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 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3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5 01:3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 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3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 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3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人教版》。

第一篇: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 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3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人教版

【挑战高考】2013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3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人教版

【2013高考预测】

民族的基本特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但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且多为基础题。但在民族问题上有重大问题或逢周年纪念时,比重会有所增加。从考查的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2013的高考中必定要加大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有关民族团结的考试方向,可能会侧重于考有关民族与宗教的问题,来体现我国的民族政策及“三原则”。考题有可能与历史结合在一起考,也有可能与地理相结合,如以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带领下进行的民族迁徙为背景,结合政、史、地三科知识进行考查,来体现民族团结.【难点突破】

难点一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①这三个原则的重要性:民族平等原则是首要原则,民族团结原则是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根本原则。

②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区别。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也就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我国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已经得到真正的实现。

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汉族地区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与汉族地区还有着较大差距,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客观存在着。

例1、2009年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7·5”严重犯罪事件,破坏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不得人心。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对其进行了处置和平息。这说明()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挫败民族分裂活动的根本保证 ②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妨害我国民族团结的因素将不复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2、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年11月18日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审核批准设立山南地区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有关人士认为,设立斗玉珞巴民族乡有利于提高和改善珞巴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有利于充分享受国家对人口较少的民族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这表明()①民族乡村自治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制度②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享有自治权 ③各民族享有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平等 ④我国致力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

解析: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①排除。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A 【变式】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各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世界上没有一条普适的政治发展道路,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选择并坚持符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依据本国国情,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①在政权制度上,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难点三 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特别提醒】 ①前提:国家统一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即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前提下行使。

②地点:不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只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③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乡(镇)、民族村都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④民族自治机关:仅仅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是指所有国家机关。⑤核心内容:自治权。注意:A.对象:自治权是给予民族自治地方的所有民族,不是仅指少数民族。B.自治程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一定自治”,不是“高度自治”(港、澳、台特别行政区),不是“完全自治”,更不是“完全独立”。

⑥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不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特别提醒】①历史特点指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和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②现实情况是指“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知识拓展】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关系。民族原则是制定和实行民族政策的基础和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民族原则,有利于贯彻民族原则。为了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同于国家在香港、澳门实行的“一国两制”,绝不允许**集团打着“真正的民族自治”旗号制造民族分裂,损害民族团结。我国民族自治地区与“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之间的不同主要是()①前者属于内政问题,后者属于外交问题 ②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③前者适合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后者适合港澳台地区 ④前者属于高度自治,后者属于完全自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错误,二者都属于我国的内政问题。④错误,前者是“一定自治”,后者是“高度自治”。

答案:D 难点四 结合“西气东输”等,说明重点工程建设对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的意义。继长江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项世界级特大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于线贯通。据此回答1—3题。1.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这有利于

A.推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B.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C.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

2.近年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西部地区启动了西气东输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

A.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体现 B.有利于促进西部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①与题干不符,应排除①,故选D。

难点五 运用民族团结原则的知识分析说明打击“东突”恐怖势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新疆境内外的“东突”恐怖势力为了实现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的目的,策划、组织了发生在中国新疆地区及有关国家、地区的一系列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恐怖暴力事件,严重危害了中国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运用民族团结的原则说明打击“东突”恐怖势力的必要性。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l 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改革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1.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正确表述是

A.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人民法法院和检察院行使 B.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 C.民族区域自治权只有少数民族才能享有 D.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实质是少数民族的自由权

2.目前,我国有1万多所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共使用21种民族语言,每年编译出版各类少数民族文字教材3500多种,计1亿多册。这表明

A.国家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 B.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消除 C.使用本民族语言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方面

D.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错误答案】 ABCD

【错解分析】 这道题目出现的错误主要是知识判断性的错误。

【正确答案】 ACD正确。因为B是错误的,各民族事实上还存在发展程度等差异,因此事实还是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政党必须领导权 B.某些地区经济比较落后 C.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D.维护国家的统一 【错误答案】 C 【错解分析】 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记不准确。

【正确答案】 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种自治,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故选D项。

【特别提醒】

在准确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要准确地记忆重要的概念、原理,只有这样才能解答此类型试题。

【变式探究】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的共同点是 A.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答案: B

91011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在黄帝陵人们都要举行系列公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大典。许多华人华侨,即使相隔万里,也要赶回来与亲人团聚,参加这一公祭大典。据此回答5—7题。

5清明节时,华人华侨即使相隔万里,也要赶回来与亲人团聚,参加这一公祭大典。表明 A.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祭祖仪式把一个民族紧紧地联结为一体 B.共同心理素质有极大的稳定性,是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 C.共同心理素质将同一民族的人们牢固地联结为一个统一体 D.对祖先的浓厚感情是一个民族的最显著特征 答案: 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不仅是生活习惯,A不能选,C、D观点错误,故选B。

6下列关于民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共同语言,就不是同一个民族,有了共同语言就是同一个民族 B.随着人们迁徙、流动民族的共同地域将不复存在

C.共同的经济生活是一个民族最突出的特点,一旦形成很难变化 D.民族的四个特征并不一定都均衡显现于每一个民族之中 答案: D 解析:用排除法,A、B、C观点错误,故选D。“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形象地表明在我国

A.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 B.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C.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

D.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8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财政权、立法权属于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B.外交权、外贸权属于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C.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D.终审权在民族自治区 答案: C 解析:A、B、D项涉及的权力都超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权的范围,都是错误选项,故排除,答案是C。

9赫哲族族是一个有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全国赫哲族人口只有4000多人。目前能用赫哲语交际的只有十几个60岁以上的老人,稍微能讲一些赫哲语的最多不超过50人。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抢救、发展赫哲民族语言,使流传几千年的赫哲族语言文化重获生机。这主要说明

A.各民族在政治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B.我国的民族差别正在日益消失 C.我国各民族实现了教育文化的繁荣 D.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方面享有平等权 答案: D 解析:材料表明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平等权,故D选。A不符合题意,B、C错误。答案是D。

10西藏经济增速连续三年超过12%,这表明

①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贯彻 ②我国各民族的特征正在逐步消失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 ④我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已没有差距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由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快速增长,故应选A。②④本身错误排除,答案是A。上述材料体现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的内容是

①国家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②保障少数民族独立自主的权力

③少数民族享有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

④把国家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用排除法 ②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故②不选,这样应选A。

《人民日报》报道;青海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目前共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 51%,自治地方占全省面积的98%。该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深入人心。据此回答12~13题。

12青海之所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因为

①民族团结是增加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 ②民族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④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团结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青海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经济,全省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各民族安居乐业的局面也进一步巩固。这表明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B.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C.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D.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516171819-

第二篇:高中数学《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我是这样教的例题分析 新人教A版必修2

《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我是这样教的我2007年~2010上了高一到高三的一个轮回,当年在讲解《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时使用的方法是特殊值验证,然后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这也是教参书的建议.但是课后许多学生还是不明白,甚至连几个基础还比较好的学生也来问我为什么tan1tan(902)1.还说0190,那么902已经是钝角了,钝角tan2

还有正切值?(满脸不可思议的样子.)这让我意识到帮助学生搞清楚知识的产生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今年调整了教学方案.把《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调整到该内容之前,并且设计了这样的例题。

例:已知,直角ABC的直角顶点C在坐标原点,且A,B不在坐标轴上.证明

kOAkOB1.分析:设A(x1,y1),B(x2,y2),O(0,0).要证明kOAkOB

也就是要证明 1即证明y1y21,x1x2

x1x2y1y20,即可.而在直角ABC中

OA2OB2AB2,x1x2y1y2(x1x2)2(y1y2)2.证明:设A(x1,y1),B(x2,y2),O(0,0),2222

在直角ABC中

OA2OB2AB2

x1x2y1y2(x1x2)2(y1y2)2

y1y2x1x2y1y201,x1x2

即kOAkOB22221.前面学习了,两条直线平行时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即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 1

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l1//l2k1k2。

若两直线互相垂直且斜率都存在,那么斜率之间是否也有某种关系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动力)

下面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若斜率都存在,则斜率之积为-1.证明:如图lm,过原点作l'//l,的两点m'//m,则l'm',在l'和m'上分别取不同于原点A(x1,y1),B(x2,y2).则三

角形AOB是直角三角形,所以

OA2OB2AB2即有

x1y1x2y2(x1x2)2(y1y2)2

化简得 2222

y1y21 x1x2

设直线l和m的斜率分别为

klkOB

则 y2y,kmkOA1 x2x1

y1y21 klkmx1x2

这就证明了两直线互相垂直时,若斜率都存在,则斜率之积等于负一.由于以上步骤步步可逆,反之也成立。即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l1l2k1k21.注意: 结论成立的条件.即如果12kk1, 那么一定有l1l2;反之则不一定(为什么?).(解决了问题——有成就感)然后留3~5分钟让学生记忆结论,尽可能理解过程。接下来例题讲解,堂上练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学会了应用——享受收获的喜悦)

反思与讨论:就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来看,这一节都是强调结论的应用。这是不符合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的——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不理解,但是又要求记住且会应用,这必然会使学生掉进题海里。对于学生来讲更喜欢理解之后再应用,因为理解后自然就记住了,而且是记牢了。这样安排是可行的,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基础要求是初中知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和勾股定理。但是像这样上,必须得重新安排课时计划。还有《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分开两课时上,还是用一个课时上?分开两课 2

时必然会增加课时,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用一个课时上,好像这两个内容没有多大关系,应该如何过度呢?

附录,北师大版采用用的是学生更加难懂的正切线。

下载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 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3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 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3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