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国内外现状

时间:2019-05-15 01:3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患者安全国内外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患者安全国内外现状》。

第一篇:患者安全国内外现状

患者安全国内外现状 内二科:徐

近年来关于患者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医院

质量管理主要关注的焦点,患者安全是全世界医院共

同面对的问题,受到各个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广泛

关注。

患者安全国内外现状

据文献报道,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住院患者发生医疗事故的比例在2.9%~16.6%,其中导致患者死亡占3%~13.6%,2.6~16.6%导致患者永久伤残,而这些事故中的27%~51%是应该可以预防的。患者安全的国际趋势—美国 据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

4%的住院患者遭受某种不良事件的伤害,70%的不良事件导致暂时性功能失能,14%的异常事件导致死亡。患者安全的国际趋势—美国 患者安全的国际趋势—英国

英国卫生部在2000年报告估计,住院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约10%,一年约发生不良事件850 000件,英国仅由此而延长住院发生的费用一年达20亿英镑,国家卫生部门支付诉讼索赔额每年约4亿英镑。

2000年6月英国国家健康照护机构(National Health Service)也发表一份类似的调查报告”An Organization with a Memory”指出 1999年当年,至少有400名英国人死于医疗所造成的伤害,同时将近10,000人曾因药物而产生严重反应或后遗症。

英国政府在2001年7月正式成立国家病患安全机构(National Patient Safety Agency)负责全国医疗不当事件的信息收集及分析,并由教育训练推广与改善活动来降低医疗损失。

患者安全的 国际趋势

澳大利亚卫生保健质量研究1995年报告,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约16.6%。

新西兰和加拿大的研究提示,不良事件发生率也高达10%。

总之,1999年至2004年间美国、英国、澳州、新西兰及日本等国家、对于病人安全的问题,陆续规划相关措施与政策,以保障病人的就医安全,已成为近年来欧美国家最重视的议题。

患者安全国内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风险事件、患者不安全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者在500万人次,约19.2万人因此死亡,构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者占13%。

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护士条例》于2008年1月23日经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17号国务院令公布,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

2005年1月卫生部下发《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持续深入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首项任务就是要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与 “护理安全管理”相关的文献总量年度变化规律图

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

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病人的安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

护理安全的内涵 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来自于药剂、器械、病菌对人体的伤害身体安全;二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以操作规程为典范 ,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从而避免来自于患者的医疗纠纷法律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①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警惕性

② 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

③ 建立完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④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发生

⑤ 遵循感染的发生与医疗废弃物的规定

⑥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

⑦ 建立实验室“急危值”报告制

⑧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的发生

--都与护士相关 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临床护理工作与病人安全相关性指标 严重医疗不良事件的调查分析 发生护理差错的类别 案例分析

护理工作与病人安全关系密切

有研究表明,临床护理工作与病人安全相关性指标

如: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卧床病人压疮等)

给药错误

……

美国相关调查表明:

在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统计中,医生占38%、药师占11%、护士占38%,同时,在其他人员的差错、事故中,2%源于护士。

发生护理差错的类别

案例分析 :深圳孕妇感染事件开庭:

46人索赔两千万 深圳妇儿医院手术切口感染

表现: 1998年4月1日~5月31日共手术292例,4月22日~7月14日发生切口感染166例。潜伏期为20~30天。切口部位开始为小结节,继而化脓成窦道,有线头挟出。清创换药后创面清洁但不愈合,或愈合后又复发,并有淋巴结炎倾向。调查:20份切口分泌物标本培养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型)。医院环境和无菌物品细菌学检查合格。使用中和未启用的戊二醛半小时不能杀灭金葡菌、1小时不能杀灭龟分支杆菌,测浓度为0.137%。

结论:戊二醛浓度错配导致手术器械被分支杆菌污染,从而引起切口感染。

一、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责任不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各科室兼职监控人员没有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工作不到位。

二、对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执行不力。该院的医院感染预防意识淡薄,在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措施等环节存在严重疏漏,违反了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关于消毒剂配制、有效浓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规定。

三、有关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灭菌浓度应为2%,浸泡4小时,而该院制剂员将新购进未标明有效浓度的戊二醛(浓度为1%)当作20%的稀释200倍供有关科室使用,致使浸泡手术器械的戊二醛浓度仅为0.005%,且长达半年之久未能发现。由于有关人员对病人极端不负责任,直接导致这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四、部分医护人员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6月份现场调查发现,手术室浸泡手术刀片、剪刀的消毒液近两周尚未更换,明显违背有关规定。

摘自--卫医发[1999]第18号

关于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

案例分析 :宿州眼球事件

2005年12月11日,宿州,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感染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手术间进行了一例中耳炎手术,患者排出大量含绿脓杆菌的脓性分泌物,之后于上午10点,在这间手术间进行了眼科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多,十位病人全部做完手术。下午开始出现感染……

管理工作不重视,这样的事还会出现!

无菌手术室与污染手术室混用,管理混乱

手术器械存在混用情况,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短,不能保证灭菌时间,采用浸泡法消毒,导致手术器械污染

操作过程中污染

使用的医疗器材被污染

医疗护理安全

管理不容忽视 护理工作领域中与患者安全相关的因素

技术因素

护理不良事件的危害

增加病人痛苦

增加病人费用

影响医院效率

影响医院信誉 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2、不良事件的管理流程

3、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一、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开发人力资源,打造质量体系

三、完善有效沟通机制,正确执行医嘱

四、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关键问题的管理

五、树立法律意识, 强化法制观念

六、规范护理文书管理,提供有力信息

七、加强高难有创技术的准入管理

八、建立不良事件通报系统

九、应用医疗不良事件分析工具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十、接受定期检查与考评

安全管理中的细节问题

一、坚持预防为主,确保质量安全

1、加强细节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细节体现品质

细节决定成败

强化护理安全过程控制,将差错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

2、加强流程管理 强化安全程序 实施常规工作流程

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流程 落实危重病人抢救程序

启用人力资源应急管理流程

二、开发人力资源,打造质量体系

1、合理配备护士资源

保障护理人力需要

2、加强护士资格准入,认真落实岗位培训

3、注重专科护士培养,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4、积极培养资源护士,强化临床应急能力

三、加强重点环节管理,预防安全隐患 输血安全管理 管道护理管理 药物不良反应管理

预防病人走失、跌倒、烫伤 护理缺陷管理 重危病人安全管理

评估、告知、预报、监控制度

四、加强关键问题的管理

关键制度的实施与管理

查对、抢救、差错事故管理、消毒隔离等

关键病人的看护与管理

疑难危重、术后、新入院及有发生医疗纠纷可能者

关键人员的关心与管理

护理业务骨干,新上岗的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因家庭、社会、人际关系、意外事故等所致精神负担、心理压力大的人员

关键环节的重视与管理

手术、创伤性操作、特殊检查与治疗时

五、加强风险管理

严格防止手术做错部位,做错病人,做错手术  建立识别病人的核对单

 执行手术复核制度:手术护士、手术医生及麻醉师再次确认病人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发生

 建立患者跌倒与压疮的风险评估报告表,寻找危险因素

 针对患者跌倒与压疮发生的潜在危险,制定护理计划并明确预防措施 保证婴儿安全,防止婴儿丢失  建立母婴分离查对卡

鼓励报告医疗护理不良事件

 提倡主动报告威胁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  建立无惩罚性护理差错上报制度

 分析错误发生原因,从管理、流程、制度上进行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六、疑难危重病人护理,层层落实把关 疑难危重病人报告访视制度:

填写报告卡,护理部质控组现场查看并指导 疑难危重病人护理专家会诊组:

副主任护师及专科护士长会诊,具体指导 重危病人护理质控组:

每季度对全院重危病人进行质量检查 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制度:

做到“三清”----病情清、治疗清、护理清

结 束 语

安全隐患、差错事故对于我们来说,机率可能只是1%,甚至更小,但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将是100%!

关爱生命健康,保障患者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工作!

__

第二篇:国内外现状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已成为当前社会高素 质劳动力的主要培养者和提供者,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却常常受到就业单位的怀 疑,就业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虽然具有充足的知识,但是缺乏合适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 验。由于以就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一方面可以保证教育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 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国外就业能力研究对象逐渐转移到高等教育机构和大学 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成为就业能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胡尊利在《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中指出:与国外相比,国内在大学 生就业能力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在就业能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框架的研究上与发 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到的差距[3]。加拿大会议委员会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三个基 本要素:(1)沟通、管理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等基本技能;(2)负责、适应性、安全工作 等管理技能;(3)参与项目任务的团体技能。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 素包括 6 个类别:(1)基本技能;(2)沟通技能;(3)适应能力;(4)自我发展技能;(5)个体交往技能;(6)影响能力。罗纳尔德和科林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 6 个方面内 容:(1)本质属性;(2)个人品质;(3)基本可转换技能;(4)关键的可转换技能;(5)高水平的可转换技能;(6)资格和教育程度、工作知识背景以及劳动力市场等。

朱新秤在《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中指出:对于国内外有关就业能力的 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就业能力可分为三种:核心定义、宽泛定义和全包的 定义。核心定义指个体在特定的劳动力环境中取得成功的潜力。宽泛定义把在各种工作 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及意愿整合起来。在全包的定义中,就业能力除包括前二种定义外,还包括环境因素对个人就业能力实现的因素。(2)从社会角度看,就业能力是就业的一 个指标;从组织角度看,就业能力是供需之间匹配可能性的指标;从个体的角度看,就 业能力是个人职业指标。(3)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个体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工作中 能保持工作岗位以及重新获取新的工作岗位的能力。Law、Wong和Mobley认为就业能力 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人们具有适应性的个体差异,包括积极的自我概念、高职 业风险容忍和高学习动机;第二,实现与环境的有效交互作用,包括主动的职业导向、求职自我效能、人力资本;第三,职业身份的风格与身份自我[4]。瑞士联邦工业大学高等教育中心主任M·L·戈德斯密德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 得职业成功的 5 个要素:(1)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充沛的体力和精力、灵活的应变能力等;(2)人际关系技巧,包括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3)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包括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组合及多 元文化的教育背景等;(4)有效的工作方法,包括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 划运筹能力等;(5)广阔的视野,包括即具备创业者及企业家精神,能多向思维方式分

析和处理问题,能在世界各地寻求发展等。尽管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然而大量的研究成果的产生和应用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英国教育部鼓励多种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和制定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政策,目前英国多数大学均已制定了符合学校特色的就业能力政策和措施,并将就业能力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在我国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之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专家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研究课题,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有以下 2 种提法:一是可雇佣性、职业指导所面临的选择不可能是简单的适应,而是要提高人的可雇佣性;二是就业能力、这实际上就是要增强人们的求学能力、求职的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第三篇:国内外安全法律发展现状对比

国内外安全法律发展现状对比

姓名:李阳 学 号:2015443713 成绩:老师签名

一.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安全生产立法(Legisla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泛指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订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二是专指国家制定的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安全生产立法在实践中通常特指后者。如:《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

安全生产法规(Safety production regulations)是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安全生产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说的安全生产法规是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规程、条例、规范的总称。例如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程、决定、条例、规定、规则及标准等,都属于安全生产法规范畴。如:《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制化的过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安全监管作为市场经济监管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是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环节。必须依靠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构建一套完备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有章可循,规范执法,把安全生产监管与监察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依法建立稳定持久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使安全生产有可靠的法律保障。因为,法律最具稳定性、连续性、权威性、科学性,它规范明确,具有普遍约束力。

We must rely on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en production safety legal system, build a complete set of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law, administrative law, rules, norms of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work of legal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establish long-term working mechanism of lasting stabilit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intrinsic safety, security the production of long period of stability, the safety is reliable legal protection.Because the law is the most stable, continuous, authoritative, scientific, it is clear and definite, with universal binding force.二.中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监管体制正处于创新和完善时期,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人们安全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安全生产领域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因此,加快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建设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时代背景、经济发展使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建设起步较晚,并且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最先进入工业革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和各种工业涉足领域为他们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较为落后,但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

建国50年来,我国颁布并在用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内容包括安全卫生类、三同时类、伤亡事故类、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类、职业培训考核类、特种设备类、防护用品类及检测检验类;颁布各类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200多项。我国宪法第42条明确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最高法律规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先后制定并颁布了《海上交通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建筑法》、《消防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有关部门都根据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先后制定了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安全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有关法律的授权和本地区实际工作需要,相继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上述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伤亡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安全生产法》的公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是安全生产法律建设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国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发展现状

国外安全生产立法制度的形成英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是劳动安全立法最早和相对完善的国家。最早的劳动安全立法,可追溯到1802年的英国。1802年英国议会首先通过了一项限制纺织厂童工工作时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重要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它是从保护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角度出发制定的。随后,1832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厂法》,该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成为工厂立法时期的源头。美国的职业安全卫生立法最早起源于州立法。

美国法律法规美国对职业健康的关注比较早,在1970年美国已经完成了职业安全健康的立法。到了1977年,美国在《矿山安全健康法》这部矿山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中强调了矿山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法规由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和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MSHA,Mine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制定的非煤矿山职业健康规范组成,该规范被收录在美国联邦法规典籍矿产资源卷职业健康部分。美国标准美国致力于职业健康标准制定的组织很多。美国最著名的标准机构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及美国材料试验协会都有相关的粉尘和噪音标准的制定。政府的一些技术机构如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也把不需要强制的规范以自愿性的标准形式发布。其中NIOSH关于粉尘监测和控制的规范有133条,听力保护的规范有59条。空气质量标准中国、美国对非煤矿山空气质量的限制主要包括:空气中含氧量、粉尘、有危害气体、浓烟和薄雾等。这具体包括一氧化碳、爆炸产生氮氧化合物、机械设备产生的浓烟、硅化物粉尘和水银等空气污染物。通过比较中美井下气体组成限制、柴油机产生污染物限制、呼吸性粉尘限制和粉尘测试规定4个方面,可以看出中美空气质量标准的主要差别。

国外立法有关违法行为的列举都比较清晰,体现在具体的环节和内容当中,尤其对未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通常也设定有较重的处罚。如英国《工作健康安全法》明确规定雇主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应其职业安全健康义务,在监察执法全过程设定违法行为的相应责任。澳大利亚《工作健康安全法》明确将雇主第一预防责任规定为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该法14章276条中,有60个条文区分不同违法行为,设置了明确、具体的法律责任,包括安全健康义务人违法责任,工作场所进入许可违法责任,事故报告违法责任,法律授权违法责任,安全协商、代表和参与违法责任,歧视、暴力和误导行为法律责任,违反执行措施法律责任,违反诉讼程序法律责任等。英国1974年《工作健康安全法》最初规定的处罚内容相对简单,额度也比较低,罚金最高不超过400英镑(约合人民币4000元)。为加强对不守法的制裁力度,其后数次进行调整。1998年以来,不断有公众和政治压力呼吁加大对职业安全健康违法行为执法力度,施以更高数额罚金和更为严厉的监禁,增加法人和个人的责任;政府也多次建议增设法人杀人犯罪罪名。2008年,英国通过的《健康安全罪刑法》对先前规定的法律责任进行全面修订,加大有关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对于违法行为,地方法院最高可处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0万元)罚款,6个月监禁;在刑事法庭最高可处2年监禁和没有上限的罚金。

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和立法成果。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在安全生产立法方面均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我们应当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重视安全生产法规的引导制约作用,运用法律法规搞好宣传教育。关键要做好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一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不但要落实好各种监督制度,还应明确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权利义务,保证监督功能的发挥。二要坚持从严执法,做到赏罚分明。执法本身也是一种警示教育。该处理的不处理或处理不当,该罚的不罚或罚之不当,都会损害法律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影响法律法规制度功能的发挥,自然也就损害了法律法规制度的教育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构建一套完备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有章可循,规范执法,把安全生产监管与监察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依法建立稳定持久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使安全生产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第四篇: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现状

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现状

(2007-06-06 16:09:07)分类:化工安全

随着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等危险化学品不断问世,它们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或产品出现在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运输、经营过程中。化学品的固有危险性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例如,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造成30多人死亡,迫使20余万人紧急疏散;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盐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受伤且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致残,67万人受残留毒气的影响。1993年8月5日中国深圳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损失2亿多元;1997年6月27日中国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2001年11月1日中国洛阳发生l1吨氰化钠溶液泄漏事故;近两年我国发生了多次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爆炸事故。这些危险化学品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特征:它们是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量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即重大事故。这些灾难性事故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工业国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制订有关法规、标准和公约,旨在强化化学品的管理,其中包括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价的规定。国外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开展状况 1.1 欧共体(现欧盟)欧共体于1982年6月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82/501/EEC),即《塞维索法令》。该法令列出了180种危险化学品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1996年12月欧共体对82/501/EEC进行了修订,通过了《塞维索法令二》(96/82/EC)。

为实施《塞维索法令》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共体成员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程,要求对工厂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计划,并向主管当局提交详细描述重大危险源状况的安全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工厂说明、相关安全设施说明、物质的危险性鉴别、工艺安全性分析、防止事故的措施、事故影响分析和应急计划等。

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安全报告进行审查。对报告的内容产生疑问时,企业必须提供进一步的说明,必要时到现场核查。

目前,欧盟国家对化学品,特别是新化学品的控制十分严格。欧盟国家要求对化学品进行危害性鉴定、分类和评价。一种新化学品在成为商品投放到市场销售之前,必须进行危害性鉴定、分类和评价,测定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危险特性、环境数据、毒性和作业场所的健康危害数据。所有数据的测定必须由有资质的机构完成(其中环境数据、毒性和健康危害要到指定机构测定)。为此企业将支付10—50万美元的费用。1.2 美国

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标准(PSM)该标准定义的处理过程是指涉及一种或一种以上高危险化学物品的使用、贮存、制造、处理、搬运等任何一种活动,或这些活动的结合。在标准中提出了130多种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估计符合标准要求的重大危险源达10万个左右,要求企业必须完成对上述规定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价工作。1.3 国际劳工组织(ILO)1993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该公约和建议书为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为促进亚太地区的国家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ILO于1991年1月在曼谷召开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区域性讨论会。在ILO支持下,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建立了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ILO将来的重点是,进一步支持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第一步是在确定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表的基础上,辨识重大危险设施和装置,然后逐渐实施企业危险评价、整改措施和应急计划。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和评价包括九条所指为新建项目(工程)的安全预评价,第十一条所指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的安全预评价。第十七条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在役装置定期安全评价的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可见,安全评价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不仅要“预评价”,而且还要定期进行在役装置评价。2.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 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该课题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思想和评价方法,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托。

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GB18218—2o00《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出发点仍旧采用了物质的危险性及其数量。该标准提供了爆炸性化学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依然化学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和毒性化学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4个表格。重大危险源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关键措施之·,“八·五” 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评价技术研究》中提出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它是在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人手,分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评价事故的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和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价出系统内危险物质、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危险性等级,计算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区域范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出了工艺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缺陷三方面的10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集。3 结束语

联合国“21世纪议程”大会已提出在2006年前建立危险化学品“全球协调系统”(GHS)。期待通过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工作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效实施,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能顺利纳入国际危险化学品“全球协调系统”。下述几个方面: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2)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2 国内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开展状况 2.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曾于1987年发布了《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简称“87”条例),但该条例已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局限性,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44号令,简称新《条例》)的发布与实施为当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它集中体现了国际社会有关化学品安全管理的170号公约。新《条例》共七章、七十四条,它确立了1项公告制度、2项备案制度和10项审查、审批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的确定将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提到了议事日程。

第五篇:国内外养猪现状

国外养猪业现状

养猪业是畜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世界猪存栏数,1975年为6.84亿头,1995年达9亿头;2004年为9.50亿多头,其中中国4.80亿多头,占世界猪存栏数的一半。2006年世界猪肉总产量1.05亿吨,比1980年增长一倍。美国的养猪业高度发达,是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目前,美国已是全世界猪肉生产大国之一,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猪肉出口国。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养猪业逐年提高,2001年为例,生猪存栏为5980万头,生猪屠宰总量达到9950万头,猪肉年产869万吨,这些数字都占世界产量的10%左右。美国生猪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多美元,整个养猪行业为美国提高8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2010年,生猪存栏为6393万头,猪肉年产882万吨。预计2012年达到964万吨。

综合分析,国外养猪业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特点: 1.1 种猪资源优势明显

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都属于世界著名的猪种,全球分布广泛。控制出口种猪是世界养猪强国的典型特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猪出口国,有核心群母猪700-2000头。丹麦2006年-2007年共出口种猪7万头,而2010年-2011年增加到20万头。加拿大现有种猪场630个(原种猪场250个),登记的纯种猪有10万头,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分别占37%、15%、44%。1.2 规模化养殖

1970年美国共有养猪场87.1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100头;1975年有64.7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为87头;1994年养猪场减少为20.8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为458头;2005年减少到6.94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增加到871头。据统计,1992年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全美国的84.2%,其出栏的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2%,1000-2000头的养殖场占8.9%,出栏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0%,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6.9%,出栏的商品猪占全美国的58%。日本的养殖户由20世纪60年代的70.2万头减少到90年代的1.9万户,户均养殖规模由5.7头增加到545.2头。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查,1993年饲养规模在29头以下的农户每头猪的生产成本是40201日元,饲养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农户每头猪的生产成本是29990日元。

丹麦的养殖模式也不断扩大,1984年养猪场有5.2万个,1994年减少到不足2.8万个,1994年存栏数在1000头以下的养殖场占全丹麦79.3%,其养殖数量占全丹麦的24%,1000-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全丹麦10%,养殖数量占全丹麦54.3%。

荷兰在2000年拥有2.92万个养猪场,而2006年养猪场减少到2.12万个,平均养殖规模则不断增加,100头以下的猪场从1998年的7454减少为1701个,而饲养规模大于1000头的养猪场从1998年的1757个增加到47378个。1998年-2008年十年间,养殖母猪头数大于250头的农场从1139个增加到1746个。据报道,2009年荷兰生猪出栏数超过1万头的养猪场有136个。

总体看来,全球养猪强国的养殖规模在不断增加,猪场数量逐年减少,逐步走上了工业化的养猪道路。1.3集约化、自动化生产

美国的养猪场大多采用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程度高。大多数猪场不设围墙,没有专门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也没有饲料加工厂等。种猪场只负责生产仔猪、育肥场只负责育肥、保育场只负责保育,不同养殖场的分工明确,日常管理专业性强。同时,集约化、自动化、工厂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较高。养殖场内采用全自动控制的饲喂系统,定时、自动添加饲料;自动饮水系统保证猪只24小时内自由饮水,而且可向饮水内添加药物。在美国,一个饲养1200头猪的养殖场,只需要一台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将仔猪断奶头数和断奶重、配种的繁殖母畜头数、妊娠母猪的配种日期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可以用计算机管理整个猪场,从而大大降低了养殖场的管理人员数,节约成本。

荷兰的养猪场自动化程度很高,除了30%的养殖场应用母猪自动化饲养管理系统外,大多数的养殖场都可以施行场内自主供暖、自动通风、自动饲喂。但是,产房的自动化应用难度较大。由于荷兰的人工费用高(每小时30欧元左右),所以产房的管理较为粗放,经常发生无人接产,新生仔猪死亡率的情况,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此情况下,荷兰自主研发了可升降的产床,该产床的漏缝地板可以升降。母猪站立时,产床自动下降,仔猪无法进入母猪的躺卧区,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母猪躺卧压死仔猪;母猪躺卧后,产床自动上升,仔猪可以随意进食。

加拿大的养猪场也采用自动化的饲养方式。生产过程分为五个环节:配种、妊娠、产仔、保育和肥育,其中,产仔、保育和育肥环节实行单元式全进全出。不同的生产环节都采用计算机自动喂料、饮水、清粪、自动控制舍内温湿度和通风。

1.4完善的管理制度。

美国养猪业的管理法规比较健全,从饲料、种畜禽,兽药生产到饲养、加工、运输环节都有法规可循。例如针对猪肉产品安全卫生的《联邦肉类产品检查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为了有效执法,联邦政府有7600多名监督员,分布在6000多个单位,负责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美国生猪交易市场的管理也很健全,具有多种交易方式。其中生猪期货市场对于稳定生猪生产,维护生产者利益均起到一定作用。

荷兰的养猪场大都有一整套完善的猪群登记制度:给每头初生仔猪建立养殖档案,直到出栏。一方面可以积累必要的原始资料,为育种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跟踪制度,有力的监管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生产健康、安全、优质的猪肉产品,有利于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荷兰养殖户的准入制度较为严格,必须达到以下条件,才可以从事养猪:(1)有销售订单;(2)有粪污接收者证明;(3)有生产许可证,每个许可证450欧元;(4)在制定区域建厂。

加拿大的养猪行业具有严格的卫生和防疫制度:对种猪采用PSS DNA测试,淘汰含有PSS基因的猪只;外来人员不得接近猪场;卫生消毒程序严格。通过以上措施加拿大已经消灭了猪瘟、口蹄疫和伪狂犬等疫病。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其他的猪场疫病:(1)全面推广人工授精技术;(2)采用“三点式”生产方式,仔猪、母猪和商品猪分开饲养,距离大约在3千米以上;(3)兽医定期到养殖场抽检,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的指导猪场的采取疫病防控措施。1.5专业化、多样化经营 美国养猪业有4种成功的经营方式。分别是独自自营、合同生产、公司经营和生产合作社。独自自营是所有产品都是自己生产的,自产自营,家族(家庭)式,完全独立的经营模式,家族拥有(租赁)全部的资产,承担全部的债务,债权和收益。这种模式相对较少。合同生产是一种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双方签订合同,确定某一时间以某一固定的价格提供固定数量的断奶仔猪。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猪场是自己的,与公司签订的代养合同也是自己的,另一种农户与公司签订了代养合同,但猪场不是自己的,而是由其他有猪场的人提供,代建或者合作。公司经营是由各自股东共同投资组成公司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养猪业之前并没有特别多特别大的养猪公司,随着养猪业发展,公司经营模式的出现,规模越来越大。猪场和猪场之间为了扩大规模优势,不断地联合兼并,一些原来并没有养猪的人或者投资机构加入了这个行业,与原有养猪的人合资组建了更大的公司等。生产合作社作为一种合作经营方式,通常不提利润只有管理人员工资。早年的养猪合作社中,会员养猪户大都是一条龙生产,后来不少合作社的养猪户共同建立母猪场,各农户就不再养母猪了,而是从公共的母猪场引进断奶小猪来养。

养猪业由副业生产向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养猪场主体规模将由1000头扩大到1万头。高效健康养殖模式成为新时期养猪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如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养猪业大国不仅在繁育体系、品种改良、性能测定、饲料营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还开发出相对完善的肉产品市场体系、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和服务组织,率先完成健康养殖模式的成功推广;美国、荷兰相继开发出SHOAT模型、畜禽舒适环境模型,成为世界上猪场环境应激的典型预警系统;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法律法规、组织执行机构、控制处理等横向动物疫病监控体系。另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的“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正被世界多国借鉴并实施,主要体现在“从地头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纵向管理体系,包括相关制度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与国际技术标准接轨的监测检验系统的形成等方面。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上畜禽养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代谢及其调控、养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动物应激及其福利、动物排泄物无害化增值处理方法研究、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动物产品安全生产及其检测技术等。当前国外健康养殖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采取多学科集成和交叉研究;增强本领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速度的数字化与标准化研究。国外养猪业发展趋势

2.1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

高度集约化工厂化养殖与完善的饲养管理措施是现代养猪生产的主要特征。虽然世界各国都能养猪,但是由于经济与环境保护以及动物福利等原因,生猪的生产主产区逐渐向饲料主产区进行转移,从而来节约饲料的运输成本。2.2 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禁用抗生素

1986年瑞典已经开始在畜禽饲料中禁用抗生素,丹麦于2008年禁用抗生素,用于治疗用途的抗生素需要兽医师同意。欧盟在2006年规定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2.3 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扩大,以及抗生素的逐渐禁用,动物的健康及疫病防控成为了养殖场的重点环节。养猪高度化发达的国家将采取更加科学化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体系。如巴西在全国范围内免费提供口蹄疫的接种疫苗,瑞典则规定猪场必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避免疾病交叉感染。2.4 关注动物福利

在目前的养猪生产中,大多采用全漏缝地板或半漏缝地板,妊娠母猪饲养于限位栏内。欧盟规定,到2012年母猪配种后四周内可以饲养在限位栏内,其他时间则禁止饲养在限位栏内。养猪发达国家多采用替代系统来养殖生猪。欧洲部分国家,例如美国、英国等将母猪饲养在舍外,妊娠及哺乳母猪饲养在具有防寒设施的草地上。虽然舍外养殖可以满足空间的要求,但是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环境压力、疾病防治措施等的影响。所以在未来的养猪发展过程中,寻求合理、优化的养殖方式是提高动物福利的重要方面。2.5 加强环境保护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气不仅危害饲养员的身体健康,还成为大气、土壤和水质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低碳生活”口号的提出,全球将更加关注环境问题,畜牧业的减排势在必行,各个国家将会研发更加环保的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措施,减少畜牧业带来的环境危害。例如,荷兰大部分养猪场的猪粪、尿都是排放到猪舍封闭的水池内,用粪车抽走后回田。每个环节都处于封闭状态,既减少了粪尿中挥发性氨氮的挥发,又降低了环境危害。同时,荷兰严禁使用杀虫剂,通过专门的公司生产寄生蜂,猪场购买后,将蜂卵产在蝇卵上,抢夺蝇卵的营养,从而使其不能孵化,达到控制猪舍内的蚊、蝇的目的。加拿大对猪场排放的粪尿采取堆肥处理,生产复合肥或直接用于作物,按照规格打包的堆肥可以作为室内花卉的肥料;对猪场的污水循环利用,通过污水处理、发酵后,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我国养猪业现状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气候差异大,使得地方猪品种数量较多,拥有丰富的猪种遗传资源。目前,世界上有300多个猪品种,我国就有126个。已经收录在《中国猪品种志》的地方品种48个,培育品种12个,国外引进品种6个。其中,有以繁殖率高著称的太湖猪;有适应寒冷气候的河西猪猪;有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品种如金华猪、香猪、两广小耳猪、藏猪等。同时,培育品种有哈白猪、北京黑猪、三江白猪、上海白猪、苏太猪、湖北白猪等。

我国生猪产业的主要分布为:长江中下游区(川、重庆、鄂、湘、赣、苏、浙、皖)的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8%;华北区(冀、鲁、豫)占全国总产量的21.6%;东北区(辽、吉、黑)占全国总产量的6.3%;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占全国总产量的13.2%;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北区是全国猪肉的主产区和调出区,东北区成为养猪新区。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2000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22563千头,出栏商品猪519772千头,猪肉产量40314千吨;2001年存栏量为457430千头,出栏商品猪549367千头,猪肉产量41845千吨;2004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92亿头,约占全世界总存栏量的49.8%,出栏商品猪5.76亿头,约占全世界总出栏数的47.49%,猪肉产量4457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7%;2009年我国生猪存量量为46983万头,出栏商品猪64465万头,猪肉产量为4889万吨;2010年我国生猪存栏数4.54亿,母猪有4890万头,每头母猪年产肉为1050kg。猪肉产量为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国,但全国出栏商品猪的2/3来自散户养殖。

自2004年来提出一系列专项措施。2008年来生猪期货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列支9亿元专项经费扶持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国家六部委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还发布了《全国生猪优势产区区域规划》,将进一步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鼓励规模化养猪。目前,我国养猪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3.1 传统散养转变为现代化规模养殖

2001年-2009年,我国养猪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尤其是2007年以后,呈加速增长趋势。2006年、200年万头猪场数分别为1300个和1800个,2008年、2009年分别增加到2500个和3000个。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2007年政府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场的补贴力度,其二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养殖户逐渐减少,使得农村养殖数量快速下降。

图 2001年-2009年生猪规模化程度(国家统计局)

3.2生产方式由量到质的转变

本世纪初,由于一味追求养殖经济效益,我国猪肉产品质量多次出现安全问题,造成消费者的恐慌。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约束肉品市场,使得猪肉产品逐步走向安全健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育种上,养殖场更关注肉色、肌肉脂肪含量等肉品质指标,并将其纳入育种计划;二是生产中,更注重饲料配方的合理搭配及营养,用药也更加规范;三是加强肉品质量检测及监督。通过以上措施的施行,有效改善了我国猪肉产品质量,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猪肉产品质量仍然较差,尤其是优质优价的市场体系仍不健全,部分养殖人员没有提高猪肉产品质量的动力,未来还有待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3.3 经营模式多元化

随着我国对规模化养猪的不断推进,目前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产业链经营范围划分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模式;以生产经营者划分的公司自养、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多元化模式大多为公司实力强的集团公司,在养殖业的相关环节上不断延伸和拓展,兼营饲料业、屠宰业、加工业和动保业等。如以单胃动物饲养为主的广东温氏,正在发展产品深加工、饲料业和屠宰业;以饲料业为主的青岛六和、大北农、双胞胎等,已经进入养殖业,并且正在发展动保业。专业化模式是只从事养猪业,不经营其他的相关产业,在我国,大部分猪场采用此种经营模式。虽然该模式有利于提高猪场的专业化水平和打造自己的种猪品牌,但是也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综合竞争能力较弱。如深圳农牧、河北裕丰、山东日照原种猪场、北京华都等。公司独立自养分为一条龙饲养和阶段性饲养,大型养猪集团多采用一条龙的模式,自建自繁原种猪场、父母代场、祖代场。中小企业多采用阶段性饲养模式,只建立原种猪场、或者商品场、或者育肥场等。公司+农户模式是指公司自建自养种猪场和繁殖场,农户按照与公司的合同饲养育肥猪,同时公司为农户提供猪苗、饲养管理技术、防疫程序以及饲料等,代表企业为广州温氏。司+基地模式主要是面向出口,要求合作的基地规模较大,设备先进。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是农户在公司建立的养殖基地内进行饲养,公司提供猪舍、猪苗、饲养管理技术、免疫程序、饲料等,大大降低了疫病风险和资金无法及时回笼的风险。养殖小区是将散养的农户集中到一定的区域内,建立养猪园区,实行一家一户独立经营方式。该模式管理混乱、防疫困难,目前发展难打较大。3.4 疫病严重

威胁我国养猪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疾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仔猪副伤寒、猪瘟、口蹄疫等。近年来,随着种猪和疫苗引入的不断增加,一些新型传染病也随之进入我国,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目前还未研究出治疗的有效措施及药物。3.5 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传统养殖业向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及饲养密度急剧增加,养殖及加工过程产生的排泄物和废弃物严重威胁到畜禽养殖环境,甚至是人类生活环境。主要表现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有效利用畜禽粪便和污水,而是一味的处理。要合理治理养猪业引起的环境污染,首先要加强研究降低养猪场臭气排放、粪便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和关键养殖技术,建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养殖模式。3.6 肉质安全问题频发

2001年广东发生“瘦肉精”事件,2003年爆出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2005年四川发生猪链球菌,2006年上海爆出“瘦肉精”中毒事件,2009年,猪流感席卷全球,2011年3月发生双汇“瘦肉精”事件。自本世纪初,肉品质量安全频频出现问题,每次事件都会引起消费者恐慌,对养猪业造成严重打击。虽然国家一再出具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肉品市场,但是由于养猪业的产业链太长、中间环节众多,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在未来的养猪业发展过程中,食品质量问题仍然是头等大事。

4.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趋势

4.1 规模化、工厂化养殖

传统的饲养模式由于具有:(1)防疫条件差,饲养管理水平落后;(2)资金投入不足,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抵抗性较差等特点,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收入增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等原因,散户养殖将逐渐被规模化、工厂化的养殖模式所取代。近几年,我国猪场的规模化不断发展,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约有2500多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大,规模化、工厂化的养殖场将迅速增加,集约化的养猪企业迅速崛起。由于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投资大、猪场建设结构合理、饲养管理体系健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生产盲目性,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的养猪业更加健康稳定发展。4.2关注动物福利

目前,世界养猪发达的国家通过提出相关的规章制度,组建管理机构来提高动物福利。合理的措施来提高动物福利,不仅能够改善动物的生长环境,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动物的生长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工厂化养猪道路上,应研发养猪的关键饲养管理措施和生产工艺,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动物福利,从而促进我国的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4.3 保护环境

传统的饲养模式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及生态问题:猪场排放的臭气污染养殖场及周围的大气环境;粪便等排泄物既污染土壤,又可能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为了减少环保压力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猪场可以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大大降低猪舍的臭气排放,提高养殖效益;也可以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利用粪污还田、生态循环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4.4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制度 在饲养管理、饲料营养、消毒、动物免疫、预防治疗、福利保健、重大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密切配合,构建有效的防疫体系。

首先,提高防范和防控意识,对引入的后备猪进行彻底隔离观察和有效的病原检测后进入生产区;对后备、初产母猪发生的疾病加强重视,及时对猪群进行有效净化。其次,增强管理意识,对猪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或外来人员不能随意出入养殖场,在必要时,要进行严格的入场消毒。并且建立疾病档案,做好疫病诊断记录。同时,加强监控意识和有效的检测手段,将兽医师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的分析检测相结合,对疫病做出及时的预测。另外,最后,提高饲养管理水平。(1)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养殖场,技术人员相对年轻,实践经验不足,造成免疫程序的混乱不合理和药物的盲目使用。通常认为注射疫苗越多越好,不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盲目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使得病原产生耐药性或者变异,造成抗生素残留、疾病无法有效控制。(2)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根据自身养殖场的资金投入、基础设备建设、当地的养殖环境、市场的变化等,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防止生产环节之间相互分离,影响养殖场的整个运作。(3)提高环境控保护意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养殖业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有些养殖场舍内、舍外污染源重重:苍蝇、老鼠成群结队;舍内外病死猪不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到处乱扔;粪便、污水随意排放,臭气熏天。针对上述情况,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

下载患者安全国内外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患者安全国内外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1)国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研究现状分析: 水是人类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界中不可再生的资源,其总量是有限的,我们天天饮水,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数量,充......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和机动车辆与日俱增,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成为当今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科学的进行交......

    国内外研究现状

    1、项目研究意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承担着协调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学校和学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是承认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前提下,以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而且在不断研究和分析后,对农村......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关于群文阅读的研究 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国内悄然兴起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最早,是2007年,台湾地区的陈易志老师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他让学生读了6篇文章——《石头汤......

    国内外现状[定稿]

    3.1国内对本课题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 羽毛球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在世界大赛中屡夺冠军。它以自身的特色:运动员负荷容易调节以及......

    《国内外安全科学发展与现状》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二 国内外安全科学发展与现状 院 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班 级:安全15-3班 成 员:周洋 (15030303XX) 指导教师:姜福川 完成时间:2017年5月10日一、国外安全科学发展及......

    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对我国大学生助学资助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对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从资助政策的理论方面进行研究有:赵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