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兴讲的申论答题方法核心笔记总结(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1:0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成兴讲的申论答题方法核心笔记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成兴讲的申论答题方法核心笔记总结》。

第一篇:罗成兴讲的申论答题方法核心笔记总结

罗成兴讲的申论答题方法核心笔记总结

Ⅰ申论命题原理——按要求整理文字材料(摘抄、概括出要点,引申出论点)

(一)答题内容:从给定材料中提炼要点(要素):问题——原因(推断或评价)——危害或意义(评估和权衡)——对策(方案或措施)

(二)分条作答:a.按材料、段落顺序罗列;b.按不同要素;c.按不同主体;d.按不同领域(主题)。备注:一般为4条、5条。

Ⅱ客观题(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答题步骤方法

一、答题步骤方法

①读题审题:a.划出材料范围; b.主题与要素(围绕什么话题,哪些要素); c.答题要求:有条理、条理清晰

②读材料找要点:把握重点段落(理论性、观点性、结论性段落)——括出重点句子(首尾句、观点句、关联词句、常见词句)——划出关键词(主谓宾部分,规范的、书面化的动词性、名词性短语)

③要点的分类分条:a.按材料、段落顺序(概括题、对策题);b.按不同要素(综合概括题、分析题、公文写作题);c.按不同主体(慎用);d.按不同主题(大作文的主题分类)。

二、客观题阅卷规则:

每个要点每点3分,共15分;

每点根据概括关键词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酌情给1-3分;

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1-2分; •

错别字3个字扣1分; •

超出50字以上扣1分。•

客观题阅卷规则解读:

1.申论考试就是从给定材料中提炼要点:问题—原因—影响(危害或意义)—对策(建议、措施、经验、教训)——尽量摘抄、概括材料原词原句

2.用关键词句(谓语和宾语结构,动词性、名词性短语)答题,不是完整句子。

3.答题结构:分条撰写

4.无错别字:尽量不改

5.字数:不能超出给定格子

三、客观题分类讲解:

(一)概括类题

a.单一概括:单一要素

b.综合概括:问题、原因、影响(意义或危害)、对策等多个要素。

(二)分析类题

1.分析词句与 •

2.分析案例:

答题结构:先概括主要问题(须结合材料);再结合材料找出原因影响(危害或意义)等;最后写对策。备注:可当成综合概括题来做!例1:根据给定材料,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市民们‚没觉得北京是特别缺水的城市‛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15分)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答:这一现象反映出市民对北京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认识不足,暴露出政府水资源信息公开、节水宣传工作很不到位等问题,危害大,后果严重。

(一)市民未感觉北京市特别缺水的原因:①政府对水资源紧缺现状、缺水的严重程度的宣传不到位; ②节约用水的办法普及不足,群众不了解;③水费价格低; ④优先保障市民生活用水,停水断水不多。

(二)会导致: ①节水意识淡薄,浪费严重; ②用水效率低,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措施有:①向公众开放水资源信息,提高对水资源紧缺问题的认识; ②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③鼓励市民安装节水设备,提高用水效率; ④重视水资源回收利用,鼓励使用再生水; ⑤对水资源合理定价,采取阶梯式水价,提高企业节水意识、节水效率。

例2:‚给定材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请结合资料内容,对‚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答:‚环保错位‛指前期为了发展经济牺牲环境,后期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恢复生态环境,实质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造成的。危害:①治理时间滞后造成的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海水自净能力弱等难以恢复;②后期治理周期长、投入资金和技术等代价大、成本高于前期收入。因此,要走自然和人类、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

3.分析观点:

答题结构:先做出评判(须结合材料得出:正确,错误或辩证);再结合材料,从问题原因影响(危害或意义)等角度论证;最后写对策。例:‚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综合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同意这种观点。

(一)指出了非物质文化比长城、故宫等物质文化有更重要意义:①承载传统文化精神,是其载体和形式。②具有实用性,是活文化;③具有强大生命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④易传播、可促进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如妈祖文化;⑤保留文化多样性,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二)非物质文化面临严重困境:消失速度快,不可再生,面临断裂危险。因此,在大力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同时,重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对策类题

1.提出对策:

a.直接从材料中找到对策: •

b.针对问题-原因反推对策: •

2.启示对策:

a.经验:从成功事例总结做法

b.教训:从失败事例的问题-原因反推对策 •

c.启示:经验,教训,经验+教训

Ⅲ公文类题目答题方法

(一)公文写作必须清楚:

a.要在搞清楚自己的写作身份和对象的基础上,明确发文意图:什么人(角色)写给什么人(对象)看,要达成什么目标(想让对象做什么)

b.客观实际情况:内容要点摘抄、概括、整合材料

(二)公文分类及其思路(根据不同的发文意图分类):

1.总结类(把情况告知对象):汇报提纲、调查报告、情况汇报、编者按、备询要点、会议纪要等(思路与综合概括题同)

2.宣传类(用于说服对象):公开信、宣传稿、短评、评论等(思路与分析题同)

3.方案类(给对象提建议):倡议书,指导意见、建议、处理情况等(思路与对策题同)总结类公文思路格式与内容要点:

关于+主题词+的+文种 •

主送或称呼:

背景、问题或成绩 •

原因,危害或意义 •

对策

结尾:以上……,请领导审阅。

(备注:总结类公文需要全面概括材料中问题原因、影响【意义或危害】、对策等;分段写,一般不用1、2、3等阿拉伯数字)

发文者(身份)

X年x月x日

例如:假定‚给定资料1~6‛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20分)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关于当前学术问题的情况汇报

X领导:

当前科研学术界存在的严重问题:

一、学术造假、学术腐败严重:抄袭、剽窃、请人代写、骗取国家科研基金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学术浮躁:论文泡沫多,书籍造假拼凑,缺乏创新性,重复率高,甚至出现造假‚行业‛。

导致问题原因:

一、利益驱使。论文关系到职称、地位、名气、课题经费等多重利益。

二、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内容单一,论文、课题为绝对评定标准,只重数量,忽视质量;

三、法律缺失、监管缺位。法律对学术造假界定不明,对‚造假产业‛的打击不够。

四、科研精神缺失,公共道德低下、社会责任感不高。

五、高校扩招导致软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师水平低,学生就业压力大。

危害:这些问题败坏学风气,降低了学者公信力,浪费国家科研经费,有碍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针对上述情况有关人士建议:第一,恢复学术至上,保障学术自由,推动高校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第二,完善学术规范和评估机制,发挥科技团体的在学术道德建设中主导作用,强化其内部自律。

汇报人:xxx

x年x月x日

宣传类公文思路格式与内容要点:

关于+主题词+的+文种 •

主送或称呼:

背景(问题或政策)+目的(为了+对策)•

原因,危害或意义 •

对策

简单发出呼吁(可无)

(备注:宣传类公文以分析问题原因、影响【意义或危害】为主;分段写,一般不用1、2、3等阿拉伯数字)

落款:发文者

日期

例如: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请参考给定资料,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20分)要求:(1)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说明为什么要节水;(2)简明、通俗,利于老百姓理解;(3)不超过400字。

给社区居民的一封信

居民朋友们:

多年来,政府为了提供廉价水资源,使水价低于供水成本。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我们社区居民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不强,养成一些不良用水习惯,非节水型用水器具大量存在,浪费严重。为了提高大家用水效率和节水意识,政府拟全面推行阶梯水价改革举措。

朋友们,同志们,我国本是水资源紧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小,且分布严重不均的国家。如果任由以上浪费现象长期存在,一方面势必导致水资源枯竭,我们无水可用,生活与经济发展无法持续,甚至毁灭人类自身。另外,这与我国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相是违背的。

水是生命之源。大家要树立起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理念,从我做起,从身边点滴用水做起,积极使用节水器具,广泛开展雨水收存、污水再生和中水利用,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水价阶梯式改革举措。

XX街道办事处 •

X年X月X日

方案类公文思路格式与内容要点:

关于+主题词+的+文种 •

主送或称呼:

背景(材料中的问题或政策)+目的(为了+对策,特制定/提出+文种)。

根据材料分条列出对策(重点)。•

强调重要性、意义或危害,提出要求。•

(备注:方案类公文以写对策为主;分条写,不能使用1、2、3等阿拉伯数字,用第一,第二,一、二等汉字)

落款:发文者

日期

例如: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社区:

随着老年人口和‚421‛家庭增多,传统居家养老模式日显不足,为了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机制,发挥社区在养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意见:

一、要全面掌握本社区老年人生活的基本信息和主要情况。

二、加强宣传,呼吁子女常回家陪伴,关心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引导社会转变养老观念,实现养老模式的转变。

三、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社区福利中心或托老所,加强统一管理。

四、健全社区养老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

五、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如:开展法律援助活动;设立社区老年饭桌,开展助餐服务;提供巡诊、购物、家庭保洁等上门服务。

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医护、营养等养老专业服务职队伍和及志愿者队伍。

各社区要充分认识到社区服务在解决养老问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工作上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街道办事处 •

×年×月×日

Ⅳ 文章写作答题步骤方法——6步走:

1.划出题干关键词,看懂要求:判定主题(待议对象)和角度(写作方向)依据写作角度不同区分为:政论文与策论文 政论文:以分析原因或阐述意义为方向。——原因/意义式论点的句子结构:

(1).……的根源/根本原因/重要原因是……(2).……具有……重大意义。……是……根本要求。策论文:以解决问题(对策)为方向。

——对策式论点的句子结构:

(1).……是……前提/基础/关键/核心/保障。

(2)要……,必须……,加强……,加大……,建立健全……,完善……。2.结合上下文验证主题,找分论点(对策)

3.看前面小题的话题,验证主题,找分论点(对策)4.概括出各材料主题大意,并进行分类

(分几类就是几个分论点,分论点的合并就是总论点)

5.找材料中的政策句(领导讲话、文件引文)或观点句(专家学者建议)验证主题和分论点

6.列出简要草稿提纲

标题:必须出现主题词 •

第1段(材料……)破题:概括材料主要背景问题(或引用材料中的政策句),并提出总对策即总论点。

第2段(材料……)过度:简要分析原因、意义或关系 •

第3段(材料……)对策性论点1:……。论述:问题及其危害(概括材料例子+主观发挥)/或意义(材料观点句+主观发挥);具体对策(概括材料+主观发挥)。

第4段(材料……)对称性论点2:……。论述: •

第5段(材料……)对称性论点3:……。论述: •

第6段(材料……)结尾:重提总论点,意义(名言警句、领导讲话)。

例如【2012联考】: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关系的体会与思考。(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独立见解;2.可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标题:保障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1段,材1、3、4:由活熊取胆给黑熊造成痛楚,虐猫事件的残虐荒诞,屠狗**的过度执法等问题,分析出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社会公德教育不足,日常管理不完善等原因,引出总对策(即总论点)——亟需建立健全相关伦理和法律规范,推动构建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2段,材料6:过渡段,保护动物的意义:利益、精神价值、生态

3段,材3、4、5:分论点1——完善动物福利立法,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论述:现状——虐猫事件,屠狗**,野味餐厅等;具体措施——借鉴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加快动物福利立法进程。

3段,材1、2:分论点2——加强人文道德建设,宣传动物伦理权利,培育对生命的敬畏仁爱之心。论述:虐猫事假暴露社会公德建设不足,动物伦理权利的意义;具体措施。

4段,材料4:分论点3——完善制度管理,加强日常监督。屠狗**,反映出……;具体措施:挂牌管理,建立档案等。

7.文章写作题的阅卷规则

评分参考提纲:

保护动物生命 构建生态和谐 •

——以完善动物福利立法为举措

第1段:由社会现状及影响,点出中心主题:保护生命,建设生态和谐。

第2段:为什么要保护生命保护动物生命的意义 •

第3段:对策一:完善动物福利立法,执法过程有法可依。要进行论证。

第4段:对策二: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公民动物保护意识。要进行论证。•

第5段:对策三:完善制度管理,学习发达国家经验。•

第6段:结尾,再扣题目。8.申论文章阅卷规则解读:

1.标题: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

2.破题:开头段必须出现总论点(依据材料概括出标题所涉及的总问题,得出总对策)。

3.结构完整:内容,形式 •

4.语言:关联词、语气词 •

5.错别字: •

6.字数: •

7.卷面:

千万记住:申论文章是‚问题-对策‛式的材料作文,能否从题干和材料中准确概括出主题及其分论点(一般为3条对策)决定了文章的成败。

◎申论文章写作范例:政论文与策论文

策论文——论述对策

【2012国考地市级】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答题思路】

申论文章写作的第一步是细读题目要求,通过勾画关键词确立文章的主题角度——即材料反映的核心主题,以及写作重点——即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问题(‚为什么‛),还是解决问题(‚怎么办‛)。第二步是结合材料,在宏观把握材料主题的基础上,提取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列出文章的内容提纲。即通过审读题目、筛选材料,在草稿纸上列出大致写作提纲。

【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清题目——确立主题角度: 申论文章写作中,审题目标一是把握主题角度和写作重点,二是确定应依据的主要材料,三是明确作答要求。具体如下:

划出给定题目中的关键词:‚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可知:

主题角度要围绕‚安全、自然灾难与认为灾难‛展开;

写作重点是:在分析‚为什么‛(分析问题表现,着力分析阐述重要性、必要性、意义等,适当多用道理论证、举例子)的基础上提出‚怎么办‛(提出并论证对策)。

材料范围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重点依据‚给定资料5‛,参考全部‚给定资料‛,但‚素材‛(论据)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自己的经验或感受。

写作要求:(1)立意明确:文章‚观点‛必须从给定材料中提取出来;(2)结构完整:一是指主题内容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完整结构,二是文章架构包括‚标题——开篇——正文论证——结尾‛的完整结构。(3)语言流畅。

第二步:结合材料——确立论点-论据架构: ——首先概括归纳出各材料主题要点:

材料1.公共文化教育——城市安全、应急资源整合、安全文化和安全技能观等;

材料2.技防及其局限,人防的重要性;

材料3.现代城市运行的脆弱性及其中人防的缺失; 材料4.市民出行中的种种安全隐患;

材料5.灾难的恒常性,突发性,以及加强忧患意识和预测能力、在灾难来临时保持从容淡定、积极应对的重要性。

——进一步对以上主题要点再进行分类整理:

①材料5——正确认识灾难的恒常性,突发性,以及加强忧患意识和预测能力、在灾难来临时保持从容淡定、积极应对的重要性。

②材料1——应对灾难的策略:加强公共文化教育——整合应急资源、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技能观等; ③材料2、3、4——应对灾难的策略:人防为先、人防与技防并重。中心论点:归纳以上主题要点,容易发现材料的中心主题应为‚要正确认识灾难的恒常性和突发性、加强忧患意识和预测能力、积极应对能力等‛。具体可以从以上②③三个方面展开。

标题:体现文章的中心论点,应包含‚安全、灾难、忧患、人防、技防‛等主题词。

分论点一:加强公共文化教育——整合应急资源、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技能观等。

分论点二:人防为先、人防与技防并重。

对以上两个分论点按‚是什么(提出论点)—为什么(分析问题、现状、必要性、意义、可行性等)—怎么办(给出具体对策)‛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论证,注意题目要求‚素材(论据)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因此文章要注意多做理论阐述,多举具体例子,可适当加上‚笔者看来,笔者认为,以我为例,我经历过、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字眼,将自己的经历和切身感悟融入文章。

【参考答案】

灾难常在,安全工作应常抓不懈

罗成兴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认为,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认为,这说出了一个道理:灾难无处不在,它不是偶然性的突发事故,而是经常性的,与人类历史永恒相伴的存在。而且,无论我们的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也无法彻底根除灾难,没有绝对的安全。因此,面对灾难,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到安全防范工作常抓不懈。就我国而言,就是要大力培养国人的忧患意识,着力构建合理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提高从容应对灾难的能力。灾难常在,安全先行,首先要加强公共安全文化教育。地理上,我国多高原高山,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地震、泥石流、雨雪等自然灾害常年多发。另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出现片面追求建设速度,工程把关不严,安全设施不到位,劣质缆线、燃气泄漏、违规操作等导致城市的脆弱性问题,各种意外事故无处不在。

但与此极不相称的是,我国公共安全文化教育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国家和集体财产高于一切,对个人生命安全重视不足。这就亟需普及‚生命高于一切‛的现代文化原则,以及‚应急避险权‛等理念。更为重要的是,亟需大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生产、建筑、交通等安全规章制度,培育人民遵守规则的自觉性、自律性。政府应把系统地提供安全产品、保障人民安全作为一项要务。灾难常在,安全先行,在我看来,首先要树立人防为先,人防与技防并重的安全防范理念。上海‚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的活动显示,当前我国政府、专家、普通市民都过分信赖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技术防灾。某种程度上,强调以提高技术手段、增添防灾设施,给城市打造‚金刚罩‛防范灾害是对的。只是,当看到日常生活中很多市民缺乏秩序意识,对地铁、机场等公共场所逃生通道也了解甚少,不懂得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我觉得这是更令人担忧的现象。

因此,我认为,在提高防灾技术手段的同时,必须人防为先。人防是前提,如果人们没有主动防灾的意识和能力,技防就会失去效用。比如在上海大火中,就有居民住在二楼也无法及时撤离窒息在家中浴室。对此,政府应组织防灾专家以发放小册子、播放视频、网络等方式系统普及防灾知识,充分培育市民居安思危的意识。同时,可借鉴日本、美国等外国经验,开展常态化定期演练,组织火灾‚大逃亡‛等活动,提高国人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等抗灾能力。

‚天变不足畏‛,这句话很好的总结了应对灾难的智慧。一方面,要正视‚天变‛无常,灾难多发、毁灭性大、难以预料;但另一方面,其‚不足畏‛,我们应保持从容、淡定,通过构建良好的安全防范机制和大力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来减少伤害。必须谨记:任何时候,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政论文——论述意义

例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中说道:‚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请结合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使人明智,也能够提高个人修为,有助于提升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建构学习型社会,还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助力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不仅是个人所需,也是社会与时代所需。

但在当前阶段,国民整体的阅读状况并不乐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电子化的阅读方式正在逐渐消解传统的阅读方式。在地铁上上,在公交车上,随处可见人们忙着用手机刷微博、看微信,而真正读书的人却很少见。这种浅阅读的方式虽具有方便、快捷、灵活的优点,但事实上并不是在真正读书,而是一种罗兰.巴特所定义的‚读者性文本‛,令人轻松愉快而不加深刻思考。它会使阅读变得碎片化,使我们无须严谨思考,丧失独立意识,失去对社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其弊端显而易见。

因此,重新拾起传统的阅读方式,即读纸质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就显得极为必要。从根本上来讲,这是由读书的重大意义所决定的。一方面,读书能够提高个人修为。一个人读书的多少与其修养、境界均密切相关,如同李克强总理在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中写到的那样:‚好读书,读好书,既可提升个人能力、眼界及综合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文明素养。‛经常读书的人,能够经常有机会与伟大的思想者对话,也容易受到其思想的熏陶,而不经常读书的人则常会显得心浮气躁,陷入名利的漩涡之中。另一方面,倡导读书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据调查,世界上年人均读书量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5本,而中国则为4.5本,相比之下,还存在着十分大的差距。而倡导传统的阅读方式,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加强宣传,营造读书氛围,让全民自觉参与到读书中来,则有助于提升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从根本上来讲,这是因为电子化的阅读较为碎片化、娱乐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的阅读质量。

此外,读书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相比之下精神与道德文明建设却比较滞后,在当前时期,整个社会更是弥漫着浮躁情绪,成功学与功利主义大行其道,道德滑坡的例子比比皆是。要想化解这一困境,就必须为人的心灵找到归宿,而书籍则是这一归宿的绝佳选项,因为通过对书籍的阅读不仅能够使人静下心来,而且能够使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进而把这种道理再落实到行动中来,从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读书是一种福,在这样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坚持读书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当我们一边抱怨读书时间紧张,一边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微博、微信上的时候,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就显得极为必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书籍作为‚精神食粮‛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政论文——论述原因

【2011国考地市级】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答题思路】 申论文章写作的第一步是细读题目要求,通过勾画关键词确立文章的主题角度——即材料反映的核心主题,以及写作重点——即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问题(‚为什么‛),还是解决问题(‚怎么办‛)。第二步是结合材料,在宏观把握材料主题的基础上,提取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列出文章的内容提纲。即通过审读题目、筛选材料,在草稿纸上列出大致写作提纲。

【答题过程】

Ⅰ 审读题目——定主题

申论文章写作中,审题的目标一是把握主题方向和写作重点,二是确定材料范围,三是明确作答要求。

第一,划出题干关键词:无家可归、寓公、异客,乡村少年、农民工、农村知识分子,‚失根‛等可知本文写作主题为:农村人(乡村少年、农民工、农村知识分子)‚失根‛(无家可归、寓公、异客)的危——机问题;材料范围是‚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参考‚给定资料‛。

第二,看写作要求:自拟题目,(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具体是论点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具体是论据部分引用材料,部分自己发挥。

Ⅱ 结合材料——立论点

根据以上‚农村人失根的危——机‛主题,结合材料7,我们可以反问以下几个问题:

1.何谓失根?作为文化—生命形式的乡村终结,乡村文化衰落、虚化、缺失、淡出、消逝、空洞化、消亡、崩溃,加之城市文化遥远——导致乡村文化资源缺失,社会文化精神缺失,无亲和力、皈依感——导致农村人生命存在的根基发生动摇,文化精神上无根存在。

2.危——表现在哪里?乡村文化危机、教育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家庭邻里关系的淡漠和紧张,社会安全感的丧失,赌博、暴力犯罪,使乡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内涵。

3.原因有哪些?

(1)传统生活方式消亡与崩溃。a传统地方文化生活淡出、空洞化;b农村公共生活形式消逝;c农村传统日常生活形态的解体;

(2)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早已解体,法律根本难以进入村民日常生活,新的合理的价值秩序又远没有建立,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钱与利益。

4.机——有哪些(对策)?结合材料1-6,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

农村文化失根的‚危‛与‚机‛

罗成兴 当前,全国城市化进程正剧烈改变着我国乡村的社会形态和农民们的生活方式。在这大巨变、大转型的时代浪潮之下,一些来自农村的知识分子敏锐地感受到自身生命存在感在农村和城市的双重失据,以致发出了‚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已经无家可归‛的悲叹。如果我们继续放眼于更为庞大的农民工、乡村少年等农村人群,这种生命存在中的无归宿感实在是必须引起重视了。这种‚失根‛现象表现为一种生命体验——文化精神上的无归依感,即:在城市化大浪潮冲击下,传统乡村解体,乡村文化虚化,日渐失去对广大农民,尤其对乡村少年的亲和力,而城市文化要过于遥远,于是,就出现了乡村文化和乡村教育的双重危机。

究其根源,农村‚失根‛的首要原因是传统生活方式的消亡与崩溃。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在面对大自然的协同劳作中形成了家庭、家族、邻里亲密接触、和睦相处的社会形态。如今,随着机械耕作,外出务工,经商等生产方式渐趋多样化,农民们的社会关系也日渐独立分化了。一方面,集体性的传统文化生活,比如民间节日、宗教仪式也越来越空洞化;另一方面,与早期集体生产相伴随的电影放映队等农村公共生活形式也逐步消逝。必须看到,传统乡村文化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家庭邻里关系淡漠、紧张,违法犯罪盛行,社会安全感丧失的根源之一。

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逐步解体,而现代法律又远未进入村民日常生活形成新的价值秩序,是乡村文化‚失根‛的又一根本原因。随着传统伦理价值体系解体,很多‚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趋于利益化,钱成为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以致拜金主义、低俗文化、消费文化盛行于广大乡村。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传统恶习,比如赌博、暴力犯罪等许多农民尤其是年轻人群众中死灰复燃,成为危害国家长治久安的隐患。

城乡间长期存在的文化鸿沟也是加剧农村文化‚失根‛的重要原因。户籍隔离制度下的城乡经济生活和社会管理模式,使农民们很难充分享受到并认同城市文化。这样,农村和城市文化的双重缺失,使他们生命的归依和价值认同极易动摇,成了在文化精神上的无根存在。

乡村文教的衰落,会造成亿万农民‚流离失所‛,我们必须为此找到解决办法。在我看来,首要工作就是要做好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二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和教育事业。就当前实际而言,解决好农民和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以及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第三,可依托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广泛传播乡村文化精华,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

根本来说,文化失根问题说到底还是要靠经济发展来解决。当农村人看到城市灯红酒绿,看到城里人大把赚钱,他们自己却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再好的文化也不可能有吸引力。全国性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协调好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这是我们整个二十一世纪都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大问题。

第二篇:申论万能与答题方法技巧总结(必看)

申论步骤

公务员考试中不同科目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不同,备考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考生必须 科学合理地安排备考时间。就申论而言,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地了解申论的命题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和思路,需要把申论复习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并采取相应的复习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逐步消化、吸收申论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显著 的提高。那么如何来分配申论复习各阶段的备考时间?每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华图公务员考试 研究中心提供了申论复习五阶段的学习方法与时间分配。

1.申论初学阶段

目标:正确认识申论学习的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申论知识。时间:15小时。

学习任务:刚开始接触申论,有必要将考试大纲阅读一遍;重点了解历年考试大纲的变化 以及申论测试的环节;其次还需要了解申论测试的试卷结构和注意事项,以及评分标准。

学习方式与巩固: 制订初步的学习计划,同时将申论测试的注意事项以及历年大纲的变化 情况制成对照表,并牢记申论测试的评分标准。2.申论应用总结阶段

目标:在充分了解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掌握各个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时间:40 小时。学习任务: 至少做完近五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试题,并依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学习方式与巩固:每做完一套题,对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认真总结得分和失分原因,同 时总结不同题型的特点、命题规律以及自己的解题方法。

3.申论熟练提高阶段

目标:强化训练,保持状态,提高做题的速度。时间:60 小时。

学习任务: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给定材料的主题,依据题目要求形成基本答题思路,在模拟练习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方式与巩固:开始限时做题,发现自己的强项类型和弱项类型,并找出其原因。

4.申论查缺补漏阶段

目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学习任务:在明确自己弱项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时间:40 小时。

学习方式与巩固:在考前每天坚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一套题,对自己的弱项加以完善。

5.申论高手阶段

目标:不仅能够迅速读完材料,掌握材料大意,同时能够快速形成解题思路。时间没有限制。一般考生达到查缺补漏阶段就足够了。

高分四大法则

第一:熟悉题型 不管是国家试题,还是省级试题,申论的题型大致分为四种:概括、就某句话或事件具体分析、提出对 策、综合论述。概括题型要求:一定要简洁,但是却要详细。就像一篇新闻稿件的导语,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局等,用最短的语言解释清楚最完整的事件。具体问题题型要求:作答这类题型,只要认真分析试题所在的段落就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时,可以结合大背景分析一下。不过,要辩证的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切不可一刀切,只看到一个方面肯定得 不高分。提出对策提醒要求:这个是最简单的。大家感觉准备了很长时间的申论,就是措施记忆的最好。不过,要说明的是一定要结合材料,否则措施再好也不得分。综合论述题型要求:开头结尾要像是写的文章,不要像作文。要用辨证的文字表达。开头结尾很重要,这决定你文章得分的梯度。中间部分可以用小标题,不过一定要有层次感。

第二:准备资料 其实大家手中的材料很多,并且完全可以利用图书馆里面的材料。例如《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瞭望》、《半月谈》、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公务员考试网等。之所以没有推荐《人民日报》以及《光明日报》等,感觉会议精神太多,申论完全用不着,与其记忆那些东西,不如看看具有故事的文章。还有一些其他的书刊等。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过,不要过多。

第三:如何运用资料 首先:改变一种误区。很多人拿到一篇文章之后,感觉有用就会把那些条条框框记忆下来,认为掌握了这些就足够了,甚至是 全部复印之后,一遍一遍的背诵。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准备材料,主要还是语言的运用,那些你记忆的 措施等考试的时候不一定用上。同时,关于评论性的文章,似乎大家都很喜欢,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这种题材不适合咱们考试作答。意思就是它的题意范围太过狭窄。其次:关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一篇优秀的文章,开头部分 很重要。开头部分用很专业的语言就把整篇文章的意思概括了出来(题型一 与题型四),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大家可以学习一下他们是怎么写的,然后锤炼自己的文字。试想,开头部分 掌握好了,我们的概括题型和综合分析题型就会得到很高的分数。特别是决定了你题型四的梯度分数。同样,结 尾部分的概括总结能力也是我们重点学习的。再次:关注文章的具体段落。文章若分为几节,那么开始的段落就是我们要掌握的次重点。这一部分主要为第二个题型准备。第二题 型字数要求很严格,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写精。而这几段则是我们最好的素材。有褒贬,有正反。最后:关于文中的 措施。关于这一部分,大家完全可以放弃,简单了解一下就好。因为作答的时候要结合试题所给的材料,自己 用背诵的不一定得分。这个大家很清楚,结合材料就好。

第四:备注 简单唠叨几句话。

一、复习方式因人而异。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申论作答,字体一定要整洁,不要潦草。

三、你写的答案一定要来源于材料,甚至用原材料作答,这是关键。

四、最好把空格写好(不要太少也不要太多)把握我们目测的黄金分割点。

五、不要害怕离题万里,只要答案来源于材料,我们就一定不会输。

申论文章开篇的方法众多,特归纳如下申论写作十大经典开头,仅供参考。

一、申论写作十大经典开头之设问型 设问就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如果你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你可在文章开头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引人遐想,启 人深思,设问之后马上给出答案,很快的使阅卷者跟随你的思路,进入文章。

经典开头一:2008 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蓝图》 浙江在新的起点上,怎样发展、如何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答案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它提出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科学解答了新世纪、新时期“如何谋求发展”的课题,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 必须遵循的发展蓝图,浙江要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的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已经取得的先进地位,就要按 照十七大蓝图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

经典开头二:2008 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 试《申论》

参考例文:《政府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政府应该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已初现成效。我国 GDP总量目前位居世界前列,经济增长迅速。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因贫富分化引发的自愿及财富分配不均、资 源享用机会不公平等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些“不公平”的问题应如何解决?社会呼吁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社会的不公比不富更能破坏人们的幸福。不公,人心就不稳,人心不稳则易乱,能否妥善解决社会的“不公平”问 题,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完善并实施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政府行为是非 常重要的。

二、申论写作十大经典开头之引用型 引用经典,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能增强开端的 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经典开头三:2008 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人与自然》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村庄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却渐行渐远。曾几何时,“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时至今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怒江,又面临水电开发的争论。开发还是不开发?社会呼吁在经济 发展的过程中妥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经典开头四:2007 北京市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 参考例文《关于北京市城市摊贩管理的思考》 马路摊点一直是北京市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每次治理的结果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路边摆摊的小商贩,他们以低廉的成本、微薄的利润经营,不但解决了自身生存的问题,而且满足着城市 中低收入者的生活需求。但是,一些马路摊点的存在,也确实给北京市的市容市貌以及百姓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不 利的影响。过去,我们对城市摊贩管理,大都采取没收、罚款甚至取缔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从根 本上解决城市摊贩问题,反而加剧了城市执法人员和马路摊贩之间的矛盾对立,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音符 点评:文章的开头采用了“引言式”,文章的开头一般要求就是要引人注目。引起评卷人员兴趣,给人 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的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杜甫《水槛遣心》和宋朝诗人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里 的诗句,引用诗句增加 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例文二中引用了大家都烂熟于心的诗句这种开头法不 仅使你的文章表达显得通俗易懂而且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 色不少

三、申论写作十大经典开头之铺开型 文章的开头采用铺开型必须根据题意要求和对议论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已提 炼出了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说,下笔前已经成竹在胸,心中有底。第一段文字,作者对论述的中心已经十分明确。一点一点铺陈开来。此所谓“开门见山 落笔扣题”。

经典开头五:2007 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命 脉》 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的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 量农民 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土地是农民的命 脉,土地征用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发 展。可以说,解决好土地征用问题,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 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大力做好土地征用工作。

经典开头六:2007 年北京市(应届)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出路 ——从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发展说开去》 听证会制度的功能主要定位于决策的利益协调度、民主化方面。自从 1998 年,北京市政府实行价格听 证会制度以后,各种听证会层出不穷,如:铁路票价上下浮动听证会、公园门票价格听证会、鞭炮禁放听证会、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个税起征点听证会等等。至此,听证会这种公众参与影响社会政策的实践模式,成为社 会焦点。但是,近年来,在听证会制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听证会制度有待进一步 改进完善。点评:

铺开式的文章就是为了让读者和阅卷人刚开始接触第一段就知道你在写什么开头第一句话用叙述 语言,进而用议论语言,即是用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直接把政策性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开头,然 后在逐一打开“议论”的口子,所以,如果要用铺开式的方法写文章,必须开头要开的好,展开议论只要有三种方 法:正面议论、反面议论和正反对比论。正面论证即平铺直叙、正面建立论点的方法,一般遵循“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用套路。

四、申论写作十大经典开头之比喻型 文章的开头运用“比喻”,这样的开头会使得语言表达的精确贴切,拿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具体形象 地告诉读者,使人消晦涩之感,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 联系,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概括的抽象原理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经典开头七:2005 年北京市(应届)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如何打造“奥运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奥运会无疑是棵巨大的摇钱树,将给东道主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与此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奥 运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防止“奥运泡沫”的出现。奥运志愿者活动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 奥运会的成败,而且对改变中国传统的志愿者组织机制和社会观念的意义更为重大。从现在开始,有关志愿者的 宣传、招募、培训、组织工作也要立即实施。

经典开头八:2006 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创新是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源泉,企业发展的关键。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加快自主创新,我们才能 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新的超越。实践已经证明没有创新就没有发 展。点评:申论中的比喻说明和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有所不同。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例文中的“奥运会”比作 “摇钱树”,“创新”比作“源泉”,这两个比喻它毕竟不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它要求准确,但是不得夸张,虽然在文学作品中允许“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比喻夸张,在申论文章中运用比喻的目的是为了形象说明事物 形态特征,夸张了,就不能确切地表现事物。

五、申论写作十大经典开头之对比型 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常把好和坏、善和恶、美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鲜明地显示两种矛盾对 立事物的差别,让人们在比较中得以鉴别。而新闻报道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常常用到这一修 辞手法。若使用得当,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典开头九:2006 年北京市(应届)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大力发展网络绿色游戏》 作为一柄双刃剑,网络游戏一方面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并且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 长点;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游戏市场缺乏规范引导,网络游戏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 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网络游戏产品中存在淫秽、色情、赌博、暴力、迷信、非法交易敛财 以及危害国家 安全等违法和不健康内容。二是经营模式雷同,产品类型单调,以打斗和练级为主的游戏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 份额。三是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缺乏自制能力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我国网 络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网络游戏被许多家长指责为“电子罂粟”。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很多层面,净化 网络游戏单凭某个部门或是某个环节是无法做到的。网络游戏制作商、网络游戏运营商、相关监管部门、玩家、教育部门等应从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促进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经典开头十:2006 年北京市社会在职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完善传统文化遗产的管理措施》 我国世界遗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但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这些文化遗产给我们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拉力。另一方面,在带动经济法真的 同时我们忽略了一些本质的问题。韩国抢注了“端午祭”,《无极》剧组破坏了天池、圆明园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生态,节日日渐被忽视,文化古迹遭到严重破 坏,古长城遗址被破坏等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传统文化,急不可待!面对传统文化遗产被忽视、被遗 弃,甚至被破坏,人们大多会责备当事人的道德文化修养,但是,我认为传统文化保护不力,更多是政府的责任。完善传统文化遗产的管理措施是解决传统文化保护不力问题的根本保证。保护传统文化,政府部门要关注传统文 化的保护,从观念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以支持,给传统文化形式以展示的舞台。

点评: 例文的开头都是对同一事物、现象的两面性进行对比,这样给文章开头,是读者和阅卷人看了,显得非常的客观,先对比,然后在进行议论,哪个更好,哪个更坏。这样使观点更加鲜明,立意更加深刻!古人作文,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那么,怎样巧饰“凤头”,以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让阅卷教师 眼睛发亮,迅速发现你的才情、个性呢?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的,积词成句,缀句成段,组段成章。构成文章,确定了观点、选择了材料之后,确实要为其穿上语言的外衣,才能呈现于读者面前。任何人做文章都是依据对现实 生活的观察认识而提炼出中心观点,以确定文章的主脑;其次是依据表达中心观点的需要,从生活素材中选取必 要的典型的题材,以铸造文章的血肉;最后是选择相应的表达形式,形著于文字。由此可见,文章要素的观点是 对写作规律的科 学概括和总结。文章是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要素构成的,文章三要素缺一不可。没有来头,材料便失去了灵魂,没有主体,不但观点失去了成立的基础,连形式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没有结尾,观点和材 料皆失去变为现实的载体,文章三要素按着一定思维方式的组合结合体。文章的开头是总的方向。高尔基曾说: “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文章,注定 要有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所谓“凤 头”,亦是这个道理。

申论写作技巧

随着申论满分作文的出现,如何在申论考试中将自己的分数最高化,便又触到了公务员应考者最敏感的神经。究竟申论作文怎么写才能得高分,才能使阅卷人员心甘情愿得给出他那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分数,老师就 此问题在这里给出大家一些建议。通过申论作文满分文章,我们能发现此文章中诸多的优点,其实我们在平时都知道,并且是烂熟于心的。在应考者备考的过程中,每一位考生都不是消极地等待在考试中或考试后出现奇迹,他们都付出了自己艰辛的劳 作。精神、物质与肉体的多重重压使得他们不敢对自己的考试有丝毫的松懈。那么,为什么在每次的申论考试中 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考生成绩并不理想呢?!今天,就和大家一同从申论满分作文中探索其中的奥妙。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要做到“落笔生辉”实是不易。为什么开头如此难呢? 一方面,开头是门面语,要首先给读者一个耳目一新的印象。否则开头抓不到读者的兴趣,读者便没有心情看下 去。在阅卷者阅卷时,考生的分数也就很难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另一方面,开头是文章的一部分,他有自己规定 的任务。有些事开头要点出来,不能谈得太多。谈得太多,便肢解了后面的内容;有的开头要概括,又要开宗明 义,后面才能展开;有的开头讲求趣味,一见面就能抓住读者。如此等等,都是相当有难度的。同时写开头还要 考虑到结尾。结尾与开头呼应,才能体现文章的完整性。开头有伏笔,后面才能出人意料而又有理有据。

现在,大家来看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纵观古今,秦国因极力推行“商鞅变法”而使国力昌盛,以致 最终实现一统天下之伟业。而清政府闭关自守、摒弃改革创新,终致丧国辱权、泱害国民。故此,创新是发展的 推动器,惟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谋求全面发展。“创新是 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主席曾高屋建瓴强调。而至今日,我国虽步入经济快速增长的上升期,但却凸现出许多有关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 问题。据报道, 双边贸易规模最大的 30 种商品中,中方具有比较优势的很少,多数是日本具有优势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作者以历史上一对结局具有巨大反差的对比来引出主题,只此一笔,便有了足够的亮点来吸引 ” 读者的眼球。紧接着一句江主席高屋建瓴的话语并一个一百八十度陡转的事实,将文章主题进一步深化。这样的 文章开头,不仅阅卷者喜欢,每一个人都会为它拍案叫绝,所以,提醒大家注意学习这样的开头,并为自己所用。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主要是作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具体的解决方案。人与人是不 同的,同样的解决方案不同的人来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牵涉到了写作技巧的问题。满分作文的作者在安排 方案具体步骤的过程中就巧用了一些技巧。要解决问题就要从本质上或者说从根源上找到它的事发原因,这样提 出的方案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点作者处理得很好,不吝笔墨的使用了一段文字来阐述了这个问题根源。在具体方案安排上,作者做到了主次分明及重点与非重点的合理安排,使整个的方案逻辑严密,并照顾到了方案 的可行性。在具体措施完成后,仍不忘来上一段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概括,从而使读者记忆中分散的条条措施 凝聚到了一起。看完这一部分,读者会有这样的感受,对作者提出的方案,不但具体措施条清缕晰,还有了一个全局上的把握。

再看结尾。在一篇文章中,结尾和开头具有同样的分量。白居易说“句首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乔梦 符提出 “豹尾” 之说;谢榛主张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沈德潜、施补华要求结尾 “作斗健语”、“完固有力”;李渔认为“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蘧别”。这些说法同样也各有道理。在文章结尾时,作 者切不可因为文章即将结束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好的文章要有好的结尾,好的结尾贵在不落俗套。好的结尾除 了要再次点明主题,回应开头之外,还要有力,有余味,要给人留下思索的余地。当然,精炼优美的收笔语言同 样也能够为文章增色不少。大家现在来看这篇满分作文的结尾。“长城非一日之功,创新非片刻使然。”这样点题 且精炼优美的结尾语言定能够使人全身舒畅,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所谓文无定法,这中间就要强调灵活运用的问题。考生不能按照某一个人都认为好的格式往里面添内容,这样就违背了作文的原则,写出的文章也定是乏味之极。所以考生在掌握了大量的作文原则和方法之后,能够根 据文章具体需要灵活搭配和组合。这样才能写出有别于他人且令读者耳目一新的文章来。

2010 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促进教育公平,保证社会和谐发展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维护好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应尽的责任,而实现 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 础保障。因此,我们应将促进教育公平放在重要的位置,予以重视。

纵观我国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差异明 显。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凭借其较发达的经济水平,在教育发展上远远快于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并且这种差距 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二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目前普遍呈现出优质教育资源由农村向城市、由经济落后地区向 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的现象。

三是人民接受 教育的机会不均等。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明显少于经 济条件好的家庭子女。教育不公平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首先是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使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其次是加剧了社会矛盾,给社会增添了诸多不利因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是削 弱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影响了我党的形象。

教育不公平产生原因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有着深厚的渊源;还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有关。要促进教育公平,必须从经济、政策、体制方面入手,协调好各个方面,形成合力,破除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难题。

经济是促进教育公平的物质保障。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东部支援中、西部,发达地区支持落后 地区,东西互动、以强扶弱的局面;要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方式,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使更多社会资金流向乡镇,流向农村;使生产要素向乡镇聚集,向农村聚集。为实现教育公平奠 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政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动力。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对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要更多的向经济 落后地区,向农村,向社 会弱势群体倾斜,改善经济落后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增加弱势群体接受教育 的机会,保证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水平相当,人们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应加大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保证教学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一是要 加快考试制度的改革,改变“一考定终身”、“唯分是举”的升学制度,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是保 证教学资源合理分配的前提条件。

二是应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保证 城乡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各级政府部门应深刻认识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政府部门工 作的重点,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促进社会 的和谐发展。

2010 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经济热点话题

1、调结构 【背景链接】2009 年 12 月 5 日至 7 日,201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指明了 2010 年的经济走向。会议指出,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 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作重 心定为“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把结构调整放到了重要位置,并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表述,意味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调结构将居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2、扩内需 【背景链接】2009 年,从四万亿元投资到十大产业规划,“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 2010 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 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 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 发展拉动力。

3、惠民生 【背景链接】2009 年,在已经下达的 4 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 50%。2010 年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要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吸纳 劳动力多的产业的发展,同时还从社保、住房、医疗等方面分别进行突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确提出继续增 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社保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4、环保的政府责任 【背景链接】作为一个正在转轨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秉承“发展就是硬道理”的信条,尽可能地加快经 济发展,但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又不能“竭则而渔”,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并以保 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不但需要将环境纳入经济运行系统,并将其作为一种资源进行 配置,而且需要各级政府匹配性的制度安排与政策供给。

5、城镇化建设 【背景链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不论与我国经济发展阶 段相比,还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依然偏低,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 济失衡的修正和再平衡将使我国外贸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扩大内需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201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战略举措,明确要“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 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个人收入分配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但是收入分配领域存 在着居民收入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 大的趋势,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 定,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个人收入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不同途径和来源获得的收入。一般来讲,个人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工资、奖金)、福利性收入(补贴、救济)和投资收入(银行存款利益、股票收益)等三个方面。个人收入分 配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运行看,它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4 个环节的中介 环节,其状况影响生产、交换与消费的正常运行;从生产目的看,它是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唯一手段;从消费经 济学角度来看,它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方式、习惯等,是提高消费水平及幸福指数的基础;从生产要素角度看,它是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及其劳动者素质的决定因素;从劳动者劳动绩效角度看,它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从而 提高劳动绩效的重要方式之一;从经济增长看,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及消费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从 社会与政治角度看,个人收入分配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比较滞后,存在一些问题。从初次分配看存在以下几 方面的问题,首先个人收入分配未能充分反映劳动者能力差距。人力资本的价值因素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小,而部门、地区的差距因素所占比重大,表现为部门间和地区间收入分配的不合理。

其次,与国民财富增长的速度 相比,一部分人富得太快。第三,一部分人致富的领域不尽合理。有相当比例的人是在流通领域富起来的,存在 着“种粮的不如卖粮的富,养猪的不如卖猪的富” 的现象。

第四,一部分人致富的手段不合理。主要是指利用 分配体制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借助于权力和垄断力量以及利用违法违规经营和不平等竞争等手段获取收入。

第 五,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使得本已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个人收入调节税征收较难,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2004 年,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职工年均工资为 34988 元,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 7611 元,二者相差 4.60 倍。

其次,财政转移支付不力,地区收入差距大。2006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东西部差额为 5349 元和 3237 元,而且呈不断拉大的趋势。伴随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深入,要逐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按照“十七大”精神,目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首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在分配过程中更加强调社会公平,特别关注城乡之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 的差距。一方面,要打破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准入壁垒,通过竞争来降低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限制凭借行业垄断 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现象;另一方面,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消除城乡间的就 业歧视和择业差别,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特长自主择业,形成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局面,在提高 效率的同时,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别。同时,还要界定清政府的职能,强化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 人员的制度约束,避免权力寻租造成的进入市场竞争机会不均等问题。

其次,以效率激励为目标,体现人力资本价值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人力资本在企业价 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缺乏对人力资本价值的激励。人的知识成为资 本,是基于知 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能够创造巨大的财富,因此人力资本也应该享有企业的股权,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为了 实现效率激励,要充分体现人力资本在价值分配中的作用。

第三,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关注民生问题。着重关注三个群体:城市低收入者、进城务工的农民和广大贫困地 区的农民。对于城市低收入者的措施:一是实行房价双轨制,一方面政府通过“廉租房”工程解决低收入者的住 房问题;另一方面商品房仍按市场价格出售。二是对城乡居民实行生活必需品物资储备制度和实物分配制度(发 放实物购券)等,对城市低收入者进行直补。三是确定最低生活标准,使其能够有足够的钱来购买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方面实现了社会稳定,同时还有效地扩大了内需。对于进城农民工的措施: 一是凡有固定住所、固定工作、固定收入的人都应纳入城市低保的范围,在其他政策上,也与城市居民一视同仁。二是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 育问题,凡是有固定住所、固定工作、固定收入的都应与居住所在地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子女教育机会和权利。对于贫困地区农民的措施:一是要在农村确定低保线,对农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为农民设立创业基金。完 善鼓励农民创业的机制,鼓励人们在农村创办企业和安排农民就业,凡是有利于实现以上目标的项目政府都要给 予补助。创业基金在经济富裕的地区由省、市、县按一定比例承担,在贫困地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一定比 例承担。

第四,促进收入分配体制的创新,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收入分配体制创新方面要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 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 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 入者收入水平。当前应着重建立合理的分配与再分配体制,强化政府在再分配方面调节能力。完善住房、医疗和 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镇贫困阶层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 适应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今后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是反垄断、反腐败、反贫困,反非法暴富,通过对垄断的有效规制来实现社会公平。和谐干群关系:

一、背景链接 2010 年 3 月 22 日,河南 X 县一农民魏某找乡长 蒋某反映问题时,拿起办公桌上一水杯欲喝水,被蒋某 喝止。两人发生口角后出现肢体冲突,随后,蒋某喊来警察。魏某被拘留 7 日。据了解,事前该村民土地被非法 征用,补偿三年未兑现,去找乡长反映此事。村民与乡长发生冲突而被拘留一事,引起了众多媒体和网民的关注。此间媒体又登出乡长蒋某“原计划把魏克兴关个三四天”“事件被曝光后自己变得骑虎难下”等雷人之语,进一、步招来板砖无数。对此事 X 县县委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经调查,蒋某在接待群众过程中,工作方法简单,群众观 念谈薄,处理问题草率,且有干预司法警务行为。3 月 28 日,X 县县委做出决定,免去蒋某乡长职务,并做出深 刻检查;责成 X 县公安局免去城郊乡派出所张某所长职务。群众本着对政府信任,到乡政府找乡长反映问题,本意不是寻衅滋事打架的。作为一乡之长,不仅没有 认真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百姓呼声,而是失去诚意,一错再错,以致与人发生肢体冲突,上演了一场“茶杯门” 事件,令人对于其素质产生怀疑;此事在网上传播甚广,令广大网民对当今打造和谐干群关系的迫切性产生越来 越高的呼声。

二、背影深层次原因分析

《党章》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 风。接待群众上访是政府官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即使群众出现一些过激言行,作为政府官员应该多多理解和包 容,而不是动辄动用警察等公权力加以干预,甚至打击报复群众。分析必乡长蒋某的行为,至少存在以下几点失误:

一、脱离群众:群众有知情权和上访权。找乡长反映 情况理应认真接待或安排专人接待,而该乡长见到群众时,表现出不够耐烦,当看到老农准备动用其茶杯喝水时,不是耐心做好解释和劝导,而是始终拒绝。

二、与人争执:即使老农动用了乡长的茶杯喝了水,乡长也不应该与 老农发生争执和过激行为,也不至于发生肢体冲突,把事态扩大。

三、打击报复:乡长的举动无疑存在利用警察 的公权力打击报复群众的嫌疑。这位乡长的雷官雷语要批判,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其背后的农村基层利益博弈以及天平的失衡。如今 农村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税费征收,大多数纠纷是因土地问题引发,尤其对于城中村和城郊村,由于利益巨大且空 白点较多,征地和拆迁问题更是凸显。在这种城市化进程中,最基层的官、商、民被推到了时代浪潮以及矛盾的 第一线,他们之间交叉式的利益博弈日显激烈。而转型期的中国,一些地方的基层权力也有待整顿,导致了游戏 规则的失范和博弈的不公。

具体表现为权力刁蛮——为了政绩或形形色色的“干股”,一些基层官员成为违法征 地、野蛮拆迁的急先锋;资本通吃——各路商人以糖衣炮弹攻下基层官员,再假借公权之虎威,或建厂或炒地皮 或盖楼,胡萝卜加大棒侵占村民利益;黑恶势力嚣张——权力的异化、几何倍增的利益,催生了农村基层的黑恶 势力,他们或倚公权之威,或搭资本之车,横行乡里,欺行霸市。与一些“更高级”的贪污受贿等相比,这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利益侵占和蚕食更加直观,也就更容易激 起县乡基层民众的不满,触发农村社会的官民矛盾。而与此同时,利益诉求、申诉的表达渠道不畅甚至堵塞,使 得一些农村地区的矛盾愈发积累。权力的滥用使基层群众告状无门、有冤难伸,在一些基层官员观念里,“把矛 盾化解在基层”等同于把矛盾“堵塞”“隐瞒”在基层,从而让矛盾遭到挤压和发酵。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打破,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在农村地区存在,农村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干群之间,也积累了一 些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都成为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隐患和阻碍,不可不察,不可不纠。

三、打造和谐干群关系 多发的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给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 不稳定因素,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大多与紧张的干群关系有关。

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干群关系,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民本意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建设者,强化党员干部的民本意识是打造和谐干群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放大自我,对人民群众根本地位认识不到位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 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 众的支持和拥护。孟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足见人民群众地位的重要。在民众权 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和谐干群关系,这就更需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一切工作要 围绕人民群众来开展。民本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 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思想基础。党员 干部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民本意识,推动干群关系和谐发展。

2.强化责任意识。民心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把维护群众的利益当作自己 的责任,在工作中就不会失误、失职、渎职,才不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财产造成了损失。强化责任 意识,就是要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党员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 用在抓工作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固树立履责应该、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敢 于直面困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扎实推动工作。

3.保持学习意识。干群关系是个大课堂,群众才是高明的老师。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虚心向民众 学习,倾听民众的呼声,才能体察民情,做出的决策才能合乎民意。当前,少数党员干部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 众,政策和决策违背民意,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是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还是高高在上、脱 离群众,这是衡量领导干部群众观是否端正的试金石,也是体现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鲜明标志。发展要依靠群众,就是要承认并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现实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群众素质低,自己见多识广,自恃高明,好 为人师,漠视群众意见,擅自决策。这样的政策和决策必然偏离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必然与民意想背离,必须在实践中改正。党员干部要熟悉民情民意就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就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就要走上田间地头,下到 社区民居,调查情况,听取民声,研究实际,破解难题,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根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化党 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真正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落到实处是打造和谐干群关系的根本。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 淡漠、主仆错位,缺乏服务意识,对群众安危冷暖重视不够,甚至以权谋私。这是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至关重要。要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员干部必须强化以上四种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员干部一定要克服父母官的思想,在干群关系中摆正位置,以公仆意识,做为民官。要深刻认识到,权力来自 于人民群众,要用好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急群众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想 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谋利益,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科技创新

一、现象(问题及原因)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性还不够高; 有限的投入目标还不够集中;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还不突出; 不少企业目光短浅,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创新型人才;国家科技创新立法滞后,鼓励性政策不到位。

二、概括剖析 我国目前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制约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 式目标的实现;违背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 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科技创新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国家创新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是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的手段;坚持科技创新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客 观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措施对策

第一,促进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鼓励研究生联合培养,促进三方人员的 流动。

第二,进行“创新型”教育体系改革。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体系。中国的传统教 育体系偏重于知识传授,厚重有余,活力不足,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授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有待改革。

第三,政府部门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重点投在那些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前瞻性的项目上。

第四,政府要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国家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效的项目 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利于自主创 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有明智的产业政策;有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科 技创业的社会融资系统;政府提供专项基金,用于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在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也将给予相应 支持;对企业国内外研发投入给予所得税抵免或退征;设立研发和品牌风险基金,政府和企业共担风险;完善科 技经费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的监督,提高透明度。

第五,自主创新,必须注重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在知识产权这一高台上与国外较量。要更加鼓励发 明、创造、创新,使知识产权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科学的 知识产权战略 和政策,理顺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第六,要通过建立引导和约束机制,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发挥企业在整合全社会创新资源中的主导作用,继而提高全社会创新活动的整体强度。

第七,培育与创新相关的中介机构。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提升技术转移服务的质量,形成 由一批中介机构、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以及高素质技术经纪人构成的服务体系。要加强激励政策设计,支持 这些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快速成长,例如让部分科技服务机构享受高技术企业的同等政策。

第八,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有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热爱科学的社会风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教养和规范;对创新精神的褒奖,允许失败,对创新成果的 激励。

房价控制问题

一、现象(问题及原因)政府对房价控制不力(部分地区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增长过快);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个别地方中低收 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不能得到应有保障);房价上涨过快(各种哄抬房价,联手垄断房价,开发企业、中介机构 等通过制造虚假信息哄抬房价,违背法律法规炒作房价特殊是期房价格等价格欺诈行为都比较严峻);经济适用 房的建设治理存在的问题(供给与需求脱节、户型超标和开发商暴利、销售环节上有漏洞、政策执行不到位)

二、概括剖析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要充分熟悉其危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住房价格上涨过快,将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加重中低收 入家庭的生活负担,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虽然目前有些问题还只是局部性和 结构性问题,但如不及时加以控制或处理不当,不利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并有可能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危害整个国民 经济的平稳运行,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违反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经济适用 住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对建立合理住宅供应体系,实现城市规划布局调整,深化 住房制度改革,满意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体现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和保障性要求,大力加强经 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供应范围和建设标准,促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健康发展是各级政府控 制房价的 重要举措。

三、措施对策

(1)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引导和调控。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严格执行住房 开发、销售有关政策,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

(2)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

(3)进一步打击恶性炒房的投机行为,完善房地产业各项制度和法规,严格执法,强化房地产投资的资产 审计,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4)各级政府认识上要到位。各地特殊是城市政府要树立准确的政绩观,切实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老百 姓的安居问题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把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纳入工 作议事日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5)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正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 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6)加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管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个人收入分配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但是收入分配领域存 在着居民收入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 定,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个人收入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不同途径和来源获得的收入。一般来讲,个人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工资、奖金)、福利性收入(补贴、救济)和投资收入(银行存款利益、股票收益)等三个方面。个人收入分 配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运行看,它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4 个环节的中介 环节,其状况影响生产、交换与消费的正常运行;从生产目的看,它是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唯一手段;从消费经 济学角度来看,它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方式、习惯等,是提高消费水平及幸福指数的基础;从生产要素角度看,它是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及其劳动者素质的决定因素;从劳动者劳动绩效角度看,它 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从而 提高劳动绩效的重要方式之一;从经济增长看,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及消费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从 社会与政治角度看,个人收入分配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 保障。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比较滞后,存在一些问题。从初次分配看存在以下几 方面的问题,首先个人收入分配未能充分反映劳动者能力差距。人力资本的价值因素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小,而部门、地区的差距因素所占比重大,表现为部门间和地区间收入分配的不合理。

其次,与国民财富增长的速度 相比,一部分人富得太快。第三,一部分人致富的领域不尽合理。有相当比例的人是在流通领域富起来的,存在 着“种粮的不如卖粮的富,养猪的不如卖猪的富” 的现象。

第四,一部分人致富的手段不合理。主要是指利用 分配体制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借助于权力和垄断力量以及利用违法违规经营和不平等竞争等手段获取收入。

第 五,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使得本已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

同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个人收入调节税征收较难,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2004 年,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职工年均工资为 34988 元,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 7611 元,二者相差 4.60 倍。

其次,财政转移支付不力,地区收入差距大。2006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东西部差额为 5349 元和 3237 元,而且呈不断拉大的趋势。伴随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深入,要逐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按照“十七大”精神,目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首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在分配过程中更加强调社会公平,特别关注城乡之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 的差距。一方面,要打破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准入壁垒,通过竞争来降低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限制凭借行业垄断 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现象;另一方面,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消除城乡间的就 业歧视和择业差别,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特长自主择业,形成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局面,在提高 效率的同时,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别。同时,还要界定清政府的职能,强化对政府部门及其工 作 人员的制度约束,避免权力寻租造成的进入市场竞争机会不均等问题。

其次,以效率激励为目标,体现人力资本价值在收入分配中 的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人力资本在企业价 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缺乏对人力资本价值的激励。人的知识成为资本,是基于知 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能够创造巨大的财富,因此人力资本也应该享有企业的股权,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为了 实现效率激励,要充分体现人力资本在价值分配中的作用。

第三,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关注民生问题。着重关注三个群体:城市低收入者、进城务工的农民和广大贫困地 区的农民。对于城市低收入者的措施:一是实行房价双轨制,一方面政府通过“廉租房”工程解决低收入者的住 房问题;另一方面商品房仍按市场价格出售。二是对城乡居民实行生活必需品物资储备制度和实物分配制度(发 放实物购券)等,对城市低收入者进行直补。三是确定最低生活标准,使其能够有足够的钱来购买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方面实现了社会稳定,同时还有效地扩大了内需。

对于进城农民工的措施:

一是凡有固定住所、固定工作、固定收入的人都应纳入城市低保的范围,在其他政策上,也与城市居民一视同仁。

二是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 育问题,凡是有固定住所、固定工作、固定收入的都应与居住所在地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子女教育机会和权利。对于贫困地区农民的措施:

一是要在农村确定低保线,对农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

二是为农民设立创业基金。完 善鼓励农民创业的机制,鼓励人们在农村创办企业和安排农民就业,凡是有利于实现以上目标的项目政府都要给 予补助。创业基金在经济富裕的地区由省、市、县按一定比例承担,在贫困地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一定比 例承担。第四,促进收入分配体制的创新,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收入分配体制创新方面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 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 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 入者收入水平。当前应着重建立合理的分配与再分 配体制,强化政府在再分配方面调节能力。完善住房、医疗和 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镇贫困阶层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 适应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今后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是反垄断、反腐败、反贫困,反非法暴富,通过对垄 断的有效规制来实现社会公平被问责官员复出如何保证程序正义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对受行政处分官员的解除程序做了如下规定:受处分人的处分期限满了,要由监察机关及时解除处分,对本人没有影响,他今后的晋升、晋级不再受 处分的影响。专家认为,不能将被问责官员一律打入冷宫,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被问责官员复出,前提条件 是程序要公平公正。官员复出程序一旦法制化、规范化,以往云山雾罩的官员复出现象有望不再重现。近些年来,由于缺乏合理 的制度支撑,不少因公共事件被问责的官员,很快异地为官或换个岗位当官甚至升官,他们的神奇复出严重损害 了官员问责制度的公信力。被问责官员复出有四个问题被关注并争议着。

一是该不该复出?一种观点是对问题官员复出说“不”,理由 是我们的官员资源是十分充足的,“不差人”,甚至有人认为问题官员的复出实际架空了问责制度。另一种观点 认为,让有能力的问题官员复出,体现出了政治理念与制度理性,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二是处分期时间多长才合理?根据相关规定,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原职务相当的领 导职务。但现实是,不少被问责官员两三个月后就闪电般复出了。有学者指出,处分期一年太短了,至少应该在 两年以上。可以说,官员的复出时间随意性很大,如何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处分期限是个问题。

三是官员复出后如何任职?按规定,官员复出后不得重新担任与原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但是,一些官员复 出后担任了与原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而且还有一些升职了。反腐专家指出,问责撤职、免职的领导干部复出不 应“同级”任用,要降低级别,局级干部降为处级甚至更低。

四是官员以什么理由复出?被问责官员闪电复出,有关方面给出的理由总是“符合规定”。其实,问题官员 两三个月后复出明显不符合规定。可见,所谓的“符合规定”有时候是糊弄公众的,完全是绕过规定来办事。按 理说,官员复出应该以法规为依据,以官员的过错程度、反省态度、工作能力等作为复出理由。显而易见,被问责官员复出的条件、期限、程序以及复出后的职务,都需要合理的制度安排,任何一个环节 都马虎不得,否则,不但引起公众质疑,而且不排除问题官员再出问题。毫无疑问,官员的复出程序离不开公平公正公开。但我以为,这个复出程序更离不开民主决策,监察机关在解除处分时需要尊重民意。这是因为,被问责官员多是因为公共事件被惩处的,而公众是公 共事件的受害者。一个官员复出如果不能得 到受害者的原谅和支持,他的复出就显得草率,缺少根基。而且,官员复出意味着权力的恢复,公众有理由质疑 问题官员是否能够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所以,我以为官员复出程序有两个主要问题必须要搞清楚: 一是谁该复出谁不该复出如何界定?二是官员复 出该由谁来决定? 依我之见,应该由监察机关拿出官员复出的理由来征求民意,寻求公众支持,理由包括制度依据、处分期表 现等。只有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官员复出才不会惹众怒;民意是官员复出程序公平公正的保证,监察机关单方 面让官员复出,公平公正则缺少有力的程序保证。

低碳经济

一.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将被列入环境税征收范围内。一旦实施,北京的机动车车主也要为尾气排放埋单。机 动车的环境税在征收时,车主将按照机动车不同的污染排放量情况,缴纳不同的税费。购买高排量汽车的车主,肯定会比购买低排量机动车的车主缴纳更多的机动车环境税,类似于车辆征收购置税。据了解,具体征收的时间 现在尚未确定。此前环保部污染防治司负责人表示,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正在和环保部商量,要把机动车污染排放的内容 纳入汽车污染防治的内容中去,跑的里程越多付出的费用将越高。据悉,环境税的增收已经取得了环保部等相关 部委的同意,财政部接下来要研究的是征收的名称和形式。此外,《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条例》也有望于明年推 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认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收税涉及到征管能力和手段的问题,需要从长计 议。“短期内难以开征,开征至少要两到三年后。”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江海潮也认为,新税种的征收,将经历长时间的社会及专家论证,2~3 年 内条件成熟时宜开征。是必然趋势传递节能信息 “征收环境税是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机动车数量的逐年增长,环境压力日渐凸显”。江海 潮博士认为,开征环境税也传递了一个信息,国家在保持汽车持续发展的同时,节能环保迫在眉睫。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对在用机动车征收“污染税”的 只有英国伦敦。该税收于 2008 年 2 月 12 日开征,主要针对进入伦敦市区的大排量和重污染的车辆征收,每车每天高达 25 英镑。

二、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 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 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 善的主流模式。

三、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

一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是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 着力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使 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

四、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 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 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 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 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 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 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2.节能降耗,推进低碳消费。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绿色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 能运行监管体系等,着力推进低碳建筑。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推 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推进低碳交通。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好的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目前我国发展“ 低碳经济”应立足国情,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建立 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在政府逐步完善相关 政策,鼓励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从搞好内部环境管理开始,做好生产环节中的节能减排和降 耗工作。同时,企业要有长远投资眼光,在一些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上做战略投资。

3.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 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 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 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 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4.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 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发展“低碳经 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 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农民增收

背景链接: 2009 年 2 月 1 日,正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即《关 于 2009 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 见》,再一次锁定“三农”问题,文件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首要任务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 有力保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重视。标准表述: 增加农民收入要算加法,也要算减法,加快农村教育、医疗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农民的支出,最终也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09 年农民增收是要利用好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做好增加农民工就业和农民返 乡创业这两篇农民增加收 入的文章。

一、促进农民增收,要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农产品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农民收入。要进一步理顺 农产品价格,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效引导市场走势,促进粮食价格合理回 升。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运,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从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 更多实惠。

二、促进农民增收,要逐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农业补贴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 措施。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

三、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要内外联动,多种措施并举,最大限度拓展就业增收空间。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就业容量,发展精深加工,在生产的广度深度中增加就业容量。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就业渠道,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 岗位。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强返乡农民 工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四、促进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制定有效政策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 县域流动,增强县域经济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 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转移,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 步,重点支持成长性好、就业容量大的企业做大做强。

必须从根子上铲除“拉票”行为 坚持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扩大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党中央前不久颁布的 《2010——2020 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专门就扩大干部提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程序是干部工作的生命,缺失民主程序的干部选拔工作不仅是没有群众基础,而 且贻害无穷。任何事物在发展进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近年来我们在干部 选拔任用过程中扩大民主,随之却出现了一些“拉票”现象。“拉票”行为破坏了干部选拔工作的正常秩序和民 主的真实性,影响极坏。因此,必须从根子上铲除“拉票”这个毒瘤,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干部工作的重 点。所谓“拉票”就是在干部推荐过程中,打招呼或者暗示具有推荐资格的一些同志投票推荐自己,从而 使自己达到 升迁的目的。这种靠“拉”,不靠“干”的行为,不符合党的干部任用工作原则。如果纵容这种行为,就会形成一种误导:“干得好”不如“拉得好”。有些人平时不是把心思用在干好工作上,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 经营关系上。整天吃吃喝喝,工作上马马虎虎,关系方面却是左右逢源。随着打击和查处“拉票”行为力度的加 大,“拉票”行为从原来的的赤裸裸地进行,转变成了悄悄地进行。拉票者把工夫用在了“诗外”,用在了平时。变换花样的“拉票”行为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是在日常工作中送人情。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公权私用,该坚持的原则不坚持,做老好人,搭顺水 人情。甚至,明明是正常的工作,也要暗示对方对自己心存感激,让对方背上人情债。这种人对上如此,对同级、下级也是如此。可以想象,以这样的态度和工作出发点,能不耽误工作和事业!当然,在这种人看来,耽误工作 和事业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的选票不能丢!他们认为,坚持原则,不光得罪人,还丢了选票,没有群众基础,你干得再好也是白搭。更何况,评价有些工作好与不好没有硬性指标,对这种人来说,上下拥护,大家“认可” 才是最重要的。

二是依靠手下亲信帮忙。手下培植几个信得过的人,平时在有意无意间帮自己鼓与呼,往自己脸上烫金。这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有一条共同的“利益链”。这些“抬轿子”的人,一般都是领导干部的亲信,都是靠依附某位领导受提拔重用的,平时领导信任,关键时刻为领导挺身而出。这些亲信们时时处处维护领 导权威,利用手中的职权,与方方面面搞好关系。这种行为看起来是无可厚非,实际上在拿组织原则做交易,他 们是在用公权为上司争取“票仓”。

三是在亲朋好友中搞感情投资。民主是个好东西,好就好在它对 权力起到了约束和反制作用。以前,在 人们的印象中,有些人为了职务升迁,总往领导家里跑。如今,情况有点变化,他们的亲朋好友们平时也会主动 “出访”,走家串户送出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事实上,对于这种感情投资,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去的人家,一定是对他们有用的,是手中有选举权的人,那些没有选举权的人自然不会享受到如此待遇。四是“大款朋友们”出面保驾护航。这些年,领导干部傍大款现象屡禁不止。在查处的领导干部腐败案 件中,往往是领导干部的大款朋友出了事,自己也被牵扯出来。领导干部的大款朋友往往神通广大,凭借手头阔 绰,他们结交了方方面面的“朋友”,结成了一张张的关系网。到了关键时 刻,没有这些大款摆不平的事。领导 干部平时结交大款朋友,认真经营关系,关键时刻大款们会异常活跃,到处游说,为他们的领导朋友卖力地争取 每一张选票。上述种种行为,比干部自己直接“拉票”危害更大,这些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必须加大力 度予以根治。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首先,要认真分析、比对,把干部平时的表现和考核 获得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科学论证,防止工作简单化、公式化和理想化。其次,要早预防,要建立起防止 和杜绝“拉票”行为的相关工作机制,让那些“拉票”者无可乘之机,无可钻之空,无生存的土壤。第三,要加 大查处力度,要有钢性的措施,对“拉票”行为决不手软。铲除毒瘤要下猛药。要从舆论上形成声势,在举措上形成机制,让“拉票”行为无处藏身,没有市场,没有机会。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让被查实的“拉票”者受到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子上铲除“拉票”行 为。

2010 年半月谈半月评论:拒绝城市二元化城市化,在当下中国人的脑海中,有着特别丰富的想象。它是引领现代化巨轮远航的飘扬的旗帜,它是撬动全球化大国崛起的神奇的支点,它是普通中国人从传统走 向未来的一个璀璨的梦想。在中国应对后危机时代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之际,城市化又被赋予特殊的使命。可是,当我们激情澎湃地去鼓呼、去追赶、去推进的时候,有没有思索过、诘问过:城市化的真谛、城市化 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城市化、为谁的城市化? 聆听各级政府宏大叙事中的城市化构想,投身今日中国呼啸前进的城市化浪潮,我们首先应当关注、应当警 惕的,不是城市化的速度和指数,而是城市化的内质和价值。许多地方正铺开改天换地的“新造城运动”。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县城城区化,由此引 发了紧锣密鼓 的“圈地运动”,更有暗潮汹涌的“圈县运动”。可是,如果脱离制造业服务业的支撑,仅仅靠爆炒房市股市做 大资产泡沫就能举托新城崛起?在城市空心化的格局中,新市民生存发展、就业谋生的机会在哪里? 许多地方正热衷经济增长的“新城市拉动”。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进城打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的消费升级,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创新。可是,在城市 GDP 化的偏向中,百姓消费的基础是什么?城市化并非仅仅是建制 的扩大、土地的圈占和人口的膨胀,城市功能的开发,公共空间的拓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福利的普及与 提高,如何及时跟进? 许多地方正推进城市经营的“新地标活动”。政 府一味追求“现代城市形象”:更高的楼房,更豪华的商务 区,更宏大的花园广场,更具动感的都是韵律„„令人目眩的种种商业地标、产业地标、文化地标,往往变成造 价惊人的工程,变成财富和技术的炫耀。可是,在城市化泡沫化的幻象中,普通人的地位和尊严如何提升?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城市化意味着什么?是一种新的发展,人的创造力量的解放和财富源泉的涌流;是一种 新的生活,人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一种新的文明,人的道德精神的进步和人文价值的升华。城市化的灵魂应是以人为本。践行以人为本的重心在哪里?在于坚守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于维护公民的合法 权益,在于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我们的城市化除了要努力开掘“管理者的财源”、打造“投 资者的乐园”,更当努力建设“劳动者的家园”。看一看身边的城市化浪潮,我们应当警惕:不少城市借助于区区一纸户口登记的户籍改革,借助于统筹城乡 一体化的制度创新,便拥有了更多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从乡村涌向城市的失地农民。当城市化难以为其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足够的就业机会和有效的福利保障时,“失地”和“变市民”更可能换来 的仅仅是无业市民的身份。还有亿万进城谋生的打工农民,承受着危机冲击和产业转型的巨大压力,甘冒着减薪欠薪和随时失业的现实 风险,支付者种种职业病患的侵害和留守子女的成长的人生代价,托举起城市的高楼大厦,召唤出城市的昌盛繁 荣。可是,至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被拒绝于城市的发展之外、社会之外、体制之外。读一读媒体关于南京农民 工冻死街头桥洞的新闻吧,我们如何卸下心头这不能承受之重? 看一看眼前的城市化景象,我们亦当清醒:交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集,然而,与之伴随的是机动车对路 道资源的一再扩张,是自行车道、步行者道的一再被挤占、被压缩,有的地段甚至已被断然取缔。中国是一个自 行车大国,是一个恰逢低碳社会到来、无法重复美国消费故事的国情,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仍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 的主要方式,占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还难以进入“有车一族”,他们日常的出路又在哪里?他们行走的路权如 何保障? 房地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火热,然而,与之伴随的是房价对普通百姓的重压和裹挟。有业内人士表示,房 改十年最大的遗憾就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问题。当时希望通过经济适用房既解决百姓住房,又拉动经济增长,却出现了有钱人买了多套经济适用房,有的城市还没有廉租房的政策。后 来,国家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结 果也基本踩空,从而造成民生住房体系的严重缺位。于是,我们在一些大都市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马路一 边的高档社区里居住的是拥有一套或多套房产的“有钱人”,而仅一墙或一路之隔的“棚户区”里则挤满了城市 低收入人群和外来流动人口。社区围墙,成了贫富的“楚河汉界”。还有,城市普通教育发展中门槛不断抬高的择校和地产与名校牟利的“勾兑”,文化设施建设中竞相攀比的 豪华和风格样式的崇洋,道路环境整治中对马路摊点的清理和对“美丽城市”的追求,等等,日益加剧城市平民 生活的窘迫和艰辛。当我们还在问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艰难求解之时,一个新的城市二元结构图像又已隐约浮现。这里,有城市的财力问题,有发展的阶段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政府的执政理念,是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城市化得路径选择。人民城市,应当人民做主,人民创建,人民共享。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精讲:贯彻执行答题方法及习题演练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转发注明出处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精讲:贯彻执行答题方法

及习题演练

贯彻执行题其本质是归纳概括加一点格式,主要考察应用文和公文写作两种,近些年更趋向于应用文写作。由于大多数考生没有接触类似的写作模式,在作答这类题型时因难度大,但由于其出题灵活,在近年的公务员考试中颇受命题人青睐。那么该如何应对贯彻执行题呢?中公教育专家带你进行深入剖析以了解此类题型的基本作答。

一、理论讲解

解题思路:通过仔细阅读题干,了解这个题型的基本要求,发文内容,文种等相关信息。按照不同文种的不同格式进行撰写。如有些题型不要求格式可以直接按照要点条理清晰的组织要点。

(一)仔细审题:贯彻执行题审题需抓住以下5个要素:主体、对象、处境、任务、目标。(二)形成思路:发文事由,发完内容(正文),结束语。

二、习题演练

假如你是一名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就政府如何更好地营造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给上级部门写一份建议书。

要求:(1)建议明确,具有针对性、可行性;(2)紧扣材料,重点突出;(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不超过500字。

1、仔细审题 主体:政府工作人员 对象:上级领导

处境:企业创新环境不容乐观 任务:建议书

目标:更好地营造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

2、形成思路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转发注明出处

发文事由:处境,影响,目标 发文事项:建议 结束语:号召

关于更好地营造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环境的建议书

╳╳部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如何让传统产业加快升级,让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成为眼下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然而,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环境存在很多不良因素,如政府审批程序复杂、时间长,对市场干预过多,监管缺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企业税负过高,融资贵、融资难,等等,严重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我建议加快政府简政放权步伐,以更有效的“管”促进更积极的“放”。(发文事由)第一,制定合理的税负标准,减轻企业负担,给企业创新以宽松的经济政策。第二,加强市场监管,要加大对售假和知识产权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第三,改革审批制度,让创新成果尽快显现。

第四,减少政府干预,取消行业补贴政策,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限制,倒逼企业转型。第五,制定宽松的金融政策,给予有规模和资质的民营企业融资资质,以解决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困境。(发文事项)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实现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必要举措。我们应该为企业营造适合创新的环境,助力其转型升级。

以上是我部门一些不成熟的建议,请上级领导指正。(结束语)

╳╳部门

╳╳年╳╳月╳╳日

第四篇:申论答题技巧——申论阅卷老师总结得分方法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阅卷老师总结得分方法很多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同学表示,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比较难得分的部分,申论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中显得尤为重要。申论是说真话还是说套话?申论答题的时候要不要喊口号?申论万能模板有用吗?以下是原申论阅卷组老师,知名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公考复习经验及答题方法蓝皮书》编撰成员黄伟强老师为考生总结的申论答题技巧及写作方法。

一、了解申论题型

考生如果没有能领悟到“申论是一道证明题”这一基本观点,那么任何申论答题技巧都是没有意义的。每年都有把申论写成了散文、杂文的考生。申论的本质是议论文,形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观点,总论点明确、分论点清晰。

阅卷组不会期望考生在试卷中的对策有多么的完善,多么的深刻,国家出台政策需要多方论证和小范围试点,申论的大多数考题都是国家政策研究中心的学者每天在思考的问题,命题组不会苛求考生在一个多小时里能提出“真正”的对策,其实对策都在材料里,申论最重要的答题技巧只是论证考题的意义以及可行性,因此“申论是一道证明题”。

二、如何分析申论材料、巧妙树立答题点

1、申论考试的一部分功能等同于企业招聘中对面试者的价值观考核,你否认国家的现行政策就等同于你去企业面试时否认了企业的价值观,哪怕你是对的,但也不会被录取。

2、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深入,不要只看文字表面。申论命题一般按照先选择主题,然后在此主题基础上进行内涵、外延及对策的界定,最后根据此界定的脉络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背景材料。经典的申论答题技巧是对命题人思维的一个逆向过程。通过材料内容的逆向分析,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对一个陌生的领域所存在问题进行合理的论证,如果你不能领悟这一答题技巧,则很难取得高分。

3、可以将文章的论点设置为题目。申论考试中这个看似简单的答题技巧能让阅卷老师快速知道文章的核心观点,让阅卷老师认为论点突出,能在考官心里形成加分点。

三、空谈理论与对策必定得低分

阅卷中发现很多考生写申论喜欢喊口号,以为喊几句口号、用几句排比句、借鉴几篇社评里面的观点就能得高分。我要告诉你这样是大错特错。

记得在有一年阅卷中,“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句话60%以上的考卷中都出现了,但在批阅中,却发现大多数试卷没有找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三个词相关的内容。有位考生写道“围海造田损害了周边居民的利益,所以我们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一首先要保证居民利益,二要完善机制,三要加强管理„„”,但“全面”、“协调”、“可持续”并没有体现,勉强可以认为“保证居民利益”与“协调”原则有点关系(但不全面,这只考虑到居民一方的利益,而协调代表的是多方。)考生卷面上写的是在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在论证的时候确没有写出来,试问这样的考卷能得高分吗?

申论答题技巧并不是喊华丽的口号,如果在论述论证的时候运用了辩证思维,即使用很平凡的语句,阅卷老师也是能够看得出来的。相反,如果你没有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生硬地去套用这些口号,是肯定得到不到高分的。

四、卷面清晰整洁

申论考试判卷是人工阅卷,在阅卷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主观性。我在和其他阅卷老师交流中发现,大家都比较青睐清晰整洁的考卷,同样的一份试卷,整洁清晰的卷面可能多得3-5分,因此申论答题技巧同时包括卷面整洁。

下载罗成兴讲的申论答题方法核心笔记总结(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成兴讲的申论答题方法核心笔记总结(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