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良反应标准及应急措施41855
鄯善县人民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细菌污染。5.循环超负荷。6.出血倾向。7.酸碱平衡失调。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9.传播感染性疾病。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7、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
•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提高警惕。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使血清钾降低。
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是一种输血后数小时出现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病因是某些白细胞抗体导致的免疫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热、呼吸困难、呼吸道出现液体。
9、传染性疾病输异体血主要是传播肝炎和 HIV,核酸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但迄今为止,疟疾、SARS(非典)、Chagas(锥虫病、查格斯病)病和变异型Creutzfeldt-Jakob(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痉挛性假性硬化病)症仍无法监测。
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 1.临床输血时要严密观察
1、临床用血科室在输血时要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务科。
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输血反应,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清单(2)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3)细菌学检查(4)尿血红蛋白(5)血清胆红素含量 核对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
•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和非盐水相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测定。细菌学检查
(3)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查。尿检(4)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测血清胆红素
(5)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输血前检测
3、患者输血前应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好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播疾病项目的检测(肝功、肾功、乙肝指标、艾滋、梅毒、丙肝等),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4、上报感染科
4、若怀疑由输血引起的输血相关传播疾病应立即报告输血科,做好相关资料的登记,检测相关试验,并报告医院感染科。
5、填写输血不良回保单
5、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进行处理,并由值班医师填写输血不良回报单送输血科。
急性输血反应
是指发生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小时内的输血不良反应。
(一)发病机制
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免疫性输血反应和非免疫性输血发应两种。
1.免疫性输血反应是由于供受者血型抗原-抗体不合引起的。包括: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等导致的急性溶血反应;因白细胞抗体产生的发热性非溶血反应;IgA抗体介导的过敏性休克反应;输入抗受者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血液导致的输血相关性肺损伤;荨麻疹等。
2.非免疫性输血反应是由于某些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包括:因血制品污染导致的高热,甚至感染性休克;循环超负荷导致的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细胞因理化因素破坏发生的溶血反应;空气栓塞及输入大量库存血导致的枸橼酸钠中毒等。
(二)临床表现及处理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将急性输血反应分为三种类型:轻度、中重度和威胁生命的反应。
1.轻度反应是由于输入的血浆中含有某种蛋白所引起的轻度超敏反应,组胺在局部皮肤过多释放。
【临床表现】患者在输血数分钟内出现局部皮肤反应,最常见的是皮疹和荨麻疹,常常伴有皮肤瘙痒。【处理方法】①减慢输血速度。②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如果经以上处理,30分钟内症状缓解,可继续以正常速度输注,如30分钟内无临床改善或有恶化,则按照中重度反应处理。【预防】一般在输血前30分钟预防性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或静注,或异丙嗪50mg,口服。
2.中重度反应是由于库存的血液成分释放出细胞因子和(或)所输血中的白细胞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反应导致致热原释放引起的。又被称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在需要定期输血的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2%。
【临床表现】患者一般在输注血制品30~60分钟内出现发热、寒战、面色潮红、荨麻疹、皮肤剧烈瘙痒、烦躁、心跳加快,可以出现轻微呼吸困难及头痛。
【处理方法】①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②通知患者的主治医师和血库;③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鲜的尿样及从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样(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库和检验部门分析。④肌肉注射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或与之相当的其他药物)。口服(对乙酰氨基酚10mg/kg)或肛塞退热药物(如吲哚美辛栓50~100mg)。⑤若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静注皮质类固醇药物。⑥一般经以上处理15分钟后症状改善,可换一袋血液重新缓慢输注,密切观察;如15分钟内无临床改善或有恶化趋势,则按照有生命危险的反应处理。
【预防】对于反复定期输血患者、或者曾有两次以上输血相关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者,应减慢输血速度(每单位红细胞3~4小时,浓缩血小板每袋2小时),并且可在输血前60分钟预防性给予退热药物,但如果有血小板减少,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去除白细胞或过滤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3.有生命危险的反应包括急性血管内溶血、细菌污染及败血症休克、液体超负荷、过敏性休克和输血相关肺损伤。
(1)急性血管内溶血:是由于输注血型不合红细胞导致。患者血浆中抗体与输注的异型血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主要见于ABO血型不合,其他的血型不合也有发生,如Rh血型等。即使少量异型血(5~10ml)输注也可以引起严重的溶血[4]。【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心率增快、低血压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头痛、烦躁焦虑、腰背疼痛、少尿、血红蛋白尿,甚至可以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如果患者意识清楚,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症状可以在输血开始后几分钟内出现,而对于意识不清或处于麻醉状态的患者而言,因DIC引起的低血压和出血不止可能是急性溶血的唯一表现。
【处理方法】①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③循环支持:输注生理盐水20~30mg/kg,保持血容量和收缩压;如果需要可用强心剂及升压药支持血循环,如肾上腺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④预防肾功能衰竭,在保持血容量及血压稳定前提下用利尿剂,如速尿1~2mg/kg。⑤监测凝血状态,预防及纠正DIC。⑥核查血液标签及送检样本: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鲜的尿样及从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样(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库和检验部门。核查交叉配血及血型,监测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气分析、尿潜血、血红蛋白尿及胆红素水平。⑦如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静注皮质类固醇药物。【预防】①正确填写输血申请单;②交叉配血;③标签管理系统,正确标示血样和血制品;④输血开始前严格进行“三查七对”;⑤对于曾经有不明原因输血后血管内溶血的患者,应筛查少见血型抗原的抗体,如Kidd、Kell及Duffy系统抗原。(2)细菌污染及败血症休克
根据统计,红细胞及血小板发生细菌污染的概率为0.4%~2%。如果献血者献血时处于菌血症状态就可能会发生污染。而在采血、血液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塑料采血袋制造缺陷或损害;在污染的水浴中解冻血浆或冷沉淀等,都有可能出现血液污染。假单胞菌是后三种情况的典型污染菌,可以在低温状态下(2~6℃)生长,随着温度升高而快速繁殖。
【临床表现】一般在输注开始后迅速出现症状,也可延迟至数小时后发生。表现为突起高热寒战和低血压。
【处理方法】①发现症状立刻停止输注,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所输血液行涂片染色检查。②应用广谱抗生素。③如有休克发生,积极抗休克治疗。
(3)液体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可导致液体超负荷,引发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多发生于严重慢性贫血患者及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
【临床表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肺内出现湿罗音。【处理方法】减慢输血及输液速度,控制总入液量,保持出入平衡,必要时可使用强心剂[5]。【预防】老年患者、长期慢性贫血患者、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都应减慢输血速度。(4)过敏性休克:输血相关的过敏性休克相对比较罕见。典型情况在血浆置换时使用大量新鲜冰冻血浆,血浆中的细胞因子可能是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原因。比较罕见的原因包括受血者有IgA缺陷,输入任何血制品都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常在输血开始后数分钟后产生。典型表现为心功能衰竭,心率加快、低血压、休克、呼吸困难、呼吸窘迫,患者常焦躁不安。如不及时处理,很快发生致命的后果。【处理方法】同急性血管内溶血。对于IgA抗体阳性患者,应输注IgA阴性的血液制品。(5)输血相关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通常由于供者血浆中含有针对受血者白细胞的抗体,几乎都发生在供血者是多次生育的经产妇的情况。
【临床表现】一般在输血开始后1~4小时发病,表现为快速的呼吸衰竭,肺部X线检查见弥漫性阴影。
【处理方法】治疗上无特定方法,主要进行呼吸支持治疗。【预防】尽量不采用多次生育的经产妇所供的血制品。
(三)急性输血反应的调查程序
急性输血反应刚发生时,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输血反应的诊断和分型比较困难,除轻度的荨麻疹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外,其他急性输血反应都有可能致命,因此密切观察和分析病情非常重要。根据WHO临床用血的规定,急性输血反应的调查程序如下:
1.除轻度反应外,其他所有的输血反应都必须立即报告患者的主治医师,并通知提供血液的血库。
2.在患者的病历档案中记载输血反应的类型、输血后多长时间出现输血反应、输注的血制品的容量、类型和血袋编号。
3.采集标本送检:血液标本1(从另一侧手臂采取的血样)送检全血细胞计数、凝血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尿素、肌酐、电解质;血液标本2送检血培养;输注的血液及带有残留红细胞和血浆的输血器;出现反应后的第一份尿样。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
5.完成初步原因分析后,将下列标本送检:从另一侧手臂采取的输血后12小时及24小时的血样(1份不抗凝,一份EDTA抗凝。);患者24小时的尿样。
6.将调查分析的结论记录在患者的病历档案中,以便今后进行进一步分析。
第二篇: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
总 则
1、疑似有输血反应时,护师(士)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医师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输血或查明输血反应原因或决定纠正处理。
2、对严重的输血反应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同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以供登记、调查、随访、追溯。
3、对输血反应患者,按输血反应相关流程处理与调查,认真记录反应处理过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反馈单,上报输血科或主管部门。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
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临床表现:发热、低血压、休克、支气管痉挛、DIC和肾功能衰竭等。
2、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执行以下程序:(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6)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经治医师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1)迅速补充血容量。(2)应用速效利尿剂。(3)应用多巴胺。(4)碱化尿液。
(5)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6)病情严重者施行换血或血浆置换疗法。(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8)DIC的防治。
二、非溶血性反应所致发热
1、临床表现:体温升高≥1℃,常伴寒战,排除其它原因发热。
2、怀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执行以下程序:(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2)对症处理,注意保暖、解热、镇静。(3)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要与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鉴别。(5)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后30min至2h后症状缓解;若患者仍需输血,应改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6)如停止输血并经对症处理2h后,病情未缓解甚至加重者,应考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及时抢救。
3、怀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1)观察血袋剩余血液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浑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2)取血袋剩余血液直接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3)取血袋剩余血液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细菌培养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对受血者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5)一旦怀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①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②加强支持疗法。
③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
三、变应性反应所致荨麻疹
1、临床表现:出现红疹、荨麻疹或痒疹,严重的有焦虑、喉头痉挛和颜面部水肿,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甚至休克。
2、怀疑过敏性输血反应,执行以下程序:
(1)对轻度过敏反应应减慢输血速度,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组胺药物,严密观察,若症状缓解可继续输血;反之,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并查找原因。
(2)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有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严重或持续者,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氨茶碱等;有喉头水肿者,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有过敏性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四、高血容量
1、临床表现: 输血过程中突然呼吸急促、发绀、心率加快、咳嗽伴粉红色泡沫痰。
2、处理原则:给氧和利尿剂。减慢输血速度,减少输血量可预防。
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1、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热、胸痛、咳嗽、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等。
2、处理原则:给氧、机械通气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六、延缓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临床表现:发热、乏力。
2、处理原则:轻症观察,重症与急性溶血相同。
七、输血后紫癜
1、临床表现:输血后7~10天患者血小板数急速降低。
2、处理原则:血浆置换,静脉免疫球蛋白,输血小板无明显益处。
八、经输血传播的疾病 病毒性肝炎、HIV、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巨细胞病毒、梅毒和疟疾等,发生后按相关疾病处理并按《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执行。
第三篇: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三、抢救工作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
六、查对制度
七、给药制度
八、护理查房制度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十、护理会诊制度
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蓝皮书140页)
4.18.5.5条款是核心条款,其中一条有输血科主 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的标准和应 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以下四个方面
1)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2)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
3)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染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 4)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3(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细菌污染。5.循环超负荷。6.出血倾向。7.酸碱平衡失调。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9.传播感染性疾病。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5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 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 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 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 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 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 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 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 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 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 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 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 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 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 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 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 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 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 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 常。
7、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 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 提高警惕。
•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 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
第四篇: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蓝皮书140页)
4.18.5.5条款是核心条款,其中一条有输血科主 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的标准和应 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以下四个方面
1)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2)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
3)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染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 4)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3(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细菌污染。5.循环超负荷。6.出血倾向。7.酸碱平衡失调。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9.传播感染性疾病。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5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 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 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 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 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 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 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 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 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 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 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 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 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 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 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 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 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 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 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 常。
7、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 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 提高警惕。
•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 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
第五篇: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及应对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对措施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有关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规定,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我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对措施。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当怀疑或认定为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传播感染性疾病。
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如果污染了治病性强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6、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提高警惕。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使血清钾降低。
7、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是一种输血后数小时出现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病因是某些白细胞抗体导致的免疫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热、呼吸困难、呼吸道出现液体。
8、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
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是患者输入了具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引起的,其发病率比较低,死亡率很高,几乎达到百分之会死亡.其症状类似于骨髓移植的抗宿主病.其发病机理为患者输入了含有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制品,而患者的免疫系统又没有把这些淋巴细胞识别出来,这些有活性的淋巴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就会对患者的各组织器官进行攻击,从而引起患者重要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导致患者死亡.
9、血液传染性疾病
输异体血主要是传播各型肝炎主要为乙肝和丙肝、艾滋病、梅毒,以及所有能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
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1、临床输血时要严密观察
临床用血科室在输血时要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务科。
2、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用血科室应该立即组织抢救,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用血清单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尿血红蛋白 血清胆红素含量(1)、核对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
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法和非盐水法)。(2)、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测定。(3)、尿检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4)、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5)、患者输血前应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好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播疾病项目的检测(乙肝、艾滋、梅毒、丙肝等),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3、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查。
4、疑似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的,应该给患者输入新鲜血浆,如果无库存新鲜血浆,应该输入病毒灭活血浆和冷沉淀,用以补充凝血因子。
5、疑似因输入了大量的库存血而引发的患者电解质紊乱的,应该检测患者电解质的血清含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改善和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
6、疑似患者因输血发生了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或者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应该立即组织抢救,同时报告医院分管院长,组织专家进行积极治疗。
7、疑似患者因输血而发生了感染性疾病的,立即报告输血科,做好相关资料的登记,检测相关试验,并报告医院感染科。
医务科
输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