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工作制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工作制度
为了规范流动人口婚育信息交换工作,促进各市县通过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平台的应用,推进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的开展,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信息交换的范围和对象
信息交换范围和对象:15周岁—49周岁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其中分为重点对象和非重点对象两类,重点对象是指现孕的、当年生育的,未持有户籍地开具的全国统一格式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证明不规范的以及未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其他为非重点对象。
二、信息交换职责
县(区)级人口计生部门是进行流动人口信息交换活动的主体,直接负责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出查询通报和反馈。乡(镇)级计生部门和村(居)委会承担信息采集、录入、数据修订工作,并对数据质量负责。
三、信息交换内容
信息交换内容:流动人口基本信息、配偶信息、妊娠信息、子女信息、流入信息、流出信息、三查信息、手术服务信息、生育信息、社会抚养费信息、协查项目。
四、信息分类和时限
(一)协查信息。现居住地向户籍地,或户籍地向现居住地发出
请求核查并反馈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对象信息。重点对象中现孕的协查信息等级为“紧急”,要求对方在15日内予以反馈。其他对象的协查信息等级为“急”,要求对方在30日内予以反馈。
(二)服务管理信息。
有关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的管理信息需要对方接收并反馈,反馈时限为30日;其他服务管理信息,对方只需接收,时限为30日。
五、交换时间
每月20日为当月提交协查信息和服务管理信息截止日。现居住地和户籍地可随时提交查询信息和通报变动信息。每月27日为上月21日以后对方提交信息的接收和反馈信息的截止日。
六、统计周期
提交协查信息和服务管理信息情况的系统统计周期为:上月21日至当月20日;
接收、反馈信息情况的系统统计周期为:上月28日至当月27日(是对方上月21日至当月20日提交信息的接收和反馈情况的统计)。
七、信息交换应当遵守的原则(一)共同原则
1、交换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语言规范,文明礼貌。
2、坚持安全制度。信息交换操作人员不得将密码向无关人员泄露,非信息交换操作人员不得登录信息交换平台。市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变更密码,应及时告知省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处。
3、每个交换周期,作为户籍地(现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向现
居住地(户籍地)反馈流动人口信息的比率,必须是查询信息总数的95%。
(二)现居住地工作
1、现居住地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负责没有登记的流出人口个案基本信息建立(需要户籍地审核确认)、流入人口登记。
2、现居住地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在本地完成的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信息,包括生育信息、妊娠信息、三查信息、手术服务、社会抚养费征收信息。
3、现居住地负责对户籍地发送的协查信息进行反馈。
4、每个交换周期,作为现居住地的人口计生部门,提供流动人口查询信息个数不能有空白。
5、现居住地对于户籍地提出的查询信息,确实查找不到的,也要进行信息反馈。并在备注栏内说明理由。
(三)户籍地工作
1、户籍地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负责流出人口个案基本信息建立、流出人口登记。
2、户籍地负责户籍信息管理。
3、户籍地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在本地完成的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信息,包括生育信息、妊娠信息、三查信息、手术服务、社会抚养费征收信息。
4、户籍地负责对现居住地发送的协查信息进行反馈。
5、户籍地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现居住地发送协查或通报信息。
6、户籍地对查询和通报信息进行查找的程序依次是:育龄妇女数据库—手工台账—公安户籍管理。
7、户籍地对于现居住地提出的查询信息,确实查找不到的,也要进行信息反馈。并在备注栏内说明理由。
八、信息监控
省人口计生委每季度对各市县信息交换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分析通报,对于在信息交换工作中连续二次排序在后3名的市县,进行通报批评。省人口计生委将各市县信息交换的进度与质量,作为目标管理评估的依据。凡未按要求工作的,责成各市县(区)人口计生局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九、本制度自二○○九年 月 日起执行。
二○○九年 月 日
第二篇:延安市宝塔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工作制度
延安市宝塔区姚店镇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工作制度
一、镇流动人口计生办负责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工作的监控监督,指导各村《社区》计生工作,培训各村月报员、中心户长。
二、镇计生办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确定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三、镇流动人口计生办每周星期一至五登录平台,下载并分解流出(流入)人口的查询(反馈)信息,并查看交换情况、交换质量、统计分析、组合查询等模块,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及时了解上级工作要求,每周星期五对信息交换工作较差的地方进行一次催办,必要时现场督导。
四、各村、社区每月至少报五条信息,镇流动办收到信息后及时利用信息交换平台进行反馈,否则将通报批评或扣除相关人员奖金。
五、村、居委会、采油厂应坚持每周入户调查、登记流入育龄妇女,及时向镇计生办上报需要查询的流入育龄妇女信息,同时对镇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计生办提交需入户调查的流出育龄妇女,及时调查上报要反馈的信息。
六、镇计生办每月20日前接收反馈流出育龄妇女信息和提交需要查询的流入育龄妇女信息;每月6日前将提交、反馈育龄 1
妇女信息花名册上报区流动人口计生办。
七、镇流动人口计生办负责考评,对各地接收率、反馈率、特别是提交查询数量及比例、反馈信息质量、信息应用情况等进 行抽查,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
第三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xx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简 报
(第15期)
中共xx乡委员会创先 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4月22日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近日我乡计生办针对全乡流出人口进行了一次全面拉网式核查,对全乡外流人口2450人,办理了婚育证明的1024人,流出已婚妇女389人(其中无孩20人,一孩46人,二孩250人,多孩72人)。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一盘棋”工作方针,在全乡聘请流动人口协管员13名,利用夏收流动人口返乡的机会,发放宣传单提示流动人口回原籍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利用流出人口返乡机会进行生殖健康服务检查,督促落实节育手术和环孕情服务。夏收期间进行流动人口专项清理清查,在清查期间共清理出流动人口68人,补办证68人,全部录入GPL系统;按照流动人口“两地互考,信息共享”的原则,反馈流动 1 人口信息129条;督促寄回环孕检证明61份。通过这次活动靠实了流动人口底子,提高了我乡流动人口纳入率和管理率。
第四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制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制度
(一)信息建档。现居住地应即时为流动人口重点对象建立计划生育信息档案,进行动态跟踪;对信息有变更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更新有关资料。
(二)完善信息。查漏补缺完善数据有效性。针对数据库里质量不准确或有误的,要求街道一律登录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1、对照核对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出生日期、现居住地、户籍所在地等信息,同时也要在全员人口数据库中进行相应变更。
2、结合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卡,搞好因数据录入过程中的人为误差造成两者信息不一致的核对。
3、利用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本身已有的审核功能对重复管理、重复录入和无身份证号人员的核对和修改,及时删除重复管理对象。
(三)信息互换。实现个案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跟踪管理和服务,依托信息平台,实现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
1、流入地应向流出地通报的8项内容:①统计内有生育子女行为的;②统计内落实计划生育手术的;③统计内应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而未落实的;④统计内怀孕的(含符合政策核准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⑤未持有有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件的;⑥在本地接受孕情检查服务的;⑦婚育、节育情况有疑问的;⑧其他需要通报的情况。
2、对应通报信息,应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提交的信息应具有可查询性,不得缺少姓名、身份证号码、详细的常住地或户籍地址等要件。户籍地址应登记到村(社区居)委会一级。
3、户籍地接收到通报信息后,须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信息、更新户籍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数据库,并上传反馈信息。
4、规范制度提高协查反馈质量。建立日登录、周反馈工作制度:工作人员每天登录平台,了解平台动态并及时处理各项待办事宜。街道平台工作人员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完成需反馈信息的核实、补充、上报工作。
5、对协查的信息应及时接收,调查核实,有接收必反馈。对信息平台提供流动人口户籍地不详、姓名错误等数据,为降低“查无此人”比例,提高信息反馈率,工作人员从公安、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多方核实或在上级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数据库核查后才反馈。
(三)报表统计。社区每月2号前、街镇每月5日前必须提取保存国表《国家全员流动人口统计表》,省表《福建省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情况统计表》、《福建省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情况统计表》。
第五篇:流动人口信息
流动人口预警信息
春节已过,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城,流入地派出所流动人口数量逐步增加,渐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遂即诸多关于流动人口引起的一连串治安不安定因素一一浮出水面。例如:房客与房东之间的租房费用的问题,租房内被盗案件频发,外来人口之间矛盾纠纷数量骤增等。
一、流动人口现状及特点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总数1.2亿(国内有专家认为,应在1.7亿—2.1亿之间,外国专家认为最高到3.1亿)。
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6省流出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59.3%,其中四川693万人,安徽432万,湖南432万,江西356.3万人,河南305.4万人,湖北280万人。以下6省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68.5%。其中流入广东占35.5%,流入浙江占
8.7%,流入上海占7.4%,流入江苏占6%,流入北京占5.8%,流入福建占5.1%。
流动动向由“经济发达”和“资源程度”决定愈发显著。“空间距离远近决定流向”已被日益发达的交通而逐步忽视。女性外出规模和频率迅速提高,女性流动的主动性在加强。在农民工中,男性占57.4%,女性占42.6%,20—34岁人群占流出劳动力总量的54%,40岁以上的人群则呈递减的趋势。
外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外出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7%,30%左右劳动力具有专业技能的培训经历,近年来外出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流动总量的97%,其中第三产业占52.5%,外出务工已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渠道,2000年—2002年三年农民收入的总量中有47.8%来自外出务工的。
二、引起流动人口治安问题的因素
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的素质问题
流入地与外来人口的文化风俗
城镇城市化设施福利程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