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安全也要治未病(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1:5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安全也要治未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安全也要治未病》。

第一篇:抓安全也要治未病

抓安全也要治未病

“抓安全“也要“治未病”

更新时间:2011-07-29 09:25:29

《史记》记载,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谁最高明呢?”扁鹊说:“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答:“长兄治病,是治于病人未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家人知道;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名气只及于本乡;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扎针、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名气也传遍全国。” 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医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所谓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起之病”,下医疗“已病之病”。这种“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防治”的道理,对我们做好安全工作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抓安全”也须“未病先防”。要像扁鹊长兄那样,治病于未发之时,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安全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是中心影响中心,是事关建设全局的大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前的充分准备与缜密思考,仓促应对突发情况,往往会因考虑不周、应对不力而引发其它意外。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筑牢思想防线,充分运用网络、报刊、警示录像等方式,加大对预防工作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到警钟长鸣。要重视人员能力素质培养,提高处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及早发现问题,能够妥善处理问题,切实夯实能力根基。要制定各类应急预案,把安全预防的关口前移,充分预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安全措施,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真正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抓安全”也须“有病防变”。要像扁鹊中兄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强化隐患苗头的控制。事物都有其矛盾性,任何单位、任何集体只要处于运行状态,都可能出现事故隐患和苗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病”不治是酿成大祸的根源,《扁鹊见蔡桓公》里的蔡桓公直到病入膏肓也不承认自己有病,最终连扁鹊也束手无策,回天乏力,结果连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再细的头发也有影子,再小的事故也有苗头。做好预防工作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一方面,要健全规范运行机制,明确各级职责,瞄准防范重点和薄弱环节,加大检查与隐患排查力度,防止由“初病、小病变为大病、重病”。另一方面,对检查出来的隐患漏洞要及时处理,举一反三,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彻底的纠治,形成“全面、全员、全时、全方位”的立体预防格局。

“抓安全”也要“愈后防反”。要像扁鹊治病那样,“动刀子”作大手术后,还要防止病情复发。安全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是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旧的问题解决了,新问题随时又会出现。因此,必须反复抓、抓反复,经常抓、抓经常,防止“老病复发”、“旧病新发”。要像扁鹊治病那样找准“病因”,敢动“手术”、敢下“猛药”,对事故责任者要严惩不贷,对责任单位要严肃追究,做到事故案件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不受到处理不放过,大家不受到教育不放过。坚决杜绝“一块西瓜皮摔两跤”的现象发生,通过深究问题的经过与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从问题中汲取经验教训,改进思路方法,真正做到“别人亡羊,自己补牢”,彻底根除“病根”,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篇:教育也要防未病

教育也要防未病

【班主任案例】

拉着你向前走

(舞钢市第五小学李冬丽)

再也没有比一个经常跟你保证按时完成作业,又总是拖拖拉拉完不成作业的学生更让人头疼的了!刘鑫隆就是这样让我头疼的学生。

他为了当上体育委员,在我面前信誓旦旦,说要认真学习,不辜负老师的希望。当上体育委员后,他确实让我省心不少:升旗、课间操、中午放学站路队,他和班长两个人处理得妥妥当当。只是,一到学习时他就提不起来劲儿。习惯了蹦蹦跳跳,坐在那里四十分钟对他来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所以,他总是上课走神儿,总是要在下面偷偷摸摸地摆弄小玩意儿。作业嘛,更是个大问题。他不是忘记作业是什么,就是忘把作业本带回家。让你生气的是,他还往往装出一副“我写了呀”的无辜表情,等到把作业本翻出来一看,根本没有写。这也算了,补出来就好。可是,一下课,他比谁跑得都快,组长追都追不上。不到上课他还不回来。中午一到学校,把书包往教室里一扔,他就又跑得没影了。每次我问起作业他都懊悔地向我道歉,然后保证“以后一定按时完成作业”,但每次没写作业的学生名单里还是都有他。

周五下午班会,各小组汇报本周情况。他那一组的同学非常生气,因为全组总是他一个人不按时完成作业。他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道歉,向全班同学作出保证:一定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全班同学响亮的“相信你,刘鑫隆”能让他说到做到,那他就不是刘鑫隆了。

过了没几天,星期二上午检查作业,他又没写。“刘鑫隆又没写作业!”同组的同学很气愤。我要求他下午放学之前补上作业。那天该他值日,可是,下午放学后,他不做值日,不补作业,竟然提前溜走了。

不生气是假的。我气得真想把他揪回来狠狠揍一顿。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对他太纵容了?每次没有完成作业,我总是让他补出来完事,过后又没有严格检查,以至于他的“补”有时要补到几天之后。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过他,让他觉得不写作业是一件小事?我总是拿体育委员这个头衔来提醒他严格要求自己,这能有多大的约束力?

星期三早上,我来到学校。不出所料,他的作业还是没有完成。我把他带到办公室。面对自己的错误,他无话可说。我让他给家长打电话,自己把错误讲清楚。仔细想想,对没有一点自制力的刘鑫隆,日常的提醒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在批评过他之后,我让他自己选择两个同学,负责每天提醒、监督他完成作业。他思考了一会儿,挑选了吴雪铎和范世成。“这得他们两个同意才行。”我提醒他。第一节下课后,吴雪铎和范世成来到办公室,告诉我他们很乐意做这件事。

第二节上课,我在班里郑重地讲这件事:“虽然刘鑫隆辜负了我们的信任,但他是我们班级的一员,我们不能放弃他,也不能抛弃他。我们要拉着他一起向前走。”是的,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的准则。既然刘鑫隆那么看重体育委员这个身份,也不能一下子就撤掉,那样对他的打击太沉重。没有了在意的东西,他还会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走吗?最后,我们决定,给他一个时间段,到中段考试后,由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投票决定他是否继续担任体育委员。

我以为,这样至少可以管用几天吧。谁知下午第一节下课,吴雪铎就拿着刘鑫隆的数学练习册来找我了,说:“老师,你看,刘鑫隆一点儿都没有写。”“你做得很好,就要这样监督他。”吴雪铎去找刘鑫隆。一会儿,刘鑫隆来到我办公室,小心而又急切地解释着。我使劲吸一口气,缓缓地吐出来,尽量平静地说:“放学之前完成作业。”

放学后,我来到教室,刘鑫隆在做值日。“作业写完了吗?”我已经做好了听到坏消息的准备。“写完了。我交给数学老师了。”吴雪铎也在一旁证明。我笑了。这很好,不是吗?做完值日的刘鑫隆没有离开,站在我身边,兴奋地向我讲着班里的一些事。

我看着刘鑫隆的眼睛,就像看着其他孩子的眼睛。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不管犯了什么样的错,不管我如何对待他们,哪怕当时他们心里多么不满,觉得自己多么委屈,他们还是想要从我这里得到注意,得到肯定。哪怕是我一点点的示好,都会让他们无比欢喜。

所以,孩子,聪明的你,迟钝的你,天真的你,顽劣的你„„不管什么样的你,都请把手伸给我,让我可以拉着你向前走,一起走向美好那方,明亮那方。

【主持人点评】

教育也要防未病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应用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杨宁远作业,是老师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做作业和按时交作业的好习惯,自然也是班主任的职责。本案例中刘鑫隆是一个总也完不成作业的学生。各种批评、保证甚至汇报家长都不管用。老师以满足他当体育委员的愿望作为“诱饵”,还让他自己选两个同学来监督他写作业,也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我们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帮助此类孩子解决问题呢?

以前的点评里,我们提出过:孩子行为习惯的改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正确到位的措施,经过一定的过程和累积,才有可能发生本质的改变。作为系统行为的改变,是包含了行为及背后许多看不见的认知管理要素的整个系统的调整和改变。因简单批评和命令的威慑力而产生的行为改变,只是屈从或应付的“假动作”,一旦离开你的视线,孩子就会故态重萌。接下来,我们对交作业这个行为来做系统行为分析。

长期不交作业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因玩耍时间过多而影响学习的贪玩生。他们学习没有困难,成绩也过得去,缺乏的是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对他们不要强行制止玩耍,要帮助他们建立时间管理机制来自我节制,帮助他们把玩耍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或者在玩耍中开发出学习兴趣。陪他们玩,领他们玩,慢慢玩到学习上来。

第二类:因不会学习而感到学习吃力的学困生,有的甚至有认知障碍。他们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对他们来说,学习就是受挫和受苦。学困生一般还没放弃学习,甚至学得还很刻苦,可就是不见效果。这类同学缺乏的是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这一类同学要加强辅导,特别是有效学习方法的辅导。辅导的时候首先要关心和鼓励他们,学习的难度和强度要适当,重在帮助他们进入流畅的学习状态,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逐渐提高自信心。

第三类:既贪玩又不会学的厌学生。这种情况最严重,是一种超稳定状态,多半由前两类转化而成。长期贪玩的学生会落后变成学习困难户,学习困难的学生自然会在玩耍中找乐子而渐渐排斥学习,两者都会成为不会学又不爱学的厌学生。

在本案例里,刘鑫隆应该属于厌学生。他平时蹦蹦跳跳,一到学习时就萎靡不振。课上坐不住,总是走神儿和耍小动作,不是忘记作业是什么,就是忘把作业本带回家,而且善于逃避、伪装,屡教不改。在课堂上坐不住的学生,多半学习都有困难。因此,他应该属于既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的厌学生。如果一个厌学生喜欢打游戏但水平老也不能提高,很可能是有多动症之类的认知障碍,需要做心理评估。

那么,是不是按时上课和交作业的学生就没有问题呢?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孩子,成绩在班上倒数,不爱学习,就爱打游戏、玩手机,补习班上了不少,家教也请了不少,始终没有进步。即便是一对一,想教他一点东西都非常困难。他要么漫不经心,要么急躁无比,和他讲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他都听不懂,一听不懂他就着急翻脸撂挑子。但是他却有一个明显的优点——上课和交作业都很准时。因此,他成绩虽差,和老师倒也相安无事。

为什么他做了那么多作业,成绩还那么差呢?我发现他做作业时特别在意他的作业能不能写完,至于对不对、会不会,他根本不在乎。一次,我好不容易把一道题目给他讲清楚,他也很合作地把这道题整齐地写在作业本上。我告诫他说:“作业就得这么做。”他白了我一眼:“这样效率太低,作业根本做不完!”打那儿以后我再想给他讲题,他都嫌费时而加以拒绝。因此,他做作业,不是为了学东西,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避免受批评。如果一个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是为了逃避痛苦,是不是很有悲剧色彩啊?

帮助这些孩子,不应该只是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听课和交作业。听课和写作业都只是学习的行为表象,而用心思考和学习,通过做作业来检查学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巩固自己所学,才是听课和写作业的实质。学习动机不一样,态度就不一样,写作业的效果也不一样。

被动的学习,是在指令下空洞的动作,效果很差。积极主动的学习动作下面,还有一个积极运行并且能自我调控的程序,学习效果不断积累,最终会释放出激情。要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状态,需要从系统行为的五个环节着手。排除干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动机);帮助孩子明确长远的学习目标和每一次学习的目标(目标);每次学习都和他探讨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达到目标(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效果和锁定目标(执行);在学习中不断总结,改进方法,提高学习

能力(调整)。帮助学生把每一次的学习都当成实现目标的游戏,帮助学生建立和运转高效能的学习程序,并去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和乐趣,持续一定的时间,成效就会如花绽放。可见,帮助厌学生,不是简单的调整和修理工作,而是拆迁和重建工程。期待以后有机会读到在这方面有系统实践的案例。

预防问题总比解决问题成本更低,只是预防问题需要较高的智慧。学生的学习问题,除了和先天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有关,也和教学环境有关。有些问题甚至就是教学体制造成的。我刚才提到的我辅导的那个孩子,他学习有困难但很无助,学校的作业还多得离谱——他的寒假数学作业是每天一套中考试题,其他科目作业量也和数学类似。他告诉我,作业做不对没事,但是不交作业就是不听话,要挨老师批评。在这样的作业量和规矩下,他除了应付,还有别的出路吗?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学困生少布置一些作业、多提供一些辅导?为什么不能对作业严格把关,让他们在重复、细心地做好每一道题目的过程中,确实学到一点东西?这些问题揭示了我们目前的教学严重缺乏绩效意识。因此,在帮助学习有问题的同学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思考:怎样改造我们的教学环境,来大面积预防和减少这些学习问题?如果我们能把课堂变得有趣一点,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同时适当照顾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给他们适当减负和加强辅导,教会他们有效地学习,厌学生就会少很多。这不比我们花大力气来转化大量的厌学生要来得容易吗?

下医治大病,中医调小病,上医防未病。

教育,不也是如此吗?

(本栏责编 卢丽君)

第三篇:治未病工作计划

“治未病”工作理念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对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这种强调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提前干预、教育与有效引导,有利于杜绝不良行为发生,净化学风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

一、“治未病”的涵义

“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就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的预防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唐代孙思邈则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等见解。可见,“治未病”包含三层意思:(1)“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形成之前,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其发生;(2)“见微知著”,对某些疾病出现的细微前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3)“已病防变”,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及时切断传变途径。如果将“治未病”的思想融入到学生管理之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未病先防——重视学生心理及行为的教育引导

小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会出现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作为班主任应善于发现苗头,及时、科学地进行干预,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发生,避免他们出现性格孤僻、烦躁、抑郁、恐惧、休学、出走等行为。中医学“未病先防”思想关键就是在“防”字上下功夫,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应对转变,由事后采取措施向事前干预、调节转变,由心理障碍疏导、心理疾病医治向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健康管理转变。学校要依托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辅导站,加强对“问题”学生心理矫正,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见微知著——加强学生心理及行为的疏导工作

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收集、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一些违纪、违规案例还处于“酝酿”阶段就将其处理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深入学生当中多留心,勤观察,勤做笔记,善于思考与学习。班主任要为每一个学生备课,更要细心、全面的为“问题学生”多备课,备好课。班主任要融入到学生中间,注意观察,随时劝导、教育。同时,班主任还要在班中安排一到两位信任的、保守秘密的同学做好班主任的“耳目”,通过他们来掌握班级和重点学生的动向,以利于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干涉。

此外,在学生管理中一定要从细节入手,注意防微杜渐。学生违纪、违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防止学生违规行为由轻变重,由小变大,由局部向全校蔓延。只有及早发现,提前干预,才能防止小事变大乃至恶变。

四、已病防变——加强学生心理与行为的矫正工作 “一对夫妻一个孩”,计划生育已见成效。现在,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出现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使得许多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差,散漫成性,厌学情绪严重、自控能力差,导致部分学生逃学、打架斗殴,甚至敲诈勒索、抢劫等,最终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当然,导致“问题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还有社会、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班主任要学会驾驭、统筹全局的本领,练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怀着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思想,耐心的开展学生教育工作。

1、对症治疗,防止进一步扩散、恶化

我们要认识到“问题学生”任何时期都会有,作为班主任要虚心学习、善于总结规律,正视学生的错误,以治病救人的思想,及时、果断的采取补救措施,不可偏激定性,以免导致事态恶化。

2、加强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

据不完全统计,在校学生中,学生的错误倾向50%左右是由于心理健康原因。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班主任应向他们广泛的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比如:开展专题讲座、观看心理卫生和励志为主题的影片、开设与心理卫生和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等,将宣教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而又非常艰巨的工作。要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讲究教育艺术,注重心理疏导,矫治学生的心理误区,坚持虚功实做,使他们学会记忆、学会思维、学会办事、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完美的人性。

3、对症下药,加强教育和管理 班主任在对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思考、总结;再思考、再总结。要注意做到:

(1)明辨是非,端正态度。要分析问题,找准病根,“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上网、谈恋爱的问题,班主任不应一味惩罚、批评,这样的“严”不但起不到教化作用,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要把握尺度,做到严之有方,严之有度、严之有情、严之有则、严而垂范,严中有爱,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过程中,感化问题学生。

(2)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主动学习教法和管法,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技巧。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和青春期学生心理特征及个体特点进行教育,随着“问题”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班主任应转变思维定势,怀着大爱之心与耐心进行学生教育。走进学生,掌握思想变动,依据个体特征选择最佳技巧实施教育。

(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要苛求一次性药到病除做好“反复”的思想准备。正如前面所说“问题学生”历来有之,老师要做好学生反复的心理准备。在“问题”反复时,老师不能急躁、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要告诉学生他的进步,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拉长反复的时间,以至彻底解决“问题”。

4、利用现代化手段,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 随着现代通讯的飞快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手机、电话等手段与学生交流,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并且极具速效性和隐蔽性,对那些处于心里不健康的学生特别适宜。我们还可以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批量学生大面积授课这种途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对教师所做的工作进行记录,便于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和比对。

总之,学生管理无小事,我们只有怀着“治未病”的思想,努力做好防“病”在前,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付出加倍的爱心、耐心,就一定能帮助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

第四篇:治未病工作计划

治未病中心工作计划

一、前期准备(2017年6月1日-31日)

1、房屋设施改造(6月1日-20日):门面改造、体检大厅改造装修、综合治疗室改造装修、艾灸室改造装修、洗手间改造、设置1间身心健康咨询室。

2、仪器设备购买配备(6月21日-27日):

现有设备治疗工具有体质辨识系统1台、骨密度仪1台、肺功能仪1台,火罐、刮痧板、耳豆贴各1宗,小型随身灸艾灸盒1个

还需购进的仪器设备有推拿治疗床4张、升降凳5个,橱子3组、脉诊仪1台、神灯2台、红外线烤灯1台、中频治疗仪1台、榨汁器1个、粉碎机1台、艾灸仪1台、督灸盒1个、治疗车2个,艾柱、艾绒、艾贴、贴敷贴、刮痧油各1宗,治疗盘、弯盘、收纳箱1宗,心理测评系统1套、沙盘1套。小音箱2个。

3、人员配备:(建议)

医疗:邵如宇、陈勇、董恩海、赵海东、陈新超、石富强、刘兴林(每人1天轮流值班)

护理:王丽、刘冬霞、赵国华、金芳、张艳丽、马秀梅

其他:李东林

4、外出学习(6月中旬)

5、院内培训(6月下旬)

6、宣传发动(6月中下旬)

二、开展工作(7月开始)

1、服务项目: 1)中医体质辨识,2)健康调养咨询服务包括开具健康处方、养生功法示范指导、中药调养咨询指导等。

3)中医特色干预技术,包括针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足浴、刮痧、音疗,及热疗、电疗等其它理疗技术。

4)心理服务,包括心理测评、心理咨询、沙盘治疗等 5)推广膏方、养生茶

6)慢病管理,综合调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肿瘤等患者。

7)小儿常见病调理及体质调理

2、开展方法

1)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切入点,住院患者(儿科患者除外),中医门诊首诊病人,普通门诊慢性病患者,医生开具体质辨识人数纳入考核:

(1)住院病人每漏检1人扣分科室绩效10元(2)门诊医生坐诊日普通门诊每天1人(儿科除外),中医门诊每天3人,按门诊日计算每低于1人扣发个人绩效10元

(3)每开具1人医师按收费的15%发放绩效

2)治未病医生根据体质辨识结果给患者提出养生建议和中医适宜技术调理方法,患者同意后缴费到中医特色治疗室或治未病中心进行治疗,开具医生按收费15%发放绩效。

3)根据查体中心客户查体结果筛选亚健康人群进行筛选调理对象。

4)根据县慢病系统慢病患者筛选调理对象

5)乡医和本院职工介绍调理对象,按收费10%发放宣传绩效。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只有去做,才知道是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

第五篇:治未病标准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有关文件,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阶段“治未病”科室建设现状,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和管理,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工作评价指标的依据。

第三条 “治未病”科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

第四条 “治未病”科的服务特点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和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长远效果。

第五条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治未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与其医院规模、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等,以保证“治未病”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治未病”服务质量。

二、科室名称

第六条 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由于历史沿革产生的“中医预防保健科”命名可保留;因整合健康管理资源产生的“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等命名可采用。不得以“国医堂”、“名医工作室”、“保健中心”、“体检部”、“预防保健科”等或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作为本科科室名称。

不同的科室名称涵盖的服务内容应有所不同:

治未病科——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健康咨询、中医调养等治未病相关服务。

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整合体检部门(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除提供治未病服务外兼具健康管理职能,开展健康宣教,实现随访管理等。

中医预防保健科——体现中医治未病服务内涵的同时,兼顾计划免疫、职工保健、妇女儿童保健等综合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相关职能。

三、服务对象 第七条 “治未病”科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是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辨识结果符合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或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

二是亚健康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亚健康状态涉及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机体或精神、心理上的不适感或表现,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或易感冒、胃肠功能失调、睡眠质量下降等;二是与年龄不相符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的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性生活质量下降等。

三是病前状态人群:病前状态是指具备与具体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或出现理化指标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向疾病状态转归的一种疾病前持续状态。常见病前状态有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肥胖、颈肩腰腿痛、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经前综合征等。

四是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指已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处于疾病稳定期,愿意接受中医健康管理,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与自我保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向愈的人群。

五是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前调理)、男性(育前保健)、老年人(延年益寿)等。

四、科室构架与管理模式

第八条 “治未病”科应为中医医院兼具管理与临床职能的一级科室,由院领导直接管理,设立专职的科室负责人,可涵盖或设置体检(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健康咨询指导、中医调养、随访管理及健康宣教等部门。

不得把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理疗科等临床科室及国医堂、名中医工作室等纳入“治未病”科范畴。

第九条 “治未病”科可具有以下管理职能:

一是统筹并整合资源,构建“治未病”服务链。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实现健康评估、干预、追踪管理等一条龙服务。相关科室独立存在,但可纳入“治未病”服务链,或为“治未病”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协调各相关专科介入疾病病前管理。协助各专科选择合适的优势病种,推进疾病管理,并前移到病前状态管理。

三是基层辐射。通过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治未病”人才、支持开展“治未病”相关业务,延伸拓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提高基层“治未病”服务水平。

五、科室区域划分

第十条 应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宣教区等辅助区域,各区域布局合理,工作流程便捷,保护服务对象隐私。区域设置只需体现相关功能即可,不要求对各区域对应挂牌命名。

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如体检区或体质辨识区域)主要用于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分析健康状态信息并进行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健康检查/体检区域应当满足设备与功能需要,也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健康信息采集与健康状态评估应涵盖中、西医学指标,从躯体到心理,体现局部与整体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功能与结构结合的特征,从而实现多维、综合、连续性、个性化的评估。

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如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主要用于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健康干预方案,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接受服务对象的健康咨询,为服务对象量身打造一整套个性化的调养方案,包括膳食食疗、起居调养、情志调节、养生功法、保健技术等。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应当相对独立,若因条件限制,也可与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合用,但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健康干预区域(如特色疗法干预区)主要用于根据健康干预方案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种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服务,如针刺、灸法、拔罐、推拿、药浴、刮痧、膏方、贴敷、放血等。健康干预区域应当相对独立,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各种干预方法的服务区域应当相互隔开,能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

健康宣教等辅助区域主要用于服务对象的等候休息,开展健康宣教等,包括影像播放、宣传手册及宣传栏等设施,使服务对象更深入地了解治未病相关知识,开展服务管理等。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第十一条 有条件的单位可增加健康管理区,完善健康追踪与管理功能。基层单位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在满足上述服务功能要求及开展业务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相关服务区域可以整合,但至少应分为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咨询指导与干预两个区域。

六、服务项目与技术

第十二条 “治未病”服务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一是健康状态辨识及评估项目: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脏腑功能、血气状态评估等。

二是健康调养咨询服务:开具健康处方、养生功法示范指导、中药调养咨询指导等。

三是中医特色干预技术:包括针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埋线、药浴、熏洗(蒸)、刮痧、砭石、音疗,及热疗、电疗等其它理疗技术。

四是产品类:如膏方、养生调养茶饮等。

此外,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健康信息管理,以及管理效果评价等也可纳入治未病服务项目。

“治未病”科开展的服务项目应当不少于5项。

第十三条 “治未病”科应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应用相关中医技术,建立有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十四条 “治未病”科应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本科室主攻方向或常见健康状态的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定期对指南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不断优化指南,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水平。

第十五条 “治未病”科应根据专科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健康信息采集、评估、干预技术,并以干预效果为核心,在技术方法、干预手段、设备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七、设备配置

第十六条 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中医诊疗设备评估选型推荐品目》配置有关设备:

一是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如办公桌、办公椅、计算机、打印机、电话、专用文件柜等。

二是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如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舌像仪、脉象仪、经络检测设备,体重仪、身高仪、血压计、心血管检测仪、肺功能仪、骨密度检测仪、心电图、血糖监测仪等常规体检、理化、影像设备。

三是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如健康教育宣传栏、影像等演示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信息网络系统设备等。

四是健康干预设备及器具。如针具、灸具、罐具、刮痧板、砭石,及中医电疗、磁疗、热疗设备等。

第十七条 设备配置应与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功能、医技人员医技水平、开展的服务项目及工作量相适应。常规的理化、影像等辅助检查设备可与本单位资源共享。

八、人员队伍

第十八条 “治未病”科人员包括中医执业医师、医技人员、中药师、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专职医护人员二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5人,三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6人,中医类医护人员比例不低于70%。医技人员和中药师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

第十九条 “治未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及学历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当有一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三级中医医院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占科室医师比例不低于20%。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当有中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中医专业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科室医师比例不低于20%。

第二十条 “治未病”科医师应接受“治未病”服务的专业培训,掌握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治未病”科常用健康评估技术、干预技术操作、常用的预防调养方案或常见健康状态的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等,积累一定的健康评估及干预经验,如健康状态调养经验(包括药养食养和非药物疗法等)以及健康宣教经验等。

“治未病”科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医医师还应具备较高的健康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的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治未病”服务工作。

第二十一条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负责人应由从事中医专业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并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者担任。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同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二十二条 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应从事中医工作20年以上,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治未病”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学术带头人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学术发展方向,指导本科室的科研创新工作,指导重点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十三条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护理人员应接受“治未病”服务的专门培训,熟悉健康管理和中医预防保健基本知识,掌握“治未病”科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

第二十四条 在治未病科室初期建设阶段,医院应给与扶持,保证人员收入;在治未病科发展阶段,医院应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人员收入不低于医院平均水平。同时尽可能从医院层面为“治未病”科室从业人员提供可预期的职业发展前景,以保证人员的积极性与稳定性。

九、文化宣传

第二十五条 中医医院应根据本单位和“治未病”科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在“治未病”科、医院广场及有关区域加强中医“治未病”理念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特色和优势。

第二十六条 中医医院网站应设立内容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专栏(专题),以健康讲座、疾病预防保健沙龙等形式加强门诊及住院患者养生保健健康宣教。组建专家团队和中医健康讲师团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开展中医药健康巡回宣讲。编制实用性的中医科普养生资料,传播“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方法,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文化氛围。

十、附则

第二十七条 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以预防保健为特色的中医科室按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中医专科医院、民族医医院“治未病”科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2年12月发布的《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停止使用。

下载抓安全也要治未病(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安全也要治未病(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治未病实施方案

    嘉祥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

    治未病实施方案

    阿旗中医医院“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

    治未病工作计划

    五华县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2014年工作计划“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

    治未病年度工作计划

    篇一:2013年度治未病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 新沂市中医医院 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决定在港口门诊部筹建“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

    开展治未病工作总结

    开展“治未病”健康工作总结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对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这种强调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对存在问题的学生......

    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2012年富县中医院 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2012年度我院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为重点,深入推进中医药“治未病”,构建具有中医养生特色的预防保健服......

    201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

    高碑店市中医医院 2013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 根据《保定市区域中医药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为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