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良贷款处理法律意见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法律指导意见
今年以来,我行零售贷款逾期率逐渐上升,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快,各级分支机构逾期贷款催收压力逐渐加大。由于我行开展资产业务时间较短,不良贷款处理工作经验不足,专业性不强,不良贷款处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值得关注。2009年,部分分行结合本分行实际情况,制定了不良贷款处理工作的法律指导文件,为我行不良贷款处理做出了有益探索。为规范统一全行不良贷款处理中相关法律工作,切实防范不良贷款处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提高不良贷款处理效率,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行内规章制度,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一章 总则
一、基本原则
不良贷款主要是指我行在经营中形成或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我行不良贷款处理中法律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不良贷款处理中法律工作要严格遵守法律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形式开展工作,防范法律风险。
(二)合规性原则 不良贷款处理中法律工作要严格遵循监管部门相关规定和我行相关规章制度,防范合规风险。
二、不良贷款处理的措施
不良贷款的处理措施包括直接扣收、通知催收、诉讼(仲裁)追偿、委托第三方追偿、刑事追偿、破产清偿、和解、以资抵债等方式。当事行应根据不良贷款债务人和担保人实际状况审慎选择处理措施。
三、不良贷款的处理程序
通过民事诉讼方式处理不良贷款的,应当遵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民事诉讼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邮银发„2009‟40号)的规定;通过其他方式处理不良贷款的,参照执行上述文件。
四、建立良好的不良贷款处理法律环境
各级机构应加强与法院、仲裁机构、检察院、公安经侦部门等司法机构和执法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不良贷款处理社会环境与法律环境,确保各种不良贷款处理措施有效施行。
第二章 不良贷款处理措施
一、直接扣收
当事行可以直接从借款人或保证人的账户扣收到期贷款本息。扣收是当事行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进行抵销。
(一)直接扣收的条件
1.我行与债务人之间互有债权,互有债务,具有相互对立 性。债务人在我行开立的账户有余额且为债务人所有的资金,不是第三人委托或托管的资金,如债务人开立的信托账户中的资金就不是债务人的资产,不可直接扣划。
2.我行与债务人各自的债权均已到了清偿期,即贷款已到期,债务人在我行的账户资金无期限限制或已到期限。如定期存款账户由于存在履行期间,行使抵销权受到“双方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或到期”的限制,不能对上述账户任意行使抵销权,只能待存款到期时才能行使抵销权,当事行在该定期存款到期前可以办理止付手续。
3.我行与债务人之间相互债权、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即均为金钱债权。
4.抵销债权须是合法的,且抵销没有违法。无效的债权或者不成立的债权不能进行抵销,同时抵销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规定。
(二)直接扣收抵销的程序
当事行在主张抵销时应当向债务人发送通知函。抵销自通知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三)直接扣收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对债务人的直接扣收可以导致连带保证情况下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
当事行与债务人就扣收抵销有约定的(如借款合同中有抵消约定)按照约定进行扣收抵销,不受前条直接扣收抵销条件的限制。
二、通知催收
通知债务人还款,是当事行主张权利,以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的处理措施。为防止逾期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导致丧失法律保护,当事行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债务人及时通知催收。当事行可以自行向债务人发送催款通知书催收,也可以委托律师向债务人发送律师函催收。
(一)发送催款通知书的基本要求
1.贷款逾期以后,当事行应当根据情况在诉讼时效内向借款人发送“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
2.“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应附有回执,向借款人发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一定要按照法律规定让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在“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回执上签字和盖章,确保手续的合法性,证据的可采性。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二)通知催收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1.对于保证贷款,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当事行应当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或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向保证人发出催款通知书,由保证人签字盖章。当借款人、保证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财务部门负责人等有关人员拒绝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盖章时,当事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诉讼、仲裁等进一步的清收措施。2.通过特快专递的形式向借款人或担保人寄发“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要在特快专递填单上尽可能详细注明催收通知的主要内容:如哪笔债务,债务人、债权金额、催收的意思表示等内容,以达到对方一经签收即使未在催收通知上签字盖章也能产生主张权利的效果。但要注意应及时向邮局索要对方已签收的证明,防止因邮局的签收凭据只在一定期间内保留而丧失。
3.当事行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公证方式发送催收通知书。公证催收的方式:一种是现场公证催收,就是债务人拒签的情况下,由公证员现场送达催收通知,使用这种催收方式应注意催收时应有债务人或债务人的员工或同居亲属在场;另一种是公证邮寄催收,主要适用于异地的债务人。公证文书应采用《公证暂行条列》规定的文本;
4.对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当事行可采取措施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向债务人发出催款通知书,由债务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盖章。
(三)律师函催收
当事行可根据需要委托律师事务所发出《律师函》催收。通过律师函达到提醒收函人尽快履行约定或者法定义务的作用。要求借款人限期清偿违约本息。
当事行采用律师函催收的,应当要求承办律师提供可作为催收证据的书面材料。在准备对债务人采取保全措施时不宜使用律师函催收。
三、申请支付令
支付令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义务的法律文书,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
(一)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1.贷款已经到期或根据合同约定已经提前到期; 2.当事行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
3.当事行能够向法院提供用于送达支付令的债务人的准确住址。
(二)申请支付令的一般程序 1.支付令的申请。
当事行决定采用支付令方式处理的,应当向有管辖权的基层法院提交《支付令申请书》。《支付令申请书》的基本内容包括: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应当分别写明申请人(当事行)、被申请人(债务人)的基本情况,自然人的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电话。有委托代理人的,应写明委托代理人的基本情况;委托代理人是律师的,写明律师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2)请求事项。应写明要求债务人支付财物的名称和具体数量。
(3)事实与理由。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下述几方面进行叙述: 一是写明债权标的物是金钱还是有价证券,债权数额,债权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约定的归还期限;有无债权文书、对债权文书有无争议;二是说明当事行和被申请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申请支付的标的物不存在相互折抵计算的问题;三是说明债务已到偿还期限,当事行曾向被申请人追讨,被申请人应当偿还,但被申请人却不予偿还的经过;四是引用法律条文,作为提出申请的依据。
2.支付令的执行。
债务人收到支付令后的15日内既不主动履行债务又不提出异议,支付令发生法律效力,生效的支付令与生效的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当事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债务人提出异议,则支付令自动失效。当事行应及时采取其他处理措施。
(三)申请支付令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1.债务人对支付令的异议应当针对债务本身,并以书面方式提出,口头异议或仅表示缺乏清偿能力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
2.申请支付令催讨债务能够导致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但是,连带责任保证情况下保证债务诉讼时效除外。因此,在申请支付令的同时,对保证人的正常催收工作仍要继续进行。否则容易造成超过担保期限丧失对担保人追索的权利。
3.当事行应当结合支付令的申请条件和当地法院对支付令的认可程度,综合评估贷款逾期时间、还款意愿、法律成本、可能达到的效果等多种因素后决定是否采用申请支付令的形式处 理。
4.当事行已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的,不宜再申请支付令。
四、公证强制执行
根据法律规定,经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到期后,债务人拒不履行时,这种债权文书便可成为执行依据,与生效的判决书、调解书、仲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当事行对于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可以采取公证强制执行的方式处理。
(一)公证强制执行的条件
1.当事行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文书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
2.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当事行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异议;
3.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
(二)公证强制执行的程序 1.申请执行证书。
对经过公证,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借款合同或补充协议等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当事行可以向原公证机关申请执行证书。申请时应当提供债权文书、原公证书和可证明债务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债务的相关证据。债务人已经履行的部分,在执行证书中予以扣除。因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而发生的违约金、利息、滞纳金等,当事行可以向原公证机关 要求列入执行标的。
未经公证的符合条件的借款合同、协议、借据、欠单等债权文书逾期后,当事行可以要求债务人同意公证并接受强制执行。当事行申请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机关征求债务人的意见后,且债务人同意公证并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该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2.申请强制执行。
取得执行证书后,凭原公证书及执行证书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有抵押、质押担保的借款合同,经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可以将抵押(质押)合同与借款合同一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不予强制执行抵押(质押)合同的,应及时就抵押权(质权)的实现另行起诉。
五、诉讼(仲裁)
(一)诉讼(仲裁)的基本条件
采用诉讼(仲裁)方式处理不良贷款的,当事行应根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民事诉讼工作管理办法》,在论证诉讼(仲裁)可行性的基础上,确定诉讼方案。我行胜诉的,应按照生效法律文书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债务人(担保人)履行或申请执行,尽快回收现金和其他资产。我行败诉且判决、裁决或裁定违法、显失公平的,应及时上诉。必要时,应提起申诉,并保留相应记录。
采取仲裁方式处理不良贷款,取决于我行与借款人之间是否存在仲裁条款或达成仲裁协议。
(二)诉讼(仲裁)的基本程序 1.诉前论证。
诉前论证应当以审查案件事实和起诉理由为基础,重点对下列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诉讼方案:
(1)诉讼事项基本事实的判断及法律关系定性;(2)现有证据的充分性及证明效力;(3)诉讼(仲裁)成本分析;
(4)诉讼(仲裁)风险、应对策略及诉讼(仲裁)结果预测;
(5)财产保全及诉后执行情况预测;(6)分拆诉讼(仲裁)标的可行性;(7)采取非诉讼手段清收的可能性;(8)选择最适合的法律手段。2.诉讼(仲裁)的提起。
应当根据债务人(含担保人)可供执行财产状况以及抵(质)押物状况,合理确定诉讼(仲裁)目标和标的金额,制定周密、可行的诉讼(仲裁)方案,不得盲目提起诉讼(仲裁)。
诉讼(仲裁)管辖机构一般应当首先选择相关债权文书(如借款合同)约定的管辖机构,管辖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可以选择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借款合同的合同履行地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贷款人的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当事行应本着有利、方便的原则选择管辖机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经有权机构审议决定,可以不予起 诉(申请仲裁):
(1)借款人、担保人均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我行尚有未能收回的债权;
(2)借款人死亡或依法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我行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3)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且无财产可执行,我行尚有未能收回的债权;
(4)借款人对我行负有多份债务,其中一份债务已申请强制执行且无效果,其他债务既无法履行,也无偿债担保;
(5)借款人或担保人无财产可执行;
(6)没有胜诉的可能、胜诉后收回资产可能性很小、诉讼成本大于诉讼效益或者单纯为了保持诉讼时效而起诉的;
(7)有其他不能起诉(申请仲裁)的因素。3.诉讼(仲裁)管理。
案件起诉以后,当事行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了解有关信息,适时调整诉讼策略,努力实现诉讼目标,争取最有利的诉讼结果。
4.诉讼(仲裁)的执行。
债务人不履行生效裁决的,当事行应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撤销或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行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执行中,因发生法定事由当事行申请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人,法院不予变更或追加的,当事行可以向原仲裁机构申请确定新的被执行人,然后申请法院执行新的被执行人。
六、委托第三方追偿
采用委托第三方追偿不良贷款的,应在对不良贷款的债权价值做出独立判断的基础上,结合不良贷款追偿的难易程度、代理方追偿能力和代理效果,合理确定委托费用,并对代理方的代理行为进行动态监督。
采用风险代理方式的,应严格委托标准,择优选择代理方,明确授权范围、代理期限,合理确定费用标准和支付方式等内容,并加强对代理方的监督考核。风险代理收费的最高收费金额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
(一)受托人的选择
委托第三方追偿不良贷款的受托人分别为: 列入可疑类、损失类的不良贷款及我行有追索权的已核销呆账类不良贷款的受托人为金融机构及其他适宜进行委托清收的主体,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信贷类胜诉未执结案件所涉及不良贷款的受托人为律师事务所及其他适宜进行委托清收的主体。总行特定委托不良贷款的受托人由总行另行规定。
我行在职员工及直接从事资产处置、审查、审批工作员工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受托人;由后者投资或者担任主要管理职位的经济组织也不得担任受托人。
当事行应对拟受托人的资质、信誉、履约能力、人员素质等 方面进行评估,择优选择推荐受托人。
受托人的选择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和招标方式。
协议方式是指当事行与拟受托人就委托清收不良贷款、委托清收费用(率)、委托方式、双方权利义务等事项进行直接协商,并确定受托人。
招标方式是指当事行将拟委托清收不良贷款、委托清收费用(率)、委托方式、委托协议等信息,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或向三个以上具备受托清收能力、资信良好的拟受托主体发出投标邀请书,由当事行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人的资质、能力、投标价格等进行评审和比较,并确定受托人。
单户胜诉未执结标的金额(500万元)以上(含)的不良贷款的受托人由一级分行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确定。
(二)委托清收协议的签订与终止 1.委托清收协议的签订。
当事行应当与受托人签订委托清收协议,一级分行要逐步统一制定委托清收协议文本。委托清收协议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严格规范受托人的清收行为,确保受托人依法清收,防范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委托清收协议应根据不良贷款的清收难度约定有效期限,有效期限通常约定为一年。
2.委托清收协议的终止。
不良贷款委托清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清收协议终止, 受托人有过错且给我行造成损失的,当事行应依法追究其责任:
(1)法律、国家政策变化致使委托清收协议履行不能的;(2)受托人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受托人资格的;
(3)受托人截留、隐匿或私分受托不良贷款项下回收现金和其他资产的;
(4)受托人采取违法违规方式清收委托不良贷款的;(5)受托人未履行或者严重违反委托清收协议约定的相关义务的;
(6)未经我行同意,受托人越权代理的;(7)其它损害我行利益的情形。
七、破产清偿
破产清偿方式主要适用于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情形。
债务人破产清偿时,当事行应及时向法院申报债权,提交有关证明文件。破产清偿过程中,当事行应积极参加债权人会议,密切关注破产清算进程,发现破产方案有疑点、破产过程中存在损害我行权益的行为和显失公平的裁定、破产企业有逃废债嫌疑的,应及时向破产清算组主张债权,向债权人委员会、上级行和监管部门报告,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依法最大限度地维护我行权益。
对不符合破产条件,债务人、地方政府利用破产逃避债务的,当事行应及时向受理破产的法院提出异议,并向上级行报告。
涉及到我行重大实体权益的处分应当遵循总行相关规定的要求。
八、涉嫌犯罪的不良贷款处理 当事行在不良贷款处理工作中发现借款人存在欺诈行为,可能构成犯罪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采用刑事手段处理。
(一)借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取欺骗手段贷款,骗取的贷款被该单位占有、使用或处分的,当事行可要求借款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借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该单位的名义对外签订借款合同,将取得的贷款部分或全部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当事行应向该借款单位要求对借款合同承担民事责任。
(三)个人借用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以出借单位名义签订借款合同,骗取贷款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当事行可以向出借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的单位要求承担赔偿责任。
(四)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或者私刻单位的公章签订借款合同,骗取贷款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的,如有证据表明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当事行的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当事行可以要求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五)企业承包、租赁经营合同期满后,企业按规定办理了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登记,而企业法人未采取有效措施收回其公章、业务介绍信,或者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通知我行,致原企业承包人、租赁人得以用原承包、租赁企业的名义与我行签订借款合同,骗取贷款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当事行可以要求该企业承 担赔偿责任。
(六)单位聘用的人员被解聘后,或者受单位委托保管公章的人员被解除委托后,单位未及时收回其公章,行为人擅自利用保留的原单位公章签订借款合同,骗取贷款占为己有构成犯罪,当事行可以要求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九、和解
为最大限度实现债权,各级当事行可以在不良贷款处理程序中与债务人或保证人和解,变更贷款合同或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债务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
(一)诉讼外签订和解协议
当事行可以在司法程序启动前与债务人或保证人达成和解;采用修改债务条款方式达成和解的,应与债务人或保证人以书面形式订立和解协议。
修改债务条款方式主要适用于债务人有还款意愿,但生产经营暂时遇到困难,为降低其还款压力,对原债务合同约定的币种、利率、期限进行调整,或为增加担保能力调整担保方式的情形。以减免息等方式修改债务条款的应事先调查债务人和担保人的偿债能力,具体包括:
1.债务人生产经营现状、财务状况、筹集资金能力等。2.贷款基本情况。包括贷款现状及形成过程、贷款抵押担保情况。属保证担保贷款,应调查担保人经营状况等;属抵(质)押贷款,应调查抵(质)押物的整体概况、原值、现值、抵(质)押合法性、变现难易程度情况等。3.已采取的清收保全措施及效果。
4.债务人、担保人以及其他还款义务人还款来源的合法性情况。
5.其他可能影响债务人偿债能力的信息。
修改债务条款应坚持降低风险、带动收回、减少损失的原则,在不改变原贷款形态、不重新签订借款合同、不更换借据前提下,通过与债务人(担保人)签订协议补充的方式修改原债务条款,审慎订立新债务条款。
当事行应对债务人(担保人)偿债能力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对仍能够产生现金流、具有筹资能力、贷款风险可控的法人类债务人,审慎选择调整还款币种、还款期限、贷款利率、担保方式等修改债务条款种类。调整还款币种、贷款利率、担保方式等债务条款的,当事行应与债务人(担保人)重新签订还款计划,督促债务人(担保人)履行约定义务。债务人(担保人)未履约的,应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并恢复执行原债务条款(应在新债务条款中作此约定)。
(二)司法程序中的和解
在司法程序中达成和解的,应同时请求法院将和解协议副本附卷。
债务人不履行和解协议或有隐藏、转移、变卖财产等逃债行为的,当事行应及时采取保全措施、起诉或申请恢复执行。执行程序中的和解如执行法院因超过申请执行期限不予恢复执行,当事行可考虑依据新的和解协议另行起诉。当事行取得生效法律文书后,申请强制执行前,债务人自愿履行,但要求债务延期或减让,当事行可以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替代法院生效判决。当事行一旦与债务人达成新的协议,则判决所确认的债务即视为已履行。如债务人未按协议履行债务,当事行不能再对原生效判决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只能依新协议为依据另行向法院起诉。因此,当事行应谨慎运用诉讼中的协议履行手段,一般不宜在申请强制执行前与债务人订立还款协议。
执行中,被执行人有正当理由,且有还债诚意并明确承诺还债期限的,在其或第三人向法院提供充分担保的情况下,当事行可同意其暂缓执行,担保如有期限,暂缓期限应与担保期限一致,但暂缓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因特殊事由需要延长的,可以向法院申请适当延长,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当事行应要求执行法院就此制作执行笔录。被执行人或其担保人以财产向法院提供执行担保的,当事行应要求其依据《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担保物的种类、性质,将担保物移交执行法院,或依法到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十、以资抵债
当事行在不良贷款处理中接受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应重点关注抵债资产的产权和实物状况、评估价值、维护费用、升(贬)值趋势以及变现能力等因素,谨慎确定抵债资产抵偿的债权数额,对剩余债权继续保留追偿权。要根据有关制度,按照审慎接收、合法取得的原则,尽可能选择价值稳定、易保管、易变现,债务人或保证人拥有合法所有权或处分权,没有法律争议,且未 负担其他权利限制(如抵押权)的资产抵债,并及时办理确权手续。
诉讼外采取以资抵债方式和解的。当事行应事先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分析日常管理信息、现场调查取证的方式,全面获取拟收取抵债资产的有效信息。收取抵债资产应重点调查以下内容:
1.债务人(担保人)基本情况。包括债务人(担保人)概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
2.我行贷款情况。包括贷款基本情况、贷款形成过程、担保情况、管理成效等。
3.资产产权及性状。包括实物现状、使用情况、产权状况、存在瑕疵、管理和处置障碍等。
4.资产价值信息。包括资产收取评估价、市场调查价、政府指导价、协商谈判价、其它途径获得的价格信息和收益信息等。
5.预计管理成本。包括交易成本、管理成本、折旧损失等。诉讼中以以资抵债方式处理不良贷款的,除价值不贵重的动产、有市价或者其价格依照通常方法容易确定的财产外,当事行应当自行委托或申请法院委托依法设立并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抵债资产进行价格评估。
抵债资产属国有资产的,应委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可的具有国有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价格不合理的,当事行应当在收到评估报告后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法院提出异议。如有证据证明评估机构、评估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评估资质或者评估程序严重违法,当事行可以向法院申请重新委托评估。执行中以资抵债的,应请求法院做出以资抵债的裁定,需要相关部门办理过户手续的,还应请求法院向相关部门做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并及时办理过户手续。动产抵债的,其所有权自该动产交付当事行时起转移。不动产、有登记的特定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抵债的,该不动产、特定动产的所有权、其他财产权自抵债裁定送达债权行时转移。法院裁定抵债后,除有依法不能移交的情形外,应当于裁定送达后十五日内,将抵债资产移交债权行,被执行人或者第三人占有抵债资产应当移交而拒不移交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债务人提供的下列财产一般不宜作为抵债资产接受: 1.权利归属不明确、有争议或负担有抵押权或其他在先权利的资产,如未缴足土地出让金的土地使用权,已租赁给第三方使用且租赁期较长的财产。
2.债务人与他人共有且抵债行为未取得共有人同意的资产。
3. 涉及诉讼纠纷或被法院在另案中查封、扣押或采取其他保全措施的财产。
4.依法不能自由转让的财产、非法取得的财产,如社会公益设施,国家专控设备和军用设备,非法、违规、违章建筑物等。
5.预计保管、维护、处理费用高于变现价值的财产。
第三章 不良贷款处理中的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是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申 请执行前,为保证判决的执行或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分的保护性措施。为保证贷款债权得以实现,当事行可以在诉讼前、诉讼中向法院请求财产保全,查封、扣押、冻结借款人或保证人的有关财产。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当事行应审慎、准确提出保全申请,避免错误保全。
一、财产保全的条件
当事行发现实际控制着可用于偿债资产的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有出于恶意或非恶意地变卖、挥霍、转移、隐匿、毁损或抽逃可偿债资产的行为或可用于偿债资产因非人为的自然原因难以保存,如风雨侵蚀、日晒雨淋等使该物体发生质变,可能导致有关财产灭失或因被转移、隐匿等,不易找到而给执行带来困难的,可以在起诉前或诉讼中申请法院保全财产。
二、财产保全的程序
(一)财产保全的申请
诉前财产保全,当事行应当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诉讼中财产保全可以在起诉同时也可以在起诉以后向受诉人民法院申请。
(二)担保
当事行提出财产保全的,应当根据人民法院要求的方式和金额提供担保。担保形式可以是我行出具的银行保函。
(三)起诉
当事行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的,应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 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否则法院将解除保全措施。
(四)仲裁中的财产保全
不良贷款处理适用仲裁程序的,当事行应按照申请仲裁时提交给仲裁委员会的文件再提交一式三份,连同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公函,由仲裁委员会转交给被申请人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作出保全裁定。
(五)财产保全效力维持
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灭失或者毁损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及于该财产的替代物、赔偿款。当事行可主张就该替代物、赔偿款受偿,但应当及时申请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该替代物、赔偿款。
法院冻结债务人或保证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当事行应及时向保全法院办理延期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述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防止因超过保全期限导致偿债资产流失。
三、财产保全的具体措施
(一)债务人财产调查
当事行应事先做好债务人和保证人财产调查工作,要灵活采用多种措施,查找债务人和保证人可供清偿贷款债权的财产。
当事行可以到工商管理部门查询债务人或保证人的对外投 资情况及股东、注册资本情况,到机动车管理部门查询债务人或保证人车辆情况,到国土资源、房屋、林业、国有资产等管理部门查询债务人不动产情况,到国家专利局、商标局、版权局查询债务人知识产权情况。请求法院到企业开户银行查询被执行人银行存款。
法院实行协助调查令制度的,当事行可以通过请求法院颁发协助调查令的方式查找债务人和保证人财产。
(二)不动产的保全
对债务人和保证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行可以请求执行法院查封,变价受偿。查封土地使用权的效力及于地上建筑物,但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分属债务人与他人的除外。地上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的登记机关不是同一机关的,当事行应当请求法院分别进行查封并办理查封登记。
债务人和保证人全部或部分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但尚未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对该土地使用权或其分割部分进行预查封。
债务人和保证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全部缴纳土地出让金,政府有关部门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当事行可以向法院主张就政府退还的债务人和保证人土地出让金受偿。
当事行在保全或执行中发现有关部门恶意将已设定抵押担保的土地使用权收回或注销,或因其他过错导致抵押权落空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其违法行政行为或判令其赔偿损失。债务人和保证人可供执行财产或抵押财产为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经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协商后裁定予以处理,就转让所得扣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及有关税费后受偿。
对登记在债务人和保证人名下的房屋,当事行可以请求执行法院查封,变价受偿。查封房屋的同时应当同时查封该房屋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但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分属债务人与他人的除外。
下列房屋虽未进行房屋所有权登记,当事行可以请求执行法院进行预查封,待产权登记后可以请求执行法院变价:
1.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债务人和保证人的,其已办理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且尚未出售的房屋。
2.债务人和保证人购买的已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了房屋权属初始登记的房屋。
3.债务人和保证人购买的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或者商品房预告登记的房屋。
登记在案外人名下的土地使用权、房屋,登记名义人(案外人)书面认可该土地、房屋实际属于债务人和保证人时,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采取查封措施。如果登记名义人否认该土地、房屋属于债务人和保证人,而法院、放贷债权行认为登记为虚假时,当事行须另行提起诉讼或者通过其他程序,撤销该登记并登记在债务人和保证人名下之后,才可以采取查封措施。
债务人和保证人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在另案中已被法院查封的,当事行仍然可以请求法院对该不动产进行轮候查封。先查封 依法解除的,轮候查封将自动转为查封。
债务人和保证人名下有在建工程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对在建工程及其土地使用权进行查封,变价受偿。申请查封在建工程,应当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三)股权投资权益与收益的保全
对债务人和保证人在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法人企业中持有的股权或投资权益,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冻结,并在执行阶段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或以其他方式转让。
对债务人和保证人从有关企业中应得的已到期的股息或红利等收益,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裁定禁止债务人或保证人提取,禁止有关企业向债务人和保证人支付,并请求裁定有关企业直接向债权行支付。对债务人和保证人预期从有关企业中应得的股息或红利等收益,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采取冻结措施,禁止到期后债务人和保证人提取,禁止有关企业向债务人和保证人支付。到期后当事行可以在执行阶段请求法院从有关企业提取。
有关企业收到法院发出的协助冻结通知后,擅自向债务人和保证人支付股息或红利,或擅自为债务人和保证人办理已冻结股权的转移手续,造成已转移的财产无法追回的,当事行可以要求该企业在所支付的股息或红利或转移的股权价值范围内承担责任。
(四)租赁物及租金收益的保全
债务人和保证人将其财产、设备租赁给他人管理、使用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就租赁物变价受偿,或裁定取得租赁物的所 有权,也可以请求法院直接执行租金收益受偿。在对租赁物变现时,应当注意保护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避免因此导致买卖无效。
(五)证券经营机构及证券投资者的保全
债务人和保证人为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冻结、划拨其在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及其异地清算代理机构缴存的自营业务交易清算资金。有自营账户的,应冻结、划拨其自营账户中的资金;未开设自营账户而进行自营业务的,依法可以冻结其账户上的清算资金,但暂时不得划拨。如果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在法院规定的合理期限内举证证明被冻结的上述清算资金是其他投资者的,应当对清算资金解除冻结。否则,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划拨已冻结的资金。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的交易席位系该机构向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申购的用以参加交易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对证券经营机构的交易席位进行财产保全或执行。
债务人和保证人为证券(期货)投资者时,可以请求法院冻结、划拨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清算账户中该投资者的相应部分资金。
证券经营机构在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债券实物代保管处托管的债券,是其自营或代销的其他投资者的债券。当证券经营机构或投资者为债务人时,如果该债务人托管的债券未作回购质押,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依法冻结、提取。
(六)共有财产的保全 查找到的财产系债务人与他人共有,其份额不能确定导致难以执行的,当事行可以代位提起财产分割诉讼,确认债务人的共有份额,就该共有份额申请强制执行。
(七)债务人和保证人在转让程序中财产的保全
债务人和保证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但尚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查封、扣押、冻结该财产;如第三人已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且对此没有过错,不能查封、扣押、冻结该财产;如当事行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通过出卖财产逃避执行的,可以申请法院保全或执行该财产。
债务人和保证人购买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当事行在向第三人支付剩余价款或者第三人同意剩余价款从该财产变价款中优先支付的条件下,可以申请保全或执行该财产。
债务人和保证人将其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根据合同约定债务人或保证人保留所有权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该财产;如第三人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向法院交付全部余款,当事行可以申请保全或执行该款项。
债务人和保证人购买第三人的财产,已经支付部分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第三人依合同约定保留所有权,当事行可在向第三人支付剩余价款或者第三人书面同意剩余价款从该财产变价款中优先支付的条件下,申请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 依法解除合同,法院解除已经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当事行可以申请保全或执行债务人和保证人因支付价款而形成的对该第三人的债权。
(八)债务人到期债权的保全
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当事行可以对该第三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在执行程序中,当事行也可以申请法院执行该到期债权。第三人在指定期间内提出异议并为法院支持,当事行认为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可以另行对该第三人提起代位权诉讼。
(九)担保物权的保全
当事行对法院在另案中查封、扣押或冻结的财产享有担保物权,应当及时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或申请参与分配,并主张优先受偿权;如因未收到通知而未参与分配,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已经完成的清偿或者分配。
第四章 不良贷款处理中的司法执行
当事行取得以下生效法律文书,债务人在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予履行的,可以向有关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法院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
2.法院生效的支付令;
3.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
4.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 的债权文书;
5.经法院裁定承认其效力的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以及国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
因机构调整导致当事行名称变更的,应当向执行法院提供机构调整的相关证明材料。
一、司法执行的申请
对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当事行应在法定申请执行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避免因超时限导致债权落空。
(一)执行管辖
法院做出的生效法律文书,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应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执行。因执行法院缺乏执行力度或其他原因,导致案件难以执行的,当事行或其上级行可以向执行法院的上级法院请求督促执行、指定其他法院执行或提级执行。
(二)申请执行的期限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三)申请执行的数额
申请执行的数额一般包括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本金、利息以及因债务人未在法定期间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导致的迟延履行利息。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不足的,当事行应合理确定申请执行金额。
(四)申请执行的费用
当事行应依照有关规定,及时交纳申请执行费。执行法院允许缓交申请执行费的,应积极争取缓交,待实际执行回财产后,从执行回财产中扣收。执行收回财产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先冲销垫付的诉讼费、执行费等费用,减少诉讼费用垫付。
二、执行标的的确定
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一般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车辆、设备、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动产;房产、地产、林产、种植物等不动产;知识产权;对外享有的债权;对外投资取得的股权及相应的股息、红利;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财产。
当事行在申请执行时应注意,根据有关规定,以下财产不能强制执行:
(一)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家庭生活物品、生活费用、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超过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 品后,予以执行。
(二)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
(三)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
(四)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荣誉表彰的物品;
(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同外国、国际组织缔结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免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六)金融机构交存在人民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备付金,及其营业场所、运钞车;
(七)国家机关的国库款、财政经费账户及办公用房、车辆等办公必需品;
(八)军队、武警部队一类保密单位开设的“特种预算存款”、“特种其他存款”和连队账户的存款,但军队、武警部队的其余存款可以冻结和扣划;
(九)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专户管理,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
(十)社会保险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
(十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
(十二)证券交易保证金;
(十三)封闭贷款结算专户中的款项。
三、恢复执行
案件因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被执行法院裁定中止执行的,当事行如发现被执行人新的财产或新的财产线索,应当立即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四、多个债权人对同一债务人申请执行
在债务人是法人的情形,多个债权人均对债务人申请执行,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权,且其多数财产在其他执行案件中被法院冻结、扣押,当事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如债务人未经清理或清算而撤销、注销或歇业,其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或在其他情形下,执行法院对法人适用参与分配程序的,也可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
在债务人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的情形,债务人在另案中被执行,其大部财产已被查封、扣押、冻结,当事行已经取得执行依据,发现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权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法院申请参与分配,申请书应写明参与分配和被执行人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事实和理由,并附执行依据。
第五章 不良贷款处理工作中的其他法律问题
一、证据的收集与提供
当事行在不良贷款处理中应当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及时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证据。
(一)证据的收集
对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以及确因客观原因我
行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当事行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申请法院调查收集。
当事行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但应注意,是否准许延长举证期限,由法院决定。
当事行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的,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二)证据的种类
当事行一般应当收集并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含补充协议)、借据、提款凭证等涉及债权成立及具体数额的相关证据资料;
2.诉讼时效是否连续的相关证明材料(例如,处理通知单及与该贷款有关的电报、传真、函件等);
3.债务人和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及债务履行能力证明材料; 3.抵押物或者质物的现有状况、价值及权属关系证明; 4.债权债务变更材料;
5.已经采取非诉讼手段清收的情况及效果说明; 6.与本案有关的其他资料。
(三)证据的提交
贷款管理部门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根据案情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
二、变更、追加催收对象
当事行在诉讼中发现债务人或保证人有以下情形的,可以变更、追加催收对象:
(一)债务人为无法人资格的私营独资企业,无能力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裁定执行该独资企业业主的其他财产。
(二)债务人为个人合伙组织或合伙型联营企业,无能力履行还款义务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追加该合伙组织的合伙人或参加该联营企业的法人为被告或被执行人。
(三)债务人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不能清偿债务时,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裁定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企业法人直接经营管理的财产仍不能清偿债务的,可以申请法院裁定执行该企业法人其他分支机构的财产。
(四)债务人或保证人未依照法定程序分立为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变更、追加分立后存续的企业为被告。债务人或保证人未依照法定程序与其他企业合并或被兼并,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变更合并后的企业或兼并企业为被告。
(五)债务人或保证人无财产可用于清偿债务的,当事行发现其股东(开办单位)虚假出资、出资不足或抽逃出资的,可以请求法院变更或追加其股东(开办单位)为被告或被执行人,在出资不足范围内承担责任;如其实际没有出资或出资达不到有关规定确定的最低资本金要求,以及不具备企业法人其他条件的,可以直接要求其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六)债务人或保证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其股东(上级主管部门、开办单位)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致使债务人或保证人无遗留财产清偿债务或遗留财产不足清偿的,可以请求法院追加其股东(上级主管部门、开办单位)为被告或被执行人,在所接受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
(七)债务人或保证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如当事行有理由怀疑被执行人股东(开办单位)有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行为的,可以申请法院委托有关机构对债务人或保证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八)债务人或保证人未经清算即注销,债务人或保证人的股东(开办单位)在办理注销手续时承诺由其偿还债权债务,或做出债务已清理完毕的虚假陈述的,当事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或追加其为被告或被执行人;法院不予变更或追加的,可以对其另行提起诉讼。
(九)债务人或保证人依法改制,原企业的债务由改制后企业承担,当事行应向法院申请变更新设立的企业为被告或被执行人。
(十)债务人以其部分财产和相应债务与他人组建新公司,当事行认可的,由新组建的公司承担相应债务部分民事责任。债务人对所转移的债务未通知当事行或者虽通知当事行,而当事行未予认可的,仍应由原企业承担民事责任;执行中发现原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当事行可以申请追加新设公司为被执行人,由其在所接收的财产范围内与原企业承担连带民事责任。
债务人以其优质财产与他人组建新公司,而将债务留在原企业,新设公司应当在所接收的财产范围内与原企业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当事行可以申请追加新设公司为被告或被执行人。
上述情形,当事行也可以对新设公司另行提起诉讼。
(十一)债务人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可以申请变更其继承人、受遗赠人、遗嘱执行人、遗产管理人、财产代管人或无偿占有、接收遗产的第三人为被告或被执行人。
(十二)不良贷款用于借款人夫妻共同生活形成夫妻共同债务,借款人财产不足的,当事行可以申请追加其配偶为被告或被执行人;债务人与其配偶已离婚,当事行仍可申请追加依法应承担债务的配偶为被告或被执行人。
三、诉讼时效和权利除斥期间管理
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除斥期间是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
当事行应当按照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不良贷款建立诉讼时效和权利除斥期间管理机制。运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机制维持不良贷款诉讼时效的有效性,对已超过诉讼时效的不良贷款应尽量采取相关补救措施,争取不良贷款债权恢复诉讼时效,尽量不出现丧失诉讼时效的情况。对于有除斥期间的权利应在期间内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行使权利,防止权利丧失。
(一)不良贷款处理中的诉讼时效管理应当注意的事项
1.借款合同约定分期还款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如借款合同被撤销,返还已发放贷款资金、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3.当事行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视为主张权利,能够导致时效中断。
4.当事行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贷款债权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但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5.当事行可以要求债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以中断诉讼时效。
6.当事行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可认定对我行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7.当事行与债务人对账,债务人在对账凭证上签字盖章的,可认为时效中断。
8.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债务人向当事行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的,可视为新的时效期间。
(二)不良贷款处理中几种重要的除斥期间 1.合同法中的撤销权。
2.担保法中的保证期间。
3.当事行向个人独资企业发放贷款的,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贷款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当事行在5年内未向原投资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四、不良贷款债务人逃废债务行为的法律应对措施
(一)低价转让财产
不良贷款处理中,发现债务人或保证人无偿或以明显低价转让其财产,当事行可以依据《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请求法院撤销转让行为并执行转让财产。
(二)债务人或抵押人转让已抵押财产
不良贷款处理中,发现债务人或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当事行可以依据《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转让无效或直接对抵押财产行使抵押权。
(三)转移执行财产
执行程序中,其他单位和个人持有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票证,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经拍卖、变卖或裁定以物抵债后,需从现占有人处交付给当事行或买受人的,在接到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或通知书后,协同被执行人转移财物或票证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责令其限期追回;逾期未追回的,可以请求执行法院追加其为被执行人,在转移财产价值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四)破产逃债
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为了逃避债务而申请破产的,当事
行可以向受理法院提出异议,请求驳回债务人破产申请。法院经审理宣告债务人破产的,当事行可以在法院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诉。
五、不良贷款处理的法律档案管理
不良贷款处理法律档案是不良贷款处理法律工作需要使用及处理中形成的各类文件的集合,是不良贷款处理法律工作的基础资料。各级行应当注意整理和保存不良贷款处理法律档案。
不良贷款处理法律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债务人和担保人(如有)主体资格的法律文件; 2.债务人和担保人(如有)就不良贷款形成和提供担保的内部授权文件;
3.各类合同文本、补充协议及就不良贷款达成的任何书面意见;
4.合同履行过程中形成的借据、催收通知等法律文件; 5.各类担保权属证明文件或登记证书; 6.不良贷款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件;
7.贷款发放、管理和处置过程中的各类法律意见书; 8.债务人和担保人相关财产状况的文件、资料; 9.其他不良贷款处理法律工作需要使用的文件。
第二篇:不良贷款的处理
不良贷款处理流程
为加强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明确贷款的催讨责任,尽最大限度清收及化解不良贷款,特制定以下不良贷款处理流程。
一、每笔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需密切关注并监测借款人的经营管理和资金流动情况,在借款人出现问题的初期,客户经理要有敏感度,发现及时,在企业还具有一定的偿还能力,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使不良债权得以转化。发现早期预警信号,立即深入调查,了解具体原因,确定问题的症结,制定有效处理方法,如没有十足化解风险把握,应立即向领导报告,认真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针对早期预警信号,采取相应措施。
二、当借款人未按时支付利息,客户经理应立即通过电话与借款人联系并催收,若借款人回避,既不还本付息又不与我公司联系,应立即上门催收,有担保人的告知担保人,同时了解借款人情况。在利息未按时支付后七个工作日内发出催收利息函,落实付息事宜。绝对不能轻视客户未按时支付贷款利息,一般情况下,利息不支付的客户,归还贷款本金的能力更弱。在经过催收,半个月后未能支付利息的客户,需立即发律师函告知,并彻底调查清楚借款人的财产情况及担保措施的第二还款能力,一般在贷款利息未支付后三个月内进行法律诉讼,对于有资产的借款人,做好诉前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财产转移。
三、当借款人贷款到期,未能按时归还贷款时,应立即通过电话与借款人联系,约见客户面谈,并了解借款人目前的真实情况,为下一步收回贷款做好计划,若借款人回避,既不还本付息
又不与我公司联系,应立即上门实地查看,同时,有担保人的告知担保人,并了解借款人情况。在贷款未按时归还后七个工作日内发出催收贷款函,落实还本付息事宜。在经过催收,半个月后仍未能有所实质性还贷进展的客户,需立即发律师函告知,并彻底调查清楚借款人的财产情况及担保措施的第二还款能力,一般在贷款到期未归还后,三个月内进行法律诉讼,对于有资产的借款人,做好诉前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财产转移。
四、对于部分能满足下列条件的贷款客户,在贷款到期前客户提出不能全额归还贷款本息时,可以进行展期。
(1)借款人没有重大诉讼纠纷,经营未出现重大风险,贷款的风险可控;
(2)未拖欠我公司贷款利息;
(3)落实并评估担保有效及足额。属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展期的,必须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出具同意展期的书面证明。
展期的办理,可以是全部贷款额展期,也可以是部分展期;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超过原贷款期限;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考虑我行综合收益掌握展期利率。
五、一旦有不良贷款产生,客户经理需每星期填写不良贷款处理情况表,将上星期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情况进行上报,直到贷款本息全额收回或已进行诉讼为止。
第三篇: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书
致: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关于:贵司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相关事宜。
作为贵公司的法律顾问,根据贵我双方《法律顾问合同》的约定,现就贵司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相关事宜提供如下法律意见,供贵司参考:
一、法律分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同时《合同法》第52、53、54、55条规定了合同无效、可变更、可撤销的情况。贵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具体内容应由双方协商确定,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并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后应向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房屋租赁合同》在上述前提下,依法可以签订。
二、相关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贵司在协商合同签订及合同履行过程中应注意:
1、对于出租方提交的各项证件复印件,要与原件核对其真实性,且需要相对方在复印件上签章。
2、合同租赁标的房屋应具有合法性。在交付使用前租赁房屋应经过消防验收合格,同时应确保出租人享有完全的产权,房产证所载明的所有人名称与合同相对方名称必须保持一致,租赁房屋上没有设立担保等他项权。
3、租赁标的物在合同期内的发生产权变更、抵押或被司法机关依法拍卖等情况下注意租赁合同法律效力及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以上意见,仅供此次贵司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相关事宜使用,未经书面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此意见书用于其他目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律师
2011年12月22日
第四篇: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Xx公司不良借款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不良借款责任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及责任处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 及各。
第三条 及各 分别成立不良借款责任认定小组,按程序对不良借款进行责任认定。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不良借款主要指各 经办的借款,其金额包括不良借款的剩余本金和利息、违约金等。
第二章 责任划分及认定原则
第五条 责任认定原则
(一)对不良借款进行责任认定应遵循尽责免责的原则。
(二)对不良借款进行责任认定应综合分析不良形成原因,确定各业务环节及各经办人应承担的责任及比例。
(三)对于由于重大过失或故意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不良借款,除按照责任认定处理外,相关责任人还将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四)对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且情节严重的不良借款,除在公司内部认定责任外,还将通过法务部门维护公司权益。
(五)每笔不良借款的责任人可为1人或者多人。
第六条 调查人员责任
负责调查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 客户经理、风控人员、业务负责人、副总经理、总经理)根据该项目在业务调查环节的过失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比例。
(一)客户经理、、业务负责人、风控人员对收集的借款主体及其重要关联人(包括作为借款人及保证人的自然人、法人)影响评审决策的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全面性、有效性负责。
(二)副总经理、总经理对 客户经理、风控人员、业务负责人是否按要求进行调查负责,承担日常管理及风险管控责任。
(三)金融事业部负责人对借款项目的调查环节承担全面的管理责任。
第七条 审查人员责任
审查人员(初审岗、风控人员)对借款主体及重要关联人的合规性及合法性、重要数据的准确性、资料及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负责,需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疑点进行风险提示,并对借款方案做出建议。
第八条 审批人员责任
(一)各级审批人员(包含 评审委员会成员、评审委员会成员),对借款决策、方案设计、风险控制措施等负责。审批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审查人员的风险提示,并设计相应方案控制风险。
(二)经过评审会批准的借款在决策、方案设计、风险控制措施上出现偏差的,评审委员会成员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明确提出正确意见的评审会成员可以免责。
(三)对于有管理责任的有权审批人(副总经理、总经理、风控经理、风控副总),承担评审方面的责任。
备注: 评审工作至少由一名 风控人员、一名 副总经理及一名 总经理参加; 评审工作至少由两名风控人员及一名风控经理参加。
第九条 签约人员、标的发布人员责任
签约人员(借款项目的当事客户经理、当事审核人员及行政或前台)对签约的合规性操作负责,标的发布人员对所发布标的正确操作负责。
第十条 贷后管理、档案管理责任
客户经理、风控人员应对贷后管理的合规性、及时性以及到期或逾期借款的还款提醒、催收或资产保全负责。
第十一条 责任比例 责任认定具体标准参照《不良借款责任认定标准明细》(详见附件表)。除因不可抗力(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或外部政策调整(包括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等)导致项目发生不良外,原则上:
(一)首次借款放款后前3个月内开始出现连续逾期,或周转类借款第一次提醒后逾期,最后导致的不良借款,客户经理、业务负责人、风控人员、副总经理的责任比例总和至少为80%,(二)首次借款第4到6个月开始出现连续逾期,或周转类借款第2次及以后提款后逾期、续贷放款后前3个月开始出现连续逾期,最后导致的不良借款,客户经理、业务负责人、风控人员、副总经理的责任比例总和至少为50%。
(三)首次借款第7至9个月开始连续出现逾期,续贷放款后第4到6个月开始出现连续逾期,最后导致的不良借款,客户经理、业务负责人、风控人员、副总经理的责任比例总和至少为30%。
第十二条 不良借款清收责任
不良借款的 客户经理、业务负责人、风控人员、副总经理、总经理,对不良借款的清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并不是因为根据本办法认定其不承担责任而免除,也不因为不良借款移交资产保全部门或专职清收、保全人员而减少。
第三章 责任认定程序
第十三条 责任认定时间
对不良借款就及时进行责任认定。为确保责任认定调查的充分性和完整性,原则上,责任认定需在借款业务进入逾期状态60天至90天(含)内进行。不良借款在逾期60天内化解的业务,可不进行责任认定。
第十四条 不良责任认定小组组成及责任认定流程
(一)不良借款责任认定小组负责各项借款业务的不良责任认定,由 客户经理、业务负责人、风控人员、副总经理、总经理或专职清收、保全人员组成,由 总经理担任组长。不良借款责任认定小组为非常设机构,各 可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召集,也可邀请区域内其它 相关人员参与。各 在认定责任后将结论上报到金融事业部。
(二)金融事业部负责对各 不良借款责任认定的结论进行复核,复核小组由金融事业部人员组成,由金融事业部负责人担任组长,并将复核结果提交到 风控中心。
(三)风控中心负责对金融事业部提交的不良借款责任认定结果进行最终审核,由风控中心分管副总、风控经理以及审计部、财务部、行政人事部、法务部人员组成,由风控中心分管副总担任组长。
(四)各级不良借款责任认定小组,应指定专人担任不良借款责任认定小组书记员,负责安排会议时间、召集会议、汇总信息和起草文件。
第十五条 责任认定流程
各级不良借款责任认定小组在对不良借款进行责任认定时,应当调阅借款相关资料,包括调查报告、评审资料、放款、贷后及清收有关资料,约谈借款相关人员,对借款项目进行复盘,邀请相关人员参加责任认定会,听取其对借款项目责任的意见。责任认定小组应该客观分析借款项目风险成因,合理确定借款项目责任类别、责任人及所应承担的责任比例,并在 贷业务 系统下载并完成(不良借款责任认定书)。责任认定小组人员如果参与了某个不良借款项目,任可发表对借款项目责任意见,但应主动回避最后的责任认定。
第十六条 不良借款责任认定程序
(一)在借款逾期60天后,风控中心向各 总经理发起责任认定申请,并在 贷业务 系统发起责任认定流程。总经理接到申请后,对所涉不良借款项目所有资料按本办法第二章所列责任划分标准进行仔细审查。
(二)不良借款责任认定小组召开不良借款责任认定会进行责任认定,完成(不良借款责任认定书),并报金融事业部及 风控中心签署意见。
第十七条 复议程序
相关责任人员若对责任认定意见有异议,应在收到责任认定结果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风控中心提交书面复议申请,同时提交支持复议理由的证明资料。风控中心在收到复议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召开再次认定会,做出最终认定。
第四章 不良借款责任处理
第十八条 借款项目出现逾期或不良后,应首先按各业务条线相关制度对 客户经理、业务负责人、风控人员等的提成/绩效进行扣缴。本办法的责任处理指在扣缴业务提成/绩效之外的处理。第十九条 对于 客户经理、业务负责人、风控人员等,不良借款责任的处理主要包括扣缴风险责任金、计入逾期借款率及其它非经济处罚。
(一)客户经理、业务负责人、风控人员等应按被认定的责任比例,在责任认定次月从其风险准备金中扣缴风险责任金:
风险责任金=借款项目总业务提成×不良余额/放款金额×责任比例×2 单一责任人存在违反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的情形(参照《不良借款责任认定标准明细》,责任比例为91%至100%)时,根据情节轻重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上述风险责任金计算公式中的系数“2”最高可上浮至10.单个不良借款项目存在多个 客户经理时,按照其业务提成的比例(以合计100%计算)分担风险责任金。
原则上,业务负责人按照 客户经理所扣缴风险责任金的30%,在责任认定次月扣缴风险责任金。
(二)如果相关责任人员的在调查环节承担两个或以上角色时,只按照担责比例最高的角色承担责任、扣缴风险责任金。
(三)完成责任认定的不良借款,在计算月度或季度业务绩效时,不再纳入相关人员的逾期借款池。但在进行员工及部门的不良率统计或涉及到不良率的排名或其他考核时仍按全部不良借款金额计算(已经完成核销的、完全无责的可以排除在外),不按其责任承担比例进行折扣。
(四)对不良借款相关责任人员,除经济处罚措施外,公司还将视其责任大小、过错程度给予通报批评、待岗、降职、劝退或开除等非经济方式处罚。对于违反法律规定且情节严重的,还将通过司法部门维护公司权益。
第二十条 副总经理及总经理原则上按照 客户经理所承担比例的10%承担管理责任。不良借款责任的处理包括根据责任认定比例和不良余额纳入年终考核范畴(不良余额×责任比例),同时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待岗、降职、劝退或开除等非经济方式处罚。对于违反法律规定且情节严重的,还将通过司法部门维护公司权益。
第二十二条 风控中心负责在次年年初对上一年的不良责任认定结果数据进行统计,供相关部门使用。
第二十三条 对于由于重大过失或故意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除按照上述规定处理外,相关责任人还应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 风控中心制定和修改及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以往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无预售许可证法律意见
法 律 建 议 书
开发有限公司:
就贵公司咨询的《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销售商品房的法律风险》的问题,本律师提供法律建议如下:
一、性质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签订具备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条件,其他内容不违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认购书、意向书、订购书、预定书等名称),即使名称不明确为商品房买卖合同,也应当认定合同为商品房买卖合同。
二、法律风险
(一)民事责任风险
1.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赔偿的损失为可得利益损失,一般为利息,司法实践中也有支持范围大于利息的损失。
2.对于因开发商的主观故意过错引起合同无效的情形,如隐瞒其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事实,有违诚实信用原则,须承担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二)行政责任风险 1.行政处罚
三、基于以上考虑,本律师建议
如果贵公司出于综合因素考虑需要这样操作,则注意以下几点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
1.签订合同时注意具体细节,明示签订合同时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
2.在房价上涨时,买受人要求解除合同的几率比较小,作为开发公司损没什么损失。
3.在房价下跌时,买受人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的几率增大。为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尽量消除对贵公司的负面影响,处理该纠纷时,可适当降低价款,尽量与买受人协商解决。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律师
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
第九条第一款 出卖人具有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导致合同无效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依法理,合同无效,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赔偿对方因此受到 的损失。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是信赖利益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其中,直接损失包括缔约费用、准备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因支出缔约费用或准备履行合同支出 费用而失去的利益、由于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未尽通知、说明义务致使对方当事人遭受的财产上的实际损失等;间接损失主要是相对人因信赖合同有效成立而丧失的与第三人另订合同机会所遭受的损失。由此可见,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并不仅是一个返还本金及利息的补偿问题,它还涉及给当事人带来的缔约成本及缔约机会损失赔偿问题。
但是对于信赖利益的赔偿,也是有限度的。基于缔约过失导致合同不成立或虽成立却无效或被撤销,对于信赖利益的赔偿,应以履行利益为限,不得超过缔约人在缔结合同时所能预期获得的最髙利益。实践中,信赖利益损失赔偿数额的确定是一个较为灵活、不易操作的问题。而考虑到商品房买卖交易自身的特殊性(双方当事人所处地位不平等,房地产开发商明显处于优势地位)以及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交易行为不规范,存在大量出卖人借机违法经营,损害买受人利益的情况,最髙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9条第1款规定,出卖人具有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导致合同无效 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此规定对于因开发商的主观故意过错引起合同无效的情形,賦予了开发商惩罚性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