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堰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长堰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私妥善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决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师生员工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师生员工的健康与生命,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根据《黄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黄陂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遵行“统一领导,快速反应;预防为主,及时控制;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系统联动,群防群控;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
二、组织管理
(一)、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胡剑均(校长)
副组长:张
毅(副校长)、刘
勇(副校长)
成员:陈斯文(政教主任)、胡克华(总务主任)、王洪波(辅导员)、周忠兰(保健室负责人)、各班主任。
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部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1)、健全学校应急处置组织机构。
(2)、审批各项卫生应急管理制度、年度卫生应急工作计划以及风险预警信息报告等。(3)、对下设的应急管理工作组或各职能部门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进行督查。(4)、人员、技校、设备设施和应急处置经费、物资保障等事项的决策。
2、应急处置现场指挥工作。
(1)、决定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2)、组织、协调处置工作组及托幼机构各相关部门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现场应急处置事项的决策。
(4)、审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应急处置工作报告。
(5)、配合教育局、食药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调查处理工作。
(二)、风险信息联系员
联系员:陈斯文(政教主任)
联系员职责:
1、向分管领导汇报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预警信息。
2、负责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公共卫生信息的沟通。
3、按照领导小组指示,向教育局、食药卫监局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信息。
4、各类突发公批卫生信息报表统计汇总、报告和资料管理。
(三)、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组
组
长:张毅
副组长:陈斯文
段守祥
成员:王洪波
各班班主任
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组职责:
1、负责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
2、撰写学校卫生应急年度工作计划。
3、撰写和修订各种公共卫生风险管理制度。
4、制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5、建立和管理儿童健康档案。
6、督查学校各部门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起草并报告各学期公共卫生风险预警专题报告。
7、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等。
(四)、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
长:胡剑均
副组长:张
毅
刘
勇
成员:陈斯文 胡克华
段守祥 王胜华
各班主任
应急处置工作组职责:
1、发现突发卫生预警信息或征兆时,采取相应预防性措施。
2、按照领导小组命令,启动应急响应、实施应急预案。
3、积极配合教育、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部门开展现场调查,落实其提出的处置措旋,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包括调整教学时间等)。
4、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三、信息报送与信息发布
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
(一)、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
学校应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报告,不得延误。
2、准确
信息内容爱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直报
发生I级(特大)事件,可直接报教育部。
4、事件发生变化后,应及时续报。
5、学校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信息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及程序
l、初次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问(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卫生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直接同时报告教育部、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应急办公室。
2、进程报告
I级和I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
III级和IV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道程中,学校应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将事件处理结果及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
(三)、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内容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患病(中毒)人员症状、患病(中毒)人数
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等。
2、进程报告内容
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事件控制情况、造成事件的原冈、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3、结案报告内容
事件处理结果(包括事件性质与发生原因)、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四)、信息发布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发事件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2、学校不得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四、风险因素管理
(一)、组织管理
1、实行学校卫生工作校长负责制。
2、设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组织。
3、依据我校规模、学生数量,设立符合要求的保健室。
4、学校配有兼职保健教师。
(二)、制度管理
学校建立健全下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制度
(1)、校长负责制度。
(2)、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
(3)、学生健康检查及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4)、学生晨检制度。
(5)、因病缺课登记制度、表格u
(6)、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庋。
(7)、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8)、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9)、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10)、宿舍卫生管理制度。
(11)、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2)、垃圾管理制度。
(13)、厕所卫生管理制度。
(14)、危险化学品要全管理制度。
(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1、学校公共场所指图书室、教室、食堂、运动场等。
2、学校公共场所应符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相关标准。
(四)学校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基本卫生管理
学校教室、学生宿舍、集体食堂、生活饮用水、厕所应符合《国家中小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标准》及相关卫生标准。
(五)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的教育。
2、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5个领域。
3、学校应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刚要》,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应急知识教育。
(六)危险化学品管理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应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
1、建有危险化学品、药品专库(专柜),分类存放,专账、专人管理。
2、建立危险化学品使用登记、实行无害化处理并建立处理记录。
五、应急反应
根据《国家灾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下生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1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Ⅳ级)4级,本单位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依据国家预案所规定的定级标准,确定事件级别。学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什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信息联系员及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应急处置工作组实施应急措施。
1、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1)、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2)、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或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
(3)、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
(4)、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5)、与中毒人员[特别是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6)、组织人员对共同进餐的学生进行排查。
(7)、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取样留验;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8)、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
(9)、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牛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10)、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的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11)、学校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2、传染病应急措施
(1)、及时隔离患病的学生(幼童),并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2)、敦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室内场所应经常开窗,做到有效通风透气,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病)。
(3)、暂停组织室内场所的大型集体活动(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4)、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主要针对肠道传染病)。
(5)、协助卫生部门州对患群所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6)、对与患者接触过的人员,包括同学、老师进行随访,并配合当地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7)、加强每日晨、午检工作,对缺勤的师生员工逐一进行登记,并查明缺勤的原园,对患有传染病的师生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8)、每日对患病师生进行追踪和记录,了解疾病转归。
(9)、采取临时停课等特殊措施。
1)、采取全校(全园)临时停课措施前,应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情风险评估后,报请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并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2)、采取一部分班级或年级临时停课措施前,应根据教育部、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或其他国家政府主管部门)联合下达的临时停课标准,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后,报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10)、与患病学生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11)、按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
(12)、对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生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13)、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的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14)、学校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3、预防接种(或服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的应急措施
(1)、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学生进行救治。
(2),停止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割存剩余接种疫苗或药品。
(3)、组织人员对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的学生进行排查。
(4)、与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5)、配合卫生部门排查原因,对引发反应的药品、疫苗取样留验。
(6)、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
(7)、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8)、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旋,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9)、学校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4、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或社会安全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造究责任。
(二)、较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有人员死的,应做好死亡人员家属的接待与安抚工作,同时还应在卫生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及时介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相关人群进行心理干预。
(三)、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每月必须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变化情况。
(四)、其他未达一般事件(Ⅳ级)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
鉴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沙及青少年健康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一般公共卫生事件,均按照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反应。
(五)、学校所在地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
学校所在地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在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六、善后与恢复工作
(一)、工作重点转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的时问内恢复学校的正常秩序。
(二)工作措施
1、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病并出具有效的病愈证明后方可复学。
3、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三)责任追究
根掘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或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仟。
(四)善后与整改
1、学校及托幼机构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损害的相关人员的善后工作。
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第二篇: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卫生突发事件的危害,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公共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全区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各班主及科任教师
二、工作目标
(一)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共公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三)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机构设置
(一)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基本职责:为便于及时有效、迅速控制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实际情况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并控制和有效处置。
(二)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早期症状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五、突发事件预防
(一)要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卫生隐患。
(二)增加卫生投入,尽力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1.饮用水必须向供水单位索取卫生合格证,并做到及时清洗饮水器。2.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食品贮存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3.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1.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及相关知识,提高师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及措施
(一)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1.校内发生5人以上集体食物中毒事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学校以最快速度组织人员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救治,或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或拨打“110”请求救助。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2)由食品管理人员立即封存现有食物,并向区疾控中心提供食物样品,无关人员不允许到操作间。
(3)迅速开展调查,及时发现食用有毒食品的学生,同时迅速开展心理干预,集中进行有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正确判断和表述中毒症状,防止学生出现集体性癔症。
(5)配合区卫生防疫和疾控中心等部门的调查。2.注意事项
(1)稳定师生情绪,全体教职工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更不得进行渲染和夸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若家长来校探视,由学校领导和各班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组织人员做好食物中毒人员的思想稳定和心理舒缓工 作。
(4)事故发生后,可以采取校门口电子屏幕公告等形式,及时向外公布事故真相和处理的进展情况,避免造成混乱。
(二)突发传染性疾病事件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1)学校发生突发传染病,在第一时间报告卫生防疫、疾控中心等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2)立即封闭疫点,及时隔离发病人员,保持接触人员的相对封闭,以免疫情扩大。
(3)积极配合卫生防疫和疾控中心等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4)在校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的指挥下,组织应急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救助工作。
(5)在卫生防疫和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对公共场所和宿舍、教室进行全面消毒,指导师生服用预防药品。
(6)班级发病人数或学校发病人数超过三分之一时,在确保传染不扩散的情况下,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可采取有效措施和调整教学工作和秩序。
2.注意事项(1)稳定师生情绪,积极开展预防知识的宣传,落实各项预防措施。要实事求是地向师生讲清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不得渲染与夸大,以确保学校的稳定。
(2)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3)要维护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做好治安保卫工作。(4)事件发生后,可用公告等形式及时向外公布事件真相和处理的进展情况。避免造成混乱。
(三)一般卫生突发事件。
校内发生师生突发疫病(包括正常疾病),病情轻者可让师生到医院看病治疗,较重者,班主任协同有关人员组织护送到就近医院诊治,并根据情况负责通知家长、转院等工作,不得延误治疗时间。
在教学工作中突发的伤害、突发疾病,任课教师负责处理、报告相关机构和班主任,并协同迅速有效处置,不得延误治疗时间。
六、工作要求
(一)各班要高度重视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全体师生员工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增强责任感。
(二)各班要把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工作作为稳定大局,防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狠抓落实,严格按照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三)学校相关人员要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加强监管,发现迹象,可疑点,立即报告值班领导,以便果断处理。
(四)各班主任及教师要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时发现各种带有预警性和苗头信息,密切掌握,及时汇报。
七、善后工作
(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认真做好恢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等,维护稳定。
(二)对在预防处置校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表现突出或有特殊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
(三)对在预防、处置校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对隐瞒、缓报、谎报或逃避责任者进行责任追究,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损失和影响的要按职能任务分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在善后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理工作者,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八、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1.一般突发事件
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1)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2)检查疫情发生地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3)班级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4)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5)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2.重大突发事件
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5)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学校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活动。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学术活动和会议的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
(4)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第三篇: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人群高度密集,是传染病容易传播的地方,从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学校全体教职工应充分认识学校公共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督促和检查,认真落实责任制。
二、切实做好传染病的宣传工作。
通过健康教育课、墙报、专题知识讲座、给家长一封信等途径对全校师生、家长进行传染病的教育宣传工作,帮助师生掌握公共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员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并做好相应的表格填写。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每天下午放学前填好因病缺勤表格,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病人的早发现。
四、学校要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实行责任制。
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及“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治疗、早处理”的原则,果断处置,积极抢救,严防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学校指定专人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杨晓强),负责具体传染病报告工作,并由校长主管,确保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落实。并且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学校领导、及有关责任人必须30分钟内赶到事件现场,并组织开展救治、处置工作。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应当在30分钟内将相关信息以电话方式向属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报告,40分钟内上传书面报告。
五、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1、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内容及时限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六、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组 长:高振山(校长,第一责任人)
职责:对事件做出初步判断,组织召开相关会议,落实
应急工作的部署,配合上级部门做好调查和处理工作。
副组长:李建鹏、卢素敏、石俊艳
职责:协助组长做好应急的部署、调查和处理工作并具
体指导、监督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成 员:李旭、潘晓宏、蒋宏元、黄晶静、关金萍、龙玉琴、张素君、池玉珍、蔡景阳
七、应急保障
学校要通过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要完善制度;保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的药品、经费、通讯、交通等基本设施设备;积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八、责任追究
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 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学区和教育局对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对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篇: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铜山区汉王镇xx小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本方案所指学校常见传染病,指近年来在学校内常见并可能发生暴发、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麻疹、猩红热、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感染性腹泻、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等。对其它传染病,可根据本方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稳定和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目标与原则
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增强战胜传染病和常见病的信心。
2.不断完善我校的传染病和常见病疫情信息的监测报告网络系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常见病疫情在我校的发生和蔓延。
4.坚持预防为主、分级控制、及时处置、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二、预防与控制
1.落实组织领导。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构筑群防群控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健康教育,培养科学的卫生习惯。教导处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德育办充分利用板报、橱窗、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传染病和常见病以及其他传染病的预防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防病健身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3.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更新、充实卫生室必备的设备,准备足够的消毒、预防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要的经费。
4.加强校医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校医不断参加有关的业务知识培训、不间断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从事传染病和常见病以及其他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等工作的业务素质。
5.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教务部门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6.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本校严格执行传染病和常见病与其他传染疫情的报告制度,做好晨检工作,以及学生定期体检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和常见病以及其他传染病疫情管理台帐制度等。
7.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确保疫情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8.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工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三、应急准备 1.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是全校紧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全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成成员如下:
组 长:高晴 副组长:周伶俐
成 员:张家斌 滕辉 张长书 高广虎 唐东燕 全体班主任 工作原则:迅速、高效、求实、妥善 2.完善各项制度
(1)完善传染病和常见病疫情的“每日因病缺课零上报制度”。(2)严格考勤制度。当有疫情预警时,对缺勤的师生员工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原因,对师生员工每日进行提问监测,发现传染病患者或常见病患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3.加强人员管理,一旦疫情发生,严格控制本校师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加强对校内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区。外出的学生和出差的教职工,特别是曾到过传染病和常见病疫区的人员返校后须逐一登记,立即就进体检,并有学校安专门文场所或在家接受医学观察两周,两周内不得上课、上班、不得外出。
4.一旦发生疫情,即刻报告疾控中心,根据上级要求,坚决执行停课(1)甲型H1N1流感停课标准 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全校等。
如果14天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该班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班级需要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年级需要停课时,该学校可以全体停课。
(2)手足口病停课标准
5.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并将每名学生家长的通讯方式告知市疾控中心;
(3)其他传染病停课标准
当一周内一个班,甲肝、戊肝、流脑、麻疹发生2例,或者痢疾、猩红热、风疹发生3例,或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感样病例、感染性腹泻、其它上呼吸道感染或者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发生5例时,班级停课;
停课时间:甲肝、戊肝停课30天、痢疾5天、猩红热5天、麻疹、风疹7天、流行性腮腺炎14天、水痘14天、流感样病例7天。
6. 确保物资到位。本校做好防治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和应急设施的储备工作,落实供应货源,落实急需资金,落实经办人员,确保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
四、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严格按照国家对突发事件的分级规定,及时向上报告,果断处置,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学校内突发时间控制措施,做好在校师生员工的情绪稳定教育和自我保护工作。
1.落实患病学生的隔离治疗,保证患儿在病情痊愈、规定隔离期内不得返校上课。
2.将学生发病情况向市疾控中心报告。3.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潜在的病人。
4.对停课学生及家长开展健康教育,使其掌握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对发病学生所在教室开展一次终末消毒,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环境开展消毒。
6.对放假回家的学生,至少每天一次通过电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其健康状况,当得知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学生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7.对疫苗可预防疾病,建议未接种过的儿童开展预防接种。8.将每天晨检结果报市教育局及市疾控中心
五、工作职责及责任追究
学校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分级管理,各司其职,责任到人。1.建立健全疫情防控责任制,强化“一把手”负责制。健全防控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指挥防控工作,副校长具体协调和执行防控工作。各条线负责人明确分工,构筑群防群控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的H1N1防控工作的积极性。
2.总务处会同医务室对学校现有的相关物资和设备配备情况进行一次清点,及时补充配备,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认真落实好相关的防控措施,随时做好启动预案的准备。
3.医务室要加强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消毒制度等制度建设,做好各类记载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疑似症状的学生,及时带领或通知家长带领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德育处通过班主任按照“客观、科学、准确”的原则,向学生及家长做好传染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维护校园稳定。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普及科学防范知识。通过适当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并及时让学校了解掌握情况。
5.各班班主任要切实落实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体育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加学生室外活动的时间,鼓励学生多到户外进行身体锻炼,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免疫能力。
6.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尤其是总务处和医务室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保持学校教学和生活场所空气流通、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对食堂、教室、图书馆、专用教室等重点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要落实专人负责教室、专用教室等重点场所的通风工作,保证空气流通。
7.健全疫情报告制,明确甲流信息上报人。当发生疫情,第一时间(2小时内)信息报告人向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市教育局报告。
8.实行责任追究制,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疫情大面积爆发者,对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汉王镇xx小学 2015年9月
第五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范县陈庄镇六联小学
2018-03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市教育局、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学校职责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红色
学校发生的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橙色
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5、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市以外的学校。
6、因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造成人员死亡。
7、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
8、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9、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黄色
1、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市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在一个市域内的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6、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7、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8、发生在学校的,经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蓝色
1、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99人,无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鼠疫、霍乱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4、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5、发生在学校的,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鉴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公共卫生事件,均按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反应。
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范县陈庄镇六联小学 责任报告人:胡建成
(二)突发事件报告
1、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在第一时间向镇中心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应急处置措施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的应急反应
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有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通知本校司机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的可疑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2、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3、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4、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察工作。
5、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6、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外,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四)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五)联络、教育与接待家长、后勤支援等应急响应过程的各工作与校园踩踏事故应急预案同。
七、应急保障
学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尤其是改善学生食堂、厕所、宿舍卫生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八、善后与恢复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1、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3、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九、责任追究
学校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