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司法公正

时间:2019-05-15 01:3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司法公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司法公正》。

第一篇: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司法公正

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司法公正

撰写时间:2007-09-18 怀集县人民法院 罗振明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并大力倡导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等八个方面良好作风,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邪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肖扬院长讲过“法院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到法院的形象,影响着司法的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这是对法院作风建设重要性的反映。故此,加强作风建设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必须常不懈。就人民法院而言要抓好作风建设,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要从领导抓起。在作风建设中,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在作风建设中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以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检查自身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整改,不断提高自我。在作风建设中,班子要起表率作用,为建立良好作风树立一个风向标。

二要把加强法院作风建设与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优良的作风是从规范的管理中产生。就法院而言,一是规范立案。

二是规范审判工作。三是规范执行工作。进一步规范执行评估、拍卖工作,规范执行听证、财物管理等。四是规范法院行政管理,以制度管人、管事。

三要以落实司法为民为重点。在审判工作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群众利益观,通过公正司法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重点是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巡回方案、巡回审判、实行诉讼风险告知、适时调解、适时审判,尽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四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机制。当前我们法院要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队伍管理建立健全不愿为的作风预防机制,不能为的作风监督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从制度上来规范法院领导干部工作。

五要增强自律意识和能力。自律是领导干部抵御不良风气的根本武器,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力量根源。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们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管好自己腿,不该去的地方我们都不去,管好自己手,不该拿的坚决不能拿,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能吃,同时还要管好自己家属及亲友,不能自己一身正气,身边歪风邪气。

只有法院领导干部的作风好了,公正司法才能实现,司法为民才能落到实处,司法权威才能树立,社会才能实现公平正义,法院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第二篇:审判作风与司法公正

审判作风与司法公正

滕一龙发布时间: 2002-03-04 08:07:44 内容提示:

审判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法院的公正形象。审判作风作为法官在审判工作和司法实践中一贯表现的态度和行为,涉及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就审判作风的基本涵义及在思想、态度、工作和形象等表现层面并就改进和加强作些探讨。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是指导党的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为我们加强审判作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人民法院要深入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落实到审判工作中,就要紧密联系法院实际,培育优良审判作风,全力维护司法公正。

一、充分认识加强审判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1.审判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任,同时,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也只有始终坚持和接受党的领导,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审判工作中的正确贯彻执行。因此,审判作风是党的作风在审判工作中的

具体反映和体现。人民法院审判作风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的作风的好坏,加强和改进审判作风建设,是人民法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站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高度,正确认识审判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培育良好审判作风的自觉性,才能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神圣职责。

2.审判作风关系到法院的公正形象。审判作风是反映法院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是衡量审判质量和效率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也是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作出客观评价的最直接的衡量标准。法官的基本职责是裁判案件、惩罚犯罪、定纷止争。在这个过程中,法官的公正独立与人格公信,直接关系到司法职能的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一个法官作风拖拉,工作粗糙,庭审中心不在焉,即使案件的最终裁判结果实体和程序上都无可非议,但当事人仍然会因为法官在审判作风上存在问题而认为不公正,这就说明一个法官的形象,直接影响着案件的实体公正和形象公正。因此,审判作风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信心,关系到公正与效率。从法院自身来讲,除个别案件的实体、程序确有瑕疵外,审判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客观上已成为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反应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确的审判工作指导思想的贯彻,妨碍了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这

充分说明,审判作风并不是法官个人的行为,它代表的是法院的司法形象,审判作风有问题,足以使人民群众对法院的裁判是否公正产生合理怀疑。所以,我们要从确保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审判作风的紧迫性,通过狠抓审判作风,使广大法官在审判工作中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转变审判作风的自觉性,自觉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形象公正确保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使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落到各项审判工作之中。

二、正确把握审判作风的基本涵义

作风是指人们在工作或生活上一贯表现的态度、行为。由此可知,审判作风是指法官在审判工作和司法实践中一贯表现的态度、行为。审判作风涉及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审判流程来说,它反映在立案、排期、庭审、执行、信访、接待等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之中;从工作范围来说,它反映在法院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从工作时间来说,它不仅体现在8小时之内,同时也体现在8小时之外。法院工作人员8小时以外发生的问题,人民群众仍然把它与法院的审判作风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强审判作风建设是一个涵盖法院全部工作的庞大系统工程。切实改进和转变审判作风,首先必须正确把握审判作风的基

本涵义。

1.审判作风的内在属性。审判作风取决于审判人员的内在素质,它是审判工作主体即法官对审判工作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反映,是法官内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和形象素质在审判工作这一特殊领域的外在表现。认知是指对审判工作本质特征的认识,包括审判工作的性质、宗旨、功能、职责、范围等。情感是指从事审判工作的态度,包括从事审判工作的动机、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行为是指在审判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评价体系等。法官只有深刻认识审判工作的本质特征,崇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自觉自愿地献身于审判事业,并通过良好的审判作风表现出来。政治素质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理论素养、大局意识、宗旨意识等。业务素质包括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良好的法律意识、高超的司法技能等。道德素质包括良好的品行、社会良知、谦虚严谨等。形象素质包括庄重的仪表、文明的举止、恰当的语言、严守司法纪律、遵守法庭规则、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等。上述四种素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并通过审判作风表现出来。只有高素质的法官,才能有优良的审判作风。任何素质的缺失,都必然给审判作风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审判作风的表现层面。审判作风涵盖法院工作的方

方面面,主要通过思想、态度、工作和形象等四个层面来反映。思想层面上,主要表现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高不高,对审判工作的本质认识深刻不深刻,审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否端正。态度层面上,主要表现在是否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否真正解决了“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对党和人民是否忠心,对法律是否忠诚,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和岗位是否热爱,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良知和公正意识,是否把通过公正高效的审判实践,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价值的追求目标。工作层面上,主要是指对审判工作的投入程度,精力是否集中,做事是否认真,是否具有吃苦精神,是否追求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在依照程序、确认证据、查明事实、适用法律、作出裁判、制作文书、执行裁判等方面是否严格把关,是否尽力防止和杜绝各类差错,是否具有主动协调和积极配合的意识。形象层面上,主要是审判作风的外在表现,具体体现在着装仪表、言行举止、法庭秩序、文明素养等方面。形象层面是法官职业的特殊要求,也是审判作风外在表现的具体形式。

就上述四个层面来说,思想层面的问题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思想层面的问题不真正解决好,审判作风的根本转变就无从谈起,即使某段时间能有所改观,但必然难以长久。

态度层面是思想层面通过内化而形成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情绪,又在工作层面时时处处体现出来,并由此而形成自身的工作特点和行为方式。态度层面的问题解决不好,在审判作风上就可能形成患得患失、起伏不定的状态。工作层面比较有形和直观,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通过定量方式进行考核评价,群众感受也最直接。审判作风反映在工作层面的问题解决不好,人民法院的公信度就难以提高。形象层面的问题解决了,有助于提升法官的职业魅力,增强亲和力、信赖感以及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如果形象层面的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容易产生合理怀疑,审判机关的公信力就无从保证。司法实践中,人民群众反映法院审判作风比较集中的就是形象层面的问题。

3.审判作风的本质要求。审判作风的表现形式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审判作风建设的核心。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担负着依法独立审判、确保司法公正、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历史重任。因此,在审判工作中,增强群众观念,转变审判作风,严肃执法、热情服务既是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也是由人民法院的根本性质决定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公民法制意识的日益增

强,大量的民事经济案件诉讼到法院,人民法院被历史地推上了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第一线,对法院每个工作人员特别是法官的审判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法院在审判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法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践行“三个代表”,自觉加强和改进审判作风,尽全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不懈地在实践中改进和加强审判作风

加强审判作风建设,重在实践中培育,实践中改进。就目前来讲,加强和改进审判作风,既是一项现实和紧迫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突出重点,循序推进。

——在审判工作中体现。审判作风并不是独立的,它渗透在各项审判工作中,通过法官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因此,审判作风建设要始终贯穿于审判工作全程,从有形抓起,虚事实做,通过公正的审判,使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人民法院审判作风的转变。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公正意识,始终做到严格依法审判案件,不仅实体公正,而且程序公正、形象公正。严格执行审限制度,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提高审判效率,把未结案件降低到最低限度。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司法观念,努力提高审判质量。从转变和优化审判作风 的高度,继续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审判方式和审判管理改革,实行立案、送达一条龙服务,减少环节,简化程序,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切实加大执行力度,规范执行行为,对执行积案进一步排摸清查,落实责任,限期结案。对部分法院实施的执行案件中的“债权凭证制”加以总结推广,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继续提高法律文书质量,以高质量的法律文书体现裁判公正,达到维护正义、宣传法制的目的。继续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实行缓、减、免,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善于倾听人民群众呼声,自觉接受各界监督,重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反映、意见和建议,继续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强化信访工作,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继续加强基层建设,让人民群众从基层法院良好的审判作风中感受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总之,加强审判作风建设要立足于审判工作,抓住立案到执行的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个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写好每一份裁判文书,接待好每一件群众来访,从而使我们的审判工作取信于民,使人民群众和当事人在我们的审判工作中切实感受到人民法院审判作风的转变。

——在道德建设中培育。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工作实践中

形成的行为规范,法官职业道德主要靠法官内心的自觉遵守。因而,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培育良好审判作风。最高法院在总结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准则》),适应了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了人民法院在改进审判作风方面的不懈努力。《准则》从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约束业外活动等方面对法官职业道德作出了具体规定,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对法官职业的根本要求。这与最高法院先前制定的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审判纪律处分办法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等相比,反映了我国法官职业的不断成熟,也反映了我国法官职业道德标准的不断提高。如果将上述的“两个办法”和“回避规定”视为法官的道德底线,那么《准则》就属于上线或中线。因为作为一个法官,不颠倒黑白、不徇私枉法,这是起码的行为底线,是每一个法官都应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如果一个法官连这些基本要求都做不到,那他也就丧失了作为法官的基本条件。《准则》的规定,使对法官行为的规范,从“不准……”的层面上升到“应当……”的层面,属于一种更高的道德追求,有助于造就道德高尚、作风优良的法官队伍。这样,对法官的某些既不违法、也不违纪的审判作风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从根本上来说加强审判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我们将以《准则》的学习、贯彻为抓手,通过加强对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育良好的审判作风。通过集中学习培训、法官现身说法、适时讲评交流等形式,组织广大法官认真学习,并对照准则的学习,找出差距,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同时建立健全法官职业道德考核机制、通报讲评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把职业道德监督纳入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之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欢迎社会各界对法官遵守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对法官违反职业道德的投诉,将区别不同情况,依照有关规定认真处理。通过多种形式,形成气氛,强调自律,在教育与司法实践中,使广大法官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树立“独立、平等、中立、透明、公正、高效、文明”的现代司法观念,体现良好的职业形象,杜绝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效率低下和对待当事人态度粗暴、“冷、硬、横、推”等问题,促使审判作风的根本好转。

——在制度管理中养成。良好的审判作风虽然主要靠点滴培养,但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却是加强审判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如果把职业道德建设比做审判作风的软制约,那么制度和管理则是审判作风的硬制约,在强调软制约的同时,要强化制度管理,赏罚分明,坚持用制度管理队伍,用制度约束队伍。要把法官职业道德教育的导向性体现在科学

有效的法院经常性管理之中,把基本的道德要求贯穿于法院制定的工作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之中,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加强对广大法官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着眼长远发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审判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处理提升到“制度层面”,不限于一人一事一时,而要对任何人、任何事,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遵章办理,注重形成审判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促使审判作风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要狠抓制度的落实,防止形式主义。在审判作风建设中,要经常检查、经常讲评、经常通报,通过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坚决贯彻从严治院的方针,认真执行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审判纪律处分办法和回避规定,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持用法官法管理队伍,规范行为。认真执行地方法院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少数法官的腐败行为。建立党组统揽、院长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在审判作风建设中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别人努力去做的自己首先要努力做,靠自己的党性、人格修养和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和影响,从而使审判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作者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第三篇: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科学发展

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科学发展

-----在市国资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培训班的辅导提纲

蒋厚祥

一、作风及作风建设

(一)什么是作风

作风,据《现代汉语词典》,有两层意思。一是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如官僚作风,作风正派等。二是风格。他的文章作风朴实无华,等。显然,我们常讲的作风,实际上指的是前一种意思。再确切地讲,应该是指党的作风和政风。

(二)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1、党的优良作风不是自发形成的,其产生既要有客观阶级基础,又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还要靠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集中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把党员分散表现出来的好的作风加以总结、提高,并将其作为规范,在全党宣传推广,使之为全党多数人所认识和接受,从而成为全党范围内比较稳固的自觉行为和风尚,而不只是个别党员的模范行 动。这样,才可以说有了全党性的优良作风。

2、党的优良作风是在同各种不良作风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产党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外部的剥削阶级思想作风以及各种旧习气的影响和侵蚀,而且党内由于认识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和作风。党内正确的思想作风与错误的思想作风的斗争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这种斗争将会贯穿于党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只有不断克服各种不良的作风,党的优良作风才能够形成、巩固和发展。

3、我党的优良作风是全党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作风建设。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出来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就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全党统一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翻开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几乎每次都把作风建设作为一个部分来讲。并且在平时,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地为作风建设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2001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势主义、官僚主义;坚持 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近几届中纪委全会上,总书记都把作风建设作为中心议题来讲。在今年的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三)作风建设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客观形势的变化,向党提出了新的任务,也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作风不是凝固僵化,停滞不前的,它不能固定在某一水平上,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不断提高发展,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树立常抓不懈思想观念的同时,又要在一段时间里,抓住一些突出问题、重点问题,集中加以解决,使局面为之改观,真正取信于民。因此,作风建设必须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结合我们的实际来开展。(后面将专题阐述)

二、发展及科学发展(观)

(一)什么是发展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发展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事物由小到大、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二是指扩大(组织、规模等)。显然,我们这里所讲的发展,应该是第一层意思,指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有不同的模式(方式、方法与道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各异。社会发展模式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成败。近代工业革命造就了长期以来支配西方社会发展的工业化模式,它视发展为单纯的经济增长,把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指标视作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标志,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前一直被视为最有效的社会发展模式,直至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贫富两极分化、失业、恐怖活动、核威胁等严重结果后,人们才开始探索一种能体现新的发展理念的社会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成果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模式”,实质上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能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要从过去以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外延发展为主导方式和以重工业为中心,忽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均衡发展模式,逐步转向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态需要为目的和以内涵发展为主导方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社会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 4 长、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共同发展,实现生产增长、生活提高、生态改善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所揭示的发展是最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模式。

1、中国发展面临6大严峻挑战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 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4、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

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三、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

(一)加强作风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科学发展离不开作风建设。

党的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我们夺取民主革命胜利有三大法宝,党的建设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其实,党的建设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法宝之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领导几块革命根据地发展到领导全国政权,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就是在斗争中不断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清除党的肌体上的污毒,吸收新鲜血液,使党永远保持朝气蓬勃的生机和坚强的战斗力。共产主义事业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党也必须不断前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适当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建设包含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四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 1997年在《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自觉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扎实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2、作风建设的目的和落脚点在于促进科学发展。

3、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中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加强作风建设,既要全面进行,又要突出重点。党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五个方面。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又具有不同的内涵要求。在当前,应注意突出如下内容:

一是注重勤奋学习,进一步倡导良好的学风。要勤不要逼,我要学而不能要我学;要认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对工作有用的东西,而不是别的什么;要联系实际,扎扎实实,解决问题,而不是走过场。

二是注重亲民为民,进一步端正思想作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无往而不胜。亲民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树立正确的群众 观点,真正深入群众,细心体察社情民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重视群众的诉求,关心群众的疾苦。要强化服务意识,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多办实事、多解难题。要始终心系基层、心系群众,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紧紧围绕“科学发展,造福人民”这一鲜明主题,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好一些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

三是注重真抓实干,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是转变领导干部作风的核心内容,也是做好我们工作、发展各项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顾全大局、按科学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努力使计划、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四是注重廉洁从政,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风。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为自己、亲属或小集团谋私利,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能用手中的权力去谋取私利,决不能拿党的原则去做交易。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要做到不徇私情,“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要将权力置于监督之下,自觉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带头做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表率,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使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秉公办事,廉洁从政。

五是注重洁身自好,进一步纯洁生活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就必须纯洁我们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坚决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三)加强作风建设,要落实在促进各项工作科学发展上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推动全局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全面的考验。

按照省市的部署,今年的作风建设要突出抓好两项任务:一是认真开展“服务经济保增长,改善民生报稳定”(两保)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二是扎实开展“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专项治理活动。要紧密联系实际,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一要继续解放思想,着力推进机关作风创新;二要推进科学决策,着力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三要克服形式主义,着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四要加强党风建设,着力建设清廉干部队伍。前不久市里召开的倬风建设会议要求,在“两保”主题活动中要突出五个重点,11 即:宣传政策形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排忧解难,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到“三个结合”,即: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主题活动月与与我市实际情况结合,集中开展主题活动于促进日常工作结合。在抓好专项治理中,要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水平不高、执政能力不强和“三乱”等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机关效能,创建“四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

这是市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应该狠抓落实。为此,我们应在如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1、重在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我们的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我们所处的历史条件,也是全新的,同样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2、重在切实履行好我们各自的工作职责。应该时刻想到,我们是做什么的,怎样才能做好。

3、重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解决问题。

第四篇:狠抓作风建设 促进企业发展

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近年来,集团公司坚持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强化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贯穿于企业党建工作全过程,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建设“百亿皖维”的崇高愿景

一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深入推动全员思想作风转变。作为有着50年历史又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老国企,想要进行超常规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公司党委坚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广泛开展“破与立”、“革与创”、“闯与干”的深入讨论,问出了干部职工加快发展的紧迫感,问出了解决问题的各项具体措施,问出了全员转变作风的意识和责任。

二是以“四个创建”为主线,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通过开展创建公平正义的管理环境,加大了从严管理的力度;通过开展创建严格扎实的工作作风,加大了对领导人员失职渎职行为的追究力度;通过创建惜福感恩的思想境界,启发干部职工珍惜工作机会;通过开展创建求知创新的精神追求,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学管理、学技能的自觉性。进一步推动了企业从严管理、转换机制,公司整体运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切实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治企理企能力

一是优胜劣汰,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选人机制。坚持开放的用人思路,拓宽视野,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关系,唯才是举,把有潜在管理才能的人发现出来。在选

人用人标准上,党委提出“不用不干实事的人、不用不讲原则的人、不用不负责任的人、不用职工群众不信任的人”的“四个不用”原则。在考核任用上,坚持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四个从严”的原则,建立干部淘汰退出机制,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不断精干干部队伍,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二是强力推进“问责问效”,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通过“问责治懒”解决责任心、执行力不强的问题,通过“问效治庸”解决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问责、问效”活动,在干部队伍中问出压力、问出动力、问出能力、问出效能、问出廉洁,有效提高了领导人员的改革创新、调查研究、真抓实干、服从大局、廉洁从业的“五种能力”。

三是努力打造“学习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治企能力。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学习,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形势和高能耗特点,坚持做强做大做精主业的战略,大大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

加强中层人员经营管理能力的锤炼,注重加强经营管理、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学习,使基层管理者从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培养出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优的中层管理队伍。

坚持对全员进行岗位培训,以培育良好职业道德、提高业务技能为目标,引导职工为谁干,教会职工怎么干,考核职工能不能干,职工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切实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加快建设和谐幸福新皖维步伐

一是坚持一切以员工为本的执企理念,努力建设“和谐

企业”。公司党委把“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上升为企业战略理念,打造和谐幸福新企业。让广大职工切身感受到企业坚持以员工为本的理念,全员整体凝聚力、向心力有了显著提高,工作状态、精神面貌发生了全新转变,“和谐皖维”建设水到渠成。

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打造具有强大合力的领导班子。集团党政负责同志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团结一班人,营造平等讨论、班子成员相互信任、和谐共事,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的良好环境,形成了推进整体工作的合力。集团公司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集体决策制度,对“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确保决策的科学民主高效。严格党内生活,坚持把每一次民主生活会都作为加强思想交流的好机会,在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增进团结,不断提高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三是坚持发展为先、廉洁为本,树立全心全意建设“百亿皖维”的良好形象。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廉洁从业规定》等规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人员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和《集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实施办法》。全面推行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承诺制,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在公司引起较大反响。

加强作风建设,使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皖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公司呈现出班子团结创新、改革步步深入、企业和谐发展的新气象,成为全国同行业唯一取得盈利的企业。

第五篇:开展阳光审判促进司法公正

开展阳光审判促进司法公正

中共河津市委政法委

河津市人民法院

河津市是山西省率先进入全国经济百强的县市,地方经济活跃,社会发展迅速,但带来的问题和矛盾却十分突出,主要是极个别经济利益集团渗透腐蚀政治领域和司法领域,导致个别执法人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和文明。如何从根本上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制约司法权力滥用,一直是我市政法系统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课题。

2005年全国政法系统开展了“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教育活动,河津市人民法院经过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广泛征求意见,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法院近年来自身实际,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积极实践,认真开展了阳光审判活动,对法律规定公开审理的案件,全程录像,每周在河津电视台播出一期,每期一案,让法官走近百姓,让法律贴近群众,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从源头上遏制了司法不公现象,并且有效地促进了法官素质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开展阳光审判,规范审判秩序,创立公正、高效的审判机制

“暗箱操作”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影响了法院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切实根除这一“顽疾”,河津市人民法院积极开展阳光审判,强化庭审功能,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强化合议庭,强化合议庭职能,使当事人有话说在法庭、有理讲在法庭、有证举在法庭、法官查清事实在法庭,依法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他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有:

一是举办庭审观摩。针对有些法官不按时开庭,庭审程序不规范,庭审用语不严肃,开完庭后不及时合议,宣判不公开等问题,河津市人民法院为保证阳光审判质量和社会效果,首先对16名主审法官进行了为期八天的庭审观摩,让法官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各自的审判业务水平,对一些有影响的疑难案件进行公开审理。每次开庭院里都邀请了市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和执法执纪监督员参加旁听,从旁听席中随机抽查,让旁听人员对法官审判时的形象、业务熟练程度、驾驭庭审能力等方面进行评议,并让分管院长和庭长进行庭后点评和经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开展阳光审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实行阳光审判。自2005年8月以来,河津市人民法院在阳光审判过程中,一直要求审案法官做到“五公开”、“四规范”,五公开即:当庭质证公开、当庭认证公开、当庭审判公开、当庭宣判公开、当庭释法公开。四规范是:庭审程序规范、庭审用语规范、合议庭评议规范、判决说理规范。通过公开庭审,真正使群众感受到案件审判的公正与透明。案件审理的过程也是人民法院宣传法律的过程,更是广大群众学法、懂法、受教育的过程。当庭宣判使法院的全部诉讼活动公示于法庭,杜绝了“暗箱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诉讼外因素对审判活动的干扰,增加了法庭审理的透明度,使当事人对法院公开执法有了直观的了解,进一步提高了对法院裁判的满意度。推行当庭审当庭判的做法,克服了过去“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和层层把关的做法,落实了主审法官、独任审判员和合议庭的职权,进一步调动了审判人员的办案积极性、主动性,其办案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明显增强。今年,该院让各业务庭庭长、副院长、院长公开进行庭审观摩,让优秀法官当评委,大力开展“官教兵、兵教官”活动,目的在于解决各级领导光说不练的作风,把有限的审判资源合理得到利用,充分发挥了各业务庭长、副院长、院长的职责。

三是实行判后释法。这是河津市人民法院在推行阳光审判改革中的又一大创举。改变了过去判案即结束、不服就上诉的做法,为了使双方当事人在案件宣判之后,使赢者堂堂正正,输者明明白白,该院创造性地实施了判后释法制度。即所有审结的每一起案件,审案法官在宣判后,都要就案件查明的事实、认定的证据、适用的法律及时向案件当事人进行合法、合情、合理的说明,这虽然增加了审判人员的庭后工作量,但却化解了当事人的心理矛盾,达到了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目的。一些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往往是由于对判决的法律依据了解不清,对法理概念懂的较少,因而盲目上诉,上诉不成又盲目上访,通过判后释法使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心服,起到了息诉罢访之目的,体现了司法为民的人

文关怀。去年九月份,河津市政协委员视察该院工作时,称赞“阳光审判”是河津的“今日说法”。

四是开展法官下访解民忧活动。河津市人民法院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以社会和谐为己任,在开展阳光审判过程中,针对农村当事人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婚姻家庭纠纷中调解和好案件容易出现反复的实际,办案人员及时下访,督促当事人履行法律判决,并通过电话联系或登门看望等形式,及时了解他们思想、生活状况,促使各方更好地履行家庭义务,促进家庭和睦。特别对个别缠诉当事人,办案人员会同代理人及其亲友一起上门做思想工作,使当事人充分理解和信任法院的判决,主动息诉罢访。

五是开好发还改判案件分析会。对典型重大发还改判案件,再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和重大的案件质量问题,他们及时召开案件分析会,个别问题突出的直接点到承办法官,分析原因,查找失误,及时纠正,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通过对典型的重大改判案件,进行具体剖析,并由承办法官写出专题自查报告,从而收到纠正一件个案,发现一类问题,启发全体法官的效果。近三年来,全院共发布以上两类案件质量责任追究通报5期,在法官中引起很大震动。

实践证明,实行阳光审判,既能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对法官审判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直观监督,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案件判决的公开的透明。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诉讼外因素对审判活动的干扰,有效地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遏制司法腐败;既能提高审案法官的司法水平和驾驭庭审的能力,又能提升法院裁判的公信度。“阳光审判”专题节目播放两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广大群众对这一专题节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阳光审判可以真正把案件开庭到宣判每一个环节都致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致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真正体现了公开透明和公正。

二、开展阳光审判,预防司法腐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从源头上确保了法院审判的独立,维护了案件审判的公平公正。法官们普遍感觉到,实行阳光审判以来,在法庭上胡搅蛮缠的少了,托关系、说情的人少了,法官和当事人误会也少了,审判、执行起来也容易得多。

二是阳光审判确保了案件的质量,提高了司法效率。郭某借张某1.5万元开店经商长达12年不还,庭审中慑于电视播放后对其经营信誉的影响,当庭主动要求调解,并很快履行了债务。阳光下的审判,使法院在群众中的公信力节节攀升,相当一部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都在庭前或庭审中调解了。

三是阳光审判促使法官提高了素质。为了使“阳光审判”成功播出,法官们常常在庭前做很多细致的准备工作,有的在开庭前一天还进行预演,当晚又分析案情到深夜。刑事审判一庭王军同志说:“参加阳光审判活动就好像应对“突发事件”,这就激励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驾驭庭审能力。”

四是阳光审判是防止司法腐败的“杀手锏”。一位律师认为,参加河津法院的“阳光审判”,没有精神压力,不用担心法官偏张向李,只要根据自己的证据为当事人力陈理由就是了。河津市委书记崔克信在一次大会上说“‘阳光审判’的公开透明,从制度上遏制了法官不敢也不能滥用职权。法院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要经得起社会的评论,经得起反对者的质疑,经得起执纪执法部门的查处,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五是阳光审判是普法教育的有效手段。河津市法院在案件审判后,对案件相关法律规定所进行的通俗易懂的解读,使老百姓深受其益。一位河津市民说,《阳光审判》她每集都看,因为都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现身说法让她知道了什么是合情不合法,什么事可为不可为。

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位领导讲,河津法院的《阳光审判》采用全程录像,并且选择典型案件在电视台播放,这在全国来说尚属首例,也是规范司法行为最成功的庭审改革。河津市人民法院的“阳光审判”活动先后被《新华社内参》、《法制与新闻》、《山西日报》、《山西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山西省委政法委充分肯定了河津市人民法院“阳光审判”的这种做法。目前,河津市人民法院正在筹办“阳光审判”网站,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的更高要求,并开启了院长电子信箱,决心将“阳光审判”作为一个工程去筹划和打造,进一步使“阳光审判”更具典型性、教育性和引导性。

三、开展阳光审判,探索深层课题,不断解决审判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河津市人民法院开展阳光审判活动两年多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称赞和认可,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案法官和干警对阳光审判思想认识还不很到位。个别干警由于思想有偏见,对阳光审判产生抵触情绪,有的人认为这样做是切断了法官的关系网,感到以后生活中不好处事;有的认为别的单位想办法“遮羞”,我们却来个主动“露丑”,把法官的一些不规范行为直接暴露给广大群众,感到面子上过不去。

2、落实阳光审判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到位。我们按照法律规定,制定了阳光审判运行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仍有个别法官由于受人情、关系,甚至金钱的干扰打“擦边球”,回避阳光审判。

3、审案法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庭宣判的要求。个别办案法官庭前准备不充分,对案情熟悉不够,业务不精,庭审中照本宣科,审判方式不灵活,死板硬套,使阳光审判缺乏应有的活力,给人一种走过程的感觉。

4、阳光审判的形式不灵活。所播出的阳光审判专题节目全部是庭审内容,缺少以案说法,阳光执行,巡回开庭、听证会等内容,形式单一。

开展阳光审判,让案件的整个审理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下,杜绝了暗箱操作,遏制了司法腐败,是庭审改革的成功之举,有极其重要的司法实践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下载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司法公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司法公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廉洁从政

    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

    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廉洁从政

    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廉洁从政吴中区商务局陆建明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促进我区经济更好、......

    学习焦裕禄精神促进作风建设[★]

    学习焦裕禄精神促进作风建设习近平副主席明确提出,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看,公仆精神是本质,......

    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

    文章标题: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国之大敌,党之大敌,民之大敌。腐败现象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是十分巨大的:1、腐败会损......

    加强党性锻炼 促进作风建设

    加强党性锻炼促进作风建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华诞,重温党的历史,党的丰功伟绩历历在目,八十九年峥嵘岁月,八十九载光辉历程。今天,我们党已成长为拥有7300多万党员、在13......

    加强党性锻炼 促进作风建设

    加强党性锻炼 促进作风建设 党性锻炼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克服各种困难中磨练党性。党性锻炼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树立良好形象的过程......

    规范司法行为 促进司法公正(办公室)

    规范司法行为 促进司法公正 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推进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规范司法行为对检察机关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一、......

    试论深化检务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试论深化检务公开促进司法公正1998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检务公开制度,并以规定的形式加以确定。实行“检务公开“是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