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晔:美国对于网络欺诈的立法规制和实践
孙晔:美国对于网络欺诈的立法规制和实践
作者:孙 晔[1]
摘要:网络欺诈的大量存在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于美国在网络欺诈方面的立法规制和实践的评介,从宏观的角度为我们寻求制度的可适应性提供一定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网络欺诈、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
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网上定购都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用语,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环境在一夜之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通常作为通讯媒介以外,网络也成为了一种商业交易的平台,其独特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吸引了企业、商家和消费者的关注。从本质上说,网络更有可能为商业交易提供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模式,因为,一方面,电子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消费者第一次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在一天的任何时间里进行购物,另一方面,商家也可以以迅捷的方式、低廉的成本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前景的确是无限的。但是,尽管近十年以来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是其他任何经济模式难以比拟的,网络经济的发展似乎还没有走上一条健康稳定的道路,究其原因,除了我们经常谈论的一系列技术因素以外,对于网络和网络经济的信任程度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应该说,作为一种通讯媒介存在的网络已经能够被大多数的人所接受,但是将其视作一种交易平台,人们还是顾虑重重,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网络欺诈几乎是和网络交易相伴而生的。
笔者这里所说的网络欺诈主要是指在电子商务中发生的各种在线欺诈性交易的行为,尤其是在涉及到消费者交易的电子商务当中的欺诈行为。尽管网络欺诈具有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但有趣有的是,大多数的欺诈还是发生在包括有奖销售、提供虚假的就业机会、信用卡欺诈、“迅速致富”计划中的欺诈等,并没有太多涉及高科技的复杂的问题,这从一定侧面也可以反映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网络欺诈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全球性,网络欺诈可能造成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的损失。并且对于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来说,获取参与者的信任要比取得收益更为重要,尤其是在消费者还有其他多种选择的时候,一旦消费者在网络中受到欺诈,可能就不再接受这种交易方式了,即使今后遇到的交易对方是声誉很不错的大公司。
网络欺诈的防治和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是密切相关的,就电子商务而言,无论是企业到企业的BtoB模式,还是企业到消费者的BtoC模式,最终受到影响的都是消费者。消费者保护一直是美国传统法律中的重要问题,各种判例法和制定法的充分发展,不同管理机构的分工合作,以及各种消费者保护机构和行业自律机构的努力,使得消费者保护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点。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美国各相关部门和机构纷纷做出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则的调整,以适应消费者保护的新要求。从这一角度来说,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为何美国的法律体系对于新事物新问题会有更好的适应性,或者说更具有发展的弹性。
因此,防止和制裁网络欺诈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环境的保证。应当指出,本文的关注重点并不在于具体的欺诈行为和防治措施,而是希望通过评介美国针对网络欺诈的立法规制和实践,[2]从宏观上指出,对于网络欺诈的防治,实际上我们曾经所使用的“综合治理措施”是非常有效并且有针对性的。
一、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主导作用
(一)传统贸易环境中联邦贸易法委员会的消费者保护法律执行行为
联邦贸易委员会(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简称FTC)是美国联邦层面上唯一拥有广泛的消费者保护法律执行权力的机构。[3]委员会的执行权力主要来源于《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4]该法案第5条禁止商业中或影响商业的不公平的或欺骗性的行为或实践。不公平的实践是指对与消费者造成或可能造成实质的损害,而消费者无法靠自己合理的避免这一损害,并且不能通过实际的获益而得到补偿。陈述、遗漏或实践如果能在合理的情况下实质性的误导消费者,就是欺骗性的,实质的误导指能够影响消费者对于产品、服务的决定和行为。
委员会就消费者保护法律的执行行为通常是通过发布法院或委员会命令,禁止误导行为来防止将来对消费者的损害。委员会同时也为消费者寻求救济或返还违法获取的资金。如果违反了法院命令,违反者会被提起民事或刑事的藐视法院的诉讼。对于委员会命令或规则的违反会导致金钱处罚。但在开始执行行为前,委员会必须首先确定侵害行为的发生,并且对于侵害行为的制裁是符合公共利益的。这一决定涉及为了防止有害产品而进行的干涉会阻碍有益产品的风险的考虑。[5]
除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第5条以外,委员会还执行各种大量的其他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例如《信用卡诚实报告法案》,禁止一些特定的实践行为,违反者将和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的不公平的或欺骗性的行为或实践类似处罚。委员会还制定并执行了行业范围内的贸易管理规则,同样针对各种不公平或欺骗性实践。并且,美国国会偶尔也要求委员
会制定特定问题的规则,例如禁止电话营销中的欺诈和滥用行为的电话营销规则。委员会其他的管理型规章还包括就如何执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第5条而制定的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指南,包括各种行业范围内的指南,执行政策宣言,或建议意见。[6]
(二)电子商务环境中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消费者保护法律执行行为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在消费者保护方面,作为传统管理者的联邦贸易委员会同样也面临着转变保护方法和管理措施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问题。委员会认为,因特网的发展并没有在最主要方面要求对消费者保护法和竞争法的法律框架做出根本的修改,但同时现存的消费者保护法和反托拉斯法也无法完全适用于网络环境,同样面临着许多因特网提出的新挑战。[7]与委员会在传统贸易环境中的工作相似,委员会就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保护问题的努力也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制定、执行适用于电子商务环境的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和各种规则;就违法从事在线交易的商家提起诉讼;通过各种研讨会、社会调查,促进社会参与和行业自律的发展。
1.法律法规的制定
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委员会已经就下列问题拥有了广泛的立法权:保护消费者不受不公平的竞争方式,和广泛的商业领域内不公平的或欺骗性的行为和实践的损害。委员会已经执行了40部制定法,30个独立的规则,对于特定的工商业实践进行管理,例如电话销售、1-900号码的使用、儿童在线隐私权的保护。因此大多数因特网上的商业活动都可以通过委员会现存的制定法和法规来调整。并且从因特网作为一种营销媒介开始出现时起,委员会就开始关注商家利用网络欺骗和欺诈消费者并潜在的影响竞争的措施和行为。
但是,委员会在将这些法律法规适用到因特网时,面临着众多挑战:如何确保因特网上的竞争和因特网和传统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消费者可以从自由健康的竞争中以竞争价格获得最优质的产品?如何确保消费者不受在线欺诈和其他滥用权利的影响,可以得到商品和服务的准确的信息并据此做出判断?如何可以实现上述要求而不阻碍新技术的发展?[8]委员会在反因特网欺诈方面一直十分活跃,希望促进行业自律,以及必要时法律的执行。
2.针对网络欺诈的诉讼
委员会针对在线欺诈和不公平交易行为的主要的措施是监控网址经营者,对于被认为用网络进行不法行为者提出诉讼。《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第5条宽泛的授权范围也可以扩展到适用于在线商务,在过去的几年中,委员会就在线商家对于第5条的违反提起了不少的诉讼。此外,委员会执行了许多适用于在线商务规则和其他法律,例如,《联邦贸易委员会邮购或电话定购商品规则》(the FTC's Mail or Telephone Order Merchandise Rule)[9]、《信用卡诚实记帐法案》(the Fair Credit Billing Act)[10]、《电子资金转帐法案》(the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Act)[11]和其规章E[12]。
从1994年委员会提起的第一起有关因特网的案件以来,[13]据委员会的统计显示,到2001年3月19日为止,由委员会提起的涉及因特网和在线服务的诉讼达到170起,其中1994年为1起,1995年0起,1996年13起,1997年8起,1998年18起,1999年60起,2000年49起,2001年不到三个月就有21起。[14] 可见,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实践也在增多,另一方面,委员会的执行力度也逐渐加大。这些案
件的处理,为惩罚在线商业的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中大为兴盛的一种传统的欺诈方法就是所谓的“金字塔式投资模式”(the pyramid investment scheme),据经济学家估计,大约超过95%的参与者都是亏本的。委员会已经在联邦法院针对因特网金字塔计划发起人提起了多起诉讼,[15]并经常和其他联邦、各州和地方的法律执行机构合作,共同对付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委员会还和国内外其他的法律执行机构合作,告知世界各地的网络经营者参与这种计划可能违反法律,侵犯消费者权益。另一个网络中发生的消费者保护问题是逐渐增多的主动提供的商业电子邮件或垃圾邮件(unsolicited commercial e-mail(UCE)or “spam”)不但这些不受欢迎的电子邮件对于因特网用户和服务提供者带来了麻烦,更主要的是,其信息本身也常常包含了错误的或误导性的成分。在 FTC v.Dixie Cooley[16]一案中,委员会发现被告使用垃圾邮件进行信用卡维修服务的欺诈性宣传。而在FTC v.Internet Business Broadcasting, Inc.et al.[17]一案中,委员会起诉了一个垃圾邮件发送者,在其垃圾邮件中包含了误导消费者的信息,声称可以提供通过转卖因特网新网址的广告空间而致富的机会。另一种发生在网络中的欺诈叫做在线“cramming”,消费者的信用卡、借记卡或电话账单会为不存在的因特网服务付账。[18]
3.促进社会参与和行业自律的发展
委员会也致力于在线消费者保护的研究和教育工作。近几年来,在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主持下,召开了许多关于在线消费者保护问题的研讨会,包括“消费者保护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研讨会”(1995年);“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中的消费者隐私权研讨会”(1996年);“消费者信息隐私权公共研讨会”(1997年);“电子媒介规则和指南解释”(1999年);“全球电子市场
中的消费者保护问题的美国视角”(1999年);“在线消费者交易的选择性解决争议方法联合研讨会”(2000年);“移动无线网络,数据服务和其他:技术的涌现和消费者问题”(2000年);“电子监视和反监视:网络营销的专门研讨会”(2001年);“FTC/DOC Esign研讨会:国际于国内商务电子签章法”(2001年)。[19]这些研讨会的召开,以及广泛征集包括工商业界、学术界、消费者保护团体和其他组织意见和建议,使得委员会在消费者在线权利保护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同时,委员会还通过各种消费者教育项目来提高消费者对于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通过经营者教育项目来规范和指导经营者通过行业自律实现合法经营。
行业自律也是美国在传统消费者保护中主要采取的措施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自由经济的观念。就电子商务而言,一方面委员会通过其执行法律的权力致力于对因特网欺诈者的打击,另一方面也大力促进网络商业实践的行业自律。一般认为,行业自律如果可以获得成功,对于保证网络中的合法行为将比政府立法和管理行为更为有效、更为迅速、更为灵活。行业自律通常采取私营企业指南的形式,或采用公私部门合作的形式。
因此,委员会的一项主要的任务就是培育一个有利于实现因特网行业自律的环境。委员会已经和一些行业合作,帮助他们将现存的行业自律规则适用于网络环境,并发展新的提供在线消费者保护的机制。
倘若各行业不能采取令人满意的步骤,委员会会推荐法律解决方法或承担起制定规则的责任。当然,在与因特网有关的私人部门间的协调一致也可能引起人们对于垄断和阻碍竞争的担心。但是委员会欢迎和反托拉斯法相一致并不阻碍竞争的行业自律规则。[20]
二、美国电子签章法中对于消费者保护的规定
美国电子签章法的发展是美国针对电子商务最主要的立法,从1995年犹他州制定第一部《数字签名法》(Utah Digital Signature Act)[21],到1999年通过的两部统一法,《统一电子交易法》(the Uniform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Act 简称UETA),[22] 和《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the Uniform Computer Information Transactions Act 简称UCITA),[23]以及作为联邦法律的《国际与国内商务电子签章法》(the Electronic Signatures in Global and National Commerce Act, 简称“E-SIGN”)[24]的制定,可以说美国近几年电子商务法的发展逐渐走过了一条统一立法的过程,表明了美国在电子商务立法方面的发展趋势。
应当说,在这几部较为重要的联邦法律和统一法之中,并没有直接对于网络欺诈做出规定,但是其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做出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于防止网络欺诈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统一电子交易法》(UETA)
首先,UETA仅适用于每一方当事人均同意以电子手段进行交易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使用电子记录和电子签章订立合同不只受UETA调整,也受其他可适用的法律的调整。同时,对于UETA的解释和使用必须能促进电子交易与其他可适用的法律的协调一致。UETA并没有强制使用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因此,按照UETA的规定,商家强迫消费者接受以电子邮件方式做出的通知是无效的。
第二,UETA也不允许通过格式合同中的隐藏条款或含糊不清的条款强迫消费者接受以电子方式进行的交易。首先,UETA要求,当事人是否同意
以电子手段进行交易,由上下文和周围情势,包括当事人的行为决定。其次,即使各州采纳了UETA以后,现行的关于不公平和同等的实体法仍然是适用的。因此,如果合同的隐藏条款允许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没有计算机的消费者发出通知,这样的条款无论是在其他可适用的法律之下,还是在UETA之下都是无效的。
第三,通知的签名和形式要求由其他可适用的法律而不是UETA调整。[25]因此消费者保护法对于商家的通知和披露以特定形式做出的规定不受影响。加州民法汇编中的规定可以作为一个例子,说明在法律要求的通知或其他特定的文件中必须附有签名。当一辆汽车通过附条件的销售合同出售时,加州法律要求:“合同中必须包含一条通知,该通知的标题必须用12号粗体字,正文必须用12号粗体字,并加下划线,该通知的位置必须在合同签名处的上方。”[26]因此,即使在加州采纳了UETA之后,如果通过电子交易的方式在加州购买了一辆汽车,该电子记录必须符合上述法律对于通知的字体和位置的规定。从这点来说,在加州通过电子方式购买汽车和通过传统方式购买汽车在对于消费者提供保护上并没有差别。
第四,UETA允许通过电子方式修改传统的书面合同。但是由于UETA规定了不得迫使消费者在交易中使用电子方式,因此以电子方式做出的修改也不能是单边的。
(二)《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UCITA)
UCITA主要是一部为计算机信息交易发展法律框架的实体性合同法。就针对网络欺诈的消费者保护而言,主要可以体现在对于不公正条款的规定上。
传统的合同法允许一方以合同条款的不公平以至于执行这样的合同条款将有悖于为理由而作为不履行该合同条款的抗辩。确认某一合同条款不公平的通常后果是,该合同条款无效,并且如果该条款的无效不影响其他合同条款的效力时,其他条款依然有效。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合同条款的不公平通常表现在合同条款是由一方制定的,而另一方没有选择权,只能完全接受合同条款,或者拒绝整个交易。UCITA对这点做出了规定。
UCITA第111条对有失公平的合同或条款做出了规定。作为一个法律问题,如果法院发现一个合同或其中的某一条款在制定时有失公平,法院可以拒绝执行该合同,或执行该合同中除去有失公平条款之外的其余条款,或限制该有失公平条款的适用以避免造成有失公平的结果。这和传统的合同法理论是一致的。
(三)《国际与国内商务电子签章法》(E-SIGN)
E-SIGN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特色在于,E-SIGN的规定着眼于消费者对电子交易的同意方式上。此外,E-SIGN还着眼于研究其规定是否可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增加了电子商务的负担,并要求商业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就条款提出适当修改的建议。
就消费者同意的方式而言,E-SIGN第101(c)条规定,如果制定法、条例或其它法律规则规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或使消费者可得到该信息,在满足特定的通知和说明的要求时,电子记录的使用符合书面的要求。该条款并不要求在所有的电子交易中都要取得消费者的同意,而只在法律要求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或使消费者可得到该信息时才适用。提供信息的一方必须做到:
(a)通知消费者有权要求以书面形式取得记录;
(b)通知消费者有权撤回对以电子形式取得记录的同意,以及此种撤回的条件、后果和费用;
(c)通知消费者同意是否仅适用于特定的交易,还是双方交易关系存续期间任何的通知;
(d)通知消费者如何得到电子记录的书面复本,以及是否需要任何费用;
(e)在消费者同意之前,向消费者提供接入和保存电子记录所需要的软硬件要求的说明。
此外,消费者必须以电子方式表示同意或确认同意,且其行为方式合理的表现了该消费者能接入将被用来提供其所同意的信息的电子方式提供的信息。最后,如果系统的变化导致消费者面临可能无法接入或保存电子记录的重大风险,电子记录的提供者必须向消费者提供另外的软硬件要求的说明,并允许消费者有权撤回同意并不必支付任何费用或满足任何条件。而如果消费者表示同意,必须以电子方式另外做出或确认。
除了这些详细的规定之外,E-SIGN第101(c)(3)条还规定不得仅因为未遵守上述条款取得消费者的电子同意或对同意的确认,而否认消费者所签署的任何合同的法律效力、有效性和可执行性。E-SIGN第105(b)条要求在制定之日起一年内,商业部部长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应当对消费者同意条款和“合理的证明”条款做出评估。
这些条款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步骤,在消费者对于电子记录、通知或说明的接收表示同意之后,以电子形式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即是合法的。第101(c)(2)(A)条规定其它法律对于向消费者提供或使其可得到任何说明或其他记录的内容和时间的规定不受上述规定的影响。
由于签章法本身更多的涉及到程序性的规则,因此对于消费者保护,更多的规定也是赋予了消费者程序性的权利,而较少得涉及到实体权利,但是,在网络环境中赋予消费者这种程序上的主动权,对于推动消费者参与网络欺诈的防治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说,美国在其电子签章立法当中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
三、电子商务中行业自律的发展
在传统的商贸领域,美国对于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行业自律行为,不同的工商业部门或行业联盟都会制订自己相关的规则和行为准则。在电子市场环境中,美国政府仍然努力推动行业自律的发展,而既有的行业联盟和新兴的团体机构也致力于政策规则的调整以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
由美国商务促进委员会(The Better Business Bureau, BBB)于2000年10月最终制订的《在线商业实践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即是这一领域很好的范本。[27]该准则是由BBB发展的最新的行业自律规章范本,为因特网上的经营者提供激励消费者对于网络的信赖和信心的良好机制。
该准则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BB和BBB在线(BBBOnLine)相信健康的在线广告和销售实践将会促进消费者对于网上交易的信任和信心。该准则的两个目的是:
第一,准则在总体上为电子商务提供合适的标准。遵守本准则的条款将对促进为公共利益而实施的有效的行业自律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敦促进行在线交易的商家遵守该准则,并设立必要的管理程序,此为确保成功之必要。
第二,该准则是《BBB在线可靠性计划的基础》,所有该计划的参与者必须同意遵循该准则,并在消费者请求时,就在线广告和销售中涉及的商品或服务的未决之争议提供解决之措施。作为该计划的参与者或即将成为参与者的进行在线交易的商家,将能够通过公开计划书的方式,向公众证明对于准则提出的诚信的商业实践的承诺。
该准则在消费者保护方面规定了五项原则,[28]其中第一项即主要涉及了网络欺诈方面的内容。该原则指出,就电子商务的任何方面,包括在广告、营销或技术的使用中,在线广告者不应当从事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贸易实践。
第一,在线广告者应当遵循《BBB广告准则》。在线广告者刊登的广告应当真实,不应当作欺骗性或误导性的陈述,或省略了实质性的事实。
1.在线广告者应当能够证实在广告或营销中的任何表述或合理的暗示事实主张,应当在拒绝审查一项主张前拥有足够的合理的证明。
2.在线广告者应当在广告或营销中做出足够的披露,否则将被认为是具有误导性的。
(a)例如,如果在广告中的实质性信息难以辨别是社论性内容还是广
告时,就可能被认为具有误导性,此时,广告就应当做出相应的注明。
(b)同样的,在线广告者也不应当使广告和技术性或桌面性的功能相混淆,使得消费者会误认为点击该广告会实现该技术功能。
3.如果在线广告者作价格比较,应当披露做出比较的基础,或构成比较的地理区域或者市场区域。在任何情况下,在线广告者应当或者披露做出比较的日期,或者在提供持续的主张时,保持最近的证明。
4. 在线广告者应当和任何诚信的行业自律广告计划进行协作,此类计划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广告争议。
第二,在线广告者应当使用因特网技术促进消费者对于在线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知识,不应使用技术误导消费者。
1.在线广告者不应通过误用超链接、密闭(seals)、其他技术或他人的知识产权,对于赞助、许可、声誉、可信度、产品质量或商业规模等做出误述,以误导了在线消费者。
2.在线广告者可以使用超链接增加或补充关于货物或服务的信息,但不应误导性的使用超链接或通过超链接提供的信息:
(a)和任何实质性的陈述或主张相抵触或做出了根本性的改变;
(b)就相互关联给人以错误的印象;
(c)使人误认为其他商业中的内容、产品或服务是该广告者本人的。
3.在线广告者在使用关键词搜索或其他搜索时,应当恰当的反映出他们的网址的内容。
4.在线广告者应当确认任何第三方对于自律性或道德性标准计划的链接的密闭或认可是起作用的,因此消费者能够轻易的验证在这个密闭计划中的成员资格,确定其目的、范围和标准。任何参与第三方的自律性或道德性标准计划或密闭计划的在线广告者应当遵循该计划对于展示、激活或使用密闭或认可的指令。如果在线广告者通过使用密闭或正文做出了明示的或默示的主张,其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理解这些计划的细节的机会,包括计划的主张、范围和标准。
5.在线广告者不应当有意的和欺骗性、欺诈性或非法的网址建立链接,或接受关联或报酬。
6.在线广告者不应欺骗性的干涉消费者的浏览器、计算机或消费者用来链接因特网的任何装置。
在这种行业自律性的指南之中,往往会对具体的欺诈情况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规定,又因为其本身并非法律,也可以避免法律的滞后性和不灵活的弱点。当然,保障这种行业自律措施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立法和司法的协助。同时,行业自律措施多多少少都会有偏向于本行业的倾向,这也必须有赖于法律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在线消费者保护和争议解决机制的全球协作
正如在本文开始指出的,网络欺诈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因此有效的解
决网络欺诈方面的问题离不开各国在国际范围内的积极协作。目前这种全球协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统一消费者在网络环境中的权利和最低保护标准,规定商家的义务和对网络欺诈者的制裁;第二,发展可被各国接受的适用于网络环境的争议解决机制,增加纠纷解决的可预见性。美国作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头羊,显然也希望在这方面起到主导作用,因此积极的组织相关的全球性论坛和公共研讨会。
在美国等国家的积极倡导下,OECD颁布的《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保护指南》(OECD Guidelines for Consumer Protection in Electronic Commerce),该指南于1999年12月被采纳,是OECD29个国家的观点的反映,为政府建立在线消费者保护政策、为私人企业发展行业自律、为保护消费者的在线购物提供了蓝图。指南的内容主要包括:(1)指出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应当得到有效的透明的保护,这种保护不会少于其他任何商业形式中所能得到的保护。(2)指出了基本的公平交易,广告和营销实践,例如为了避免欺诈,广告声称的内容必须有实质的基础。指南还指出了商家的信息披露如何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做出有根据的选择的要求,包括商家清晰准确的信息披露,出售的货物和服务,交易的条件和条款。指南还要求安全的支付机制和明确的确认交易的过程。该指南没有要求这样的保护是否应当通过法律实现或者由私人部门主导。指南只确认在电子市场有效的消费者保护要求教育、法律执行和私营企业主导。(3)认可了这个新显现的市场的国际性质带来的新问题。指南要求国际法律执行间的合作,跨境判决的承认,不同国家消费者保护法律的教育等。从短期来看,指南要求发展ADR机制,向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寻求救济的途径而不增加不适当的成本或负担。最后,指南承认法律适用和管辖权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但并没有提出任何明确的解决方法。
针对该指南,联邦贸易委员会于1999年6月,举行了一个全球性的公
共研讨会,以广泛征求各界意见。[29]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1999年研讨会、OECD指南和相关的公众对话,委员会消费者保护署于2000年9月提出了题为《全球电子市场中的消费者保护——远瞻性报告》(Consumer Protection in the Global Electronic Marketplace—Looking Ahead)的报告。[30]该报告指出,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消费者保护和争议解决机制。在同时,商家也应当拥有一个可预见的,不增加不适当负担的管理环境。该报告在对以往消费者保护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试图寻找解决之道,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因此这份报告对于在电子商务领域美国消费者保护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小结
可见,在网络欺诈的规制和消费者保护的提供方面,美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由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参与的网络,我们姑且不论其效果如何,就这些措施和方法本身而言,也足可见其制度发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毕竟互联网的勃兴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与此相伴而生的许多问题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可以称的上是新事物,在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或许我们无法一下子找到针对具体情况的解决之道,但是不同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下,不同国家对于新问题的适应性是不同的,就笔者的感受而言,如何让我们的制度能够更灵活更有效的做出调整,应该是在研究具体制度之前的事情。
----------------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100871.E-mail: mailsunye@263.net
[2] 作为判例法国家的美国,普通法在调整网络欺诈的问题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本文的写作目的出发,笔者并没有过多得涉及到普通法的规定。
[3] Roscoe B.Starek, III, Lynda M.Rozell,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s Commitment To On-Line Consumer Protection, John Marshall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aw, Summer 1997.[4] 15 U.S.C.§45(a)
[5] Roscoe B.Starek, III, Lynda M.Rozell,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s Commitment To On-Line Consumer Protection, John Marshall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aw, Summer 1997.[6] Roscoe B.Starek, III, Lynda M.Rozell,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s Commitment To On-Line Consumer Protection, John Marshall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aw, Summer 1997.[7] John Graubert, Jill Coleman,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Antitrust Enforcement At The Speed Of Light: The FTC Meets The Internet, Canada-United States Law Journal, 1999
[8] John Graubert, Jill Coleman,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Antitrust Enforcement At The Speed Of Light: The FTC Meets The Internet, Canada-United States Law Journal, 1999
[9] 16 C.F.R.§435(1997)
[10] 15 U.S.C.§§ 1666--1666j(1994)
[11] 15 U.S.C.§§ 1693--1693r(1994)
[12]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s(Regulation E), 12 C.F.R.§205(1997)
[13] FTC v.Corzine, CIV-S-94-1446(E.D.Cal.filed Sept.12, 1994)
[14] http://
[30] http://www.ftc.gov/bcp/icpw/lookingahead/electronicmkpl.pdf
最后编辑: 智识 发布时间:2005-04-07 论文来源:internet
【投稿】 【打印】【关闭】
相关文章
·王振宇:完善人格权理论加强人格权保护 ·闻华:外资企业的三种企业文化
·姚余栋:通货紧缩再现,货币政策要防止历史性失误 ·吴蓓:“天人合一”与王权
·蒙培元: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朱云川:谈谈我的民族主义思想
·程亚文:在新的“背景依据”下思考台湾问题
·朱双一:八十年代以来台湾诗坛的三大流脉及其艺术视角 ·余世存:他们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评《三种社会体制》 ·李寒秋:思想者是幸福的——纪念殷之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