民土地市场化的合法权益。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核心是土地变性,这就有一个国家、开发商、村及村民的土地利益配置问题。总的原则应该是:确保村及村民的合法权益。从武

汉的情况看全省,首先,对人均占地不足0.3亩的城中村,应原则上停止与综合改造无关的商业项目土地征用和储备。因为,总体上看,人均占地低于0.3亩,还建、土地开发、发展都无法平衡,最终仍然要由政府“埋单”。其次,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土地市场化,政府应让利于村及村民。随着城中村的土地逐步挂牌,走进市场土地量的占比肯定会提高,市场关注度也会提高。但由于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变性是“最后的晚餐”,地块零碎不规则,利用效率不高,为了调动城中村改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可考虑对城中村土地挂牌交易减免规费,并在土地出让、土地增值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实行“以奖促改”,或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城中村改造公共设施建设。

五、探索多种安置方式,降低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从有些试点村旧村湾改造方案编制来看,由于土地资源太少,往往是靠提高还建房和开发商品房的容积率来达到平衡,这样不仅影响了环境的改善,也加大了中心城区的开发强度,还给将来的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在保证广大村居民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可采取实物还建、货币安置、部分实物部分货币多种安置方式,尤其应鼓励采取货币安置补偿的办法,这样更有利于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分区建设。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有利于加快原村民与城市居民的融合。

第三篇:太原科技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农民工问题有多么重要?

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已经衍生为“四农”问题,那就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加上农民工问题。为什么把农民工问题单独列出来?可以从三个角度说明其重要性。

(一)一家一户承包土地经营,全国18.37亿亩耕地,人均1.41亩,2.49亿农户户均7.3亩,耕地块数5.8块。数以亿计农户的土地微小规模经营,汪洋大海的传统小农经济,要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非常困难。农民工现象与这种状况密切相关,他们外出打工是不得已不为之,是对传统农业、小农经济、落后农村的“突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问题实际上是“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性瓶颈。因为解决“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才能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才能繁荣农村。如何减少农民?通过什么渠道减少农民?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及时转换农民工身份,无疑是一条最重要的渠道。目前,我国有4.9亿农村劳动力,除了已经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起码还有1.5亿有待转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破解“三农”问题就必须抓住农民工这个关键,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在新的领域中实现新的突破。

(二)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农民工问题解决好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一些难点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换一个角度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绕不过农民工这道“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怎样反哺农业?城市怎样支持农村?其实还有一条捷径可走,就是以近2亿农民工为“反哺”与“支持”的桥梁和纽带,紧密工农关系,疏通城乡血脉。比如,四川省今年上半年农民工的劳务收入经银行和邮局汇回农村287.4亿元(不含卡汇等取到),净增134亿元,增长88%。这些劳务收入是农民工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反哺”和“支持”,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不需要政府投资和企业赞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实效最强。过去的岁月里,农民工

为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非凡贡献;未来的年代中,农民工还将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载体。

(三)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诸多矛盾中,农民工问题最为复杂。特别是一些地方及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平等待遇,使农民工与企业主的劳资关系紧张,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融洽,与社会管理不和谐,有的地方农民工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广大农民工虽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在城市仍处于边缘化的状态,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尤其在就业环境差的地方和劳资矛盾尖锐的企业,农民工的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很强烈,农民工高伤亡率、高犯罪率等社会问题突出。比如,南方某地级市每年有1万名农民工因公致残,有近5000名农民工因交通事故伤亡;流动人口犯罪率占犯罪总数的97%,抢劫、偷盗等刑事治安案件主要是农民工所为。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农民工与城市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农民工的首要问题就是各行业特别是在建筑业领域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相当严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在农村每年年底都会有一些要不到工资的农民工,没钱过年,没钱给孩子交学费。我们村就有很多去上门要工钱的例子,他们没办法啊,拼了一年就是为了在年底的时候过个安稳年,没有这个钱家里就没法过年呀!

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

国家的政策一直都很重视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包工头敢拖欠工人的工资呢?除了有些投机的包工头,恶意拖欠工资外,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归根结底,主要原因在政府身上,在法律身上。

其实,现在在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怪现象,包工头欠民工的钱,政府欠包工头的钱。在这种欠薪链中,政府成为了欠薪的起点和真正的幕后主角。一个被民工讨薪急了的包工头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们老向我讨薪,为啥不去问问政府欠我的工程款何时还呢?言下之意,冤有头债有主,政府不给我钱,我有什么办法给你们钱呢?

当然,从法律的角度讲,谁欠钱就向谁要,包工头没有理由拖欠民工工资。可是,一些政府部门又有啥理由拖欠包工头的工程款呢?包工头没有能力及时支付民工工资,那些拖欠包工头的政府部门也没有能力偿付工程款?之所以形成政府、包工头和民工的欠薪链,究其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硬着头皮搞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却要包工头垫资建设。包工头为了揽到工程,获取利润,即使在欠工程款的不利情况下,也是先承包下来,干了再说。

目前,我国农民工都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使得用人单位拒绝承认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加之没有其他证据,造成农民工讨要工资时求告无门。对此,很多农民工都说:“包工头没有和我们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都是口头商量的,没有办法,只得一直跟着他干活,要不一年多就白干了。很多时候要回自己的工钱还得靠包工头的良心。”劳动合同签约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包工头大量存在,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

解决欠薪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姿态。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包工头恶意欠薪问题的惩治力度,依法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更要认真清理自身的欠薪,避免一些不顾实际财力盲目上项目的行为。如果政府部门不讲诚信,拖欠包工头的工程款,不从债务的根子上下手,光在包工头身上打板子,解决欠薪问题只能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

首先要对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用人单位没收其违法所得,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其次要扩展农民工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其求职的成功率。

其次,现存的法律条例不够用、一些法规立法层次过低,不够权威,尤其是维权成本谁来支付的问题,现存法律几乎是空白,这严重削弱了农民工讨薪的信心。农民工维权成本是由用人单位及包工头的不法行为造成的,这笔费用理应由他们来承担。但是在现实中,这些维权成本很少得到支持,因为仲裁员、审判员常以无法律依据为由不予支持,所以完善法律条例是势在必行的。

在建筑行业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下措施:

1、在建筑业、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体系、开发商,、建设单位在申办开工手续时,向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交纳建筑造价金额1%~2%的工资保障金,不交保障金不允许施工,假如开发商、建设单位不给农民工开工资,则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动用工资保障金直接给农民工发放工资。只有这样农民工的工资才有保障,才能杜绝被拖欠问题。

2、.由开发商或建设单位直接给农民工发放工资、取消中间环节,防止人为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要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约定工资发放时间,违约责任,施工单位农民工的工作量,商定是日工资或计件工资,由施工单位做工资表、报送开发商或建设单位,然后按工资表由开发商或建设单位直接给农民工发放工资、以防止农民工工资被施工单位或包工头拖欠、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期足额发放、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3、我国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要及时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法规,把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落实到实处,确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打击、惩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个人和单位的力度,情节严重的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内容执行。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类型:策划书调研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注:姓名栏根据小组实有人数设置,按作者贡献顺序填写)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第四篇:太原居家养老调查报告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在这为期一周的实践中,我们小组将要走访太原市的一些社区,了解社区的居家养老情况和社区开展的一些社区照顾与活动!据中国人口研究所最新报告,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一百万人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是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权威预测。如何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我国基本国情而言,如果光靠政府力量去开办养老院等机构进行养老,肯定力不从心,养老的社会化必须走“居家养老”之路。

2.3.4调查方法:访谈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12月9日至2011年12月15日

调查结果: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兴汾苑社区是一个老年人较多的小区,我们走进小区时,就看到许多老人站在一个公告栏下面有说有笑的,我们走过去一看,是一个关于65周岁老人的统计表,人数还挺多的。社区主任带我们到了一个小会议室,也许和老师是熟人吧,就有说有笑的进入了我们要调查的主题,老师一一记录了下来!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冰河社区,冰河社区是一个试点小区,条件那就不用说了,怎一个“好”字了得!这儿的居民最低的住房面积为130平方米!楼下停放的都是好车,老人们的待遇也很好,有娱乐场所,有棋牌室、有书画室、有乒乓球室,有一个很大的会议室、还有日间照料室!总之,硬件设施挺完善的。社区的老人有880人,但是工作人员就有16人,这就导致了工作量大!所以,也不好打扰人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实践调查报告

家工作,有听主任说明天有一个关于社区的会议,所以我们决定第二天再回来再做详细的了解!

在第四天我们走访了重院社区,这个社区明显差了许多,条件很差,环境也不好!但是社区的工作人员都非常非常的热情,通过了解,知道了重院社区没有居家养老服务券,我们就感到很奇怪,不是说每一个社区都会有吗?但是他们就给我们说没有,具体原因也没有追问!应该是没有涉及到他们的社区吧。一键通手机有50部,另外对于那些孤寡老人每人每个月发50元的补助!没有退休金的老人每人每个月是90元的补助!这个社区老年人有900人,工作人员共少,只有12人!10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人,在重院社区中,有50%的是空巢老人,还有一些是孤寡老人。

通过对以上走访的社区了解得知,社区目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如下几项服务:

(一)是提供家政生活服务。社区内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为老年家庭提供送餐、上门理发、打扫卫生、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等“爱心”式服务,使老人倍感组织关怀和温暖。

(二)是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主要解决老年人在求医问药和日常护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所会来社区为老人例行身体检查。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将老年人自身基本情况、生活需求信息记入档案,使老年人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服药和就医,有效地解除了老年人养老后顾之忧。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实践调查报告

(三)是完善各项服务措施。开通"居家养老"服务电话,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服务站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接受各项咨询、服务;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居家服务站“一号通”便民卡;使老人足不出居,求助时有人管,困难时有人帮。

(四)是为空巢、孤寡老人搭建帮扶对子。他们在广泛开展居家养老帮扶活动的同时,还实行最有效、最实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根据老人生活需求,采取结对帮扶。

(五)是提供健康娱乐场所。整合辖区单位资源,依托社区公益设施,为老人提供健康娱乐场所。社区老年之家、阅览室、健身室、棋牌室、娱乐室免费为老人开放。社区工作人员还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资源,开展了诸如老年人趣味运动会,迎春联谊会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增加了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将关爱渗透到老人生活的每一天。组织老人聆听社区组织的健康、科普、法制教育讲座,每逢传统佳节社区都要邀请居家养老的老人参与、观看文体活动,使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社区内居住的社区居民,享受居家养老的有60多位,从简单的送饭,到给老人理发,甚至帮老人洗澡、修脚、看病、陪伴聊天等,都能满足老人的需要。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受到了社区老人们的热烈拥护,他们纷纷反映:居家养老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创意:一方面,居家养老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更灵活,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价廉物美的照料服务;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讲求“落叶归根”的家庭观念,很多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实践调查报告

社区。

二、社区居家养老工作面临的问题

1、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物质支撑体系差距较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辐射多个社区,志愿者50多人,面临多元化的老年人需求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显得孤立无助,困难重重。社区服务站成立以来,共服务了老人200多人次,由于志愿者人数偏少,且技能不全面,服务人员本身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服务内容单一,只能开展应急服务,志愿者活动只能应付一般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而诸如精神慰籍、医疗护理等高级服务项目很难到位。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尚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随着老年化社区的提前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潜在对象很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工作,仅靠志愿者献爱心是不足以支撑起整个社区的养老系统的运作。资金不足依然是社区开展“居家养老”的最大问题。而志愿者,都有自己的工作,服务时间不能及时安排,社区偿试低价服务,却也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收费规格。调查后的建议

一、整合社会资源,聚合社区力量服务于家庭。社区没有能力办的事,可以通过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中培育服务机构或利用中介组织,通过这种方式,还可解决社区内部分闲置人员再就业问题。

二、坚持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助相结合的原则。要全限联动,建立一支稳定的志愿者服务网络,要建立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实践调查报告

有信、低偿志愿服务队伍,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舒适安全、高质量的社区服务。

三、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在养老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完善的社会化居家养老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情感慰藉、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志愿者服务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延续性和稳定性。

小结:通过这次的访谈,我深刻的认识到在中国这个老年化加剧的社会中,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要把尊老敬老养老作为服务宗旨,更快更好的实现社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第五篇:太原居家养老调查报告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在这为期一周的实践中,我们小组将要走访太原市的一些社区,了解社区的居家养老情况和社区开展的一些社区照顾与活动!据中国人口研究所最新报告,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一百万人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是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权威预测。如何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我国基本国情而言,如果光靠政府力量去开办养老院等机构进行养老,肯定力不从心,养老的社会化必须走“居家养老”之路。2.3.4调查方法:访谈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12月9日至2011年12月15日 调查结果: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兴汾苑社区是一个老年人较多的小区,我们走进小区时,就看到许多老人站在一个公告栏下面有说有笑的,我们走过去一看,是一个关于65周岁老人的统计表,人数还挺多的。社区主任带我们到了一个小会议室,也许和老师是熟人吧,就有说有笑的进入了我们要调查的主题,老师一一记录了下来!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冰河社区,冰河社区是一个试点小区,条件那就不用说了,怎一个“好”字了得!这儿的居民最低的住房面积为130平方米!楼下停放的都是好车,老人们的待遇也很好,有娱乐场所,有棋牌室、有书画室、有乒乓球室,有一个很大的会议室、还有日间照料室!总之,硬件设施挺完善的。社区的老人有880人,但是工作人员就有16人,这就导致了工作量大!所以,也不好打扰人

家工作,有听主任说明天有一个关于社区的会议,所以我们决定第二天再回来再做详细的了解!

在第四天我们走访了重院社区,这个社区明显差了许多,条件很差,环境也不好!但是社区的工作人员都非常非常的热情,通过了解,知道了重院社区没有居家养老服务券,我们就感到很奇怪,不是说每一个社区都会有吗?但是他们就给我们说没有,具体原因也没有追问!应该是没有涉及到他们的社区吧。一键通手机有50部,另外对于那些孤寡老人每人每个月发50元的补助!没有退休金的老人每人每个月是90元的补助!这个社区老年人有900人,工作人员共少,只有12人!10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人,在重院社区中,有50%的是空巢老人,还有一些是孤寡老人。

通过对以上走访的社区了解得知,社区目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如下几项服务:

(一)是提供家政生活服务。社区内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为老年家庭提供送餐、上门理发、打扫卫生、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等“爱心”式服务,使老人倍感组织关怀和温暖。

(二)是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主要解决老年人在求医问药和日常护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所会来社区为老人例行身体检查。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将老年人自身基本情况、生活需求信息记入档案,使老年人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服药和就医,有效地解除了老年人养老后顾之忧。

(三)是完善各项服务措施。开通"居家养老"服务电话,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服务站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接受各项咨询、服务;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居家服务站“一号通”便民卡;使老人足不出居,求助时有人管,困难时有人帮。

(四)是为空巢、孤寡老人搭建帮扶对子。他们在广泛开展居家养老帮扶活动的同时,还实行最有效、最实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根据老人生活需求,采取结对帮扶。

(五)是提供健康娱乐场所。整合辖区单位资源,依托社区公益设施,为老人提供健康娱乐场所。社区老年之家、阅览室、健身室、棋牌室、娱乐室免费为老人开放。社区工作人员还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资源,开展了诸如老年人趣味运动会,迎春联谊会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增加了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将关爱渗透到老人生活的每一天。组织老人聆听社区组织的健康、科普、法制教育讲座,每逢传统佳节社区都要邀请居家养老的老人参与、观看文体活动,使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社区内居住的社区居民,享受居家养老的有60多位,从简单的送饭,到给老人理发,甚至帮老人洗澡、修脚、看病、陪伴聊天等,都能满足老人的需要。

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受到了社区老人们的热烈拥护,他们纷纷反映:居家养老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创意:一方面,居家养老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更灵活,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价廉物美的照料服务;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讲求“落叶归根”的家庭观念,很多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

社区。

二、社区居家养老工作面临的问题

1、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物质支撑体系差距较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辐射多个社区,志愿者50多人,面临多元化的老年人需求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显得孤立无助,困难重重。社区服务站成立以来,共服务了老人200多人次,由于志愿者人数偏少,且技能不全面,服务人员本身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服务内容单一,只能开展应急服务,志愿者活动只能应付一般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而诸如精神慰籍、医疗护理等高级服务项目很难到位。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尚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随着老年化社区的提前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潜在对象很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工作,仅靠志愿者献爱心是不足以支撑起整个社区的养老系统的运作。资金不足依然是社区开展“居家养老”的最大问题。而志愿者,都有自己的工作,服务时间不能及时安排,社区偿试低价服务,却也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收费规格。调查后的建议

一、整合社会资源,聚合社区力量服务于家庭。社区没有能力办的事,可以通过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中培育服务机构或利用中介组织,通过这种方式,还可解决社区内部分闲置人员再就业问题。

二、坚持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助相结合的原则。要全限联动,建立一支稳定的志愿者服务网络,要建立

有信、低偿志愿服务队伍,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舒适安全、高质量的社区服务。

三、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在养老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完善的社会化居家养老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情感慰藉、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志愿者服务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延续性和稳定性。

小结:通过这次的访谈,我深刻的认识到在中国这个老年化加剧的社会中,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要把尊老敬老养老作为服务宗旨,更快更好的实现社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下载社会调查报告 太原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调查报告 太原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中村改造

    附件10:市政专业部门市政接用意见 依据规划意见书到区市政管委管理科办理的相关行政许可内容,需市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有4项: 一、 (一) 行政许可事项名称: 古树名木移植许可 (二......

    城中村改造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现状研究摘要:关键词:1引言“城中村”是我国许多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和规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城市......

    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 来源:盈科律师事务所 最后更新时间:2009年07月13日 已经被浏览 165 次 “城中村”,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

    城中村改造

    6月13日,县长牛春堡,县委常委、副县长方业生在县政府办、财政、发改、国土、住建、公安等部门和孙口乡、城关镇主要负责同志陪同下,先后到孙口乡高庄村、曹岭村,城关镇台前村、......

    城中村改造

    以人为本改造旧城区 本报海口2月22日讯(记者范南虹) 广西北海珠海路,道路两边的南洋骑楼内,是酒吧、咖啡厅、餐厅,倘佯其中,有一种时空错换的迷离与惊喜;海口也有一条这样的老街,骑......

    棚户区改造调查报告

    关于棚户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前言:这次本小组人员先是前期通过网络等途径的资料整合,结合自己的思考,再一起讨论罗列出一些问题,带着问题我们深入了南京下关区方家营棚户区进行了......

    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 学院: 关于大学生助学金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2012年11月11日 目录 一 调查目的 调查方式 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 2 二 成果汇报 2-7 三 附......

    社会调查报告

    软件工程专业 社会调查报告 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7/2/15 目录 一、社会调查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